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风险提示 > 正文
  •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造谣必严惩 赚流量别打歪主意
  • 发布日期:2023/7/25 10:08:45
  • 阅读量:1402
  • 来源:钱江晚报
  • 专栏:风险提示

  近期,网上流传“不同人群使用不同颜色社保卡”,是假的;“考取社工证包分配,还能优先录取为公务员”,也是假的。而传言中的“水稻上山,实际上毁林造田”,根本上就是在故意歪曲事实。

  7月15日,中央网信办通报了包括“水稻上山”等在内的多起典型案例。据报道,一些网络账号杜撰、歪解公共政策信息,误导群众、从中牟利,中央网信办指导网站平台开展重点排查整治,共处置违法违规账号373个。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坚决打击造谣传谣行为,从严查处发布谣言的账号主体,曝光典型案例,形成有力震慑。

  所谓的网络造谣传谣,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近年来,一些自媒体从业人员,为赚取点击率和关注度,假借社会热点事件编造传播网络谣言,其实亦不鲜见。但杜撰、歪解公共政策,公然自编自导自演,无中生有“造热点”“带节奏”以牟取私利,可谓是新趋势新动向。

  相较于一般的社会热点事件,公共政策覆盖的人群更广,相关度更高。对某些流量“挖掘者”而言,他们对造谣引流的路数,已经纯熟于心。他们非常明确地知道,什么样的内容能够精准迎合人们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散发,并且收获不菲的流量。

  从通报的典型案例看,造谣者无疑是深谙受众心理的。社保卡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当然人人关心;而“考取社工证,能优先录取为公务员”,则是有些培训机构,利用公众对职业资格认定的信息差,忽悠老百姓考证捞钱的花招。而在短视频时代,不仅有编造出来的文字,还嫁接视频来“佐证”。如今有图不一定有真相,网民们想要拨开迷雾看到事实,还真是不容易。

  随着网络技术在移动终端的普遍运用,信息的高速传播就使谣言伤害的威力更大,它实际上成了一种病毒传播模式。试想一下,当一则事关公共政策的精制编造的谣言频频被转发,这种裂变式的传播,会对社会秩序造成怎样的干扰和破坏。

  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人是真实的,其一言一行都留有痕迹,不可能是来去自如的“造谣场”。此次网信办严厉查处造谣传谣账号,就是在向那些只为博眼球、蹭流量的无良自媒体“亮剑”:别打杜撰、歪解公共政策的歪主意!想不择手段地赚流量,等待TA的还是那句老话,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造谣必被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