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警惕烧钱的“野鸡竞赛”
     微信朋友圈里,经常会看到各种投票链接。你有没有想过,这看似平常的投票,也有可能成为诈骗分子利用的工具?  据央视新闻报道,江苏一诈骗团伙虚构“少儿艺术之星大赛”,他们把孩子作品做成链接,供家长发朋友圈拉票,热度上升后开设刷礼物通道,骗家长投票充值,引诱家长们刷钱攀比。该团伙开展2500多场所谓比赛,上万名学生参加,收益1400多万元!近日,3名主犯因犯诈骗罪被判刑。  一场子虚乌有的“少儿艺术之星大赛”,何以引得全国20多个省份上万名家长被骗?答案很简单,骗子深谙家长心理,先以免费参赛请君入瓮,再以花钱投票层层设套,最终导致诸多家长深陷其中、欲罢不能。  据报道,这个诈骗团伙先是漫天撒网,向各地艺术培训机构比赛邀请,他们表示,这是一场全国性的网络公益比赛,不收取任何费用,家长只要将链接发到微信朋友圈里,让亲朋好友来投票就行。从艺术培训机构的角度看,如此“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无疑是一件好事。从家长的角度看,既然不收取费用,各种奖项自然是多多益善。  骗子的狡诈之处正在于此——参赛门槛有多低,后续的竞争就有多“卷”。于是,为了替孩子刷一个好名次,有些家长一掷千金,甚至为此盲目攀比、暗自较劲。至此,不少家长已经忘记了“参赛”的初衷。虽然以助力孩子展现“少儿艺术”为初衷,随着花钱刷票的持续进行,更像是一场家长疯狂烧钱的“行为艺术”大赛。  通过虚构赛事来攫取不义之财,诈骗团伙被绳之以法可谓咎由自取。回顾此次事件,不仅提醒家长们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同时也提醒家长们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各种少儿比赛。  为人父母,都希望为孩子的未来提供更多助力。本着技不压身的原则,有些家长觉得培训班多多益善,对于各种不明觉厉的奖项,也是来者不拒。在这样的背景中,一些唯利是图的骗子也觅得了“商机”。近年来,各种“野鸡竞赛”时有出现,不仅加重学生负担、破坏教育生态,而且隐藏诈骗风险、扰乱社会秩序。对此,教育部曾郑重提醒:凡未列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均属违规举办的“黑竞赛”;所有竞赛的结果均不得作为中小学生招生入学依据,也不得作为中高考加分项目。  抵制违法违规的“野鸡竞赛”,首先就要更加理智地看待竞赛的价值和意义:无论什么样的竞赛,都是为了展现才能,而不是比拼财富。任何以“烧钱”为表现的“竞赛”,本质上就是一种欺骗——就算花钱能买来奖项,又如何能买到孩子的未来?
    01/02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警惕!“蛋仔派对”来袭,这种诈骗专挑孩子下手!
