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信用动态 > 省内动态
  • 省政府召开党组会议和常务会议
      11月20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李乐成主持召开省政府党组会议和常务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工作要求,研究贯彻落实举措。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吕梁市永聚煤矿一办公楼火灾事故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常委会会议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深入排查整治危险化学品、燃气、建筑、交通运输、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全力抓好国务院安委办专项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整改不到位、问题不解决决不放过。要全面压实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分兵把口、协同作战,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好中央各项重大改革部署,科学谋划推进我省重点领域改革。要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职责和使命,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要着力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健全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体制机制,加强专家参与公共决策行为监督管理,推动实现生态环境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  会议指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要进一步优化金融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为省内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广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人才等科创主体全面了解、掌握、享受政策。  会议指出,工业软件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础,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要充分发挥我省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推动我省工业软件产业创新发展。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自主技术研发和在辽自主研发工业软件首版次应用,为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提供有力支持。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11/21 省内动态
  •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用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1.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的重要节点和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东北地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中担负的重要使命,深入分析了东北全面振兴面临的新的重大机遇,对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作出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实践性,是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纲领性文献,为新时代推动辽宁全面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全省上下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辱使命,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2.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进行系统性谋划,作出战略性安排,提出了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总体要求,指明了需要牢牢把握的重要使命、首要任务和战略任务,强调了“三个相结合”的重要原则和思维方法,分析了面临的新的重大机遇,明确了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五项重要任务”,强调了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这个振兴发展的根本保证。全省上下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自觉把辽宁全面振兴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思考和推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珍惜机遇、用好机遇,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与推进东北、辽宁全面振兴“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补齐“四个短板”、做好“六项重点工作”等重要要求一脉相承、有机统一,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一体学习贯彻、一体推进落实。3.持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走深走实。要切实抓好学习培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必修课,举办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分级分批抓好教育培训,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发挥五级理论宣讲体系作用,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宣讲活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两新”组织、进网站,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发挥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牵引作用,在产业创新、保障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维护国防安全、打造人才高地、改革开放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新部署新要求新任务4.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机遇。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必须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前提下,对省情再认识再理解,对形势机遇再研判再把握,对发展思路再厘清再拓宽,对发展目标再深化再聚焦。辽宁产业基础雄厚、工业体系完备、科教资源富集、区位优势独特,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振兴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维护国家“五大安全”能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呈现新气象,为实现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以来,全省各项工作呈现多年少有的良好局面,经济运行低速徘徊的态势发生重大转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发生重大转变、辽宁营商环境发生重大转变、外界对辽宁的预期发生重大转变。辽宁全面振兴,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辽宁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要把握好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机遇,加快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塑造发展新动能,形成加快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撑;要把握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机遇,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以高质量供给满足国内需求,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凸显辽宁的重要战略地位;要把握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强化辽宁的战略支撑作用。中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为东北、辽宁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要坚定信心决心,抓住新的重大机遇,用好用足中央支持东北全面振兴政策,迸发辽宁特有的志气、骨气、底气,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重振雄风、再创佳绩。5.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辽宁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坚持用好支持政策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一手抓高质量发展,一手抓全面从严治党,以超常规举措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率先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6.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赋予的新使命、作出的新部署、提出的新要求,聚焦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个中心任务,全面完成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十四五”规划、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在此基础上,通过全省上下不懈奋斗,努力将辽宁打造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在走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上发挥龙头和骨干作用,在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强国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提高国防安全保障水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巩固产业安全基础,强化能源安全保障作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切实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和使命,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加快推进质量强省、交通强省、清洁能源强省、海洋经济强省等建设,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撑。