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信用宣传 > 诚信文化
  • 发展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经济治理方式,创造性地提出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推动发展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崭新实践,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统一的独特性、优越性。  三十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全新的社会主义发展公式,激活了中国经济,激发起亿万民众的积极性创造性。随着实践发展,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日益显现,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虽然仅两字之差,但对市场作用是一个全新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的成果,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市场和政府的作用,经常被形象地分别称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并不是全部作用。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要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十年来,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大力推进市场体系改革,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这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一系列政策举措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特别是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自主有序流动,推动实现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十年来,立法、执法、司法全方位产权保护制度体系逐步形成,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通过一系列市场化改革,市场主体得到快速发展,总量已从2012年的5500万户增长到目前的超1.6亿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科技、环保、区域等政策统筹协调、共同发力。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特别是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效稳住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大力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营商环境有如企业生存发展的阳光和土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通过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我国的营商环境大幅优化,全球排名从2013年的第96位跃升至最新的第31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推动发展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实践的生动缩影和宝贵经验。迈上新征程,我们要始终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建设高水平市场经济基础制度、高标准市场体系,提高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更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09/22 诚信文化
  • 要帮助市场主体解难题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依然较多,要积极运用改革创新办法,帮助市场主体解难题、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意见》从五个方面部署了重点任务:一是进一步破除隐性门槛,推动降低市场主体准入成本。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着力优化工业产品管理制度,推行工业产品系族管理;规范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备案;切实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推动招投标领域数字证书跨地区、跨平台互认;持续便利市场主体登记,逐步实现内外资一体化服务。二是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推动减轻市场主体经营负担。严格规范政府收费和罚款,进一步清理调整违反法定权限设定、过罚不当等不合理罚款事项;推动规范市政公用服务价外收费;着力规范金融服务收费;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严禁行业协会商会强制企业到特定机构检测、认证、培训等并获取利益分成;推动降低物流服务收费。三是进一步优化涉企服务,推动降低市场主体办事成本。全面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推广和扩大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合同等应用;持续优化投资和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探索建立部门集中联合办公、手续并联办理机制;着力优化跨境贸易服务,探索解决跨境电商退换货难问题;切实提升办税缴费服务水平,推行非税收入全领域电子收缴、“跨省通缴”;持续规范中介服务;健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机制。四是进一步加强公正监管,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创新实施精准有效监管,推动监管信息共享互认;严格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切实保障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组织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五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切实稳定市场主体政策预期。不断完善政策制定实施机制,把握好政策出台和调整的时度效;着力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严厉打击虚假还款或以不签合同、不开发票、不验收等方式变相拖欠的行为;坚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纠正各种懒政怠政等不履职和重形式不重实绩等不正确履职行为。  《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组织实施、强化协同配合,结合工作实际加快制定具体配套措施,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为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09/22 诚信文化
  • 安徽:“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市场监管全省推行
