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信用研究
  • 江苏连云港市将全面建立信用承诺机制
      近日,《连云港市关于全面建立信用承诺制度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印发,明确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建立信用承诺机制,推动各级行政部门在企业开办、项目开工、经营许可审批等方面大胆探索,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努力推动形成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据连云港市发改委副主任、市信用办主任李非非介绍,作为江苏省首个市级《办法》,对信用承诺的适用对象、建立单位、承诺内容等均做出详细规定。其出台将有助于我市进一步营造好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城市营商环境。  记者了解到,信用承诺的适用对象是指在本市区域内向各级行政机关提出行政事项申请的各类市场主体,包括法人、个体工商户、其他各类组织和自然人。主要推行的部门包括:具有市场监管、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建筑市场、环保、物价、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消防等监管职能的行业主管部门;具有政策扶持、资金补贴、认证、资质认定等行政审批职能的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具有仲裁、公证、鉴定等职能的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其他根据业务需求需要建立信用承诺机制的单位。  此次信用承诺分为审批替代型、主动公示型、行业自律型和信用修复型4类,承诺将应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办理行政事项提供绿色通道、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政策资金扶持、考核评定等领域进行应用。  根据《办法》,市场主体信用承诺书将记入信用档案,作为对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发生重大违法违规案件和不良信用行为的市场主体,依法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立“黑名单”制度,给予一定的行业禁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并通过“信用中国(江苏连云港)”网站“信用承诺”专栏集中公示。  李非非介绍,连云港市将重点在市场准入、卫生健康、食品药品、文化旅游、建筑市场、科技计划项目等领域进一步探索推广“信用+承诺”绿色直通的审批模式,打造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真正做到“让企业创业受尊重,让百姓办事不求人”。
    09/01 信用研究
  • 河北省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系统年底前上线
      为加快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相结合,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共享共治效果,助力“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近日,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相结合实施方案。  建立全省通用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和分级标准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利用国家“互联网+监管”平台定期推送的我省企业信用风险分级结果,探索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相结合;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河北),上线“河北省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系统”,建立全省通用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和分级标准。  到2021年6月底,省市场监管领域有关部门参考全省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建立适应本系统监管需求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专用模型,支撑市场监管领域主要风险点的识别和预警。  到2021年底,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按需求建立本地本部门专用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建立企业信用风险差异化随机抽查机制,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结合常态化、全覆盖。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完成六项主要任务  实施方案提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和探索实践,着力破解企业信用信息归集、风险评价模型建立、分级标准界定等重点难点问题,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分部门、分领域构建企业信用风险差异化随机抽查模式。  归集企业信用信息。参照国家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和数据标准,2020年底前制定全省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资源目录和数据标准。