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市场监管全省推行
为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夯实基层监管基础,推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市场监管局将在全省市场监管部门推行“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监管。 “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三位一体新型监管将从6个方面统筹推进。建设监管信息化系统,为网格日常监管、数据统计分析、综合指挥调度等提供技术支撑,推进监管更加规范高效。全面实施网格化监管,通过定网格、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流程,实现日常监管、线索核查、问题上报等“清单化、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提升信用监管全流程赋能水平,充分发挥信用监管基础性作用,推动信用监管与日常监管、重点监管深度融合,形成长效治本机制。推进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管理,加强“照后”核查,强化“证照联动”监管,建立“双随机+网格化”工作机制,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等领域实行全覆盖重点监管。完善市场监管综合指挥调度机制,建设市场监管综合指挥调度模块,强化数据分析研判。推进市场监管协同共治,完善面向公众的数据服务,推行“一企一码”模式,引导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市场秩序的治理。 据悉,自去年7月以来,宿州、芜湖、黟县等地已试点建立“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三位一体新型监管模式,有效整合了监管资源,改进了监管方式,提升了监管水平。此次在全省范围内推行,计划到2022年底实现全省市场监管部门“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监管模式基本建立,初步实现监管职责明、企业底数清、信用画像准、处置流程畅:到2023年底,基层监管实现“网格全覆盖、管理无盲区”,智慧监管、信用监管、网格化监管相互融合的监管新模式高效运行。
成都打造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 350余万户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和风险等级每日更新
■36个市级部门,共同制定一套“定性+定量”的信用评价标尺,包括信用评价指标1490项、信用风险指标117项 ■截至今年6月底,成都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已采集应用2.82亿条信用数据,每日自动更新350余万户市场主体的信用积分评价和信用风险等级 “截至今年6月底,成都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已采集应用2.82亿条信用数据,每日自动更新350余万户市场主体的信用积分评价和信用风险等级。经过平台分析,成都市场主体整体信用状况良好。”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中心有关负责人在20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信用积分评价为正常和良好以上等级的市场主体,占成都全市市场主体的91%。 近年来,成都市深入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建设成都市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在全国率先建立全覆盖、标准化、智能化的“静态信用评价+动态风险分析”信用综合评价模式,“1+2+3+N信用综合评价新体系”入选2020年四川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做法。 定标尺 36个市级部门共同制定 1000多项评价指标 “信用积分管理平台的建设,基于成都市公共信息归集的良好基础。”据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7年,成都市就同包括杭州、南京、厦门等在内的12个城市,入选国家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以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新起点,成都市将“建立企业信用积分体系”和“建立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制度”作为市场监管治理创新的重点任务,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创新“静态信用评价+动态风险分析”信用综合评价标准,“1+2+3+N”的信用综合评价体系,用1套信用评价标尺、2个分析模型、3项制度清单,实现信用积分评价、失信风险预警、差异化监管等N项功能应用。 “在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我们联合36个市级部门,将部门职能涉及的信用评价进行定性分析,层层降维形成指标体系,再对每一级指标进行量化设计,共同制定一套‘定性+定量’的信用评价标尺,包括信用评价指标1490项、信用风险指标117项。”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了评价指标,还在信用积分评价大数据模型基础上,深挖公共信用信息数据价值,增加信用风险分析模型进行失信风险预警,形成事前预警、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衔接和完整闭环。 促监管 350余万户市场主体 受到全生命周期精准监管 积分管理平台自2019年10月全面上线以来,已实现成都350余万市场主体公共信用信息采集全覆盖,信用积分评价和信用风险分析全覆盖,重点行业领域信用积分评价全覆盖。 20日下午,记者在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的积分管理平台看到,350余万市场主体实时的信用积分,分A、B、C、D四等六级呈现,信用风险分低、一般、中、高四个等级,而得出这些等级的数据源,则来自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归集的56个部门(单位),涉及法人基础信息、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用监管、司法和公用事业单位缴费等多类涉企公共信用信息。 “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促进信用信息在职能部门间开放共享,为部门单一管理向多部门综合监管、协同监管提供施策靶向,让监管措施更精准精细。”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积分管理平台还与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蓉易享”、市场主体智慧监管等政府信息化平台互通互联,为优先办理审批、容缺受理等提供信用参考。 “以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为改革创新载体,用‘信用+智慧’为抓手推动信用监管方式创新、整合各项资源,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新型信用监管机制,全面提升了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环节的质效。”第三方评估机构这样评价信用积分管理平台。
宽甸金山发电有限公司信用承诺书
【风险提示】“低价充值、高价收购”是骗局 这些典型电诈手段要当心
7月24日,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发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提醒广大市民防范冒充军人采购、网络游戏虚假交易等类诈骗。买卖游戏道具、装备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切勿私下或在对方提供的陌生链接、APP上进行交易,千万不要被“低价充值、高价收购”的说法所迷惑。 冒充军人采购诈骗 7月21日,城关区个体户卢某报警称:其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武警某部的军人,他是通过其生意伙伴介绍过来的,需要其帮忙采购一批自热火锅。双方沟通后,对方称部队采购程序特殊,需要采购指定公司的产品,并提供了“供货商”的电话,让其联系。经联系其与“供货商”谈好价格后,该“供货商”以提前支付“订金、运输费”为由,骗其向对方指定账户转账2.5万元。后打电话与该“供货商”联系时,发现其电话已被拉黑,怀疑被骗。遂报警。 兰州公安提示:部队采购物资程序严格,绝不会仅通过一个电话就进行采购,任何部队、消防等单位均不会轻易与个体商户合作,更不会要求转账,凡是自称部队、消防等单位以“采购”为由要求转账的就是诈骗! 网络游戏虚假交易诈骗 7月20日,兰州市居民赵某报警称:其在玩游戏时收到一条陌生信息,对方称想要高价购买其游戏账号。其添加对方QQ号,双方协商好价格后,对方以方便交易为由,推荐其下载一游戏交易APP。登录后,在交易过程中显示交易失败,与平台客服联系,客服称非会员交易导致其游戏账号被冻结,需交会员费和解冻费才可正常交易,并保证等交易完成后所交费用全额退还。其信以为真便向客服提供的账户转账8000元,后发现被骗,遂报警。 兰州公安提示:买卖游戏道具、装备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切勿私下或在对方提供的陌生链接、APP上进行交易,千万不要被“低价充值、高价收购”的说法所迷惑。 网络兼职刷单诈骗 7月19日,兰州市居民田某报警称:其在微信上认识一好友,对方称有轻松兼职赚钱的工作,只需一部手机,利用闲暇时间给淘宝店铺点赞、刷信誉,一单少则赚10元多则赚50元,询问其是否想参与。居家隔离无所事事的田某想找点事做,便向对方了解了工作流程。对方让其扫码下载一款刷单APP,登录后,在平台客服的指导下刷了第一笔,获利10元。尝到甜头后,其又连续刷了15笔,共计1.8万元,但本金、佣金均无法提现。与客服联系,对方称其任务超时,需要重新完成任务才可提现,其怀疑被骗,遂报警。 兰州公安提示:切勿相信网上“足不出户、日进斗金、轻松赚大钱”的兼职广告,任何要求垫资的兼职和刷单都是诈骗!
【风险提示】“花钱上名校”当心“两头骗”
“世界顶尖名校无条件直录”“免GPA、免语言、免预科”……广告里,海外各大高校分别被贴上了价格标签。有学生表示收到录取后回看申请材料,竟然“平白”坐拥一份美国本科成绩单和学位证。 在国内“花钱上名校”走不通的背景下,“世界名校保录取”是否提供了另外一种捷径?中介机构利用托关系、找门路“内部推荐”的方式来引诱消费者,让他们心甘情愿支付不菲的费用。实际上,中介机构擅长的不过是移花接木、无中生有,通过弄虚作假为申请人包装一份漂亮的申请材料,海外一些大学基于诚信原则信任了中介机构提交的申请材料,让中介机构的如意算盘得逞了。 不论是伪造学位证书,还是虚构成绩单,抑或杜撰科研项目证明材料,在一个盛行符号互动的时代里,中介机构通过“钻空子”骗取了一些国外院校的信任,从而为自己荷包鼓鼓找到“生财之道”。说到底,“世界名校保录取”就是中介机构利用自己和申请者、被申请院校的信息不对称“两头骗”,一手欺骗学校,一手蒙蔽申请者。 面对中介机构“越俎代庖”虚假炮制的申请材料,部分海外院校选择了托付信任;这样的投机取巧,实际上隐伏着风险。失范行为既可能被抓住、被认定为失范者并接受规训与惩罚,也可能没有被抓住、没有被问责,中介机构玩的就是赌概率、“主要看运气”。至于弄虚作假被发现、被抓住会带来什么后果和负面效应,他们并不关心,也不会考虑得那么长远。 对于那些“保录取”的学生而言,即使通过“钻空子”去了和自身实力不匹配的学校,或许也得不到很好的过渡与适应,可能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弄虚作假或许能够让一些人短期内获利,从长远看终究要为自己的捷径心态付出应有的代价。与其通过弄虚作假的方式入读世界名校,还不如诚实守信地申请一所和自身实力匹配的学校;自欺欺人的虚荣心,有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流动的渠道,容不得“保过”“保录取”的捷径。近年来,有不少“世界名校保录取”的学生因弄虚作假而被退学和开除,生动地说明——那些看上去很轻松的捷径,只不过是充满诱惑的陷阱。迷恋“开后门”、热衷走捷径的人们,很容易撞到骗子怀里。
四川成都打造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
