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引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纪实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题:“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引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纪实新华社记者金秋时节,华夏大地山川秀美,气象万千,丰收在望,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广阔前景。激扬爱国之情——“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将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将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分别授予“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人民科学家”赵忠贤,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人民教育家”黄大年,坚守高原、为国护边的“人民卫士”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他们身上,无不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在历史洪流中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是驱动中华民族这艘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强劲引擎,是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迸发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壮丽旗帜!”高举旗帜,继承爱国主义传统,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80多年前,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位卑未敢忘忧国”“愿得此身长报国”……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训,鼓励广大留学人员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引用“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警句,希望青年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吮吸着千百年来传承积淀并不断发扬光大的历史智慧和文化结晶,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有了更为丰富的精神源泉和更加深厚的历史底蕴。高举旗帜,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今年1月1日,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当天,7.3万名群众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向五星红旗敬礼。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就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阐明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时代要求和实践要求,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出全面部署。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到举办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典,再到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一次次重大活动气势恢弘、震撼人心;五四运动10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辛亥革命110周年,一场场纪念大会启迪未来、激发斗志;在博物馆中溯古观今,沿着红色足迹感悟斗争历程……一处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跨越时空、展现自信;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讲好新时代故事,一堂堂思政课守正创新、入脑入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2020年8月19日,在安徽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重温那段革命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指出:“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人们深入理解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举旗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2015年12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2016年11月,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三个“不可动摇”对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作出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一步激发了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今天,“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豪迈誓言在神州大地久久回荡,中国人民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高高挺起民族脊梁。砥砺强国之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拳拳爱国心,殷殷强国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国要强大,各领域各方面都要强起来。”今年9月1日,国产大飞机C919迎来第50万名旅客,投入运营以来执行商业航班超过3700班,累计安全飞行超过1万小时。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商飞公司考察,登上C919展示样机时指出:“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起带动作用、标志性作用。”从制造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到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再到文化强国、海洋强国、金融强国,新时代一系列强国建设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中国高铁形成全球最大的运营网络,港珠澳大桥创造多项世界之最,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扬帆出海……强国建设正绘就一张张闪亮的国家名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国上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成果持续涌现,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持之以恒的攀登,驰而不息的创造,实现“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天眼”巡空,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上升到2023年第12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今年7月,“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等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此次申遗成功“对于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入阐述“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发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时代强音。新时代的中国,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博热”“文创风”“观影潮”悄然兴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更加高涨,精神风貌为之一新。“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今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兰州市考察时,来到退休老党员李宗彪家,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拉家常。习近平总书记说,民生为大、民生为要,党中央十分关心老年人的幸福安康,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养老、医疗和社区服务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要坚持做下去,越做越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从建设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到建设美丽中国,从“厕所革命”到垃圾分类,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到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一件件攸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小情摆上中南海议事日程,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呼声。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坚定前行。实践报国之行——“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1956年夏天,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员工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告别繁华的上海,义无反顾来到古都西安,用青春和汗水建设了一所著名高等学府。2020年4月,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坐落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的交大西迁博物馆,亲切会见14位西迁老教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爱国是心之所系,报国是行之所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亿万人民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奋力奔跑、逐梦圆梦,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这是英雄模范的引领力——9月30日,烈士纪念日。从2014年起,每年的这一天,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表达全体中华儿女对英烈的深情追思。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新时代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时代。2019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全体代表。看到坐在轮椅上的老英雄张富清,总书记俯下身,双手紧握住老人的手,深情地说:“你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楷模!”深藏功名、默默奉献的张富清,忠诚使命、英勇无畏的杜富国,“守岛就是守国”的王继才,“燃灯校长”张桂梅,脱贫攻坚战场上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抗击新冠疫情中临危受命、逆行出征的钟南山……他们的名字和功绩铭刻在新时代丰碑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日益规范化制度化,接连颁授共和国勋章、七一勋章、八一勋章等最高荣誉,全社会形成尊崇英雄、致敬英烈、关爱楷模的浓厚氛围。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共同谱写新时代人民共和国的壮丽凯歌!”