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为指导,先后建立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对统战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推动统战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定《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统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不断加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更加巩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迈出新步伐;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领,组织动员更加有力、发挥作用更加有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民营经济人士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做好港澳台和海外争取人心工作,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力量和台湾爱国统一力量,凝聚侨心侨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不断加强;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的合力显著增强。统一战线呈现出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2022年7月29日至30日,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新时代统战工作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在实践中形成了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就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起来有以下12个方面。第一,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现在,统战工作不是过时了、不重要了,而是更重要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2023年12月29日,全国政协在北京举行新年茶话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出席茶话会并观看演出。新华社记者鞠鹏/摄第二,必须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党治国理政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问题。第三,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第四,必须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统一战线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时推动多党合作展现新气象、思想共识取得新提高、履职尽责展现新作为。各民主党派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努力成为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第五,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第六,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支持宗教界全面从严治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第七,必须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重要工作。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充分尊重是前提,加强引导是关键,发挥作用是目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加强引导、发挥作用。第八,必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第九,必须发挥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争取人心的作用。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力量,增强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发展壮大台湾爱国统一力量,反对“台独”分裂行径,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围绕凝心聚力同圆共享中国梦的主题,积极引导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致力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第十,必须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培养使用党外代表人士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要加强培养、提高素质,科学使用、发挥作用,着力培养一批同我们党亲密合作的党外代表人士。第十一,必须把握做好统战工作的规律。要加强同党外人士的团结联系,坚持尊重、维护、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待之以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助之以实,真正赢得党外人士尊重和认同,为党交一大批肝胆相照的党外朋友。第十二,必须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要确保党对统战工作全面领导。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统一战线百年发展史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根本指针,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7月29日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01/16 国家动态
- 《求是》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1月16日出版的第2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文章强调,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对统战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推动统战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统一战线呈现出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文章指出,新时代统战工作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在实践中形成了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就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起来有以下12个方面。第一,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现在,统战工作不是过时了、不重要了,而是更重要了。第二,必须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第三,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第四,必须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统一战线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时推动多党合作展现新气象、思想共识取得新提高、履职尽责展现新作为。第五,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第六,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第七,必须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充分尊重是前提,加强引导是关键,发挥作用是目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加强引导、发挥作用。第八,必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第九,必须发挥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争取人心的作用。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力量,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发展壮大台湾爱国统一力量,反对“台独”分裂行径,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围绕凝心聚力同圆共享中国梦的主题,积极引导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致力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第十,必须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要加强培养、提高素质,科学使用、发挥作用,着力培养一批同我们党亲密合作的党外代表人士。第十一,必须把握做好统战工作的规律。要加强同党外人士的团结联系,坚持尊重、维护、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待之以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助之以实,为党交一大批肝胆相照的党外朋友。第十二,必须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要确保党对统战工作全面领导。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文章强调,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统一战线百年发展史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根本指针,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
01/16 国家动态
