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信用 > 行业信用
  • 福建福州:以信用监管为基础 破网络餐饮难题
      福建省福州市市场监管局紧盯网络餐饮监管难题,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智慧监管为支撑,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全面构建网络餐饮长效监管机制。  多点发力,压实各方主体责任  严管“网红”餐饮。将月销量5000单以上或品类榜单前20名的外卖网店列为“网红”餐饮店,每月按一定比例实施飞行检查,对新晋“网红”餐饮店100%开展专项检查。制定《福州市“网红”餐饮店示范提A指引》,督促“网红”餐饮店示范提升。对不符合要求的“网红”餐饮店,通报订餐平台采取限制参与补贴活动、置休等措施,倒逼主体责任落实。  治理无堂食店。聚焦无堂食店专营外卖、缺乏消费者监督的特点,开展重点治理。针对面积50平方米以下的无堂食餐饮网店,要求合理规划功能分区,引导其标配“互联网+明厨亮灶”,构建标准化监督。  规范订餐平台。制定福州订餐平台监督检查清单,结合问题线索和信用数据,通过重点抽查、远程核验等方式,每季度对订餐平台开展实质性监督检查,促进平台规范管理、合规经营。  科技赋能,探索实施智慧监管  对接电子证照。对接订餐平台推送电子证照及相关数据应用,督促平台据此开展证照公示和系统自验自治管理,目前首批试点2000家餐饮商户已实现经营地址与取餐地址、经营范围与菜品种类、有效期与经营时间“3个一致”。  实施兑奖保护。创设远程“不露面”兑奖机制,通过“e治理”系统对举报人实施身份代码保护,隐藏真实身份信息。支持举报人匿名在线申兑奖励,实现网络餐饮举报兑奖“一趟不用跑”。  开展“互联网+明厨亮灶”AI巡检。识别“脏乱差”等十余种常见隐患,建立基于“食安信用指数”的线索分类推送模型,探索构建“AI巡检识别推送、餐饮商户主动整改、订餐平台督促落实、监管部门靶向核查”的网络餐饮智慧监管新模式。  多方参与,构建互动共治机制  开设“随手拍”。建立网络餐饮“吹哨人”制度,重奖行业知情人举报“潜规则”。结合个人信用分,在“e福州”上为信用良好的认证用户开设“随手拍”举报入口,收集优质线索、褒奖义举,屏蔽恶意举报。  开展“你点我检”。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道,“不打招呼、直奔现场”开展现场检查。通过“你点我检”“帮帮下午查”等活动引入民意,进行执法决策,采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支持网友“围观”执法,开设网络话题,接受评价与建议,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推动平台巡检。明确订餐平台食品安全人员日常检查要点,督促订餐平台对入网餐饮商户定期抽查、监测、巡检,切实履行主动发现、报告和纠治食品安全问题的主体责任。  通过一揽子创新做法,福州市网络餐饮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各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积极性空前提升。截至目前,业内举报线索与“随手拍”公众举报线索共计600余条,核实发放奖励148件,及时监测、提前处置了“曼玲粥店”“华莱士”等多个网络餐饮安全隐患。订餐平台积极参与协同治理,累计督促整改网络餐饮违法违规行为3012个次,发现并锁定违规“黑名单”网店1854家,驳回整改不到位的餐饮商户申请300余家次,逐渐形成了科技强力支撑、公众广泛参与的网络餐饮治理新格局。
    03/28 行业信用
  • 国家税务总局:完善以“信用+风险”为基础的新型动态精准监管机制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表示,针对今年留抵退税加力扩围的实际,将依托税收大数据,严格加强对增值税留抵退税申请的审核,进一步完善以“信用+风险”为基础的新型动态精准监管机制和留抵退税风险防控体系。  王道树介绍,税务部门将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规范、高效、快捷地为纳税人办理留抵退税的同时,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骗取增值税留抵退税违法行为,为留抵退税工作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据了解,多年来,依托税收大数据,已形成了一套防范虚开骗税的风险管理体系。2019年制造业留抵退税政策出台后,国家税务总局专门建立了相应的留抵退税风险指标模型。  针对今年留抵退税加力扩围的实际,将依托税收大数据,严格加强对增值税留抵退税申请的审核,进一步完善以“信用+风险”为基础的新型动态精准监管机制和留抵退税风险防控体系,开展事前、事中、事后扫描监控,及时发现风险疑点,根据风险等级采取差异化风险应对,做到留抵退税管理跟得上、风险防得住。  同时,王道树提到,国家税务总局联合相关部门构建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工作机制,严厉打击暴力虚开、虚假抵扣、隐瞒收入等偷税骗税违法犯罪行为,取得明显成效。  针对今年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留抵退税政策落实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王道树表示,将进一步聚焦虚增进项、隐瞒收入、虚假申报和其他欺骗手段骗取留抵退税违法行为,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做到“露头就打”,并充分发挥六部门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工作机制作用,形成工作合力,依法重拳打击。同时,对骗取留抵退税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及时曝光,有效震慑不法分子,维护税法权威,进一步营造公平法治的税收环境。
    03/28 行业信用
  • 广东深圳:将加大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