这是实干兴邦的行动力——“现在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1年时间了。我们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一战略目标变为现实。”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发出新的动员令。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足迹遍及沿线11个省市;牵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踏遍上中下游9省区……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引领全党全国上下真抓实干、务实担当。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总体完成,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为实现目标任务,党中央既定时间表,也画路线图,既下任务书,也绘施工图,推动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得以攻克,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得以办成。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确定了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明确新中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发扬钉钉子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将续写时代新篇,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基础。这是团结奋斗的号召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团结之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全党高度团结统一、步调一致,把14亿多中国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前进路上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使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始终在我们这一边,就一定能在斗争中赢得主动、赢得胜利。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有力号召:“现在,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更加团结、更加努力,大家一起加油干,创造新的更大辉煌。”彰显大国之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2013年3月19日,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前夕,习近平主席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您最近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的‘世界梦’是什么?”面对记者提问,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几天后,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中国人民在胸怀天下、兼收并蓄中升华对国家的深切情感,在求同存异、互学互鉴中为国家乃至全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奉献力量。坚持自信自立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激起无数国人强烈共鸣。新时代,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大大增强,自尊心、自豪感空前提升。举办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一系列主场外交,敞开中国胸怀;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新平台,提供中国机遇;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精彩成功,绽放中国活力……一个亘古亘今、日新月异的大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对中国人来说,我们既爱自己的国家也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长风破浪,笃行不怠。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与激荡。10年前的春天,习近平主席出访欧洲,在法国巴黎谈及拿破仑的“中国睡狮论”时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国际风云变幻,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展现大国担当。从把“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宪法到提出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从宣布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到决定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中国绝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也绝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而是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崛起截然不同的新路。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追求开放包容的中国,构建遍布全球的“朋友圈”——上海,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准备工作进入最后冲刺。一个多月后,这个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将如约而至。开放,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举办进博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2017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面对保护主义逆流,习近平主席以“海”作喻,高举经济全球化旗帜:“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力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生效,不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面向广阔的大海,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法国访问期间,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赠送多本中国翻译的法国小说,马克龙总统为习近平主席准备了一本1856年出版的雨果著作回赠。“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中法历来相互欣赏、相互吸引。”习近平主席道出以书会友的文明底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习近平主席袒露心声:“我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了解这些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独到之处,了解在这些文明中生活的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秉持开放与包容,中国坚持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坚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建交国增至183个,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倡导合作共赢的中国,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只要28亿多中非人民同心同向,就一定能在现代化道路上共创辉煌”。今年9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非携手推进“六个现代化”,宣布开展十大伙伴行动,共逐现代化之梦。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指出:“中国人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着眼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福祉,超越文明冲突、零和博弈等陈旧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积极倡导并坚定推动。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今年前7个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1403列,同比增长12%;更好支持“全球南方”合作,中方将设立“全球南方”研究中心……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追求的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愿同各国一道,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爱国主义是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的情感,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望。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红旗猎猎飘扬,祖国山河壮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业绩和荣光!
09/29 国家动态
-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强调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习近平指出,今年,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实现夏粮增产、早稻稳产,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习近平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切实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希望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都积极行动起来,一步一个脚印,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基础。
09/23 国家动态
