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
北京近年来在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开展积极探索与实践,服务发展首都新质生产力。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中共北京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多部门联合发文,发布了支持北京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关于推进北京市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找准定位,在普惠信贷领域开展错位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要求推动银行持续加大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推广随借随还的循环贷款模式,满足小微企业灵活用款需求,同时鼓励保险公司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风险保障需求,开发专属保险产品,设计专属保险方案。 《关于促进北京市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和引导在京金融机构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理财产品、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等第三支柱金融产品,支持鼓励开发针对退休人群的收入替代基金;探索开展以养老为目的,兼具养老消费、医疗支付等服务的特殊需要信托;聚焦“老老人”“以老养残家庭”等重点人群,开发养老金融产品,提供养老财务规划、资金管理、风险保障等服务;支持保险公司做好北京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承办工作,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优化提供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 此外,六部门近日印发实施了《北京市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加大核心要素供给、激发数字金融发展动能,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数字金融服务质效,完善行业环境、优化数字金融发展生态,坚守风险底线、保障数字金融发展安全四方面提出15项任务。 近年来,北京持续推动在京各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领域市场主体支持力度,截至三季度末,北京辖内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500余亿元,保持较高增速;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有贷户数超100万户,有效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行,长期位居全国较低水平。 北京在全国首批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目前北京全域已转为试点地区。北京还高水平建设国家级金科新区,已引入头部或重点金融科技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200余家,并多措并举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便利化水平。
辽宁沈阳: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近日,为大力推动辽宁沈阳市文化和旅游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和旅游行业信用经济试点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的指导意见》《文旅行业失信修复与异议处理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全市文化和旅游行业信用承诺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推进信用承诺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坚持以政府引导、协会联动,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为基本原则,持续规范文化和旅游行业信用承诺类型。通过协会组织向旅行社、星级饭店、A级景区、导游四类旅游市场主体下发签署线上信用承诺书通知,并利用“信易诺”微信小程序落实签署工作,有效地规范了市场秩序,优化了营商环境。 据了解,“承诺护航”是信用试点工作的一大亮点。游客可以通过“信易诺”综合服务平台查询四类市场主体信用承诺签署情况及内容,并参与平台举办的多种游客承诺活动兑换旅游优惠产品,构建了双向承诺制的创新模式。一方面,企业主动承诺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消费者也通过参与承诺活动,增强了对文旅行业的信任和支持。这种双向互动的模式,不仅加强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也为文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信用承诺制度的建立,提高了企业的自律意识和诚信经营水平,促使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和满意度,让游客实现了在沈“省心游”“放心游”,为文旅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推动了文旅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未来,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将继续深化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加大文旅行业信用承诺制工作力度,拓展信用在文旅行业的应用场景,与市场主体一道,共同打造一个诚信、繁荣、和谐的文旅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线试运行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下简称“资金流信息平台”)上线试运行工作会议。 会议指出,建设资金流信息平台是中国人民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立完善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机制,探索银行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进一步支持信贷资金精准直达中小微企业的积极探索和全新实践。资金流信息平台于10月25日上线试运行。 会议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和试点金融机构要扎实开展试运行工作,保障服务平稳、有序。做好统筹规划,稳步推进金融机构接入工作,切实维护信息主体权益,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培育资金流信用信息应用意识。加强资金流信息平台与征信系统、动产融资登记系统服务效能的协同,做好基础征信服务工作。充分挖掘资金流信息平台信息价值,发挥资金流信息在贷前审核、贷中评估和贷后管理中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资金流信息平台为中小微企业建立了专属的数据账户,可为企业贷款提供一份全新的“征信报告”。资金流信息平台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运营的金融基础设施,向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免费查询服务。目前,资金流信息平台已接入包括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部分城商行、农商行在内的31家金融机构。自10月25日早间上线后,截至10月25日17时,企业访问该平台次数已超过5万次。参加平台的金融机构目前主要是具有结算账户服务资质的银行类机构,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信用联社等,目前共有31家金融机构参与试运行服务。