依托河北省法人库、河北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河北省“互联网+监管”平台、河北省“两法衔接”平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河北)等,2020年底前将全省各级有关部门2018年以来在依法履职中产生的登记注册、行政许可、行政确认、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违法失信等信息,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归集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河北)并记于企业名下。  建设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按照“省级建设、全省使用,分级推动、迭代更新”的原则,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河北),与第三方合作,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结合监管实践,2020年底前建设上线“河北省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系统”,支撑全省各级有关部门建立本部门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和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  建立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和分级标准。与第三方合作,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结合监管实践,建立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和分级标准,满足各级有关部门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差异化监管需求。2020年底前,建立全省通用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制定信用风险等级及分级标准。  改造全省双随机监管工作平台。2020年9月底前,完善“按企业信用风险分级”抽取功能,支撑各级各有关部门按企业信用风险等级不同比例抽取检查对象。2020年底前,对接“河北省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系统”,自动更新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数据。  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差异化随机抽查模式。对信用风险较低的,合理降低检查频次和比例,减少对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对信用风险一般的,按照常规要求依法监管;对信用风险较高的,提高检查频次和比例,依法依规实行严管。2020年底前,利用国家“互联网+监管”平台定期推送的我省企业信用风险分级结果,探索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结合,为建立全省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分级界定标准和风险等级抽取比例提供参考。  强化随机抽查结果运用和效果评估。随机抽查结果分别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北)、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河北)依法依规记于企业名下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实现抽查检查结果政府部门间互认,对抽查发现的违法失信行为依法加大惩处力度,实施联合惩戒,形成有力震慑。
    09/01 信用研究
  • 江苏修订道路水路运输信用管理办法
      日前,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印发新版《江苏省道路水路运输经营者信用管理办法》《江苏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简称“两个办法”),在2016年版本的基础上,针对近年来道路水路运输信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落地措施。  2016年发布“两个办法”以来,江苏形成了全省统一、辐射水陆、覆盖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了道路水路运输市场信用管理长效机制,近40万业户、200万从业人员纳入信用管理。全省已逐步形成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处处守信,处处受益”的诚信经营氛围,并依托“江苏运政在线”系统,搭建了省市县三级共享的信用管理平台。新版“两个办法”将加快推进江苏道路水路运输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为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网约车和网络货运经营者纳入信用管理  “两个办法”已正式施行,涵盖了信用信息归集、信用等级评定、信用修复、信用结果应用、监督管理等全流程,明确提出道路水路运输信用管理实行分级分类、动态监管。  《江苏省道路水路运输经营者信用管理办法》中新增了网约车经营者、网络货运平台、水路辅助业经营者,以及港口经营者等适用主体。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包括道路客运、货运驾驶员以及危险货物运输押运员、装卸管理人员等。  外省经营者、从业人员在江苏行政区域内从事道路水路运输经营或者相关活动,发生失信行为的,同样按照“两个办法”进行认定和惩戒。发生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法定代表人等相关人员也将被纳入失信管理。  新增信用修复环节  江苏道路水路运输经营者、从业人员信用等级仍沿用AAA级、AA级、A级、B级四级分类,每年评定一次。