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广西消委会提示警惕出租房“低价”陷阱
    广西消委会近日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出租房“低价”陷阱。今年以来,广西12315投诉举报系统接到涉及房屋出租服务的咨询、投诉及举报共300多起,主要集中在长租公寓等。广西消委会提示,消费者在租用房屋前要仔细了解公司经营资质、成立时间及运营实力,选择口碑信誉较好,特别是在银行开立房租资金监管账户的正规专业公司。消费者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企业相关信息,特别注意查看企业是否被列入异常经营、是否有违法违规记录、是否进行正常年报。消费者在租房时要防范“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的市场风险和消费陷阱,提前了解周边住房市场租金价格,掌握片区房屋租赁均价和支付方式,建议租客选择较短支付周期,避免一次性支付较大额度房租。同时,租客可要求出租公司提供承租房屋的不动产权证,或出租公司与房主签订的出租或中介服务合同,明确委托性质,判断出租公司是否有权力代房东招租或是否有资格成为“二房东”。此外,消费者在签订出租合同时要仔细查看合同内容,防范“租房贷”陷阱,避免可能存在的隐形霸王条款,明确纠纷发生后的违约责任。签订合同后,注意对相关材料进行复印留存,以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2/11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老年机收不到验证码?当心背后是庞大的犯罪网络
    一台普通的老年机背后,竟隐藏着一个从下游“薅羊毛”,到中游倒卖公民个人信息,再到上游制作木马程序的庞大犯罪网络……去年8月,浙江省新昌县的小朱给外婆买了一台老年人手机,在网上营业厅给手机换套餐时,居然发现接收不到验证码。然而,当他将电话卡装到自己的手机里,验证码却又能正常接收。于是,他怀疑老年机被装上了木马,随即报警。让小朱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次报警竟让公安机关查获了一个涉及330余万台老年机、有70余名犯罪嫌疑人参与的黑灰产业链犯罪团伙。新手机却收不到验证码“零成本,无投入,在家玩手机也能躺赚零花钱。”在QQ群、朋友圈、微信群,很多人都看到过类似这样一条令人心动的广告。多数人会直接忽略,也有些人会心动,开始做起“发财梦”。浙江省龙游县的童某就是其中之一。2019年3月,他在手机微信上刷到这条广告时,就联系上了上家,开始从事这份“兼职”。短短5个月时间,童某就利用非法购买的6000余条公民个人信息“薅羊毛”,赚了7万余元人民币。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些个人信息竟来自像小朱的外婆这样的群体使用的老年机。接到小朱报案后,新昌县公安机关迅速开展侦查。检测发现小朱外婆的老年机被植入了木马程序,验证码被截获后发往了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公安机关还发现这并非个例,在检测了20多台同款老年机后,都发现了相同的问题。鉴于案情重大,绍兴、新昌两级公安机关成立了“8·12”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专案组,在查明整个犯罪团伙的组织框架后,赶赴深圳将某科技公司的所有涉案人员“一锅端”。吴某就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公司在经营中发现老年机使用人数较多,同时发现老年人大多不熟悉手机操作,套取他们的个人信息更方便、更隐秘。据吴某供述,公司与多家老年机主板生产商合作,将木马程序植入主板。当电话卡插入老年机,木马程序就能获取手机号码等信息,还能自动拦截验证码,传输至后台数据库。在后台,还有专门人员对手机号和验证码的一致性进行检查,以便进入下一个流通环节……验证码被暗中收集售卖吴某的公司除了使用少量非法获取的手机号码和验证码自行非法获利以外,把绝大部分非法获取的信息都卖给了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络平台。这些平台是这条黑灰产业链里的重要一环,他们从吴某这样的公司低价购入个人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加价出售给“薅羊毛”的团伙和个人,从中赚取差价牟利。一台台老年机,一条条手机号码和验证码,公民的个人信息就这样进入了黑市场,再被层层买卖、使用获利,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张庞大的犯罪网。