“截至今年6月底,成都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已采集应用2.82亿条信用数据,每日自动更新350余万户市场主体的信用积分评价和信用风险等级。经过平台分析,成都市场主体整体信用状况良好。”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中心有关负责人在20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信用积分评价为正常和良好以上等级的市场主体,占成都全市市场主体的91%。 近年来,成都市深入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建设成都市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在全国率先建立全覆盖、标准化、智能化的“静态信用评价+动态风险分析”信用综合评价模式,“1+2+3+N信用综合评价新体系”入选2020年四川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做法。 定标尺 36个市级部门共同制定 1000多项评价指标 “信用积分管理平台的建设,是基于成都市公共信息归集的良好基础。”据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7年,成都市就同包括杭州、南京、厦门等在内的12个城市,入选国家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以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新起点,成都市将“建立企业信用积分体系”和“建立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制度”作为市场监管治理创新的重点任务,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创新“静态信用评价+动态风险分析”信用综合评价标准,“1+2+3+N”的信用综合评价体系,用1套信用评价标尺、2个分析模型、3项制度清单,实现信用积分评价、失信风险预警、差异化监管等N项功能应用。 “在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我们联合36个市级部门,将部门职能涉及的信用评价进行定性分析,层层降维形成指标体系,再对每一级指标进行量化设计,共同制定一套‘定性+定量’的信用评价标尺,包括信用评价指标1490项、信用风险指标117项。”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了评价指标,还在信用积分评价大数据模型基础上,深挖公共信用信息数据价值,增加信用风险分析模型进行失信风险预警,形成事前预警、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衔接和完整闭环。 促监管 350余万户市场主体 受到全生命周期精准监管 积分管理平台自2019年10月全面上线以来,已实现成都350余万市场主体公共信用信息采集全覆盖,信用积分评价和信用风险分析全覆盖,重点行业领域信用积分评价全覆盖。 20日下午,记者在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的积分管理平台看到,350余万市场主体实时的信用积分,分A、B、C、D四等六级呈现,信用风险分低、一般、中、高四个等级,而得出这些等级的数据源,则来自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归集的56个部门(单位),涉及法人基础信息、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用监管、司法和公用事业单位缴费等多类涉企公共信用信息。 “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促进信用信息在职能部门间开放共享,为部门单一管理向多部门综合监管、协同监管提供施策靶向,让监管措施更精准精细。”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积分管理平台还与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蓉易享”、市场主体智慧监管等政府信息化平台互通互联,为优先办理审批、容缺受理等提供信用参考。 “以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为改革创新载体,用‘信用+智慧’为抓手推动信用监管方式创新、整合各项资源,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新型信用监管机制,全面提升了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环节的质效。”第三方评估机构这样评价信用积分管理平台。 “截至今年6月底,成都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已采集应用2.82亿条信用数据,每日自动更新350余万户市场主体的信用积分评价和信用风险等级。经过平台分析,成都市场主体整体信用状况良好。”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中心有关负责人在20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信用积分评价为正常和良好以上等级的市场主体,占成都全市市场主体的91%。 近年来,成都市深入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建设成都市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在全国率先建立全覆盖、标准化、智能化的“静态信用评价+动态风险分析”信用综合评价模式,“1+2+3+N信用综合评价新体系”入选2020年四川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做法。 定标尺 36个市级部门共同制定 1000多项评价指标 “信用积分管理平台的建设,是基于成都市公共信息归集的良好基础。”据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7年,成都市就同包括杭州、南京、厦门等在内的12个城市,入选国家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以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新起点,成都市将“建立企业信用积分体系”和“建立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制度”作为市场监管治理创新的重点任务,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创新“静态信用评价+动态风险分析”信用综合评价标准,“1+2+3+N”的信用综合评价体系,用1套信用评价标尺、2个分析模型、3项制度清单,实现信用积分评价、失信风险预警、差异化监管等N项功能应用。 “在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我们联合36个市级部门,将部门职能涉及的信用评价进行定性分析,层层降维形成指标体系,再对每一级指标进行量化设计,共同制定一套‘定性+定量’的信用评价标尺,包括信用评价指标1490项、信用风险指标117项。”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了评价指标,还在信用积分评价大数据模型基础上,深挖公共信用信息数据价值,增加信用风险分析模型进行失信风险预警,形成事前预警、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衔接和完整闭环。 