——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就是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依托科教资源优势,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进颠覆性技术研发应用,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辽宁智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就是要充分发挥工业门类齐全优势,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把制造业长板锻长做强,打造万亿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优质特色消费品工业基地,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再创辽宁工业辉煌,为维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贡献辽宁力量。——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就是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发挥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优势,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智慧化、绿色化、服务社会化,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畅通“北粮南运”通道,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上探新路、当先锋。——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就是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用好山水、冰雪、滨海、温泉等自然生态资源,突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基础优势,抓住承办2028年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有利契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体育和旅游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体育强省、旅游强省。——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就是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持敢为人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向北开放,拓展俄蒙,深耕日韩,紧盯欧美,巩固提升东南亚、中西亚,高标准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打造对内对外开放合作的中心枢纽,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三、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7.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在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扩大标识解析和“星火·链网”应用规模,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进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提升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水平,培育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推动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技术应用,推进原材料行业重点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加快完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等短板。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组织工业母机等协同研制,加快技术迭代和推广应用,加快实现制造业高端化,以“辽宁装备”更好“装备中国”。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项行动,培育壮大一批头部企业,支持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建立“整零共同体”,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积极培育产业园区,推动形成一批特色园区、专业园区、配套产业园区,积极发展小微企业园,加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大中小企业、上下游环节高度协同耦合发展。8.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坚持把新兴产业作为推动全面振兴的新动能,制定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形成新产业新优势,集聚壮大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重点打造新材料、航空航天、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医疗装备、集成电路装备、节能环保、软件、工业互联网、氢能等产业集群,培育新的增长引擎。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重点在细胞治疗、元宇宙、深海深地开发、柔性电子等领域,培育一批引领产业升级、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新兴产业,构建支撑未来发展的动力体系。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布局和推进一批颠覆性技术研发应用。用下一代通信网络、大模型、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融合集聚,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9.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在辽宁布局国家实验室(基地)、全国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高能级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辽宁实验室。加快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建设,谋划建设一批重大创新项目,提升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水平,建设沈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孵化走廊。支持沈抚示范区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整合和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多渠道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在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装备和工业基础软件等领域,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专项,解决一批“卡脖子”难题,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试点改革,加快中试基地建设。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发展“高校院所+科技园区”等转化模式,打通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产业化应用链条。依托东北科技大市场等平台载体,吸引全国优质科研成果来辽落地转化。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在企业布局建设更多创新平台,支持企业承担科技重大项目,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10.做精做优做大消费品工业。坚持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加快建设万亿级优质特色消费品工业基地。做大做强食品工业,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推动食品工业向优质、营养、安全、绿色方向发展。培育壮大医药产业,大力推进生物药、化药新药、高端仿制药、现代中药、先进医疗装备等研发生产,加快本溪药都等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轻工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家具家居家装产业发展,促进包装产业提质升级,加快轻工日用品品牌化发展。推进纺织工业特色发展,打通从石化到纺织产业链,大力发展西装、泳装、民族服装等各类服装以及工业用纺织品、柞蚕丝等特色产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现代纺织产业集群。11.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效路径,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推进政金企深度对接,扩大金融供给,发挥辽宁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引育壮大种子基金、风投基金、创投基金等规模,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综合服务能力,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和资金运用,为产业发展提供多渠道低成本资金保障。推动征信平台建设,完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功能。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研发设计、电子商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吸引平台型企业和总部型企业落户,加快培育一批骨干物流企业和知名物流服务品牌。积极促进消费,高标准改造提升一批商业街区和夜经济示范街区,培育即时零售、平台经济等商业新模式,加快沈阳、大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健康消费市场培育,开发养生保健、健康管理、康复医疗等特色健康消费品。推进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提质创优工程,提升“文艺辽军”品牌影响力。加强文物古迹资源保护利用开发,推进红山文化联合申遗。加强冰雪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全产业链发展,办好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和冰雪旅游胜地。支持“三大球”等优势项目发展,推动“一市一品”体育名城建设,发展壮大体育产业。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和度假旅居产业,积极发展红色研学、文化体验、生态旅居、工业遗存、民族风情、温泉度假等旅游新业态,叫响“山海有情、天辽地宁”。12.建设清洁能源强省。积极发挥清洁能源在保障安全、调整结构、提质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完善风电、光伏规划布局,重点支持辽西北等地区发展陆上风光基地,支持沿海地区建设海上风电基地。合理发展先进煤电,持续推动节能降耗、供热和灵活性“三改联动”,更好发挥煤电支撑保障作用。稳步推进徐大堡核电基地建设,有序提升核电使用比例,加强核能供热利用。