- 永远在路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题:永远在路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新华社记者朱基钗、孙少龙、高蕾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踏上新征程,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号召——“要站在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制胜之道——“我们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2023年年终岁尾,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连两天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总结成绩,查摆不足,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始终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洁身自好、廉洁自律上为全党树标杆、作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体现以上率下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明确要求。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伟大事业掀开新篇章,伟大工程更须开创新局面。秉持“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自觉,警醒全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2022年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中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延安。在杨家岭毛泽东同志旧居里,一张泛黄的照片吸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那是1945年7月初,毛泽东同志到机场迎接前来考察的黄炎培一行。当年,在延安的窑洞里,黄炎培提出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毛泽东同志给出第一个答案,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如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中给出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此次延安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023年6月30日,在陕西延安宝塔山参观的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新华社记者张博文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伟大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政治保障,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面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冷静清醒。2022年10月12日,在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大党大国,既是我们办大事、建伟业的优势,也使我们治党治国面对很多独有难题。”几天后,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一个重大论断:“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何为大党独有难题?“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都是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2023年1月,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六个如何始终”作出深刻分析。历史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常怀忧虑、居安思危,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检视自身,彰显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深知“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不断在实践基础上深化对管党治党的规律性认识——2023年6月30日下午,党的生日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谈及理论创新要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在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命运比较和我们党长期执政面临的现实考验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的规律性认识。从在党建领域鲜明提出“自我革命”,到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从提出“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两个革命”重要论述,到突出强调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的决定性作用……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鲜经验,提出了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论断并形成战略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要求格外醒目,这是这一表述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如何推进这一“具有全局性、开创性的工作”?“健全这个体系,需要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更加突出党的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更加突出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和法规制度的科学有效,更加突出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管党治党建设党。”习近平总书记指明路径要求。实践不断扩展,认识不断深化。2023年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并用“十三个坚持”进行系统总结和集中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确保党依靠自我革命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冬日时节,阳光铺洒在江苏盐城市建军东路新四军纪念馆。2023年12月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结束上海考察返京途中,专程来到这里参观。展厅墙上镌刻的“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的民谣,记录着抗战时期军民合力共筑拦海大堤故事的宋公碑……总书记感慨道:“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得民心者得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进行自我革命也要注重依靠人民,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帮助解决自身问题。”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所以无惧人民监督;因为“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所以敢于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映照着颠扑不破的真理——“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唯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方有“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无畏勇气。始终将人民作为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的勇气所在、底气所在、动力所在。标本兼治——“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党的二十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代表团,同大家一起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回顾全面从严治党的波澜壮阔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推进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特别是十年下来,我们这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是载入史册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最后一章正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字里行间展现出一个大党面向未来、继续自我革命的决心魄力。保持高压态势,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李鹏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23年12月11日,随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这条“一句话新闻”的发布,该网站2023年公开发布的“落马”中管干部已达45人。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密集发布的“打虎”信息,展现将全面从严治党进行到底的坚定意志。从坚持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到严查重点问题、紧盯重点对象,系统整治重点领域,再到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攻坚战持久战持续发力;从严查“四风”问题,到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再到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金色名片”越擦越亮;从聚焦“国之大者”加强政治监督,到二十届中央第一、二轮巡视完成对中管企业全覆盖,再到开展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各项监督多管齐下;……党的二十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节奏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始终利剑高悬、震慑常在。扎紧制度“篱笆”,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2023年12月27日,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文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这一条例的第三次修订。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全链条全周期全覆盖上不断发力、激励引导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促进执纪执法贯通……作为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的基础性法规,党纪处分条例的再次修订,释放出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小智治事,大智治制。2024年1月5日,在广西融安县浮石镇六寮村议事协商主题广场,镇、村干部和村民在议事。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从健全纪检监察法规制度体系,推动党内法规制度与时俱进,到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升,再到按照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要求,不断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2023年10月11日,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红窑镇金沙村,涟水县人大代表章金纯(中)听取党员群众关于村级发展的意见建议。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党的二十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制度建设蹄疾步稳,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提供坚实保障。筑牢思想根基,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2023年,一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新的学习竞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全党深入展开。