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长风破万里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题:乘长风破万里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新华社记者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时间洪流滚滚向前——2024年,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进入关键一年,全面深化改革扬帆再启航,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走过关键一程。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赴十余个省区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考察视察,四次出访国外,主持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出席一系列重大活动,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推动治国理政理论和实践取得崭新成果。这一年,面对复杂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砥砺奋斗,取得很不平凡的发展成绩,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乘长风破万里浪。当历史掀开新的一页,复兴的曙光喷薄而出。(一)守正创新开拓奋进——“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一副南岳衡山的对联,形容今日之中国在历史进程中的方位。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当时间行进到2024年,中国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正经历大调整、大分化、大重组。与此同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这是一个大变局的时代,更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此时,距离“划时代”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过去40多年;距离“划时代”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有10年多时间。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时代给出新的命题,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呼唤再启新局的关键担当。2024年4月底,一则新华社消息通过电波,传遍大江南北——“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7月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不到一个月,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山东考察调研,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听取意见建议。日照港,海天辽阔,碧波荡漾。习近平总书记驻足码头边,临海迎风,远眺凝思。40多年来,正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让眼前这座曾经沉寂无闻的港口,迅速成长为“最年轻”的5亿吨级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七位。在山东港口日照港煤炭泊位,货轮停泊卸煤(2024年12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习近平总书记感慨系之:“从中,我们应当坚定一种信念,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一定可以成功。”新时代新征程,靠什么凝心聚力?靠什么推动发展?靠什么应对挑战?“党的二十大之后,我一直在思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历史性的战略抉择,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从2023年隆冬之时,到2024年的盛夏时节,历时7个多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组长,全程擘画、组织调研、精心指导、把脉定向。2024年7月18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二层宴会厅,灯光璀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此举行。“通过!”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布,全场响起热烈掌声。一份标注时代的改革新蓝图诞生了,中国改革开放矗立起新的里程碑。2万余字的文件,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新征程改革“全景图”——锚定2035年,重点部署未来5年改革任务;以“六个坚持”,指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以“七个聚焦”,囊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牵住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又统筹推进其他各领域改革……当这份宏大而务实的改革新蓝图公布后,外媒纷纷评价,中国“即将到来的是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改革阶段”,“显示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全党上下要齐心协力抓好《决定》贯彻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把推动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作为治国理政的关键抓手,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坚定改革信心,更好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2024年10月,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中,习近平总书记开启了一次行程密集的考察调研,从东南沿海到江淮大地,四天时间,两省四市,看大潮正起、千帆竞发。在福建厦门,对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在安徽合肥,察看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要求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这是厦门港海天码头(2024年9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抓改革开放,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比过去要求更高了”“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从福建、安徽考察回京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处理好的四对关系,要求领导干部“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切实做到“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这是安徽合肥滨湖科学城局部(2024年11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端摄以上率下,只争朝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研究部署重大改革举措、深入基层考察调研,凝聚改革共识,激发改革动力,推动改革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发布,“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落地,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一系列事关全局、备受瞩目、含金量足的重磅改革举措密集出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风生水起,进一步激发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更新画卷铺展开来。(二)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2024年9月26日,北京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新闻报道中一句“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备受海内外关注。从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到二、三季度下行压力逐渐加大,此时中国经济正进入关键时刻、重要节点。降准降息,提振楼市股市,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针对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会议及时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激发冰雪经济活力……各方面政策“组合拳”协同配合、精准发力。进入10月,社会预期和信心增强,中国经济明显回升,经济运行呈现“前高、中低、后扬”走势,预计全年经济增长5%左右。正视困难、准确研判,沉着应变、综合施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彰显驾驭中国经济的非凡智慧和能力。回首过去一年中国经济走过的不平凡道路,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2024年11月14日,随着一辆新车驶出生产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万辆,中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走出坚实一步。这是在湖北武汉拍摄的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1000万辆达成活动现场(2024年11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一年来,从新兴产业积厚成势,到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质生产力展示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深刻阐释:“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不能大呼隆、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一定要因地制宜,各有千秋。”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成立两年多来成功孵化赋能200多家科技企业,集聚创新创业人才700余人。2024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同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交流时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科技+产业”,习近平总书记一年间反复强调这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体制机制上,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产业布局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业态开辟新赛道,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勇闯无人区……创新驱动发展势头正劲,中国经济的动力活力竞相迸发。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雷甸镇的浙江省建设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德清精益智能工厂,工人赶制履带式轻型组塔装置产品(2024年12月12日摄)。新华社发(谢尚国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力排名较上年上升一位至第11位,10年间上升了18位,是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高质量发展主旋律中,全国一盘棋的大合唱更加响亮。3月,长沙,聚焦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4月,重庆,研究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9月,兰州,部署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年间,习近平总书记接连主持召开3场专题座谈会,以战略和全局之谋,擘画区域协调发展新图景:“这些会议一届开一次,一个一个抓起来,一轮一轮抓下去,久久为功、步步深入,必有所成……”中央层面出台文件推动东北地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地区发布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雄安新区首家落户央企总部中国星网竣工交付……中国大地上一个个区域板块相得益彰、相连成势,构成一盘大棋局。“坚持全国一盘棋,相互帮助,特别是沿海地区要帮助西部地区,发达地区要帮助欠发达地区,都要找准角色。”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不是什么都能做的,要有选择性地有所作为”……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部署下,各地立足自身所长奋勇争先,在大棋局中一一落子。下好这盘大棋,统筹发展和安全至关重要。为“关键少数”上“开年第一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在地方考察时来到田间地头,总书记叮嘱“粮食安全必须靠我们自己保证”……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双河镇,村民驾驶收割机进行卸粮作业(2024年10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涛摄推出近年来力度最大化债举措,有力推进保交房攻坚战,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一年来我国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2024年12月10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出席“1+10”对话会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外方代表高度评价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看好中国发展前景,认为中国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锚。