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天赋基因检测”是噱头还是科学?专家:避免落入消费陷阱
      近些年,不少家长被号称能为孩子进行“天赋基因检测”的宣传所迷惑,在口腔黏膜取些唾液,送至机构检测,便能测出孩子有哪些天赋,从而为“定向”培养孩子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花费数百元甚至数千元给孩子做检测,果真能预知孩子的天赋吗?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的所谓“天赋基因检测”,大都宣称只需要家长用测试机构所寄的采样工具,在孩子口腔黏膜刮一刮,常温保存好样本后,就可以寄送到机构检测,10天后就能出结果。但是专家强调,正规医疗机构根本就不提供“天赋基因检测”。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赵秀英:在我们国家现在没有一个医院在做这种预测天赋的基因检测。  事实上,目前的基因检测技术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测试结果通常以概率形式呈现,往往伴随着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且,即使测试结果显示某些特质或能力的倾向,也不能确定其将来的表现如何。  专家表示,所谓“天赋基因检测”,是一种通过采集孩子的口腔黏膜、唾液等进行基因测序,来找出孩子具备优势天赋基因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检测个体基因组中特定的基因型或突变,来评估与某些能力或特征相关的遗传倾向。  目前,市面上的“天赋基因检测”通常包括评估约40种不同的遗传特质,如乐观性、冒险精神、社交能力、音乐才华、表演才能、文学倾向等。事实上,任何一项基因检测,其科学性都是建立在大规模流行病调查及循证研究数据上的。  专家强调,天赋的确存在,但具体哪些基因带来哪些天赋,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并不明确,更不足以作为依据预测一个孩子的命运。  所谓“天赋基因检测”包裹在科学外衣之下,颇具迷惑性,家长要理性对待,避免落入商家的消费陷阱。此外,还要警惕测试结果被滥用的可能性,避免侵犯个人隐私。
    2025/01/21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免试入学拿研究生学历?天上掉的馅饼大概率是陷阱
      为了能在工作晋升、职称评定上进步,当下很多职场年轻人选择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在职研究生、博士生的学习。不过,在选择相关机构咨询教育信息的时候,可要当心了,因为其中很有可能就暗藏着诈骗的陷阱。2024年3月,上海的王女士在找寻学历提升的过程中就遭遇了诈骗。  王女士本科毕业后一直在上海的一家医院从事护士工作。2024年3月,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王女士在互联网平台查询关于报考医科大学研究生的相关内容。  王女士:因为我现在是本科学历,我想提升一下学历,以便于后面职级晋升或者说工资的增长。所以我就在网上找,看看有没有能够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这样对我这种上班族来说会更加便利一点。  王女士搜索发现,网络上有不少关于在职研究生的广告信息。留下联系方式后不久,王女士就接到了来自某教育咨询机构工作人员的私信并添加了微信。随后,工作人员发来了所谓的提升学历的方法。  王女士:他说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让我免试入学,不用参加全国统一性的考试,我就相信了。因为本来护理专业也是有这方面的途径,可以通过单招考试入学。  不用考试,还能顺利拿到学历学位,这让王女士有点将信将疑。为了打消王女士的顾虑,工作人员发来了历年来通过他们提供的渠道完成学历提升的案例。  王女士:他当时是说他们可以走关系什么的,不用参加考试就可以直接让你入学,甚至还可以包办你后面的期末考试、毕业论文、论文答辩什么的,就等于是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去学习。  只要缴纳一定费用就能搞定,也有所谓的成功案例摆在面前,王女士逐渐打消了顾虑。于是,王女士向这个机构的工作人员预付了近5万元的定金,约定拿到学历学位证书之后再付另外一半的费用。  可王女士足足等待了近半年,也没有收到任何入学证明材料,客服则以正在办理为由反复拖延。眼看即将错过入学时间,王女士意识到可能受骗,向警方报了案。  警方抓获213名嫌疑人  涉案资金4300余万元  王女士报警后,上海宝山警方梳理了相关的报警信息,发现类似王女士这样的遭遇并非个案,于是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很快发现,互联网平台中有着大量所谓学历提升招募学员的广告,而他们的背后,暗藏着数个非法操控运营的公司。  通过前期梳理,警方掌握了三家宣称提供教育咨询服务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多个网络平台发布了所谓的免试免考就能取得研究生学历的广告。  警方调查发现,在与被害人取得联系后,这些公司的客服会在介绍产品时,鼓吹公司与各大知名高校有合作关系,均可以安排免试就读。