“两个办法”对评分规则进行了优化调整,通过新增信用自检环节,要求企业和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信用自检,否则信用最高等级将不得超过AA级;增设信用修复环节,鼓励企业和从业人员关注信用状况、主动修复信用。  按照失信行为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江苏将对相关主体认定为一般失信行为和严重失信行为,认定有效期分别为1年和3年。获得表彰、奖励,完成政府指令性应急运输任务等情况,可作为加分项抵扣部分失信记分值,企业最多可抵扣10分,从业人员最多可抵扣5分。一般失信行为公示满3个月、严重失信行为公示满1年的,且公示期间未再发生同类以上失信行为的,可以申请信用修复。  根据“两个办法”,达到AAA级或者相应分数的,将在评优评先、表彰奖励、业务办理、奖补资金申请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达到B级或者相应分数的,将被纳入重点关注名单,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增加检查频次、限制相关业务办理。  此外,江苏进一步强化了对出租汽车行业的信用监管,对经营权期限内有一半以上年度信用等级为B级的,车辆经营权到期后将收回不予延续;对个体出租汽车经营者,连续三个评定周期信用等级均为B级的,有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依法撤销其从业资格证件。
    09/01 信用研究
  • 安徽省芜湖市深化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芜湖”城市新名片
      该市不断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城市信用监测连续12个月在全国262个地级市中稳居第3名。  一是强化数据归集。依托信用“一库一网一平台”持续归集公共信用信息,目前共归集226个部门14.13亿条信用数据。及时与省信用平台互联互通,累计上报数据目录1432项,信用数据1.29亿条。投资近1400万元建设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系统,目前已投入使用。  二是拓展应用场景。各部门协同梳理联合奖惩措施清单,健全联合奖惩响应和反馈机制,已实现与“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和功能对接,联合惩戒对象545797个,其中,本地联合惩戒对象6228个,跨区域联合惩戒对象539569个。打造居民个人信用积分“乐惠分”,覆盖全市575余万人,授权开通信用分9.3万余人,依托市民政务服务APP“城市令”不断拓展信用奖励应用场景,目前共覆盖14个领域81个服务事项,累计激励147292人次。  三是完善监管机制。对各类主体行为实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截至目前,共在21个重点领域形成分类监管数据9677条。促进信用信息与各行业领域共融共通,在“欢乐芜湖人人购”活动中,完成60370家商户信用核查。  四是培养全民意识。开展“诚信宣传月”,共对30余万市场主体和自然人进行了诚信宣传。开展全市信用修复专项行动,为4000余家失信单位提供疫情期间复产复工的信用咨询服务,截至目前,共完成信用修复1102例。组织业务培训交流,开展生态环境领域信用修复专题培训会,共有8个县(市)区主管部门和100余家失信企业参与。
    09/01 信用研究
  • 湖北黄冈银保监分局深入推进“银税互动”助力企业发展
      今年以来,黄冈银保监分局深入推进“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通过“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等活动,督导银行机构及时更新纳税信用评级名单,逐步将申请贷款的企业范围由纳税信用A级和B级企业扩大至M级企业。引导银行机构,根据小微企业经营特点,创新信贷产品,优化审批流程,支持企业发展。如市建行“云税贷”、市农行“纳税e贷”分别为守信纳税企业发放贷款3.12亿元、2.22亿元。督导银行机构利用“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等宣传活动,不断扩大“银税互动”知晓面。  截至7月末,全市银行业小微企业“银税互动”贷款余额10.52亿元,较年初增加4.17亿元,其中纯信用贷款余额9.24亿元,占比87.96%。
    09/01 信用研究
  • 山东德州银行与市税务局“银税互动”中小企业能以“信”换贷
      27日,记者从德州银行获悉,日前德州银行陵城支行与陵城区税务局举行“银税互动”合作签约仪式暨“德税易贷”产品发布会。仪式上,山东中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消博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与德州银行陵城区支行签署贷款同意书。  德州银行公司业务部(贸易金融部)中心经理赵寅介绍,此前德州银行与德州市税务局通过“银税互动”进行合作,市税务局向德州银行推荐纳税信用良好的客户,德州银行经过考察为符合条件的客户办理传统的抵押贷款。此次合作推出“德税易贷”,选择陵城区和宁津县为试点,产品最大的亮点是纳税信用良好的客户可以办理纯信用贷款。“德税易贷”利率低、额度大、手续简、放贷快。小微企业作为借款人,信用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0万元。采用综合定价利率方式,按照借款人的综合贡献情况,贷款年化利率最低可降至5.3%。德州银行与德州市税务局合作近5年来,通过“银税互动”累计向166户A级纳税企业发放贷款132亿元。  德州银行陵城区支行行长鲁新娜认为,依托纳税信息开展信用贷款,能够实现政银企三方共赢。银行通过税务部门提供的纳税信息向企业发放贷款,盘活企业流动资金,企业顺利缴纳税款,实现纳税信息——银行贷款——税款缴纳的良性循环。“德州银行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成为银税合作及业务营销拓展专班,在开辟绿色办贷通道、优惠利率定价、精简信贷资料及流程方面,向纳税企业提供更优质便利的融资服务,将银税合作持续深化,将税贷品牌做大做强。”德州银行副行长镡方东说。
    09/01 信用研究
  • 山东威海:诚信护航 让医保更阳光