      为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夯实基层监管基础,推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市场监管局将在全省市场监管部门推行“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监管。  “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三位一体新型监管将从6个方面统筹推进。建设监管信息化系统,为网格日常监管、数据统计分析、综合指挥调度等提供技术支撑,推进监管更加规范高效。全面实施网格化监管,通过定网格、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流程,实现日常监管、线索核查、问题上报等“清单化、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提升信用监管全流程赋能水平,充分发挥信用监管基础性作用,推动信用监管与日常监管、重点监管深度融合,形成长效治本机制。推进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管理,加强“照后”核查,强化“证照联动”监管,建立“双随机+网格化”工作机制,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等领域实行全覆盖重点监管。完善市场监管综合指挥调度机制,建设市场监管综合指挥调度模块,强化数据分析研判。推进市场监管协同共治,完善面向公众的数据服务,推行“一企一码”模式,引导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市场秩序的治理。  据悉,自去年7月以来,宿州、芜湖、黟县等地已试点建立“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三位一体新型监管模式,有效整合了监管资源,改进了监管方式,提升了监管水平。此次在全省范围内推行,计划到2022年底实现全省市场监管部门“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监管模式基本建立,初步实现监管职责明、企业底数清、信用画像准、处置流程畅:到2023年底,基层监管实现“网格全覆盖、管理无盲区”,智慧监管、信用监管、网格化监管相互融合的监管新模式高效运行。
    07/27 诚信文化
  • 成都打造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 350余万户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和风险等级每日更新
      ■36个市级部门,共同制定一套“定性+定量”的信用评价标尺,包括信用评价指标1490项、信用风险指标117项  ■截至今年6月底,成都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已采集应用2.82亿条信用数据,每日自动更新350余万户市场主体的信用积分评价和信用风险等级  “截至今年6月底,成都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已采集应用2.82亿条信用数据,每日自动更新350余万户市场主体的信用积分评价和信用风险等级。经过平台分析,成都市场主体整体信用状况良好。”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中心有关负责人在20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信用积分评价为正常和良好以上等级的市场主体,占成都全市市场主体的91%。  近年来,成都市深入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建设成都市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在全国率先建立全覆盖、标准化、智能化的“静态信用评价+动态风险分析”信用综合评价模式,“1+2+3+N信用综合评价新体系”入选2020年四川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做法。  定标尺  36个市级部门共同制定  1000多项评价指标  “信用积分管理平台的建设,基于成都市公共信息归集的良好基础。”据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7年,成都市就同包括杭州、南京、厦门等在内的12个城市,入选国家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以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新起点,成都市将“建立企业信用积分体系”和“建立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制度”作为市场监管治理创新的重点任务,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创新“静态信用评价+动态风险分析”信用综合评价标准,“1+2+3+N”的信用综合评价体系,用1套信用评价标尺、2个分析模型、3项制度清单,实现信用积分评价、失信风险预警、差异化监管等N项功能应用。  “在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我们联合36个市级部门,将部门职能涉及的信用评价进行定性分析,层层降维形成指标体系,再对每一级指标进行量化设计,共同制定一套‘定性+定量’的信用评价标尺,包括信用评价指标1490项、信用风险指标117项。”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了评价指标,还在信用积分评价大数据模型基础上,深挖公共信用信息数据价值,增加信用风险分析模型进行失信风险预警,形成事前预警、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衔接和完整闭环。  促监管  350余万户市场主体  受到全生命周期精准监管  积分管理平台自2019年10月全面上线以来,已实现成都350余万市场主体公共信用信息采集全覆盖,信用积分评价和信用风险分析全覆盖,重点行业领域信用积分评价全覆盖。  20日下午,记者在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的积分管理平台看到,350余万市场主体实时的信用积分,分A、B、C、D四等六级呈现,信用风险分低、一般、中、高四个等级,而得出这些等级的数据源,则来自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归集的56个部门(单位),涉及法人基础信息、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用监管、司法和公用事业单位缴费等多类涉企公共信用信息。  “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促进信用信息在职能部门间开放共享,为部门单一管理向多部门综合监管、协同监管提供施策靶向,让监管措施更精准精细。”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积分管理平台还与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蓉易享”、市场主体智慧监管等政府信息化平台互通互联,为优先办理审批、容缺受理等提供信用参考。  “以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为改革创新载体,用‘信用+智慧’为抓手推动信用监管方式创新、整合各项资源,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新型信用监管机制,全面提升了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环节的质效。”第三方评估机构这样评价信用积分管理平台。
    07/27 诚信文化
  • 秉持诚实守信 共铸消费和谐