发挥氢能技术研发、副产氢能资源丰富等优势,发展壮大氢能产业集群。推进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加快新型储能技术试点示范及商业化应用,建设沈阳、大连先进储能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13.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坚持寸海寸金,制定实施海洋功能区规划,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与船舶等优势产业,建设环渤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综合产业集群。稳步做大海洋油气、矿业、化工、电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产业,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建设高标准海洋牧场,推动水产种业北繁基地和海洋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发展海洋食品产业,培育沿海水产品生产和加工集聚区,壮大滨海旅游产业集群。支持沿海地区建设海洋经济特色产业园区,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全面加强海洋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积极发展蓝碳经济。14.促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突出沈阳、大连“双核”引领作用,带动沈阳——大连沿线城市发展,强化人口、产业、要素等承载聚集功能,形成“圈”“带”互为支撑、协同联动的辽中南高质量发展隆起地带。推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支持沈阳对标国家中心城市加快“一枢纽、四中心”建设。高质量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支持大连“两先区”、“三个中心”建设提质升级。支持辽西地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着力建设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清洁能源供给地、休闲旅游目的地。支持辽东地区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绿色旅游发展先行区。持续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完善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持重点镇加快发展,支持县域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产业,培育一批工业强县、特色农业县、生态旅游县。实施更有力的边境地区发展支持政策,建立省内对口帮扶机制,推进边境公路、电网改造升级、移动通信覆盖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贸易、边境旅游、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促进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提高人口聚集能力。支持边境地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师范、医学等强基固边专项定向就业招生计划。15.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落实国有企业振兴专项行动部署,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积极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强化战略支撑作用。落实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提升国有企业治理和管理能力,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体制机制。提升国资监管效能,构建全省国资监管“一盘棋”工作格局。创新中央企业与地方合作模式,推动中央企业与地方在资本、项目、创新、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开展合作,更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建立中央企业与地方合作项目省级统筹和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机制,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建设。支持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建设国资国企综合改革特别示范区。16.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营造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良好发展环境。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着力构建亲清统一新型政商关系,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健全清理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完善涉企收费监管长效机制。建立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推进金融、企业、科技、资本、人才对接,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积极融入中央企业与地方合作,加快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积极吸引国内外辽商回辽投资。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实施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培育计划,完善优质中小企业梯队培育体系,推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四、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7.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深入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住播种面积,主攻单产提升,扩种大豆油料,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让中国人的饭碗装上更多辽宁粮。发挥辽河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建设一批粮食生产基地。加大投入提标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持续分类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开展河湖联通,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节水改造,实施涝区治理工程。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优势,培育具有核心研发能力的育种企业,加快在玉米、水稻、大豆、高粱等品种培育上取得突破性成果。加快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建设一批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提高全程全面机械化水平。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政策,新增农业投入重点向产粮大县倾斜。18.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把农业建成大产业。推进畜牧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重点建设肉鸡、奶牛、肉牛、肉羊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京津冀地区重要农产品供应基地。推进果蔬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改造提升老旧设施,提高蔬菜、食用菌和特色水果供应能力。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规范发展远洋渔业,鼓励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绿色养殖,做大做强辽参、扇贝、牡蛎、海蜇、多宝鱼等优势特色产业,“一水一策”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支持林菌、林果、林下养殖等林下产业发展,生产更多高附加值森林食品。19.加快建设食品工业大省。聚焦食品加工全链条产业,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着力培育一批大企业,建设粮油、畜禽、果蔬、水产品等千亿产业集群,形成百亿龙头、千亿集群的食品工业发展格局。做好农产品加工增值大文章,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向优势产区集聚,建设一批食品工业园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完善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冷链物流服务配套发展。完善“北粮南运”物流服务体系,依托港口建设东北粮食集散和加工基地。打造“辽字号”品牌,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知名农产品品牌。20.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分类建设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振兴示范带、美丽宜居村,打造具有辽宁山海平原特色的美丽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推动农村供水和村内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全覆盖,加快农村电网装备升级和智能化建设。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综合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能力。五、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21.积极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统筹规划建设交通、能源、数据、水利等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动交通强省建设,加快建设沈白高铁、大连新机场、京哈高速改扩建、沈阳桃仙机场第二跑道等项目,推动城市间互联互通和快速联通,加快完善“双核两轴四通道”现代综合交通格局。加快推进油气管网和沿海LNG接收站布局建设。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加强5G、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网先导区建设,启动实施辽东半岛水资源配置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辽河干流防洪提升、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22.加快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和东北三省一区国门口岸、公路铁路网资源,构建连通我国东南沿海、东北亚、东南亚等地区与俄蒙、中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海陆联运大通道,打造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强化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和枢纽作用。