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风险提示 > 正文
  •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警惕医美消费背后的“美丽陷阱”
  • 发布日期:2021/6/29 10:16:38
  • 阅读量:2266
  •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 专栏:风险提示

  2021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决定于今年6月-12月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

  行业监管不断升级同时,行业内部也在强化自律。

  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互联网医美服务平台,新氧科技联合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起了医美行业自律行动,进一步严格医美机构、医生审核机制,定期公布平台治理情况。

  当下正值暑期,又是医美消费高峰时段,医美机构发出的各种营销宣传让人眼花缭乱。消费者在医美消费过程中怎样才能避免误入“美丽陷阱”呢?

  为此,新氧科技联合行业医生从价格、服务、医生资质等维度,归纳了医美消费中的八个常见陷阱,并向消费者提出避坑建议。

  陷阱一

  手术价格不透明,线上“一口价”线下有增项

  通过线上渠道了解医美信息,再到线下实施手术,已成为当前医美消费的常态。不过,一些医美机构虽然在线上喊出“一口价”,但在消费者实际消费时会临时推荐增项,五花八门的附加项目常常让消费者感觉掉入了“无底洞”。

  王雪(化名)被朋友圈里1599元的双眼皮套餐所吸引,但到医美机构后,医美顾问称,1599元只是手术费用,此外还需再支付800元的体检费、600元的麻醉费等。

  不仅如此,医美顾问还建议王雪调整下巴,会让五官更协调。若是再隆个鼻子,还可以拿到8折优惠。

  ●避坑建议

  消费者在线上咨询时,要充分了解一口价包括哪些项目。面对额外收费的项目,如果属于线上报价已经包含了的项目,消费者有权利拒绝付费。

  此外,医美顾问常常会诱导消费者增加医美项目,进行全脸整体设计,消费者很容易陷入医美机构的手术项目“连环套”。消费者应该理性分析,如果对此不认可,应直接拒绝额外建议的医美项目。

  陷阱二

  免费眼部项目实为“钓鱼”,押金不退坑害消费者

  在一些医美广告中,常常会有免费招募案例征集活动,声称消费者不仅不花钱就能做医美,有时甚至还能挣钱。其实,这很有可能是一些医美机构的“钓鱼”销售。卜卜关注到一则医美模特招募广告,声称交5万元押金,即可获得免费医美项目体验,体验后若配合机构宣传,不仅全额退回押金,还能再获得5万元奖励。从天而降的“优惠”让卜卜惊喜不已,她立即交押金预约了双眼皮修复、全脸脂肪填充项目。

  但上了手术台,卜卜才发现,给自己手术的大夫是“外包”的,这是一场临时搭台的手术。万幸,手术一切顺利,卜卜打算与机构理论,谁知不仅没讨到说法,还被机构以不配合宣传为由拒绝退还押金。

  更有甚者,有的机构宣传免费,等消费者在手术台上做了一侧眼部修复手术后再要求消费者缴费,否则不继续给另外一侧做手术,消费者只能被迫缴费。

  ●避坑建议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消费者一定不要贪小便宜,应在合理的收费范围内选择正规医美机构和手术医生。一旦涉及到免费、折扣,应提高警惕,不要被一时的优惠迷惑,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陷阱三

  美容院里割双眼皮,混淆概念误导消费

  在人们印象中,与隆鼻丰胸等医疗美容项目相比,割双眼皮是非常简单的手术。这也给了美容院、美甲店可乘之机。很多美容院和美甲店利用消费者对于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概念的混淆,以低价诱惑消费者在美容院、美甲店割双眼皮。

  圆圆在同学的推荐下,在一家美容院花2000元割了双眼皮。但割完双眼皮后,圆圆发现眼角疤痕怎么也去不掉,而且整个眼皮耷拉,双眼无神。

  ●避坑建议

  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美容院没有资格开展医疗美容手术。双眼皮手术再小也是医疗手术,需要由专业人员操作。

  消费者可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查询医美机构和医生的资质。途径为:首页-服务-信息查询-医卫机构-医院执业登记,用关键字搜索的方式进行查询;或在“数据查询”一栏点击“执业医生”,填写要查询医生信息和所在的机构,便会显示医生的执业详细信息。

  陷阱四

  虚假宣传主刀医生资质,肆意夸大整形效果

  对主刀医生的资质、学历、经验等进行虚假和夸大宣传,是近年来医美行业屡见不鲜的乱象。由于这些信息往往只在医美机构网站上显示,难以查证核实,消费者稍不留意就会被蒙骗,造成人身经济双重损失。

  北京的赵女士通过某网站广告了解到,某整形医院专注眼整形修复四十年,主刀医生是医学博士。出于对主刀医生的信赖,赵女士花费8万元在这家医院实施了眼部手术,然而术后双眼皮两侧新增疤痕,两个下眼角多了赘皮,形成泪沟,睁眼时有拉扯感,干涩疼痛,畏光流泪。