      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每到这一时间节点,各行各业的维权新闻就会被舆论聚焦。而商家们也都十分警醒,唯恐自家商品出现问题被投诉、举报甚至曝光。  近几年,随着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出现,“3·15”多了不少新话题和新面孔:非法金融理财、互联网信息安全、个人隐私泄露、医美乱象、APP自动续费等。以医美行业为例,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有近10万家医美企业,8.8%的医美企业出现过经营异常,7700余家曾遭到行政处罚,近400余家企业有严重违法行为。  全新的消费方式,构建了更为复杂的消费生态,消费者维权也更加复杂化。消费者要求被公平对待的呼声更加强烈。而今年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正是“共促消费公平”。  共同促进消费公平,需要各方一起行动起来,政府为主导、社会齐参与、行业勤自律,多方联动。对于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和信誉是一个企业基业常青的基础和动力,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珍惜每一个消费者。面对消费者的投诉,要真诚听取,耐心协商,第一时间给出解决方案,让消费者安心。  只有遵守诚信,优化服务,提升品质,正视消费者权益,才能成为一家让消费者放心的优质企业。而要想有更多的优质企业出现,就需要政府部门、行业机构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市场秩序规范,为优质企业发展培育优渥土壤。  同时,还应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细化信用评级。例如,银保监会去年印发《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办法》,拟通过设计“打分评级”的监管评价方式,来倒逼各金融机构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业机构越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得到的评价级别越高,被监管的措施越宽松。反之,如果这类机构不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那么评价级别就会很低,将会面临多种严格的监管措施。  对银行保险机构而言,这种监管方式无疑是上了“紧箍咒”,对优质企业宣传推送,无良商家公示公告,让侵权行为暴露在消费者的视野下。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护航、少不了司法执法的保障,更有赖于消费者增加维权意识,提高自我维权能力。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更有义务和责任一马当先,自律自省,秉持诚信经营理念,促进和谐消费。
    03/21 诚信文化
  • 疫情之下企业合作面临更多风险 专家呼吁把契约精神坚持到底 营造诚实守信商业环境
      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都需要在竞合的新平台上谋求多赢的合作。  这是必然趋势,也已经为过去的实践经验所证明。一方面,即便近年来逆全球化有所抬头,疫情延宕,给全世界带来严峻挑战,中国仍然做到了连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另一方面,开放的中国也同样需要外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外资外贸等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相信中外企业之间的商务合作会迎来更好的未来。”在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室主任刘敬东告诉记者,中外企业的良好合作,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技术、更低成本、更低价格的好产品,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生活,而良好的合作一定是建立在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基础之上。  外企看重中国机遇  2022年伊始,中国经济“成绩单”让世界眼前一亮:过去一年,中国外贸额首破6万亿美元关口,GDP同比增长8.1%,实现较高增长和较低通胀的双重目标。  这一成绩难能可贵。早在2019年,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就多次调低了对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期,对于经济增长乏力的原因,IMF将其归纳为:贸易壁垒不断增加,贸易和地缘政治相关不确定性升高等。  疫情突然而至,令全球经济发展不得不接受更大的挑战。然而,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却没有改变,中国为国际社会战胜疫情、世界经济稳定复苏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作为全球供应链的主要参与者,中国成功保持了对国内外市场的供应稳定,保持着对其他国家高位的贸易往来,对稳定全球供应链发挥重要作用。  国外投资者更加看好中国,一些跨国企业在对自己的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进行调整时很快发现,企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中国带来的机遇。  根据商务部统计的数据,2021年中国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全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人民币,达到1.15万亿元,这是近10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速达到14.9%。2022年1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2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6%。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陈春江在今年1月2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商务部近期问卷调查显示,3000多家重点外资企业中,94.9%的企业对未来经营前景总体持乐观态度。  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提出,中国不只是施耐德电气全球第二大市场以及全球员工数量最多的国家,更是创新源泉。过去几年,施耐德在中国的研发投入每年增长15%以上,研发人员近3年内增加了近30%,新增人员中超过50%专注于数字化研发。  同样,中国也离不开世界。外资外贸及中外企业的诸多合作,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40多年来,这已被证明取得了巨大成效,对我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增长、财税收入、扩大社会就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纠纷多发冲击诚信  对海内外企业继续扩大改革和开放,中国的态度是一以贯之,且通过各项改革的落地坚定推进。  “对外开放政策中国没有变也不会变,而且我们的外商投资法都有明确规定,要说变只会向有利于扩大开放、有利于投资贸易的方向发展。”3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  刘敬东说,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国和外国企业之间的金融、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合作大幅增加。  有合作,就免不了有争议。无论是早年的娃哈哈与达能之争,还是近年来的好声音版权纠纷及红牛商标权和合同争议,都提醒我们,要想让中外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更加友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就自然离不开对争议的有效防范与妥善解决。  