主题教育启动后,习近平总书记出京调研来到广东。4天时间、辗转千里,自西向东穿行粤西大地,深入企业、港口、农村,同工人、农民、企业家、科技人员等亲切交流,以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为全党作出表率。在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主题教育是今年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各级党组织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工作部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风政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接续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为广大党员干部补钙壮骨。从开展警示教育,扎实做好以案促改“后半篇文章”,到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以正心修身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再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党的二十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一系列强基固本、凝心铸魂的举措,不断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常青之道,贵在自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放眼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如此严肃认真地对待自身建设,如此高度自觉地以科学的态度、体系化的方式推进自我革命,这是我们党的显著优势,也是引领时代的制胜之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惕厉自省、笃行不怠,深入推进管党治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百年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淬火成钢,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活力,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之治、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再启新程——“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2023年12月2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劈波斩浪、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道出新征程上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深远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从来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路上,既有无限风光,亦有乱云飞渡。环顾国内,经济恢复面临繁重任务,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改革发展稳定依然有不少深层次矛盾;放眼全球,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检视自身,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打最硬的铁,须是铁打的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始终坚守根本政治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全党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劈波斩浪注入强大动能。全面从严治党再启新程,更好发挥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持续加大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惩治力度,对涉粮问题线索开展清底式‘回头看’”“深入查办‘影子股东’‘影子公司’‘国皮民骨’以及关联交易、套取资金、输送利益等案件”……2023开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印发《关于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意见》,对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再动员、再部署。2023年以来,从金融系统、国有企业到体育、医疗卫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反腐纵深推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正风肃纪反腐,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监督体系,以管党治党的新气象新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全面从严治党再启新程,激发求真务实和担当作为的奋斗力量——“要不折不扣抓落实,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要雷厉风行抓落实,统筹把握时度效。要求真务实抓落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个抓落实”掷地有声。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从准确运用“四种形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更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到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厉纠治文山会海、层层加码、过度留痕等问题,为基层减负;再到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做好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着力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过硬的能力素质、更加严明的纪律作风、更加饱满的精神斗志积极担当作为,不断形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全面从严治党再启新程,始终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民生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3.6万余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5.2万余人。”2023年8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的这一数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从严肃惩治啃食群众利益的“蝇贪蚁腐”,坚决查处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领域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到中办、国办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中央纪委印发意见要求大力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再到推动基层监督落实落细,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规范基层权力运行……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顺应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不断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成效取信于民、筑牢党的执政根基,确保党始终赢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始终成为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2023年10月8日,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宁(左)和同事在乡村振兴直播间准备直播工作。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风雨兼程赶考路,击鼓催征再出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将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01/08 国家动态
- 李强在湖北调研时强调: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推动今年经济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李强在湖北调研时强调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今年经济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新华社武汉1月3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1月2日至3日在湖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从头抓紧,干在实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推动今年经济工作开好局起好步。1月2日至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湖北调研。这是1月2日,李强在宜昌兴发集团新厂区,了解企业转型升级情况,察看长江排污口整治和长江岸线腾退情况。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在宜昌,李强首先来到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察看三号船闸及冲沙闸,听取湖北省长江大保护、三峡水运新通道和荆汉运河规划等情况汇报。他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尊重科学规律,听取各方意见,加快规划论证和项目推进,把长江的航运、水利、生态、文旅等综合效益进一步发挥出来。李强随后来到兴发集团新厂区,了解企业转型升级情况,察看长江排污口整治和长江岸线腾退情况,希望企业进一步用好地方资源优势,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中的邦普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塔吊林立,一派繁忙的景象。李强充分肯定企业专注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打造循环经济的做法,勉励他们下好绿色低碳发展先手棋,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在武汉,李强先后来到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参观企业生产线,深入了解闪存芯片研制、激光产业发展等情况,与企业负责人座谈。李强对企业创新发展成果表示赞许,强调要进一步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实施更加精准的支持政策,把科研成果更多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强听取高分对地观测、北斗导航等重大工程技术研发等情况汇报,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希望他们大力推进多场景应用,集聚整合更多创新资源,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实现更大突破,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多作贡献。1月2日至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湖北调研。这是1月3日,李强在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深入了解激光产业发展情况。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在鄂州,李强来到花湖机场,听取机场建设发展情况介绍,参观顺丰包裹分拣线。他指出,花湖机场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基础条件,要进一步提高建设运营水平,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更好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李强充分肯定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他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关键在抓好落实,希望湖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以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吴政隆陪同调研。