      近年来,新鲜有趣的网游层出不穷,其中一款名为“蛋仔派对”的游戏,很受青少年喜爱,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游戏,诱骗未成年人上钩,引诱他们一步一步走向诈骗陷阱。  案例一:  12月15日,小陈同学在爸爸手机上玩“蛋仔派对”时,收到一个昵称为“蛋仔派送员”的私信,对方向小陈说只要添加QQ好友,就可以领取“蛋仔派对免费皮肤礼包”。小陈添加对方QQ后,对方向他发来一条领取蛋仔皮肤的链接。小陈点击后,手机突然弹出一个窗口,消息显示由于小陈同学是未成年人,涉嫌违规领取游戏皮肤,要罚款5万-20万元。消息还显示,如小陈同学不及时处理,还要抓他的父母坐牢。  小陈同学看到这个消息后被吓住了,随后在骗子的诱导下,下载了“腾讯会议”和“云闪付”App,并绑定了两张家长的银行卡。在对方的引诱下进行了一系列操作,连收到的验证码也截屏发给了对方。完成操作后,对方又让小陈同学将截屏信息及联系的相关信息删除。后来,小陈同学的家长在加油时发现卡里没钱了,才知道孩子被骗的事。经小陈同学的父母统计,一共损失了6.3万余元。  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案例二:  在10月22号这天,河南新乡有一对父母拿着银行卡去家长拿着银行卡准备去取钱,结果发现账户余额仅剩200多元,与卡内原本存的金额相差很多。  家长的第一反应是遭遇到了诈骗,于是赶紧去公安局报了警,警察建议他们先去银行办理一下挂失,查询一下流水。  这一查流水,打印出了整整22页,付款金额从几十元到几百元,最高一笔达到了2万元。支出总计17.8万。交易网点只有一个,是——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警察猜测,这笔钱可能是被孩子用来充值游戏了。家长经过调查后,发现这些钱确实是通过游戏充值掉了。其中有12万多花在了“蛋仔派对”游戏上,有5万多花在了“迷你世界”游戏上,还有一笔钱花到了“华为音乐商城”中。  家长立刻联系到了平台,被平台告知说:你先填“未成年退费申请”,但是按照要求填写后又以孩子知道支付密码为由被驳回两次。后来,平台给了答复说要派工作人员来实地查考一下。游戏账号是女孩偷偷拿奶奶的身份证号注册的,注册只需输入身份证号码和姓名,不需要人脸识别进行确认。并且在后续玩游戏和充值的过程中也不需要人脸识别,并且没有任何的短信消息提醒。  女孩表示:“蛋仔派对”一个月会上新很多皮肤,一上新的就想买,感觉很好看,买完新皮肤就跟自己买完新衣服心情一样,一个皮肤大概四五十还有几百的。当记者提及是否知道这些钱在生活中能用来做些什么,女孩表示不知道自己花的是“钱”。  爸爸感叹说:省吃俭用留下的钱一下子全没了,在游戏里充值也太容易了,没有任何的短信提醒,哪怕是多一个人脸识别确认也行啊。  据悉,女孩家里是卖拖把的,一个只能赚几毛钱,家庭收入并不高,这笔钱也是攒了很久,准备用来还账的。因为是用的奶奶手机充值,事发后奶奶每天都很自责,现在睡前不吃药根本睡不着觉。  案例三:  杭州叶先生11岁的儿子偷拿外婆的华为手机玩“蛋仔派对”游戏,迷上了“氪金”抽盲盒,从一块钱充到六百多,一天最多充了六七千块,在10天内充值了40370元。  案例四:  河南南阳一个12岁的女孩趁爷爷买作业本付款的时候偷偷记下了支付密码,仅用一天的时间就给“蛋仔派对”充值了31笔,都用来买了卡通人物皮肤,累计充值金额为19000元。  案例五:  现在甚至还出现了一种专门的“蛋仔诈骗犯”,冒充“蛋仔派对”的客服,让孩子添加微信,然后用所谓的“充值送皮肤”活动,对孩子进行诈骗。  而且如果诱惑不成功,他们还会恐吓、威胁孩子,让孩子在恐惧和害怕中被他们操控。  广东东莞陈先生13岁的儿子,在用他手机玩游戏时,突然跳出一条信息。一个名叫“蛋仔配送员”的人跟他说,可以免费送游戏里的皮肤,要孩子添加他的QQ领取。  正当他操作领取的时候,又跳出一条对话框说小陈是未成年人,涉嫌违法领取游戏皮肤,要罚款5-20万,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抓他的爸爸妈妈去坐牢。同时骗子也发来了一些手铐、警车什么的图片。  在骗子的威逼下,又让孩子下载了一些软件,还让孩子添加了爸爸的银行卡信息。这一番操作之后骗子又发过来一张“验证二维码”,让孩子用爸爸绑定银行卡的微信扫了一下。结果爸爸银行卡里的36万就都被转走了。  警方提示:  1、关注孩子的上网情况  孩子们涉世未深、阅历不足,而网络空间纷繁复杂,骗子为了行骗,更是巧舌如簧,花样百出,孩子们很容易上当。家长要格外关注孩子平时的上网情况,引导教育孩子不要轻信网络上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不轻易扫陌生人发来的二维码,更不能把验证码发给别人,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设圈套的机会。  2、保管好支付信息  请家长保管好手机,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如微信、支付宝账号付款码,谨慎开通免密支付、快捷支付等功能,切不可为了一时的方便而忽略了安全隐患。一旦发现被骗,立即拨打110报警。
