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服务老人”“关爱老人”的旗号招摇撞骗。被骗老人在遭受财产损失的同时,更承受了巨大的感情压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5月24日,甘肃兰州公安发布反诈警情预警,提醒市民多关心老人,多陪伴老人,多向他们普及防诈宣传,提高防诈骗意识。如遇电信网络诈骗,要及时拨打96110报警。
“保健品”骗局
“保健品”诈骗往往瞄准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诈骗分子前期通过各种手段了解老人的需求和身体健康状况,再通过赠送米、面、鸡蛋等小礼品,陪伴聊天解闷等方式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后,开始推荐产品,打着祛病强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夸大“保健品”功效,促使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实施欺骗。
大量案例显示,受生理、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影响,老年人保健养生心理最容易成为骗子的行骗目标。落入陷阱的三个关键点:一是受“免费体验”“免费旅游”诱惑;二是被诈骗分子嘘寒问暖的“感情牌”打动;三是被冒牌专家“洗脑”,轻信保健品被夸大的功效。
“养老服务”骗局
对于这类诈骗,首先,骗子会在广场、小区等老人聚集地给老人灌输投资概念;其次,通过讲座、赠送小礼品等方式拉近与老人之间的关系,以博取老人的信任;最后,告诉老人有个“养老服务”项目,投资一定金额,不仅可以享受利息,还能享受医疗保健、照顾陪护等养老服务。对于老年人而言,这种方式表面看起来解决了投资理财和养老服务需求的问题,但实际上所谓的“养老服务”虚无缥缈,骗子完美利用老年人喜欢“占小便宜”的心理,在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后,卷款跑路,空手套白狼。
“以房养老”骗局
这类诈骗中,骗子通常会以“房本无用”等类似话语为借口,诱导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公司,并称每月可以获得高额回报的同时,也不耽误老人居住。可事实上,骗子会将老人的房产直接以高息抵押给职业放贷人,并将房屋处置权交出。最后当入局的老人变少时,骗子就会卷钱跑路,留下老人面对放贷人的债务催收,甚至被逼卖房还债。
“养老银行”骗局
这类骗局骗子在行骗时,会对租用的办公场地精心包装,一般会将公司门头招牌写成“某某养老银行有限公司”等类似名称,打着“养老银行”的旗号吸引老年人前来存款。实际上,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第十一条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
“投资理财”骗局
这类骗局通常以投资“养老项目”名义吸收资金,打着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项目名义,承诺高额回报非法吸收公众资金;或以返本销售、售后返租、约定回购等方式销售养老公寓、养老山庄;或以入住老年公寓后给予优惠打折、不入住给予高于银行利息分红的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此类陷阱存在高额利息无法兑现,资金安全无法保障等巨大风险。机构或企业承诺的高额利息主要来源于老年人缴纳的费用,属于“拆东墙补西墙”。多数企业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正当服务实体和收益,资金运转难以持续维系,高额利息仅为欺诈噱头,一旦资金链断裂,高额利息无法兑付,本金也难以追回。
“低价旅游”骗局
在“低价旅游“骗局中,骗子往往利用老年人外出游玩的热情及节俭的生活习惯,以不合理的低价甚至免费组织旅游活动,吸引老年人参加组团。随后,在旅游过程中安排各种购物环节,将商品以远高于市场价格卖给老年人进行牟利。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旅行社降低住宿、饮食标准,或将各种需要付费的景点排除在低价团费之外,老人缴费后,等到的不是免费旅游,而是旅行社人去楼空。
“黄昏恋”骗局
“黄昏恋”骗局其实就是“杀猪盘”骗局的一种,主要针对独身老人。骗子在与老人“网恋”后,编造各种理由索要钱财,随后拉黑对方,完成诈骗。“空巢”老人由于情感孤独,防范意识弱,极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对象。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老人情感缺失的弱点,以婚恋交友为名,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缴纳养老金”骗局
诈骗分子假借认识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名义,收取未参保人员“养老金”,谎称可帮助未参保人员进行代办服务,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即可享受养老退休金。
这类案例中,诈骗分子通常会让老年人向家人隐瞒情况。家人如若发现老年人被骗,应立刻耐心劝导,及时止损,并立即报警。老年人平时也应关注一些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以及社会新闻。子女要多与家中的老年人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