优化港口群布局与资源配置,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强化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等海向枢纽功能,加强矿石、油品等码头建设和接卸能力,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动沿海港口高质量发展。推动沈阳内陆口岸枢纽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建设集装箱海铁联运枢纽、空港货运枢纽、铁路物流基地,进一步优化大通道物流组织中枢布局。拓展俄远东地区以及日韩、东南亚、欧美等地航线,提升对东南沿海地区和日韩等国家商品中转集拼能力。优化中欧班列开行路线,加强与全球主要经济体航空通道连接。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综合运输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全面提升大通道运营效率。23.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为重点,在科技、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把辽宁建设成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国家向东向北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中心枢纽。全力推进向北开放,完善政府间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俄罗斯贸易、产业、科教、旅游、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谋划建设境外合作园区,鼓励企业开拓蒙古国市场。持续推进向东开放,深化与日本、韩国等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合作,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合作规模。拉紧与欧美经济纽带,积极吸引德国等欧洲国家企业来辽投资发展,巩固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传统领域合作,积极拓展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的合作领域,保持对北美市场出口规模稳定。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建设沈阳、大连等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鼓励企业布局建设海外仓。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广泛开展对外人文交流,以辽宁芭蕾舞团等文化品牌为重点,扩大文化对外交流和旅游对外合作,全方位扩大和深化教育、体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全面拓展友城合作,进一步提升辽宁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24.构建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推进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高标准建设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中俄(沈阳)经贸合作产业园。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进沈阳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高标准建设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大力发展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提升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影响力,打造中国(沈阳)韩国周、中日(大连)博览会品牌,办好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等重大展会。25.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务实合作,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辽宁与江苏、沈阳与北京、大连与上海对口合作,探索“飞地经济”、“园中园”等共建模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内外衔接能力。深耕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持续打造辽宁“招商引资促进周”品牌。加强与东北两省一区交流合作,共建能源通道、物流通道及沈大哈长制造业走廊、科技创新走廊。六、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全面振兴26.全面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把教育强省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深入推进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支持高校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优化职业教育规划布局和专业设置,围绕工业母机、机器人、石油化工、汽车、集成电路等产业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产业工人队伍,提升“辽宁工匠”品牌价值。全面提高人口健康素质,高水平创建国家医学中心,提升全省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深入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加强青少年体育和心理健康工作,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强化全民健康保障能力。全面提高人口思想道德素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加强诚信建设,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不断提升全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27.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持续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保持适度生育率,有效应对少子化。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全面落实生育假期,强化新生儿医疗保障,加大税收支持、住房保障力度。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实施生育奖励政策。加大投入力度,统筹配置育幼服务资源,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发展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28.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重点做好中小微企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业转移人口、城乡居民等群体参保工作,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加快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壮大老年消费品产业,支持养老产业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推进康养产业融合发展。29.加大人才振兴力度。锚定人才强省建设目标,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着重招引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高端人才、行业领域专门人才等辽宁全面振兴亟需人才,落实医疗保障、子女教育、安居住房等高层次人才政策,完善“引育用留”人才工作体系。深化“百万学子留辽来辽”行动,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在辽宁创新创业。落实更加开放的外籍人才来辽工作、科研、交流的停居留政策,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国际化人才高地。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激励机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推动科研骨干队伍年轻化。优化创新产业环境,引导孵化机构和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为创业者提供良好要素保障。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多措并举增加各类群体收入。30.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辽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锚定美丽辽宁建设目标,加快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山川、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和河湖、近岸海域水质,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推进“口袋公园”、城市绿道、城市水廊建设,建设新时代美丽城市。深入实施“绿满辽宁”工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快建设辽河口国家公园,坚决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持续推进采煤沉陷区和抚顺西露天矿、阜新海州露天矿等废弃矿山复绿和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保障体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布局。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积极应对生态环境风险挑战,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七、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3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抓好第一批、第二批主题教育衔接联动,持续深化理论武装,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增强信心、提振精神。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落实“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重要要求,以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持续加强政治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32.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深入开展“传承‘六地’红色文化、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系列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大兴调查研究,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引导党员、干部敢闯敢干加实干,在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中勇担当、善作为、求实效。积极培树“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的“清风辽宁”品牌,以新风正气振奋人民群众发展信心。33.