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当心!骗子盯上你的支付宝备用金
近期“商品质量问题退款”诈骗中,有多数案件中骗子使用了支付宝备用金这项新功能。冒充客服骗术又升级,如何防范这种套路?昨日,厦门警方分析了该骗局,并提醒广大市民群众接“客服电话”需谨慎,“理赔款”陷阱多。 【案例】领178元“理赔款”搭进去一万八 1月20日中午,苏女士接到“淘宝客服”电话得知,自己购买的衣服有质量问题,可以进行理赔,随后保险公司人员将联系她。 不久,苏女士接到“保险电话”,“保险人员”告诉苏女士理赔款178元已经打款到她的支付宝账户中。需要苏女士开通自己的备用金查看具体的理赔款项。 苏女士此前从未听说过备用金。她在支付宝内打开备用金,查看到里面金额有500元。不是178元,难道多给了?“保险人员”很快通知苏女士,多出那部分“赔款”322元,需要她通过手机银行转账到指定账户。 苏女士按照“保险人员”的指示转款后,“备用金”余额没有变化。“保险人员”随后让苏女士添加他的QQ进行联系,在出具假身份证明取得信任后,“保险人员”开始“教”苏女士如何操作关闭备用金。 “保险人员”看似专业地说明:系统将发放多倍资金到理赔窗口用于做资金流水认证,辅助关闭备用金窗口,请提醒客户领取并及时归还,以免影响客户体验,以及产生高额滞纳金及违约金。简单说,就是骗子哄骗苏女士以某种方式划转资金到骗子账户上,称达到一定量,苏女士就能关闭备用金。 在“保险人员”的引导下,苏女士下载苏宁金融提现4500元并转账到指定账户;下载小米金融转账到指定账户5500元;用“花呗”套现的方式提现转账到指定账户8000元。在前后转账18000元后,“保险人员”给苏女士一个电话号码,并说明24小时内这些金额会返还到苏女士的银行卡里。 第二天,说好会返还的资金没有到账。苏女士拨打“保险人员”提供的电话号码无人接听,她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提醒】凡提到“开通备用金领理赔款”都是诈骗 针对这种新诈骗套路,市打击治理中心民警分析,骗子以退款为由,诱骗受害者开通备用金。备用金只能一次性把500元取出来,骗子选择退款金额往往不到500元,所以骗子会让你把多出来的钱还给他,以此展开诱骗。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受害者觉得太麻烦不操作,骗子就会非常贴心地告诉受害者,他们可以提供QQ远程协助功能帮忙操作。借用受害者的身份在多平台借款后,把受害者的钱包掏空。 警方提醒,请市民认清备用金是一款小额短期借款产品,备用金显示的金额是你可以借款的金额。凡是提到“开通备用金领理赔款”的,都是诈骗!市民如遇任何疑问都可拨打96110反诈劝阻专线进行咨询、举报。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丹东销售分公司主动公示信用承诺书
丹东康齿灵保健用品有限公司主动公示信用承诺书
丹东东海物流有限公司主动信用承诺书
丹东融鼎实业有限公司主动信用承诺书
丹东中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主动公示信用承诺书
丹东灵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动公示信用承诺书
丹东安泰尔防护科技有限公司主动公示信用承诺书
辽宁锦裕服饰有限公司主动公示信用承诺书
【风险提示】警惕花样繁多的网络诈骗
当今时代,网络空间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生活和思维方式。与此同时,网络犯罪也迭代升级,网络诈骗、网络金融犯罪等犯罪行为使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受到严重威胁。 1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检察院办理网络犯罪案件规定》和检察机关推进网络空间治理典型案例。 疫情期间1/3诈骗犯罪利用网络实施 “如今网络犯罪危害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相互交织传导,社会危害‘量’的积累往往短时间内导致‘质’的突变,敏感的生活‘小’信息往往会酿成严重的社会‘大’事件。”最高检第四检察厅厅长郑新俭介绍了近年来网络犯罪的特点。 从近年来检察机关办案情况看,网络犯罪案件数量上升迅猛,特别是疫情期间检察机关办理的诈骗犯罪案件中,有1/3是利用网络实施。在所有网络犯罪中,网络诈骗、网络赌博(包括开设赌场罪和赌博罪)高位运行,成为当前主要网络犯罪。 据统计,“断卡”专项行动以来,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打击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的人员,特别是重点打击专门从事非法收购、贩卖“两卡”的人员以及与之内外勾结的其他人员,共起诉8000余人;会同公安机关,深挖诈骗犯罪线索,共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2.3万余人。 网络诈骗手法不断“推陈出新” 数量之外,犯罪手段花样也在不断更新。“网络黑灰产的发展,打通了电信、网络、支付结算、社交软件等不同业态之间的壁垒,犯罪的危害性更大。”郑新俭说。据不完全统计,当前网络诈骗手法多达6大类300多种,而且还在不断“推陈出新”。 网络黑灰产形成生态圈,是网络犯罪多发的重要原因。黑灰产上游为犯罪集团提供技术工具、收集个人信息;中游实施诈骗或开设赌场等犯罪;下游利用支付通道“洗白”资金,构建起完整黑灰产“生态圈”。规模庞大的地下黑产密切配合,为网络犯罪持续“输血供粮”。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成为检察机关的打击重点之一。郑新俭表示,要依法从严惩治职业化、团伙化买卖个人账号密码的行为,坚决治理“接码”“打码”平台和养号产业。依法严厉打击“跑分平台”等各类非法第四方支付平台,阻断犯罪资金流转渠道,有效防范支付结算“体外”循环。 网络犯罪主体向“三低”人群发展 对待传统犯罪,司法机关一向讲“惩防并举”,但此次发布会将“预防为先”作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所以这样调整,主要是基于网络犯罪不同于传统犯罪的突出特点。”郑新俭进一步解释。 网络犯罪的非接触性降低了犯罪的罪恶感;超长的黑灰产业链细化犯罪分工,产生了大量所谓的“就业岗位”;细化分工降低了犯罪专业门槛,实施网络犯罪不再必须具备专业的技术和高学历,加之超高的收益,致使大量法律意识淡薄、社会经验不足的人步入犯罪“陷阱”。网络犯罪主体开始向低龄、低学历、低收入“三低”人群发展,甚至一些在校学生、社会务工人员也深陷其中。 发布会明确,要更加重视犯罪预防,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加大以案释法的力度,注重从办案中梳理最新的犯罪手段和风险点,揭示犯罪的行为本质和危害。 同时,要推动加强行政监管,促进行刑衔接。检察机关要结合司法办案,注重发现行政执法中的漏洞与不足,加强与行政机关联系,推动加强行政前置监管,完善行政处罚、信用惩戒等措施,发挥对网络行为的规制、约束、警示作用,防止这些行为滋生演变。对于不构成犯罪但触犯行政法规的,及时移送相关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处罚,使违法行为人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和必要的法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