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朋友圈送风扇”是骗局
诈骗分子精心包装的骗局花样很多,大家千万要提高警惕。近期,微信朋友圈中出现了一种“扫码免费领取电风扇”的骗局,目前已有不少贪图小便宜的人入坑被骗,蒙受了非常大的损失。 7月10日10时许,蓬江区的袁女士看到朋友圈有人发帖称可以免费领取电风扇,于是添加了一个企业微信号,随后被一名“客服助理”以“进群领取礼品”为由拉进一微信群。“客服助理”向袁女士介绍“福利”:只要完成刷单任务就能赚取佣金。袁女士以为能轻松赚钱,便按照对方的指引,下载了APP并完成注册。袁女士在获得少量报酬、尝到甜头后,失去了应有的防范意识,接着在对方的诱导下完成所谓的大单任务,先后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进行多笔大额转账。直到7月13日,袁女士发现无法提现,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 蓬江公安提醒:刷单本身属于违法行为,在手机上看到的、听到的、搜索到的兼职刷单信息,无一例外都是诈骗。此外,凡是网上添加好友后,不管多么聊得来,不管利润多么高,对方引导你博彩、炒股、刷单、投资理财带你赚钱的,100%都是诈骗!
【风险提示】考生家长 小心招生录取骗局和陷阱
目前,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正在进行中,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明辨网络谣言,警惕招生录取骗局和陷阱。 一是要防范个人志愿被恶意篡改。对于寒窗苦读多年的考生来说,自己的志愿被他人篡改,这绝对是件让人冤枉至极的事情。提醒广大考生要提高防范意识,妥善保管志愿填报所有信息和登录密码等资料,不要委托他人进行网上信息查询或填报志愿操作,以防发生高考志愿被他人恶意篡改事件。志愿必须由本人填报,任何部门、学校、个人无权要求考生提供登录密码或代替考生填报志愿。 二是要防范找“填报专家”被误导。有真实案例:某考生下载了一款某公司提供的高考志愿服务App,并购买了尊享会员志愿填报服务。10天之后,该考生发现系统给出的一些分数线数据和官方数据有出入,于是联系软件客服却一直无法处理。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提醒考生,对于社会上各类咨询机构举办的收费咨询活动要提高警惕,一些高价收费的服务App、网站或咨询机构存在不规范和安全风险等问题。特别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各地招生考试机构、招生高校举办的咨询活动要认准官方网站,高考政策及信息一定要以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公布的为准。 四是要防范花钱“打点”获“补录”。“补录”骗局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提醒考生,高校未完成的招生计划,须通过公开征集志愿录取,内蒙古自治区高考录取从来不搞所谓的“补录”。正规高考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一律不能相信。 五是防范“野鸡大学”花样多。某些“野鸡大学”通常以各种虚假宣传、伪造招生办学资格、伪造招生宣传材料、谎称国家承认学历等伎俩,诱惑考生报考。这些学校都是不具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伪造售卖虚假学历文凭证书、涉嫌非法招生或网络诈骗的虚假大学。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提醒大家,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已在教育部官网发布,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登录教育部官网进行查询核实。请广大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时认清正规高校,切勿上当受骗。 六是要防范伪造录取通知书诈骗。骗子冒充高校(包括军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或按照招生学校的网站制作假网页发布虚假录取信息,让考生将学费转入指定账号,以骗取钱财。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提醒,此类骗局中,骗子的准备工作都会非常专业。不仅会使用和原学校相似的校徽、logo,还配备了所有的课程资料,填写的大学地址也和正版一模一样。为此,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一定要有鉴别真伪的意识。尤其是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七是防范办理出国留学掉陷阱。家长准备让子女出国留学,为了不通过留学机构交付高额中介费,委托低价中介帮忙申请国外大学,办理出国留学手续,支付其劳务费后,找不到对方,发现被骗。因此提醒考生、家长选择个人申请出国留学或选择留学机构,一定要谨慎些,宜选择规模较大、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好、经营状态佳的留学中介,在缴纳费用时一定要看清合同,不要被所谓的优惠折扣“冲昏头脑”。
凤城市凤凰城经济管理区纯凯歌厅
宽甸满族自治县审计局信用承诺书
【风险提示】当心“共享屏幕”骗局 骗子想要共享的是你的“钱包”!