“这些都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总结全年成绩。(三)人民至上矢志不渝——“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青石板、红砖房、黄桷树……在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敞亮的社区会客厅、功能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饭菜飘香的社区食堂……都是社区居民的好去处。曾经远近闻名的“老破小”,经过城市更新,蝶变为传统新潮交融的新家园。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来到民主村社区,同大家唠起家常:“多少钱一份饭菜?”“运营方是哪里的?实现盈利了吗?”“一定要可持续。”“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总书记语重心长。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2024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同志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稳增长、稳就业的压力始终存在,结构性就业矛盾不断凸显,提升就业质量已经成为劳动者的迫切愿望……针对就业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发布,从中央层面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顶层设计。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对保持就业总体稳定作出部署,提出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一系列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政策支撑下,2024年前11个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民生为大,民生为要。从民生工程、基层治理到保供稳价,从托幼养老、入学就医到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跋山涉水、走村入户,这一年,老百姓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看得细、问得深、想得周全。这是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养老服务驿站一角(2024年1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从全国教育大会强调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到中央社会工作会议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指明方向,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到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百姓的身边事、关切事、贴心事在党和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中不断得到回应。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是个大课题。冬日的湖北省嘉鱼县潘家湾镇,十里蔬菜长廊满目青绿、生机勃勃。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沿田埂走进菜地深处,细问蔬菜生长期、收割存储、销量价格。总书记最牵挂的,还是乡亲们的获得感:“不能忘了农民这一头,要让农民得到实惠。”聊起收入,菜农叶祥松一五一十跟总书记“报账”。临走时,总书记微笑着探身向前,伸出手来。叶祥松迈前一步,紧紧握住总书记的手。紧紧相握的手,连接的是人民领袖与人民的心。这一年,大棚里、田埂上、果林间、渔村内,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深入调研;看账本、话家常、聊困难、问需求,“带领乡亲们做好‘海’的文章”“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聚焦现阶段农民群众需求强烈、能抓得住、抓几年就能见到成效的重点实事,抓一件成一件”……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民间艺人在河南省洛阳市2024隋唐河洛文化庙会上表演打铁花(2024年2月14日摄)。新华社发(李卫超摄)着眼城乡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部署,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落地实施,壮大县域经济,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202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市西青区第六埠村。2023年海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时,第六埠村也遭了灾。在村民杜洪刚家,习近平总书记同一家人亲切交谈,一笔一笔算灾情损失和灾后生产发展、就业增收账。听说杜洪刚一家在党和政府帮助下很快渡过了难关,总书记很是感慨:“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时刻记挂着大家的安危冷暖,也希望乡亲们依靠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战洪水、抗干旱,守住兜牢民生底线,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风雨中,党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拼搏在一起、奋斗在一起。“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让全体人民在共同奋斗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郑重宣示。(四)自信自立彰显担当——“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2024年12月1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主席接受28国新任驻华大使递交国书,并同他们一一合影。“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在展现北京中轴线壮观气象的画作前,习近平主席对使节们说,“中方愿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美美与共、相互成就,为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现代化而携手奋斗。”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孜孜追求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2024年,习近平主席密集开展元首外交,出席系列主场外交活动,展开欧洲、中亚、金砖、拉美之行,同各国各界人士密切往来,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国际空间。在动荡变革的国际形势中主动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环境——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一年来,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利马会晤,向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致贺电,在重要节点为中美关系发展提供战略指引;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三度会晤,持续巩固中俄战略互信;同法国总统马克龙续写“高山流水”佳话,同德国总理朔尔茨漫步钓鱼台,同英国首相时隔6年再次会晤……着力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讲信修睦、亲仁善邻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习近平主席分别会见印度、日本领导人,中国同地区大国之间不断增信释疑;越南、印尼领导人就任后首访中国,中国同中亚五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质升级,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团结协作而非零和博弈、互利共赢而非“脱钩断链”,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发展对华关系的普遍共识。在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的历史大势中勇立潮头引领航向——2024年9月4日至6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这是近年中国举办的最大规模主场外交。习近平主席同53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代表团团长以及非盟委员会主席、联合国秘书长等,盛大团聚。这是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附近拍摄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标识(2024年9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李鑫摄当习近平主席宣布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携手推进“六个现代化”、实施“十大伙伴行动”,热烈的掌声一次次响起,表达着中非在新征程上共逐现代化之梦的共同心声。“只要28亿多中非人民同心同向,就一定能在现代化道路上共创辉煌,引领全球南方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传递着中非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深远意义。从双边外交活动到多边国际会议,习近平主席旗帜鲜明引领全球南方国家自信自立、联合自强。11月18日上午,巴西里约热内卢,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围绕“抗击饥饿与贫困”议题展开讨论。习近平主席情真意切的讲话,引发会场内外强烈共鸣。“中国脱贫历程表明,本着滴水穿石、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性、恒心和奋斗精神,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弱鸟是可以先飞、高飞的。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这是中国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世界意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倡导全球南方共同做“四大力量”、宣布支持全球南方合作的八项举措;在“大金砖”峰会上,提出把金砖打造成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主要渠道、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先锋力量;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书面演讲中,呼吁不断提升全球南方的代表性和发言权……2024年,在习近平主席元首外交引领下,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之路上的团结合作,成为国际关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力引领世界大变局演进方向。在“同球共济”的时代呼唤中不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再一次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团结协作还是以邻为壑,考验各方勇气与智慧。“中国古人讲‘同舟共济’,我看现在需要‘同球共济’。”习近平主席以生动的话语,讲述命运与共、和合共生的道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取得新成果,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链博会、消博会等接连举办;免签政策和便利化措施持续优化,“中国游”成为全球热词;北京中轴线、春节成功申遗,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深入人心……世界见证着开放包容的中国,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不断作出新贡献。在重庆鹅岭公园的瞰江楼,俄罗斯留学生伊利亚(右)和巴基斯坦留学生明月一起录制关于重庆景色的视频(2024年7月12日摄)。伊利亚和明月是西南大学的留学生,来到中国重庆已经一年多了。在忙完学业的闲暇时间里,他们通过Citywalk的方式探索重庆,同时拍摄视频并发布在海外社交平台个人账号上。新华社记者唐奕摄“对习近平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非常钦佩,愿学习借鉴中国共产党的经验”“将继续致力于深化同中国的合作,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习近平主席为人民谋福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倡导和平而非战争、合作而非对抗、创造而非破坏,为世界做出了榜样”……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回响,这是今日之中国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五)同心协力一往无前——“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2024年6月30日,伶仃洋上碧波浩荡。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开通,见证“中国之治”创造的又一个奇迹。车辆行驶在深中通道上(2024年7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全体参与者用辛勤付出、坚强毅力,高质量完成了工程任务。这充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令广大干部群众深受鼓舞。长龙腾海,天堑通途。一项项“当惊世界殊”的超级工程,在华夏大地拔节生长,汇聚起中华民族同心协力、一往无前的磅礴力量。力量,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们要始终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首次以党纪为主题在全党开展集中性教育,强化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作风建设保障改革促进发展;推进二十届中央巡视,精准有力开展政治监督……一年来,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召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迸发出奋进新征程的磅礴伟力。