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统筹加强A级信用企业培植力度
近日,湖北省金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通报了2021年度全省金融信用市州县创建完成情况,黄冈市在全省17个市(州)综合排名第三,黄梅县、黄州区、罗田县和团风县获得“湖北省金融信用县(市、区)20强”,其他县市均为“湖北省金融信用县(市、区)”,再现“满堂红”。 压实金融生态建设各方责任。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黄冈市2021年度金融信用市县创建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细化和明晰“金融信用县市创建”具体内容、目标要求和主要措施,形成责任清单,强化了县市政府对县域金融生态建设的主导、各市直成员单位对金融生态建设的责任意识。 统筹加强A级信用企业培植力度。制定下发《黄冈市2021年度A级信用企业培植工作方案》,明确全年总目标,量化各县市区和各金融机构全年新增A级信用企业培植数量。截至2021年末,全市贷款企业和A级以上信用企业,分别比2020年末增长16.99%和21.07%。 引导政府做好融资增信工作。持续引导各地开展政府融资增信工作,建立健全符合政策导向的金融风险缓释机制。尤其是推动建立小微企业融资专项增信机制。截至2021年末,黄冈市、县两级政府投入融资风险补偿和增信金额合计42.83亿元。 加强突出问题督办整改。推进相关责任单位对照任务分工,对标对表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整改。 2022年,全市金融部门将继续围绕打造“信用黄冈”目标,以“五个信用”监测指标为抓手,在建设信用文化,培植信用主体、攻克信用难点和发挥信用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上下功夫,持续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工作健康发展。
上海静安: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探索特色监管创新之路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市场监管理念和方式的重大创新,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通过研究机构近年来持续跟踪评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已经成为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和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内容。 何为“双随机、一公开”?它在市场监管领域究竟可以解决哪些疑难杂症?且随人民网一起去看看—— 应时而生,成果显著 说起“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的出现,离不开当下社会大背景的转变。自机构改革以来,新组建的市场监管部门整合了原工商、质监、食药监、知识产权、物价稽查等多部门的职能,业务条线涵盖几十项之多。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蓬勃发展,市场主体数量激增,且类型日益多元化,社会经济形态更趋复杂。如何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是摆在市场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大环境改变了,市场监管部门如果再依靠原有的挨家挨户巡查的方式,不可能做到有效监管,工作量也大大超过了人力之所及。在这样的背景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应时而生。”静安区联席会议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道。 所谓“双随机、一公开”,就是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近年来,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相关部门转变工作理念,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了解,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市市场监管局的部署,全面深化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体系,实现除特殊重点领域外,所有行政检查基本都通过“双随机”抽查进行。2021年,本着“应纳尽纳”原则,静安区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21家单位制定随机监管事项清单,梳理汇集随机监管事项清单160项,并向社会公示。2022年,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又进一步扩充,通过动态更新监管事项,整合对同一市场主体的相近检查任务,将一业一证行业改革监管等抽查事项纳入跨部门抽查内容,促进部门间协同协作,尽可能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双随机、一公开”监督体系的效果有多明显?这组数据或可说明一二:2021年,静安区各部门从园区经济、楼宇经济发展、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整体谋划,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完成单部门双随机抽查105批次,抽查市场主体5326户次,30%的检查通过双随机完成,发现问题率达到18%。发起多部门联合抽查48批次,检查市场主体419户次。 数字赋能,事半功倍 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的背景下,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也乘着数智互联的东风,结合市北高新园区所(以下简称“市北所”)大数据产业基地区位特点,开辟试验田,建立市北高新园区智能监管平台,为新时代下提升监管服务与自身建设提供解决之道。 市北高新智能监管平台以楼宇监管为重点,以食品、特种设备监管为基础,“互联网+”监管为特色,推进市场监管信息化、系统化、智慧化,同时借助该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为分级分类监管指明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再注动力。 “市北高新园区所共有注册企业4700多家,各类经营者合计5000余户,通过分级分类监管把握‘二八’定理,才能实现执法资源分配与执法成效最优。”市北高新园区市场监管所所长罗方介绍,目前,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很多地方都在探索,但没有统一的标准,市北所要做的是既要兼顾普遍性,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建立数据模型,自动计算风险分值,并对企业予以评级,又要兼顾特殊性,根据辖区电商企业集中等特点适当调整项目权重,作出合理客观评价,智能监管平台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推进企业信用监管方面既走在前列,又走出特色。 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下,市北所智能监管平台将“双随机、一公开”内容纳入子版块,依据企业信用分级分类成果,合理确定监管重点、监管措施、抽查比例和频次等,对不同信用评级企业设置从5%到100%的抽查比例,进一步提升差异化、精准化监管模式,做到对守法诚信的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的企业“无处不在”,倒逼企业注重自身诚信建设,提升信用管理水平。 通过设置好的抽查比例开展“双随机”抽查,整合全年专项抽查工作,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这种双随机抽查的模式真的挺好,以前要来检查太多次了,有检查食品的、化妆品的、广告的、知识产权的、亮证亮照的等等,现在只需要检查一次,减少了我们迎检的负担,也避免重复准备材料。”不少企业负责人纷纷为此点赞。 探索创新,精准监管 2021年10月,静安区生态环境局牵头联合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某环境检测有限公司进行2021年度静安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现场抽查发现所检查的11份“厂界噪声监测报告”不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一桩桩、一件件案例都表明,“双随机、一公开”针对企业可以起到非常有效的监管作用,结合“双随机、一公开”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是市场监督管理局重要监管方法之一。它让大多数企业不敢心存侥幸,这一方式不仅从根本上遏制了人情监管,也提高了监管效能和公正性。 为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提高行政执法水平,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研判实际,围绕法治建设、数字化转型和信用监管三个层次,着力提升市场高效能监管,开拓出一条有静安特色的监管创新之路—— 建章立制,提升“双随机”监管规范水平。完善随机抽查工作机制,提升执法标准;动态更新一单两库,提升抽查质量;强化日常考核监督机制,工作成效及时反馈;优化执法队伍建设,提升干部执法能力等。 加强运用科技赋能,提升智慧监管能力。以“互联网+”为基础,持续推进市场主体档案信息化;绘制智慧电子楼宇地图,立体展现企业全貌;构建企业关系图谱,建立失联企业追踪机制等。 突出建设信用监管,构建长效治本机制。推进提升企业自律经营意识;探索构建信用分类与风险分类监管机制,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等。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推行以来,静安区实现了监管责任全面覆盖,监管体制不断完善,监管能力大幅提升。同时,各工作部门履职意识显著增强,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监管实效显著提升,创新步伐显著加快。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机制,制定了抽查工作细则,形成了责任明晰、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为实施全方位精准监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辖区企业纷纷表示,“双随机监管让企业深切感受到政府部门‘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新发展理念与实实在在的营商便民举措,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上海: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强化企业诚信意识