在刘敬东看来,近些年来,由于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甚嚣尘上,逆全球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给全球商事主体开展合作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困难。  尤其是受到疫情冲击的影响,各国都在追求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与安全稳定,鼓励企业内向化发展,世界经济出现逆全球化趋势。逆全球化趋势打破了以往企业合作共赢,共同做大做强的发展格局,转而进入到一种零和博弈的局面中。违背契约的情况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这也让契约精神被再次强调。“个别企业不注重契约精神,会产生风险外溢,降低交易效率。”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分析说。为此,他提出内外资企业都要重信守义,把契约精神坚持到底。  刘敬东指出,重信守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是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文化基因。多年来,经过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中国的市场诚信环境已获得巨大改善,获得外国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广泛认可。中外合作者应在合作中坚持诚信原则,信守合同和商业规则,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商业环境。  加强企业合规管理  契约精神之外,法治仍然是最可靠的后盾,刘敬东认为,法治会为全球经贸合作提供稳定性和可预见性的基本保障。  毫无疑问,商业合作以双方的商业获益为目标,但并不存在毫无风险的商业利益。业内人士指出,企业在合作中应注意开展平等协商,且以规则为导向,运用法律手段,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以共同赢得最大利益。  刘俊海认为,商业合作应当坚持地位平等、互利共赢、诚实信用、包容互惠的基本原则,一方面要追求双方的共同核心利益,另一方面要提取双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共同应对潜在的挑战。  “共度时艰,共担风险,休戚与共,不仅仅是合同法和契约精神的要求,也符合商事习惯和商业伦理,这都是可持续健康合作的基石。”刘俊海说,在优化国际化、全球化的营商环境中,强调中外企业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共度时艰,非常重要。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黄进认为,在国际经济贸易交往中,要坚持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来处理各种问题。企业要重视法治,用法律的武器来处理商事关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黄进看来,在合作中,企业要用合同来依法保障自己的权利,也要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所以要注意合规管理,防止风险发生,特别是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化的情况下,更应该高度重视规避风险:“企业在国际交往中,首先要把合同订好,规避风险,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不要留下隐患。而一旦签订了合同,就要坚守契约精神,严格履行合同。”  “相当多涉外企业在合规管理方面还并不完善,尤其在知识产权、税法、环保法等方面缺乏规则意识,较易出现商业纠纷。”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教授鄂晓梅就提交了关于构建完善涉外企业对接国际经贸规则与标准服务保障机制的提案,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有计划地提升涉外企业法律意识,构建完善涉外企业对接国际经贸规则与标准的服务保障机制。
    03/21 诚信文化
  • 企业主遗失6万元员工工资,好保安拾金不昧完璧归赵
      酒过三巡的企业主方先生将装有6万余元现金的背包遗落在一座商务楼的地下车库,次日清晨酒醒后方才意识到犯下大错——里面可都是正准备发放给员工的工资啊!幸好,这个背包第一时间就被巡逻的商务楼保安发现并交给民警。确认失主身份后,方先生从民警手中领回了背包和现金,连声为拾金不昧的好保安点赞。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方先生与客户聚餐后,联系代驾司机来商务楼的地下车库代驾接自己回家。很快,方先生就被顺利送回了家,他却浑然不知,自己不慎将一个装有6万余元现金的背包遗落在了地下车库。幸好,巡逻途经此处的保安及时发现,马上将背包交予了下去的杨浦公安分局滨江警务站民警。  警务站负责人徐火明打开背包看见,里面仅有6万余元现金与几个空信封,没有任何证件或可以联系失主的信息。唯一有关的线索是空信封上印着一座商务楼的名称,然而,这座商务楼里有大大小小几十家公司,到底是哪一家公司的员工遗失钱款根本无从考证,而且信封也不一定就是失主的,所以,确认失主身份存在较大难度。  为了尽快找到背包的主人,警务站一方面通过调阅地下车库及周边公共视频寻求线索,另一方面安排民警前往该商务楼实地走访。民警在逐家公司询问时,某企业负责人方先生闻讯跑来,称自己昨晚恰巧丢失了背包,内有6万余元现金。民警随即带方先生来到警务站核实信息,并确认背包的主人就是方先生。  收到失而复得的钱款,方先生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诉民警,自己前一天晚上聚餐后丢失了背包,直到第二天准备给员工发工资时才发现。更糟糕的是,方先生已经完全忘了把背包掉在了哪里,幸好民警及时找到自己。拿到失而复得的现金,他十分激动,连声感谢保安和民警。
    11/09 诚信文化
  • 李克强:坚决打击造假失信!国务院总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文字实录)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记者会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张业遂】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刚刚举行了闭幕会议,现在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李克强总理同大家见面,并回答大家的提问。有请李总理。【李克强】很高兴同媒体的朋友们见面,感谢大家对中国两会报道所付出的辛劳。今年我们还是继续通过视频进行交流,请大家提问。【CNBC记者】李总理,新冠肺炎疫情对许多工作完成的方式和地点都产生了影响,疫情暴发一年了,请问中国就业质量和收入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中方将采取什么具体的措施改善这种状况?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消费需求,特别是国外品牌消费方面有什么影响?【李克强】就业对一个国家、对一个家庭可以说都是天大的事。去年在疫情肆虐的时候,当时很多街面上都见不到行人了,多数店铺都关了,当时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出现大规模的失业。记得后来我到地方考察,看了不少店铺,在一个小店,店主跟我说:3个月没有营业了,因为政府减免税费,支持减免房租、水电费,稳岗补贴资金到位,我们没有裁员,挺过来了。我问员工的工资怎么办?他说当时只发生活费了。在场的20多位员工都说:店里管吃管住,不让我们下岗,还有什么说的。企业和员工都明白,只要保住了企业、稳住了岗位,一复工复市,生意就会旺起来。去年我们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没有制定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但是反复权衡,还是制定了就业目标,也就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也是财富创造的源头活水。