-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李强主持赵乐际王沪宁蔡奇李希出席丁薛祥讲话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新华社记者鞠鹏摄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全国教育大会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9月10日是我国第四十个教师节。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李强主持会议。赵乐际、王沪宁、蔡奇、李希出席会议。丁薛祥作总结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新华社记者李涛摄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指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习近平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加强教师待遇保障,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习近平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新华社记者李涛摄李强在主持会议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深刻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丁薛祥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锻造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发挥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功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解决好人民群众关于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强化待遇保障,巩固好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根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构建好有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大会精神入脑入心、工作部署落地见效。会上,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辽宁省、上海市、湖北省、贵州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学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会前,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参加庆祝第四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代表,同代表们热情握手,并同大家合影留念。9月9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强、蔡奇、丁薛祥等在北京接见参加庆祝第四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代表。新华社记者李涛摄9月9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强、蔡奇、丁薛祥等在北京接见参加庆祝第四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代表。新华社记者鞠鹏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军队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高校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09/11 国家动态
- 习近平同志《论教育》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教育》,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部专题文集,收入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的重要文稿47篇,其中部分文稿是首次公开发表。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习近平同志围绕教育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化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09/09 国家动态
- 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全文)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命运共同体——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2024年9月5日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尊敬的法耶总统,尊敬的非洲联盟轮值主席加兹瓦尼总统,尊敬的各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代表团团长,尊敬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先生,尊敬的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法基先生,各位朋友、各位嘉宾: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在这收获的季节,很高兴同各位新老朋友相聚北京,共商新时代中非友好合作大计。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中非友好穿越时空、跨越山海、薪火相传。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在中非关系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24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同非洲兄弟姐妹们本着真实亲诚理念,携手前行。我们在世界百年变局中肩并肩、手拉手,坚定捍卫彼此正当权益;我们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强筋骨、壮体魄,累累硕果惠及中非亿万百姓;我们在大灾大疫面前同甘苦、共拼搏,书写了一个个中非友好的感人故事;我们始终相互理解、彼此支持,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经过近70年的辛勤耕耘,中非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面向未来,我提议,将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各位朋友、各位嘉宾!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不可剥夺的权利。西方现代化进程曾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深重苦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中国和非洲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相继实现独立和发展,不断纠正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不公。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75周年华诞,正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非洲也正经历新的觉醒,朝着非盟《2063年议程》描绘的现代化目标稳步迈进。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必将掀起全球南方现代化热潮,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要携手推进公正合理的现代化。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中方愿同非方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支持各国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确保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要携手推进开放共赢的现代化。互利合作是符合各国长远和根本利益的阳光大道。中方愿同非方深化工业、农业、基础设施、贸易投资等领域合作,树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杆,共同打造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样板。——要携手推进人民至上的现代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现代化的最终目标。中方愿同非方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减贫、就业等领域合作,提升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推动现代化惠及全体人民。——要携手推进多元包容的现代化。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现代化的崇高追求。中方愿同非方密切人文交流,在现代化进程中倡导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包容共存,共同推动全球文明倡议结出更多硕果。——要携手推进生态友好的现代化。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方愿帮助非方打造“绿色增长引擎”,缩小能源可及性差距,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要携手推进和平安全的现代化。现代化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中方愿帮助非洲提升自主维护和平稳定的能力,推动全球安全倡议率先在非洲落地,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各位朋友、各位嘉宾!中国和非洲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没有中非的现代化,就没有世界的现代化。未来3年,中方愿同非方开展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深化中非合作,引领全球南方现代化。第一,文明互鉴伙伴行动。中方愿同非方打造中非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平台,设立中非发展知识网络和25个中非研究中心。依托非洲领导力学院培养治国理政人才,邀请1000名非洲政党人士来华交流,深化双方治党治国经验交流。第二,贸易繁荣伙伴行动。中方愿主动单方面扩大市场开放,决定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成为实施这一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推动中国大市场成为非洲大机遇。扩大非洲农产品准入,深化电商等领域合作,实施“中非质量提升计划”。中方愿同非方商签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为中非贸易投资提供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保障。第三,产业链合作伙伴行动。中方愿同非方打造产业合作增长圈,着力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启动“非洲中小企业赋能计划”。共建中非数字技术合作中心,建设20个数字示范项目,共同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第四,互联互通伙伴行动。中方愿在非洲实施30个基础设施联通项目,携手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陆海联动、协同发展的中非互联互通网络。中方愿为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帮助,深化物流和金融合作,助力非洲跨区域发展。第五,发展合作伙伴行动。中方愿和非方共同发表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内深化合作的联合声明,实施10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注资中国-世界银行伙伴关系基金,助力非洲发展。支持举办2026年青奥会和2027年非洲杯,促进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中非人民。第六,卫生健康伙伴行动。中方愿同非方成立中非医院联盟,共建联合医学中心。向非洲派遣2000名医疗队员,实施20个医疗卫生和抗疟项目,推动中国企业投资药品生产,继续对非洲遭遇的疫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支持非洲疾控中心建设,提升非洲各国公共卫生能力。第七,兴农惠民伙伴行动。中方将向非洲提供10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建设10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派遣500名农业专家,建设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实施500个公益项目。鼓励中非企业“双向奔赴”投资创业,把产业附加值留在非洲,为非洲创造不少于100万个就业岗位。第八,人文交流伙伴行动。中方愿同非方深入推进“未来非洲职业教育”计划,共建工程技术学院,建设10个“鲁班工坊”。重点面向非洲妇女和青年,提供6万个研修名额。共同实施中非“文化丝路”计划和“广电视听创新合作计划”。双方商定将2026年确定为“中非人文交流年”。第九,绿色发展伙伴行动。中方愿在非洲实施30个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气象早期预警业务平台,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设立中非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共建30个联合实验室,开展卫星遥感、月球和深空探测合作,助力非洲实现绿色发展。第十,安全共筑伙伴行动。中方愿同非方建立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伙伴关系,打造倡议合作示范区,向非方提供10亿元人民币无偿军事援助,为非方培训6000名军队人才和1000名警务执法人员,邀请500名青年军官访华。开展中非军队联演联训、联合巡航,实施“助力非洲摆脱雷患行动”,共同维护人员和项目安全。为推动“十大伙伴行动”实施,未来3年,中国政府愿提供3600亿元人民币额度的资金支持,包括提供2100亿元人民币信贷资金额度和800亿元人民币各类援助、推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资不少于700亿元人民币。中方还将鼓励和支持非方在华发行“熊猫债”,为中非各领域务实合作提供强有力支持。各位朋友、各位嘉宾!今年7月,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这将进一步深刻改变中国,也必将为非洲国家、为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提供新机遇、注入新动能。非洲有句谚语“同路人才是真朋友”。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国都不能掉队。让我们凝聚起28亿多中非人民的磅礴力量,在现代化征程上携手同行,以中非现代化助力全球南方现代化,绘就人类发展史上崭新画卷,共同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谢谢。