《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若干规定》于近日正式施行。对于正在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浦东新区来说,规定施行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规定借鉴国际商事通行规则,将高频备案事项改为自主公示事项。如市场主体修订公司章程或内部高管出现人事变动等情况时,以前需要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规定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市场主体登记联络员以及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文件送达接受人”等相关高频备案事项改为“市场主体自主公示”事项。 按照规定,市场主体在设立或事项变动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一网通办”平台向社会公示有关信息,无须到登记机关备案。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彦峰说,这一变化在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登记自主权的同时,也规范了市场主体的公示义务,强化了市场主体的诚信自律意识。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此前开展的“一照多址”改革试点,规定固化了相关改革措施并加以推广。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市场主体在住所外开展经营活动的,可备案多个符合条件的经营场所,不需要另外办理营业执照,实现了“一次申请、一本执照、多点经营”。 规定还创设“以托管机制为抓手、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为改革和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罗培新说,市场主体登记行为从行政许可走向行政确认在充分尊重企业主体自治权利的同时,也强化了市场主体自己的责任,强化了事中事后监管。
山东:对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从山东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近日出台了《山东省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对山东省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行规范,对加快完善新型监管机制,有效降低社会治理制度性成本,提高市场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及精准化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据悉,《办法》是国内第一个关于检验检测机构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办法》共5章22条,明确规定了市场监管部门检验检测机构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的职责分工、分类标准、监管措施等内容。 根据《办法》,检验检测机构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是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以检验检测机构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等情况为基础,按照检验检测机构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检验检测机构的主要风险点实现精准识别和监测预警,并根据分类结果实施差异化监督管理。检验检测机构信用风险分类管理遵循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内部评价、分类实施、协同运用的工作原则。 《办法》从资质认定、监督检查、投诉举报、质量体系运行、统计年报、能力验证和基础信息7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由信息化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等现代技术手段,将检验检测机构按照信用风险从低到高自动分为A、B、C、D等4类,按月动态更新。 《办法》明确,山东省市场监管局负责全省检验检测机构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统筹协调和制度建立;各市、县(市、区)市场监管局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提供、谁负责”的工作原则,依法及时将监督检查结果、行政处罚等履职信息录入管理平台,负责根据信用风险分类结果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 关于差异化监管,《办法》明确,对A类机构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根据实际情况可不主动实施现场检查,实现“无事不扰”;对B类机构按照常规比例和频次开展抽查;对C类机构实行重点关注,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对D类机构实行严格监管,每年至少检查两次。 《办法》还明确了鼓励激励方式,鼓励A类、B类的检验检测机构作为能力验证或比对活动的主导检验检测机构;支持A类、B类的检验检测机构积极参与各级政府部门的招投标活动、委托项目和服务;支持A类、B类的检验检测机构采用告知承诺制方式申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项目的变更、增项等。
黑龙江:第一批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事项清单出炉
记者从黑龙江省政府获悉,为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黑龙江省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事项清单(第一批)出炉,开旅馆、办民办学校等事项实行行政审批承诺制,可当场作出许可决定。 据悉,黑龙江省第一批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事项清单内容涉及公安、交通、市场监督、水利、教育等领域。其中,黑龙江省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制订并公布告知承诺书格式文本,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许可条件和所需材料。对申请人自愿承诺符合许可条件并按要求提交材料的,当场作出许可决定。 对于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申请人自愿承诺符合许可条件并按要求提交材料的,当场作出许可决定。管理部门将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查处并公开结果。同时加强信用监管,依法向社会公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信用状况,依法依规对失信主体开展失信惩戒。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将持续增加首贷和信用贷款发放
近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提出,进一步推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持续增加首贷和信用贷款发放。 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指出,充分发挥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作用,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出台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统一市场主体登记制度。进一步压减涉企审批手续和办理时限,更多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大对平台企业监管力度。 同时,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深化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开展家政企业信用建设行动。加快推进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协同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报告》提出,进一步推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继续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推动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明显增长,持续增加首贷和信用贷款发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体系基础性制度,做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要素高效合规流通使用。优化企业外债分类管理,完善对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低信用企业的外债调控,持续防范外债风险。 此外,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报告》明确,要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金融资源向工业绿色低碳领域汇聚。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推动对企事业单位开展环保信用评价。