随后,客服会以教务处理、论文撰写,学历申请等为借口收取价格不菲的服务费,同时发送一些成功案例打消被害人顾虑。  诈骗团伙收到钱款之后,会让被害人等待几个月,宣称需要进行内部运作。然而,在经历几个月等待后,被害人无一例外再也联系不上客服,才知道自己被骗了。警方在掌握充分证据后于2024年9月在西安、山东、四川等多地实施抓捕展开集中抓捕行动,一举捣毁三个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13名,当场缴获涉案手机500余部,涉案资金高达4300余万元。  暗示内部合作免考诈骗屡屡得手  警方表示,这类以学历提升为诱饵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之所以屡屡得手,诈骗团伙正是利用了被害人想走捷径的心理,暗示可以通过内部运作,让被害人免试免考获得学历学位。  警方介绍,此次捣毁的三个诈骗团伙,都对外宣称是教育咨询机构,内部组织架构则分为所谓引流组、客服组和指挥组。引流组负责对外发布广告,并主动与被害人取得联系。客服组负责按照预先准备好的话术,引诱被害人,而取得被害人信任的关键就是他们所宣称的与各大高校有内部合作渠道。在诈骗过程中如遇到被害人投诉,指挥组则负责拖延时间,安抚被害人。  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刑侦支队反诈中心副主任唐蒋枫:如果说你要考研究生,你也会去网上找一些相关政策,确实有一些高校是有单独考试招生的渠道的。  警方表示,部分高校确有单独招录研究生的情况,不过,这类招录的条件要求较为严格。  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刑侦支队反诈中心副主任唐蒋枫:实际上单独考试的话,它的要求很高,不是谁都能参加的。需要两个本专业的高级专家的推荐信,包括你要在行业里有工作经历,还有发布论文,它其实要求是非常高的。但是诈骗团伙他们就说这些东西你都不用管,我都能帮你搞定。  诈骗团伙利用被害人并不真正了解单独招录研究生的方式,以及急于得到研究生学历学位的心理,屡屡骗取被害人信任和钱财。此外,团伙中的指挥组,不仅出面解决与被害人的纠纷,拖延时间,更会在半年时间里改头换面,伺机关门跑路。  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刑侦支队反诈中心副主任唐蒋枫:实际上他这个公司开不到10个月,可能开个半年左右,他就把这个公司注销掉了,所有人都换地方了,包括有些员工可能也会把他辞退掉,只留一部分重新再换一个公司继续开始做这个业务,然后等到被害人真的去找的时候,人去楼空了。  目前,上述三个诈骗团伙的26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其余187人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2025/01/20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免费开网店?高回报投资?春节临近这些骗局要小心
      春节临近,各种骗术层出不穷,广大市民朋友一定擦亮眼睛,捂好“钱袋子”,过个平安年。  免费开网店?诈骗!  近日,家住重庆高新区含谷镇的邹先生遭遇了免费开网店的诈骗。一天,邹先生在家中刷短视频时看到一个“免费指导开网店”的广告,于是他按照广告上的内容,添加了所谓的“指导老师”,并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下载了一个app,又在对方发来的网址里开设电商店铺。  店铺开设成功的当天,店铺后台就告知邹先生已有顾客在其网店下了订单,要邹先生支付提货款后他们才能从后台仓库给顾客发货,顾客确认收货后,平台会给邹先生连本带利返款。邹先生按“指导老师”所说支付了第一笔提货款4700元。  过了几天,店铺“指导老师”告知邹先生,在邹先生店铺下的订单很多,销售额已达70万元,但由于邹先生没有按时支付提货款导致没能发货,已被顾客投诉,邹先生的网店也已经被查封。要解封的话,需要邹先生支付目前营业额的20%即14万元。  对方称根据规定,平台可以垫付2万元,剩余12万元需要邹先生自己支付。随即,邹先生在对方的“诱导”下陆续支付“提货款”“解冻金”“个人所得税”等合计36万余元。完成转账后,邹先生以为网店已经如愿解封,马上就可以盈利,但后续对方一直以各种理由要求邹先生继续转账,邹先生这才意识到事情不对,于是选择了报警。  快速涨粉?诈骗!  2024年12月初,学生小鱼在家用爷爷的手机玩游戏时,添加了游戏里的陌生人为好友,随后对方发来一张二维码,称扫码就可以帮助小鱼的短视频账号涨粉。谁知小鱼扫码后,手机页面显示小鱼已涉嫌侵犯他人隐私,需要赔偿20万元,小鱼顿时就慌了,赶紧询问对方怎么处理,对方称收取费用,可以帮忙摆平。  随后,在对方的诱导下,小鱼将自己爷爷的银行账号、手机号、银行发来的验证码等全部发给了对方,爷爷绑定微信的银行账户也被分5次转走了7995元。  小鱼害怕被爷爷发现,删除了所有的聊天记录和短信信息,随后几天,小鱼一直为自己“侵犯他人隐私”的事情惴惴不安,直到小鱼试图联系对方询问情况,才发现对方早已把他拉黑。这时,爷爷也发现了微信里的钱不知所踪。小鱼向家人坦白了事情经过,一家人赶紧带着小鱼来派出所报了警。  网上交友?诈骗!  近日,在含谷镇某公司上班的小周报警称在网上交友被骗2300余元。据了解,前不久的一天晚上,小周在宿舍玩QQ时有陌生人来添加好友,对方推荐给小周一个APP,称可在上面进行婚恋交友。正值感情空窗期的小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下载并安装注册了APP。