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618”快到了,警方提醒您别只顾买买买
“618”快到了,山东日照公安提醒大家别光顾着买买买一定要做好防范,谨防被骗! 2000元买了一件风衣“商家客服”说“有问题” 近日,日照市民王先生在某电商平台,趁着优惠拍下了一件他心仪已久的风衣,然后满心欢喜地等着自己的快递。 几天后,王先生风衣没等到,却等来了一个“商家客服”的电话:“王先生,您购买的衣服有质量问题,需要立即退回。” 王先生心里犯起了嘀咕,“2000多买的风衣还能有质量问题?八成是个骗子吧!” 没等王先生挂电话,对方的一句话打消了他的疑虑,“您的收货地址是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济南路美丽花园小区,订单号是131438521。” 双倍退款让人心动 王先生一听收货地址和订单号都对,最重要的是客服还说,"因为衣服质量问题是商家的责任,所以可以按照下单价的双倍进行退款。” 购物竟然还能见到回头钱,王先生心中暗喜。客服说公司有专门的退款中心,只不过不方便通过电商平台退款。王先生按照要求与客服添加了QQ好友,并收到了一个显示为“退款中心”的网址链接。 王先生打开链接并没有发现异常,就按照指引在网页上填写了自己的姓名、卡号、密码等信息,并把短信验证码发给了客服。 提交申请后被扣4000元 令王先生没想到的是,他提交申请退款没多久,就收到了一条来自银行的扣款短信,短信显示王先生刚刚转账4000元。 王先生一拍脑门,意识到自己遇到冒充电商客服诈骗了,于是拨打110报了警。 “我关注了日照公安的微信公众号,每次看到防范案例里面有人被骗了还会笑话他们,直到今天才知道,骗子的套路比我想象中的更难发现,一不小心就上当了。” 冒充客服诈骗手段解析 第一步:骗子通过不法途径获得网购订单数据,根据订单信息联系买家,谎称网购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等,主动提出要给买家进行“赔款”或“退款”。 第二步:待取得买家信任后要求添加QQ好友,通过短信或QQ发送虚假退款链接或二维码。 第三步:等买家点击链接并按提示填写个人信息或直接手机扫二维码,骗子就会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网上盗刷,并告诉买家退款不成功,还需再“退款”,直到买家发现被骗。 日照警方提示 “618”前后是冒充客服退款诈骗高发期。 一旦涉及转账,一定要联系电商平台核实,电商平台的官方客服不会脱离平台聊天或者退款!不要轻易在陌生网页提供银行卡、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若遇到疑似冒充客服诈骗,请第一时间拨打日照公安反诈热线96110咨询,如果被骗,越早报警越有利于警方止付冻结涉案账户,越有利于挽回损失。
【风险提示】“五警惕+五谨防” 避免网购节踩雷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618”“818”“双11”以及电商推出的店庆节、周年庆期间囤货,消费纠纷随之不断增加,主要表现为优惠促销无法兑现、商品质量和商家描述不一致、商家擅自取消订单、售后服务难以保障、发货延迟等问题。今年“618”网络促销活动已拉开序幕,面对平台和商家推出的“花式促销”,江苏省常州市消保委提醒消费者,要做到“五警惕+五谨防”,科学消费、主动维权。 警惕优惠陷阱,谨防被诱骗。“先涨后降”的套路屡见不鲜,消费者要提前做好价格比对,部分商家推出的促销活动,表面让利实则清理库存,甚至出售劣质瑕疵商品。尤其是预付式消费活动中,商家打出诱人价格,消费者往往会冲动消费提前支付订金,事后发现自己并不想要或者发现有更好的选择,此时想要退还订金会陷入被动,而在规定的时限未支付尾款则订金不退。面对商家的各类促销活动,消费者一定要理性购物,避免被商家诱骗掉入优惠陷阱。 警惕电商专供,谨防被套路。有电商专供标签的商品看似便宜,但套路满满,消费者需谨慎下单。这些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乍看并无两样,仔细分辨却存在颜色、细节、功能方面的差别。这类商品迎合了部分消费者好面子与占便宜的心理,但后期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警惕特价限购,谨防被退单。商家推出的特价限购活动十之八九是噱头,比如商家会在网页标注特价商品限时底价,同时限购多少件,造成抢购氛围,当消费者成功下单后,商家以库存不足等理由拖延发货。此举一方面以超低价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以此让消费者关注网店中的其他商品,增加网店流量,其次就是为了增加成交额,提升店铺排名等级。 警惕闪电发货,谨防被延误。