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税务总局:诚信纳税企业数量稳步增长
日前,国家税务总局公布,全国纳税信用年度评价结果显示,2024年全国守信纳税人达4127万户,比2023年增加378万户,其中纳税信用最高等级A级纳税人数量近335万户,比去年增加45.6万户,诚信纳税企业数量稳步增长。 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税务管理是重要环节,税务合规同样不容忽视。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指导大企业和税务机关开展税收风险管理。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走出去”税收指引》(2024年修订版),是继2017年首次发布以来的第三次修订,将涉税服务事项由原来的99个扩充至120个,并更新了2021年—2024年生效的税收政策文件及税收协定有关内容,帮助企业更好适应国内外税收环境新变化,做好税务合规管理。 在引导和监督企业依法合规开展税务管理方面,各地税务部门也在积极探索。除了完善相关制度,税务部门还充分运用税收大数据,对企业合规情况进行风险扫描,帮助纳税人及时享受税收优惠、纠正政策执行偏差、规范税费申报,防范化解各类税费风险。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税务部门借助征纳互动服务,完善纳税信用提示提醒机制,及时提示纳税人纠正失信行为,共帮助1300万户纳税人实现纳税信用修复或升级。
11/20 行业信用
- 商务部: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
日前,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对下一阶段外贸工作作出了部署。商务部将会同各地方、各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推进各项政策落实,重点将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壮大外贸新动能、强化外贸企业服务保障三方面开展工作。其中提出,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 何咏前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各地方、各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推进各项政策落实,重点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加大融资支持,引导银行机构优化海外布局,提升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服务保障能力。 其次,将壮大外贸新动能,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设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海外法务、税务资源等对接服务。此外,强化外贸企业服务保障,推动绿色贸易、边民互市贸易、保税维修创新发展,支持重点贸易伙伴商务人员来华,支持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加强战略合作,加强外贸企业用工服务。 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方面,商务部将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加大融资支持,引导银行机构优化海外布局,提升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服务保障能力。对此,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表示,“从我们目前的外贸结构上看,偏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就很重要,需要各种各样的信贷配套来支持外贸稳增长”。
11/18 行业信用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家政服务业产教融合的意见》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家政服务业产教融合的意见》,促进家政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相衔接,优化家政人力资源供给质量和结构,助力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提高家政服务质量,以加强家政人才教育培养、强化家政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完善家政产教融合载体为抓手,深化家政服务业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更好匹配家政服务行业市场需求,赋能家政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家政相关专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通识教育,增设市场急需的家政相关专业,合理安排招生规模,增加办学层次,促进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融通,完善家政相关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扩大家政教育专业教师队伍,推广“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意见》强调,指导家政企业建立健全岗前、在岗、转岗等全链条全员培训制度,推进家政服务业相关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制(修)订,加强家政服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持续开展家政服务员技能升级行动,推进“家政信用查”平台实名认证和线上培训,深化以赛促训。实施巾帼家政、工会家政、国开家政等培训行动。 《意见》提出,鼓励各地积极培育家政产教融合型企业,支持家政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家政企业、高等学校、行业组织等组建家政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家政市域产教联合体等新型载体,为家政服务行业产教融合提供支撑。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压实地方责任,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多方合力,深化家政产教融合,构建教育、培训、评价、就业一体的家政人才供应链,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11/15 行业信用
- 两部委:持续推进交通物流减税降费
