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西海岸新区: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青岛西海岸新区紧紧围绕国家、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强化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信用建设改革攻坚为突破口,以创新完善新型信用监管机制为核心,以全量归集信用信息共享为支撑,以便民惠企信用应用为导向,努力打造“信用西海岸”品牌,营商环境满意率始终保持优秀等次,多项创新成果在全国率先首创并复制推广。 2024年,青岛西海岸新区1篇案例荣获中国城市信用建设第二届“新华信用金兰杯”ESG优秀案例,1篇案例荣获2024年全国企业诚信建设优秀实践案例,1篇案例荣获山东省大数据创新应用典型应用成果,6篇案例获评青岛市2024年社会信用建设典型(优秀)案例,累计22篇案例获评市级以上优秀或典型案例(其中:国家级3篇,省级5篇,市级14篇);1家园区荣获“山东省化工诚信示范园区”称号,3家企业入选“山东省诚信品牌百强(首批)”榜单;4家镇街授予“青岛市诚信镇街”称号;“西海贝”信用积分在全市率先实施并推广,美德和信用山东建设在全省首批试点,信用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化市场制度支撑,制定出台38项信用建设重点任务。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新区发展改革局以“八强八新”为抓手,锚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攻坚目标,聚焦改革创新重点领域,深入实施“打头阵、当先锋”攻坚行动,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2024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正式发布,创新推出38项攻坚任务。主要围绕数据支撑、政务诚信、信用评价、普惠融资、结果应用、联合惩戒和美德建设等重点工作,创新推出交通、文旅、医疗服务、城市精细化管理、学校食堂管理和工会经费等11个领域的信用监管机制,不断提升信用监管成效,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创造良好信用环境。目前,38项攻坚任务全部高质量收官,新建信用体制机制37项,省级首创2项,市级首创2项。已累计推进39个行业领域签订信用承诺41.06万件;在安全生产、工程建设、税务等55个重点领域开展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40个行业领域建立并实施了联合奖惩机制;信易+便民惠企项目26个。经过连续三年117项创新举措的重点攻坚,新建信用制度205项,新区新型信用监管机制的框架全面建成,实现了重点领域的全覆盖。 强化数据归集质量,在全省率先实施公共信用信息“七公示”。为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更好地维护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新区发展改革局以信用数据信息归集为支撑,在扎实推进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推行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奖励、行政监督检查5类行政管理信息公示,实现了行政权力事项信用信息“七公示”。编制了青岛西海岸新区行政权力事项“七公示”信用信息目录(2024年版),在新区政务网--信用信息栏目--信用西海岸网页--信用公示栏目实时发布“七公示”信息,截至目前,新区累计归集上传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信息691457件,已归集公示5类行政管理信息45623件,归集总量全市领先,广泛应用于各类信用监管场景。同时,推行以公共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1007件,为“专精特新”“两代表一委员”等各类评优树先活动累计核查信用报告15897件。 畅通信用修复渠道,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为进一步规范信用信息修复工作,维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新区发展改革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安全生产、消防和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五大特殊领域修复的认定范围,梳理了行政处罚修复、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修复和重点关注名单信息修复三大类别的修复指引,为失信主体提供主动自新途径,引导失信主体诚信经营,在失信行为纠正后及时提交修复申请,减少或退出惩戒。同时,积极推行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工作,不断提升行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截至目前,累计发放“两书同达”5431件,2024年行政处罚信用修复878件。 积极推广“信易贷”,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为进一步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解决新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充分利用“青岛市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网站,以信用数据为核心,引导各大功能区、各镇街道向辖区内中小微企业开展平台授权,推送了57家金融机构300余种为其量身定做的信贷产品,发放“青融通”宣传手册800份,助力企业发展解决燃眉之急。截至目前,新区已有1002家企业在“青岛信易贷”平台注册,授权主体47867家,发布融资需求573笔72.32亿元,平台授权总量和融资发布位列全市第一,助力推动青岛市在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排名领先。 加快信用园区建设,全面拓展信用应用场景成效。按照《青岛西海岸新区创建信用园区实施方案》试点--推广--提升三个阶段安排,以各大功能区、专业园区、街区(商圈)为创建对象,确定了8个重点培育项目(其中园区6家,商圈2家),8家功能区全部建立健全了信用园区制度体系,通过强化信用信息支撑,科学运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与守信激励,拓展“信易+”便民惠企应用场景等举措,提升信用园区管理的软实力。按照“成熟一个推荐一个”的原则,经区、市初步评审,推荐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申报2024年山东省信用典型园区(全市唯一)。 弘扬诚信文化,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结合“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省级试点,从强化诚信宣教与培训、突出行业监管特色、深入推进政务诚信、加强重点领域失信治理、推进信用试点示范创建、加强信用融资产品推介宣传等六个宣传重点,深入开展“诚信万里行”“诚信经营,放心消费”“诚信兴商”“6.14信用记录关爱日”“诚信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共同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年内各单位在各级媒体宣传报道信用信息612篇,多篇稿件被国家级官方主流媒体刊发报道,青岛西海岸新区诚信长效机制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2025/01/20 行业信用