当时我们也提出,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实际上是相信只要能够实现900万人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就有经济的正增长,因为有就业就有收入,就可以带动消费、拉动经济。去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市场主体表现出坚强的韧性,广大人民共克时艰,最后实现了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也实现了经济全年增长2.3%,居民收入相应增长,都好于预期。今年我们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909万人,创历史新高,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还要为两亿七八千万农民工提供打工的机会。所以今年我们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依然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我们继续推动“六稳”,实现“六保”,还是把就业放在之首。去年出台的有关就业的政策举措,不仅没有调退,还有所增加,其他政策都要有利于就业。我们相信,通过经济稳定恢复增长,会带动更多的就业岗位,而更多的就业岗位会推动经济稳中向好。今年我们确定新增城镇就业的目标是1100万人以上,希望在实际执行中还可以更高一点。我们也很明确,就业还是要让市场来唱主角,也就是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一方面推动稳岗、增岗,另一方面拓展就业渠道。去年疫情中就业方式也有新变化,像我们这几年发展的新动能,包括网购、快递等逆势快速增长,也带动了就业和传统产业发展。我们要一方面继续鼓励增加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要广开灵活就业的渠道。现在中国的灵活就业正在兴起,已经涉及到两亿多人。有的人一人打几份工,很辛苦,所以我们应该给他社保补贴,特别是要用机制性的办法来解决可能出现的职业伤害问题,给他们提供基本的权益保障。这也有利于灵活就业市场更加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至于刚才记者朋友提到的老年人问题。中国的老龄人口已经有两亿六千万,老龄产业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朝阳产业,它带来了多样化的需求。正因为中国市场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这样一个广大的市场也必然会给外国企业的产品、服务乃至于投资创造更多机会,因为我们的市场是开放的。中国有14亿人口,劳动力资源可以说是最丰富的资源,中国人民又能够吃苦耐劳,只要有就业门路就会多挣,“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我相信中国人民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逐步迈向共同富裕。谢谢。【西班牙埃菲社记者】下午好!美方指责中方对上月到访武汉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缺乏透明度,专家组组长指出中方同事分享了大量工作细节,同时也表示专家组希望获得在2019年10月至12月之间与新冠肺炎疫情相似疾病病例的更多原始数据,中方是否愿提供这些数据,或者是愿再次接待专家组访华?谢谢。【李克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起突发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方和各方一样都希望尽快能够查清病毒是从哪里来的,这样有利于切断传播的渠道,更好更有效地来防控疫情。但疫情溯源的确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持续研究。中方本着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开放合作的原则和态度,同世卫组织保持沟通,也支持世卫专家在华开展溯源研究工作。下一步我们还愿意继续同世卫组织一道,推动科学溯源工作。当前疫情还在全球蔓延,当务之急不仅要溯源,还要做好各种防控工作,包括接种疫苗等。新冠肺炎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我们希望各方携起手来,因为在这样一个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前,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但是我们也坚信人类有能力最终战胜这个病魔。我也希望明年我们能够面对面进行交流。谢谢。【日本经济新闻记者】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6%以上,目前很多国际机构都认为中国2021年的经济增长有可能达到8%左右。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除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大,还存在着由于世界性的资金过剩导致房地产投资过热的风险,现在中国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请问总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是否存在宏观政策转为偏紧的可能性?据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预测,中国的经济规模将于2028年超过美国,对此您有何看法?谢谢。【李克强】我注意到,我们提出6%以上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实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有不少分析。有的认为是积极的,也有认为低于预期。我们当然乐见经济向好,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今年是在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前行,有很多不可比的因素。而且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依然很大。我们说6%以上,6%不低了,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达到100万亿元,增长6%就是6万亿元,这要放到“十三五”之初,需要8%以上增速才能达到。而且我们说6%以上是开了口子的,实际过程中也可能会增长得更高一点。但是我们不是在定计划,我们是引导预期,希望把预期引导到巩固经济恢复增长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可持续性,尤其是和明年、后年的目标相衔接,不能造成大起大落,否则会扰乱市场的预期。一时走得快不一定走得稳,只有走得稳才能走得有力。我们还是希望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经济能够行稳致远,保持长期向好。去年面对罕见的巨大冲击,我们及时果断采取措施,但也保持定力,没有搞“大水漫灌”。我们新增财政资金规模2万亿元,绝大部分都是用于市场主体和民生急需,主要是减税降费,保基本民生。而且采取了直达机制,就是把这些“救命钱”最快7天时间直达基层,来保证基层减税降费、稳岗等财力,很快就见到效果。如果我们当时重点考虑上大项目、搞大产业,这不是不需要,但这要经过论证还要考虑市场需求,时间恐怕得200天以上,就不是仅仅一周时间了。错过了时间,企业可能会大批倒闭。我记得去年在记者会上,也有记者提出中国政府采取的政策规模和力度是不是偏小了。我们是把肥施到根子上,政策打到点子上,所以起效快、有作用。现在看,这个规模、力度是合理的,准备的储备政策后来也没有用。