      3月21日,深圳迎来了全市恢复正常工作秩序和生产经营的第一天。记者了解到,深圳金融监管部门正在加紧了解企业及个人的困难及诉求,加大与受困企业的对接力度,积极为企业引入“金融活水”,并采取一系列金融手段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一方面,我们鼓励地方法人银行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扩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大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另一方面,针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小微客户,我们鼓励银行机构努力保障信贷稳定性,通过减费让利、完善展期续贷衔接等措施进行纾困帮扶。”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与企业直接融资对接力度,研究债务融资支持抗疫创新方案,为参与防疫或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发债融资支持。“尤其是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平稳基金作用,对我市受疫情影响严重但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所发债券出现兑付困难时提供暂时垫付的流动性支持。”  “我们也鼓励商业保理机构对受本次疫情影响资金周转困难的小微企业,积极提供临时性周转资金和中长期保理服务;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率最高减免40%。”该负责人表示。  鼓励全市小额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地方金融组织根据企业受疫情影响实际,酌情降费减息或增加贷款、租赁、保理额度,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并酌情为暂时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客户办理展期、延期等。  在抗疫的关键时刻,配套的保险保障也必不可少。该负责人表示,鼓励保险机构通过减费让利、适度延后保费缴纳时间等方式,支持受疫情影响较重企业渡过难关。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还强调,要做好市民“菜篮子”“米袋子”等民生工程的应急金融服务,支持疫情期间农副产品的保供稳价。鼓励开发性金融机构通过应急贷款、专项流动资金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我市疫情防控。支持辖区企业发行专项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产品(ABS)等,募集资金优先用于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业务。
    03/24 行业信用
  • 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专项信用核查工作全面启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煤炭供应安全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于近期先后下发了2022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监管工作”和“专项核查工作”的通知,并召开了2022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专项核查工作动员部署会。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及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等单位通过视频系统在线参加。  煤炭中长期合同是稳定市场、保障供应的“压舱石”,是发电、供热等重点民生领域保障用煤需求的“主力军”。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相关工作的要求,各地和有关企业要对照签订履约政策要求进行自查梳理,不符合要求的抓紧整改。要签足中长期合同,煤炭企业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自有资源量的80%以上,发电供热企业年度用煤应实现中长期供需合同全覆盖。要签实中长期合同,每笔煤炭中长期合同必须在合理区间内明确价格水平或执行价格机制。要规范签订中长期合同,每笔合同应有明确合同数量、质量、期限、流向、运输方式、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等要素。要严格合同履约,签订合同全部录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线上平台接受监管,每月在线报送履约情况,不允许搞变通、打折扣,弄虚作假。  根据相关工作安排,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牵头并会同地方信用中心第一时间组建5个工作专班,建立日例会工作机制,即日起向各地和产运需企业等征集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不足、不实、不规范、不履约的典型案例,充分发挥信用监管手段,进一步做好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督促严格履约,保障发电供热用煤稳定可靠供应,推动煤炭上下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03/23 行业信用
  • 湖北黄冈:统筹加强A级信用企业培植力度
      近日,湖北省金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通报了2021年度全省金融信用市州县创建完成情况,黄冈市在全省17个市(州)综合排名第三,黄梅县、黄州区、罗田县和团风县获得“湖北省金融信用县(市、区)20强”,其他县市均为“湖北省金融信用县(市、区)”,再现“满堂红”。  压实金融生态建设各方责任。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黄冈市2021年度金融信用市县创建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细化和明晰“金融信用县市创建”具体内容、目标要求和主要措施,形成责任清单,强化了县市政府对县域金融生态建设的主导、各市直成员单位对金融生态建设的责任意识。  统筹加强A级信用企业培植力度。制定下发《黄冈市2021年度A级信用企业培植工作方案》,明确全年总目标,量化各县市区和各金融机构全年新增A级信用企业培植数量。截至2021年末,全市贷款企业和A级以上信用企业,分别比2020年末增长16.99%和21.07%。  引导政府做好融资增信工作。持续引导各地开展政府融资增信工作,建立健全符合政策导向的金融风险缓释机制。尤其是推动建立小微企业融资专项增信机制。截至2021年末,黄冈市、县两级政府投入融资风险补偿和增信金额合计42.83亿元。  加强突出问题督办整改。推进相关责任单位对照任务分工,对标对表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整改。  2022年,全市金融部门将继续围绕打造“信用黄冈”目标,以“五个信用”监测指标为抓手,在建设信用文化,培植信用主体、攻克信用难点和发挥信用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上下功夫,持续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工作健康发展。