日前,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计划》提出,要建设全国交通物流统一大市场,推进制度性降本提质增效,建立健全基于信用评价的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模式,提升市场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计划》指出,要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建立完善地方铁路网与国家铁路网衔接协同机制,优化铁路接轨、过轨、清算管理规则。提升市场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健全基于信用评价的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模式。完善货车生产改装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加大货车一致性监督检查力度,压实车辆检测、检验等环节责任,严厉打击套牌挂车。稳步开展超长平板半挂车、超长集装箱半挂车治理工作。研究制定网络货运经营管理制度,强化联合监管。 持续推进交通物流减税降费。继续落实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试点,试点企业可为符合条件的道路货运小规模纳税人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推动实现物流领域电子发票全覆盖。持续抓好已出台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落实。规范集装箱堆场企业经营行为,严格查处借优势地位不合理收费。 此外,《计划》还提出,要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等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交通物流企业融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丰富交通物流领域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应收账款、订单仓单等动产质押贷款业务。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绣春介绍,下一步,将聚焦打通国内国际物流大通道,组织开展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力争在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点通道,以及交通物流与产业融合、智慧物流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引领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各项新制度、新政策、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发展。
11/14 行业信用
- 上海:构建一体化融资信用平台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优化上海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实施方案》,从优化平台建设、强化信息供给、深化数据开发利用、加强组织协调四个方面做具体部署。 《方案》明确,到2024年底,按照“统一服务平台、唯一数据出口”要求,完成市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优化,统筹建设一个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网上融资服务平台,保留一个向金融机构共享跨部门融资信用信息的出口,并保障平台整合期间继续提供服务。到2026年底,基本建成以信用信息为基础的新型普惠融资服务体系。 平台建设方面,按照国家“只保留一个省级平台”要求,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统筹建设市融资信用平台。将市融资信用平台作为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上海节点,上联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下通各区政府和重点产业园区子平台,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开放应用中发挥“地区枢纽”作用,更好地服务金融机构和中小微企业。 积极构建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推动各区政府和重点产业园区因地制宜建设融资信用服务子平台,提升安全等级保护水平,有序接入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 强化信息供给方面,加强社会保险、公共资源交易、纳税、水电气费缴纳等涉企重点信息的归集共享,确保共享清单信息应归尽归,信用信息价值充分释放。 加大融资产品研发和投放力度,引导银行、保险、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入驻市融资信用平台,强化多方联动,增加多元融资产品供给。 深化数据开发利用方面,创新信用评价服务,迭代更新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指标,对中小微企业开展信用评价,供金融机构参考使用,助力开发金融产品。 此外,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推动平台入驻“一网通办”,实现企业自动认证注册,支持平台推广。
11/11 行业信用
- 两部门:年底前建立覆盖有关部门的医疗救助对象信息共享机制
近年来,医疗救助工作惠及更多患者,但仍存在信息尚未有效协同、共享不及时等情况,影响及时高效救助困难群众。日前,国家医保局、民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救助对象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尚未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的地区,在2024年年底前建立覆盖有关部门的医疗救助对象信息共享机制。 通知明确,加强医疗救助信息共享管理,各地各级医保、民政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提出数据共享需求,并以签订协议等形式明确数据共享清单。 通知还规范了医疗救助待遇享受时限,明确动态调增或调出医疗救助对象均从身份调整之日次月起享受或停止医疗救助待遇。 通知强调,各级医保、民政部门要严格执行信息保密制度,加强对共享信息的安全管理,严格控制信息查询权限,对涉及个人隐私等信息进行加密处理,防止信息泄露。此外,强化基础信息监测及核验,做好信息共享工作衔接,信息共享频次原则上每月不低于1次。
11/11 行业信用
- 内蒙古锡林郭勒:探索“信用+”模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依法依规运用信用激励手段,扩大信用应用场景,加大对诚信主体激励力度,以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为基础,探索“信用+政务服务”工作模式,提供差异化的政务服务,形成“信用有价值,守信有力量”的良好氛围。 设立诚信专窗,提供优化服务。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在“信用+政务服务”基础上设立“信易+政务服务”窗口,明确窗口工作职责和服务流程,确保守信主体能够顺利享受到各项便利化服务。 完善制度机制,促进社会公正。全面梳理和公布告知承诺事项和容缺受理事项,建立信用承诺的“绿色通道”,对符合要求的群企提供一系列便利化服务措施,包括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帮办代办、并联审批、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苏尼特左旗梳理公布告知承诺事项45项、容缺受理事项90项,信易+政务服务窗口为守信主体提供服务52次。 加强诚信教育,提高诚信意识。“信易+政务服务”模式的推出,不仅是对政务服务流程的优化,更是对诚信体系建设的有力推动。苏尼特左旗广泛宣传诚信理念,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培训,引导群众企业树立诚信观念,自觉遵守诚信规范。
11/07 行业信用
- 广西:启动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信用评价及分级分类监管