- 北京:公布专技类培训机构2024年度诚信等级
近日,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北京继续教育协会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工作委员会(简称“培委会”)完成了对北京市7家专技类培训机构2024年度诚信等级的评估工作。其中,6家被评为A级、1家被评为B级。对照2023年度参评结果,其中有1家连续两年被评为A级,5家从B级提升为A级,1家连续两年被评为B级。 据悉,北京市自2023年起实施《北京市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行业诚信等级评估规范(试行)》,每年开展一次行业诚信等级评估工作,采取培训机构“自评”、所在区监管部门“区评”、同行业专家组“综合评”的方式,从“诚信与守法、培训条件与质量、社会评价调查”三个维度共58项三级指标,对专技类培训机构综合评判。诚信等级从高分到低分共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为报名参加专技类培训的消费者提供诚信指标参考。对评估结果为A类的培训机构,培委会将予以激励,包括组织公开宣传、向政府相关部门推荐评优表彰、支持并推荐申请教育培训类财政性资金和项目、支持并推荐与社会组织开展商务合作等。对培训机构严重违法和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行为,也将通过媒体和相关平台予以公开曝光。 从2024年度综合评分结果看,大部分培训机构都重点加强了内部控制管理和销售回访,坚决杜绝“保过、包过、考试不过全额退费”等虚假夸大宣传、误导消费的问题,能够积极配合做好退费调解工作,落实发卡备案、预收资金存管和合同规范。但是,培训整体服务与诚信高标准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退费投诉数量大、解决率不高等方面问题。
2025/01/17 行业信用
- 黑龙江:推进征纳互动跨区域协同帮办 云端服务纳税人“见屏如面”
“以前跨区域事项要到各个项目所在地去办理,费时费力。现在通过征纳互动服务,跨省也可以办理涉税事项了,真是高效又便捷。”黑龙江梓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办税人彭女士说。 近日,彭女士前往漠河市税务局办理涉税业务时,咨询了去大连办理业务所需的资料,窗口人员表示通过征纳互动即可办理,随即连线大连市税务局发起跨省征纳互动,彭女士通过电子税务局提交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申请,漠河市税务局在线完成申请审批,为其开具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大连市税务局线上审核彭女士资料,辅导完成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预缴税款。在漠河市税务局和大连市税务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将原本需要往返两地耗时数天的业务,全程仅用时13分钟便办结。 据了解,征纳互动服务是税务部门为进一步提升征纳沟通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依托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精准推送、智能交互、办问协同、全程互动的高效互动服务新模式。黑龙江省税务部门持续优化办税缴费服务方式,深化征纳互动运行体系建设,建立辅导办理一体化、流转处理扁平化、税费服务场景化的服务运营新机制,各市(地)设立征纳互动运营服务中心,集中业务骨干组建征纳互动答疑团队,积极为纳税人缴费人排忧解难,充分发挥征纳互动税企沟通“新桥梁”的作用,为纳税人带来了办税服务新体验。 据介绍,2024年以来,黑龙江省累计办理跨省征纳互动跨区域税费事项130余笔,运营中心税务干部在线及时响应诉求360余个,“征纳互动”推动了问题高效解决。 下一步,黑龙江省税务部门将紧紧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聚焦纳税人缴费人“就近办、异地办、方便办”的办税缴费需求,不断提升征纳互动跨区域协同办理能力,扩大征纳互动服务覆盖面,将智能、高效、精准、便捷的互动融入税费服务全过程,推动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和税收营商环境双提升。
2025/01/14 行业信用
- 甘肃:推进取用水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甘肃省水利厅与省营商环境建设局近日联合出台取用水领域信用评价工作方案,加快推进取用水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甘肃明确,水利部门和信用体系建设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对取用水领域出现的超许可、超用途、超计划等违规问题,引入信用手段,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取用水领域新型管理机制,并明确了工作目标、信用评价标准、评价程序、分级分类等内容,将取水许可行为、取用水监测计量统计、水资源税缴纳等7个类别36项信息纳入信用记录,初步建立取用水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甘肃将加强取用水领域信用评价与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的融合应用,推动相关部门和机构在融资授信、项目安排、激励奖励等方面参考取用水领域信用评价结果。
2025/01/13 行业信用
-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 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
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的通知。其中提到,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地方依法设定的市场准入管理措施,要全部列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按照法定审查程序、审查标准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严格落实审查主体责任,防止出台或实施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 同时,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有关部门要健全完善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制度,统一制定兼容各领域的信用修复规则,强化各有关部门、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的工作协同。各地区要督促行政机关诚信履约,将本辖区行政机关违反与经营主体签订的政府采购、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合同、协议所约定事项的行为记入相关主体信用记录,将政务失信记录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相关评价指标,强化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渠道建设。 其中还提到,各地区不得利用行政、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侵害经营主体权益,不得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经营主体财产,不得违法开展异地执法或实行异地管辖,依法防止和纠正逐利性执法司法活动。