    03/23 行业信用
  • 上海静安: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探索特色监管创新之路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市场监管理念和方式的重大创新,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通过研究机构近年来持续跟踪评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已经成为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和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内容。  何为“双随机、一公开”?它在市场监管领域究竟可以解决哪些疑难杂症?且随人民网一起去看看——  应时而生,成果显著  说起“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的出现,离不开当下社会大背景的转变。自机构改革以来,新组建的市场监管部门整合了原工商、质监、食药监、知识产权、物价稽查等多部门的职能,业务条线涵盖几十项之多。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蓬勃发展,市场主体数量激增,且类型日益多元化,社会经济形态更趋复杂。如何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是摆在市场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大环境改变了,市场监管部门如果再依靠原有的挨家挨户巡查的方式,不可能做到有效监管,工作量也大大超过了人力之所及。在这样的背景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应时而生。”静安区联席会议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道。  所谓“双随机、一公开”,就是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近年来,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相关部门转变工作理念,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了解,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市市场监管局的部署,全面深化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体系,实现除特殊重点领域外,所有行政检查基本都通过“双随机”抽查进行。2021年,本着“应纳尽纳”原则,静安区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21家单位制定随机监管事项清单,梳理汇集随机监管事项清单160项,并向社会公示。2022年,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又进一步扩充,通过动态更新监管事项,整合对同一市场主体的相近检查任务,将一业一证行业改革监管等抽查事项纳入跨部门抽查内容,促进部门间协同协作,尽可能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双随机、一公开”监督体系的效果有多明显?这组数据或可说明一二:2021年,静安区各部门从园区经济、楼宇经济发展、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整体谋划,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完成单部门双随机抽查105批次,抽查市场主体5326户次,30%的检查通过双随机完成,发现问题率达到18%。发起多部门联合抽查48批次,检查市场主体419户次。  数字赋能,事半功倍  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的背景下,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也乘着数智互联的东风,结合市北高新园区所(以下简称“市北所”)大数据产业基地区位特点,开辟试验田,建立市北高新园区智能监管平台,为新时代下提升监管服务与自身建设提供解决之道。  市北高新智能监管平台以楼宇监管为重点,以食品、特种设备监管为基础,“互联网+”监管为特色,推进市场监管信息化、系统化、智慧化,同时借助该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为分级分类监管指明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再注动力。  “市北高新园区所共有注册企业4700多家,各类经营者合计5000余户,通过分级分类监管把握‘二八’定理,才能实现执法资源分配与执法成效最优。”市北高新园区市场监管所所长罗方介绍,目前,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很多地方都在探索,但没有统一的标准,市北所要做的是既要兼顾普遍性,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建立数据模型,自动计算风险分值,并对企业予以评级,又要兼顾特殊性,根据辖区电商企业集中等特点适当调整项目权重,作出合理客观评价,智能监管平台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推进企业信用监管方面既走在前列,又走出特色。  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下,市北所智能监管平台将“双随机、一公开”内容纳入子版块,依据企业信用分级分类成果,合理确定监管重点、监管措施、抽查比例和频次等,对不同信用评级企业设置从5%到100%的抽查比例,进一步提升差异化、精准化监管模式,做到对守法诚信的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的企业“无处不在”,倒逼企业注重自身诚信建设,提升信用管理水平。  通过设置好的抽查比例开展“双随机”抽查,整合全年专项抽查工作,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这种双随机抽查的模式真的挺好,以前要来检查太多次了,有检查食品的、化妆品的、广告的、知识产权的、亮证亮照的等等,现在只需要检查一次,减少了我们迎检的负担,也避免重复准备材料。”不少企业负责人纷纷为此点赞。  