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信用 > 行业信用
  • 司法部:纠正小错重罚、以罚代管等突出问题,加大对政务失信监督力度
      为加强行政复议依法化解涉企行政争议工作,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日前,司法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工商联共同出台了《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同时,司法部还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一批涉企行政复议典型案例。为各级行政复议机关适用新规定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提供示范和指引。  此次专项行动推出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5个方面18项具体举措。  一是畅通涉企行政复议申请渠道。比如,在全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平台开通企业申请行政复议专用通道,开展涉企宣传等。让企业更愿意、也更善于通过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  二是做实涉企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比如,加大涉企行政复议的案件调解、和解力度,邀请工商联、商会等共同做实行政复议案前、案中调解等。  三是加大对涉企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比如,依法审理企业对罚款不服的行政复议案件,纠正小错重罚、以罚代管、以罚增收等突出问题,加大对政务失信监督力度等。同时要求各省级政府行政复议机构选取1-3件重大涉企行政复议案件进行挂牌督办。  四是发挥行政复议预防涉企行政争议的作用。比如,对行政复议办案中发现的涉企共性执法问题及时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建议书,加强行政复议类案规范;建立助企防范行政争议机制,制定发布企业内部管理风险点提示单等,促进企业合规经营。  五是强化涉企行政复议案件的跟踪问效。比如,建立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回访工作机制等。专项行动期间,对将近五年内的涉企行政复议决定书、意见书、调解书的履行情况作全面梳理,建立台账,逐案督促履行到位。  司法部介绍,去年以来,各地行政复议机关办理了大量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司法部遴选了一批公正高效解决涉企行政争议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涉及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征收等事项,在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06/24 行业信用
  • 三部门:部署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进一步增强质量政策与金融政策协同,拓宽质量效益型企业融资渠道。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构建金融赋能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进加快建设质量强国、金融强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破解质量信息不对称难题  质量融资增信是指以企业具备的质量能力、资质等质量要素为依据而建立的增信机制,旨在为具有较高质量效益水平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田世宏表示,质量融资增信瞄准广大企业和金融机构当前在融资增信上的关注点,找准拓宽质量效益型企业融资增信渠道的突破点,是质量和金融协同联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一项创新举措。  从融资增信供给侧看,帮助金融机构破解了质量信息不对称难题。这项工作的关键是推动质量信息的互通共享和分析评价。通过建立健全质量信息共享互通机制,便于金融机构动态、全面掌握企业的质量信息,帮助金融机构为企业进行精准“质量画像”,降低融资风险。  从融资增信需求侧看,加大了对质量效益型企业融资支持力度。这项工作创新了融资增信的新模式,帮助广大企业尤其是优质中小微企业突破原有的传统贷款方式,开辟了通过质量要素融资增信的新路径,提高了优质企业融资的可得性、便利性。  从融资增信的供给和需求的适配看,充分发挥了质量与金融工具的组合作用。三部门携手推进这项创新工作,推动质量工作与金融工作的协同配合、互相促进,让质量要素信息架起连接广大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的桥梁,让优质企业找得到金融机构,让金融机构对接优质企业,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满意度。  明确5个方面要素范围  质量融资增信工作如何开展?通知明确了相关要素范围。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副局长张蕾蕾介绍,质量融资增信要素包括质量信用、质量管理、质量品牌、质量基础和质量创新等5个方面,是贯通整个质量融资增信工作的关键所在,决定了质量融资增信的成效。  具体看,质量信用主要包括企业的质量信誉评价、信用信息以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等情况,是企业经营稳定性的体现;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首席质量官的设立以及获得的政府质量奖等,是企业的质量保障能力和长期盈利能力的体现;质量品牌主要包括品牌的价值、知名度和影响力,是企业市场竞争力、影响力的体现;质量基础主要包括企业在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方面的能力和资质,是企业基础实力的体现;质量创新主要包括企业的技术创新、质量攻关成效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是企业未来发展潜能的体现。  张蕾蕾表示,各地要对照质量融资增信要素范围,在依法依规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建立质量要素信息共享通道和相应工作机制,把企业名单和质量融资增信关键信息共享给相关金融机构,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精准度,推动解决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质量信息不对称问题。  更好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对银行机构来说,怎样运用质量融资增信要素更好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政策研究司二级巡视员李晓文介绍了4项工作——  建立评价体系。银行机构要深入挖掘和利用质量融资增信要素信息和企业信用信息,建立健全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将质量融资增信要素信息纳入信贷评价和风险管理模型,合理分析评价企业质量水平、品牌价值和创新发展能力。  健全工作机制。银行机构要根据市场监管等部门提供的企业名单和质量融资增信要素信息,积极对接企业融资需求,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供金融支持。