      古语有云:“人无信则不立,业无信则不兴”。如今,信用更是如同标尺,衡量着社会文明的程度,彰显着服务管理的“温度”。自2019年威海市医疗保障局成立以来,医保信用建设就被提上议事日程。为推动“信用+”创新实践,让更多的监管环节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信用化管理,威海市医疗保障局引入第三方服务,与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开发医保智能监控系统与医保信用系统,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探索“智能监管+信用评价”的医保信用体系建设双向联动模式。一年多时间,全市医疗保障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成效初显,信用体系建设已成为推动医保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医保+信用”的新型监管格局逐步形成。  “制度+平台”打造医保信用体系建设坚硬“内核”   信用建设,制度先行。为深入推进全市医保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威海市医疗保障局先后出台了信用评价管理办法、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等四项制度,并配套建立医疗保障诚信管理等制度细则,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在不断完善的医保信用体系建设制度框架与管理模式之下,医保信用平台的搭建又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可落地、落实的有效载体。  “你看现在我们这个平台已经纳入了全市定点医药机构2000多家、医保医师有1.7万名、参保人员也有200多万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威海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一项创新工程,医保信用平台集信用档案管理、信用信息归集、标准体系、“红黑”名单管理等多模块功能于一体,从医保信用考核、评估、评价、应用等环节入手,加大相关标准和指标体系评价力度,并通过数据采集评价、系统比对分析等工作,对定点医药机构、医保从业人员、参保人员开展信用评价,逐步构建医疗保障信用体系运行机制。  在威海市医保信用平台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纳入系统当中的医保定点医药机构、从业人员的信用等级分布情况,以及他们各自的信用排名、信用指标变化等全方位信息。医保信用平台的建立将信用管理融入到了医保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同时支持电脑端和移动端登录操作,医保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执法时可直接用手机登录系统平台,不仅实现了现场执法的可视化,同时,现场执法影像直接上传到信用监管平台,可以有效避免事后讲人情托关系,真正做到“阳光执法”。  “智能监管+信用评价”实现医保信用体系建设双向联动  医保信用体系建设离不开大数据支撑,威海市医疗保障局将智能监管与信用评价进行有机结合,以智能监管充实信用评价应用基础,同时利用信用评价辅助监管过程实现精准评判,以“智能监管+信用评价”的模式实现了医保信用体系建设的双向联动。  威海市医保智能监管系统从医保“收、支、管”三大角度出发,结合医保基金监管业务要求,针对监管中涉及到的业务、主体、场景,通过信息化手段完成全链条监管体系建设,这一省内领先、独具威海特色的信息化监管体系大大提高了医保基金运行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有效地保证医保基金的平稳运行。而医保信用系统主要是针对参保单位、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各类参保人员、药品和医用耗材生产和流通企业等主体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机制,规范医疗保障信用行为,培育诚信医疗服务体系,促进行业规范和自律建设。  以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加强对医保业务中各主体的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威海市医疗保障局建立了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体系,这种全链条式智能监管体系一方面为全市医保信用系统收集了大量“信用信息”,而另一方面,随着这些“信用信息”形成的评价结果,又为医保服务与监管等各项工作全面赋能,辅助监管过程中更加精准的评判“违规情况”,提升监管能效。事前通过记录信用事件的方式,全面归集定点医药机构、医保医(药、护)师和参保人员在诊疗、就医和基金使用等过程中的信用信息,建立诚信数据库;事中建立医保“红黑名单”管理制度,针对不同信用主体建立信用评价指标和模型,并将评价管理结果运用于日常管理和监管工作中,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对象采取差异化的监管安排;事后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失信惩戒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医保失信行为反复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医疗保障信用监管平台引入信用承诺制度、宣传诚信文化,促进定点医药机构、医保医师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提升行业诚信水平,努力打造“信用医保”的良好形象。  “激励+惩戒”构建医保信用体系建设强力“驱动”  失信者处处受限,守信者处处受益。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威海市医疗保障局始终把合理的奖惩手段作为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强力“驱动”,让信用产生实实在在的作用,放大医保信用的“蝴蝶效应”。  为了更好地做到“奖罚分明”,医保部门结合行业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信用产品,推行“红黑名单”制度,与全市多个职能部门实行信息共享、联合奖惩。