09/05 国家动态
- 习近平同出席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外方领导人举行双边活动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中非领导人将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这是继中非合作论坛2006年北京峰会、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2018年北京峰会之后,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又一次大团圆,也是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9月5日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还将为应邀与会的中非合作论坛非方成员领导人、有关非洲地区组织和国际组织代表等举行欢迎宴会和相关双边活动。9月2日上午10时,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峰会的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这是习近平主席同出席峰会的外方领导人举行的首场双边活动。习近平主席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时间”开启。
09/03 国家动态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24年8月6日)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加快补齐教师队伍建设突出短板,强化高素质教师培养供给,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工作中要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引导广大教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践行教师群体共同价值追求。坚持教育家精神培育涵养,融入教师培养、发展,构建日常浸润、项目赋能、平台支撑的教师发展良好生态。坚持教育家精神弘扬践行,贯穿教师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各环节,筑牢教育家精神践行主阵地。坚持教育家精神引领激励,建立完善教师标准体系,纳入教师管理评价全过程,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经过3至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成为常态,教师地位巩固提高,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二、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建立健全教师定期理论学习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统筹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等资源,定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轮训,增进广大教师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党建引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牢掌握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化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充分发挥教师、师范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注意做好在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和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落实好“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把教师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坚持党建带群建,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引领。三、涵养高尚师德师风(三)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纳入教师聘用合同,在教师聘用工作中严格考察把关。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准入、招聘引进、职称评聘、导师遴选、评优奖励、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各级组织人事和教育部门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考核及全面从严治党任务清单,与教育督导、重大人才工程评选、教育教学评估、学位授权审核、学位授权点评估等挂钩。学校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压实高校院(系)主要负责人责任。(四)引导教师自律自强。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坚决抵制损害党中央权威、国家利益的言行;模范遵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自觉捍卫教师职业尊严;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形象得体、言行雅正。加强科研诚信与优良教风学风建设,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通过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五)加强师德师风培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教师培养的必修课,作为教师教育和培训的重要任务,使广大教师把握其深刻内涵、做到知行合一。将师德师风和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开发教育家精神课程教材资源。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师德师风和教育家精神专题研修。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革命传统教育、国情社情考察、社会实践锻炼,引导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中涵养高尚师德和教育家精神。(六)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依规依纪依法查处师德违规行为,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严重师德违规行为,从严从重给予处理处分。落实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各地各高校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育系统巡视巡察和督查检查的重要内容。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落实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予以严肃问责。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七)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支持师范院校建设,全面提升师范教育水平。坚持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第一职责,强化部属师范大学引领,大力支持师范院校“双一流”建设。以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为引领,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院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优秀教师。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优化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深化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优化师范院校评估指标,改革师范类专业认证,支持师范专业招生实施提前批次录取,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师范院校普遍建立数学、科技、工程类教育中心,加强师范生科技史教育,提高科普传播能力。加大对师范类专业研究生学位授权审核的支持力度。加强培养基本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加强英才教育师资培养。强化紧缺领域师资培养。(八)提高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将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贯穿教师发展全过程。推动相关高校优化课程设置,精选课程内容,夯实师范生坚实的学科基础。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强化学科素养提升,推动教师更新学科知识,紧跟学科发展。加强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培训,培育一批引领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革的骨干。将高校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提升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教师站在学科前沿开展教学、科研,创新教学模式方法。适应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趋势,支持高校教师开展跨学科学习与研究,加强学科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九)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强化高层次教师培养,为幼儿园、小学重点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教师,中学教师培养逐步实现以研究生层次为主。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强化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完善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和体系,加强乡村教师培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支持高水平大学与高等职业院校、企业联合开展职业教育教师一体化培养培训,优化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推动高校将博士后作为教师重要来源。健全高校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推动教师积极应对新技术变革,着眼未来培养人才。(十)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完善国家教师资格制度,建立完善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招聘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优化教师岗位结构比例。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适应小班化、个性化教学需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科学和体育美育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配备,强化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配备管理。优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机制。深入实施教育人才“组团式”支援帮扶计划、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乡村首席教师岗位计划等。