鼓励银行机构根据自身业务特色和经营优势,探索质量融资增信业务发展模式,强化业务全流程管理。  完善产品服务。银行机构要依托质量融资增信要素,为企业量身定制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在授信额度、利率、融资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体现差异化安排,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和服务便利程度,支持企业质量改进、技术改造、设备更新。  加强风险防控。银行机构要建立健全质量融资增信风险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处置。落实好还款来源,防范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加强贷后管理,动态跟踪企业经营状况、风险水平和质量融资增信信息变化,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做好信贷资金用途管理和真实性查验。加强与市场监管、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动协同和信息共享。
    06/21 行业信用
  • 国家发展改革委: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落地见效
      6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会上介绍,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多措并举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水平大幅提升,信用联合奖惩格局初步形成,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落地见效。  李超表示,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法治化、规范化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为此,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2024—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强化统筹规划。研究制定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的有关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制度设计。  严格目录清单管理。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制定《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和《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明确了公共信用信息范围、失信惩戒措施内容以及依据的法律法规条款,规定了公共管理机构不得超出清单所列范围采取失信惩戒措施。2022年和2024年,国家发改委根据最新出台、修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目录》《清单》进行调整完善。国家发改委将持续抓好《目录》《清单》落实,切实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机制。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法人和其他组织身份的唯一标识,是开展税务登记、社保登记、银行开户等工作的重要基础。针对当前社会信用体系中还存在的重复赋码、一码多赋等问题,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各类主体的赋码权责,推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唯一标识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健全信用修复制度。信用修复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也是各方面普遍关心的一项工作。我们将制定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综合性政策文件,研究规范信用信息公示和修复渠道,统筹失信信息分类和修复规则,强化各部门信用修复系统协同联动,加快构建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机制。  推进社会信用立法。近期,《社会信用建设法》已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我们将抓紧修改完善并加快推进立法进程。推动省级信用立法全覆盖,进一步夯实社会信用建设法治基础。  李超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抓好《行动计划》落实,凝聚合力解决难点堵点卡点问题,不断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和规范化水平,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有力支撑。
    06/21 行业信用
  • 北京:信用报告将助中小企业更快融资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2024年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上获悉,在去年市场主体专用信用报告替代20个领域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查询和无违法违规证明的基础上,今年专用信用报告覆盖领域将扩展至42个,尤其将助力中小企业更快融资。  信用报告将助中小企业更快融资  去年,全市实施了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信息查询创新改革,一份报告破解市场主体开具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繁、难等问题。自去年9月实施后,企业下载了6600余份专用信用报告,相关单位也向企业主动推送2.1万份。  今年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安排了18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就包括扩大专用信用报告覆盖领域。“此前主要面向企业的上市服务,今年还将研究面向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专用信用报告,丰富向金融机构提供多层次的数据服务。”北京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按照计划,专用信用报告将在今年9月进行深化和拓展:替代领域从之前的20个领域拓展至42个领域,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报告主体范围在此前市场主体之外,还增加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社会组织等非市场主体;适用领域方面,也将在金融、商务经营、行政管理等场景引导市场主体按需求申请专用信用报告;通过提升服务水平、主动推送报告领取信息等方式,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服务。  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为一  信用也能变成“真金白银”,帮企业化解资金周转难题。