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包吃包住包旅游、三天能挣数万元?拆穿银行卡“四件套”贩卖套路
“银行卡四件套,对公账户,有需要微我”“全新卡资料齐全”……在网络平台活跃着一些“中间商”,他们常用暗语交流,只因收购和销售的产品属于监管明令禁止倒卖的“违禁品”——银行卡“四件套”。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相较两年前低廉的费用,如今银行卡“四件套”价格水涨船高,抬升多倍,与之相与的收购银行卡“同台三包”黑产链条也已经十分“成熟”。卡贩将目光瞄向法律、金融知识缺乏的工厂员工、社会“小白”,将他们一步步引向违法边缘。 银行卡“四件套”价格飙涨 “出两套带盾的”“有一套陕西带盾的卡,日限额500万元,有需要的老板私我”“可以长期做,天津周边、北京、山西、河北均支持验货付款。”在网络“黑市”里,买卖银行卡“四件套”的暗流依旧汹涌。 银行卡“四件套”就是持卡人银行卡、对应绑定的手机卡、身份证和U盾信息。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网络上,一些卡贩用收购“YHK”、“YHK”买卖等暗语叫卖银行卡。 “要什么银行?”在添加联系方式后,卡贩李明(化名)向北京商报记者抛出了第一个问题。“只有行家能懂我们的信息,有需求的自然会找上来。”李明熟练的向北京商报记者展示了他手中的银行卡“四件套”现货,“国内用6000元一套,国外用8000元一套,支持定金发货。” 从李明提供的图片来看,他叫卖的银行卡中有多家国有银行卡片及地方信用社银行卡,且都带有持卡人对应绑定的手机卡、身份证和U盾信息。 李明介绍称,这些卡片没什么区别,刷卡限额在200万—500万元不等,客户买断,保证两个月内安全无误,如果两个月内还要用卡就要再进行二次购买,重新付款。 相较两年前的价格,银行卡“四件套”价格也开始“水涨船高”。李明回忆称,“盾卡‘四件套’的价格两年前还是1000元,去年11月就开始涨价了,先涨到了2000元,后来涨到6000元。” 像李明这样的银行卡买卖“生意人”还有许多,在北京商报记者卧底的社交群中,有多位卡贩打出“诚信交易、真诚出售各种四件套”的字眼进行银行卡售卖。 另一名卡贩张扬(化名)的收费比李明低了许多,他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现在‘四件套’价格是4500元。同样有持卡人银行卡、对应绑定的手机卡、身份证和U盾信息。”而他的交易方式主要是出租,首次出租50天,后续有用卡需求可以再进行续费。 不止于此,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此类银行卡售卖信息无孔不入,在QQ社交群、贴吧、网页浏览器中,卡贩们均活跃其中,他们用隐藏的词汇信息发布银行卡贩卖广告,吸引客户,在卡贩发出的视频中,许多银行卡、身份证、U盾等被打包成一个个包裹摊放在桌子上,供客户挑选。 银行卡贩卖已经逐渐形成了链条化、体系化的犯罪产业链,谈及此类黑产屡禁不止的原因,金融科技专家苏筱芮表示,此类黑产不断滋生,一方面在于不法分子的资金“倒手”需求持续存在,甚至由于外部环境的收紧导致需求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黑产交易的渠道愈发隐蔽,难以通过传统方式监测与识别。 收卡“同台三包”产业链完善 个人、团队化运作已经让贩卡“黑产”成熟,贩卖生意的火爆同样带动了收卡这一产业链,在这一环链条里,卡贩通常会给自己安一个“诚信卡商”的称号,将被收购的银行卡持卡人称作“小弟”。 在调查过程中,北京商报记者接触了一位来自广东的卡贩刘远东(化名),他详细介绍了当下回收银行卡并进行贩卖的“同台三包”流程模式。同台就是购买人、卡贩、出售银行卡的持卡人在一个地方聚集,为了避免大额交易资金冻结出现挂失,需要出售银行卡的持卡人进行共同会面。 那么何种情况下,银行卡会出现资金冻结?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通常是出现过异常交易,比如恶意套现、伪造信息、密码连续错误等情况,导致银行卡可能被冻结。而解冻就需要用户本人持有身份证、银行卡到银行柜台进行相关解冻业务。 同台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在大额交易过程中银行卡出现挂失,资金被冻结之后快速进行解冻操作。做这一行的刘远东已经轻车熟路,在持卡人的选择上他也不“挑剔”,北京商报记者以欲出售银行卡的持卡人身份向他进行咨询,他鼓励道,“你应该多开一些卡,批量开,U盾开不了就只开通银行卡和网银。”刘远东直接向北京商报记者提供了一个名单,哪些银行风控水平高、会监测区域交易信息,哪些则风控水平较低,并且“指路”北京商报记者去相关银行办理。 批量收卡的价格也不菲,国有大行收购价格较高,收购一套持卡人可赚5000元,其他类型的银行卡收购价格较低。“你可以分别去多家银行办理,有U盾的可以,普通银行卡带网银的也可以,风控比较严的银行不要办理。操作流程上,按‘同台三包’,你本人来我这里,我全程包吃包住包路费,3天之后银行卡用完你带走,钱也用现金结账。不同台我不敢用你的卡,万一资金冻结我损失非常大。”刘远东说道。 和刘远东不同的是,有的卡贩也支持线上交易,卡贩吴中(化名)对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四件套”收购一套费用是3000元,办好卡装袋寄过来就行,线上结清款项。当北京商报记者提及是否会存在资金冻结风险时,吴中说道,“这不是你该担心的问题。” 在卡贩收购产业链中,办几张卡就能入万元,赴异地“同台三包”还能免费包吃包住,这样的“挣快钱”方式乍一听很让人动心,殊不知这只是向持卡人编织的陷阱。一位卡贩毫不忌讳的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用你的钱不搞诈骗,就是洗钱,老板们赌博的钱,你的卡也不用来过第一手钱,已经是第二手了,没什么好担心的。” 处于产业链上游的银行卡收购者李明也直言:“反正‘小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银行卡会用来干什么,就算出事也根本找不到我们。” 为诈骗、赌博洗钱“做嫁衣” 为什么会滋生银行黑产这一贩卖链条,购买成套的银行卡到底有何用途?事实上,不法分子在实施诈骗、赌博洗钱等操作时,都需要银行账户进行收款、倒账,可以实现大额转账的银行卡正是这些不法分子的刚需。 