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建立健全好干部发现使用机制,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科学谋划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抓好工作落实能力。加大年轻干部工作力度,分级分类建立优秀干部储备库。加强干部统筹使用,发挥好各年龄段干部积极性。加强领导干部交流,积极为辽宁同中央和国家机关、东南沿海地区干部任职挂职和双向交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敢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撑腰鼓劲。动真碰硬治庸治懒,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34.加快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加大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建设力度,实现经营主体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加强诚信政府和诚信社会建设,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深入开展涉企业、涉信访、涉超期案件专项监督三年行动,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和“一网通办”,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体制机制障碍,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降低税费、物流及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深化“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切实为经营主体排忧解难。深入开展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专项行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诉求。35.着力防范化解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进一步推进城商行深化改革,加快实施全省农信系统整体改革,增强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切实加强对各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的综合整治,严肃查处重大案件。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与金融风险叠加,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推进更高水平平安辽宁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诉源治理,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包案等制度,切实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全力抓好安全生产,盯紧守牢矿山、危化品、燃气、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压紧压实安全生产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从严抓好隐患排查,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36.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四风”纠治,重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健全风腐同查工作机制,提升风腐一体纠治综合效能。坚持反腐败首先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查、从政治上治,督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清廉自守、廉洁从政、干净做事。以更大力度遏增清存,从严整治重点领域腐败,紧盯“一把手”等关键少数精准施策,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统筹开展“微腐败”大清扫、信访矛盾化解、营商环境问题整治行动。坚持“全周期管理”,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打造“阳光辽宁”品牌,促进权力规范透明运行。积极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厚植良好政治生态文化底蕴,以政治生态持续好转引领营商环境实现质的跃升。八、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落到实处37.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党的领导贯穿振兴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各级党委(党组)要扛起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担起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推动、靠前指挥、督促督导。党委(党组)成员要认真抓好分管领域和分管单位的贯彻落实。行业系统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做好对本行业本系统贯彻落实的指导工作。38.形成共促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凝心聚力、共同奋斗的生动局面。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提高立法质量,增强监督刚性和实效,落实“两个联系”要求,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更好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围绕全面振兴深度协商议政、强化民主监督。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引领统一战线成员,最大限度凝聚起共促振兴的磅礴力量。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充分调动各自联系的群众参与振兴、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9.狠抓工作落实。各级党委(党组)要研究制定具体方案,细化实化办法措施,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工作,把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人,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建立考核评估机制,把贯彻落实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细化考评指标,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常态化开展督查检查,有针对性开展专项督查,推进各项工作提速增效、落实落地。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专责监督作用,对工作不负责、落实不得力,严重影响工作推进的,依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40.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发挥好党报党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宣传主渠道作用,充分展示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工作实绩,用振奋人心的发展态势、发展质效、发展成果激励人、鼓舞人,凝聚大干必有成果,奋斗就有回报的共识。充分展示各方面先进典型的事迹,讲好敢闯敢干加实干故事,形成担当作为谋发展、奋发有为促振兴的浓厚氛围。(以上为《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的意见》主要内容)
    11/13 省内动态
  •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支撑辽宁全面振兴
    人口是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最基本的要素。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高质量的人口、高素质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针对东北人口发展面临的问题,总书记精准把脉、开出药方,为我们解决好人口这个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引。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的意见》,围绕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完善生育支持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大人才振兴力度等方面作出了重点安排、明确了具体举措,切实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辽宁全面振兴。常观大势,其为有力。近年来,全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我省人口发展也呈现出老龄化趋势。我们需要以全面的视角来把握、辩证的思维来看待我省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只有努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因素的能动作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意见要求,积极应对人口结构变化,不断释放人口素质提升新红利,为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人力资源保障。要在保持适度人口规模上下功夫。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全面落实生育假期,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实施生育奖励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发展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着力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解决好生得起、养得好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要在提升人口整体素质上下功夫。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提高全民特别是年轻人受教育程度。围绕机器人、石油化工、汽车等产业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产业工人队伍,提升“辽宁工匠”品牌价值。深入推进健康辽宁建设,强化全民健康保障能力,切实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全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要在引育高素质人才上下功夫。锚定人才强省建设目标,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深化“百万学子留辽来辽”行动,完善“引育用留”人才工作体系,更好招引全面振兴急需人才。持续优化人才政策,创新人才管理、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深化人才体制改革,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创造更好条件、更优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辽宁,加快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深化校地合作,打造更多创业创新平台,留住用好振兴发展离不开的关键人才,吸引“孔雀向北飞”。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口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不断汇聚,必将有力支撑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只要我们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不断释放人口质量提升的新红利,就一定能把人才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塑造新优势、赢得主动权、跑出加速度,奋力谱写辽宁全面振兴新篇章。