随后,APP上的“客服”告知需要其充值后不仅可以优先交友,还可以通过做任务的形式得到返还。  小周被对方说动,于是在其“指导”下,扫描对方发的二维码充值了1039元。随后在做任务返现的过程中,“客服”告知小周由于操作错误账户被冻结了,要解冻的话需要继续充值1296元,小周按“客服”所说又一次进行了充值。原以为这次就可以返现了,谁知“客服”仍然告知操作失败,账户没能成功解冻,要求小周继续充值,甚至游说小周贷款来充值。此时,小周终于醒悟过来自己是遇上电信诈骗了,于是到派出所报了警。  高回报投资?诈骗!  近日,刘女士带着自己的银行交易流水来到含谷派出所前台报警。刘女士称2024年8月12日,自己在家中刷短视频时,一自称从事金融投资理财专家的陌生人给其发私信,询问刘女士是否有理财需求。由于刘女士自己在银行购买过理财产品,便同意对方加QQ好友要求。  随后,在对方的引导下,刘女士下载了一款理财APP,APP界面显示了一系列理财产品供其选择。同时,刘女士还被邀请加入一个企业微信群,群内各种理财产品的推荐信息不断涌现,刘女士在好奇心和贪念的驱使下,开始尝试购买产品。  起初,刘女士的投资获得了返利,这让她觉得这是一个可靠的理财产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投入的资金已经达到近16万,当她试图提现时,却发现账户内的资金已无法取出。这时,刘女士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面对这一情况,刘女士决定报警。  警方提醒:不要随意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不要随意添加好友或者群聊,不要迷信所谓的免费开网店、快速涨粉、网恋交友、做任务返现、理财投资高额回报等说辞!同时,保管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泄露自己的身份证号、手机号码、银行卡信息,坚决不要透露验证码信息。
    2025/01/17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年关将至,严防这些“年节”诈骗套路!
      年关将至,诈骗套路又一次卷土重来,不少骗子绞尽脑汁,蠢蠢欲动的花式骗术只等有人中招……我们整理了近期多发的诈骗伎俩,提醒大家增强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骗局一:陌生快递诈骗  一个莫名而来的快递,一包纸巾或一把牙刷,几张印有“年终盛典”“年终遇见礼”“感恩有你”等硕大字样及抽奖方式的宣传单……与之前的“刮刮乐”诈骗类似,骗子们换了“新马甲”,最终目的是以中奖、赠品或做任务获得奖励作为噱头,将受害者拉入诈骗群后,让受害者下载软件、点击网址、关注店铺,诱导其参与“非法刷单”“购物返利”等活动。  骗局二:兑换积分诈骗  设置兑换积分是许多商家为了吸引顾客而采取的一种促销手段。然而,骗子却利用这一方式进行诈骗活动,重头在“嗷嗷待扫”的二维码或带有钓鱼网站链接的短信,这些二维码或链接往往被伪装成官方网站或正规平台,诱导消费者输入身份证号码、信用卡号码等个人信息。一旦信息被盗取,骗子就会利用这些信息开展盗刷或诈骗活动。  骗局三:“集福”“红包”诈骗  春节临近,“集福”“抢红包”成为网络热议话题。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趁机诈骗,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春节补贴正在发放”“开抢500元代金券”“集福”页面。当有人点击后,会显示中奖,奖品或奖金往往令人心动,一旦有人为了领取相应奖项而按照要求输入银行卡号码等个人信息后,卡内资金便会全部被划走。  骗局四:贷款诈骗  年底消费季,骗子利用通信工具散播可以提供贷款的信息。他们往往以高额贷款和低利率为诱饵,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当受害人上钩后,骗子就会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借口要求受害人转账。这些骗子手段极其狡猾,他们会以各种方式绕过受害人的警惕,让其陷入贷款骗局而不自知。  骗局五:退改签诈骗  诈骗分子非法获取受害人的乘车、乘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班次等信息,冒充航空公司、订票网站或旅行社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短信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利用准确的乘机信息骗取信任。诈骗分子通常以航班延误、机票改签等理由主动提出退费或理赔,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信息或接受屏幕共享操作,从而转走资金。  骗局六:网络代购诈骗  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网络代购也成为诈骗分子的新目标。临近年关,面对选择在网上下单购物的消费者,骗子以年底优惠打折为诱饵,诱导消费者进行购物消费,骗取钱财。骗子通常会伪装成正规商家或知名品牌的代购,以低价吸引消费者购买,然后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货或退款。  那么,如何预防被诈骗?  