去年我们没有搞宽松政策,或者说所谓量化宽松,今年也就没有必要“急转弯”,还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着力稳固经济,推动向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还是要注重把肥施在根上,现在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还在恢复元气中。由于经济恢复增长,我们要合理调整政策,但调整是适度的,有些阶段性政策退了,同时又用一些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来冲抵影响,保持保民生、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的力度不减。怎样保持力度不减,固然资金规模很重要,但用好钱更重要,我们去年宏观调控积累的经验还可以继续用。比如在财政金融方面,简单地说,那就是要“一减、一增、一稳中有降”。“一减”,就是减少中央政府本级支出,各级政府都要带头过紧日子;“一增”,就是扩大直达资金范围,让基层和市场主体感到支持力度不减,这样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惠企利民;“稳中有降”,就是在稳定杠杆率的同时,引导金融企业合理让利,使中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融资成本做到稳中有降。当然,我们对各类风险隐患,也会及时防范化解。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会立足于着力办好自己的事。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都是重要贡献。谢谢。【中国新闻社记者】总理您好!前两年住院费用的异地报销问题得到了解决,极大便利了异地就医。但是很多人外出打工,也有不少老年人是异地养老,他们门诊的看病开药还需要回原籍报销,非常不方便,所以请问门诊费用的报销何时能得到解决?【李克强】我在中国政府网的实名留言中,也看到了这类问题。的确,在一些学校门口,大家看到很多老人在接送孩子,这些老人不少是异地养老的,或就是来帮子女带孩子的。他们中有人经常为异地报销医疗费奔波烦恼,所以这个问题应该下决心逐步解决。今年我们要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报销的范围,到明年年底前每个县都要确定一个定点的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在内的医疗费用,不能再让这些老人为此烦心。这件事,还有类似的事,看似不大,政府工作人员多费些心,就可以让老人、让家庭多一点舒心。谢谢。【凤凰卫视记者】总理您好,很高兴能够见到您,虽然是以这样特殊的视频方式。过去一年香港因为这场特殊疫情饱受打击。我们知道您一直心系香港,香港未来两年将进入选举年,而此时全国人大会议就完善香港的选举制度作出了决定,人大常委会将就香港选举的相关法律进行修改,想请教中央政府是看到了什么?外界对于“一国两制”如何继续实践充满着关注。您认为“一国两制”在香港将来要如何行稳致远?谢谢。【李克强】我们明确提出,要继续全面准确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落实好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全力支持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刚才你问到全国人大就完善香港选举制度作出决定,决定很明确,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的制度体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也是为了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去年香港受到了多重冲击,我们希望香港各界能够携起手来尽早战胜疫情,实现经济恢复性增长,改善民生,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中央政府会继续全力给予支持。谢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国家提出了要建设科技强国,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目前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我们还存在短板,甚至出现了“卡脖子”的情况。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比如在一些地区,一些高新产业项目的大规模投入出现了烂尾。总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样的情况?未来政府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还会有哪些新的举措?谢谢。【李克强】多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有一些重大突破。在应用创新领域发展得也很快,但是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确存在着不足。要建设科技强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打牢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个根基。打多深的基才能盖多高的楼,不能急功近利,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目前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还不高,尤其是基础研究投入只占到研发投入的6%,而发达国家通常是15%到25%。我们下一步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还要继续改革科技体制。让科研人员有自主权,很重要的是要让科研人员有经费使用的自主权,不能把科研人员宝贵的精力花在填表、评比等事务上,还是要让他们心无旁骛去搞研究,厚积才能薄发。讲到这里,我想对青年学生们说几句话,不管你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样的志向,一定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打牢基本功和培育创新能力是并行不悖的,树高千尺,营养还在根部。把基础打牢了,将来就可以触类旁通,行行都可以写出精彩。创新还是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十四五”期间政府会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同时要更多地依靠社会力量来加大研发投入,所以我们要增加“全社会”这个口径下的研发投入。这就需要采用一些机制。比如今年我们采取对制造业研发费用投入加计扣除100%的措施,这实际上是一个税收优惠措施,就是想通过市场化普惠制的办法,使企业投资研发有动力。当然,研发要靠人才,中国的人才资源是丰富的。我们一方面要让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普通人也有上上智。这些年我们推动“双创”,形成“众创”局面,推动了应用创新,也给整体上的创新带来了更大空间。我们说科技要自立自强,科学家要发奋努力,这和国际合作、同行交流是并行不悖的。科学探索和发明、发现是需要合作的,需要共同努力。封闭不会有前途,断链对谁都没有好处。中国愿意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同各国加强科技领域的合作,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谢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记者】李总理,美中两国关系在过去几年跌入建交以后的低谷,中方高层官员多次表示这是由于特朗普政府实施极端错误的反华政策造成的,他们也希望,新任美国总统拜登政府可以拨乱反正。但是许多来自华盛顿的声音表示中方的判断和立场忽视了重要的两个点,一个就是双边关系恶化是双方的原因,而不是中方常说的责任完全在美方。还有一点就是在对华态度以及重大政策上,无论是疫情溯源还是香港、新疆等问题,美国的民主和共和两党其实是有着高度的共识。请问您对这种来自美国的观点有何回应?