01/04 国家动态
- 登高壮观天地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上新征程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题:登高壮观天地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上新征程新华社记者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新征程开辟新的天地——“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登高壮观,江山如画。2023,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亿万中华儿女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光荣和梦想昂扬奋进。奔赴新的远征——“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年终岁尾,结束对越南的国事访问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进行考察,进企业、入社区、下农田、看工厂,勉励壮乡儿女“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人们清晰记得,一年多前,党的二十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代表团,谈及新征程新使命,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2023年,迈上新征程的中国,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放眼全球,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全球发展和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审视国内,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经济恢复面临繁重任务,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改革发展稳定依然有不少深层次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克服诸多困难挑战。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彰显坚定不移的使命担当。2023年3月10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如潮的掌声响彻万人大礼堂。掌声,反映人民心声。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殿堂里,习近平总书记的宣示掷地有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在新征程上作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应有贡献!”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尤需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立春刚过,北京西郊的中央党校校园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聚焦如何“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给“关键少数”上了“关键一课”。岭南四月,春风和煦,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4天时间,自西向东穿行粤西大地,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共同富裕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赋予广东新的重大使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16次进行国内考察,行程密集,足迹遍及15个省份。从南海之滨到神州北极,从西部边疆到长三角区域,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视野,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既讲认识论又讲方法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谋篇布局。从考察调研中的细问深思,到重要会议上的深刻阐释,再到外事场合的深入交流,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新的实践中,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实践路径更加清晰,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持续开辟新境界。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激发团结实干的磅礴力量。“每当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就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以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汇聚起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这是党的一条成功经验。”2023年,一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新的学习竞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全党深入展开。习近平总书记将其视作“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4月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以学铸魂”,5月在陕西解读“以学增智”,6月在内蒙古阐释“以学正风”,7月在江苏号召“以学促干”……行之所至、念兹在兹,习近平总书记为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堂生动的党课。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不懈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持续发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劈波斩浪、开启关键一程,注入强大动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是2022年7月30日拍摄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贺摄从一次次生动而深刻的基层调研,到一项项接续推进的战略部署,从反复叮嘱“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工作方法,到鲜明提出四个“抓落实”的工作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示范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正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交出超大规模经济体在持续承压中回升向好的答卷,在攻坚克难中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打开改革开放崭新局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升腾着新的希望,展现着新的气象。锚定首要任务——“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京畿大地,河北雄安新区建设现场热火朝天。这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之城,每一天都在书写新的历史。这是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的中国中化雄安总部001大厦项目建设现场(2023年3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牟宇摄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雄安新区启动区核心位置,登高远望,塔吊林立的繁忙景象尽收眼底。总书记勉励现场建设者:“这是百年不遇的历史机遇,你们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任务,要努力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任务。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2023年12月,开局之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世瞩目。波澜壮阔的发展实践中,我们党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之概括为“五个必须”:“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体量越大,风浪越大,掌舵领航越重要。塑造发展新优势,牢牢抓住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个关键,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新质生产力”——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这一重要论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深刻阐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这一年,从实验室、研究院、科学城,到制造业企业、产业园、工业园区,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始终聚焦科技创新,一次次深入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多次强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如何深度融合、转化为发展新优势深入调研、谋划部署。抓住关键,化危为机。这一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三样”表现抢眼,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科技新赛道处在世界第一梯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加速融合,迸发强大活力。2023年5月3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的画面。