比如,在荣成,医保部门联合了市内的康平、燕喜堂两家当地最大的医药连锁公司,对信用AAA级人员,购买药品实行8折优惠,今年截至目前,已为1000多人减免费用5万多元;另外,还组织医疗机构、医保经办机构推出专人代办、绿色通道、免交住院费、容缺办理等信用产品,让守信群众享受更多信用礼遇,而对于信用等级低的单位和个人则抬高医保经办事项门槛。  除了突出内部挖潜,把职能优势整合转化为奖惩手段,威海市医保局还着眼放大医保信用的社会效益,将医保信用体系主动融入市级联合奖惩平台,让医保领域的信用得分,在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效能。今年5月初,威海市文登区人民医院收到了银行为他们发放的贷款2165万元,用于购买医用耗材及药品,看似普通的一笔贷款,在院长王立宁眼里却有些不同寻常:“这是工商银行的信易贷,能这么顺利拿到这笔贷款主要是因为我们医院信用好,属于‘信用模范’级别,所以在申请贷款的时候免去了抵押、担保等很多繁琐的手续。”据了解,文登区人民医院也是威海首家通过信用评价“成绩”优异而直接获得银行贷款的医院。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医保信用在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贡献了创新性力量,将传统监管与社会信用体系相结合,探索出“医保+信用”的监管新模式,将信用奖惩机制引入医务工作者管理工作,分别制定11项医保信用正面激励和负面惩戒措施,对21家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加分奖励,对3家存在失信行为的定点机构进行信用扣分惩戒,并对4档11类1万余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进行医保医师和医保信用加分奖励,进一步强化对欺诈骗保违法违约行为的行政性、市场性和行业性惩戒,让违法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信用体系建设的使命在于结果应用,为了深入推进医保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今年,威海市医疗保障局将信用结果的社会化应用作为此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医保信用等级评价与威海城市个人信用积分“海贝分”进行深度融合,及时将医保信用信息及时推送至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与信用监管部门最大限度的横向信息共享,通过“激励+惩戒”强化信用结果的实际运用。同时,突出正向激励的工作导向,在全社会营造“诚信无价,守信有价”的良好风尚。
    08/31 信用研究
  • 河南:结合信用风险分类实施差异化监管
      为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近日,河南省市场监管局举行2020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抽取仪式。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郑文超启动按钮抽取检查对象。省市场监管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参加仪式,省纪委监委驻省局纪检监察组对抽查过程进行监督。  据介绍,2020年度省局“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适当降低抽查比例,助力市场主体复工复产。今年全省企业“双随机、一公开”总体抽查比例从不低于5%降至4%,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比例分别为3%和1%。二是结合信用风险分类,实施差异化监管。本次抽查依据国家“互联网+监管”平台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系统对全省企业进行风险分类,对不同风险类别的企业设置了不同抽查比例,其中高风险企业抽查比例为100%,中高风险企业为20%,中风险企业为8%,中低风险企业为4%,低风险企业为1%,既对所有企业利剑高悬,同时又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合理运用有限的行政资源。三是注重职能整合,实施综合性抽查。本次注重各业务条线的职能整合,重点检查登记事项、公示信息、广告行为、商标使用行为等7个抽查类别、19个抽查事项,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郑文超要求,一是要加强协同配合,确保年初制订的抽查计划落到实处。二是要按照“谁检查、谁录入,谁办案、谁录入”的原则,及时将检查结果归集到企业名下,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南)向社会公示。三是要加强后续衔接,确保本次抽查的实效:对具有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情形的,要做到应列尽列;发现违法行为符合立案条件的,要及时立案查处,以维护“双随机”抽查的严肃性;对抽查发现的违法违规案件线索属于其他部门管辖的,要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及时做好案件移交工作,防止失职、渎职行为发生。四是要大力宣传抽查工作动态、成效和经验,扩大抽查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赢得市场主体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本次仪式通过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共抽取企业57,50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842户、个体工商户52,998户,并派发至各相应登记机关,由各地通过系统随机匹配执法人员开展检查工作。
    08/31 信用研究
  • 江苏连云港市将全面建立信用承诺机制