此前,北京市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涉企信用信息“国家清单”24类数据、“北京清单”14类数据全部对接共享,为中小企业精准“画像”,为50余家北京地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1.8亿余次。  作为北京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信易贷”已经吸引金融机构306家入驻,发布金融产品1075个,授权企业6.1万家。记者获悉,今年北京市将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积极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和金融信用信息共享整合。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各个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将整合为一,更方便企业融资。  企业经营因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而受到行政处罚,相关记录如果一直跟着企业,则会影响后续投标等经营活动。如何帮助改过自新的企业“摘帽”?  此前,北京市已经形成纵向三级审核机制和“多口受理、协同处理、一次办成”横向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为5万余家企业实现了信用修复,其中10112家企业在市场监管领域的行政处罚实现“一次申请,同步撤下”。根据今年的任务,北京市将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加强信用修复与异议申诉处理,实现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  同时,今年北京也将组织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全面完成重点领域失信问题治理,开展失信被执行人分类治理,依法惩戒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失信行为。  信用医疗已覆盖28家医院  挂号、做检查、取药,按照现在的就医流程,每进行一步都需要患者在自助机或者人工窗口缴一次费。但如果换成信用就医,患者取号后,无需排队缴费便能进入诊疗、检查、取药等环节,离院后48小时内线上支付完成还款即可。  目前,石景山、东城、密云、丰台、通州、房山、海淀、西城等区已开展“信用+医疗”工作,覆盖28家市区属医疗机构,注册用户26万人,服务患者39.3万人次,二次以上重复使用患者占比82.4%。  信用的用处不只是医疗领域。“信用+地铁智慧安检”对信用良好的乘客免于安检、快速进站,如今注册用户9.5万人,进站时间缩短60%。  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北京市将继续支持社会机构推进“信用+家政”“信用+出行”“信用+文化艺术类培训”等应用,推进信用数据专区建设,完善社会化信用评价机制建设,支持社会机构拓展更多的“信用+”应用场景。
    06/17 行业信用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1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京津冀全国守信联合激励试点建设方案(2020-2024年)》收关年。由京津冀共同编制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元交换规范》《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共享应用规范》两项京津冀协同地方标准发布,于今年在京津冀三地同步实施。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组织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不变的身份标识,是组织机构的“数字身份证”,为各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奠定基础,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石。采访人员从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获悉,京津冀地区组织机构数量持续平稳增长,截至2024年5月底,京津冀统一代码赋码总量超过1800万家,约占全国组织机构数量的9.8%。  两项关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标准的制定为跨地域、跨部门、跨平台应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资源提供统一、规范保障,为各级政府部门开展电子政务、加强行政管理、实施信用监管等提供数据支撑。对政府部门间基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深度业务协同开展,充分发挥政务监管效能,助力信用信息跨区域互认构建和谐社会信用体系,形成数据互通联动的“一体化”格局,以及营造良性社会营商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06/14 行业信用
  • 九部门:加快家政信用体系建设 推进家政服务员信用评级赋码
      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2024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提出25项具体措施。方案提出,要加快家政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家政服务员信用评级赋码,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据悉,在促进供需对接方面,方案提出,开展生活服务招聘季活动,及时发布就业用工信息,拓展脱贫人口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就业渠道,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扩大家政服务供给。  在加强品牌培育方面,方案提出,培育家政兴农特色劳务品牌,提高组织化、规范化、规模化水平,鼓励更多家政兴农劳务品牌参与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征集活动,形成品牌效应,吸引脱贫人口从事家政服务业,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加务工收入。  在加大帮扶力度方面,方案提出,指导各地围绕家政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帮助脱贫人口通过家政劳务品牌就业,落实各项奖补政策。进一步精简脱贫人口享受补贴补助的申请手续,简化工作流程,继续对跨省从事家政服务业的脱贫人口发放一次性交通补助。加大对家政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在完善支持政策方面,方案提出,指导各地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工作,有序落实持居住证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居住地医疗保险工作,创造有利于家政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  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方案提出,加快家政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家政信用查”与国务院客户端、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全面联通,促进“家政信用查”与地方家政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互通。