广东深圳: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人次超去年67%
“没想到申请助学贷款的流程如此简单,只需要跑一趟,在窗口办理几分钟就完成了。”学生李明(化名)和父亲对助学贷款的简单流程频频点赞。记者从广东省深圳市教育事务综合保障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保障中心整合资源,优化流程,进一步提高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受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目前深圳市共受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424人次,较2023年全年增长67%,助学贷款预计将于11月中旬发放。 家住光明的李明同学今年高考考入广东理工学院,开学前,他和父亲一起来到了深圳市教育事务综合保障中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窗口,按照市教育局“反向办”指引,提交申请表格和录取通知书、身份证等材料后,5分钟便完成了助学贷款合同的首次签订,拿到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证明。有了这个证明,他便可以通过高校的“绿色通道”报到入学,开启大学的学习。李明的父亲表示,幸好有助学贷款政策的帮助,解决了孩子大学学费的后顾之忧,而且“跑一次”即可高效完成助学贷款首次签约,往后学期的续贷通过网上办理即可,十分便利。 深圳市教育事务综合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保障中心深入践行“走流程,优服务”行动,助学贷款预受理阶段,增设热线电话,推广助学贷款现场办理网上预约功能,帮助学生和家长进一步了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及办理流程。受理阶段,按照“最多跑一次”和“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助学贷款全流程闭环申请、审批服务,减少学生及家长办理时间,大幅度提升业务每日办理能力,全面做到“应贷尽贷”,确保有需要且符合条件的学生都能申请到助学贷款。
山东青岛:推出文旅市场主体信用码
记者从山东省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为进一步提升旅行社服务质量,营造让游客放心、安心、舒心的诚信消费环境,青岛近日正式推出文旅市场主体“信用码”,让游客对相关信息可以做到“码”上知晓、心中有数。 据了解,文旅市场主体“信用码”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推出,覆盖全市840余家旅行社,消费者在线下选择旅行社之前可通过手机扫描,就能看到该旅行社的证照登记、是否有处罚以及是否获得A级信用评价等信息。 为推动建立旅行社信用评价机制,加强旅行社靶向监管,我市还制定出台了《青岛市旅行社综合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从公共信用、综合能力、遵纪守法、服务质量等维度,对全市849家旅行社进行信用评价。其中,信用等级A级旅行社41家、信用等级B级旅行社426家、信用等级C级旅行社362家、信用等级D级旅行社20家。
黑龙江哈尔滨:“码上诚信”赋码60万户,538家旅行社签署诚信承诺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尔滨”再次迎来旅游热潮。记者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了解到,今年8月以来,哈市先后推出的“信用+旅游”六项行动,建设“诚信示范街”矩阵,进一步树立了“信用哈尔滨”城市形象,为“尔滨”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引流。 据了解,“信用+旅游”行动将“信用”建设全方位融入餐饮、宾馆、出租车、景区、商超、娱乐6个行业,全链条推出信用评价、分级分类监管、联合奖惩、“码上诚信”“信易游”、典型宣传6项行动,彰显了“信用”增强社会诚信意识、促进文旅市场发展和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的市场主体115万户,“码上诚信”赋码60万,538家旅行社签署诚信承诺,12家文旅企业获首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称号,20名导游成为“服务之星”、185个单位个人成为“诚信之星”。 “信用+旅游”行动从建立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入手,以惠企便民为原则,积极创新“码上诚信”、柔性执法、守信激励等信用应用。其中,“码上诚信”让游客扫码即知经营主体信用状况;信用监管“无事不扰”,对首次违法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首违不罚”;满足游客需求,对遗失或忘记携带身份证的游客通过“e冰城”手机App实名认证后,手机定位在哈尔滨市区内,即可网上申请开具临时身份证明,实现“一键申请、一分钟”开具,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信用有价”。今年8月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检查食品、价格、计量等9449家次,全市3A级以上景区消费维权服务站基本全覆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诉即办”成为游客“娘家人”。 此外,通过建设19条“诚信示范街”矩阵及选树“诚信之星”、设立“10分钟维权岗”“解忧说事点”等,兴业态、聚人气、引流量,积极打造“企业诚信经营、游客放心消费”的“网红地”,“信用哈尔滨”成为“主流声音”。
三部门:推动金融机构加快落实近期金融增量政策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金融机构座谈会,认真学习贯彻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推动金融机构加快落实近期金融增量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肖远企,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王建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宣昌能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迅速行动,用好用足各项增量金融政策,逐项抓好政策落地见效。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加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加强利率政策的执行和传导,扎实组织做好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批量调整工作。