    11/13 省内动态
  • 我省今年推动实施156个与央企合作重点项目
    近日,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以来,我省与航空工业、中国中化、中粮集团等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份,集中签约重点项目89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补了各市今年签约和正在实施的大项目,共计156个,纳入省央地合作项目协调推进专班统筹服务推动。从特点来看,我省央地合作项目投资体量大。15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近1.3万亿元,其中超100亿元项目31个、超50亿元项目68个。扬农大型精细化工项目、航空工业沈阳航空航天城项目、徐大堡核电站等超百亿元投资项目将为我省今后几年投资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产业结构优。项目分布在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等20多个领域。兵器工业集团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锦州石化年产40万吨针状焦项目、华润三九国家中成药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化基地项目、中国核电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科研项目等在我省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上起到重要作用。总体进展顺利。数字辽宁联通赋能算力中心项目、西鞍山铁矿联合采选项目、中国电科光谷中电智谷项目、庄河抽水蓄能电站等15个在建项目全部复工,今年已完成投资194亿元;沈阳汽车智慧示范片区及配套设施项目、大连数谷建设项目、和平湾生态科创示范区项目、营口港鲅鱼圈北部港区散货工艺系统改造工程等49个项目顺利开工,已完成投资205亿元;海州露天矿残煤自燃及边坡稳定性勘查项目、通用技术沈阳航天医院扩建项目等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储备后劲足。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紧紧聚焦三年行动各项工作部署,与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等国家级智库合作,通过大数据分析,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领域精准谋划项目。目前,全省重点储备项目超过100个,总投资超6000亿元。下一步,我省将在创新与央企合作模式,促进中央企业与地方融合发展方面下深功夫,充分发挥央企产业优势、科技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借智借脑谋划一批高质量新项目。争取更多央企在辽设立区域总部、子公司。推动我省地方国企、民企与央企深度融合发展,鼓励更多本地优质企业融入央企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我省将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强规划用地、环评能评、资金人才等要素供给,服务保障央企投资项目落地实施,尽快形成更多有效投资,全力奋战四季度,确保实现三年行动首战告捷。
    11/07 省内动态
  •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扩大会议、第十七次主任会议
    10月31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扩大会议、第十七次主任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向群主持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有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立足人大法定职能,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化东北“三省一区”交流合作,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坚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人大各项工作质量效能。要做好今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谋划,提前着手省人代会筹备及全国人代会辽宁代表团服务保障准备工作,为三年行动首战告捷提供坚强保障。会议还听取并原则同意了环资城建委关于我省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专题调研情况的汇报,社会委关于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辽宁省安全生产条例》实施情况的汇报。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11/01 省内动态
  • 前三季度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近六成
      今年以来,我省不断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速增效,前三季度,全省高校院所省内转化科技成果2000余项,全省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17.02亿元,同比增长59.8%。这是10月30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的。  技术合同成交额的大幅增长,得益于我省不断健全成果转化工作机制。今年以来,我省完善与驻辽中直高校院所联动工作机制,联合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成立“三省一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战略联盟,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加强科技成果供给和成果转化对接。系统搜集、梳理全省高校院所成熟度高、转化性强的科技成果3763项,纳入成果库,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向省内企业发布。面向省内企业征集技术需求1122项,助力企业精准对接高校院所资源,引导企业承接转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围绕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领域举办成果转化对接活动,搭建校企、院企合作平台。指导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开展市场化、专业化、分领域的路演活动300余场,有效畅通企业承接转化高校院所成果渠道。  加快推进中试基地建设。今年新建省级中试基地14家,全省共有36家。我省认真梳理省级中试基地可提供中试公共服务事项131项,面向各类创新主体定向推送。组织引导省级中试基地通过自行实施、承接企业或高校院所委托等方式,开展中试项目36项。  加强科技服务机构建设。我省积极组织开展技术转移机构、众创空间、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的年度绩效评价,54家服务机构被评为优秀等次。新认定备案10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7家众创空间和2家大学科技园,全省科技服务机构达到435家。强化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为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牵线搭桥”,提供全流程、全方位服务。  此外,我省还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性后补助计划项目,给予52项省内企业转化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项目和54家评价优秀的科技服务机构4663万元奖励性后补助资金支持。实施成果转化类“揭榜挂帅”计划项目,给予省内企业成功揭榜的20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500万元资金支持。
    10/31 省内动态
  • 辽宁振兴发展开新局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的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辽宁人民奋然而起,出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世界级冶金新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基地,重点支持建设12个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扶持壮大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辽宁省GDP同比增长5.6%,自2014年以来增速首次跑赢全国平均水平。(一)长子风采:改革与蝶变之美“到铁西,看看共和国工业长子的模样。”这句当年的流行语,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适用。沈阳市铁西区曾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工业重镇。曾经,这里厂房稠密、烟囱林立,沈阳鼓风机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一批金灿灿的名字,闪烁着夺目的光芒。然而,20世纪末,铁西却历经了一场“生死考验”:国有企业90%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13万产业工人下岗……涅槃之变也由此开始:“东搬西建”,把240多家工厂从城里搬到市郊的新区。这一搬,不仅换来了城市的天蓝水清,也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告诉记者:“铁西区的成功转型,使企业活了、城市美了、百姓笑了,这几年有近22万人的净流入,铁西正起势腾飞。”改革,是大方向;改革,也会有阵痛。2019年,以生产鼓风机起家的沈鼓集团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刀切下去,毫不犹豫:原班子成员全部辞去市管干部身份,过去的“企业领导”变成“职业经理人”,所有中层管理干部重新竞聘,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国家战略投资者,关键岗位员工持股。改革使这家国企老字号焕发生机。如今的沈鼓,是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名副其实的领军企业,在西气东输、石油炼化、核电等重大工程领域,接连突破“卡脖子”技术。亲历者说——沈鼓集团董事会秘书金娜:我全程参与了企业混改。集团拿出9.35%股份让员工持股,劳动效率提升35.8%。相比改革之前的2019年,沈鼓利润总额增长了9倍,净资产收益率增长了15倍。走进鞍山钢铁厂,就走进了中国钢铁史。高耸入云的烟囱、连绵交叠的高架管廊、一栋栋老厂房,都在诉说着它曾创造过的奇迹——生产的钢轨足以绕地球赤道20圈。但现在的鞍钢,已不是过去烟尘弥漫的样子。这里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钢铁巨子换羽重生。换羽,因为改革。鞍钢涅槃,既有大手笔的兼并重组,与一度负债90%的本钢集团重组整合,大大提升了实力,粗钢年产能达6300万吨,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也有生产一线的变革,通过数字赋能走向“智慧钢铁”。记者在鞍钢智慧炼铁中心的大屏幕上看到,高炉群的炉火正熊熊燃烧。