7月11日上午,深圳市市民窦女士带着鲜花和一面印有“雷霆反诈为民解忧”的锦旗来到光明公安分局玉塘派出所,感谢民警及时上门劝阻,避免其财产损失。 6月17日17时许,窦女士接到了一个自称是某市公安局的电话,说窦女士涉嫌非法集资,需要接受秘密调查。因对方准确说出了自己的身份信息,窦女士顿时惊慌失措。随后,窦女士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了一款可共享屏幕的APP配合“调查”。直到玉塘派出所民警找上门,窦女士才恍然大悟发觉自己被骗。 此时,因全程共享屏幕,窦女士已经将自己的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透露给诈骗分子。十万火急,民警立即指导窦女士将卡内的金额转移到其丈夫的卡中,并立即采取了紧急止付措施,由于止付及时,犯罪分子尚未来得及将诈骗到手的钱全部转移,窦女士的“钱袋子”保住了! 据悉,共享屏幕是把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同步让对方看到,包括弹框显示短信、微信、其他App推送的内容。也就是说,你在手机上的任何操作,对方都能看到。此类诈骗中,一旦受害人使用共享屏幕功能,即使诈骗分子不主动询问,也能看到受害人手机上的所有信息,包括输入密码时跳动的字符、收到的验证码等,从而转走受害人卡内资金。 “真的特别感谢你们,及时帮我追回了这笔钱。”时隔近一个月,窦女士再次来到玉塘派出所,将致谢锦旗递到民警手中。窦女士表示:“经过此次事件,我再也不觉得诈骗离自己很远,在提高警惕的同时,我也将自己这次的亲身经历和街坊邻居们分享,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到公安机关组织的反诈宣传活动当中来。” 警方提醒,随着毕业季的到来,求职招聘市场上升到了一年中最活跃的热度,而这时,也是骗子们进行招聘诈骗最集中的时候。请牢记,正规公司不会在员工入职前收取所谓的“入职费”“培训费”,入职前让你转账、缴费的,极有可能是诈骗。广大求职者要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人、不透露个人信息、不随便转账。如遇诈骗,请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求助。
【风险提示】警惕暑期校外学科培训"暗度陈仓"
暑期开启。近日,北京市教委通知部分机构复课,不少校外培训机构已经恢复了线下教学。不过,与往年“一位难求”的盛况相比,今年的暑期培训班显得有些冷清。临近开班,仍有不少机构的招生名额未报满。在机构培训遇冷的同时,以1对1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家教市场呈现升温态势。 最近,家住北京海淀区的家长王女士发现,曾经在电梯间滚动播放的校外培训机构广告,已经悄然变成了某大学生暑期家教广告。 孩子即将升入五年级的李先生也表示,由于周边培训机构还没有恢复线下上课,自己正在咨询家教课,这也将是他和孩子第一次接受此类服务。李先生说,由于复课校区离家远、面授课改线上等原因,今年,比起机构培训,自己身边一些朋友选择了家教服务。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看来,作为一种传统的校外培训方式,家教市场曾是不少学生获得课外“加餐”的主要渠道。不过随着校外培训市场走向规模化发展,更具背书信誉的机构培训受到一些家长的青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家教热’看作校外培训市场强监管下的‘替代效应’。”李立国说。 中国教科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在校外培训机构面临强监管的背景下,一些机构减少,甚至关闭了学科类培训业务,但是家长对于孩子提高成绩分数的需求依然客观存在,因此,这种需求可能会外溢到家教市场中,表现出一定“热度”。他还特别提醒,在当前,部分培训机构人员以个体的方式,参与家教市场、深入家庭开展培训服务,也使得家教市场规模有所增加。 在采访中,记者也注意到,原本零散化、小型化的家教市场出现了不少机构的身影。某校外培训机构招生负责人表示,由于政策和生存压力,近来,自家已经关闭了线下培训班,目前该培训机构借助原有的师资和兼职大学生,主要开展1对1上门家教业务。 与机构培训不同,家长们主要借助熟人口碑、社交媒体等获取家教服务信息,从途径和方式上来看,都更加隐蔽。据悉,在某大学生暑期家教接单群,一般而言,中介机构会先在招聘平台、微信朋友圈等面向家长发布家教业务广告,获得具体需求后,再转发到接单群,由大学生进行需求匹配和接单。因此,在第一次上门试课前,家长很难对兼职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等作出判断。 储朝晖表示,相比培训机构,家教市场更为分散和无序,监管的难度也更大,并且以“化整为零”的方式提供家教服务的机构参与者,其实已经在打政策的擦边球。此外,由于市场信息透明度低,需要家长有更高的辨别能力、付出更高成本才能寻找到合适的家教。 储朝晖表示,短期来看,受“替代效应”等影响,“家教热”可能会继续升温。但从长期来看,相比于规模化的机构培训,家教服务在价格和效果上都没有突出的竞争优势,因此,这一热度可能难以为继。 李立国建议,可以从师资源头抓起,如严禁在校教师违规在校外从事各种形式的学科辅导,严厉打击培训机构以“换马甲”等形式进入家教市场等。此外,还可以积极鼓励和引导校外培训机构补益各类官方暑期托管服务,为孩子提供看管照护、素质拓展等服务。
宽甸县信访局信用承诺书
2021年7月幼儿园信用承诺书
辽宁东运集团有限公司信用承诺书
辽宁
宽甸县供销社直属企业大众旧物市场信用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