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千万别信!电信诈骗七大新套路 教你套路与反套路
如今垃圾信息、诈骗电话横行。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遭到过类似的骚扰,有些人还不慎落入了圈套,损失惨重。日前梳理相关案例,给广大市民做个提醒,如遇下面这些常见的诈骗“套路”大家就要警惕了,是否已走进了骗子的圈套。 1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 在德安县工作的邓先生,近日收到一个自称其所在乡党委书记的好友申请,“书记”称因为应酬,请求邓先生转5万元帮助他周转,邓先生不疑有他,以银行卡转账的方式将5万块钱分两次分别转账给“书记”。收到钱后,对方又以钱不够为由,继续让邓先生转钱。邓先生产生怀疑,遂与乡镇联系核实发现被骗,随即报警。 怎么破? 对于以领导名义加QQ、的,首先应核实对方身份;涉及转账汇款的,千万不要轻信,务必与本人进行确认。同时,注意保护个人及单位信息。如遇诈骗,务必保留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并第一时间报警。 2”杀猪盘“诈骗 今年年初,德安公安局接到潘某报案称,其被人通过网络诈骗了400余万元。经了解,2019年11月22日潘某在家中玩手机时通过一个兼职群加了一QQ好友,后对方让潘某一款名叫“聊友”的软件。对方让潘某按照软件内的导师指导,下注刷流水盈利。潘某信以为真就在软件内注册充值后开始下注,但每次的下注结果基本都输掉了。在对方哄骗下,潘某又陆续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充值共412万元,之后潘某发现自己账户被冻结无法登陆,遂报警。 怎么破? 通过网络社交软件添加好友,以网络投资赌博“手把手”教你挣钱的,一定要提高警惕。有疑问应拨打96110咨询,如遭遇诈骗第一时间到公安机关报案。 3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 今年5月,九江市民王某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声称是XX旗舰店的客服人员,最近有很多客户反映该店出售的内衣有质量问题,工厂要求将货物全部回收,厂家会将购买货物的款项退回并承诺自退款之日起4个月内如果身体不适发生的相关医疗费用会全部给予补偿,让王某查看自己的支付宝里有没有收到退款。王某挂断电话查看自己的支付宝并没有收到相关退款,对对方并没有完全信任。随后,王某查看自己的网购记录后发现,自己确实购买过这家店铺的该款内衣,且穿过后身上出现了起红疹现象便相信了对方所说,立即回电话给客服人员。 对方称市场监督管理局已介入调查,王某现在需要按照他所说的进行操。随即给了王某一个财务部客服的QQ号,王某按照对方要求,通过支付宝内的借呗申请借款4万元,后又通过其他借款平台借款1万一起转给了对方,可对方表示没有收到该款并要求王某再次转账5万元,王某这才发现被骗。 怎么破? 客服一般不会主动要求退款;所有电商平台的退货流程都应在该电商平台上完成。接到自称网店、快递客服的退款、理赔电话时,应先给官方客服打电话核实确认,不要随意陌生链接及扫描二维码,切忌在陌生网站内输入自己的信息。遇到金钱交易,自己拿捏不清的,要与家人商量或向相关部门询问,避免自己陷入骗局。 4冒充”公检法“诈骗 今年4月,九江市民李某接到一个自称是九江市某分局“警官”的电话,电话中“警官”报出李某的个人信息,并告诉他涉及一个诈骗案。随后,该“警官”将电话转到了自称长沙市公安局。当李某表示怀疑时,对方加其QQ,并发送了警官证,李某打消顾虑。李某按照对方要求将所有支付账号上的余额截图发给对方,后李某将所有金额汇总到一张卡内,并将银行卡账号和收到的验证码告诉“警官”,以便该“警官”将账号冻结。按照对方提示,几天过去后,李某发现卡内23万余元均被转走,这才意识到被骗立刻报警。 怎么破? 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只有进行案件回访、电话止付劝解等少数情况时,公安机关才会采用电话形式。公检法机关不设立“安全账户”,更不会让人转账汇款到安全账户。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网络通知当事人转账进行资金审查,不会通过QQ、、网站等方式向当事人展示相关“逮捕令”等法律文书和个人工作证件。 接到此番说词的电话,一定不要相信,要保持冷静,不要被骗子威逼恐吓。当有人自称是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告知你涉嫌某种犯罪,并要求你将存款转存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以进行核实、保全资金的,都是诈骗行为,切勿上当。 5刷单返利类诈骗 今年2月,都昌县市民张女士在家刷抖音时看到了一个名为“蝴蝶云”的聊天平台,上面有刷单业务的介绍,之后便了这款APP,进入后开始接单。前几单都成功后对方开始向她介绍更大的数额,数额越刷越大,且对方以各种理由让张女士汇款,等张女士意识到被骗时,已损失45745元。 怎么破? 首先,刷单行为是违法的。没有低投入、高回报的好事,请通过正规渠道找兼职。不要轻易或扫描陌生人发来的网页链接和二维码。