浙江丽水:推出“诚信履行贷”
作为推进丽水打造司法公正感受高地的有效举措,日前,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丽水市信用办、丽水市银保监分局和丽水市银行业协会在市法院举行了推进“诚信履行贷”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近年来,丽水市不断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生态信用”特色名片,初步形成了讲诚信、重诚信、守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去年10月,丽水市成功获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高荣誉,一举摘下“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的金字招牌。同时,丽水市在国家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中,位列261个地级市中的第6位,跻身全国十强,取得了历史最佳成绩。 为持续深化丽水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巩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创新拓展信用工作有效载体,“诚信履行贷”应运而生。 据介绍,“诚信履行贷”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托市法院建立的诚信履行名单库和市发改委信用办的公共基础信用数据支撑,创新推出的服务自动履行当事人的信贷产品,旨在为积极履行法院调解和生效裁判的企业和个人开展生产经营、创业创新、安居乐业提供金融保障,激励和引导诉讼当事人自动履行生效判决和调解确定的义务,让胜诉一方当事人及时兑现权益,从而增进纠纷矛盾化解的效果,促进社会和谐。它不仅是我市“信易贷”工作的创新举措,也是“信用丽水”建设的最新成果,更是跨部门信用协作的有益尝试。 “主动履行被法院生效判决书或调解书确定义务、没有其他被执行案件且书面同意将相关个人信息推送给金融机构的当事人将进入法院的诚信履行名单。我们金融机构将根据法院推送的名单进行主动对接,为其中有需要的客户提供信贷支持。”浙江省农信社驻丽水办事处业务科工作人员陈剑介绍。 市法院党组成员、审委会专职委员钱海亮表示,“诚信履行贷”是在诉讼前端体现出对诚信的尊重、对守信者的支持,其不仅为诚信者提供了贷款支持,也势必将大大提高案件判决的自动履行率。丽水中院将以“诚信履行贷”为新起点,不断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公开和应用,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和金融信息的共享整合机制,促进形成全社会“崇法守信”的良好风尚和营商环境,为丽水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海南:在政府采购等工作中对守信企业予以支持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工作,加强企业信用约束,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起草了《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范》),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凡在海南省登记的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上述企业分支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分支机构、外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以下统称企业),其经营异常名录的列入、移出等管理适用于《规范》。 《规范》指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未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的;未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责令的期限内公示有关企业信息的;公示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自列入之日起3年内,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履行了相关义务,符合条件的,可以通过公示系统或者线下窗口向作出列入决定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申请。 此外,企业因多项事由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应当在依法履行公示义务,列入事由全部消除后,方可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否则不予受理。 《规范》强调,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积极推动和配合同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对守信企业予以支持和鼓励,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山东:加快推进全省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
据山东省发改委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全面推进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日前,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视频会议。 去年7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将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确定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两大基础支撑之一。经过去年在烟台、临沂两市开展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试点,已经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具备了在全省全面推开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条件。 会议要求,各市要提高思想站位,充分认识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对促进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要坚持务实重行,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加快推进全省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尽快完成各项任务目标,推动平台效能持续提升、应用服务全面深化。
广东广州:构建全链条闭环式信用监管新机制
截至2021年底,广州市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300万户。面对持续蓬勃发展的市场主体,广州如何实施有效市场监管,构建良好有序市场秩序? 3月4日,记者从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广州市场监管部门以市场监管总局赋予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试点”为抓手,通过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构建起“信用风险判定分类→风险监测预警→风险研判处置→信用监管约束”的全链条闭环式信用监管新机制,推动事中事后监管由常规监管向关口前移转变、由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管转变、实现精准监管、有效监管、公正监管、差异化监管,形成富有成效的“广州经验”。 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9月1日《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以来,广州市场监管部门强化信用监管约束,将广州市采洁化妆品有限公司等少数严重违法企业依据《办法》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对其实施信用联合惩戒,会同相关部门在准入、融资、信贷、征信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或禁止,让违法失信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广州市采洁化妆品有限公司案被市场监管总局遴选为首批8起市场监管领域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典型案例之一,对违法企业形成强有力的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