促监管 350余万户市场主体 受到全生命周期精准监管 积分管理平台自2019年10月全面上线以来,已实现成都350余万市场主体公共信用信息采集全覆盖,信用积分评价和信用风险分析全覆盖,重点行业领域信用积分评价全覆盖。 20日下午,记者在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的积分管理平台看到,350余万市场主体实时的信用积分,分A、B、C、D四等六级呈现,信用风险分低、一般、中、高四个等级,而得出这些等级的数据源,则来自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归集的56个部门(单位),涉及法人基础信息、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用监管、司法和公用事业单位缴费等多类涉企公共信用信息。 “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促进信用信息在职能部门间开放共享,为部门单一管理向多部门综合监管、协同监管提供施策靶向,让监管措施更精准精细。”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积分管理平台还与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蓉易享”、市场主体智慧监管等政府信息化平台互通互联,为优先办理审批、容缺受理等提供信用参考。 “以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为改革创新载体,用‘信用+智慧’为抓手推动信用监管方式创新、整合各项资源,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新型信用监管机制,全面提升了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环节的质效。”第三方评估机构这样评价信用积分管理平台。
安徽:推行“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市场监管
为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市场监管,夯实基层监管基础,推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将在全省市场监管部门推行“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监管。 “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三位一体新型监管将从6个方面统筹推进。建设监管信息化系统,为网格日常监管、数据统计分析、综合指挥调度等提供技术支撑,推进监管更加规范高效。全面实施网格化监管,通过定网格、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流程,实现日常监管、线索核查、问题上报等“清单化、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提升信用监管全流程赋能水平,充分发挥信用监管基础性作用,推动信用监管与日常监管、重点监管深度融合,形成长效治本机制。推进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管理,加强“照后”核查,强化“证照联动”监管,建立“双随机+网格化”工作机制,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等领域实行全覆盖重点监管。完善市场监管综合指挥调度机制,建设市场监管综合指挥调度模块,强化数据分析研判。推进市场监管协同共治,完善面向公众的数据服务,推行“一企一码”模式,引导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市场秩序的治理。 据悉,自去年7月以来,宿州、芜湖、黟县等地已试点建立“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三位一体新型监管模式,有效整合了监管资源,改进了监管方式,提升了监管水平。此次在全省范围内推行,计划到2022年底实现全省市场监管部门“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监管模式基本建立,初步实现监管职责明、企业底数清、信用画像准、处置流程畅;到2023年底,基层监管实现“网格全覆盖、管理无盲区”,智慧监管、信用监管、网格化监管相互融合的监管新模式高效运行。
宽甸周氏骨科医院
辽宁驿昌实业有限公司
【风险提示】隐私面单让个人信息不再“裸奔”
近日,国家邮政局、公安部、国家网信办联合召开主要电商平台企业涉邮政快递个人信息安全治理专项行动视频推进会,强调强化信息安全源头治理,推广普及隐私面单,同时明确提出了年内实现邮政快递全覆盖的时间表。 对于许多人来说,网购和快递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随着快递实名制全面普及,一张小小的快递面单上,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一应俱全,快递面单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据悉,一张小小的快递面单,几经转手后,最终会以5.5元至7元的价格成交。快递面单何以如此值钱?实是因为它们是网络诈骗等电信违法活动的“武器弹药”。 防止快递面单成为商品,最好的应对之道,就是推广隐私面单。然而,隐私面单已经出现5年,却迟迟难以得到普及。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实行隐私面单,会增加快递企业的成本,也会增加快递员额外查验的负担,大大影响投递效率。因此,隐私面单对于许多快递企业来说,都是备选项而非必选项,一些快递企业将隐私面单列为增值服务,用户想要把个人信息隐藏起来,需要额外付费。 保护个人信息,打击各种非法快递面单个人信息交易,打击网络电信诈骗,推行隐私面单、虚拟号码等个人信息去标识化技术,是从信息源头阻断不法分子犯罪的重要手段。相关部门全面推广普及隐私面单,明确时间表,推动隐私面单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将对各种利用快递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全面发挥隐私面单的作用,还需从更多方面努力。比如各电商平台等要与寄递企业打通信息瓶颈,及时共享有关数据;快递企业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内控机制;要加强信息系统的权限管理,仅向员工分配满足工作需要的最小操作权限和最小的可访问信息范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