双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信用宣传 > 诚信建设万里行 > 正文
  • 诚信建设万里行
永不磨灭的初心——记“时代楷模”孙景坤
  • 发布日期:2020/10/28 7:22:38
  • 阅读量:6321
  • 来源:丹东新闻网
  • 专栏:诚信建设万里行

10月20日,“时代楷模”、抗美援朝老英雄孙景坤的生日。阳光从树叶间的空隙洒落,驱走深秋的凉意。

不需要礼物,更不用庆祝,只要醒来一睁开眼,能看到那件一直挂在床头的旧军装,孙景坤便心满意足了。

在女儿的搀扶下,孙景坤从丹东市光荣院特护区房间的床上艰难地坐起来,伸出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挂在旧军装上那8枚熠熠生辉的军功章,嘴里小声地述说着:“这是解放东北纪念章,这是解放华北纪念章,这是抗美援朝一等功奖章……”

96岁高龄的孙景坤,用不太清晰的话语,讲述着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再现挥汗如雨建设家乡的日子。他奋不顾身保家卫国的荣光,数十年淡泊名利的坚守,那么厚重、深远……

不远处,群山耸峙,江山如画!

不说,是因为不舍

“保证守住阵地!”跟着孙景坤的回忆,时间闪回至1952年10月的抗美援朝战场上,耳旁响起震耳欲聋的枪炮声,这是他军旅生涯中最惨烈的一次战斗。

1952年10月26日黄昏,孙景坤所在的357团在炮火支援下,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占领161高地,随后由8连副连长支全胜带领2排官兵坚守阵地。

次日,不甘失败的敌军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向161高地猛攻,2排官兵连续打垮敌人多次反扑,自身伤亡也很大。孙景坤临危受命,带领9名战士,扛着8箱手榴弹、2箱子弹,冲过多道封锁线,从敌人火力死角冲上161高地。此时,坚守阵地的2排几乎弹尽粮绝。整整一个排,打得只剩下几个人。“你们来得太及时了,马上投入战斗。”支全胜一把搂住孙景坤。

“副连长放心,我们保证守住阵地。”孙景坤立即安排增援战士各就各位。

敌人又开始进攻了,孙景坤和战友们奋力阻击。3次进攻都被英勇的志愿军战士打垮了,敌人恼羞成怒,便组织了30多人的突击队,开始新一轮的疯狂反扑。从中午一直到半夜,孙景坤他们打退了敌人6次进攻。战后,战友们从被炮弹掀起的泥土中,找到了受伤昏迷的孙景坤。

“我们已准备好,敌人上来以后跟他们同归于尽!”说这话时,记者感受到老英雄那震撼人心的悲壮。

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志愿军战士入朝作战,根本没有想过个人的生死安危。回忆那一段出生入死的经历,老人眼中的泪光荡涤着在场所有人的心灵。“我伤心落泪,是因为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有些战友的名字我已经记不清了,但他们的模样就印在我的脑子里。”

“当年那么多战友在他面前倒下,他不愿回忆那段经历,那是他心里永远的痛。”多年后,大女儿孙美丽在与父亲的交流中,渐渐读懂了老人,“不说,是因为不舍!”

不怕,是因为无惧

“我们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把敌人打败。”正是有了这种信念,孙景坤和他的战友们,以及千千万万的英雄们,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1955年,南征北战的孙景坤复员返乡,回到老家丹东市金山镇山城村。他把党组织关系交给了村党支部,退伍手续交给了地方民政部门,将奋斗的“战场”转至亟待脱贫的家乡,却对自己的功绩只字未提。

“当兵打仗的时候,他舍生忘死;复员回家了,他又抛家舍业地在生产队搞建设。”在二女儿孙美玲的童年记忆里,父亲孙景坤就是个“不着家”的人,“他的全部身心都用在为国家、为别人上了”。

孙景坤当了生产队队长后,每天都忙得不着家,吃完饭就带上一把锄头或铁锹出门,走到哪,干到哪,一心扑在集体事业上。

山城村的一条河常年发水,孙景坤与乡亲一起拦河造田,改造耕地,建起了简易大坝。“当时,没有机械化设备,孙景坤就带头用土篮挑、用肩膀扛,运送土石,每天起早贪黑,一干就是几个月。”山城村妇女主任刘玉慧回忆说。

孙景坤拿出了战场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他的干劲鼓舞了所有人,全村男女老少都积极地跟着他干了起来。

孙景坤带领着山城村的父老乡亲们起早贪黑、挥汗如雨。经过30年的苦干,他带领乡亲们一同修建水坝改造耕地,成立共同致富小组,大力发展粮菜生产,栽下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

山城村变美了,变富了,可孙景坤家却没变。清苦,一直伴着他。

“和当年在坑道的苦相比,这点苦又算啥。”

这是孙景坤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英雄并非无惧,但为了祖国,孙景坤早已选择向死而生。“我还活着,已经很幸福了。”在他看来,安然归家,已是万幸。正是有了那段血与火的淬炼,在以后的生活中,老英雄孙景坤没有害怕过任何困难,也没有在任何困难面前低过头。

不求,是因为无悔

复员回乡几十年来,孙景坤投身家乡建设,过上了和平安宁的生活,他时刻教育自己的子女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是一个兵,很普通的兵,为国家为人民,我从不后悔。”

“从不后悔”,是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孙景坤的风骨,也是他忠诚的赤子初心! “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从没想过什么叫吃亏,什么叫好处,也根本没有想过要捞点什么。”回乡后,孙景坤从不主动向别人提及自己的荣誉,更没有借着荣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就连他的儿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只知道父亲是一名老战士、上过战场,对他所获得的荣誉一无所知。

孙景坤的大女儿孙美丽身患小儿麻痹症,腿脚不便。到了上学年龄,家里连4元钱的学费都拿不出来,她仅上了半年学就退学回家务农,“俺爸是生产队队长,只要写个介绍信,学费就能免,可他就是没给开。”孙美丽说。

近些年来,孙景坤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悉,一些爱心人士多次提出要帮助他,但都被老人拒绝:“不是我应得的,坚决不能拿。”

“老人从来没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他身上那朴实纯粹的闪光点让人感动!”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说。

“他在生产队当了20多年队长,每每有单位招工,都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别人。家里姐弟7人,除了两个弟弟正常招工外,其余都是农民。”孙美丽说。

年轻时,儿女们对父亲有很多抱怨,不理解父亲为何对家人、对自己这样“苛刻”。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儿女们终于明白:经历过生死的父亲,总想回馈社会更多,他是在替战友活着!

采访接近尾声,孙景坤穿上军装,精神抖擞,徐徐抬起右臂,以军礼示人,郑重、庄严!老英雄辉煌的一生如镜头般闪过:

72年前,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40军119师357团的一名战士,先后参加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英勇奋战、舍生忘死;

70年前,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员,告别家人,奔赴朝鲜战场,大大小小打了几十仗,九死一生,战功赫赫;

65年前,他主动放弃复员后留在城市的机会,回乡成为一名农民,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建设乡村;

战争年代,他有血与火交织的忠诚--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平津战役中荣立二等功,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荣立二等功,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一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

和平时期,他淡泊名利,深藏功名,不计个人得失,在平凡中映照出伟大,不忘初心,无愧使命;

他最大的期盼不是自己健康长寿,而是抗美援朝精神薪火相传;

他更期盼“最可爱的人”永远活在国家和民族的记忆中,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坚守初心的人,注定会被时代铭记。9月26日,孙景坤被授予“辽宁好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10月24日,孙景坤被授予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转自《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