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前来购买银行卡“买家”主要是两种需求,一类为诈骗、一类为洗钱,这两种需求也隐晦的被卡贩们称为“收菜”和“菠菜”。一位卡贩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赌博洗钱需要大量的现金提现,也需要大量的银行卡反复提现,从持卡人手里收到卡之后,会安排‘车手’做这些事情。” 在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看来,此类行为已经在行业持续了很多年,这类银行卡贩卖交易的主要用途是洗钱,需要有各种各样的账户将钱“洗白”,这也就造成了会产生很多分润的可能性,例如10%甚至20%高额的利润都是这些不法分子所能接受的。 黑产难禁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链条闭环,近年来,银行卡和电话卡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的重要根源。2020年10月,一场全国性的“断卡行动”拉开序幕,对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进行严厉打击整治,坚决斩断电话卡、银行卡的买卖链条。“某地大学生卖银行卡给诈骗分子用于犯罪,被判刑一年”“出售银行卡帮诈骗分子转移资金,涉嫌犯罪被批捕”等新闻也见诸报端。 提供一张银行卡就构成犯罪,这也绝非危言耸听。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怡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此类贩卖银行卡的行为涉嫌违反《刑法修正案(九)》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针对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支付结算等帮助的行为独立入罪。“根据刑法修正案,该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行为人还参与了其他的更加恶劣的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王德怡说道。 “断卡行动”彰显了监管坚决斩断非法开办贩运“两卡”黑灰产业链条、铲除滋生“两卡”犯罪土壤的决心,也从源头上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的态势。在监管的打击下,卡贩的生意也受到了冲击,在调查过程中,有多位卡贩声称目前生意不好做,手底下的银行卡被持续冻结过。一位卡贩称,“有客户有39万元被冻结过,山东、温州地区刑侦也曾经冻结过银行卡。”也有卡贩称,“资金被冻结了三年还没有取现,一直循环冻结,没有停止。” 苏筱芮建议称,对银行来说,未来在事前、事中防范方面,应当提醒广大持卡人注意用卡规范,保护好自身的信息安全,采用科技手段加大对不法资金、异常交易的监测;对监管机构来说,则需加大对银行卡非法买卖交易的处罚力度。 “应加强互联网平台,运营商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互通,加大源头的惩处力度,从而有效提高其犯罪成本,这样才能做到从源头遏制犯罪。”王蓬博说道。
丹东市振安区张氏按摩所信用承诺书
丹东市振安区南木发艺工作室信用承诺书
振安区雅妍健康美容养生美容院信用承诺书
青山沟镇卫生院信用承诺书
丹东军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信用承诺书
宽甸满族自治县城镇红日升汽车修配厂信用承诺书
宽甸惠通吊装设备租赁有限公司信用承诺书
【风险提示】警惕诈骗新套路,动动手指就中招
点赞是新时代的社交方式,但您知道吗?如果不加辨别,可能一条短信,一个点赞就能出卖您的财产安全。电信诈骗套路层出不穷,今天朝检君带您看看爱心诈骗和点赞诈骗。 套路一:爱心传递?掏空你钱袋 短信记录 您好,我们是XX基金会,为防控疫情接收社会捐助,资金将向抗疫一线输送,需要您的爱心!请将款项转至我们基金会专款专户XXX(链接:XXXX),也可以识别下方二维码进行捐助,欢迎转发。 “为抗疫工作尽一份力是我们公民的责任,我这就去转账!” 借助互联网的远程无接触特点,不法分子将虚构的捐款、寻人等链接以“爱心传递”的形式发布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利用普通民众的善良心理进而转发。链接内的联系方式绝大多数是外地号码,打了您就中招,收款账户多为虚构,转钱您就受骗。 朝检君提醒 互联网上信息鱼龙混杂,广大群众在转发消息时要提高辨识能力,不要轻易转发、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同时也要提高自身警惕,不轻信、加强核实。 套路二:招聘点赞员?坑你没商量 短信记录 X音X手平台招收点赞员啦!不用出门,在家就能赚钱,只要您有手机就能胜任!高薪诚招400元/天,有意请联系199xxxx9999。 “这么容易就能赚钱?我赶紧问问。” 电话记录 客服:您好,这里是XX公司,高薪招收点赞员,请问您是? 小李:我就是来了解这个情况的,请告诉我怎么做。 客服:好的,欢迎您的加入,我们这里高薪诚招,薪资400元/天,当天到账。不过在正式入职前,还需要您缴纳一定的保证金用作工作保障,钱款请转到XX账户,转账成功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工作,轻松动动手指,就能拿高薪。 小李:真棒!我马上转账。 点赞诈骗,目前主要形式是通过发布招聘高薪点赞员等手法吸引受害人“入套”再编造缴纳信用金、保证金等理由诱使受害人缴费,最后逃之夭夭。 提醒:点赞送奖品、app、点赞兼职都是新兴的营销骗局,群众只要擦亮眼睛,牢记凡是以点赞为由引诱赚钱的,都是诈骗。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贪蝇头小利,才能保住财产平安。另外,陌生链接、非正规渠道的app都可能藏有木马病毒,需要时刻警惕。