前面提到的童某,就是“薅羊毛”的一员,属于犯罪链的最下游。那么,这些“薅羊毛”的团伙和个人,又是如何利用这些购买的手机号码和验证码赚钱的呢?公安机关经深入调查发现,这些团体和个人,利用电商平台给新注册的用户发放优惠券、新人红包等机会,领取后变现换钱,也有一些人通过注册的大量账号在App中刷点赞数、刷流量赚钱。诸如此类,“薅羊毛”的形式和手段各式各样、无奇不有。谁又能意识到,这些人轻松赚大钱的背后,却是数以百万计的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倒卖、牟利。更可怕的是,吴某在供述中提到,下一步,公司已经准备“进军”儿童电话手表……非法获取500余万条验证码通过一台普普通通的老年机,“8·12”专案组竟揪出了一条从最下游的“薅羊毛”团体和个人,到中游二手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中介商,再到上游设计制作木马程序的科技公司以及主板生产商、手机生产商的庞大犯罪网络。数百万条老年人个人信息,竟是天天在“裸奔”,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由于该案涉案人数众多、案情错综复杂,又是属于证据标准较高的新类型犯罪案件,公安机关专案组第一时间商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公安、检察形成打击合力,严把程序、证据、材料、定性“四关”,共同全面梳理案情,对上、中、下游的行为分别研究定性,特别注重收集固定交易合同、后台服务数据、流水账单、工资清单等客观性证据,为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等下一步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确保所有涉案人员“一网打尽”。2020年6月以来,新昌县检察院以吴某等70余人分别涉嫌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诈骗罪,陆续向法院依法提起公诉,法院先后开庭审理并作出判决。11月18日,吴某因犯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60万元,违法所得616万元被予以追缴;童某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8万元,违法所得7万元被追缴。至此,这条黑灰产业链上的70余名涉案人员均被法院判处刑罚。法院审理认定,通过这些带“木马”的主板,吴某的公司非法控制老年机达330余万台,获取手机验证码500余万条,出售获利达790余万元,受害老年人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2/10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起底电信诈骗:“零门槛”入行 “傻瓜式”作案
    目前,我国各地传统刑事案件大幅下降,但电信诈骗等网络犯罪发案率居高不下,屡禁不绝、屡骗屡成、屡骗屡新,危害巨大。《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发现,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网络犯罪已经实现全链条“产业化”,上下游的各个环节均有专业“黑灰产业”商家提供服务。这些商家并不直接参与犯罪,但为网络犯罪提供难以估量的帮助,导致网络犯罪门槛、成本极低,犯罪分子只需“购买服务”,就可以“傻瓜式”操作。调研还发现,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网络犯罪团伙所需的服务器搭建、假身份信息、受害者信息、洗钱甚至诈骗“剧本”均有专业“黑灰产业”商家提供,专业团队渗透到犯罪活动的每个细微环节。公安部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5.5万起,抓获嫌疑人14.5万名;累计封堵涉诈域名网址21万个,拦截处置诈骗电话5100万余次、诈骗短信6.3亿余条,成功止付冻结涉案资金1000余亿元。电信诈骗全链条“产业化”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反诈专班民警马天伟、赵忠义等介绍,目前有专门的软件公司和技术人员为网络犯罪所需的网站、平台、APP等提供搭建等技术支持工作,价格并不高。“诈骗分子”直接购买、使用即可。手法一:专业“软件商”提供“搭建平台”等技术服务湖南省娄底市的文某强,在2019年6月纠集了16名文化水平不高的“90后”组成一个“杀猪盘”电信诈骗团伙,这个团伙成员以亲戚、朋友为纽带,聚在一起。