新华社发(韩启扬摄)开拓发展新空间,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畅通中国经济大循环——“总书记好!”“欢迎总书记来义乌!”9月20日上午,义乌国际商贸城内,掌声、问候声、欢呼声此起彼伏。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调研,同商户、小企业主亲切交流。“你们是从哪里来的?”“绍兴”“内蒙古”“约旦”……“我来自尼泊尔。”一位客商走上前来,用中文介绍自己。“欢迎你,来采购什么商品?”总书记问。“想到的都买得到,想不到的也买得到!”听到他的回答,大家都笑了。小商品闯出了大市场、做成了大产业。总书记希望商贸城再创新辉煌,为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作出更大贡献。来自印度的客商拉贾(右)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一家玩具店铺内选购(2023年2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新空间,来自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优势结合释放的巨大潜能。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供给和需求有效对接……总书记高度重视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聚焦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开药方、解难题。新空间,来自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释放的广阔纵深。“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初冬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5周年之际,提出新的要求。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区域发展多次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既有一以贯之、不断深化的工作部署,也有着眼新发展、拓展新空间的长远考量。2023年11月7日,在第六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观众观看智能机器狗。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激活发展新动力,用好关键一招,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开放——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南下广东考察时深刻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长期不变的,一以贯之的。”回京一周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着重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走稳改革之路,扩大开放之门。这一年,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加快金融强国建设,有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2023年12月29日拍摄的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洋浦经济开发区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这一年,发布稳外资24条政策措施,在5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相关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自贸试验区升级扩容至22个,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砥砺奋进,春华秋实。2023年,面对并不比疫情三年少的压力挑战,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推动经济整体好转、回升向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经济预计增长5.2%左右,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中国仍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约三分之一。担负新的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北京中轴线,“文化之脊”历久弥新。北延长线上,中国历史研究院的建筑独具匠心,硕大的篆书“史”字高悬其上。2023年6月2日,在这里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古通今、指引未来——“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扬帆起航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新的文化使命”,发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定文化坐标、高擎精神旗帜。纵览人类历史,一个文明根本的转型,是文化的转型;一个文明真正的新生,是文化的新生。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新征程审视中华文明,从中华文明的赓续弘扬观察中国式现代化,得出深刻结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山西运城博物馆、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中国考古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陕西汉中市博物馆、浙东运河文化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江西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深入的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进行着深邃思考和长远谋划。金秋十月,首都北京,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西宾馆召开。与以往相比,这次会议的名称首次增加了“文化”二字。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全党全社会引发热烈反响。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神韵、革命文化的刚健激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融为一体,神州大地处处勃发着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文铸魂,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北京燕山脚下,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掩映在青山茂林之中。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古老典籍,在此“藏之名山、传之后世”。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一番话犹在耳畔:“我们的文化在这里啊!是非常文明的、进步的、先进的。将来传下去,还要传五千年,还不止五千年。”在对中华文明作出五个突出特性“精准画像”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内在基因”,指出“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创造性提出“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也为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开辟了广阔空间。以文赋能,发展方向更加明确——7月6日上午,正在江苏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游客乘船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休闲游玩(2023年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博摄展板上,一幅刻制于南宋年间的《平江图》,清晰展示着古苏州的平面轮廓和街巷布局。如今的姑苏古城,依然与《平江图》里的整体布局基本一致,古老与现代在此交融共生,绘就一幅独特的江南水乡画卷。“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专门提出一个课题:“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文化让经济拥有更深厚的底蕴,经济让文化创造更多元的价值。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各地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现代化道路中厚植人文底色,在人文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中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以文化人,精神伟力更加磅礴——冬日,阳光铺洒在江苏盐城市建军东路新四军纪念馆,主展馆正门上方的“N4A”臂章图案分外醒目。弹孔累累的旗帜、锃亮的军号、满是补丁的军服……在这座全面反映新四军历史的综合性纪念馆,每一件静静陈列的文物,都是光辉历史的见证。12月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结束对上海的考察返京途中,专程来到这里参观。“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好这一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自信自强、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坚持人民至上——“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东北平原,银装素裹。黑龙江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厚厚的积雪映着袅袅炊烟。村民杨春贵家的砖房已整修一新,炉子里柴火噼啪作响,屋子里暖意融融。2023年7月底8月初,华北、东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习近平总书记密切关注灾情,持续指导救灾工作。9月初,总书记专程来到龙王庙村察看灾后恢复重建和群众的生活保障情况。从外屋转到里屋炕边,总书记把杨春贵家受损的房子里里外外仔细看了一遍,同他亲切交谈、嘘寒问暖。房子热了,心里暖了。这个冬天,从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到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习近平总书记时刻牵挂人民群众冷暖安危,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全面部署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2023年12月19日,武警甘肃总队临夏支队官兵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刘集乡阳屲村展开救援。新华社发(侯崇慧摄)2023年12月16日,大型机械在山东省烟台市高新区街头清理道路积雪。新华社发(唐克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如磐。“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11月29日,上海市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新上海人郑岚予和母亲在租住的两室一厅里迎来习近平总书记。“租金贵不贵?”“不贵,住得很舒服。”回答总书记的问题,郑岚予笑容灿烂,“感谢党和政府,让我在上海有了一个家。”