各大电商平台在比价格、比质量的同时,更比发货“快”,闪电发货承诺随处可见,但能否闪电发货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虽然各大电商都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来优化物流网络、提高快递投送速率,但面对订单压力以及疫情影响,投送速度往往达不到消费者预期,无法按时收货,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考虑到疫情影响,加之目前的入夏高温,一些食品类、易腐易坏类商品最好避开物流高峰,以免因投送延误造成商品腐烂变质。 警惕售后规则,谨防被过期。“网购7日无理由退货”并不能让消费者高枕无忧。首先,部分消费者证据意识淡薄,收货后没有及时发现问题或收集证据主动交涉;其次,当商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时,部分商家会要求消费者支付退货运费,双方僵持不下就会错过“7日无理由退换货”期限。 常州市消保委提醒消费者,遇到网络消费纠纷时,消费者要积极主动维权。购物凭证、网页截屏及聊天记录等是依法维权的关键。消费者要注意保留购物发票、小票等有效购物凭证。如与卖家、交易平台协商无果、无法达成一致时,消费者可直接拨打网店经营者所在地的12315或者12345投诉,或通过“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投诉。
【风险提示】谨防高额回报陷阱 六大防诈消费提示要注意
5月27日,陕西省消保委发布老年消费者防诈骗消费提示,为大家揭秘常见的诈骗套路,并教消费者如何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陕西省消保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常见的诈骗套路共分六种。 套路一:养老院“高额回报”。近年来,宣传既可以养老,还可以获得高额回报的“养老公寓”,吸引了众多老年人的目光。有的老年人交钱预定床位,本该安享晚年的他们没成想却遇到了骗子设下的“骗局”。一些不法公司和个人利用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愿望,以养老建设项目或者与养老相关的健康养生项目为诱饵,非法吸收老人手里的存款,从而开展非法集资诈骗活动。 套路二:“以房养老”。一些不法分子以“以房养老”为名,打着国家政策旗号,拉大旗作虎皮,以权威机构名义蒙骗老人。他们最常采用的手段是借“以房养老”之名涉嫌实施“套路贷”等违法犯罪行为,导致参与其中的老人不仅没拿到养老金,还失去自己赖以居住的房屋。 套路三:高收益高回报理财产品。一些不法公司和个人冒充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名义,以开推介会、知识讲座等方式,向老年人推销高收益高回报理财产品,忽悠老年人把钱投进这些精心设计的骗局,这些老年人积攒大半生的积蓄往往打了水漂。 套路四:投资收藏“一夜暴富”。有的团伙以老年人为诈骗对象,通过发小广告、拨打电话、赠送小礼品等形式吸引老年人。他们以低价购进廉价工艺品,经过一番包装后向老年人推销,并虚假承诺定期返利、高价回收藏品。部分老年人缺乏对收藏品价值的客观判断和对收藏品拍卖行业的了解,容易上当受骗。 套路五:拉人头传销式骗局。推销人员宣传介绍亲戚朋友进行投资即可获取提成,且层级越高收益越大,大家要提高警惕。 套路六:钓鱼网络诈骗陷阱。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安全上网和防骗意识不足,采取网络钓鱼手段,仿冒正规投资平台网站模式,以折扣和返利等形式引诱老年人根据提供的链接网上购买投资产品,然后利用虚假网络支付平台等手段划转网上银行账户资金进行诈骗。 根据老年消费者财产权易受部分公司和个人设计的各种“套路”侵害的特点,陕西省消保委提醒广大老年朋友及其家人,要正确认识投资理财,老年人应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收益需求等选择自己可承受范围内的理财产品。要了解产品是否具有保本条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产品面临的其他各种风险等,高收益的产品往往风险也较大。 陕西省消保委建议老年人理财还是要以“稳”为主,比如配置些固定收益类产品,更能均衡风险和利润;要提高警惕,越是“高息”,可能是陷阱的几率就越大,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老年人最好不要选择高风险的投资方式,可以优先选择储蓄和国债等固定收益类投资,投资理财产品最好在子女家人的陪同下进行购买。同时,陕西省消保委提醒老年消费者,一定要妥善保管好各类账号密码、身份信息等,不要轻易告诉他人,切勿乱下手机软件,防止个人隐私信息被窃取,收到投资理财转账汇款的短信,要提高警惕并及时与子女及家人商议。