诈骗犯罪的种类和手段层出不穷,为了预防陷入诈骗陷阱,首先,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信任何“低投入高回报”的话术,不要相信过于美好的“赚钱机会”。无论是电信诈骗中的返利活动,还是集资诈骗中的各种投资机会,在进行转账和投资前,要对该信息进一步核实,在互联网上进行检索,查看是否有相同骗术已经被曝光。如果遇到专业问题,最好提前咨询专业人员,不要相信对方提供的转拨号码或进行回拨,否则将会进一步陷入对方团队设计好的陷阱。  其次,保护个人信息是防范诈骗的重要一环。绝对不要轻易透露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信用卡信息等个人信息,尤其是在未经核实对方身份的情况下。  再次,警惕各类电信诈骗手段,包括来自陌生号码的电话、涉及点击链接的短信等。同时,加强对社交媒体信息的警惕,防范通过这些渠道传播虚假信息。  最后,保持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也是防范诈骗的重要方面。避免在公共网络平台上访问敏感信息,定期更新软件,要使用强密码,并避免在多个账户中使用相同的密码。  若不幸陷入诈骗陷阱  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办?  若不幸陷入诈骗陷阱,请迅速拨打110报警电话,并尽快前往附近派出所报案。务必牢记,速度至关重要,要与犯罪分子争分夺秒。在到达派出所后,请积极配合警方,提供相关诈骗信息,如银行卡账号、微信、支付宝、QQ号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将成为追踪犯罪分子的关键线索,助力警方更快地追回损失。  若是存在诈骗嫌疑,可随时前往派出所咨询,或拨打110进行核实。此外,“国家反诈中心”App使用便捷,具备举报、预警、身份核实及风险自查等功能。  再次提醒:请格外谨慎,避免再次受骗。诈骗分子可能致电声称可协助追回款项,实则企图骗取更多资金。公安机关不会在线办案,也不会要求转账,请务必警觉,谨防上当受骗!
    2025/01/16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岁末年初,警惕非法集资陷阱
      腊月已至,新春佳节的脚步临近。然而在这喜悦的时刻,不法分子也伺机而动,开展非法金融活动。为保障广大群众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新春佳节,特别提醒大家提高风险意识,保护个人财产安全。  非法集资活动往往以“高回报”“免费”为诱惑,不法分子在春节喜悦氛围“拉满”之际乘虚而入,欺骗广大群众。春节期间常见的非法金融活动形式:  一是利用节庆期间红包、抽奖等名义进行非法集资。不法分子会利用节日红包、抽奖等名义吸引公众关注,进而诱导投资者参与非法集资活动。  二是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名目。有的甚至通过组织免费旅游、新春回馈活动等,骗取社会公众信任。  三是以虚假宣传造势。不法分子会趁着节日气氛,通过在各大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渠道发布广告、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募捐等方式,制造虚假声势。  四是利用亲情诱骗。有些不法分子会利用节日期间走亲访友的便利,发展非法集资参与人。他们通过一起“做生意”、提供内部信息等噱头,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非法集资,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  这些非法集资活动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金融市场秩序。对此,相关平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广大群众远离非法行为。  提高风险意识:广大消费者应时刻保持警惕,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不要轻信高回报、免费等诱惑,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谨慎投资,选择正规渠道:在参与金融活动前,要了解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选择正规、合法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避免通过非法渠道进行交易。  识别虚假宣传:对于各种宣传广告、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目相信,多途径核实信息的真实性。  防范亲情诱骗:亲朋好友之间要相互提醒,不要因亲情、友情而放松警惕。遇到类似情况,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关注官方信息:及时关注政府部门、正规金融机构发布的金融风险提示,了解非法集资活动的最新动态手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025/01/15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来源不明的快递暗藏玄机,是“惊喜”还是“惊吓”?