尤其是在美中两国将于下周在阿拉斯加举行拜登上台之后的首次高级别会谈之际,中方会不会调整或者改变相关政策立场,推动双边关系的重启和修复?谢谢。【李克强】过去几年中美关系的确遭遇了严重的困难,给两国和世界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建交40多年了,风风雨雨,能越过坎坷向前走,还是因为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我们希望按照习近平主席最近和拜登总统通话的精神,就是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互不干涉内政和内部事务,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两国关系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这既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中美两国历史文化、发展阶段、社会制度都不同,彼此相处难免会有矛盾、有分歧,有的时候甚至比较尖锐,关键是如何对待。中美两国人民是有智慧、有能力的,双方还是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地进行对话沟通。我们希望中美有多领域、多层次的对话,即便一时达不成共识,也可以交换意见、增信释疑,这有利于管控和化解分歧。中美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有许多可以合作的领域。在去年多重冲击的背景下,中美两国的贸易规模仍然达到4.1万亿元,增长8.8%,我们还是应当把更多精力放在共同点上,去扩大共同利益。中美两国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繁荣发展,都有重要责任。应该推动中美关系越过坎坷往前看,向着总体稳定的方向走。谢谢。【新华社记者】总理您好!您一直强调要重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要发挥市场主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在有一些市场主体反映,在生产经营、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等方面还有一些困难和障碍。请问今年政府将出台哪些改革措施来助企纾困,让他们焕发新的生机。谢谢。【李克强】去年我们推进改革,很突出的一点就是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时,围绕市场主体的需求来考虑,助力市场主体脱困、激发活力,来撑起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培育起来,就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十三五”期间的五年,我们的市场主体增加了6000万户。去年在疫情冲击下,后期快速恢复增长,现在市场主体总数已经达到一亿三千万多万户,而且去年个体工商户又新增1000多万户,从8000多万户增加到9000多万户,带动两亿多人就业。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了,活跃度提高了,这是政府推进改革的努力方向。当然,要竞争就应当是公平的竞争,就必须有监管。管出公平、管出公正,这样才能让市场主体显示真正的创造力。所以我们放管并重,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这都是改革。我们支持“互联网+”、物联网这些新业态,但是对于坑蒙拐骗、造假失信,或者利用新业态的旗号去搞诈骗、非法集资的,就要坚决打击,因为把市场搅乱了,没有公平,竞争就不可能持续,就不可能展现更强的活力。政府还要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为企业重质量、守诚信、精工细作去提高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来营造环境。对于政务服务中那些涉及企业、人民群众经常要办的事项,要努力做到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让市场主体有更强的活力,社会有创造力。谢谢。【台湾TVBS电视台记者】今年年初,台湾方面表示希望跟大陆在“后疫情时代”能够恢复交流。与此同时,两岸关系目前并没有看到和缓的迹象,请问大陆方面对此怎么看,未来又要如何因应?【李克强】我们对台的大政方针是一贯的,也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此前提下,我们欢迎台湾任何政党、团体同我们交往,也欢迎台湾各党派团体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与我们开展对话。我们坚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也反对外部势力的干涉。我们一直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这几年出台了很多惠及台企台胞的政策,不少台湾企业和同胞从中受益。我们会继续让台湾同胞分享大陆的发展机遇,继续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谢谢。【人民日报社记者】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民生领域的一些难题凸显,如就医、子女教育、养老托幼等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也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请问政府打算从哪些方面着手来解决这些难题?【李克强】今年政府总支出比去年略有增加,盘子不小,所以要更多地向量大面广的民生领域倾斜,特别是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如果下半年经济持续向好,那么会下更大的力度把财政支出,包括债务支出投向这些领域。这对拉动当年GDP增长可能不明显,但是对于长远发展、惠民生有支撑作用。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人民的政府就应当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教育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和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我在两会参加代表团讨论时,一位中学校长说:现在县乡中学还缺乏优质的教师资源,教师的待遇不高,学历也很难提高。我们今年要下决心,加大对县乡教师培训的投入,让他们能够在职便利地提高学历,职称评定要采取倾斜政策。对于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弟,只要拿到居住证,一定要让他们有受教育的机会。决不能因为家境、区域不同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健康是幸福的基础,也是生产力。而现在县乡基层的医疗机构和力量还比较薄弱,很多人有病往大城市大医院跑。今年我们要多措并举加大对县乡医院、卫生院的投入,对于扩大门诊费医保报销和常见病药品报销范围、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疗耗材价格等,都要采取一些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的措施。也就是说,要让群众看病多一点便利,治病少一点负担。这也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在养老托幼方面,政府还要通过引导社会力量来兴办社区服务业,尽可能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给家庭在养老托幼方面不仅减轻一点负担,也多一点温暖。总之,民生方面的事很多,我们要在发展中持续改善民生。我们现在实施的是广覆盖、保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保基本,要在经济发展中持续提高水平,但也要突出重点。对于事关人人、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各级政府都一定要把它扛在肩上。