【风险提示】“刷单”兼职诈骗需提高警惕
“这是典型的兼职刷单类诈骗……”打开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几乎天天都能看到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所宣传的反诈知识。一些人总认为电信网络诈骗怎么也轮不到自己身上,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电信网络诈骗有可能就在大家身边,有些人不经意间就落入了骗子的圈套。 5月19日,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城周边某村的范女士,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一个“兼职刷单”的二维码。她十分好奇地打开了二维码,并下载了一款App软件。按照该App上客服的指引,范女士开始做起了收藏店铺的“任务”,每次做完任务,她都会收到少量“佣金”。 尝到甜头的范女士,接下来又按照客服的引导,开始做起了一种名叫“集量变现”的任务。所谓的“集量变现”就是向客服提供银行账户并转账,然后根据转账数额来做不同“任务”,赚取相应的“佣金”。 第一次,范女士转账了100元,获取了“佣金”30元。第二次,她为了赚取更多“佣金”直接转账了10000元,可是,她做完“任务”后,却不能提现。经与客服联系,客服让她先缴纳4000元“保证金”。她缴纳完“保证金”后,客服却说,只能提现10000元,“保证金”暂时不能提取。范女士将10000元提现成功后,还对客服“深信不疑”。 接下来,范女士在客服的提示下,连续做任务,却连续不能提现,需连续缴纳“保证金”。5月19日至5月22日,4天时间内,她竟先后缴纳“保证金”10次,总计20余万元。在每次缴纳“保证金”时,她仍十分相信客服的提示,幻想着只要自己按照客服要求去做,就能够提现成功。直到家人劝她到公安机关报警时,她还不认为自己被骗。 办案民警介绍,范女士4天10次缴纳“保证金”的主要原因是,她不甘心“及时止损”,想尽快拿回自己已经缴纳的“保证金”,对客服一次次地心存“幻想”。 据了解,今年以来,井陉警方接报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当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占60%以上,其中女性受害人占75%。因此,警方提醒广大居民,凡是以各种理由让缴纳保证金的兼职刷单都是诈骗。所谓的高回报,几乎都不靠谱,大家不要轻信陌生人而轻易转账,应做好自身防范,还要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多加了解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守护好大家的“钱袋子”。
【风险提示】老年消费莫大意 六大防范欺诈要牢记
近年来,在保健品、金融投资、旅游出行等领域侵犯老年消费者权益现象时有发生,为提醒老年消费者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引导老年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吉林省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老年消费莫大意,防范欺诈要牢记。 一、理性购买保健品,生病切忌乱投医 要知晓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选购保健食品要理性,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要警惕假借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体检、赠送礼品、组织旅游等形式推销保健品行为。老年人生病应到正规医院就诊,保健养生也应前往正规医院和机构咨询,切不可有病乱投医,更不可轻信来路不明的网络医生。 二、高额回报有风险,金融理财需谨慎 老年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时,应牢记:银行理财不等于储蓄存款;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口头宣传不等于合同约定;别人说“好”不等于适合自己;投资理财不等于投资发财。涉及大额投资理财、入股项目,要多与家人沟通,多渠道了解项目真实情况,防止投资“血本无归”,或落入非法集资的圈套。、 三、低价旅游藏猫腻,消费陷阱要当心 老年消费者外出旅游前,要多关注旅游产品的品质,不要单纯以价格为导向进行选择。应尽量选择有资质和口碑的旅行社,同时根据自身状况和承受能力选择旅游线路。