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家信用领跑企业主动“亮信” 接受社会监督
诚实守信是企业的“立业之道、兴业之本”,也是企业持续发展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力量源泉。为提升企业信用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运行环境,带动更多企业“学信、知信、管信、用信”,近日,在北京市经信局的统筹协调下,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组织211家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企业(2019年度)在“信用中国(北京)”网上主动亮信,接受社会监督。 推行信用承诺制和组织企业主动亮信,是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的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内在要求。为配合国务院办公厅《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35号)的总体部署,北京市建立健全信用信息自愿注册机制,鼓励市场主体在“信用中国(北京)”自愿注册,上传资质证照、市场经营、合同履约等信用信息,并对信息真实性公开做出信用承诺。 此举对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遵守信用底线,主动向社会“亮”出自己信用情况,展示品牌形象,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查询,才能不断强化企业诚信意识,规范企业信用行为,积累信用价值,打造信用品牌。下一步,北京市将探索推进企业“亮信”在政府采购、招投标等环节的对接应用,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 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行动(简称“信用领跑行动”)是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联合中关村发展集团、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的企业信用培育与提升计划,秉承“亮信守信享受一路‘绿灯’”的理念,旨在以企业信用为基础,通过推进社会化激励的方式,全面赋能诚信企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依据《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行动2019工作方案》和《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行动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等要求,遵循“自愿、客观、公正、公开”原则,经广泛宣传动员、机构推荐、合规审核、企业填报、综合评价、社会公示等工作程序后,223家企业通过“2019年度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企业”终审。它们将不断规范自身信用行为,加强企业信用建设,用良好的企业诚信形象,带动更多企业参与信用领跑行动,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主动“亮信”,拥抱信用经济时代,完善信用打造“信用北京”金字招牌,期待更多企业参与信用领跑行动,构筑信用首善之区,激发信用价值,优化信用生态,以信用引领,全面赋能企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江苏:将水上无线电违法行为纳入海事监管领域信用管理
“自水上无线电秩序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积极探索将无线电专项整治与安全诚信船舶、重点跟踪船舶、协查船舶实施挂钩管理,深化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海事监管机制。”9月1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江苏海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探索将水上无线电违法行为纳入海事监管领域信用管理并深化应用,在全国海事系统尚属首次,这将对引导船舶船员遵守水上无线电通信秩序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据悉,7月13日,“惠丰**”轮载运黄砂5300吨,从福州港抵达常熟港后,被海事部门查获,该轮配有两台AIS设备,其中一台与其所持有的AIS证书信息严重不符,且该轮涉嫌内河船舶非法参与海上运输,按照《江苏海事监管领域信用管理规定(试行)》,存在严重失信行为,该轮被列入江苏海事信用管理“黑名单”。同月28日,“运达**”轮载运黄砂10000吨,从太仓驶抵常熟,后经查获,该轮未能按照海事管理机构的决定,显示正确的船舶信息,被列入江苏海事信用管理“黄名单”。 《江苏海事监管领域信用管理规定(试行)》明确,被列入“黑名单”的失信船舶,海事部门将实施到港必查、从严实施行政处罚等海事监管惩戒措施,并按照海事、信用部门、交通局、税务局、人民银行等单位共同构建的联合惩戒机制开展跨行业、多领域的联合惩戒。被列入“黄名单”的失信船舶,海事部门将列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对象,提高行政检查抽查比例和频次,另外,在“黄名单”有效期内再次出现失信行为的,将被列入“黑名单”。 记者了解到,在整治中,江苏海事局还创新实施“看、核、查、纠”四步法,“看”即看清所有AIS设备、“核”即重点核准船舶的“一码三证”是否相符、“查”即深查设备静态参数、“纠”即深纠各类违法行为,对重点水域、重点船舶实施重点监管、跟踪落实,累计查处“一船多码”“一码多船”违法行为11起,有力的打击和震慑了各类水上无线电违法行为。
辽宁丹东:对诚信企业和个人实行“容缺审批”
9月10日,记者从丹东市获悉,丹东将信用承诺书嵌入审批流程,诚信企业和个人可优先享受“容缺受理”“容缺审批”等便捷服务,为守信者节约办理时间。同时,建立全国首个信用管理师人才库,开通“绿色直通车”,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多措并举,打造“诚信丹东”信用品牌。 结合丹东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丹东市把信用服务与市行政审批大厅行政审批事项相融合,将信用承诺书嵌入审批流程,对符合条件的守信主体在申报材料不齐备的情况下,书面承诺在规定期限内补齐材料可先行受理,优先享受“容缺受理”“容缺审批”等便捷服务,为守信者节约时间成本。同时,丹东市对信用良好的企业或个人优先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并结合信用情况,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变传统的重事前审批为重事后监管,实现快速准入。 为使“信用丹东”网站发挥为群众办实事、便捷服务的功效,丹东建立了全国首个信用管理师人才库。截至目前,全市有25名信用管理师纳入人才库。丹东还对每批符合条件的重点保障企业开展信用状况核查,开通信用修复“绿色直通车”,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丹东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宽甸支行信用承诺书