    12/2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公安部提醒!这类投资项目,全是诈骗
      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向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违法犯罪发起凌厉攻势,共破获案件260余起,打掉犯罪团伙180余个,涉案金额15亿元,取得明显成效。  据了解,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违法犯罪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诈骗团伙通常打着国家、民族旗号,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编造国家相关政策等手段,虚构“民族资产解冻”“养老帮扶”“精准扶贫”等投资项目,诱骗受害人缴纳“项目启动资金”“会员报名费”投资入股,以此非法募集并骗取钱财。随着公安机关打击力度不断加大,此类违法犯罪出现一些新情况新特点。  当前,诈骗团伙大多转移至境外,开发专门的App推广虚假投资项目,通过网络群组寻找代理人、发展下线,利用网络会议培训“洗脑”,谎称只需几十元就能获得高额回报,诱骗受害人在网上签订协议、购买商品参与投资。此外,诈骗团伙还经常鼓动受害人到指定地点参加所谓“资产解冻大会”,获取所谓项目投资回报,使此类骗局更具煽动性、迷惑性,裹挟更多受害人被骗入局,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损害政府公信力,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危害社会治安稳定。  公安部对此高度重视,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成功破获了“中国智造2025”“圆梦行动”“十四五数字经济”“盛世中华”“中国共富”“中华国际慈善基金会”等一大批重大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件。同时,部署广西公安机关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持续开展源头整治,破获相关案件79起,铲除黑灰产窝点113个。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进一步加大对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快破现案、攻坚大案、追捕嫌犯、追缴赃款,坚决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公安机关提醒广大人民群众:我国没有任何民族资产解冻类项目和组织,凡是打着民族资产解冻旗号让你投资的都是诈骗;凡是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委托”“授权”投资的都是诈骗;凡是声称缴纳数十元、上百元会费就能获取巨额回报的都是诈骗,请大家切实增强识骗意识、提高防骗能力。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凡是转发、鼓动、宣传民族资产解冻类信息,或者招募会员、组织人员非法聚集的,均涉嫌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查处。如发现类似违法犯罪线索,请立即向公安机关举报。
    12/2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警惕诈骗套路——航班“退改签”