他们无任何特长,文化程度也不高,通过购买各犯罪各环节的“服务”后,迅速实现了犯罪获利。在今年5月底至7月的两个月时间内诈骗“三盘”,获利200多万元,而其全部投入不过三五万元。“文某强案”中,“老板”文某强安排“操盘手”通过境外加密聊天工具联系到软件公司,以每个5000元的价格开发出“广州新彩”等3个APP。随后,诈骗团伙“操盘手”接管APP并进行后台操作,如修改资金额,封盘(关闭)等。“做这种东西技术难度不大,里面的许多功能都是假的。三个APP内部功能也完全一样,只不过是改了个名字,换了个‘马甲’。”马天伟说。太原市公安局万柏林分局破获的一起团伙藏身迪拜进行“比特币投资”诈骗的案件中,涉案投资平台网站和APP制作方为上海的一家科技公司,该公司除了给这个犯罪团伙提供技术支持外,还向不特定群体出售服务。而深圳一家云计算公司则向该诈骗团伙提供云加速、云防护等科技服务。手法二:“作案工具”买卖有“成熟市场”文某强组建团伙后,从其他团伙购买了数十部安装有微信、流量卡的手机。民警介绍,微信对新开账户的管控力度逐渐加大,新注册的微信号发布敏感信息等容易被封号,于是专门的“养号”团伙就针对性地出现了,即提供活跃了一段时间的老微信号供诈骗团伙使用。“时间特别短,直接拿来就用,手机里面有数据流量卡,有登录好的、已经设置好的微信号,傻瓜式操作。手机一般都是智能手机,一般都是国产品牌,五六百块钱一个。”马天伟说。警方介绍,在一些地方,已经有了专门的成熟“手机市场”,专卖这种手机,以及电话卡、流量卡等。手法三:甚至有专门培育“诈骗对象”的“菜商”准备工作完成后,文某强团伙开始蓄谋作案。警方介绍,诈骗团伙作案时间很短,如文某强团伙的许多人都是“老手”,并不需要长时间培训。少数人简单培训一下就可以“上岗”。“刚开始文某强团伙会在QQ贴吧、股票投资群物色想要投资的人,单对单跟他们进行沟通,说掌握一个平台,收益率好,然后把他拉进预先设置好的微信群里,逐步开始‘养’。”专案民警说。将前期寻找到的“潜在”受害者拉入微信群之后,2020年5月底至7月间,文某强团伙开始在湖南株洲、江西等异地,短期租赁房屋,准备“杀盘”。这期间,犯罪分子聚集在一起,集中生活,不准使用生活手机,每人操纵一些“诈骗手机”,分工作案。在微信群里,犯罪分子扮演不同的“角色”,甚至一人分饰多个“角色”。除了客服外,还有公务员、教师等不同的投资者,他们还会塑造很懂股票投资的专业人士,称之为“老师”。老师定期在群里讲课,发布一些高回报高收益的股票种类,让人感觉到他很厉害。民警介绍,这个微信群中一般会有四五十人,多的时候高达八九十人,但是基本上受害者只有十多人,其他都是犯罪分子冒充。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去年破获的一起类似案件中,一个微信群里有40人,只有1人是受害人,其他39人都是由六七名犯罪分子操作不同的微信号冒充。这39个人中,有冒充的教师、公务员等角色,每天他们会发符合相应身份的朋友圈,骗取受害人信任。在“养”的过程中,犯罪分子通过冒充的身份开始诱导受害者进行小额投资,起初他们会按照一定比例,5%到10%不等,如文某强团伙按照投资5%的比例进行回报,即投入100元,给受害人返回105元。慢慢地,受害人越来越多,投资的数额也越来越大。总投资额到了四五十万或者八九十万的时候,数额大概到了或者时间大概到了,他们就会把软件关掉,迅速“封盘”,当天把作案手机直接扔到河里或者其他地方,马上离开当地。这便完成了“杀一个盘”。随后换地方,换APP“马甲”重新“开盘”。就这样,文某强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连开三盘,获利200多万元。民警介绍,“培养”诈骗对象的犯罪过程,也在逐步精细化,为了规避风险,他们将一个阶段分成了“吸”“养”“骗”等不同阶段。不同于文某强团伙自己“养”诈骗对象,有的诈骗团伙可直接获得“半成品”诈骗对象,“封盘”诈骗收割即可。太原警方近期从东北抓获一个“吸粉”团伙,该团伙即专门为下游环节进行“吸粉”,他们接收到“养号”团伙发来指定的群二维码之后,团伙成员冒充证券公司利用购买来的股民信息,单对单联系,将一个股民拉入指定聊天群24或48小时后,这名成员获得佣金13元,超过10个人头后每拉一个人获得佣金25元,成员每拉一人入群,该团伙老板获佣金七八十元。拉入群之后,“吸粉”团伙就不管了,由下游团伙对这些“准诈骗对象”进行下一步“套路”。手法四:“跑分平台”“水房”“地下钱庄”等提供洗钱服务诈骗团伙不直接进行资金结算,而是通过专门的“跑分平台”“水房”等团伙以挣取佣金的方式,将钱洗白,转给诈骗团伙。太原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负责人张虹说,网络犯罪“洗钱”也经历了几个阶段:起初为银行卡取现模式,在银行卡多级流转后,雇佣“车手”将钱取出来。现在则多通过第三方、第四方甚至第五方平台等进行流转,即钱入卡之后迅速转账,然后以购物、购买基金、股票等方式,进入资金池,或者通过对公账户,以企业交易的方式进行资金流转。