近日,广西交通运输厅印发《治理车辆超限超载领域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信用评价及分级分类监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交通运输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 《办法》共六章二十二条,从管理职责、评价标准、评价程序、结果发布及应用等方面规范广西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信用评价,逐步完善广西治超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根据治超领域信用状况,《办法》将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划分为AA、A、B、C、D五个等级,每年进行一次评价工作,并进行记牌,AA、A、B等级记“绿牌”,C级记“黄牌”,D级记“红牌”。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将根据不同记牌结果,对道路运输企业实行差异化监管。对记“绿牌”的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以自律为主,守信激励为原则,每年治超执法检查不超过1次,在办理道路运输申请、超限运输许可等政务服务事项过程中给予优先办理等便利服务。对记“黄牌”的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以监督督促、行业自律为原则,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治超执法检查、警示约谈等其他措施。对记“红牌”的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以强化监管、失信惩戒为原则,采取增加监管频次、加强现场检查、约谈整改、审慎审批、吊销相关许可证件等措施。 《办法》实施后,将进一步规范广西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经营行为,提高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信用意识,营造公平诚信的运输环境。
11/04 行业信用
- 北京:将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
北京近年来在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开展积极探索与实践,服务发展首都新质生产力。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中共北京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多部门联合发文,发布了支持北京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关于推进北京市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找准定位,在普惠信贷领域开展错位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要求推动银行持续加大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推广随借随还的循环贷款模式,满足小微企业灵活用款需求,同时鼓励保险公司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风险保障需求,开发专属保险产品,设计专属保险方案。 《关于促进北京市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和引导在京金融机构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理财产品、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等第三支柱金融产品,支持鼓励开发针对退休人群的收入替代基金;探索开展以养老为目的,兼具养老消费、医疗支付等服务的特殊需要信托;聚焦“老老人”“以老养残家庭”等重点人群,开发养老金融产品,提供养老财务规划、资金管理、风险保障等服务;支持保险公司做好北京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承办工作,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优化提供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 此外,六部门近日印发实施了《北京市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加大核心要素供给、激发数字金融发展动能,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数字金融服务质效,完善行业环境、优化数字金融发展生态,坚守风险底线、保障数字金融发展安全四方面提出15项任务。 近年来,北京持续推动在京各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领域市场主体支持力度,截至三季度末,北京辖内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500余亿元,保持较高增速;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有贷户数超100万户,有效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行,长期位居全国较低水平。 北京在全国首批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目前北京全域已转为试点地区。北京还高水平建设国家级金科新区,已引入头部或重点金融科技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200余家,并多措并举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便利化水平。
10/31 行业信用
- 辽宁沈阳: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近日,为大力推动辽宁沈阳市文化和旅游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和旅游行业信用经济试点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的指导意见》《文旅行业失信修复与异议处理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全市文化和旅游行业信用承诺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推进信用承诺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坚持以政府引导、协会联动,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为基本原则,持续规范文化和旅游行业信用承诺类型。通过协会组织向旅行社、星级饭店、A级景区、导游四类旅游市场主体下发签署线上信用承诺书通知,并利用“信易诺”微信小程序落实签署工作,有效地规范了市场秩序,优化了营商环境。 据了解,“承诺护航”是信用试点工作的一大亮点。游客可以通过“信易诺”综合服务平台查询四类市场主体信用承诺签署情况及内容,并参与平台举办的多种游客承诺活动兑换旅游优惠产品,构建了双向承诺制的创新模式。一方面,企业主动承诺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消费者也通过参与承诺活动,增强了对文旅行业的信任和支持。这种双向互动的模式,不仅加强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也为文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信用承诺制度的建立,提高了企业的自律意识和诚信经营水平,促使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和满意度,让游客实现了在沈“省心游”“放心游”,为文旅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推动了文旅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未来,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将继续深化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加大文旅行业信用承诺制工作力度,拓展信用在文旅行业的应用场景,与市场主体一道,共同打造一个诚信、繁荣、和谐的文旅市场。
10/30 行业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