      又到冰雪旅游出行季,航班退改签的骗局又蠢蠢欲动,收到航班取消或延误可领取补偿的短信,千万要核实清楚。诈骗分子往往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乘客信息,然后冒充航空公司称“航班延误”“机械故障”等可领取补偿,通知受害人配合办理退费或改签,从而骗取钱财。  套路揭秘  1.获得信息,博取信任。骗子先是通过非法渠道获得乘客的航班信息,而后以其预订的航班延误、故障等理由,需办理改签、理赔。因准确报出了身份证号、姓名和航班信息,很多受害人就轻易相信。  2.下载软件,屏幕共享。骗子会要求受害人下载聊天软件App,开启屏幕共享或语音聊天,手把手指导受害人操作。  3.套取信息,诱导转账。诈骗分子以需要刷银行流水为由,让受害人将几个银行卡内的钱汇集在一张卡内向不明账户转账,或让受害人输入银行卡信息,逐个点开手机银行App,并通过屏幕共享获得受害人手机验证码,在受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刷走银行存款。  警方提示  1.当接到航班取消或变动需要改签或者退票的电话或短信时,一定要通过航空公司客服电话、官方网站等多方渠道核实。  2.出行时务必要通过官方途径订购机票,正规平台办理退票不需要在退费前支付其他费用,退款一般返还至原支付渠道。  3.当对方要求下载视频会议软件,并进行屏幕共享时,一定要果断拒绝。  4.保护好个人的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涉及财产安全的重要信息,不要随意透露给任何人。
    12/25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警惕预付费旅游产品陷阱
      据《武汉晚报》报道,近期,有不少市民通过市民服务热线、城市留言板等渠道投诉反映:某些旅游公司以发展会员、办理VIP、交钱送高额旅游产品返利等名义,诱导有出游意愿的消费者签订需要一次性缴纳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产品合同。消费者签订合同交钱后,旅游公司以种种理由不履行合同,消费者要求退款不仅拿不回钱还要支付高额违约金。为此,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所属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发布“告市民游客书”,提醒消费者小心预付费式旅游产品陷阱。  近年来,旅游公司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发售预付费式旅游产品的情况较为常见。冬季是旅游淡季,旅游公司发售预付费式旅游产品,让旅游淡季变成“囤旅游”的旺季,有利于旅游公司在淡季储蓄“冬眠”的资本,来年春天旺季时,可以更好地“满血复活”。可以说,发售旅游预售品是品牌传播的契机,有利于扩大品牌认知。  对消费者来说,预售较平时更划算,对商家而言,预售旅游产品也有利于提高淡季销售业绩。预付费式旅游产品本是可以让各方皆大欢喜的事情,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  产品预售关键是要能做到互惠互利,一些商家显然诚意不够。比如,有的预售券很难退款或兑现,一些商家宣称的预售商品非常诱人却附加“周五周六和法定节假日均不能使用”等条款,而且会标注在不醒目容易被消费者忽视的地方;有的旅游公司后期还会出现负责人失联、公司人走楼空等现象,让消费者交的钱打了“水漂”,有的还有非法集资之嫌。  值得注意的是,预付费消费侵权纠纷近年来时有发生。要防范预付费消费风险,避免预付费式旅游产品打着预存越多、优惠越多的幌子将消费者当成韭菜“收割”。  对此,消费者要理性消费,增强防范意识,不被免费低价、赠送物品等诱惑忽悠,避免掉进陷阱。对于旅游预售产品,消费者要抱谨慎态度,尽量选购“临近”“小额”的预售产品;要仔细阅读相关条款,尽量选择可靠的商家,避免被坑。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预付费式旅游产品的监管,规范旅游预售业务,督促旅游公司规范经营,加大对违法违规商家的打击力度,避免无良商家浑水摸鱼,别让预付费式旅游产品成为“空头支票”和消费陷阱。
    12/25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刷单任务莫轻信,小心“高额回报”垫资
