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信用 > 正文
  • 个人信用
央行严控违规查询出售个人征信行为
  • 发布日期:2019/9/10 13:58:38
  • 阅读量:1870
  • 来源:
  • 专栏:个人信用

  有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开展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征信信息泄露风险自查的通知》(简称《通知》)的文件,要求人行各分支机构组织开展人民银行分支行征信查询和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接入机构征信信息泄露风险自查工作。媒体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征信管理规范工作抓得非常严格,央行大力整顿个人信息泄露和买卖。

  信用信息接入机构要自查

  《通知》称,公安机关在打击信息骚扰行动中,发现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简称“接入机构”)员工违规查询并转移个人信用报告;接入机构在内部自查时,发现员工利用贷款审批系统漏洞,绕过安全防范措施,违规查询并出售个人征信报告。因此,征信管理局要求人行各分支机构组织开展人民银行分支行征信查询和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接入机构征信信息泄露风险自查工作。

  通知要求分支机构征信处组织辖内分支行和接入机构,全面开展征信信息安全自查工作,重点查看业务人员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安全防范体系是否严密、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存在信息泄露事件或重大安全隐患等。

  同时,要求各分支行征信管理处对于辖内人民银行系统征信查询和接入机构在自查中发现的风险隐患要及时汇总,并向总行征信管理局报告此次自查情况。

  有国有大行个人信贷业务审批人士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事实上今年以来,央行对机构查询个人征信的合规工作抓得非常严。“我们一定要客户本人用身份证,填写好人行授权书,才能查对方的征信记录。今年人行来检查很频繁。我自己在业务操作中都非常谨慎,必须让申请人递交完所有材料,到支行当面授权,才查对方的征信。”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1日,芝麻信用下线了人行信用报告查询功能。有市场分析认为,此举或也是为了规范征信查询行为。但业内人士表示,当前能查询央行个人征信的端口还有不少,加上涉及信用卡、消费金融等企业都有查询资格,实际操作中会有不少泄密的“风险隐患”环节。

  被查信太多或会影响信贷审批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向征信机构查询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信息主体本人的书面同意并约定用途。个人作为信用报告主体,有权每年两次免费获取本人的信用报告。在没有得到他人授权的情况下,个人是无权查询他人信用报告的。

  此外,即便取得了他人的授权,也要提供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授权委托公证证明供查验,同时填写《个人信用报告本人查询申请表》,并留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授权委托公证证明原件备查。

  部分机构人员违规查询和出售个人征信记录不仅造成了个人信息泄露,查询记录太多也可能会对征信造成一定影响。

  查询记录中记载了查询日期、查询操作员、查询原因和当年互联网查询次数等信息。“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你的信用报告因为贷款、信用卡审批等原因多次被不同的银行查询,但信用报告中的记录显示没有得到新贷款或信用卡,这可能说明你曾向很多银行申请过贷款或申请过信用卡但均未成功,这样的信息对个人获得新贷款或申请信用卡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某银行人士表示。

  银行人士提醒,如果一旦发现信用报告被越权查询时,可以向查询机构质询,也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