探索创新,精准监管  2021年10月,静安区生态环境局牵头联合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某环境检测有限公司进行2021年度静安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现场抽查发现所检查的11份“厂界噪声监测报告”不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一桩桩、一件件案例都表明,“双随机、一公开”针对企业可以起到非常有效的监管作用,结合“双随机、一公开”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是市场监督管理局重要监管方法之一。它让大多数企业不敢心存侥幸,这一方式不仅从根本上遏制了人情监管,也提高了监管效能和公正性。  为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提高行政执法水平,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研判实际,围绕法治建设、数字化转型和信用监管三个层次,着力提升市场高效能监管,开拓出一条有静安特色的监管创新之路——  建章立制,提升“双随机”监管规范水平。完善随机抽查工作机制,提升执法标准;动态更新一单两库,提升抽查质量;强化日常考核监督机制,工作成效及时反馈;优化执法队伍建设,提升干部执法能力等。  加强运用科技赋能,提升智慧监管能力。以“互联网+”为基础,持续推进市场主体档案信息化;绘制智慧电子楼宇地图,立体展现企业全貌;构建企业关系图谱,建立失联企业追踪机制等。  突出建设信用监管,构建长效治本机制。推进提升企业自律经营意识;探索构建信用分类与风险分类监管机制,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等。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推行以来,静安区实现了监管责任全面覆盖,监管体制不断完善,监管能力大幅提升。同时,各工作部门履职意识显著增强,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监管实效显著提升,创新步伐显著加快。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机制,制定了抽查工作细则,形成了责任明晰、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为实施全方位精准监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辖区企业纷纷表示,“双随机监管让企业深切感受到政府部门‘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新发展理念与实实在在的营商便民举措,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03/23 行业信用
  • 上海: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强化企业诚信意识
      《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若干规定》于近日正式施行。对于正在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浦东新区来说,规定施行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规定借鉴国际商事通行规则,将高频备案事项改为自主公示事项。如市场主体修订公司章程或内部高管出现人事变动等情况时,以前需要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规定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市场主体登记联络员以及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文件送达接受人”等相关高频备案事项改为“市场主体自主公示”事项。  按照规定,市场主体在设立或事项变动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一网通办”平台向社会公示有关信息,无须到登记机关备案。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彦峰说,这一变化在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登记自主权的同时,也规范了市场主体的公示义务,强化了市场主体的诚信自律意识。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此前开展的“一照多址”改革试点,规定固化了相关改革措施并加以推广。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市场主体在住所外开展经营活动的,可备案多个符合条件的经营场所,不需要另外办理营业执照,实现了“一次申请、一本执照、多点经营”。  规定还创设“以托管机制为抓手、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为改革和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罗培新说,市场主体登记行为从行政许可走向行政确认在充分尊重企业主体自治权利的同时,也强化了市场主体自己的责任,强化了事中事后监管。
    03/21 行业信用
  • 山东:对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从山东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近日出台了《山东省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对山东省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行规范,对加快完善新型监管机制,有效降低社会治理制度性成本,提高市场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及精准化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据悉,《办法》是国内第一个关于检验检测机构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办法》共5章22条,明确规定了市场监管部门检验检测机构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的职责分工、分类标准、监管措施等内容。  根据《办法》,检验检测机构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是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以检验检测机构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等情况为基础,按照检验检测机构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检验检测机构的主要风险点实现精准识别和监测预警,并根据分类结果实施差异化监督管理。