      近日,常州市民周女士报警称:接到陌生电话,对方称自己是某招聘网站的工作人员,看到周女士的求职信息,称可以提供工作机会。周女士加了对方微信并点击对方给的链接下载App,起初对方称完成文字录入工作可获佣金,后推荐点赞关注小任务。  此时周女士发现做小任务赚钱更快,遂继续跟着客服做高额回报的垫资任务,刚开始两单拿到了返利,第三单开始,客服称其操作错误导致账号冻结,周女士按照客服要求转账解冻,结果对方索要的金额越来越大,意识到被骗报警求助,共计损失9万余元。  诈骗手段  诈骗分子会通过短信、电话联系受害人,以招聘兼职的名义要求受害人线上办公赚佣金,刚开始通过一些“文字录入”、“点赞点关注”之类的小任务骗取受害人的信任,随后以“高额回报”诱惑受害人做大额垫资任务,再以“操作失误、账户冻结”为由让受害人多次转账解冻,直至受害人意识到被骗。  警方提示  网络刷单是违法行为,凡是需要先行充值或垫付资金的刷单行为都是诈骗。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微信、电话和短信,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面对突如其来的转账、汇款要求,务必要谨慎,一定要核实清楚,千万不要随意转账、汇款。
    12/20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别信!这是年终盛典类骗局——“年终遇见礼”“感恩有你”
      日前,家住北京丰台的张大爷说,他在没有网购的情况下,收到了一份来自山东济南的快递,里面只有一个信封和两张宣传单,上面写着“年终遇见礼”“感恩有你”等硕大字样及抽奖方式。  通过查看各电商平台后,各平台从未举办类似抽奖活动,公安机关也表示,这是新型的“年终盛典”类骗局,市民切莫上当。  张大爷提供的一张宣传页上印有一封盖着“电商平台活动专用章”的感谢信,里面措辞混乱,语病连连,其中一段写道,“电商平台迎接年终来临之际,在各购物平台随机抽取66888名在购物平台有着5年以上的购物记录的活跃用户参与3重豪礼(所获得的任意产品都无需任何费用包邮到家)的专场活动。”  在另一张宣传页上,印着“3重豪礼”的抽奖方式,即刮开覆盖膜后,扫描二维码领奖。张大爷刮开之后看到,“3重豪礼”分别为价值399元的燕之屋燕窝70gx5瓶、价值38.8元的鲁花花生油1Lx1瓶、微信现金红包20元。  宣传页强调,“3重豪礼”均免费,均由美团或饿了么同城免费配送,30分钟送达。张大爷平日里接受过反诈宣传教育,看到还要用微信或支付宝扫码领取,便放下了手机。  在宣传页上写着“年终遇见礼”的活动由京东、天猫、淘宝、美团等企业主办,但上述几家平台客服均表示没有举办类似活动,请不要轻信,并提醒,“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要扫,也不要给陌生人转账汇款,避免产生损失。”  上海、河北和陕西等地均有收到“年终遇见礼”快递的群众,都是黑色的小包裹,两张宣传页一模一样,刮开覆盖膜后的“3重豪礼”也完全相同。有网友扫描二维码之后立即跳转网页,并让其输入个人信息和地址,好在这名网友意识到不安全,没有再继续操作。  和“年终遇见礼”类似,近期“淘宝网年度盛典”“京东年度盛典”的快递也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现。除了相似的“感谢信”和“刮刮卡”,有的包裹还附上筷子、纸巾等小礼品。对此,淘宝在12月5日郑重声明,从未搞过任何“年度盛典”相关的活动,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如果你或者你的亲朋好友(尤其是老人),收到了打着‘淘宝网’名义的不明包裹,那一定是诈骗!”  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自己也曾收到过类似的快速。  警方提示:  房山警方提示,上述骗局与之前的“刮刮乐”诈骗类似,只是换了一个“新马甲”,最终目的是将受害者拉入诈骗群后,让受害者下载软件或是关注店铺,诱导其参与“非法刷单”“购物返利”等活动。  市民当收到陌生快递时,不要轻信。如果发现不是自己购买的物品,可以及时联系快递公司相关部门处理。如果因为好奇心扫描了二维码,也不要添加所谓的客服、下载陌生App,更不能随意将收到的验证码发给陌生人。  如果收到涉嫌诈骗的陌生快递,可以将相关线索提供给公安部门,也可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提供反诈线索模块进行举报。一旦发现自己遭遇诈骗,请保留好证据,报警求助。
    12/11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当心:“加油卡”暗藏骗局!