      如果收到陌生快递,你会怎么办?年关将近,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启动“年货节”活动,快递行业迎来年货寄递高峰,这也让骗子有个可乘之机。  这段时间,不少市民收到来自各大电商平台寄来的陌生快递,打开一看是购物卡和小礼物。不久前,记者同样收到了类似的陌生包裹,这是来自远方的“惊喜”,还是潜藏风险的“惊吓”?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陌生快递送来“购物卡”暗藏玄机  1个多月来,杭州接到了31起类似案件  记者收到包裹外观简单——纯土色的纸盒上没有任何标志,寄件人名为“李三”,寄件地显示为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但没有具体街道或门牌号。包裹里是一份新年红色调、印刷精美的硬质广告单,封页上印着京东的Logo和“京东年货节”五个字。下方标注了支付宝、淘宝、抖音、奥克斯等合作商家。  广告单内夹着一张价值50元人民币的京东购物卡,卡上标明了领取编号、领取方式,并附带一个二维码。附页是以京东名义给用户写的一封信,表示为回馈用户的信任与支持,准备了50元京东购物卡和奥克斯破壁机等精美礼品,并再次强调了领取方式——使用支付宝、淘宝、抖音扫描京东购物卡背面的二维码领取。  有这么好的事情?记者意识到不对劲,打开社交平台搜索“京东购物卡”发现收到类似陌生快递的网友不在少数。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印有电商平台Logo以各类大促为名义的购物卡和小礼品,领取方式也都是通过扫描二维码领取。  2024年12月下旬,网友“幸运”(化名)也收到了所谓的京东购物卡。“我几年前的地址收到了这个快递。因为我是从事电商行业的,一开始还以为是商家搞的促销活动。”她告诉记者,自己按照购物卡标注的领取方式用抖音扫描了二维码,成功与客服取得了联系,“客服很专业,会直接给你的支付宝转20元,然后引导进了QQ群。群里会有人引导做一些关注店铺的任务,每关注一个店铺奖励3元钱。”  根据“幸运”的描述,她大概做了两天简单任务,然后,群管理员开始暗示,QQ群会屏蔽广告,继续做任务要下载一个叫“京东放心购”的APP,佣金也会更高。陌生的APP让“幸运”提高了警惕,马上停了下来,但群里有不少人仍深陷泥潭。  网友“小树”(化名)是其中之一。她告诉记者,她被引导下载的APP名叫“欣鑫优品”,下载后,管理员就开始引导大家做金额任务,“金额任务需要先垫钱,一开始金额不大,也确实是全额退回还给了奖励,之后他们故意发误导性的话让我们做错,然后套着钱不还。”  “小树”回忆,最后一次,骗子告诉她,因为“小树”操作错误影响了一起做任务的人,必须交付更大金额,才能将垫付出去的金额返还。  由于无力承担,“小树”被迫放弃已被“套”进去的钱,尽量减少损失。至此,“小树”共被骗了500多元。  与“小树”一样没有识破骗局的民众不在少数。杭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罗永此告诉记者,这是非常典型的陌生快递类诈骗案件,2024年12月1日至今,整个杭州地区接到了31起类似案件,最高的被骗取了25万元人民币。  返利陷阱下的层层套路  每逢大促、节日就极易出现  为了更加清晰地搞清楚诈骗分子的诈骗方式,记者按照“幸运”描述的流程扫描了自己收到的购物卡二维码。首先跳出的是一个安全提示,写明该链接是抖音短视频外部的第三方网址,提醒用户注意财产安全。点击继续访问,一个自称“京东人工客服”的对话框弹出。  客服首先要求记者提供收到快递的手机号码,核对是否为邀请用户。记者先提供了一个错误的手机号码,对方反馈该手机号非受邀账户,不具备领取资格。在记者报了正确的手机号后,客服才开始了后续行动。对方声称,记者可以领到20元现金、奥克斯破壁机和50元额度京东卡三项礼品。为建立信任,对方直接将20元转入了记者的支付宝,过程中并未询问过记者支付宝账号。  随后,客服告诉记者,要领取剩下的礼品,必须QQ扫描二维码,进入礼品登记群聊。这个所谓的群聊并不是传统认知中QQ群,而是腾讯频道中群聊。群聊人数不多,约20人。除了群管理员外,还有一群看似参与任务实则负责营造氛围的“气氛组”。  正如“幸运”所描述,群聊管理员会发布店铺关注的简单任务,每关注一家店铺即可获得3元“报酬”。这些简单任务维持了约24小时后,管理员以提高佣金以及群聊屏蔽广告为由,要求群成员下载专属APP,且强调APP无需用户提供个人信息,下载链接无法直接通过QQ打开,需复制到浏览器进行下载。  记者尝试通过QQ点来了该链接,QQ系统提示:“网页包含不安全内容,被多人投诉,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已停止访问”。  当被记者询问APP为何不能在应用商店下载是否存在安全风险时,管理员回应,如果害怕可以不做,并强调APP中所做的任务与QQ群中一致,非常简单,只需关注商铺即可获得佣金。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诈骗过程中,只要未能跟上诈骗罪的任务节奏,便会接到来自不同号码和地区的提醒电话。在记者进入诈骗群聊的24小时里,共接到3个提醒记者“及时做任务”的电话。  当记者直接在群聊中指明这是诈骗后,管理员第一时间将记者踢出群聊,且群聊和聊天记录在记者QQ账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罗永此分析,每逢大促、节日,这种骗局就极易出现,包括之前出现过的“蟹卡”,虽然受骗量不大,但属同类手法。  “这种诈骗手段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购物卡、礼品卡为诱饵,诱导受害者去刷单以实现诈骗目的,另一种是利用‘红头文件’形式,声称受害者被选中享受国家补贴政策,但需先支付一定费用。”罗永此表示,诈骗者常通过初步赠送现金或礼品建立信任,随后运用精心设计的对话逐步掏空受害者积蓄。  当前,诈骗分子又升级了诈骗手法。不仅卡片变得更加精美,诈骗分子为了规避账户冻结风险,躲避警方追查,还会使用“线上诈骗,线下取现”的作案方式,说服受害者采取线下转账的方式,比如交给指定的工作人员,或是将现金邮寄到指定地点。  “诈骗往往从贪小便宜开始,所以对于所谓的‘免费礼品’‘高额补贴’,大家一定要理性判断,避免因小失大。”罗永此说。  利用骗子套路“反薅”骗子?  警方提醒:存在账号冻结风险  浏览社交平台,记者发现,基于反诈宣传的广泛深入,民众反诈意识和防骗能力不断提高。不少民众能第一时间识别诈骗行为,还利用诈骗分子漏洞“反薅”骗子,甚至有网民尝试通过收购诈骗者邮寄的诱骗性卡片以图获利。这么做值不值得提倡?  北京盈科(合肥)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李永光分析,从法律角度来说,诈骗分子为了实现其诈骗目的而投放的“诱饵”被薅了,属于其犯罪成本被收割了,非法(当然包括犯罪)利益不受法律保护,故不涉及违法。  然而,“反薅”骗子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诈骗所得资金源于非法途径,且其转账使用的银行卡往往为非法购买,即‘诈骗嫌疑卡’。将诈骗分子的钱打到个人账户,相当于被动参与了骗子的洗钱行为,个人银行卡也成了‘嫌疑卡’,存在被冻结的风险。”罗永此解释。  李永光也进一步提醒,反薅骗子的钱款源于诈骗分子诈骗所得的“赃款”,属于违法犯罪分子应被国家没收的罚没款项,随时可能受到公安机关的追缴。以此图利,并不可取。  总之,来源不明的快递包裹往往暗藏风险。市民在收到陌生快递时,特别是内含扫码领奖、补贴等信息的,应高度警觉。避免扫描未知二维码或将信息提供给陌生人,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活动的真实性。同时,在处理诈骗卡片时,建议先进行物理销毁再丢弃,以规避潜在的二次风险。
    2025/01/14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警惕“微信拉手”陷阱,切勿成为犯罪帮手
      “吸粉引流,动动手指即可日赚千元”“微信拉人、工资日结”,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微信拉手”的兼职广告,这些兼职往往以高薪报酬、工作轻松等为诱惑,吸引了很多在校学生、无职业者等群体从事。那么真的有如此高回报的兼职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你以为从事的只是简单的拉人进群,那就大错特错啦!当前,“微信拉手”已经呈现产业化趋势,一般分为个人信息获取、上家发布任务、吸引微信拉手等环节,具体来讲,就是上家通过购买等方式非法获取手机号码,随后通过社交网络发布任务,再由下家以“微信拉手”模式将手机号码对应的微信账号,拉入“特定”微信群,群内发布的大多是诈骗信息。这种行为并不是正常的商业引流模式,而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要一环,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例。  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期间,被告人张某设立“看世界”微信群,并招募被告人刘某等人为下家,从事微信拉人进群的工作,以此方式获利。具体为:张某将上家打包发给其的手机号码及微信群二维码,发给下家刘某等人,刘某等人通过微信搜索这些手机号码并添加为微信好友,然后将新添加的微信好友拉到上线给的微信群中,随即退群,同时,将整理好的已拉入群信息(群名、手机号、微信号等)发给张某;张某汇总拉人信息并上交上家,上家以进微信群每人支付8元至15.5元不等的价格与张某结算,并通过网络虚拟货币(火币)的方式向张某支付,张某在虚拟货币平台提现后再和下家刘某等人结算。  2021年2月18日,刘某添加被害人邵某为微信好友后,将其拉入“美团-大润发優惠卷k1-15”微信群,后邵某在该群中被诈骗钱款共计97万余元。  法院认为,被告人张某、刘某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其中张某情节特别严重,刘某情节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依法应予惩处。遂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四十万元;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刘某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四万元。  