力量,来源于伟大精神的引领召唤。金秋九月,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一身整齐绿军装、93岁的革命老兵黄宗德坐着轮椅,在工作人员推扶下来到授勋台中央。习近平总书记俯身,双手紧紧握住黄宗德的手,为他佩挂上共和国勋章:“您老保重好身体。”“人民卫士”“人民艺术家”“人民科学家”“人民教育家”“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以最高规格表彰英雄模范。一枚枚勋章奖章熠熠生辉,铭记着不可磨灭的卓越功勋,激励着亿万国人奋勇前进。民族复兴需要精神引领,国家发展需要信念导航。接见第33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赞许奥运健儿的精彩表现“让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交相辉映”;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无尽思念和崇高敬意;参观福建省东山县谷文昌纪念馆,叮嘱“人民心里有一本账,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深入“英雄的城市”湖北武汉考察,强调“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下,全社会敬仰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良好氛围日益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全体中华儿女赓续伟大精神、阔步新的征程。力量,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滋养哺育。秦岭脚下,高台门阙式的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气势恢宏。镌刻着迄今为止“中国”一词最早文字记录的国宝级青铜器何尊前,习近平总书记停下脚步,沿着玻璃展柜缓缓环绕一周,久久注视。“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殷殷。游客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参观西周文物何尊(2024年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邵瑞摄中华文脉绵延不绝,文化创造日新月异。“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申遗,老城的市井烟火和现代的生活方式相融共生;“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赓续不绝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进一步走向世界;《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发行,进一步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放眼中华大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焕发更加强大的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流。力量,来源于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盛世莲花,灼灼绽放。2024年12月18日至20日,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澳门,擘画濠江故事的崭新篇章。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隆重举行升旗仪式,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2024年12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朱炜摄天际线上,层楼隔海相望;海岸线旁,百舸排浪而行。“一国两制”创新实践的生动缩影,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在南海之滨徐徐铺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一定会有澳门更为精彩的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寄望,鼓舞着澳门社会各界满腔热忱奋力打开发展新天地。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港澳与国家同发展、共繁荣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更多台胞台企共享祖国大陆发展进步成果。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奋进正能量,海内外中华儿女筑梦前行、共襄伟业。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两个月前,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寄语犹在耳畔——“当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一个时代,更多孕育的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曙光。”2025年1月1日在北京市区拍摄的日出景象。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2025/01/02 国家动态
-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日文版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翻译的《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一书日文版,近日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该书日文版和此前出版的英文、法文、俄文、阿文版,对于国外读者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要求,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的现代化新图景,增强国际社会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的共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2024/12/30 国家动态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 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强调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在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月26日至27日召开民主生活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和保障激励作用,把学习贯彻纪律处分条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自我检视、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12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鞠鹏摄会前,有关方面做了认真准备。中央政治局同志同有关负责同志谈心谈话,听取意见建议,撰写发言提纲。会上,先听取关于2024年中央政治局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报告和关于2024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央政治局的同志逐个发言,围绕会议主题,对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认真查摆、深刻剖析,开诚布公、坦诚相见,气氛严肃活泼,收到预期效果。中央政治局同志的发言,聚焦5个重点。一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定;二是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价值追求更加坚定;三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更加坚定;四是带头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更加坚定;五是履行从严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更加坚定。会议强调,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带来的挑战,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创新局面,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一致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全党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明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习近平对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的对照检查发言一一点评、逐一提出要求,并进行了总结。他指出,这次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开得很有成效,达到了交流思想、检视问题、明确方向的目的,有利于中央政治局增进团结、改进工作、担当使命。12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鞠鹏摄习近平强调,这次党纪学习教育着力解决了一些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问题,推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从严抓好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取得明显成效。广大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廉洁自律意识切实增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进一步强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成效进一步彰显。习近平指出,党性修养好、党性坚强,遵守党纪就会更加自觉。领导干部要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要把政治修养摆在党性修养的首位,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把学习遵守贯彻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真正做到理想信念坚如磐石,对党赤胆忠诚,为党和人民事业忘我奉献。习近平强调,党的纪律既有教育约束功能,又有保障激励作用。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是内在统一的。纪律既明确了不能触碰的底线和边界,也为党员、干部干净干事、大胆干事提供了行动准绳。遵规守纪,就会拥有干事创业的充分自由和广阔空间。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树标杆、作示范,不仅要成为遵规守纪、干事创业的模范,而且要树立鲜明导向,为敢于担当作为者撑腰鼓劲,推动形成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习近平指出,党的纪律为正确行使权力、防止以权谋私划出了底线、设置了禁区,是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的安全防护栏。敬畏纪律、遵守纪律,就能抵御腐蚀、百毒难侵。只要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仍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就永远在路上。对反腐败斗争形势要异常清醒、态度要异常坚决,决不能松懈,决不能手软。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肩负重任,必须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对手中的权力要慎之又慎。要抓好分管领域或主政地方的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同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加强对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习近平强调,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是全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承担好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其他领导班子成员要履行好“一岗双责”,一级带一级,推动党的纪律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切实担负起党的纪律建设的政治责任,及时全面了解分管领域或主政地方纪律建设情况,对职责范围内的问题要敢管敢治、严管严治,责无旁贷当好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习近平最后强调,明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弄清楚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弄清楚基层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加以解决。
2024/12/30 国家动态