      一张“加油卡”,暗藏风险?  11月29日,厦门警方发布公告称,纵通科技(全称“纵通(厦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该局已对总经理张某美等9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对于涉案资产资金进行追缴、冻结,其他涉案人员等,警方正在追查中。  警方称,投资人可凭本人身份证明、相关合同协议、交易明细凭证等书面材料就地向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或派出所报案,也可将报案材料扫描上传至警方邮箱,或邮寄至思明公安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  “加油卡”暗藏骗局  厦门警方警情通报显示,为依法打击惩治犯罪,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已于2023年11月13日对纵通(厦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之中,进展情况将依法适时公布。  11月中旬,该案受害者开始在网络中发声。据受害者反映,纵通(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经营“i慧生活”线上商城,相关不法人员以“加油卡充值套餐可获返利”为噱头,吸引投资者到线上商城进行充值和购买旗下“车油宝”产品。  有受害者称,该公司表示,假设购买57000的“车油宝”加油卡,公司将分六个月进行返现,每个月返现金额1万元,以此方法计算,客户在半年后能拿回本金,还能获利3000元。然而,许多投资者购买“车油宝”后,“返利”并没有如约发放,在线上商城购买的产品后期也未发货,才惊觉被骗。  目前,警方未公布涉案金额,网络中受害者反映的受骗金额在几千至几万元不等,甚至有受害者声称受骗超百万元,除虚假宣传外,该公司还诱导客户以信用卡及抵押贷款的方式购买产品。  纵通科技官网介绍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旗下品牌有i慧生活、慧生活、爱慧生活、车管家、爱禧窝等,公司定位于汽车后市场垂直领域。据悉,在案发前,该公司在福建、广东、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等百余个城市均有业务开展。  天眼查信息显示,纵通科技法定代表人为廖富华,监事为张月美,二人为该公司主要股东,分别持股65.7%、24.3%,厦门中聚纵通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0%。  该公司注册地址为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望海路57号202室,网传图片显示,该地址目前已人去楼空,大门紧闭。  年内多家公司“爆雷”  除纵通科技外,下半年以来已有多地警方通报涉嫌非法集资、非法吸存案件:  11月21日,深圳市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专班办公室在深圳金融办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风险提示称,香港上市公司中国鼎益丰(现已更名为“中国投资基金公司”)存在非法集资风险。  公告显示,近期该办接到群众反映,“鼎益丰”关联主体,通过茶会、晚会、读书会、上市发布会等线上线下活动,宣扬“肽”“光波磁电疗法”等产业概念,以“禅意投资法”等吸引投资人认购“鼎益丰”关联主体的“原始股权”或“期权”,存在非法集资风险。目前,相关投资活动已出现“返利延期”“合同到期未退款”“难以兑付”等情况。  10月11日,辽宁大连瓦房店市公安局发布警情公告,公布大连山海慧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海慧集团)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最新侦办进展。  通报称,警方已对涉案资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经查,山海慧集团实际控制人周某峰等人从事非法集资活动,非法占有、挥霍、滥用集资款,扰乱金融秩序,数额巨大,性质恶劣。近日,检察机关以涉嫌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依法对周某峰等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陕西省宝鸡市政府也发布了山海慧集团的相关通报,据悉,该公司在全国多地设立分支机构及门店,以提供免费或低价旅游为名,通过线下销售年化收益率8%-14%的“康养类理财产品”,依托线上商城销售旅游及养老年卡,承诺到期返本付息,向重点群体特别是中老年群众非法吸收资金。  