【风险提示】警惕“投资养老”“以房养老”骗局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投资养老、以房养老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实质是非法吸收社会资金,扰乱金融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1年第三期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远离非法金融活动,保护自身权益。 手法之一:以投资养老为名诈骗养老钱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投资养老名义,承诺高利率回报且提供预留养老床位、预定养老房间等服务,向老年消费者非法筹集资金。 抓住老年人特点设计骗局。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寻求养老保障、对集资诈骗认识不足,打着投资养老、销售老年产品等旗号,经常出现在老年人聚集的场所,如公园、超市、小区等,不断向老年人群灌输金融养老、新型投资等概念。 利用小恩小惠博好感,降低老年人警惕性。不法分子通过组织旅游、参观、讲座、赠送礼品等手段,有意博取老年人信任和好感,等老年人降低警惕后,趁机对其道德绑架、虚假宣传,最终目的是骗取老年人钱财。 抛出高回报承诺吸引老年人。不法分子惯用承诺高额分红、保本高息、预定养老服务等说辞,诱骗老年人投资所谓“养老服务”项目,收费名目五花八门,如“贵宾卡”“会员费”“预付费”等。这些机构没有能力提供所承诺的养老服务,获得资金后运作、流向不透明,有很高的集资卷款跑路风险,一些老年人的养老钱被不法分子诈骗。 手法之二:用以房养老名义诈骗老年人资金 不法分子所称的“以房养老”为假。正规的以房养老是指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即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养老年金保险相结合的创新型商业养老保险。拥有房屋完全合法产权的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继续拥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权人(保险公司)同意的处置权,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老年人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产处置权,处置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这种保险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试点阶段且比较小众,其准入门槛高、法律关系复杂、风险因素多,对机构业务开展和销售管理都非常严格。 不法分子所谓的“以房养老”风险极高,且暗藏陷阱。不法分子以国家政策名义掩盖非法集资的本质,打着“以房养老”、有高收益回报等旗号诱骗老年人办理房产抵押,再把借来的钱拿去买其所推荐的理财产品。这种“抵押-借贷-理财”方式操作流程多、参与主体乱、投资风险高,本就不符合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且所谓“理财产品”很可能是虚假的,借来的钱最终还是到了非法机构口袋。 用“以房养老”名义诱骗老人抵押房产,诈骗资金。不法分子所宣称“以房养老”与国家试行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完全无关,只是其假借国家政策、为非法集资活动造势宣传的手段而已,其实根本不具备相应的资质、能力,往往是“以新还旧”的庞氏骗局。有的参与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房产被抵押,最终失去了房子,还背负贷款。 消费者做到“两谨记,两注意” 上述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影响恶劣,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在此提示消费者,做到两谨记、两注意。 一、谨记投资是有风险的,不宜有赌博心理而冒险入局。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投资理财观念,切勿轻易相信所谓的“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宣传,不要投资业务不清、风险不明的项目。理财产品如果承诺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要记住投资是有风险的,别受高收益诱惑而冲动投资。 二、谨记选择正规机构。购买理财投资产品应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正规机构和正规渠道。建议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群,在购买投资理财产品前,多咨询正规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多与家人商量,对投资活动的真伪、合法性进行必要的判断和了解,防范不法分子诈骗侵害,警惕非正规机构的疯狂营销揽客行为。 三、注意提防集资诈骗套路。集资诈骗多有“击鼓传花”和“庞氏骗局”特点,往往是以新还旧,缺乏实际业务支撑和盈利来源,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项目,容易发生卷款跑路、资金链断裂等风险。不要被“保本高息”“保证收益”等说辞迷惑。 四、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慎重对待合同签署环节,不在空白合同签字。不随意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以防被冒用、滥用或非法使用。若发现疑似非法金融活动,可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有关金融监管部门反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