- 习近平和希望工程的故事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题:习近平和希望工程的故事新华社记者黄玥、高蕾、徐壮“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进入新时代,共青团要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2019年11月19日,在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深情寄语。自1989年至今,35年风雨历程,这项以“希望”命名,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为初衷的社会公益事业,传递了党的温暖,点亮了数以百万计青少年的梦想和未来。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时刻把青少年教育培养放在心中重要位置,始终对希望工程念兹在兹,留下一个个感人故事。“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希望工程”“冬梅很励志,考上福建师范大学了,我很高兴。一个贫困家庭走出一个大学生不容易,我离开福建,县里的同志要替我多给予关心照顾,让孩子在大学里更好地成人成才。”2002年10月,离开福建到浙江任职前,习近平特别叮嘱平潭县的同志照看林冬梅。1994年,就读于福建省平潭县新门希望小学的林冬梅,学习成绩优异,但因家里贫困交不上学费。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通过希望工程对接资助了这名贫困失学儿童。按照当时规定,受助学生小学毕业后,资助人可以不再提供资助。但连续12年,习近平一直资助林冬梅,直到大学毕业。直到今天,林冬梅还记得,30年前的那一天,习叔叔冒雨到她家里看望,和蔼地对她说:“你好好地努力学习,不用担心学费交不起,我就是来帮助你的”“参加希望工程帮助濒临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参与的同时,自身也深受教育”。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温暖了林冬梅的心,点燃了贫困学子成长成才的希望。八次看望、五次回信,习近平的关心关怀始终指引着林冬梅的成长之路。“习叔叔在我心中播下了希望、奋斗、感恩的种子,教会了我踏实成长、自立自强,教会了我关爱他人、回馈社会。”参加工作后,林冬梅通过希望工程资助了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将这份关爱传递下去。“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扶贫必扶智”……无论在地方还是中央工作,习近平始终牵挂着山区孩子的健康成长。他深知,只有打破“穷”和“愚”的恶性循环,“弱鸟”才能展翅高飞。寒冬时节,陕西省延安市杨家岭革命旧址旁的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内,朝气蓬勃的学生们在操场上跑步锻炼、笑声不断。2021年7月1日,在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师生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新华社记者张博文摄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留下满怀深情的嘱托:“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抓发展在根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所小学,习近平曾两次通信、两次到访,有着特殊缘分。早在1995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发起“千家企业建千校”爱心活动,杨家岭小学获助重建。当年3月,习近平给学校校长写来一封信。信中说:“有机会通过捐建希望小学与你们建立联系,很高兴。帮助老区、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解决学生入学困难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新时期扶贫工作的一项富有意义的内容。”当年4月,习近平在福州出席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捐建仪式,指出“希望工程作为文明工程和人才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在同一蓝天下的少年儿童共同拥有一个美好的今天与明天”。在梁家河,办扫盲班;在正定,为山村小学捐款;在福建,启动实施“闽宁万名失学儿童救助工程”;在浙江,要求设立“希望工程”基金,保证民工子女有学上、上得起学;在上海,嘱咐希望工程继续努力……一路走来,习近平身体力行,传递真情和温暖,用“希望”的光芒照亮莘莘学子成长成才之路。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希望工程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社会各界人士都要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希望工程。2024年5月30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希望小学的学生们在迎“六一”活动上观看机器人舞蹈表演。新华社发(庄歌尔摄)35年来,平均每天有580多名困难孩子得到希望工程资助。希望工程锲而不舍地追求一个朴素目标:让每个孩子不再因为贫穷而失去课堂。“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看到来信,我回想起20年前为你们学校培土奠基的情景。”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的学生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情真意切的回信。之江小学的前身是半山腰上的一所山区小学。山高路陡、校舍老旧,学生上学要走很远的山路,一些孩子天不亮就得出门上学。2004年初,在国家东西部协作机制下,之江小学成为浙江在南充援建的160多所希望小学之一。那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这里为学校奠基,殷殷嘱托“要把这座学校建好,让山村里的孩子早日成才”。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如今的之江小学图书室、种植园、塑胶跑道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校园内,一块镌刻“感恩”二字的大石头格外醒目,上面还有两排小字:“浙江省对口援建,铭记2004年5月17日”。贫困落后地区、生活困难家庭的孩子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肠挂肚。2024年11月1日,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华西希望小学学生在科普实践活动上体验手工DIY制作。新华社记者王鹏摄“我到一些贫困地方去看,有的孩子都七、八岁了,还在家里待着,没有上学。贫困地区教育一定要搞上去,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让他们有受教育的机会,有上大学的机会,再过十年八年能够成为致富能手,起码有本事挣到饭吃,不至于再过穷日子。”2018年农历新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考察。当要离开村子的时候,两个彝族小朋友大声喊道:“习爷爷,再见。”总书记向他们挥挥手说:“小朋友,再见”,并对随行的有关负责同志说:“小孩的教育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家外墙上用彝语和汉语书写的标语好像为这一幕做了生动的注脚——“江河流不尽,知识学不完”。“孩子有没有学上”“孩子书读得怎么样”“孩子在哪里上学”……这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走村入户、访贫问苦时,看到家里有孩子就悉心询问。他一遍遍强调“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下一代要过好生活,首先得有文化”。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聚焦教育扶贫,拓展帮扶内涵,也是希望工程的不懈追求。安徽省金寨县,是我国第一所希望小学所在地,也是“大眼睛”苏明娟的家乡。改变“大眼睛”们命运的希望工程,正是从这里“萌发”。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考察,走进贫困户陈泽申家。听说陈泽申的孙子即将高考,总书记问起孩子的学习情况,强调要做好教育扶贫,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教育跟不上世世代代落后,学一技之长才能有更好保障。如今,陈泽申的孙子已大学毕业留在合肥工作。金寨县希望小学也从“蜗居”于祠堂变为拥有两个校区、数栋校舍的现代化学校。“总书记所说的‘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让我深有感触,教育给予‘志’与‘智’在贫瘠土地生根发芽的可能和空间。”从希望工程的受益者到践行者,“苏明娟助学基金”的发起人苏明娟见证了山区“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蝶变。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教育帮扶及希望工程的使命也从“救助”向“救助-发展”转变,从物质到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让农村孩子同等享受充满生机的教育,拥抱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知识托举人生,教育点亮希望,这不仅改变了无数个“大眼睛”的命运,也承载和托起了教育强国与民族复兴的梦想。“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走进陕西省铜川市照金镇北梁村,群山环抱中,几座红色教学楼格外醒目。书声琅琅、欢声笑语,让这里充满朝气。数十年前,这所学校校舍破败,学生冬天上学还得自备火盆取暖。2000年,这里重建为北梁希望小学。十多年后,新建教学楼,希望工程再次捐赠100万元。2018年儿童节前夕,听说学校即将恢复为完全小学,孩子们在校能喝上直饮水、洗上热水澡,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高兴,给孩子们回信,鼓励大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滋养着幼小的心灵,孕育着无边的梦想。要当科学家、解放军、医生……每每说到梦想,小伙伴们总是可以谈论很久。如今,学校更名为照金北梁红军小学。教学楼楼顶上“托起明天的太阳”七个大字十分醒目。这也正是对希望工程的生动诠释。这是2020年12月31日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拍摄的北梁红军小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博文摄爱心托举希望,希望成就未来。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希望工程共援建希望小学21141所,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50余万人。千千万万个孩子因希望工程的帮助,心怀感恩、努力学习,书写着更美好的明天。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9年4月,冒着早春细雨,习近平总书记沿着蜿蜒的山路,辗转3个多小时来到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支教多长时间了?”“现在工资水平和县城或者其他地方比怎么样?”“多长时间能回一次家?”……中益乡小学操场上,习近平总书记暖人心扉的关怀,让老师们倍觉亲切。这是2019年12月12日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小学拍摄的“5G双师课堂”。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当听到教师马影翠曾是中益乡小学学生,大学毕业之后选择回到母校教书育人,总书记高兴地说:“我就希望看到有这样扎根这里的一批乡村教师,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家乡培养这些优秀的后代。”沿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希望工程教师培训”项目努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希望乡村教师”项目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志愿者支教,将更丰富多样的课堂跨越群山、送入村小……植根尊师重教传统,希望工程坚持既“走出去”又“请进来”,以多种举措为学校和教师赋能,不断拓展这一以助学为宗旨的公益项目新的维度。在希望工程助力下,越来越多乡村教师耕耘在希望的田野,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开蒙启智、筑梦未来。2007年,上海希望工程倡议“捐建希望工程红军小学”,得到市民积极响应,涌现出许多动人故事。老革命方耀熊夫妇一生简朴,却拿出全部积蓄100万元奉献爱心;退休职工浦幼源卖掉了自己的一处住宅,捐出25万元援建学校……围绕这项工作,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叮嘱“把实事做实,好事办好”,并称赞“上海市的希望工程工作十数年如一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成效明显”。沙石虽小,汇聚夯实可成巍巍巨塔;微光虽弱,万千集聚终能璀璨闪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希望工程“架起了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希望工程已累计接受捐款229.64亿元。数字背后,是亿万善举的汇聚,更是爱心希望的绵延。“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注和支持希望工程,让广大青少年都能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情深意长,指引这项播种“希望”的公益项目助力更多青春之花绚丽绽放。追梦没有止境,护航希望的步伐就不会停止。新时代新征程,更多温暖的故事将继续书写。
2024/12/27 国家动态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全文如下: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各地区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度过欢乐平安祥和的节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关心关爱困难群众,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广泛开展救助帮扶、走访慰问等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落实落细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按规定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困难的群众,及时给予基本生活保障。加强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群体的关爱帮扶。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确保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安全过冬。扎实开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动,依法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做好新就业群体走访慰问工作。关心基层干部职工,特别是工作在条件艰苦地区和急难险重任务一线的同志。深入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红军老战士、老复员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残疾军人、烈军属等。二、强化市场保障供应,满足群众节日消费需求。全力做好煤电油气保供稳价工作,严格落实极端灾害天气期间相关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保障群众温暖过冬。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生活必需品产销保供,确保市场供应稳定。丰富商品和服务供给,满足假期消费需求。充分发挥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作用,加强重点枢纽、主要通道、重点区域交通物流的运行监测和跟踪调度,做好保暖保供能源物资运输保障。