民警说,洗钱团伙通过多张银行卡互相转,一级卡转到二级卡,二级卡再转到三级卡,转到七八级的时候,有些会购买股票基金,或者伪装成商户转账。“经过几个层级以后,钱有可能充到境外赌博网站,或者是购买基金、股票等。这样钱就进了大资金池子里,再出来的时候,就分不清楚哪一笔钱是诈骗款,相当于洗白了。”文某强团伙与上下游“服务商”交易往来全部以“电子加油卡”作为支付手段,1000元额度一张的加油卡,将条码拍下来发过去即完成了交易,搭建一个APP只需要5张卡。山西警方侦破的罗某勇“跑分洗钱”案中,罗某勇将自己团伙的支付宝账户二维码挂到境外赌博网站,赌资全部进入罗某勇团伙支付宝中,该团伙收账转账“洗钱”,最后通过中间人,将钱转入赌博网站指定用户,完成“跑分”。仅2018年3月的5天时间内,该团伙5人“跑分”600多万元,佣金约为8%到12%。手法五:虚假身份信息和受害者数据找“卡商”无论是诈骗团伙,洗钱团伙还是提供作案工具、诈骗对象的“菜商”,他们使用的均是假身份信息,这部分“服务”提供者被称为“卡商”。他们寻找相应的人购买身份信息“四件套”或者对公账户“八件套”。“四件套”为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和银行U盾,每套第一手价格约500元到1000元,流转到诈骗使用者手中每套可达七八千元。“八件套”则包括营业执照、印章、对公账户、U盾等。第一级价格为每套1500元到2000元,到使用者手中每套高达上万元。山西晋城25岁男子王某杰在今年3月,组成团伙,以本人或他人名义大量注册公司办理营业执照,注册对公账户。同时也通过微信群在网上收购银行公私账户,通过网络和物流寄递方式卖给境外诈骗和赌博团伙。王某杰甚至亲自私渡境外指挥,以每个对公账户10000元至18000元的价格贩卖给境外的犯罪分子。手法六:部分新技术成为犯罪“黑科技”随着网络技术更新,一些不法之徒也不断使用新技术、新应用来逃避警方打击,比如Goip网络电话就是近年来诈骗分子的“新宠”。山西省公安厅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工作专班的任鑫峰介绍,Goip设备是网络通信的一种硬件设备,支持手机卡接入,能将传统电话信号转化为网络信号。一台设备可供上百张手机SIM卡同时运作,还可以远程控制异地的SIM卡和Goip设备拨打电话、收发短信,实现了人与SIM卡的分离,达到隐藏身份、逃避打击的目的。手法七:“犯罪套路”也能购买生活中,各种类型的电信诈骗手段和套路层出不穷,却又似曾相识。民警介绍,“黑灰产”中还有专门制作诈骗“剧本”的团队,这些不乏心理学、文学、侦查学背景的专业人士,编造“套路贷”“杀猪盘”“冒充公检法”等各种犯罪套路。“‘杀猪盘’原本是通过冒充谈恋爱等感情手段诱使受害者投资或赌博,在文某强案中,谈感情的阶段直接省略了,上来就是投资诈骗。”民警说,诈骗套路也在变化。农民工、大学生等沦为诈骗分子“工具人”网络犯罪分工的日益精细化,导致一些农民工、大学生等弱势群体成为犯罪的“工具人”,沦为犯罪“帮凶”。有民警表示,从近年来破获的案件看,受雇开卡的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辍学的社会闲散人员、外出务工人员、在校学生成为主要目标。这些群体欠缺社会经验,爱贪小便宜,法律知识淡薄,受利益驱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晋中市民郝某某因大量出售个人信息被抓后,警方发现他名下的公司有五六十家,分布在全国各地。他交代,一些中间人会提供机票安排他到各地注册公司,开对公账户。今年8月,郑州警方公布一批230人买卖账户、冒名开户的人员信息,其中“90后”占比超过一半;温州警方同月公布的一批涉嫌买卖银行账户、冒名开户的160名人员名单中,“00后”占比一成多,“90后”82人占比约一半。除出租和出售银行卡、账户等信息外,警方介绍,目前大学生向犯罪分子出售或出租微信号现象愈发普遍,用过1年的微信号一手出售价格约180元,三年以上的则达到500元。在这种畸形的犯罪链条中,也不乏“黑吃黑”的现象存在。郝某某在手头紧张时,会将自己名下出售或出租的银行卡进行挂失,偶尔也能截住部分往来资金。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公诉的一起电信网络诈骗“黑吃黑”案中,嫌疑人假意卖卡,将售出的银行卡挂失补办,截住的诈骗款由此被据为己有。斩断“服务”链条铲除“黑灰产”土壤山西省公安厅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工作专班负责人贾勇生表示,遏制网络犯罪不能仅依靠打击,要消除其屡禁不绝的现状,必须加强源头控制,斩断“服务”链条,铲除“黑灰产”土壤。首先,通信运营商必须切实加大通讯卡“实名”管控力度,斩断“两卡”贩卖产业。