总书记又接连走进两间宿舍型租赁房,倾听护理员、保安等基层一线劳动者讲述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聚焦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一年来,百姓的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不断融入党和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现代化建设更好回应了人民群众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广西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万亩糖料蔗基地一望无垠。半个多月前,正值甘蔗榨季,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期间走进甘蔗林。蔗农霍佳丽兴奋地向总书记汇报,2023年种了10亩甘蔗,亩产7吨多,预计能收入近4万元。“除了种甘蔗,平常还有其他收入吗?”“我和爱人农闲时在家附近的木板厂打工,一年能干10个月,每月能挣7000多元。”“这么算下来,一年能有10多万了。”总书记欣慰地说,祝愿乡亲们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一根甘蔗两头甜。习近平总书记又来到制糖企业了解甘蔗深加工情况,叮嘱大家:“农业生产布局关乎发展与安全。种植面积要稳定,品种、技术也要提高,把这个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的重点领域。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乡村振兴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的农民将收获的杂交水稻种子装车(2023年8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广大乡村展现一幅幅新图景。“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浙江考察的第一站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是共同富裕示范村。村广场“共富市集”上,“90后”返乡大学生方天宁告诉总书记,自己发动30多名村民编织竹篮,可为他们每人每月增收2000元左右。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乡亲们要努力奋斗,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奔向共同富裕,从推动协调发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到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总书记指明方向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全国来看,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这些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确保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生活,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底线任务。”庄严承诺,矢志不渝。“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执政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让人民群众幸福起来。”习近平总书记道出人民至上的真谛。携手开创未来——“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环顾全球,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新的征程,新的使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肩负更加积极主动的历史担当。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4次出访,在国内数十次会晤到访的各国各界人士,主持或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主场外交活动,并在年底举行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对外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这是2023年10月1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附近拍摄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景观布置。新华社记者陈斌摄把握大势,开创崭新局面——“你的访问开启了中洪关系新的历史篇章。”2023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热情迎接首度访华的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3月,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下,中国同洪都拉斯签署中洪建交公报。至此,中国已同182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朋友圈再次扩大。备受关注的“一来一往”,彰显经受住风浪考验的中俄关系:3月,再次当选国家主席后,习近平总书记首访来到俄罗斯,拉开2023年元首外交新帷幕。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总书记说:“2013年至今的十年里,我们先后42次会晤,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和深厚友谊。”“双方坚持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双边关系,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典范。”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中俄两国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意愿坚定不移。举世瞩目的元首会晤,凸显做好“最大发展中国家与最大发达国家如何正确相处”必答题的责任担当: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美方在落实巴厘岛共识上出现严重“行动赤字”,导致中美关系出现新的困难。新的历史时期,中美关系去向何方?11月15日,旧金山斐洛里庄园,中美元首会晤。会谈、午宴、散步,全程使用同传,两国元首扎扎实实谈了4个小时。午宴前,美国总统拜登特地向习近平总书记展示了手机里的一张照片。那是1985年任正定县委书记时,习近平同志到旧金山访问在金门大桥前的留影。“您一点都没变!”拜登总统说。现场响起一阵轻松愉快的笑声。“我和总统先生是中美关系的掌舵者,对人民、对世界、对历史都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道出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历史和现实逻辑。“共同树立正确认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互利合作”……在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意味深长的特殊安排,体现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智慧:4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广州举行非正式会晤。古琴演奏《流水》余韵悠长,深深打动了马克龙。马克龙现场询问乐曲名称,并请工作人员记录下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同欧方领导人频密互动,明确指出,在当前动荡加剧的国际形势下,中欧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同各国政党领袖“云”聚一堂、接受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授予的“南非勋章”、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手拉手并肩迈步……走过2023年,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国广交深交朋友,不断书写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新篇章。胸怀天下,共享发展繁荣——“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10月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赢得广泛共鸣。“我必须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连续三次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0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2023年11月28日,X8155次中欧班列在西安国际港站等待出发开往德国汉堡。新华社记者邹竞一摄中国和印尼共建雅万高铁,让东南亚有了高速铁路;中老铁路助力老挝实现从“陆锁国”到“陆联国”;中欧班列1月至11月累计开行16145列……“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彰显“为天下谋大同”的大国胸襟。立己达人。中国始终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紧紧相系——这是2023年5月1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大唐芙蓉园拍摄的中国—中亚峰会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申宏摄5月初夏,古都西安,中国-中亚峰会,党的二十大之后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同中亚五国元首种下6棵寄托着美好期待的石榴树,共同展望明天;7月盛夏,成都大运会。青春盛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以团结的姿态应对全球性挑战”;2023年9月23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入场。新华社记者宋彦桦摄9月仲秋,杭州亚运会。习近平总书记宣示“以体育促和平”“以体育促团结”“以体育促包容”……国际媒体评论,2023年是属于中国的“盛会之年”。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博鳌亚洲论坛,发出“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强音;新冠疫情之后,进博会首次全面恢复线下办展;举办首届链博会,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主动担当……2023年11月30日,链博会绿色农业链展区参观者络绎不绝。新华社记者李贺摄在世界经济低迷背景下,中国仍是促进全球发展的“主引擎”。应变解困,彰显大国担当——11月21日,金砖国家领导人一场“云聚首”牵动世人目光。彼时,新一轮巴以冲突已造成上万人伤亡,民众祈盼止战与持久和平。“中方呼吁尽快召开更具权威性的国际和会,凝聚国际促和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停火止战等主张,以正义之声、和平之声为动荡的世界注入希望。这一年,越来越多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贡献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光彩——是中国,成功促成沙特、伊朗在北京对话并恢复外交关系;是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一道,积极推进金砖扩员;是中国,在11月主持安理会巴以问题高级别会议……2023年3月3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举行。新华社记者吕帅摄“不搞意识形态对立,不搞地缘政治博弈,也不搞集团政治对抗”“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中国式现代化带给世界的是和平而非动荡,是机遇而非威胁。不论新朋还是老友、远亲还是近邻、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有目共睹。“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系列全球倡议”“愿同中方密切在联合国、金砖机制等多边框架内的沟通协作”……外国政要在不同场合纷纷表达赞许和钦佩之情。在世界处于十字路口的重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在国际社会上愈加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感召力、引领力。2023年8月21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一名男子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举办场所桑顿会展中心内的媒体中心拍照。新华社记者李亚辉摄大道如砥,壮阔无垠。2024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实施“十四五”规划进入关键一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前景壮阔。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记者张旭东、张晓松、赵超、林晖、朱基钗、安蓓、孙奕)