  后来,赵女士多番查询,都查不到这位“博士”的行医资格。同时因手术失败,赵女士被正规医院诊断为角膜炎、眼角增厚和人工痕迹严重等。

  ●避坑建议

  消费者不要轻信网络宣传,面诊前应多渠道充分了解手术医师的行医资质、工作经历、学历背景,确认无误后再约时间面诊。在选择医美医生时,应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专业互联网医美平台核实医生的资质,避免遇到无资质医生。

  陷阱五

  宣传权威专家主刀双眼皮手术,术前违背承诺临时换人

  在进行医美手术前,医美顾问或医生都会反复和消费者商讨手术方案,就手术内容、时间和实施医生协商达成一致。不过,也有不少消费者在与医美机构确定手术方案时,院方仅口头承诺实施手术的是权威医生,却并未写入合同,这也让一些医美机构有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可乘之机。

  消费者小张到一家医美机构做双眼皮手术,接待人员承诺由院长亲自做手术。然而当小张上了手术台后,却被告知院长有急事来不了,临时换成了一名未曾谋面的医生。

  眼睛手术从设计画线,再到切口的处理以及缝合的层次,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医生和普通医生操作,呈现出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避坑建议

  如果医美机构临时提出各种理由更换手术医师,消费者有权拒绝,可以要求退款,也可以改约手术时间,确认新安排的手术医师经验丰富且手术方案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后再接受手术。

  如果是静脉麻醉下手术过程中更换手术医生,通常发生在缝合手术切口的时候,消费者可以术前与医美机构和手术医生约定好,缝合切口前停止静脉用药,清醒状态下再缝合切口。

  陷阱六

  祛眼袋、黑眼圈进口药物被偷梁换柱,却将不良效果归咎于“个体差异”

  医美产品的成分、原理等专业性强,消费者很难对药物成分有深入的洞悉。这也容易造成不良医美机构调换药物,欺骗坑害消费者。

  消费者李小姐为自己的眼袋和黑眼圈所困扰。她通过朋友了解到某工作室的注射药物可以解决眼部问题。对方称注射的是韩国药物,4000元一针,但并未说明含有什么成分。

  李小姐打了2针之后没有效果,工作室声称是个体差异,需要补针。然而,补针并未让李小姐的眼部问题有所好转,眼圈反而更黑了。等到李小姐找到工作室时,工作室早已人去楼空。实际上,该工作室使用的是国产普通药物。

  ●避坑建议

  注射药物之前,消费者一定要跟注射医师确认注射药物的名称 、剂量、效果、维持时间、可能发生的风险,并验证注射药物的真伪。

  陷阱七

  缺乏审美沟通,过度追求欧式大双眼

  一台双眼皮手术想要获得较高的满意度,除了对医生有技术上的要求之外,还需要医生有较高的审美水平和与消费者的沟通能力。

  小徐经朋友推荐,找到业内一位资深专家做了双眼皮手术,但手术后恢复了大半年,一双眼睛依然内陷严重,整体不自然。

  ●避坑建议

  双眼皮手术虽然难度较低、风险较低、较为常见,但争议、纠纷也比较多。首先,每个人的审美不同,在做双眼皮手术前,应充分跟医生沟通,让医生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喜好。同时,尽量多找一些主刀医生过往的案例参考,避开一些在审美认知上与自己有差异的医生。

  陷阱八

  隆鼻不成功反被“套路贷”,逼迫消费违背求美初衷

  大型医美手术费用高昂,一些消费者往往采取贷款的方式购买医美服务。稍有不慎,就会掉进“套路贷”陷阱,经济和精神不堪重负。

  消费者凌子在朋友推荐下,在某整形医院做了隆鼻和吸脂手术,共花费7万元,每月需还款约3000元,共24期。然而,鼻部整形并不成功,术后凌子的鼻子变歪了,医院负责人承诺免费修复,但最终跑路,凌子却仍需继续偿还贷款。

  ●避坑建议

  医美套路贷属于诈骗行为,遇到医美套路贷需要擦亮眼睛,必要时报警处理。

  不良“美容贷”贷款中介机构往往相对隐蔽。此类贷款多通过医托或熟人介绍,也存在部分正规机构涉险经营,以增值服务掩盖其“美容贷”实质。往往是所谓“医师”通过恶意夸大,虚构消费项目,抬高消费价格。当医疗费用远大于消费者承担能力时,再诱骗其通过贷款中介机构进行贷款。此类贷款门槛低,办理手续往往仅需提供身份证、认证手机号及银行卡即可放款。贷款发放过程随意,存在较大金融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