比如,目前可以单位等名义批量办理的流量卡、物联网卡等被犯罪分子惯常使用,成为管理的薄弱环节。202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提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严厉打击整治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切实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其次,加大对对公账户等的金融监管、治理力度。目前一些对公账户冻结难度很大,有民警反映,发现涉嫌犯罪的对公账户后,一方面难以查到具体开户银行,另一方面向开户行提供相关冻结手续后,有的银行也存在配合问题。他们建议,金融系统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对开户人员进行核实调查,堵塞虚假开户,对频繁转账的异常现象加大风险控制。同时,银监系统应出台规定,实现对公账户中犯罪资金快速冻结。再次,完善法律法规,对“黑灰产”从业者严打重判。民警反映,目前《刑法修正案(九)》虽然增设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对网络犯罪各“服务商”行为单独入罪,但现实中操作难度大。受访者说,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首先量刑过轻,难以起到威慑作用,此罪最严重情形才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且对许多“黑灰产”环节并不适用,如打击对公账户买卖,警方主要以倒卖国家机关公文罪立案。而且,为网络犯罪“提供服务”的环节链条愈发细化,难以形成证据链。此外,此类犯罪随着时间推移证据灭失极快,许多犯罪分子被轻判或判缓刑,这些人出来后不少人“重操旧业”。
    12/10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杀猪盘”“场外配资”……这些非法证券活动需警惕
      今年以来股市交易活跃,“非法荐股”“场外配资”“股市黑嘴”等非法证券活动死灰复燃,“杀猪盘”等新型网络骗局开始冒头,已有不少投资者上当受骗、损失惨重。四川证监局提醒广大投资者擦亮眼睛,小心防范多种非法证券活动风险。  5月中旬,鲜某被朋友邀请进入一个股票微信群,群内有“老师”教大家操作港股。根据推荐,鲜某向“科尔证券公司”提供的18张银行卡转账,买入290余万元的股票。相关股票后来持续暴跌,鲜某账户里的钱几乎全部赔完。后经公安机关调查,“科尔证券公司”是骗子编造的“荐股杀猪盘”。  四川证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杀猪盘”中,骗子把受害人叫“猪”,把交友工具叫“猪槽”,把建立信任的过程叫“养猪”,把最后的诈骗行为叫“杀猪”。过程中,骗子往往以某投资平台内部人身份骗取投资者信任,将其引流至微信群或QQ群中,然后又以高额回报诱导其向平台打钱,然后就无法提现。  除了“杀猪盘”,“场外配资”也是投资者容易遭遇的风险。“场外配资”是指以高于投资者支付的保证金数倍的比例向其出借资金,组织投资者在特定证券账户上使用借用资金及保证金进行股票交易,并收取利息、费用或收益分成的活动。此前,海南贝格富、郑州忆融、广州长红等配资公司跑路相继被媒体曝光。  四川证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跑路的配资平台很可能采用“虚拟盘”交易,就是非实盘交易,即所有的股票配资交易都没有对接证券公司和证券交易所,仅仅是投资者和配资公司之间互为对手盘、进行对赌交易,配资公司不会让投资者获利退出。  据了解,2020年以来,四川证监局已在官网累计公示4批次“场外配资黑名单”,曝光辖区非法配资网络平台26家次,联合地方网信部门关闭配资网站23家。  此外,编造、传播虚假或误导性信息,影响股票价格或交易量的“股市黑嘴”也需引起投资者重视。据介绍,2015年3月至11月,某知名证券节目主持人在其微博、博客上公开评价、推荐股票,并在荐股前后使用多个证券账户买卖股票谋取短期差价,违法所得共计4000余万元。  四川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非法荐股”“场外配资”“股市黑嘴”等,广泛借助微信、微博、QQ等社交工具创建群聊,或者搭建App应用,用于宣传、引流或招揽客户,甚至直接从事相关违法活动。请广大投资者高度警惕这类依托“黑群”“黑App”开展的非法证券活动,切实保护自身利益。
    12/0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垫缴公积金”?警惕新型金融诈骗!