建立健全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和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十一)营造教育家成长的良好环境。倡导教育家办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支持教师和校长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推进教师评价改革,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现象,推进发展性评价。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人才工程引领,高层次人才遴选和培育突出教书育人导向,让科学家同时成为教育家,充分发挥科学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将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等相融汇,提升教书育人质量。五、加强教师权益保障(十二)加大各级各类教师待遇保障力度。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成果,强化高中、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落实好工资、社会保险等各项政策。研究提高教龄津贴标准。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保障教师课后服务工作合理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十三)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学校和有关部门要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依法惩处对教师的侮辱、诽谤、恶意炒作等言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学校和教育部门要支持教师维护合法权益。大力减轻教师负担,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为中小学、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充分保证教师从事主责主业。六、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十四)厚植尊师重教文化。提高教师地位,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推进全社会涵养尊师文化,提振师道尊严,注重尊师教育,开展尊师活动,将尊师文化融入学生日常言行。发扬“传帮带”传统,通过教师入职、晋升、荣休等活动,浸润传承教育家精神。支持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采取多种方式尊师重教,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十五)加大教师荣誉表彰力度。加强对优秀教师激励奖励,完善相关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表彰奖励向乡村教师倾斜。(十六)创新开展教师宣传工作。宣传优秀教师典型。鼓励支持教育家精神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学术成果。强化教育、教师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推出更多讴歌优秀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文艺精品。用好新媒体等渠道,拓展教师宣传阵地。依托博物馆、展览馆和文化馆等,开展教育家精神主题展览。加强教师相关新闻舆论引导和监督,激浊扬清、弘扬正气。(十七)讲好中国教育家故事。深入实施学风传承行动等活动,传播教育家思想、展现教育家风貌。将弘扬教育家精神纳入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讲好中国教育家故事,传播中国教育声音,贡献中国教育智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实际抓好本意见贯彻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各类学校要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基础性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校了解教师情况,为广大教师办实事、解难事。
08/28 国家动态
-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审议《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3日召开会议,审议《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指出,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准确把握西部大开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定位和使命,保持战略定力,一以贯之抓好贯彻落实,聚焦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会议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走出一条符合地区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子。要立足功能定位和产业基础,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坚持高水平保护,深入推进美丽西部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要持续提升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加强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强化能源资源保障,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要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农村人口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要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细化任务,推进落实;有关部门要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务求实效;西部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奋发图强,形成工作合力。要步步为营、久久为功,扎实落实各项部署任务,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08/26 国家动态
-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黄海之滨,山东日照,一条长约28公里的阳光海岸绿道,纵贯南北。“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大家要一起动手,共同建设和呵护美好家园。”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时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这是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美丽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经过顽强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这是面向未来的郑重宣示——“要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既为当前计,更为长远谋。一次次考察调研,一场场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深谋远虑。“森林是我们从祖宗继承来的,要留传给子孙后代,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在2014年12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曾经的“砍树人”丢掉斧锯,变身“看树人”,新时代以来全国森林覆盖率提升2.39个百分点。“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在湖南岳阳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沿江省份治污增绿、修复岸线、十年禁渔,曾经“病得还不轻”的中华民族母亲河,展现碧水东流新图景。心怀“国之大者”,情系亿万人民。思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谋划的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瞩望的是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中国。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要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山河草木。祁连山南麓青海木里矿区,小草疗愈着大地的疮疤。这里曾被非法开采,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木里问题要抓好整改,不留尾巴、不留遗憾”“今后,这类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能搞下不为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及中央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组,会同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开展调查,进行综合整治,重塑绿水青山。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事件“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习近平总书记道出其中真谛:“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说把多少真金白银捧在手里,而是为历史、为子孙后代去做。”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非常注重培育弘扬生态文化。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浙江生态省建设持久的内生动力。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连续12年带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今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总书记号召大家都行动起来,“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人人争当绿色使者、生态先锋,为建设美丽中国增绿添彩”。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保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要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习近平总书记对绿色发展之路思考深邃。发展,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开展林业碳汇试点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引领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攻坚克难,久久为功。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在去年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我们将持续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造福人民,泽被子孙。(记者寇江泽刘毅)
08/12 国家动态
- 习近平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于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习近平强调,要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要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用实际行动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日前,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项目“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居世界前列。
08/07 国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