加大节日市场大宗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监督检查力度,加强食品安全执法,督促相关生产经营主体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强化重要民生商品服务价格监测监管,严厉打击哄抬价格、串通涨价、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加强网络交易监管,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受理处置消费者诉求,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浓厚节日氛围。深入开展“新春走基层”主题采访活动和“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举办春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展现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振兴新气象。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把优秀的文化产品、科学技术、健康知识等送到群众身边。开展“非遗贺新春”系列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动员和组织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推出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高质量文化文艺产品。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和旅游市场供给,推出文旅消费促进活动和惠民措施,加强综合执法,维护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四、统筹做好春运工作,保障群众平安便捷出行。强化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热点路线运力投放和组织调度,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加强综合运输协同衔接,强化铁路、公路、水路、民航与城市客运信息共享,畅通旅客出行“最先与最后一公里”。加强自驾车出行服务保障,落实重大节假日期间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加强易拥堵路段疏堵保畅,强化新能源车辆充电服务保障,提升服务区、收费站服务能力。鼓励各单位结合落实带薪年休假等制度,引导错峰出行。加强务工流、学生流、旅游流等重点客流出行保障,严格落实军人、消防救援人员、英烈遗属出行依法优先优待政策。完善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防范应对预案,严厉打击超限超载超速、非法运营、农用车和货车违法载人等行为,严防重特大交通事故,保障群众出行安全。五、坚决整治事故隐患,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工作。全面排查整治冬季取暖、烟花爆竹、春运交通、矿山、化工生产、建筑施工、渔业船舶等领域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燃气、动火作业、电动自行车和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保温材料以及“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等方面火灾隐患,开展供暖锅炉、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和维护保养。深入摸排全国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隐患。加强跨年夜、除夕夜等重点时段的灯光秀、焰火晚会等大型群众性活动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和风险提示,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和避险自救技能。统筹做好新冠、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和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强化监测预警和重点场所日常防护,做好医疗救治物资和应急准备。六、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对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开展拉网式排查,努力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源头。完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加强条块结合、部门协同,强化信息联通、矛盾联调、风险联控、问题联治,形成工作合力。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以及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涉黑涉恶等违法犯罪。加强繁华商圈、旅游景区、公交地铁、车站机场、校园医院、文体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强化枪支弹药、危爆物品、管制刀具等重点物品安全管理,最大限度消除治安隐患。强化社会面巡防管控,加强重点目标安全防范,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严防极端事件发生。密切关注社会舆情,积极稳妥做好风险研判和应对处置,加强正面引导,确保社会安全稳定。七、倡导勤俭文明廉洁过节,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作风,严格家教家风,倡导勤俭节约,推进移风易俗,反对讲排场比阔气、攀比炫富、奢侈浪费等不良习气,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严明纪律要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防严纠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狠刹违规吃喝歪风,从严纠治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或福利、违规操办婚宴借机敛财、公车私用等问题,时刻防范隐形变异问题,及时通报曝光典型案例。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大力纠治高档烟酒茶、“豪华年夜饭”、节礼过度包装等现象背后的享乐奢靡问题。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治以总结和推进工作为名搞文山会海、随意向基层派任务,多头重复要求报材料、填表格,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等现象。盯住趋利性执法问题,大力纠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现象。八、加强值班值守和应急处突,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运转。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外出报备等制度。配齐配强值班力量,直接服务群众的单位要合理安排节日期间值班执勤,保证服务质量。强化应急预案演练,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准备,确保遇有突发事件迅速响应、高效有序处置。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坚决杜绝迟报漏报谎报瞒报。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部署落实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确保本通知精神落到实处。
2024/12/26 国家动态
- 习近平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全文)
新华社澳门12月20日电 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2024年12月20日)习近平同胞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举行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首先,我代表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向全体澳门居民致以诚挚问候!向新就任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岑浩辉先生和第六届政府主要官员、行政会委员,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一国两制”事业和澳门繁荣稳定发展的海内外同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澳门是镶嵌在南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伟大祖国的一方宝地。中国最早一批留学生从这里走向世界,不少中华经典在这里经翻译传到西方,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文化不少经澳门传入中国内地。在不同历史时期,澳门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作出了独特贡献。同胞们、朋友们!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带领社会各界接续奋斗,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取得巨大成功。澳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得到有效维护。澳门特别行政区系统建立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依法行使高度自治权,行政、立法、司法机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行政主导体制运行顺畅,以宪法和基本法为基础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更加稳固。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澳”原则,民主政制得到完善,澳门居民享有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一国两制”政治社会基础更加坚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跃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增强。澳门坚持不懈抓经济、搞建设,改善营商环境,推动博彩业依法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多元产业发展,经受住了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新冠疫情等严峻考验,保持了长期稳定发展态势。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至回归前的7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扎实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发展空间大为拓展。坚持以人为本施政理念,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构建了涵盖生命全周期、覆盖生活各领域的民生保障体系,保持了社会长期和谐稳定。——对外合作持续扩大,“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作用日益彰显。澳门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稳定的经贸关系,是190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成员,吸引了各国投资者来投资兴业、参与建设、分享发展成果。澳门作为世界上唯一以中文和葡文为官方语言的地区,在促进中国同葡语国家经贸合作中发挥着重要平台作用。“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处处是旅游打卡地,备受中外游客青睐。美食之都、文化之都、盛事之都等美誉纷至沓来,格兰披治大赛车、澳门国际音乐节等品牌活动声名远扬,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在这里交相辉映,中外文化交流合作基地的优势更加突出,成为不同文明和谐相处、融合发展的典范。同胞们、朋友们!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向世人证明,“一国两制”具有显著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好制度,是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好制度,是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好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一国两制”蕴含的和平、包容、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值得共同守护。香港、澳门回归以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继续推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需要把握好以下4条:一要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始终坚持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高于一切,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同时,尊重“两制”差异,充分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继续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确保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不走样、不变形。二要维护高水平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维护安全和推动发展都要坚定不移。要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安定祥和局面,集中精力拼经济、谋发展、搞建设,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三要发挥独特优势、强化内联外通。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广泛拓展国际联系,提升全球影响力和吸引力,让“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国际大都市的品牌更加靓丽。深度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扮演桥梁角色。四要弘扬核心价值、促进包容和谐。