检验检测机构信用风险分类管理遵循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内部评价、分类实施、协同运用的工作原则。  《办法》从资质认定、监督检查、投诉举报、质量体系运行、统计年报、能力验证和基础信息7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由信息化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等现代技术手段,将检验检测机构按照信用风险从低到高自动分为A、B、C、D等4类,按月动态更新。  《办法》明确,山东省市场监管局负责全省检验检测机构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统筹协调和制度建立;各市、县(市、区)市场监管局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提供、谁负责”的工作原则,依法及时将监督检查结果、行政处罚等履职信息录入管理平台,负责根据信用风险分类结果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  关于差异化监管,《办法》明确,对A类机构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根据实际情况可不主动实施现场检查,实现“无事不扰”;对B类机构按照常规比例和频次开展抽查;对C类机构实行重点关注,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对D类机构实行严格监管,每年至少检查两次。  《办法》还明确了鼓励激励方式,鼓励A类、B类的检验检测机构作为能力验证或比对活动的主导检验检测机构;支持A类、B类的检验检测机构积极参与各级政府部门的招投标活动、委托项目和服务;支持A类、B类的检验检测机构采用告知承诺制方式申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项目的变更、增项等。
    03/21 行业信用
  • 黑龙江:第一批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事项清单出炉
      记者从黑龙江省政府获悉,为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黑龙江省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事项清单(第一批)出炉,开旅馆、办民办学校等事项实行行政审批承诺制,可当场作出许可决定。  据悉,黑龙江省第一批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事项清单内容涉及公安、交通、市场监督、水利、教育等领域。其中,黑龙江省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制订并公布告知承诺书格式文本,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许可条件和所需材料。对申请人自愿承诺符合许可条件并按要求提交材料的,当场作出许可决定。  对于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申请人自愿承诺符合许可条件并按要求提交材料的,当场作出许可决定。管理部门将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查处并公开结果。同时加强信用监管,依法向社会公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信用状况,依法依规对失信主体开展失信惩戒。
    03/16 行业信用
  •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将持续增加首贷和信用贷款发放
      近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提出,进一步推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持续增加首贷和信用贷款发放。  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指出,充分发挥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作用,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出台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统一市场主体登记制度。进一步压减涉企审批手续和办理时限,更多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大对平台企业监管力度。  同时,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深化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开展家政企业信用建设行动。加快推进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协同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报告》提出,进一步推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继续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推动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明显增长,持续增加首贷和信用贷款发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体系基础性制度,做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要素高效合规流通使用。优化企业外债分类管理,完善对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低信用企业的外债调控,持续防范外债风险。  此外,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报告》明确,要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金融资源向工业绿色低碳领域汇聚。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推动对企事业单位开展环保信用评价。
    03/16 行业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