实施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新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专项工作机制,注重部门协调和业务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最大程度发挥政策效应,持续提振市场信心、改善社会预期,有力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金融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金公司、嘉实基金负责同志作了经验交流。中国人民银行相关司局,21家全国性银行,部分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中国人民银行各省级分行主要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住建部:年底前“白名单”项目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年底前,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要将所有房地产合格项目都纳入“白名单”,应进尽进、应贷尽贷,满足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倪虹谈到,相关政策发布以来,政策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建商品房销售等主要指标降幅继续收窄,特别是9月底以来,一手房看房量、到访量、签约量明显增加,二手房交易量持续上升,市场出现了积极变化。 他还表示,下一步,住建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一项一项抓落实,把政策效应充分释放出来,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两部门: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小微企业
10月15日,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召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动员部署视频会议,提出加强统筹部署和组织协调,抓紧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会议指出,支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就业的现实需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和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应有之义。要求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推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同时善于运用市场化机制和法治化办法,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高效结合,合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会议强调,为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小微企业,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地方相应建立工作机制,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区县工作专班要“两手牵”,一手牵企业,一手牵银行。通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入园区、社区、乡村,全面摸排融资需求,形成“两张清单”,把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推荐给银行机构,银行机构及时、精准对接,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打通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 会议要求,要加强统筹部署和组织协调,抓紧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相关部门、地方政府、银行机构、小微企业等各方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密切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机制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福建厦门:建立“个人信用白鹭分+平台+金融机构”信用就医模式
日前,家住福建省厦门思明区东浦一带的市民李兴华前往厦大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就诊,她没有预缴费就直接就诊,然后取药离院。“换作以前,我要充值缴费两次,现在采用信用就医,根据个人信用白鹭分,我获得交通银行3000元信用就医专属额度,不用排队,方便多了。”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信用在深化医疗改革、促进医疗服务高效便民等方面的作用,厦门在全国率先建立自然人信用评价机制,推出“个人信用白鹭分”,并在全国首创“个人信用白鹭分+平台+金融机构”信用就医模式。目前,厦门已有近80万市民开通信用就医。 2022年,在厦门市委市政府部署下,在市发展改革委、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医保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的联合推动下,“个人信用白鹭分”信用就医正式推出。这一模式为市民带来了革新性的“先诊后付”便捷就医体验,一经推出就迅速出圈,引得市民纷纷“尝鲜”。 据市发展改革委介绍,为解决市民就医预交充值、多次排队结算付费、就医时间长等痛点,信用就医通过信用价值分档,为市民提供500元-3000元的信用就医专属额度。市民可自主选择提供信用就医专属额度的金融机构及还款方式,在就医过程中无需预交充值,自费费用可离院后通过信用就医专属额度支付,从而实现“先诊疗、后付费”。 迈出“第一步”后,信用就医还不断优化升级上线新功能,进一步提升市民看病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 聚焦老人小孩重点人群,信用就医推出“亲情付”功能,建立信用价值家庭共享机制,将服务群体拓宽至全年龄层,更具普惠性,解决“一老一小”就医不便的难题。为延伸诊前服务,信用就医还上线“预约挂号”服务,市民可通过信用就医进行医院预约,免预交金。 厦门还建设了全市统一的信用就医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个人信用白鹭分”评价模型,拓展更多惠民便民医疗服务场景,逐步构建“信用+医疗”服务生态,以信用数据赋能医疗服务质效提升。 截至今年10月初,厦门共有23家公立医疗机构和39家社区服务中心上线“先诊疗、后付费”信用就医服务功能。全市共有79.98万位市民开通信用就医,占户籍人口比例约26%,获得信用就医专属额度4.36亿元,单次就诊平均节约时长约35分钟,较传统就医模式节约就诊时长约40%。 “个人信用白鹭分”信用就医自上线以来,多次获得国家、省多部门肯定及推介,包括荣获全国信用大数据应用场景征集活动“优秀应用奖”,入选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联合发布的“信易+”应用典型案例。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信用就医是以信用“小切口”改善就医“大民生”,赋能城市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创新实践,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接下来,厦门将以综合改革试点为主抓手,勇于探索试验、探路先行,积极探索实践信用惠民新模式,营造全社会知信、用信、守信、互信的良好氛围,让“信用厦门”这块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