引导更多家政服务员在“家政信用查”上进行实名认证,推进家政服务员信用评级赋码,探索推行电子版“居家上门服务证”,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06/14 行业信用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首批《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的通知》,发布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33个,涵盖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集中用餐单位食堂等食品生产经营业态,以及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等重点食品类别,旨在督促指导食品企业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机制,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守稳筑牢食品安全底线。  建立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有利于推动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促进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通知》明确了企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的重点环节、风险点、管控措施及频次、责任人员等内容,通过指导企业精准识别风险,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清单,实现在“最小工作单元”精准防控风险,全面提升全产业链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水平。  此次发布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为食品企业精准防控风险提供了参考和指南,企业可以结合经营业态、规模大小、食品类别等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查找确认风险点,科学制定管控措施,合理确定管控频次,明确责任人员,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把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要求融入现有管理制度、嵌入日常管理,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切实保证食品安全。
    06/11 行业信用
  • 黑龙江黑河:以诚信为钥 优化环境解难题
      近年来,黑龙江省黑河市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统筹协调,围绕“打基础、强保障、推应用”目标,持续打通信用信息归集应用、优化行业领域信用监管、深化信用便民惠企服务等关键环节,着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黑河市把政务诚信作为“第一诚信”,开展政务诚信建设,强化公职人员遵守党纪国法、认真履职尽责、严守廉政底线,全面推动政府各部门、公职人员开展政务诚信公开承诺。截至目前,市辖区共有1505个政府部门、24604名公职人员作出政务诚信承诺,政府机构承诺数据占比覆盖率达100%。  强化数据归集提升监管效能  依托黑河市信用一体化监管服务平台,不断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公示力度。持续推动黑河市“双公示”迟报率、瞒报率“双清零”工作,累计归集“双公示”信息174144条;归集行政强制,行政奖励、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监督检查5类行政管理信息105086条;常态化归集水费缴纳、燃气费缴纳等涉企信用信息和融资需求信息,为推动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和广泛应用奠定了数据基础。开展信用修复专项行动,擦亮企业诚信经营的“金字招牌”。完善信用修复机制、畅通企业信用修复渠道,建立动态修复台账,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引导企业纠正失信行为、修复自身信用,累计为816家失信企业进行信用修复。截至目前,共归集信用信息3423.1万余条,“双公示”评估工作位居全省前列,瞒报率、迟报率实现清零,为信用便民惠企应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全市各行业领域争先探索创新信用应用,运用信用理念和方式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在行政审批、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15个领域推广应用公共信用信息报告,有效培育市场信用需求,提升社会诚信意识。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依托黑河市信用平台开展全覆盖、标准化、公益性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运用,已覆盖28个部门34个行业领域。坚持以“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为手段,积极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以来,根据经营主体的不同信用状况实施差别化监管措施,对守法诚信的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的企业“利剑高悬”,共减少守信经营主体监督检查4887次,大幅提高了政府监管效能。  探索社会共建让诚信走进生活  2022年,黑河市以信用便民利企为立足点,推出个人信用分——“达子香分”,应用在公共交通、看病就医、行政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市民通过“我的黑河”App就能查询到自己的达子香分。达子香分从0分到1000分,有6个等级,实行按月更新,三年内无失信记录个人基础分值是600分,如果市民有守信行为,就会增加附加分,反之,如果有失信行为,就会扣分。  依托“我的黑河”App开辟“信用黑河”专区,围绕养老服务、行政审批等重点民生领域搭建“信易+”应用场景,让诚信市民享受更多惠民措施。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联系对接,引导企业入驻“我的黑河”App信用专区,企业可通过平台展示自身信用状况和企业情况吸引消费者,很多企业积极入驻信用专区,推出了降低门槛、绿色通道、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一系列便利服务和优惠措施。目前,“信易+”应用场景已超过20个。黑河市营商环境局还通过开设信用专窗、开展“信易行”“信易游”“信用+观影”等活动,推出一系列惠民举措。  市民李先生对“信用黑河”的操作早已轻车熟路,他说:“点下方的‘信用+’模块,就能看到企业的优惠政策,领取你对应分值的优惠券。上个月,我的‘达子香分’到了700多分,免费领取了两张电影票,看到诚信‘变现’还真挺有收获感。”截至目前,共归集自然人信用信息数据129万余条,实现了以公共信用信息为数据源形成市民信用画像,已有7.5万余人注册了“信用黑河”,因守信受益的市民达5万余人。  