签订旅游合同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自己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在景区就餐和购物时,要问清销售价格和计量单位。 四、陌生信息不轻信,个人信息保护好 不随意接听、轻信、回复陌生电话、短信、微信等信息。当陌生信息提及汇款、转账、垫资等内容时,要提高警惕,加以辨别,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不参加非官方渠道扫码注册送礼品等活动,拒绝下载来路不明的App、小程序,不轻易把手机交给他人操作,以防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 五、养老服务种类多,切勿冲动做选择 老年消费者在选择养老服务机构时,应事先了解养老机构服务口碑,要重点看资质和硬件,实地查看服务质量和水平,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养老机构。要对集资型养老或“骗局版”以房养老等提高警惕。在签订各类合同之前,应多与子女、家人协商,必要时咨询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切不可草率签字或支付预付款等费用。 六、消费凭证要保全,依法维权有渠道 老年消费者在消费时,要主动向商家索取并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小票、电子交易码等有效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或发现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及时告知子女或亲属,并积极与商家协商处理,协商不成可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或到消费者协会调解,积极通过正规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风险提示】一觉醒来收到一堆银行扣款短信?专家支招防范“非法短信嗅探”
5月25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针对近期“非法短信嗅探”案件频发一事采访北京移动相关专家。专家表示,有用户早上醒来发现手机半夜收到很多验证码和银行扣款短信,网上银行App登录账号和密码被篡改,财产受到损失,这种情况就是遭遇了“非法短信嗅探”。要防范这一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市民需要在两种情况下提高警惕。 专家指出,“非法短信嗅探”是一种新型电信网络犯罪,犯罪分子通过“移动网络干扰+短信嗅探”手段,实时获取用户手机短信内容,再利用各大银行、网站、移动支付App等的技术漏洞实施信息窃取、资金盗刷和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犯罪分子大多选择凌晨作案,且全程无需直接接触机主,因此大部分受害人都无法及时察觉资金被盗。 “需要警惕的两种情况,一是发现手机4G/5G信号突然消失,只能使用2G网络,这可能是附近有人伺机进行‘非法短信嗅探’,此时用户可立即关机或设置进入飞行模式,防范验证码短信被劫持(飞行模式下用户仍可使用Wi-Fi通信)。”专家表示,“二是收到异常验证码短信,此时应立刻关机或设置进入飞行模式,及时冻结相关银行账户及第三方支付账号,最大程度防止损失。”专家还指出,晚上睡前关闭手机也不失为防范‘非法短信嗅探’的有效方法。 据了解,“非法短信嗅探”这一新型电信网络犯罪从2016年初露端倪,其科技含量、手法隐蔽和高危害性很快引起了北京移动的高度关注。公司集中科研骨干力量开展研究,开发了专门针对“非法短信嗅探”的监测和定位能力,为源头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2018年以来,北京移动与北京警方保持密切沟通,建立了“非法短信嗅探”治理专项联动机制,并配合警方破获了多起类似案件。
【风险提示】警惕!“假客服”真诈骗 购物信息准确让消费者“不得不信”