01/04 国家动态
-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李强主持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出席会议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中央外事工作会议12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国家副主席韩正出席会议。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系统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阐述新征程对外工作面临的国际环境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对外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李强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做好新征程上的对外工作,并就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出要求。12月27日至28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鞠鹏摄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中,对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一是创立和发展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开辟了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二是彰显了我国外交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树立了自信自立、胸怀天下、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三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人类社会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文明互鉴的正确方向。四是坚持元首外交战略引领,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重要和建设性作用。五是全面运筹同各方关系,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六是拓展全方位战略布局,形成了范围广、质量高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七是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搭建了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八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坚定意志和顽强斗争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九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引领国际体系和秩序变革方向。十是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巩固了对外工作大协同格局。会议强调,新时代十年,我们在对外工作中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战胜了各种困难挑战,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我国外交的战略自主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我国已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创新引领力、道义感召力的负责任大国。会议指出,在新时代外交工作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必须做到坚持原则,在关乎人类前途命运和世界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上,要旗帜鲜明、站稳立场,牢牢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团结争取世界大多数。必须体现大国担当,坚持弘扬独立自主精神,坚持引领和平发展,坚持促进世界稳定和繁荣。必须树立系统观念,以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把握大势、统筹兼顾、掌握主动。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守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和根本方向,同时开拓进取,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坚决反对一切强权政治和霸凌行径,有力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必须发挥制度优势,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强大合力。会议指出,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但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历史自信。会议认为,展望未来,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征程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进入一个可以更有作为的新阶段。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开辟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新境界,塑造我国和世界关系新格局,把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提升到新高度,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营造更有利国际环境、提供更坚实战略支撑。会议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我们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给出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秩序观、价值观,顺应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指明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方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新时代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概括地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努力目标,以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为实现路径,以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普遍遵循,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基本支撑,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战略引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会议指出,针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重大挑战,我们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就是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切实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要确保多极化进程总体稳定和具有建设性,就必须共同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共同坚持普遍认同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就是顺应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要求,解决好资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失衡问题。要坚决反对逆全球化、泛安全化,反对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坚定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破解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难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12月27日至28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出席会议。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会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对标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坚持自信自立、开放包容、公道正义、合作共赢的方针原则,围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条主线,与时俱进加强战略部署,深化完善外交布局,突出问题导向,运用系统思维,更加立体、综合地明确外交战略任务,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历史担当、更加富有活力的创造精神,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会议指出,外交守正创新是新征程上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更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外交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对外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会议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自觉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强化党领导对外工作的体制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胸怀大局、协同配合,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外工作决策部署。王毅作总结讲话。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联络部、商务部、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云南省负责同志及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代表作交流发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委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军委机关有关部门,部分中管金融机构主要负责同志,驻外大使、大使衔总领事、驻国际组织代表等参加会议。