谢谢。【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中国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请问这是不是中国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围堵”下被迫采取的某种战略收缩?另外,在中国发展国内大循环,构建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的时候会带来怎样的变化?留给外资的空间未来会不会越来越小?谢谢。【李克强】中国提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既是要做大国内市场,也是要扩大开放。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起门来是没有出路的。中国会不断地、主动地扩大开放,这是中国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有利于世界。中国把内需市场做大,带动自身发展,也会给外资、外国产品和服务带来巨大的机会。我在代表团讨论的时候,一位企业家说,抓住内循环就是要开拓国内市场,抓住双循环就是要开拓国际市场,两个市场还可以打通。他说得很朴实,但言简意赅。开放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相向而行。经过8年的努力,去年东盟10国、中国、日、韩、澳、新15国谈成了RCEP协定,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是不同社会制度、文化习俗,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共同建设的。这说明,只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可以谈出共识,找到共同利益,扩大各国人民的福祉,而且有助于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会给世界经济增添动力。中国是世界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要发挥自身的作用,而且要履行自身的责任,维护以世贸组织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只要是对互利共赢有利的,无论是多边、双边的机制,我们都持积极开放的态度。我们会进一步主动地对外开放,继续缩减外资来华投资负面清单,继续推动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对外开放。我注意到,很多外企关心中国的营商环境,我们还要继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总而言之,通过多种努力,在扩大内需中不断扩大开放,继续让中国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世界的大市场。谢谢。【张业遂】感谢李克强总理,感谢各位对大会的关注和报道。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李克强】谢谢大家,希望有机会面对面交流。
    03/15 诚信文化
  • 健康中国,学校体育大有可为
    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愈加受到各界关注,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认为,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学校体育大有可为。“体育应该从青少年时期抓起,让青少年养成一个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锤炼意志,到中青年以后,才能有健康的身体,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全国人大代表、华佗五禽戏第58代传人陈静,一直很关注学校体育工作,在她看来,抓好青少年体育工作是实现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基础。陈静认为,让体育课和其他课一样重要,是实现体教融合的重要抓手,“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面度过,所以体教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来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冰球教练,全国人大代表胡江也深有同感。他认为,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支持国内知名大学创立冰球校队、举办赛事,同时带动中小学冰球校队及赛事,是我国冰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二马路小学始建于1907年,是全国体育传统项目示范校、黑龙江省冰球活动基点校,学校先后为市冰球专业队输送90余人,为冰球国家队培养队员60多人,为冰球国少队培养队员80多人。二马路小学德育校长刘占军介绍,从1957年到现在,学校每年坚持冬季室外冰场的建设,冬季每个班级每周有两到三节滑冰课,学校还成立了校冰球队,在管理上对冰球队员做到“四优先”,即:学习辅导优先、训练时间优先、家访优先、评比奖励优先。对品德、学习、球技兼优的队员实施奖励,在优秀学生评比等方面给予优先政策。刘占军介绍,二马路小学在保证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体育运动,学校的冰球教练如果发现学生因冰球训练和比赛而影响学习,会给予停训的处理,待学习成绩好转方可恢复训练。“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许多队员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刘占军说。陈静、胡江等代表建议,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过程中,也要注意减少运动损伤,引导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加强部分体育项目的校队组建工作,打通小学、中学、大学校队的人才输送途径,拓宽体育人才的升学通道。
    03/15 诚信文化
  • 弘扬传统文化美德,奠定诚信品德之基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信用环境始终维系和推进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建设,是推进个人进步、社会进步、提高社会经济水平、促进企业经济利益的基础。为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不但要弘扬传统商业美德,还要注重宣传教育,普及诚信文化,树立诚信企业典范,为打造个人形象、打造中国品牌企业形象奠定基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大力倡导诚信道德规范,弘扬积极向善、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风尚。二是广泛开展诚信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及时宣传、报道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让以德促信、以信兴市的观念深入人心。三是积极推介诚信典范。大力弘扬讲诚信、重承诺、讲道德、献爱心的良好社会风尚,努力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的氛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借助诚信品牌的自身优势,帮助企业品牌建档,不管是作为企业,还是作为个人,都要坚守内心崇高的诚信原则,在全社会吹起诚实守信的文明新风,让诚信观念在每个人心中永驻,并化为实际行动,为构筑全民诚信的和谐社会注入强劲的新动力。
    06/18 诚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