近期,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收到多名消费者反映,称网购后接到自称是“淘宝客服”的电话,表示可以帮助退回问题商品、取消误开通会员等,结果被骗上千甚至上万元不等。 “对方能准确说出我的订单信息,所以就信了。”消费者李女士(化名)反映,自己在淘宝某药房旗舰店购买了隐形眼镜,过了段时间就接到自称“淘宝客服”的电话,称工作人员操作失误为自己办理了天猫铂金会员,如不取消会继续扣费。于是,李女士按照“客服”引导进行取消操作,过程中透露了银行卡号及验证码,最终卡内6.8万元被转走。 被“假客服”诈骗的还有张女士(化名)。她接到自称“淘宝客服”的来电,称自己近期购买的化妆品存在质量问题,平台将联系商家进行3倍赔偿。因对方能准确说出商品购买时间、价格等信息,张女士信以为真。理赔过程中,“客服”称银行卡号错误,须先转一笔钱作为保证金以提高支付宝信用额度,承诺理赔后会原路退回。张女士便将5500元转到“客服”提供的银行卡上,但迟迟没有等到保证金退回。 省消委顾问律师、四川英特信律师事务所律师蒋雪萍提醒,此类诈骗设置了层层圈套引人入局。一是“身份陷阱”,先将自己包装成售后客服人员,获取初步信任;二是“信息陷阱”,透露非法获得的消费订单以加深信任;三是“利益陷阱”,以“3倍赔偿”“退款”等为名诱导;四是“征信陷阱”,遇到警惕性较高的受害人时,诈骗人员就以“影响征信”为由进行恐吓。 对此,省消委提醒,防人之心不可无,接到各类“客服”电话要多个“心眼”。第一,不要轻信“理赔”“退款”“退订会员”“包裹丢失赔偿”等说辞,立即联系电商平台或商家进行核实;第二,不要透露银行卡号、验证码、账号登录及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第三,不要点击来源不明链接,不要随意扫描付款二维码;第四,不要脱离平台进行任何操作,如需退货退款要通过电商平台办理。 省消委顾问律师、四川宏联威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锃康表示,如果电商平台及平台内商家恶意泄露、滥用、贩卖消费者的消费信息,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个人信息保护法》有关规定要求赔偿损失。 但网购过程中,平台经营者、平台内商家、快递公司、快递员等都有可能获取消费者的消费信息,到底哪个环节泄露了信息,消费者往往难以查证。张锃康建议,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实施细则,如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规范,互联网企业用户个人信息数据库存储规范,落实互联网数据安全责任人,明确政府部门对互联网企业监督检查责任及用户投诉渠道等。
【风险提示】当心这八类“养老”骗局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服务老人”“关爱老人”的旗号招摇撞骗。被骗老人在遭受财产损失的同时,更承受了巨大的感情压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5月24日,甘肃兰州公安发布反诈警情预警,提醒市民多关心老人,多陪伴老人,多向他们普及防诈宣传,提高防诈骗意识。如遇电信网络诈骗,要及时拨打96110报警。 “保健品”骗局 “保健品”诈骗往往瞄准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诈骗分子前期通过各种手段了解老人的需求和身体健康状况,再通过赠送米、面、鸡蛋等小礼品,陪伴聊天解闷等方式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后,开始推荐产品,打着祛病强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夸大“保健品”功效,促使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实施欺骗。 大量案例显示,受生理、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影响,老年人保健养生心理最容易成为骗子的行骗目标。落入陷阱的三个关键点:一是受“免费体验”“免费旅游”诱惑;二是被诈骗分子嘘寒问暖的“感情牌”打动;三是被冒牌专家“洗脑”,轻信保健品被夸大的功效。 “养老服务”骗局 对于这类诈骗,首先,骗子会在广场、小区等老人聚集地给老人灌输投资概念;其次,通过讲座、赠送小礼品等方式拉近与老人之间的关系,以博取老人的信任;最后,告诉老人有个“养老服务”项目,投资一定金额,不仅可以享受利息,还能享受医疗保健、照顾陪护等养老服务。对于老年人而言,这种方式表面看起来解决了投资理财和养老服务需求的问题,但实际上所谓的“养老服务”虚无缥缈,骗子完美利用老年人喜欢“占小便宜”的心理,在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后,卷款跑路,空手套白狼。 “以房养老”骗局 这类诈骗中,骗子通常会以“房本无用”等类似话语为借口,诱导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公司,并称每月可以获得高额回报的同时,也不耽误老人居住。可事实上,骗子会将老人的房产直接以高息抵押给职业放贷人,并将房屋处置权交出。最后当入局的老人变少时,骗子就会卷钱跑路,留下老人面对放贷人的债务催收,甚至被逼卖房还债。 “养老银行”骗局 这类骗局骗子在行骗时,会对租用的办公场地精心包装,一般会将公司门头招牌写成“某某养老银行有限公司”等类似名称,打着“养老银行”的旗号吸引老年人前来存款。实际上,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第十一条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 “投资理财”骗局 这类骗局通常以投资“养老项目”名义吸收资金,打着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项目名义,承诺高额回报非法吸收公众资金;或以返本销售、售后返租、约定回购等方式销售养老公寓、养老山庄;或以入住老年公寓后给予优惠打折、不入住给予高于银行利息分红的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此类陷阱存在高额利息无法兑现,资金安全无法保障等巨大风险。机构或企业承诺的高额利息主要来源于老年人缴纳的费用,属于“拆东墙补西墙”。多数企业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正当服务实体和收益,资金运转难以持续维系,高额利息仅为欺诈噱头,一旦资金链断裂,高额利息无法兑付,本金也难以追回。 “低价旅游”骗局 在“低价旅游“骗局中,骗子往往利用老年人外出游玩的热情及节俭的生活习惯,以不合理的低价甚至免费组织旅游活动,吸引老年人参加组团。随后,在旅游过程中安排各种购物环节,将商品以远高于市场价格卖给老年人进行牟利。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旅行社降低住宿、饮食标准,或将各种需要付费的景点排除在低价团费之外,老人缴费后,等到的不是免费旅游,而是旅行社人去楼空。 “黄昏恋”骗局 “黄昏恋”骗局其实就是“杀猪盘”骗局的一种,主要针对独身老人。骗子在与老人“网恋”后,编造各种理由索要钱财,随后拉黑对方,完成诈骗。“空巢”老人由于情感孤独,防范意识弱,极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对象。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老人情感缺失的弱点,以婚恋交友为名,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缴纳养老金”骗局 诈骗分子假借认识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名义,收取未参保人员“养老金”,谎称可帮助未参保人员进行代办服务,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即可享受养老退休金。 这类案例中,诈骗分子通常会让老年人向家人隐瞒情况。家人如若发现老年人被骗,应立刻耐心劝导,及时止损,并立即报警。老年人平时也应关注一些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以及社会新闻。子女要多与家中的老年人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风险提示】牢记!经侦民警为您揭秘三种常见诈骗手法
随着信息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传统犯罪明显下降,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已成为主流犯罪,并且伴随社会形势发展和社会热点,诈骗手法不断迭代更新。当前常见的诈骗手法有哪些?广大人民群众应该怎样防范?在5月23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政委段波揭秘三种常见诈骗手法。 以前的冒充黑社会、虚假中奖、重金求子等诈骗手法已经逐渐消失,当前常见的诈骗类型主要有网络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领导熟人和冒充公检法等,主要在钻以下空子。 一是利用受害人急于赚钱的心理。诈骗分子通过发布网络任务、网络平台交友、网络聘请专家授课等方式,吸引受害人并获取信任,先让受害人获取小额利益,吸引大额投资后,以种种理由拒绝提现,甚至要求继续投资,以此实施诈骗。比如虚假投资理财、网络刷单返利等。 二是利用恐惧紧张心理。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贷款公司、卫生防疫部门等人员,利用非法购买的或被害人不经意提供的个人信息,编造受害人可能非法出入境、骗取贷款、妨碍疫情防控等虚假情况,并伪造相关法律文书,让受害人产生恐惧心理,制造紧张气氛,迫使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或者直接让受害人转款到指定账户来达到诈骗的目的。