      “帮缴公积金”“办贷款不用还”……在这些诱人的话术之下,很多农民稀里糊涂背上二三十万元债务。  最近,四川眉山市警方破获“垫缴公积金”新型金融犯罪案件。据警方最新掌握的情况,此案诈骗银行贷款超过12亿元,涉及全国多家银行和6000多个农民。  据了解,犯罪团伙通过“垫缴公积金”这一方式,把四川、广东、湖南、天津、山东、重庆等多地农民“包装”成为公司职员,再利用他们的身份信息,向银行骗取信用贷款。  “帮缴”公积金,农民背上巨债  不久前,重庆籍50岁农民陈小菊来到眉山市公积金中心,要求提取公积金。然而离奇的是,她无法提供必要手续,对自己的公积金账号、单位名称,也是一问三不知。  工作人员还发现,这段时间,有许多外地人前来提取公积金,他们都是不久前集中补缴的,然后又集中提现。公积金中心报警后,眉山警方迅速介入,四川省公安厅挂牌督办。  据调查,陈小菊在外务工时,一名不认识的男子鼓吹可以“帮她缴纳公积金”,还可以帮她办贷款“不用还”。之后,该男子操作一公司账号为她缴纳公积金,并在手机上以她的身份信息向银行申请信用贷款20多万元。但陈小菊只拿到2万多元,其余被男子转走。  “白捡”2万多元,陈小菊很高兴,即使贷款逾期,她也无动于衷。直到后来,她想起自己还有公积金,缴纳地点在眉山,前来取现时,才东窗事发。  同样背上巨债的还有四川省青神县白果乡虎渡社区农民陈奎林。去年10月,附近村民告诉陈奎林“有老板可以帮忙办贷款”,并且“贷款不用还,想拿来干啥都可以”。于是他提供身份证、办理银行卡、人脸识别一一照做。犯罪团伙为陈奎林垫缴公积金后,向银行成功申请信用贷款18万元,他本人拿到1.3万元。直到民警找上门来调查,他还心存幻想地说:“不是说了不用还的吗?”  “在这一新型金融诈骗案件中,涉及最多的是来自偏远地区、没有偿还能力的农民,其中不乏残疾人、贫困户。”眉山市公安局高新区(甘眉园区)分局案件主办侦查员周峰说,这些农民被犯罪团伙利用,在银行欠下二三十万元,自己只拿到一个零头,有的人甚至一分钱没拿到,稀里糊涂背上巨债。  控制130余家公司账号补缴公积金,伪造银行“优质客户”  住房公积金是在职职工的长期住房储蓄,这些犯罪团伙是怎样将农民“包装”成公司职员,为其缴纳公积金的呢?  警方已基本查明,2019年5月以来,以向某、周某某、黄某等人为首的犯罪团伙,找来农民这种“纯白户”——征信纯洁得像一张白纸的客户,为其垫缴公积金,以公积金作为银行进行信用评定的参考物,申请信用贷款。  据悉,这些犯罪团伙非法侵入多地公积金系统,盗取了数十家公司账号,更改就职员工信息,为农民垫缴公积金。而后,犯罪团伙又操控农民身份信息,向银行申请线上贷款。这就使一些原本不具备贷款条件的农民,成了银行眼中有工作单位、有稳定收入的优质客户。  眉山警方顺藤摸瓜,又在全国查处了多个犯罪团伙。在天津、山东、重庆、湖南等地,一犯罪团伙通过贿买手段,获取了多个地方的公积金补缴渠道,诈骗了多家银行贷款。广东一犯罪团伙通过收购“僵尸企业”“空壳公司”,获得了广州、深圳等地公积金缴存渠道,以此诈骗银行贷款。  据专案组初步统计,这些团伙分别控制了上述省市130余家公司账号,找来全国各地6000多个农民,为其补缴公积金1.2亿元,诈骗银行贷款超过12亿元。  “虽说犯罪团伙花了些钱,为农民垫缴公积金,但是贷出来的钱更多,获利10倍以上。”一名办案民警说。  截至目前,专案组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19人。肖某是其中一名嫌疑人,据他交代:“我们这种犯罪手法,大概是从去年年初开始兴起的,在各地有很多人在做。”  “这种新型犯罪还有发展升级的势头。”专案组组长、眉山市公安局副局长王正祥说,犯罪团伙被打掉时,已经开始瞄上企业税贷,即买下要倒闭的企业,变更法人为农民,再利用增值税缴纳记录等进行贷款,一个企业能贷款300万至500万元,为害更甚。  追赃困难,金融“防风险”多环节需加强  目前,几个团伙的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抓获归案,并移交检察机关,但损失却难以追回。周峰表示,涉案人员有的不是本人持卡,有的通过POS机套现且一机多户,有的通过第三方支付、微信转账,有的在ATM机取现,还有的以购买虚拟货币的方式将资金转移到境外,追赃十分困难。  四川某银行相关负责人说,去年10月,该行接到500多人此类贷款申请,贷出去1.03亿元。风控发现问题后,紧急冻结了资金,但也只挽回了2000多万元。而这些贷款人的电话很快就换了,催收找不到人。  据了解,在这一案件中,一些吸毒人员也能轻易拿到贷款。专家表示,犯罪团伙掌握公积金缴存渠道,骗取银行线上贷款,暴露金融“防风险”仍存多种问题。  “针对借贷人员的风险防范提示需细化。”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邱静说,针对缺乏金融常识的高风险人群借贷,应加强借贷时的风险提示,提高其防范意识。贷款转出时,应予以贷款用途、还款义务等提示。  另外,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意识、防护能力还需提高。业界人士表示,当前网络攻击呈现增多趋势,机关事业单位要重视相关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特别要强化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的“三同步”原则,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12/0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蛋壳公寓“爆雷” 监管为何“失位”?