法官说法  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以公民个人信息为对象的很多不当行为,均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种行为模式:一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二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三是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日常生活中我们所使用的手机号码、微信账号等,因其能够反映公民个人的行踪、财产等信息,均属于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如果通过非法途径获取,或者向他人提供、出售,都有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信息社会,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法律对其的保护力度也越来越大。日常生活中,当遇到类似“微信拉手”的招聘信息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看清所谓高薪兼职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坠入犯罪的万丈深渊,切勿为了蝇头小利而成为犯罪分子的帮手。  同时,我们也要时刻提高反诈意识,不添加来路不明的“好友”,不加入人员不明的“微信群”,既不做犯罪分子的帮凶,也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免受侵害!
    2025/01/13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快递收到“京东超市卡”?警方:以假乱真 当心有诈
      年终岁末之际,如果你突然收到一个陌生快递,里面放着一张做工精美的“京东超市卡”,不仅扫码就能领50元红包,还能领取免费奖品,你会心动吗?1月7日,山西太原公安杏花岭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太原市已经有受害人因此被骗47万余元。在此,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如果收到类似快递,千万不要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在扔掉赠品、宣传单时,务必将二维码涂抹掉,避免有人捡到后被骗。  2024年12月30日,太原公安杏花岭分局反诈中心接到陈女士报警,称其遭遇快递盒内以假乱真的“京东超市卡”诈骗。原来,陈女士收到一个陌生快递,打开后看到里面有一张额度50元的“京东超市卡”,扫描卡片上的二维码,进入一个“京东客服”聊天界面。根据客服指引,陈女士申领到一个电饭煲,领取成功后加深了对客服的信任,随即按照对方推荐开始刷单,后无法提现方知上当受骗,共计被骗47.24万元。  “陈女士被骗经历并非个例,临近春节,有关各类‘购物卡’的骗局也进入了高发时期,广大市民务必要提高警惕。”对此,警方郑重提醒广大市民,面对来源不明的快递,无论是所谓的礼品还是购物卡,都应保持警惕,切勿轻信。在收到不是自己购买的商品时,尤其是完全陌生的包裹,注意查看包裹上的寄件地址,并当着快递员的面打开包裹检验,有疑问的要果断拒收。此外,大家也要改掉见码就扫的习惯,切勿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更不要点开陌生链接。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轻信“免费领取”“免费送”的噱头,也不要将未确认的营销信息轻易转发给亲朋好友。如果在快递中发现印有“刷单返现”“刷单赠礼”等说法的宣传单,切勿上当,这都是诈骗的常见伎俩。
    2025/01/10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成本11.5元卖到5000元,谨防“保健品”坑人骗局
      成本仅11.5元的营养食品,“摇身一变”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售价5000元一疗程……这样的骗局仍在不断上演,一些老人即使“赊账”也要购买。  近期,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打掉一保健品诈骗团伙,团伙主要成员王某某及其上线贺某某等16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他们是如何设局诱使老年群体落入陷阱的?记者进行了调查。  2024年6月,老人尤某在北京西站附近一家银行取钱时的怪异举动引起辖区派出所民警的警觉。  “为防范电信诈骗,银行工作人员询问取款3万元的用途;老人一会儿说给孩子装修,一会儿又说要给老伴买药。”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北京西站派出所一级警长肖承说,劝阻过程中,老人情绪激动,经过平复后才透露说是刚听完“健康讲座”买了产品,一名司机送他回家顺道取钱。  公安部门初步判断老人遭遇诈骗。经过警方深入调查,一个保健品诈骗团伙“浮出水面”。  警方发现,老人参加健康讲座的地点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的一家饭店。一份当事人提供的视频显示,自诩中科院沈阳所“重编程逆转”项目负责人的王某某绘声绘色地讲述着“科研成果”有多么受到国家重视,又用拼凑的媒体采访视频为产品“背书”,并通过互动交流调动大家积极性,为推销产品做铺垫。  