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市翰墨书店信用承诺书
【风险提示】留学生们当心!你们可能被骗子盯上了!
身在海外,接电话要小心啦!近来,诈骗团伙的猎取的对象从境内转移到了境外,伪装成大使馆工作人员,专门针对留学生群体实施诈骗,金山一名在外留学生就“中招”险被骗,所幸民警及时越洋连线成功劝阻。 6月14日,金山公安分局山阳派出所接辖区柏先生来所求助,称其在海外留学的儿子接到了一自称“中国驻外大使馆”的电话,对方告诉其儿子惹上了官司需要9万元保证金,柏先生觉得这和之前民警上门宣传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案例极其相似,猜测儿子遭遇了电信诈骗。获悉后,民警徐吴立即将柏先生带至劝导室,向其了解详细情况。根据所了解情况,徐吴初步研判柏先生儿子遭遇了冒充“公检法”类型诈骗,随即拨通了其在海外留学儿子的视频电话。 接通电话后,留学生小柏告诉徐吴,6月12日上午,其日本手机号接到一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大使馆前台,并声称有一封厦门警方寄给“大使馆”的文书需要其亲自确认。因小柏留学地离大使馆路程较远,其便询问对方能否电话告知文书内容,对方在请示“上级领导”后将文书内容予以告知。 “文书”称厦门警方在机场抓获了一名诈骗嫌疑人,在嫌疑人身上搜出了13张银行卡,其中一张银行卡显示是由小柏身份信息注册,现需要其配合警方调查,因小柏在境外留学,须支付一笔9万元保证金作为担保,否则将会被遣返回国,同时还会影响到其父母在国内的工作。“大使馆”前台还告知小柏此事属于机密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包括其父母。小柏听后对此深信不疑,下载了对方指定的聊天软件,但由于凑不出9万元,还是选择向其父亲借钱,当父亲询问原因时,其为不让家人担心,始终不愿透露事情缘由。 经交谈,徐吴断定这就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类电信诈骗,随即对小柏进行此类诈骗手法详细分析和相关案例介绍,小柏这才意识到遇到了骗子,当即承诺卸载聊天软件,并保证不会将验证码发送给对方。在此,警方提醒:接到陌生电话不要慌乱,冷静思考、谨慎对待。遇来电人告知涉及国内案件需要处理要求转账时务必冷静,待拨打中国驻外使馆电话或通过其他渠道核实情况后再处理。如发现被骗,应尽快向当地警方报案并委托国内亲友就近向国内公安机关报案。
联通网苑连锁凤城市青城子镇梦缘网吧
青鸟网苑信用承诺书
中联万国影城信用承诺书
红火网吧信用承诺书
宏泽网吧信用承诺书
宜博电竞信用承诺书
玩家国度信用承诺书
【风险提示】教育部发布预警: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诈骗陷阱
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报马上就要开始了。教育部6月16日发布预警: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诈骗陷阱。 据了解,近期,陆续有考生和家长反映,社会上有机构或个人通过互联网、电话、面询等方式,向考生和家长开展高校志愿填报指导活动并收取高额服务费,存在政策不准、信息不实、误导甚至诈骗等问题。 教育部说,根据“2021高考护航行动”安排,教育部已协调相关互联网平台联合开展“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专项行动,将对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和属地高校注册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等在互联网上进行统一权威标识,以便于广大考生和家长识别,获取权威的招生政策和服务信息。同时,各地教育部门正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清理整治,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机构和个人,将予以严厉打击。 教育部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目前没有任何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与社会机构或个人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合作,切勿轻信所谓的“天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各地教育部门、考试机构和高校将组织开展“加强考生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专项行动,为广大考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指导服务。一是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及高校会向考生提供近年来各高校在本地录取情况的参考材料,供考生志愿填报时参考。二是各地教育部门普遍对基层招生考试机构和中学教师进行了培训,可以结合考生实际,提供免费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三是各招生高校也会对拟报考本校的考生给予志愿填报的指导和建议。6月22日-28日,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还将举办“2021年高考网上咨询周”活动,各招生高校将通过文字问答、视频直播两种方式为广大考生提供免费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请考生按照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提供的信息,结合本人实际情况,合理填报。 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梳理汇总了近年来一些虚假诈骗案例,将其形式特点公布于众,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防上当受骗。 谎称有内部信息,夸大虚假宣传。某网站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能够“精准定位院校”“一分不浪费”等等。事实上,每年高考工作中,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布高考成绩统计情况和近年来各高校录取分数情况。市面上的机构或个人并不掌握任何特殊的内部信息,夸大宣传是这类网站和人员一贯招揽客户的手段。 谎称有内部人士,假冒专家身份。某咨询机构打出广告,称“与C9、985、211院校成功牵手”“著名部属高校权威志愿填报专家组成团队”。事实上,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该机构一些所谓“志愿规划师”都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只经过几天培训就匆匆上岗,还有一部分“志愿填报专家”并没上过大学,按照总部培训过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家长购买这些机构的服务不仅花了冤枉钱,更是对孩子前途的不负责任。 谎称能精准指导,实则实施诈骗。有的“志愿填报辅导”APP和网站假借为考生“一对一”服务的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后,溜之大吉;有的伪造录取通知书,要求考生提前交学费;有的要求考生填写许多不必要的个人信息,或者发送带有木马的链接,造成个人隐私信息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