一旦发现被骗,请第一时间报警! 6冒充网络婚恋、交友类诈骗 柴桑区的吴某在某相亲网站上认识了一男子李某,李某称自己是做生意的,双方很快确认恋人关系。没多久李某告诉吴某自己在一个叫“港澳资讯”的平台赚了很多钱,愿意带吴某一起挣钱。 吴某扫描二维码进入了该平台后,在李某的指导下开始下注。从最开始的下注500元,到6000元,甚至10000元,均赚钱并提现成功。后李某以结婚等各项开销比较大,让吴某多投点钱一起挣钱当做结婚后的共同资产。于是吴某按照李某所说,将自己所有的钱都充值进该平台。可这时,吴某发现无法提现。经询问得知需累计充值满20万元才能提现,吴某遂又借款再次充值,却依然无法提现。当李某提出,让吴某将房产抵押凑钱充值再将余额全部提现出来,吴某这才发觉不对劲报警。 怎么破? 网络博彩本就是违法行为,大家第一时间选择远离。对于网络上刚认识的网友一定要特别注意,不要相信所谓的“快速致富”和“系统漏洞”等谎言,应时刻提高警惕,不要轻信“花言巧语”,理性看待问题,不要幻想高回报和一夜暴富。 7贷款、代办信用卡类诈骗 在某餐馆打工的李先生,一直想自己创业但苦于缺少启动资金,也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取贷款。一天下班后,李先生在餐馆门上看到一张推销贷款名片。于是,想贷款的李先生就联系了贷款名片中的客服电话,并添加对方QQ好友。李先生告诉贷款客服自己需要贷款20万元,两人就在QQ上聊贷款细节。之后,客服用QQ发了一张贷款合同让李先生填写好后拍照发过去。客服称李先生的贷款审核通过了,能够马上放款,但需要先支付15000元的合同保证金。一直担心自己贷款审核不通过的李先生马上通过客服QQ发给的支付链接支付了15000元。 一天后,李先生的贷款还没有到账,又联系了客服,对方称李先生的银行卡流水不够,贷款发放前被叫停,现在需要部门经理帮其优化银行流水才能成功放款。李先生按客服要求电话联系了公司经理,并按对方要求将25000元转到公司银行账户上。第二天,李先生联系不上对方,才意识到被骗。 如何破? 贷款并不需要交保证金、做银行流水账,一旦遇上了,一定是假的。千万不要把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动态验证码提供给陌生人。如需贷款请一定到正规银行或知名网贷公司,按正规程序贷款。一旦确认自己被诈骗或陷入套路贷,一定要及时报警。
【风险提示】“火眼”识别9种常见诈骗手段
为落实浙江省打防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尤其是反诈意识,中国人民银行萧山支行5月10日开启在全区内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跨境赌博集中宣传月活动,现将9种电信网络诈骗常用手段告知广大市民。 哪些常见诈骗手段需防范? 第一种是冒充公检法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受害人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配合调查。 防诈贴士:公检法办案会通知当事人到执法场所,出示证件、办理手续。凡是不见面、不履行相关手续就要求转账、汇款的,请一律拒绝。 第二种是医保、社保诈骗。诈骗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社保卡、医保卡资金出现异常,可能涉嫌犯罪,从而诱骗其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或其第三方支付账户后再转至指定银行账户,骗取资金。 防诈贴士:接到此类电话、短信,请首先向医保、社保等机构咨询核实。 第三种是二维码诈骗。诈骗分子以打折、团购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然后实施盗划资金。 防诈贴士:不要随便扫描二维码,扫二维码后先辨别网址真假。如果不能辨别,请不要安装,以防被骗。 第四种是代购诈骗。诈骗分子在微信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理由要求付款,一旦获取购货款就拉黑,无法再联系。 防诈贴士:网上购物请使用支付宝等安全付款方式。 第五种是点赞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等平台,套取个人信息后,拨打电话声称已中奖,随后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防诈贴士:遇到此类事情,不轻信、不转账、不汇款。 第六种是刷卡消费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群发刷卡消费欺骗短信,引诱回拨短信上指定的号码查询,然后冒充银联中心或公安民警连环设套,要求受害人将银行卡中的钱转入所谓“安全账户”或套取银行卡号、密码实施盗划。 防诈贴士:遇到此类事件,请通过银行公布的客服电话或到银行网点查询,千万不能向对方透露银行卡号和密码。 第七种是退款诈骗。诈骗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要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防诈贴士:遇到此类情况,请不要相信,直接向卖货商家联系核实。 