释放信用红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这些年,多宝山铜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地方政府帮助我们化解了发展过程中的征地问题,助力我们铜山深部矿发现铜金属量超过200万吨,规划了新增变电站、输变电工程等。这些项目的建成将极大缓解本地区和企业用电的压力。”多宝山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中介绍说。据了解,嫩江市应急管理局依法将黑龙江多宝山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认定为守信激励对象,并对其良好的生产条件、先进的工作理念、过硬的开采技术等进行宣传报道,助力企业招商引资、吸纳人才。  黑河市于2023年开展守信激励工作,制发了黑河市守信激励措施清单,推动各级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认定标准认定守信激励主体名单,并为守信激励对象提供财政费用和融资信贷支持、诚信宣传、简化程序等便利化服务措施。截至目前,黑河市共认定守信激励对象41006个,为守信主体提供简化程序等便利服务1655次。  此外,聚焦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黑河市搭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以信用大数据为基础,整合水电气费缴纳信息等多项信用信息资源,创新各类金融服务和产品,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线上金融服务。截至目前,黑河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发布金融产品133个,为1911家经营主体解决34.7亿元的贷款资金,有效破解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环境。
    06/04 行业信用
  • 天津:25个领域以公共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
      “为切实解决企业开具证明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已在公安、住建、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25个重点领域,实施以公共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近日举行的天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建江说。  天津市某文化传播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每年因为招投标等重大事项,都需出具无违法违规证明。以前每次要到多个部门开具证明,耗时耗力,现在我们只需登录‘信用天津’网站就可以。”认证登录,点击“现在办理”,选择时间范围、核查领域和使用用途,查询、下载报告……4步操作,不到5分钟,一份公共信用报告(无违法违规证明专用版)就可生成。  专用版公共信用报告上线,实现了证明开具从审批窗口前移至网络端。截至5月15日,天津专用版公共信用报告下载量达到2397份,代替证明数量达到42155份,实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不跑腿。  据天津市公共信用中心主任杨立全介绍,天津市依托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公共信用报告(无违法违规证明专用版)代替25个领域的无违法违规证明,实现了监管数据“一个平台共享”、报告申请“一站式完成”、报告内容“一个标准”、无违法违规情况“一纸证明”,有效解决了过去企业面临的开具证明数量多、提交场景多、申请部门多、办理流程多,证明内容规范化程度低、证明效力低等难题。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以公共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在25个领域基础上,结合‘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进一步拓展证明替代范围,并将适用主体拓展至自然人。同时,在‘信用天津’网站新增报告核验、授权查询等功能,新增评优评先、资格审查、人才引进等场景,助推营商环境优化、行政效能提升。”陈建江说。
    06/04 行业信用
  • 安徽:大件运输监管“信用+” 服务再提速
      在国省干线、高速公路上,不时可以看见车辆运载着上百吨重的桥梁部件,或是超长的风力发电机扇叶,这些“巨无霸”一旦上路,就让人心有余悸。不仅产生道路基础设施维护压力,也为路面上正常的车辆带来一定安全隐患。  在道路运输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大件运输”,特指货车对不可解体的物体进行超限运输,为了保障运载过程安全,“巨无霸”在上路前,负责运输的车辆需要先行向交通运输部门提交申请,经批准后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行驶。  安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位优势明显,特别是近年来省内制造业发展迅速,大型机械、桥梁设备等大件运输办件量逐年增加,随之产生的事中现场核验、事后强化监管的压力巨大。  近年来,安徽省高速公路路政支队围绕大件运输事中事后监管工作,首创大件运输申请人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建设大件运输监管系统,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信息化监管为补充的新型监管机制在省内逐步建立健全。  “通常承担大件运输任务的车辆,都是在运输公司完成注册的车辆,我们以此为抓手对运输车辆进行监管。”5月22日上午,安徽省高速公路路政支队合枞大队大队长陶铖正在服务区对大件运输车辆进行检查。由于大件运输货物的特殊性,企业或项目通常都是与具有资质的运输公司进行长期合作委托,运输公司对于“大件运输”资格办理申请也非常熟悉。“现在审批速度很快,在省交通运输厅指导下,根据超限设备信息对运输路线进行规划,即使是三类件,审批时间已经压缩至5天以内,而绝大多数一类件都可以实现即时办结。”陶铖介绍。  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为了让市场中绝大多数行为合规的企业“畅通无阻”,2022年10月以来,安徽省在全省高速公路范围内实行开展大件运输申请人分类监管工作、建立大件运输申请人信用档案,依据“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原则,将申请人信用与行政审批相结合。  简单来说,路政部门依据申请人在大件运输许可办理和运输过程中的具体守信表现,在部门内建立申报大件运输许可申请人信用档案,将申请人依照AA、A、B、C、D五个信用等级进行分类。申请人在第一次办证时系统将统一认定为B等级,一次运输无违法则升级为A等级,一、二类大件将免于现场勘验,信用极好的AA级企业和申请人可以获得优先审批、容缺办理等服务,办理大件运输的审批进一步实现增速。数据显示,2023年,安徽省级大件运输许可办件量达25.7万余件。  不仅如此,安徽省高速公路路政支队还将开发出大件运输监管系统,以“信用+信息化”形式,对大件运输实施全天候监管。“以往大件运输许可路线多是文字信息,监管系统实现信息化后,通过卫星定位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等平台,路线许可就变成图示,可以与申请人实际行驶的路线进行自动比对,是否按照规定路线行驶,一目了然。”合安路政大队大队长李学武介绍。
    05/31 行业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