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刑侦支队办案民警赵佳晨说,团伙中的“业务员”通过“海打”电话方式联系老年客户,确定参加意向后陪同老人一同“听课”。  记者了解到,团伙推销的产品名为“重编程逆转SAg”(胸腺胶蛋白肽片),王某某号称使用后可以逆转身体内的细胞,进而达到逆生长状态,针对糖尿病、心脏病、老年痴呆、癌症等疾病具有显著功效。  经检测鉴定,这款产品不具备任何药用效果,且每盒成本只有11.5元。  赵佳晨告诉记者,推销过程中,王某某还会以产品有国家补贴等为噱头,原价5000元一盒的产品优惠至5000元6盒(一疗程)。达成交易后,王某某等主要成员与拉来客户的业务员对半分成。赵佳晨说,从当时产品一个月在京销售情况看,约有180人受骗。  记者采访发现,盯上老年群体的“保健品”骗局已成顽瘴痼疾。相较于过去线下会销场所多选择酒店会议厅、郊区度假村等固定地点,当前不法人员反侦查能力强,常常“打游击”,以流动作案增加警方取证难度。  “王某某选取的‘讲座’地点多为北京四五环周边的中档饭店,在能容纳二十多人的大包间内开展活动,且每次直到活动前一天才通知具体时间、地址。”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刑侦支队四中队中队长朱志君说,该团伙“业务员”还采取对老人“人盯人”模式,不允许外部人员进入会场。  多位办案民警表示,王某某案中,很多从事保健品诈骗的“业务员”有保险推销员等从业经历,手里掌握或非法获取大量客户个人信息。  记者了解到,该起案件中,因讲师虚构身份、虚构食品疗效骗钱等要件要素齐全,警方最终以涉嫌诈骗罪将嫌疑人刑事拘留。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诈骗活动在各地时有发生。2024年年初,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洪某等9人有期徒刑和罚金。该案中,涉案人员精准“电话销售”,忽悠老年人购买宣称具有补肾壮阳、防癌降三高、调节肠道菌群等功效的“保健食品”,诈骗金额达4000余万元。  记者调查发现,在很多保健品诈骗案件中,受骗老年人即使被警方告知受骗,仍然不能自拔。一位老人家中已经花费不菲购买了各种各样的所谓“保健品”,还会去“听课”买药。“答应了‘业务员’,他们就会关心我、对我好。”这位老人坦言。  受骗老年人配合警方调查意愿比较低。警方调查过程中找到约30名被害人了解情况,但配合工作的只有17人,涉案金额8万余元。  采访中,受访公安民警为被骗老人画像:年龄65岁以上、有退休金、文化水平较高,但缺少家庭关心关爱。  “诈骗团伙嘘寒问暖、送点小恩小惠,很快就能攻破老人心理防线。”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刑侦支队副支队长杨萌萌说,许多老年人缺少精神寄托,没有人关心、聊天,最终就会让骗子钻空子,将老人手里的钱“吃干榨净”。  有法律人士认为,可以考虑将老年人维权案件纳入公益诉讼范围,由检察机关代表老年人群体提起公益诉讼;这样既能解决传统诉讼模式中很多老年人诉讼能力弱的问题,也能督促有关行政机关履行监管职责,从而更好地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2025/01/0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春节消费热潮将至 消费者要谨防虚假打折套路
      春节临近,各地逐渐迎来消费热潮。山西太原市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科学、理性、健康消费,特别是节日期间商场促销活动多,消费者要留意商品是否明码标价,谨防虚假打折。  太原市消协提醒,外出采购年货应选择具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的超市、商场,以及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集贸市场等场所;购买预包装食品时,要留心外包装上的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等标识是否齐全,外包装有无破损,是否在保质期限内;选购散装食品时,不选购无标签标识、外观性状不正常、超过保质期的散装食品。  遇促销活动时,消费者应注意核实赠送优惠券的适用范围、活动期限、优惠是否叠加等信息,以防附加不合理条款;消费者应冷静对待商家推销手段,按自己实际需求理性购物;办理预付卡要谨慎,要注意考察经营者的信誉度及经营状况,办卡时要约定好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质量、价款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售后服务、违约责任等内容。  不少消费者还在筹划外出旅游过节。太原市消协提醒,出行前准备要做充足,提前了解途经地、目的地天气、交通、景区开放情况和门票预约措施,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时间。跟团游要选择有经营资质的旅行社、酒店、游乐场所和有营运资质的交通工具。
    2025/01/08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