传承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核心价值,增进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凝聚一切积极力量,画出海内外支持“一国两制”事业的最大同心圆。同胞们、朋友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一国两制”实践也进入了新阶段。实现香港、澳门更好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是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使命。新一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要团结带领社会各界,抢抓机遇、锐意改革、担当作为,更好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不断开创“一国两制”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这里,我提4点希望。第一,着力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要结合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精准定位、聚焦重点,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产业。推动实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同澳门经济高度协同、规则深度衔接,各类要素跨境流动高效便捷;瞄准重点领域,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形成规模,打造一批标志性、有带动效应的工程和项目。需要注意的是,中央决定开发横琴,目的就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这个定位要把握好,不能发展一些与这个定位不一致的产业项目。要积极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整合优质资源,深化协同发展。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大力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第二,着力提升特别行政区治理效能。要把依法治理和担当作为结合起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深入推进公共行政改革,完善组织架构,革新管治理念,改进管治方式,强化宏观统筹,建设高效、有为的服务型政府,激发社会蕴藏的巨大活力和发展潜力。优化公共政策咨询机制,提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健全政府和立法会协同立法机制。严格公正执法,完善司法制度,提升司法效率,坚定维护法治。推进公务人员管理制度改革,加强管治队伍建设,完善廉政监督体系。第三,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要立足“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定位,健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机制,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要进一步加大双向开放力度,促进同葡语国家全方位互利合作,积极投身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扩大国际“朋友圈”,打造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的桥头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民商事等法律制度,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吸引更多国际资源。用好中西荟萃的文化优势,促进国际人文交流,讲好澳门故事、中国故事,打造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第四,着力维护社会祥和稳定。当前澳门形势总体稳定,但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着力防范各种风险,坚定维护国家安全和澳门稳定。促进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市民参与良性互动,引导和规范社团发展,筑牢基层治理根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广大居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营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不断实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青年是澳门的希望和未来,是建设澳门、建设国家的有生力量。这两天,我接触了不少澳门青年朋友,他们有的成为特别行政区优秀管治人才,有的在创新创业道路上取得骄人业绩,有的在教学科研岗位上一展风采,有的在国际舞台上演绎人生。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要更加关爱青年,为他们成长成才、施展抱负创造更好环境和条件。希望广大青年心系澳门、心系国家,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当好“一国两制”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青春在建设强大祖国和美好澳门的广阔天地中绽放光彩。同胞们、朋友们!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强国建设已经展开壮美画卷并呈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我坚信,只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有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有伟大祖国作坚强后盾,澳门一定能打开发展新天地、不断创造新辉煌,一定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2024/12/23 国家动态
- “打开发展新天地、不断创造新辉煌”——习近平主席视察澳门特别行政区纪实
“澳门是祖国的掌上明珠,我一直惦念着这里的发展和全体居民的福祉。”一番真情流露,让南海之滨绽放的盛世莲花,更加暖意融融。12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临澳门,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澳门特别行政区。2024年12月20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隆重举行升旗仪式,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新华社记者朱炜摄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的喜庆时刻,回顾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丰硕成果,擘画澳门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更好发展的宏伟蓝图,指引澳门乘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浩荡东风,打开新空间、实现新飞跃、创造新辉煌。(一)非凡之历程——“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取得巨大成功”1999—2024年,岁月划出一道耀眼的轨迹。盛世华诞,莲城欢动。“莲花宝地”的城市风景,充溢着节日的气息:耸入云端的澳门旅游塔,披上了红色的灯影;大三巴牌坊矗立,如织的人群在庆祝海报前流连……游客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庆祝布景旁留影(2024年12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程一恒摄阳光洒在金莲花广场。12月20日一早,澳门各界人士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静静等待。清风徐徐,海波荡漾。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人们抬头凝视高高飘扬的旗帜,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这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迈上新征程的时代,这是澳门与祖国内地共繁荣共奋进的时代。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内,灯光璀璨,气氛热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隆重举行。2024年12月20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隆重举行。这是嘉宾热烈鼓掌。新华社记者陈铎摄上午10时许,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步入会场,全场起立,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习近平主席走上主席台监誓。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岑浩辉首先宣誓就职。接着,习近平主席监誓,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主要官员在岑浩辉带领下宣誓就职。之后,岑浩辉监誓,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委员宣誓就职。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主席健步走上主席台,发表重要讲话——“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带领社会各界接续奋斗,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取得巨大成功。澳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25年前,漂泊无依的游子重回祖国母亲怀抱。在新千年前夕,澳门洗尽历史风尘,迈进新的纪元。25年来,祖国始终把澳门作为掌上明珠,始终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的最坚强后盾,始终为澳门发展提供最大机遇。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抵达澳门时,对中外记者所言:“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势不可挡,澳门的发展厚积薄发、未来可期。这是澳门居民的光荣,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历史性成就,蕴藏着宝贵的经验启示。“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向世人证明,‘一国两制’具有显著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好制度,是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好制度,是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好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国两制’蕴含的和平、包容、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值得共同守护。”站在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习近平主席深刻指明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继续推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的4条原则——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维护高水平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独特优势、强化内联外通;弘扬核心价值、促进包容和谐。凝聚家国相依的深情,传递砥砺前进的力量。“我坚信,只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有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有伟大祖国作坚强后盾,澳门一定能打开发展新天地、不断创造新辉煌,一定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会场内,一次次响起热烈掌声,回应着习近平主席对澳门、对澳门同胞的深情厚爱,表达着澳门社会各界携手同心共建美好澳门、共襄复兴伟业的满腔热忱。置身会场,聆听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刚刚宣誓就职的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岑浩辉在备受鼓舞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他表示:“我将不负习主席的期望,带领特别行政区新一届政府,团结社会各界勠力同心、守正创新、善作善成、接续奋斗,不断开创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新局面。”3天时间,10多场密集活动,习近平主席同澳门各界广泛深入交流。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里,“澳门厅”“路环厅”“西湾厅”“会见厅”“牡丹厅”“宴会厅”……场景不断转换。一场场会见,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中,习近平主席同大家亲切握手,交谈勉励,合影留念。这是2024年12月2日拍摄的东亚运动会体育馆外景。新华社发(张金加摄)从澳门国际机场迎接的少年儿童,到澳门科技大学校园里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从其乐融融的欢迎晚宴,到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面对可亲可爱的澳门同胞,习近平主席总是笑容满面。一句句亲切问候,温暖人心。“澳门是镶嵌在南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伟大祖国的一方宝地。”“时隔5年,再次来到澳门这块美丽的土地,和大家共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感到十分高兴。”言语之间,饱含深情。宝地更辉煌,明珠更璀璨。“澳门拥有‘一国两制’这一独特优势,已经打下坚实发展基础,乘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浩荡东风,完全有条件有能力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实现更好发展。”这是澳门前行的历史方向,这是澳门奋进的历史机遇。(二)青春之朝气——“让青春在建设强大祖国和美好澳门的广阔天地中绽放光彩”青春之年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灼灼生华。“青年是澳门的希望和未来,是建设澳门、建设国家的有生力量。”