深圳市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专班办公室提示,请广大群众增强风险意识,谨慎选择投资理财渠道,不参加不具备金融从业资质的主体举办的各类金融产品宣传集会,对高收益、原始股权、期权等投资项目保持警惕,切莫掉入非法集资陷阱。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的规定,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由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
    12/04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稳赚不赔?警惕非法彩票骗局
      近期,今年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一些非法彩票骗局,尤其是网络非法彩票诈骗,此类非法彩票诈骗案的侦破难度颇大。因此需要提醒广大购彩者,根据相关规定,目前,国内坚决禁止擅自利用互联网销售彩票的行为。如要购买彩票,请到国家正规彩票实体店购买,以免掉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网络彩票均属非法  “近期,一个朋友在某网络彩票平台被诈骗10万元,短短两天内被骗子多次忽悠竟毫不知情。网络彩票诈骗的套路到底是怎样的?”这是某知识分享平台上一个浏览量超过60万的话题,共获得86个回答。不过,很多回答都没有明确这一点:在我国,彩票发行由财政部审批,由民政部、国家体育总局下设的彩票管理中心组织发行,一般都是以实体门店方式进行销售。  目前,我国禁止互联网销售彩票,所有宣称能投注的网络彩票平台均为非法彩票。请大家务必牢记这一点,但凡看到这样的网络平台,马上点击退出,并打电话报警。  过往案例有这些套路  “我只是想在网上兼职挣点零花钱,结果却被吸引入坑玩网络彩票,浪费了时间,也没有挣到钱。”  “我是被熟人拉进群里的,我看他们天天中奖就心动了,结果群里的人其实都是骗子找来演戏的。”  “朋友请我帮忙玩几天,我发现来钱快,而且基本不亏,后来就自己也开户去玩,就这样掉入陷阱。”  深究案例就能发现,那些拉他们进群、请他们帮忙的熟人朋友,都是骗子早早埋下的“钉子”,他们获取信任后再针对受害者的心理弱点设下各种陷阱,以利诱之,这正是网络非法彩票诈骗套路的根本。  购彩切勿轻信和贪心  之所以总有人掉入网络非法彩票的陷阱,皆因他们相信网络非法彩票宣传的高回报,相信自己可以从中获利。面对网络非法彩票陷阱,我们必须牢记六个字:不轻信、不贪心。千万别相信什么“高回报”“稳赚不赔”,包括宣称“破解某网络彩票网站漏洞,大家一起去薅羊毛”等,这些往往都是骗局。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有的人心存侥幸,觉得这些诈骗陷阱往往会先给出一点“甜头”,“我能不能先拿了甜头再走”?答案是: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一些非法网络彩票平台在用户充值或中奖后,要么没有充值中奖记录,要么想退款或提现奖金极其困难复杂,常常出现页面错误或多次提现无法成功。甚至还会在提现过程中设陷阱,要求缴纳保证金、解冻费等才能提现,一旦受害者发现上当,骗子就直接关闭网站逃之夭夭。  所以,千万别碰非法网络彩票。如果想买彩票,请认准正规彩票实体店。正规的中国体育彩票实体店标有中国体育彩票标识,店内还有体彩中心颁发的《中国体育彩票代销证》,并加盖体彩中心公章。
    12/04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金额达6000余万元!警方破获特大涉汽车贷款诈骗案
     近年来,汽车骗贷案件呈多发态势,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多地发生,有的案值过亿元。一些跨省作案的诈骗犯罪团伙大量招募职业“背债人”骗贷买车,异地上牌,再转手洗白销赃,造成汽车金融公司不良贷款增加,影响汽车市场健康发展。  近期,山东德州乐陵警方侦破一起特大涉汽车贷款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7人,涉及全国24个省份,贷款诈骗金额达6000余万元,现已全部移送审查起诉。  买豪车转手倒卖骗车贷逾期不还  一些人在其他省份购车后,来到山东德州乐陵车辆管理部门办理上牌业务,且几天内即将车辆过户。这一可疑动向引起了乐陵警方的关注。  “我们分析了乐陵车管所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的车辆挂牌情况,有97辆车系外地人在乐陵挂牌。”乐陵市公安局经侦大队负责人说,购车的周某某没有正式工作,其银行账户却有大量资金流水,并购买了奔驰、奥迪、红旗等汽车。  办案民警从卖车的汽车金融机构走访了解到,这些人全部用分期付款购买车辆,所购车辆90%出现了还款逾期。  2022年6月,周某某在为价值70多万元的奥迪A8L上牌时被警方抓获。据了解,周某某是这一诈骗链条中的“背债人”,在圈内也被称为“白户”。周某某供述:“我没有固定收入。中介对我进行‘包装’,然后以我的名义购车骗取金融贷款,将车卖掉后按比例分红。”  乐陵市公安局经侦大队负责人介绍,犯罪团伙大量招募“背债人”,为他们注册公司、虚假购买房产进行征信包装,随后以他们的名义在4S店“低首付”“零首付”购车。之后,通过伪造购车发票和证件手续,异地挂牌将车辆“洗白”,并以优惠价格向二手车商转手销售,剩余贷款不再偿还,造成汽车金融公司损失。  乐陵警方依托侦办的“6·02”汽车贷款诈骗案,分析研判出涉及全国24个省份的“背债人”207人,涉及车辆227辆,贷款诈骗金额达6000余万元。  这一新型犯罪呈现职业化犯罪特征,涉及范围广、涉案价值大。  2023年2月,山东枣庄警方破获一起汽车贷款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6人,20多家金融机构被骗贷。  2022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法院判处一“首付购车”诈骗团伙4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五年十个月至一年六个月不等的刑罚。此外,北京、上海、广东韶关、甘肃兰州、安徽合肥等地也侦破了类似案件。  揭黑色产业链运作套路  据了解,骗贷倒卖新车犯罪已形成完整的黑色产业链。犯罪链条上有组织者、贷款中介、“背债人”、假证窝点和销赃汽贸公司等角色,他们分工明确、行为隐蔽。  把“背债人”包装成优质购车人。乐陵市公安局经侦大队负责人介绍,由于部分中老年、残疾人等群体对个人征信不重视或贪图小利,诈骗团伙专人负责从全国各地招募此类人员许诺好处,并以虚增资产、伪造资金流水等方式进行“包装”,培训专业话术,伪造出“资质良好”的假象,顺利骗取贷款。  办案民警介绍,按照正常流程,贷款购车后,放款机构工作人员和购车人一起前往车管所上牌,并用机动车登记证书做抵押。犯罪团伙购车后,利用伪造的购车发票等材料,独自去外地车管所蒙骗工作人员要求上牌;在放款机构催促他们办理抵押时,他们会以各种理由搪塞、拖延。  骗贷购车运转迅速,几天即过户。在车管部门顺利挂牌后,这种被“洗白”的车辆过户至销赃汽贸公司,或由汽贸公司低价销售给不知情的购买人,实现非法获利。  办案民警说:“只要有人想买二手车,诈骗团伙就像拧魔方一样,和贷款中介、‘背债人’、制假窝点、销赃汽贸公司立即联系沟通,匹配出购车、卖车的链条,最快3天就能交易过户。”  购车后不久就断供,车贷、车辆追回难。业内人士介绍,为延缓骗局被识破,背债人购车后不久就断供,一般以个人或公司经营困难无法偿还为由,拒不偿还剩余贷款,造成民事纠纷假象,逃避公安机关打击。德州警方说,挂牌“洗白”的车辆很快又被转手,涉案车辆很难追回。  据犯罪嫌疑人供述,该类犯罪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存在。某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法务部门工作人员说:“诈骗团伙流窜性很强,在一个地方遭到打击后就换个地方骗。目前我们每个月还会有新发案件,数量居高不下。”  完善交易流程堵上漏洞  目前,乐陵警方已搭建汽车贷款诈骗嫌疑车辆挖掘模型,挖掘出500余条涉及汽车贷款诈骗的可疑线索。乐陵市公安局主侦人员建议,金融、公安、车企等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如果出现“快进快出”或短期多次购车且过户频繁等异常情况,能够及时预警。  警方提醒:为了达到诈骗获利的目的,非法中介分为多个步骤,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最终让“背债人”陷入深渊。大家需要警惕起来,千万不要在稀里糊涂的情况下变成了诈骗团伙的“背债人”。  面对诈骗分子的“神通广大”,消费者还是要多加小心,千万不要贪图方便,不了解其中“套路”,千万不要去触碰。要记住,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11/23 风险提示
  •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