      近日,《连云港市关于全面建立信用承诺制度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印发,明确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建立信用承诺机制,推动各级行政部门在企业开办、项目开工、经营许可审批等方面大胆探索,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努力推动形成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据连云港市发改委副主任、市信用办主任李非非介绍,作为江苏省首个市级《办法》,对信用承诺的适用对象、建立单位、承诺内容等均做出详细规定。其出台将有助于我市进一步营造好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城市营商环境。  记者了解到,信用承诺的适用对象是指在本市区域内向各级行政机关提出行政事项申请的各类市场主体,包括法人、个体工商户、其他各类组织和自然人。主要推行的部门包括:具有市场监管、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建筑市场、环保、物价、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消防等监管职能的行业主管部门;具有政策扶持、资金补贴、认证、资质认定等行政审批职能的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具有仲裁、公证、鉴定等职能的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其他根据业务需求需要建立信用承诺机制的单位。  此次信用承诺分为审批替代型、主动公示型、行业自律型和信用修复型4类,承诺将应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办理行政事项提供绿色通道、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政策资金扶持、考核评定等领域进行应用。  根据《办法》,市场主体信用承诺书将记入信用档案,作为对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发生重大违法违规案件和不良信用行为的市场主体,依法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立“黑名单”制度,给予一定的行业禁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并通过“信用中国(江苏连云港)”网站“信用承诺”专栏集中公示。  李非非介绍,连云港市将重点在市场准入、卫生健康、食品药品、文化旅游、建筑市场、科技计划项目等领域进一步探索推广“信用+承诺”绿色直通的审批模式,打造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真正做到“让企业创业受尊重,让百姓办事不求人”。
    08/31 信用研究
  • 安徽省消保委发布二手车行业诚信经营消费倡议书
      近日,由长三角消保委联盟指导、安徽省消保委主办的汽车消费维权工作研讨会在六安市金寨县举办,江浙沪皖四省消保委及部分地市级消保委有关负责人、法律专家、企业和消费者代表参会。会上,安徽省消保委发布了《关于二手车行业诚信经营消费倡议书》,呼吁二手车行业尽快建立健全标准化、规范化售后服务体系,让更多消费者敢于并愿意消费二手车。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的消费投诉也逐年增高,尤其是二手车,由于其车况复杂,车辆信息不透明,消费纠纷更为突出,亟待社会关注。据统计,2018年以来,安徽省消保委系统共受理汽车消费投诉1313件,二手车投诉数量逐年增加。由于二手车存在车况复杂、车辆信息不透明,售后服务较难保障,处理标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二手车的消费纠纷解决起来难度更大。  在研讨会上,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秘书长韩震、车好多集团高级副总裁吕靖峰、安徽汽贸伟恒汽车公司总经理王劲松、北京中银(合肥)律师事务所律师孔华、安徽省消保委法律顾问龚英亮律师以及消费者代表侯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汽车行业尤其是二手车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发言。  为了响应中消协“凝聚你我力量让消费更温暖”的号召,维护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二手车行业更加规范、健康、快速发展,振兴汽车产业经济,安徽省消保委在会上发布了《二手车行业诚信经营消费倡议书》,提出了五项倡议:一是加强二手车电商平台企业与线下二手车经销企业的融合;二是二手车经销企业要严控车源质量、加强车况检测,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建立健全二手车行业规范化的售后服务体系;四是倡导二手车经营者主动履行法定职责,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及时快捷地处理消费纠纷;五是呼吁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同时,依法、合理开放二手车产权信息、保险信息、事故处理信息、维修保养信息等车况信息,落实二手车交易便利化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二手车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安徽省消保委秘书长丁涛表示,二手车市场存在的问题确实亟待关注和重视。“希望二手车经营者诚信守法,履行职责,主动担责,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要维护好二手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丁涛表示,下一步,安徽省消保委将针对二手车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消费教育和消费维权工作,以引起二手车商家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工作的重视,从而更好地规范二手车消费市场。
    08/31 信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