在庆祝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寄语澳门青年,并谈到了视察澳门期间的体会:“这两天,我接触了不少澳门青年朋友,他们有的成为特别行政区优秀管治人才,有的在创新创业道路上取得骄人业绩,有的在教学科研岗位上一展风采,有的在国际舞台上演绎人生。”19日上午,习近平主席来到澳门科技大学考察,亲切看望在校师生和科研工作者。这是澳门科技大学外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这是一所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成长共发展的年轻大学,目前已经成为澳门在校学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综合教学大楼里的展板上,展现澳门高等教育近年来学科优化布局的图表,吸引了习近平主席的目光。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部门负责人介绍:“澳门高校围绕澳门‘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布局学科体系,近5年,学科从280多个增加到390多个。”习近平主席听了十分高兴:“紧紧围绕国家和澳门发展的需求布局学科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这很重要。教育的学科布局,对得上号,才是有用功。”澳科卫星科学与应用数据中心的大屏幕上,“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数据正在动态显示。这是首颗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也是国际首颗低纬度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的科学探测卫星。2023年5月21日,“澳科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参与卫星研制的澳门科技大学18名师生代表满怀激动心情,写信向习近平主席汇报喜讯。令他们惊喜的是,几天后就收到了习主席的回信。“你们好!来信收悉。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你们投身国家科技事业和航天强国建设的热情与担当。”习近平主席在回信里热烈祝贺师生们,亲切勉励大家继续传承爱国爱澳的优良传统,为“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作出新的贡献。此次,习近平主席特意来看望“澳科一号”项目团队的师生们。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可可介绍了卫星实时运行情况、代表性科研成果和未来应用前景。习近平主席肯定:“你们的工作很有价值,这个项目转化以后的实用意义很大。”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围拢到习主席身边。“都是年轻人啊!”习近平主席笑着说,“这是我们国家现在航天领域科技人才队伍的一个显著特征。”“都来自哪里?”习主席问。大家纷纷自报家门,青年才俊来自大江南北。听闻团队里一名助理研究员是甘肃定西人,博士毕业后来到澳门,习近平主席听了十分欣慰:“多不容易啊。甘肃定西,当年是我们国家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苦瘠甲天下’。现在,那里同样可以培养出人才来。这说明了我们国家扶贫开发事业的成就,我们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习近平主席再次勉励这群逐梦苍穹的青年人:“我看好你们,一定会作出更大的贡献!”青春之澳门,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未来。“同学们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不仅要有求学求知的热情,而且要有心系国家、心系特区的担当”,10年前,在澳门大学参加主题沙龙,习近平主席鼓励大家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和底色;“我坚信,澳门年轻一代必定是有为的一代、值得骄傲的一代,将来一定会成为澳门乃至国家的栋梁”,5年前,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观摩了中国历史公开课,习近平主席勉励同学们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在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习近平主席参观“全球地图中的澳门”粤港澳大湾区与澳门古地图展。从16世纪末比利时人绘制的“亚马港城图”到19世纪中叶土生葡人创作的《澳门城图》,从气势恢宏的《澳门至香山城山水长卷》到清代澳门同知编撰的《澳门记略》插图……脚下这片土地的历史风貌次第铺展。习近平主席细细观看,不时驻足。历史的长视距里,百年凝于一瞬。地图的纵横变迁,直观地浓缩沧海变为桑田、天堑变为通途的壮阔历程。书桌上,摆放着一本清光绪年间出版的《盛世危言》。彼时,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启蒙思想家郑观应在澳门写下“富强救国”的思索探寻。习近平主席停下脚步,仔细察看书中文字,念出其中一段,“‘地方之治乱,视官吏之贤否为转移’……这体现了吏治的重要性啊!”图书馆里,习近平主席同正在查阅资料的同学们亲切交流。澳门本地学生吴一怡是一名历史学博士生,她正在电脑上查询博士论文相关资料,选题聚焦清代澳门赵氏家族父子登科的故事。吴一怡告诉习主席:“赵氏家族有句话,‘人可死,书不可死也’,让我很感动,这反映出我们澳门人对中华文明的坚守和传承。”习近平主席鼓励道:“你这个选题很好。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正是要通过书籍,通过文字。我们要有这个文化自信。”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图书馆大厅,掌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面对热情洋溢的师生,习近平主席说:“看到澳门教育兴旺,大家朝气蓬勃、充满自信,我感到很高兴。澳门是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这是一个战略意识。一个地方发展有没有后劲,关键在人才,要培养人才,就要抓教育。发展教育,要从底座抓起,幼教、普教、高教,一层一层地抓。”“我们要得天下之英才而育之,鼓励内地和澳门学生之间双向交流,知识的交流,思想的交融。泱泱大中华啊,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要好好地团结在一起。祝愿并相信澳门科技大学明天会更好,澳门明天会更好。”菁菁校园,澎湃着希望和力量。(三)广阔之空间——“澳门一定能打开发展新天地、不断创造新辉煌”历史有其时间,实践有其空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一国两制’实践也进入了新阶段。实现香港、澳门更好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是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使命。”立足宏阔的时空经纬,习近平主席对澳门未来发展作出战略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掀开濠江故事的崭新篇章——在庆祝大会上,提出4点希望:着力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着力提升特别行政区治理效能;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着力维护社会祥和稳定。在欢迎晚宴上,提出3点期许:登高望远、海纳百川、锐意进取。三句寄语,意涵深刻,四个“着力”,路径清晰,既指明认识论,也给出方法论。横琴,无疑是濠江新篇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横琴与澳门血脉相连、水脉相通,最近处仅隔着187米,正担负起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使命,成为“一国两制”创新实践的活跃平台。19日上午,习近平主席从澳门来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考察。车窗外,海波不兴,镜海长虹,轮船往来,一派通江达海、面向世界的湾区气象。横琴天沐琴台,将古琴抽象取形,对沧海、传“琴韵”。这是2024年11月26日拍摄的横琴天沐琴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邓华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琴澳两地的新景观正演奏出波澜壮阔的时代交响。习近平主席走进天沐琴台“琴澳和鸣——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主题展”,仿佛步入一条“时光隧道”,澳门与横琴的地标渐次呈现:妈阁庙、金莲花雕塑、澳门旅游塔;横琴口岸、横琴文化艺术中心、天沐琴台……有历史的积淀,更有发展的动能。澳门旅游塔、西湾大桥一带的景色(无人机照片,2024年12月11日摄)。新华社发(张金加摄)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大潮中,琴澳并蒂之莲正精彩绽放。“这是我时隔6年再一次到横琴,也是15年来第5次到横琴。”习近平主席感慨系之,“这一路走来啊,我是参与者、决策者、见证者。”仅有30多平方公里土地,澳门的发展曾受制于“小”。由于历史的原因,澳门经济结构长期“一业独大”。面对发展规律、时代变迁,无论从地理面积还是经济安全的角度,澳门都面临拓展发展空间的现实命题。2009年1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曾到横琴考察。从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边陲海岛,蝶变为大道纵横、高楼林立的开放前沿,15年来,横琴的发展,倾注着习近平主席对澳门同胞福祉一以贯之的深情牵挂,体现着中央为澳门长远发展计的高瞻远瞩。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今年3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封关运行。截至今年10月底,在合作区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超过1.6万人,就业人数5000多人,更多澳门人在横琴乐业、安居。位于横琴大桥北端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标志(2024年2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澳门新街坊是横琴首个为澳门居民打造的综合民生工程。在项目展区前,习近平主席同居住在这里的澳门市民代表亲切交谈。“过关没有什么繁琐的手续吧?”“全天24小时都可以通关吗?”习近平主席问得很细。“通关非常方便。交通时间就是15-20分钟,就像在内地城市坐地铁一样。生活在这里也感到很习惯。”今年开始在横琴居住的澳门大学员工汪淇,向习近平主席分享快捷通关的感受。“在澳门都是做什么职业的?横琴创业条件怎么样?”习近平主席很关心横琴营商环境建设。“我是做中成药的执业医师。在横琴,能够把内地和澳门的优势结合起来,事业空间开阔多了。这里还有衔接澳门教育制度的学校,我很放心孩子在横琴成长。”致力于中医药发展的澳门创业青年黄滋才,激动地对习近平主席说。澳门创业青年黄滋才(右)和家人在“澳门新街坊”的家里合影(2024年12月6日摄)。新华社发“这里也是新的桃花源啊。桃花源里可耕田。”习近平主席微笑着说,“祝大家工作顺利、生活愉快!希望更多澳门同胞、更多澳门青年在横琴演绎精彩人生!”位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横琴口岸作为“一线”口岸,专门为符合条件的澳门居民设置“新家园便捷通道”(2024年2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横琴开发建设15周年,合作区成立3周年……从“琴澳同源”走向“琴澳一体化”,每一步都孕育新的希望。2024年前三季度,横琴澳资产业增加值26.3亿元,比2021年同期增长318.6%。目前,横琴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8户,累计引进院士和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29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合作区开发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是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巩固提升的关键阶段。“一定要牢记开发横琴的初心就是为了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习近平主席语气坚定,“要坚定落实规划,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久久为功。”在20日上午的庆祝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需要注意的是,中央决定开发横琴,目的就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这个定位要把握好,不能发展一些与这个定位不一致的产业项目。”传承有继的蓝图,生生不息的画卷。“广州诸舶口,最是澳门雄”。展望未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锐意进取的澳门,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作为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和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澳门,正在拉开更大发展场域,打开新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中西文化交流互鉴重要窗口的中国澳门,将更好扮演内联外通的桥梁角色,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投身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2024年12月20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隆重举行升旗仪式,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这是人们在观看升旗仪式。新华社记者姚琪琳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维护安全和推动发展都要坚定不移。20日下午,习近平主席视察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驻澳门部队全体官兵致以诚挚问候。他强调,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全面加强部队建设,全面提高履行防务能力,发挥好定海神针作用,为继续开创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壮美的画卷已经展开,澳门的前景无限光明。2025年,将制定中央“十五五”规划建议,这将给澳门发展提供新的广阔机遇。面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各方面代表,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催人奋进:“有外国领导人对我说,中国有一大优势,你们总是制定各种规划,而且各种规划总是能实现。现在,大家对中国式现代化充满信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一定会有澳门更为精彩的篇章!”