宽甸满族自治县总工会信用承诺书
丹东市创元矿业有限公司信用承诺书
宽甸满族自治县杨木川镇空心砖厂信用承诺书
丹东泰威新材料有限公司信用承诺书
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同裕加油站信用承诺书
黑龙江伊春: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强化新型信用监管
伊春市高度坚持“依法依规、改革创新、协同共治”原则,以信用制度建设、信用信息公示、“红黑名单”认定管理、信用联合奖惩、信用修复、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及专项治理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制度设计 该市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到全市整改工作台账,持续推动重点行业领域信用建设,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信用宣传及诚信文化建设等工作;连续召开了信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信用建设座谈会,对该市信用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组织召开了全市信用信息共享系统调研会、信用平台建设推进会等会议,不断强化对信用建设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紧密配合、协同共进,持续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的良好局面。 印发了《伊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核指标》,采取月统计、季通报的形式加强对信用建设工作的考核,在“双公示”、信用工作考核、诚信宣传教育、信用监管等方面出台方案制度11个,成员单位制发信用相关文件82个,县(市)区制定辖区方案制度35个,市人社局、交通局、友好区等在出台行业(辖区)方案基础上,制定实施信用监管制度。出台了《伊春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信用建设制度框架。 聚焦重点领域,实施信用监管 该市生态环境、卫健、住建等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共享疫情信息,开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及定点医疗机构环境信用监管。市场部门对全市外卖平台进行约谈,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相关机制,保障网络餐饮食品安全。嘉荫县公安交警、环卫、邮政、申通、美团等14家部门企业建立警企联合管理机制,推行骑手文明交通记分制。友好区组织辖区医疗药品销售企业召开集体约谈,消除药品流通安全风险隐患。 该市市场、税务、交通部门持续推进“红黑名单”认定管理和信用分级监管,通过“信用伊春”网站向社会公开“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纳税AD级名单”。市场监管系统共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4824户,累计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2462户。税务部门评出A级纳税人135户,D级纳税人751户。交通部门对43户出租企业、153户汽修企业、11户客运企业、39户货运企业进行了信用等级评价。 开展专项治理,深化联合奖惩 年初以来,该市教育、公安等部门多次开展专项治理行动,育部门成立了随机检查民办教育机构包片小组,对民办教育机构进行专项检查,查处了2起失信民办教育机构办学行为,并在全市通报。公安部门开展了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交通领域失信行为专项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及假药问题专项治理等行动,破获相关案件100余起,查处交通违法行为7470起,通过一系列专项行动,让危害群众利益的违法失信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 6月中旬,该市建设完成涵盖36家单位在内的市级联合奖惩应用系统,录入国家级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40余个,逐步完善信用联合奖惩制度流程。市税务局提供“银税互动”贷款申请、审批、授信、放贷“一站式”服务,帮助90户守信企业申请贷款9787万元。市市场局对106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的法人实行3年内不得担任公司董监高职务的惩戒措施,市卫健委、南岔县根据要求对被推送的主体给予了相应奖惩措施。 服务企业发展,推行容缺受理 该市金融、财政、发改、工信、卫健等部门建立疫情防控信贷支持重点企业名录,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了“医疗贷”“白衣贷”等产品,为格润药业、忠芝集团、林宝药业、宝宇生态等疫情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企业发放贷款2.55亿元,同期推行涉农金融机构“线上”渠道办理业务,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5.09亿元,切实发挥出信用服务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近年来,该市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人防等部门在相关领域持续推进信用审批容缺受理机制。疫情防控期间,人社部门实行业务办理“容缺机制”,对由于特殊原因缺少要件的参保企业,给予先办理后期再通过微信、邮箱提交电子版材料的便利。公安交警部门实行驾驶证期满换证容缺办理,对暂时无法提供身体条件证明的,先予办理驾驶证换证,允许申请人在疫情结束后补交身体条件证明,既节约了服务窗口资源,又降低了群众到人多场所交叉感染的风险。 宣扬诚信文化,营造诚信氛围 根据《伊春市2020年信用宣传活动方案》要求,该市在十大重点行业领域组织开展信用宣传教育活动。市人防办开展了首席专员信用宣传服务,在大厅办事窗口开展“守信用、利发展、共促文明”诚信主题宣传。该市市场局、交通局、公安局、人民银行、金林区、伊美区等各自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了诚信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开展信用修复,提供信用保障 出台了《市场主体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指南(试行)》,在“信用伊春”网站开辟了“企业信用修复绿色通道”,并由该市营商环境局安排专人24小时受理企业信用修复,市应急局、乌翠区等部门(县区)主动开展信用修复指导工作,帮助相关失信主体进行信用修复。截至目前,全市18家被行政处罚企业通过线上进行了信用修复申请,上半年,共计完成了28条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为企业继续良好发展提供了信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