      近期,由于蛋壳公寓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暴露了问题,资金链中断,中介遁形,房主收不到月租,遂纷纷上门驱逐已经交了数月甚至整年租金的房客。本是乘“租购并举”政策东风填补市场空白的长租公寓,如今却成为某些人“钻空子”的马甲外衣,公众对资本镰刀“割韭菜”行为予以谴责和追问。蛋壳公寓租金贷问题也使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陷入了争议——租户与蛋壳公寓已解约并搬离公寓,但之前通过微众银行办理的房租贷款合同却无法解除。  长租公寓房主不能简单驱逐房客  2018年至今,长租公寓已陆续“爆雷”超过170家,“资本盛宴”后的残羹冷炙几乎全由房东和租客等自行消化。以此次“爆雷”的蛋壳公寓为例,该企业在2018年初获得了数十亿元融资,随后对房东和租客施展“高收低租”“长收短付”的倾销方式,迅速扩大市场规模、提高自身估值,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上市背后的风投机构、公司高管可谓赚得盆满钵满。而如今,企业资金链断裂,把租赁矛盾留给了房东和租客,各方为之“埋单”。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自然是运营方蛋壳公寓及其管理层、控制人。不过在中介方暂时不能负责,房主收不到房租、房客又已经交过房租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先讨论眼前的双边矛盾如何解决。尽管现实中,房主仗着有房本而处于优势地位,但实际上无论是从法律权利还是社会利益的维度看,均应该禁止房主轻易驱逐房客。首先,房主应当尊重房客的权利。长租公寓更宜被视为一个三方合同法律关系。次承租人即从承租人处租赁的人的权利应当得到一定的维护。其次,房主倘若驱逐房客,至少必须明确放弃并转让对后续租金的权利。第三,从法益角度而言,居住权重于收租权。  绝不能让“割韭菜者”一跑了之  常常是,平台一旦“爆雷”,高管只需圈钱跑路玩失踪即可。房东租客精力有限,房管局、公安部门难断租赁纠纷,有时法院缺乏定罪依据……惩处力度不足,就很难震慑想要钻空子、“割韭菜”的不法商人。相关部门必须切实履行协同监管责任,在规范发展上下足功夫,建章立制、重拳出击,遏制不法冲动、打击犯罪行为。  其实在互联网公司大热的当下,蛋壳公寓的情况并不是个案,公众因此遭遇损失也不是头一次。有心人不难发现,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政府从宏观层面给了市场更多的自主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管得松”不代表“放手不管”,商业创新不是资本骗局的借口,面对越来越多的问题和矛盾不断涌现,相关部门也确实应该出手肃清市场乱象,完善审核制度,提高市场准入标准。创新创业是好事,大众也愿意支持,但是一定要以保证用户合法权益为基础和前提。  租金贷监管务必加强  在“租金贷”模式下,二手房租赁市场的参与者为房东、长租公寓运营商、租客、商业银行四方。其中,租客与长租公寓运营商签订协议,商业银行向租客发放贷款,这笔钱支付给长租公寓运营商,长租公寓运营商再按月、按季将房租支付给房东。无形中,长租公寓运营商将资金提前归集,形成了资金池。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该资金池不仅没有得到有力的监管;相反,多数长租公寓运营商拿到这笔钱后,往往选择加杠杆收购更多的房源,以此实现快速扩张。但一旦租金收入下降、租金贷来源减少,这一运作模式便会“爆雷”,甚至陷入流动性危机,并产生各种纠纷。  截至11月底,仅黑猫投诉就已有上千名网友投诉微众银行与蛋壳公寓违规放贷,要求按照协议解除贷款合同。微众银行默许了蛋壳公寓一系列违规操作,发放贷款大大超出了国家30%租金贷的上限,且发放贷款的频率与借款人支付租金的频率不匹配。出现资金损失之后,微众银行又违反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擅自变更合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这一行为已涉嫌欺诈。违规也好,失误也罢,微众银行都应为自己的行为埋单。进一步说,微众银行和其他互联网金融机构应该吸取教训,落实监管要求,修正商业模式。国家明确提出应设立租赁资金监管账户,将租金、押金等纳入监管账户。这需要相关部门牵头,共同加强租金贷监管。
    12/07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警惕!年终钱财诈骗花样百出