2024/12/23 国家动态
- 习近平出席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澳门12月19日电(记者刘刚、赵博)国家主席习近平19日晚出席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过去5年是澳门历史上很不平凡的5年,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和世纪疫情严峻考验,第五届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带领澳门社会各界迎难而上、务实有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谱写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崭新篇章。12月19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鞠鹏摄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宴会厅内,气氛喜庆热烈。18时许,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和夫人郑素贞陪同下步入大厅,全场起立,鼓掌欢迎。在热烈掌声中,习近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代表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向全体澳门居民和关心支持澳门发展的国际友人致以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习近平表示,过去5年,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水平迈上新台阶,爱国爱澳政治社会基础日益巩固,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幅提升。这5年澳门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得益于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得益于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得益于国际社会积极参与,是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社会各界拼出来、干出来的。习近平表示,澳门拥有“一国两制”这一独特优势,已经打下坚实发展基础,乘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浩荡东风,完全有条件有能力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实现更好发展。习近平对澳门提出3点期许,一是登高望远,更加积极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更大作为。二是海纳百川,在爱国爱澳旗帜下更加开放包容、团结聚力,广纳天下英才,共建美好澳门。三是锐意进取,展现更大魄力,勇于变革、敢于创新,更好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开创澳门发展新局面。习近平表示,有伟大祖国作坚强后盾,澳门特别行政区一定能够再接再厉、奋发有为,实现新飞跃、创造新辉煌。贺一诚在致辞中表示,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再次亲临澳门,这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大事、喜事和盛事。习近平主席对澳门的深情牵挂、深切关怀,令澳门同胞深受鼓舞、倍感荣光。澳门作为祖国大家庭一分子,要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我坚信,在习近平主席亲切关怀和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第六任行政长官岑浩辉先生必将带领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谱写出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新篇章。蔡奇、李鸿忠、何卫东、何立峰、王小洪、王东峰、夏宝龙等出席欢迎晚宴。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澳门特别行政区候任行政长官岑浩辉、前任行政长官崔世安,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主要官员、澳门各界代表等也出席晚宴。
2024/12/20 国家动态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5年“三农”工作。党中央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就开好这次会议,做好“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2024年,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做好2025年“三农”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要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推进移风易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积极性,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重要指示,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讨论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今年“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做好2025年“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科学指引“三农”工作从战略上布局、在关键处落子,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决抓好贯彻落实,结合实际转化为具体行动和举措。会议强调,要聚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重点实事,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要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确保粮食稳产丰产。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要毫不松懈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要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顺应人口变化趋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要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护农村稳定安宁。要全面落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任务,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探索闲置农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吴政隆主持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有关金融机构和企业、中央军委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2024/12/19 国家动态
- 习近平: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成功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是摆在全党同志面前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在毛泽东同志当年给出“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第一个答案基础上,给出了第二个答案,那就是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在新时代10年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中,我们不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认识,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系统回答了我们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等重大问题。我们党追求的理想崇高而神圣,肩负的使命艰巨而繁重,只有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警醒自己,以自我革命精神锻造自己,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才能确保党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同时要看到,随着形势任务、外部环境变化和党员队伍自身变化,党内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及时消除各种消极影响,确保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就是为什么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道理所在。2024年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鞠鹏/摄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决定了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谋私利就有了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就能谋根本、谋大利,就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检视自身、常思己过;不讳疾忌医、不文过饰非,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就能有力回击一切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围猎”腐蚀。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奥秘所在,也是我们党能够推进自我革命的底气所在。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在实践中需要把握好以下问题。第一,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保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强身健体的自觉行动,是为了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在党中央领导下,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第二,以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根本目的。要针对伟大社会革命实践的新要求来谋划党的自我革命,用伟大社会革命发展的新成果来检验党的自我革命的实际成效,努力实现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党的自我革命。当前,就是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谋划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使党的自我革命更好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福建考察。这是15日下午,习近平在漳州市东山县谷文昌纪念馆考察。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第三,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化转化上下功夫,汲取其中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提升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等思想营养,不断提高党的自我革命的坚定性。第四,以跳出历史周期率为战略目标。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重要法宝。要聚焦这个战略目标,以高度的政治警醒,及时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及时消除损害党的执政根基的各种隐患,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不断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第五,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我们所说的大党独有难题主要体现为“六个如何始终”,解决这些难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协同发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在不断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中彰显大党优势。第六,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有效途径。要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不断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进一步形成依靠党的自身力量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推动创新、实现执政能力整体性提升的良性循环。第七,以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为重要着力点。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着力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不力等问题,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持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严把政治关、能力关、廉洁关,使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忠诚干净担当。第八,以正风肃纪反腐为重要抓手。必须把正风肃纪反腐结合起来一起抓,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以优良作风作引领,以严明纪律强保障,以反腐惩恶清障碍,推动党的自我革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断在革故鼎新、守正创新中实现自身跨越。第九,以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为强大动力。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完善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党内监督体系。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切实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实现自律和他律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无止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把党的自我革命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严密,把每条战线、每个环节的自我革命抓具体、抓深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1月8日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讲话的一部分。
2024/12/16 国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