比如冒充公检法诈骗、网络虚假贷款诈骗、冒充疫情流调人员诈骗等。 三是利用先入为主心理。诈骗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取受害人的手机号、工作单位、网络购物、快递、网络账号等个人信息,通过电话联系受害人或微信添加好友,并准确说出受害人的相关个人信息,先入为主获取受害人信任,声称帮忙过桥转款并伪造转账凭证,或者通过屏幕共享、诱骗受害人提供手机验证码等手段,诈骗受害人钱财。比如冒充领导熟人诈骗、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 警方提醒大家,面对不断迭代更新的诈骗手法,群众要谨记“未知链接不要点,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还要积极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不断了解掌握最新的诈骗手法,提升识骗防骗意识。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卡、电话卡、微信、QQ和支付宝等各类账户,不要出售、出租、出借他人,更不要帮助陌生人转款,否则可能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帮凶”,受到法律追究。
【风险提示】冒充公检法、快递客服、购物客服……谨防此类诈骗!
5月21日,甘肃省公安厅发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提醒广大市民防范冒充快递客服、购物客服、公检法等类诈骗。凡是带你赚钱,告诉你有捷径可以快速获利的网友都是骗子。在此呼吁广大群众可在官方应用平台下载注册登录“国家反诈中心App”,打开来电短信检测功能,保护自身财产安全。如有疑问可拨打96110进行咨询。 冒充快递客服类诈骗 5月10日,兰州市L学生接到陌生电话,对方称其快递丢了给予理赔。L学生申请理赔金时对方让先登录某购物商城网页,诱导其在该商城多次购买电子加油卡并要求将购物成功后的二维码截图发给对方,之后对方始终没有退还理赔金,L学生查看购物商城的订单时发现加油卡都已被使用,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 网络购物需谨慎,发生理赔时要在官方平台退款。一旦被骗,请立即拨打96110报警。 冒充购物客服类诈骗 5月11日,N女士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某直播软件官方客服,并称其账号没有进行实名认证,需给对方转账1元后进行实名认证。N女士照做后,随后对方又将电话转接至某银行的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引导N女士向对方提供的对公账户转账,并称这是为了进行实名认证,转过去立刻就会退回资金,N女士转账后发现并无退回资金。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 接到陌生客服来电要求转账的,都是诈骗;所有称将资金转到对公账户并即刻退款的,都是骗子,如遇诈骗请拨打96110报警。 投资理财类诈骗 近日,V先生被一陌生人添加好友,添加后对方告诉V先生其有专业的购买股票团队,并询问V先生有无意向投资,随后将V先生拉进群聊。V先生在群里观望一段时间后有了投资意向,对方让V先生下载某投资理财App,后在对方引导下将购买股票的钱转到对方指定的账户内,随后V先生在该App提现时发现提现不了。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 凡是带你赚钱,告诉你有捷径可以快速获利的网友都是骗子。在此呼吁广大群众可在官方应用平台下载注册登录“国家反诈中心App”,打开来电短信检测功能,保护自身财产安全。如有疑问可拨打96110进行咨询。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5月19日,酒泉市K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市公安局的电话,对方称K女士涉嫌诈骗,并让K女士添加一个微信,用以配合警方工作,随后双方便在微信上进行视频聊天。对方称要将K女士的银行账户进行冻结,为了审查K女士银行账户内的钱是否涉嫌诈骗,需要将银行账户内的资金转入对方提供的固定账户内,并声称进行核实后便会将钱退还给K女士。K女士便将多张银行卡内的资金转给对方,直至接到反诈预警电话后,K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省反诈中心提示: 请广大群众谨记,公检法系统是绝对不会通过电话、网络来办案的,如有疑问可拨打96110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