2025/01/09 行业信用
- 国家发展改革委:从三方面精准发力提高投资效益
国新办1月3日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会上表示,今年将进一步聚焦提高投资效益精准发力,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 赵辰昕说,近十年来,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40%。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项目完成投资超1.3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项目完成投资超3.6万亿元。截至目前,2024年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的项目已基本全部开工、完成投资超过1.2万亿元,2025年约1000亿元项目清单也已提前下达。 谈及今年在提高投资效益方面的工作,赵辰昕列出了3个重点方面: 一是高质量推进“两重”建设。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拓展“两重”建设支持范围,进一步提高国债资金对项目的支持比例。统筹好“硬投资”和“软建设”,确保项目符合“两重”性质,同时在完善项目投融资机制、健全项目运行管护机制等方面取得更多实质进展和创新突破。 二是高效益用好政府投资。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并优化支持范围,聚焦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公共领域项目,持续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用好“正面”“负面”两张清单,更好发挥专项债券投资效益。此外,还将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收官。 三是高水平调动社会投资。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滚动接续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拓展民间投资发展空间。筛选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深化投贷联动合作,推动更多PPP新机制项目落地实施,更大力度支持基础设施REITs市场扩围扩容,持续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以及其他发展中的问题。
2025/01/08 行业信用
- 湖南:推动信用建设整体水平迈入全国先进行列
日前,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湖南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重点改革任务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力争用2-3年时间,在全省创建10个以上信用建设示范行业、8个左右全国信用建设示范区、20个以上信用惠民便企示范场景,推动我省信用建设整体水平迈入全国先进行列。 《实施方案》围绕着力完善信用法规制度标准、提升信用基础设施水平、健全信用评价体系3大基础,统筹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4大重点领域信用建设。 政务诚信方面,重点围绕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招商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投资等领域定期跟踪监督履约情况,将政府违约失信情况纳入营商环境评价;定期发布园区综合信用指数;建立全省统一的招标投标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机制。商务诚信方面,制定《企业信用管理规范》地方标准;以食品药品和关系人身安全的重要工业产品为重点探索开展产品质量追溯和全流程信用管理;加快省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征信平台)——“湘信贷”平台建设运营发展,大力推广“信用+融资服务”;打造“湘信”品牌惠民场景。社会诚信方面,加快推进评标、法律、会计、医疗、教育、家政、工程建设等领域从业人员和国家职业资格取得人员建立职业信用档案;依托居民“电子社保卡”多码融合形式合成“湘信码”,在统一框架下支持地方探索开展个人信用分“湘信分”建设应用;创新开展“信用+社会治理”。司法公信方面,推行法院、检察院“阳光办案”,建立虚假诉讼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实施方案》明确,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健全事前信用承诺和信用报告应用机制,强化事中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完善事后联合奖惩和信用修复机制。
2025/01/06 行业信用
- 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完善民企“走出去”服务体系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消息,2024年12月31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宁波申洲针织、深圳兆驰股份、重庆润通控股、南京焦点科技、厦门戴尔乐等5家外向型民营企业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 会上,5位企业家结合生产经营实际,介绍了各自企业和所在行业的发展现状,对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进行了交流讨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措施建议。企业家们表示,尽管目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生产经营遇到了一些困难问题,但在国家政策强力支持下,企业有准备、有信心、有办法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实现更好发展。 郑栅洁对企业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逐一回应。