过去“猫”在高炉边操作室工作的炉长们,此刻正通过远程监控,了解本高炉的温度、流量等各项生产指标。亲历者说——鞍钢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聂振勇:近年来,鞍钢累计投资64.5亿元,以数据赋能,为场景赋智。这个智慧炼铁中心,将分布在厂区内的28个操作室、104个控制系统全部整合到数控大厅,成为全球最大的铁前一体化智慧炼铁中心。(二)新亮点:“两个机器人”的启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三省的谆谆嘱托。在辽宁采访,“两个机器人”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是机器人中的“大力士”,在沈阳新松公司。23年前,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一批业务骨干,“下海”创办了一家以已故老所长蒋新松院士名字命名的企业——新松机器人公司。今天,新松公司已成为国内行业龙头,拥有4000多名研发人员,旗下的多系列上百种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智能装备、医疗服务等多种场景。在企业现场,身披“中国红”的机器人举重若轻,大负载时能完成细至微米的点焊作业;身着黄色“工服”的汽车底盘合装机器人,稳稳托举与精准装配一气呵成。这些高大帅气的“大力士”站在一起,动作协调、整齐划一,自有一种律动的美。据了解,北京冬奥会导演组张艺谋团队就是看到这一场景激发了创作灵感,在平昌冬奥会奉献了精彩的“北京8分钟”,赢得世界喝彩。亲历者说——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总裁张进: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必须走自主研发、市场化发展的路子。我们已完成国家重要科技攻关800余项,拥有发明专利1300余项。我们还在沈阳建立了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超过500家。另一个是机器人中的“小清新”,在大连蒂艾斯科技公司。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中的尖端科技,通过精确记录人体生物数据,一颦一笑,栩栩如生。辽东湾畔的金普新区,海风习习。蒂艾斯科技公司研发中心,游人如织。1000多年前的“李白”“杜甫”仿佛穿过时光隧道,在这里与前来参观研习的家长学生们一起对诗吟诵,感知盛唐诗歌的魅力,其乐融融。亲历者说——蒂艾斯科技总裁李博阳:我们在大连已深耕10年,拥有100余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国际领先的仿生皮肤制造技术,在软件硬件协同上握有核心技术,是全球首家具备量产能力的仿生机器人企业。(三)“一枚印章”带来的产业集聚效应筑得安心巢,方有凤凰栖。创新创业活力的迸发,得益于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浑南城市会客厅便是一个“窗口”。所谓“城市会客厅”,就是沈阳市浑南区的涉企行政审批大厅。企业注册的所有事项,都在这里一站式办理:只进一扇门,只用一枚章,办成所有事。大厅中央,一张小圆桌上的玻璃罩内,封存着25枚曾经的审批用章。办事区域内,40多个开放式窗口,正接待着前来办事的商户。亲历者说——浑南区营商环境建设局审批业务监督科科长王秀玲:现在,一枚印章管住了700多项审批,办事时限压缩了90%以上,真正实现了“最多跑一次”。我们审批局由原来的实权部门,变成了只管办事的服务部门。一组数据很具说服力:今年上半年,浑南区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405家,累计注册的同类企业达3000多家,由此可见沈阳营商环境之变。在沈阳,华晨宝马的生产线上,不同色彩、不同款型的宝马流水般涌来,不到60秒就下线一辆新车,全球每3辆宝马就有1辆出自沈阳。老工业之城积聚新动能,华晨宝马向“新”而生,正加紧布局新能源车,其沈阳研发中心二期19个新实验室,17个专门用于测试新能源车,2022年在中国市场交付的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91.6%。亲历者说——华晨宝马总裁戴鹤轩:老工业基地完备的生产体系、务实的工匠精神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宝马在中国发展的底气和信心所在。沈阳已成为宝马集团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年产新车83万辆;落户沈阳20年来,累计生产宝马500万辆。从沈阳驱车东行40分钟,便到抚顺。这里曾经是中国的“四大煤都”之一,共和国的功劳簿上镌刻着其巨大的历史贡献:累计产煤10亿吨。现在,这里的煤资源几近枯竭,正谋求经济转型,聚拢新的经济业态。位于抚顺东南郊的精细化工产业园,集聚了20多家有一定规模的新经济业态企业,其中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制造相关企业近10家,覆盖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四大行业板块,左邻右舍成为上下游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近百亿元。亲历者说——抚顺东科公司总工程师徐仕睿:东科主攻锂电池电解液溶剂研发生产,已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实现专利成果转化20余亿元。我们搭上了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车,发展势头很好。(四)振兴突围中的人才方阵伴随着站台轻快的提示音,“兴沈英才号”专列缓缓驶入沈阳站。今年5月的一天,来自北大、清华、浙大等知名高校和海外的1309位博士齐聚沈阳,经过深入洽谈,其中400多位博士“孔雀东北飞”。这是辽宁大力度引进人才的一个场景。同时,辽宁的114所高校、1600余家科研机构的人才潜力也正被激发。东北大学是国家级“双一流”大学,久负盛名,是东北的人才高地,也是很多学子实现理想的学术殿堂。今年59岁的冯夏庭,在东北大学度过本硕博连读的学子生涯,毕业后赴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成长为国际岩石力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受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感召,2016年在他学术生涯鼎盛时期毅然回到母校,任副校长、校长,并当选院士,致力于打造保障国家资源能源战略安全的“国之重器”——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亲历者说——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付俊:东大学子都有助力东北振兴的一腔热血。冯校长积极推动学校与一批高科技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培养未来智慧工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近两年,我们组建了未来技术学院,打造“沈阳-东大前沿交叉创新港”,让东大真正成为东北振兴的人才蓄水池。在辽宁大学这所省属“双一流”高校,“校长让贤”的故事成为人才引进的一段佳话。2022年8月,学校从北京大学引进了经济学家余淼杰教授。余淼杰是全球经管类前1%高引论文经济学者,他的到来让时任辽大党委副书记、校长潘一山如获至宝。潘一山主动向省委组织部提出,将校长的位置让贤于余淼杰。3个月后,潘一山由辽大党委副书记接任书记,与校长余淼杰携手走上助力东北振兴的新征程。亲历者说——辽宁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兼人事处副处长李闯:潘书记高风亮节,余校长也没有辜负辽大师生的厚望,他们不仅引领学校应用经济学科迈上新的台阶,还引来了一批高端人才,其中,各学科领军人才30余人,国内外教授、博士244人。沈阳工业大学是一所老牌工科院校,近些年来,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成果可圈可点。在这里,我们认识了两位既是学术“大咖”又是成果转化“大拿”的学科带头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理践身材不高,说话中气十足,一看就是不服输的“小老头”。他指着那些形似毛毛虫的机器人说:“它们是给深埋于地下的输油、输气管道做‘体检’的,我们研发的长输管道智能检测系统,打破了西方垄断,使检测费用大幅降低,只有国外标价的1/8。”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王德喜是个帅气的70后,他在干中学、学中干,由一个中专生成长为博士生导师,带着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百人科研团队,取得节能环保装备专利70多项。他说:“我们的成果大多成功进行了市场转化,在污染气体防治等方面形成了产业,年产值上亿元。”亲历者说——沈阳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贾玉明:我们鼓励学科带头人以高科技企业领办者的双重身份创业,更好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同时推出“黄金股”制度,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权属等一揽子问题。这一举措,已累计为各方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结束辽宁的采访,调研组坐上高铁继续北上。窗外的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我们感到,这片热土上的创业激情正不断迸发。今日之辽宁,犹如这高铁,正自信地向前奔跑。(摘自10月12日《光明日报》)
    10/13 省内动态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不断开创全省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局面
    9月15日至16日,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为实施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奋力谱写辽宁全面振兴新篇章提供坚强保证。省委书记郝鹏出席会议并讲话。郝鹏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政治建设落深落实,理论武装入脑入心,选贤任能优选优用,强基固本聚神聚力,育才聚才有力有效,推动组织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郝鹏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深刻领会新时代10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大成就,深刻领会组织工作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服务中心大局中的定位,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事业、全面从严治党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用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诠释对总书记、党中央的绝对忠诚。郝鹏指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全省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原则,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重大任务,扎实做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奋力谱写辽宁全面振兴新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是着力“学思想”,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在全面系统“学”、融会贯通“悟”、以知促行“用”上下功夫,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一体学习领会、贯彻落实,注重抓好第一批、第二批主题教育的衔接联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本职工作、推动辽宁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二是着力“选贤能”,加快建设堪当振兴发展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进一步拓宽用人视野,鲜明树立起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导向。