12/29 国家动态
- 李强在甘肃、青海地震灾区检查指导受灾群众过冬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
新华社兰州12月23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12月23日赴甘肃、青海地震灾区检查指导受灾群众过冬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受灾群众十分牵挂,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赴甘肃、青海地震灾区检查指导受灾群众过冬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这是李强在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陈家村安置点与受灾群众交流。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李强先后来到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河村、陈家村、梅坡村和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草滩村、美一村,实地察看受灾现场,走进安置点与受灾群众交流,向当地干部详细了解群众安置、物资保障、板房搭建等方面的情况。李强向奋战在一线的救援和施工人员表示感谢,希望他们再接再厉、攻坚克难,坚决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李强指出,当前灾区夜间温度低,要想方设法改善安置条件,确保受灾群众有地方住、有热饭吃、不挨冻。李强勉励当地党员干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受灾群众坚定信心、共渡难关。1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赴甘肃、青海地震灾区检查指导受灾群众过冬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这是李强在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美一村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向当地干部详细了解群众安置、物资保障、板房搭建等方面的情况。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李强在甘肃省积石山县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听取甘肃、青海两省和有关方面的工作汇报,对前一阶段抗震救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做好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他强调,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是当前的重中之重。要与时间赛跑,把救灾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第一时间配发到安置点和群众手中,争分夺秒搭建板房,让眼下在帐篷中安顿的受灾群众尽快搬入,并扎实做好御寒保暖、食品安全、防火巡查等工作。抓紧对震区房屋进行评估,符合安全要求的可按照自愿原则引导群众有序返家居住,符合修缮条件的要抓紧修缮到位。全面推进各类设施特别是学校、医院等特殊场所修缮加固,消除风险隐患,确保安全复课复工复市。要提前做好开春后全面恢复重建规划,并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紧密结合起来,帮助灾区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防止发生规模性因灾返贫致贫。要全力做好伤员救治,强化医务人员配备、设备耗材保障,完善诊疗方案,尽最大努力抢救生命、减少伤残。备足常用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及时提供心理疏导,确保灾区群众身心健康。要切实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及时有序发布救灾情况,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做好先进典型宣传,进一步鼓舞人心。各级干部要把群众工作进一步做实做细,及时了解受灾群众困难诉求,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吴政隆参加上述活动。
12/25 国家动态
-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部专题文集,收入习近平同志2013年9月至2023年11月期间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文稿78篇。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开创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为世界提供了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共建国家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成为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实现了共建国家的互利共赢,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习近平同志对共建“一带一路”的指导原则、丰富内涵、目标路径等进行深刻阐述,对于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25 国家动态
- 李强同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二十八次定期会晤
李强同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二十八次定期会晤丁薛祥出席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强19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同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二十八次定期会晤。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李强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持续高水平运行,双方政治互信更加牢固,民间友好不断深化,务实合作更有韧性,国际协调更为密切,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典范。中方愿同俄方以明年两国建交75周年为契机,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不断传承发扬中俄世代友好,推动中俄关系实现新的更大发展,持续增进两国人民福祉,给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12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二十八次定期会晤。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米舒斯京就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向中方表示慰问。米舒斯京表示,俄中关系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并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成为国际关系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俄方愿同中方一道,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加强经贸、能源和投资等领域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密切在联合国、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内的沟通协调,把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更高水平。李强和米舒斯京听取了中俄投资、能源合作委员会,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政府间合作委员会,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双方代表工作汇报。两国总理充分肯定双方各委员会一年来高效务实的工作。双方一致认为,当前中俄两国都致力于发展振兴,双方要进一步提升中俄关系发展的内生动力,拓展双边贸易往来及农业合作,为对方企业赴本国投资创造更好营商环境,共同维护两国能源安全,加强互联互通,增进人员交流和地方合作,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李强与米舒斯京共同宣布2022-2023年中俄体育交流年圆满闭幕,双方将办好2024-2025年中俄文化年。会晤后,两国总理签署了《中俄总理第二十八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并共同见证签署相关合作委员会会议纪要以及海关、检验检疫、市场监督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何立峰、吴政隆、谌贻琴等出席上述活动。
12/20 国家动态
- 习近平对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对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开展搜救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李强作出批示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甘肃100人死亡、青海11人死亡,部分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要全力开展搜救,及时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灾区地处高海拔区域,天气寒冷,要密切监测震情和天气变化,防范发生次生灾害。要尽快组织调拨抢险救援物资,抢修受损的电力、通讯、交通、供暖等基础设施,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并做好遇难者家属安抚等工作。请国务院派工作组前往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解放军、武警部队要积极配合地方开展抢险救灾,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作出批示,要求全力组织抢险救援、搜救被困人员并救治伤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当前正值冬季,要抓紧核实灾情,尽快抢修受损基础设施,妥善做好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工作,及时发布信息,维护灾区社会稳定。要加强震情监测,防范各类次生灾害,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习近平指示和李强要求,国务院已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指导救援处置等工作。甘肃、青海已组织力量开展抢险救援,并紧急调拨帐篷、折叠床、棉被等救灾物资运抵灾区,全力做好受灾群众救助。目前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12/20 国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