    岁末是各类网络信息诈骗高发阶段,为更好地打击网络信息诈骗犯罪,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相城警方特地梳理出典型的网络信息诈骗类型,提醒广大群众不要入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套,造成不必要损失。警惕冒充公司老板诈骗快到年底了,很多企业老板这个时候在忙着结账,不法分子也蠢蠢欲动,想要趁机钻空子捞上一笔。犯罪嫌疑人惯用的手段是伪仿或盗用公司老板QQ、微信,财务人员(受骗者)看到是老板的名字,就容易放松警惕,“老板”以询问资金为幌子,为后续转账诈骗层层铺垫。【案例】某公司财务小吉看到一个昵称是其老板姓名的QQ申请加好友,便同意了。过了几天,老板说跟一家公司签了合同,对方要打款过来,以查询合同款是否到账为由,让小吉看一下公司账上还有多少钱。随后,老板就说有一笔款项要赶紧支付,对方公司催了很久,于是小吉赶紧按吩咐给对方账户转了8万多元,事后见到老板当面核对后才发现被骗了。【警方提示】请广大群众不要轻易添加陌生人的QQ、微信好友申请,涉及公司老板、负责人具体名字的,要与对方核实清楚,不要轻易相信。涉及转账、汇款等事宜,不要通过QQ或微信等网络工具联系,需与相关负责人当面或电话核实,防止不法分子钻漏洞。另外,公司单位应制定详细的财务审批规章制度,严格拨款流程,禁止利用电话、QQ、微信等通信工具下达拨款指令。警惕假冒代购诈骗各类网络代购是市民常用的购物选择,一些不法分子冒充代购,在朋友圈通过软件修改定位假装在国外采购,再通过视频取得买家信任。收到钱后,假代购又会以各种理由推脱,或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为理由要求继续付款,后拉黑消费者。还有一些假代购以高仿商品冒充大牌,并通过专门的仪器制作购买小票,提高真实度,受害者收到商品后不仔细鉴定根本无法辨别。【案例】在外辛苦打工了一年的黄某在微信上找人代购了一套化妆品,本想着过年回家的时候送给老婆,讨她欢心,但当黄某支付了5800元之后,对方却提供了虚假快递单号,之后便以物流事故和海关检查扣押货品等为由,两个星期没有发货。【警方提示】通过代购途径买东西前一定提高警惕,不轻信“网红”店主,要选择第三方有保证的平台。不要轻信微信商家所谓的“低价”“促销”,在未收到货物前,不要轻易打款,付款时,最好通过正规的第三方网络购物平台进行付款,或是选择货到付款,以便保障双方的权益。警惕冒充房东短信诈骗临近年底,冒充房东发出短信催缴房租的诈骗案件已经成了近期出现率最高的短信诈骗手法。不法分子一般是以陌生号码群发短信的形式,称房屋租金到期,催促房客尽快交租,并告知租客自己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一些正在租房的市民接到类似短信很容易掉入陷阱,部分租客不加以核实便信以为真,发现受骗时为时已晚。【案例】章先生收到“房东”发来催要租金的短信,并称银行卡已换,由于当时自己确实到了交房租的时间,又加上自己身体不好正在上海养病,于是,章先生没有核实,就通过网银将8.3万元打到了对方提供的账户上。当真正的房东告诉章先生,并没有收到租金时,章先生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警方提示】冒充房东发出短信催缴房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短信诈骗手段,有很多市民一看便能辨别真假,但目前仍有不少人因此上当受骗,因为骗子通常会选择在月初或者月底发送短信,时间点与租客交房租时间比较吻合,通常具有很高的迷惑性。警惕冒充班主任收费诈骗犯罪分子事先潜入各个学校班级QQ群、微信群等,进群后更改个人资料冒充班主任,利用家长对班主任的信任,以缴纳各类培训费为由发布缴费信息,后在群内发送收款二维码。当受害者陆续扫描二维码将费用打到犯罪分子账户并将缴费截图发到群后,犯罪分子怕被骗人数过多从而引起受害者警觉,便主动提出因收款账号收款已达上限让家长停止缴费,犯罪分子随即退出群聊。此类案件具有诈骗精准化的特征,即不法分子冒充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对家长实施诈骗,诈骗金额适中,群内有一名家长受骗缴费后,就陆续有其他家长跟着受骗,家长们不知不觉就会掉入不法分子埋设的陷阱,作案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诈骗形式。【案例】某校“班主任”在家长微信群内发消息称要收取318元的资料费,并发来一个商户收款二维码,还表示微信支付宝均可转账。随后,有家长发现不对,收款方竟是一家麻辣烫店,然而“班主任”明确表示,就是这个账户。在“班主任”确认之后,家长们纷纷转账,40多名家长转账达15000多元。【警方提示】网上转账,一定要确认清楚对方身份,切勿轻易转账!遇到班级群有要求收费的情况,家长先不要急着缴费转账,可以先在群里搜下群成员,是否有2个“班主任”,如果有,基本可以确定是骗子。学生家长还可以通过向学校或班主任直接打电话、发短信,或者等孩子放学回来后再确认缴费事宜,避免被骗。
    12/02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