要提升干部素质能力,加强专业化培训和实践锻炼,使各级干部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要储备优秀年轻干部,树立战略眼光,充实年轻干部储备库。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持续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作用,进一步激发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精气神。要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坚持抓早、抓小、抓预防,督促党员、干部清廉自守、廉洁从政、干净做事。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得民心的事。三是着力“聚人才”,高质量做好人才“引育用留”文章。要坚持多管齐下引人才,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优化引才方式,完善政策举措,下大气力吸引和集聚人才。要坚持不遗余力育人才,优化高等院校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要坚持不拘一格用人才,促进人才工作与辽宁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让各类人才在辽宁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要坚持优化服务留人才,增强服务意识,出台更具针对性的吸引、留住关键人才的举措,以一流环境聚一流人才。四是着力“固基础”,持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统筹抓好国企、机关、事业单位等领域党建工作,确保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要从严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党员管理和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引导党员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当先锋、打头阵。郝鹏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开创全省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局面。各级党委(党组)要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切实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组织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关心和支持组织部门履职尽责,为组织部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要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各级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落实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组织部门是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政治上要绝对忠诚可靠,作风上要坚持党性原则,能力上要不断锤炼提升,纪律上要从严从紧约束,努力建设成为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省领导刘奇凡、王新伟、姜有为出席会议,蒋天宝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各市市委书记、组织部部长,沈抚示范区负责同志,省直各党组(党委)书记,省管企业、省管高校党委书记,部分中直单位党组(党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领导班子成员等参加会议。
    09/18 省内动态
  • 省政府党组召开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9月11日,省政府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举措。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李乐成主持会议。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系统深刻,内涵丰富、语重心长,提振信心、催人奋进,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是指引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纲领性文献,意义重大而深远。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辽宁振兴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9·28”重要讲话精神等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聚焦省委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提出的10个方面突破、50项重点任务,解放思想、增强信心,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会议强调,要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创造性执行的能力,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辽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要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高水平建设辽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等三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着力建设清洁能源强省。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发展壮大冰雪产业和海洋经济。二要强化首要担当,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加大高标准农田投入力度,扩大黑土地保护范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大力建设农产品加工集聚区,让农产品增值、让农民受益。三要强化开放合作,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动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并形成实物工作量,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与重点国家、地区开放合作,积极推动区域交流合作。四要强化人口支撑,夯实全面振兴的人才基础。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优化人才服务、扩大人才供给,提升边境地区产业承载能力和人口聚集能力。五要强化政治保障,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始终加强党的领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会议强调,政府工作就是抓落实。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抓落实,自觉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加快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要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抓落实,从“小事情”做起、从“小切口”突破,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工作。要以强烈的机遇意识抓落实,谋定后动、谋定快动,立说立行、拼抢争实。要以强烈的创新精神抓落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惯性思维、条条框框,不断提高科学谋划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抓好工作落实能力,确保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省政府党组成员发言。
    09/12 省内动态
  • 辽宁沿海经济带政协(丹东)研讨会召开
    8月30日,以“协同推动港产城融创发展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振兴新突破”为主题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政协(丹东)研讨会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刘政奎出席会议。省政协主席周波主持会议并讲话。邵鸿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辽宁沿海各市要适应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要求,坚持系统性思维,构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对标我国世界一流港口建设任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东北亚国际航运港口群;强化实体经济支撑,加快建设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提升城市服务能级,为港产城融合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要坚持创新驱动,激发人才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要突出融合为要,推动政府和市场力量深度融合,促进规划和体制机制融合,实现一体化和差异化融合,开创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新气象。要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持续深化研讨会协商平台建设,为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聚智汇力。周波指出,要深刻认识推动港产城融创发展对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做大做强港口群为龙头,以完善临港产业体系为核心,以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为支撑,共建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全力打造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开放合作新前沿。要相互赋能、互为依托,加快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创新。坚持统筹谋划,加强顶层设计,在更高视野上进行谋篇布局。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城市、产业、港口之间联动水平,实现以港聚产、以产延链、以链兴城、以城育港。省政协和沿海各市政协要继续发挥好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协同推动港产城融创发展,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振兴新突破贡献智慧和力量。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胡立杰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王明玉、卢柯出席会议。省直有关部门,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及辽港集团负责同志参加研讨。
    08/31 省内动态
  •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