他表示,企业是微观经营主体,对市场感受最直接、最敏感,常态化倾听企业对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的看法,掌握第一手真实情况,是宏观层面制定规划、政策等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制造业基础、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内需发展潜力大,希望企业进一步深耕国内市场。同时,国家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希望企业家们坚定信心、把握机遇,稳妥有序拓展海外市场。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各地发展改革系统将充分发挥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机制作用,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完善企业“走出去”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助力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1/03 行业信用
- 甘肃:一网通办、多证合一多措解企业“难心事”
近日,甘肃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该省多举措推出“一网通办”“多证合一”“不来即享”等,解决企业“难心事”。甘肃省法院、甘肃省大数据中心、兰州市、酒泉市作了交流发言。 “2024年开展访企业、提建议、优环境、促发展行动,深化落实招商引资马上跟进机制,全省法院6462名干警联系对接各类市场主体9384户,召开座谈会586场次,开展送法进企业1864场次,开展法治体检、法企共建2160场次,化解矛盾纠纷1444起,帮办实事1887件。”据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介绍。 甘肃省大数据中心提供数据显示,近年来,甘肃实现线上办事“一网通办”,持续优化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整合优化甘肃政务服务网特色服务专区61个,智能搜索、智能问答等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除涉密涉敏事项外,省级2125项、市级1918项、县级157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办理。 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年来始终践行“店小二”式服务,依托97家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将企业感受和评价作为衡量营商环境工作质效的根本标准,为企业提供政策直享、诉求直办、服务直达3.1万次,助推企业发展。全面推行“包抓联”“六必访”和驻企指导员制度,协调解决生产经营各类问题1.03万件,累计清理政府拖欠企业账款47.62亿元。 酒泉市今年以来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大力推行“多证合一”“不来即享”,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工程规划许可由20个工作日压减至2个工作日,用地预审和项目选址由15个工作日压减为5个工作日。 据甘肃省营商环境建设局披露,一年来,甘肃新上线“两新”服务专区,该省9022件宜办高频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此外,甘肃新设经营主体27.9万户,其中企业7.5万户。全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跨部门联合抽查任务1.28万个,单部门抽查任务5900个。
2025/01/02 行业信用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发布,强调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为规范银行业保险业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金融安全,促进数据合理开发利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制定《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强调,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办法》共9章81条,包括总则、数据安全治理、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安全技术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风险监测与处置、监督管理、附则等。一是强化数据治理顶层设计。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建立与业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数据安全治理体系,落实数据安全责任制,按照“谁管业务、谁管业务数据、谁管数据安全”的原则开展数据安全保护工作。二是落实分类分级管理要求。要求对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获取、产生的数据进行分类管理。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将数据分为核心、重要、一般三个级别,并将一般数据进一步细分为敏感数据和其他一般数据,并采取差异化的安全保护措施。三是强化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对委托处理、共同处理、转移、公开、共享等相关数据处理活动开展安全评估,采取相应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数据开发利用活动安全稳健开展。四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按照“明确告知、授权同意”的原则处理个人信息,按照金融业务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收集个人信息。共享和向外部提供个人信息,应履行个人告知及取得同意的义务。五是完善风险监测处置机制。将数据安全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明确数据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应急响应及报告、事件处置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有效防范和处置数据安全风险。 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强化银行业保险业数据安全监管工作,加强督促指导,做好《办法》贯彻落实工作,指导银行保险机构不断提升数据安全管理能力,为保障客户信息和金融交易数据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奠定坚实基础。
2025/01/02 行业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