第八种是钓鱼网站诈骗。诈骗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或低价抛售等理由,要求受害人登录假冒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受害人银行卡号、网银密码、交易验证码等信息实施犯罪。 防诈贴士:钓鱼网站与官网往往只有很小的差别,请认真识别比对。如果不能确定,请通过银行等企业客服电话咨询核实。 第九种是刷单诈骗。刷单是指店家付款请人假扮客户购买店家商品,承诺后续返回本金和返点。刷单一般由“买家”先垫付货款,为卖家的网店提高销量和信用度,并填写虚假好评,卖家承诺及时返还本金和返点。实际“买家”刷单后不返回本金或小额返现、大额失败,并配套其他连环套路骗取“买家”资金。 防诈贴士:刷单行为本身就是欺诈行为。刷单是幌子,骗钱才是真目的。切勿相信网络上类似“足不出户、日进斗金”“轻轻松松赚钱”的兼职广告,坚决拒绝任何需要提前垫付资金的兼职工作。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牢记“三个一律”“八个凡是” 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人行萧山支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牢记“三个一律”“八个凡是”,有助于保护市民的资金安全。 什么是“三个一律”? 首先,陌生电话谈银行卡、要转账的,一律挂断。接到陌生电话时,不管对方自称是客服、领导还是公安局、法院等,要求您转账汇款或者向您索要个人信息的都是诈骗,一律挂断。第二,短信、微信、QQ、网站发来的陌生链接,一律删除。刷单、博彩均为不合法行为、网络荐股、虚拟货币投资更是骗子常用套路,切勿通过不明链接下载App或填写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第三,向“安全账户”转账,“电话转接至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一律拒绝。政府部门不会通过电话、网络要求公民转账个人资产。转账至“安全账户”或电话转接至公、检、法一律为诈骗,如有疑问或者发现自己已经被骗,可拨打110咨询举报。 那么,什么是“八个凡是”? 具体来说,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凡是自称提供无担保、低息贷款,让你先交手续费的,都是诈骗。凡是让你为淘宝网店代刷信誉赚钱的,都是诈骗。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都是诈骗。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的,都是诈骗。凡是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都是诈骗。
丹东科亮电子有限公司信用承诺书
【风险提示】这些二维码有“毒”,你扫过吗?
在电子支付时代,二维码为群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不可否认的是,与方便快捷同行的,是无处不在的扫二维码骗局。现实生活中,扫二维码陷阱有多少? 一、扫码掉入盗号陷阱 这一天,小陈在网上冲浪时看到一个“扫码免费送XX视频会员”的广告,当他用QQ扫描二维码后,跳转到一个提示“您的身份已过期,请重新登录并领取”的页面,小陈没多想就输入自己的QQ账号密码并登录。 不久后,他发现自己的QQ显示在他人手机上登录,而QQ余额里的2万多钱也没了。原来,小陈扫码进入的是一个植入木马程序的假登录页面,不法分子在获取小陈输入的账号密码后,可随意登录甚至修改密码,还有可能将假海报自动群发给好友,导致更多好友遭遇盗号风险。 二、扫码掉入付款陷阱 小张平时在微信上销售一些养生产品,有个网友称要购买两盒产品,随后,小张将自己的收款二维码发给对方,对方却说小张发来的二维码无法付款,并要求小张按她的方法重新发送二维码。 在对方的指引下,小张将自己的“付款二维码”发送给对方。对方以“网络超时未收到图片”为由,让小张又发送了两次“付款二维码”。不一会儿,小张就收到了银行的短信,他本以为会是货款到账的信息,哪知竟是消费提醒。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账户被连续消费了3次。 收款二维码是对方向自己付款,由自己输入金额后,向对方收款。付款二维码是自己向对方付款,对方只需快速扫描二维码,输入支付金额即可完成交易。不法分子正是利用经营者对“收款码”和“付款码”的不熟悉,诱导被害人将自己的付款码泄露,进行诈骗。 三、扫码掉入购物陷阱 市民王阿姨在网购商品准备付款时,商家客服突然联系称:“直接扫描店家付款二维码可以比在直接平台付款优惠50元”。王阿姨被“价格优惠”的噱头所吸引,于是避开购物平台提供的付款方式,然后将扫描商家客服发来的收款二维码付款。 过了一个多星期,王阿姨也没收到自己购买的商品,才醒悟过来自己被虚假商家给骗了。不法分子以“价格优惠”、“付款链接故障”为由逃开了购物网站的安全交付机制,怂恿买家直接扫码付款。一旦收到钱,便销声匿迹,而消费者只能得到财产损失的教训。 网警提示: 1、带有二维码的海报或广告,别急着扫描,先确认真实性,判断来源及可信度。 2、扫描二维码后,如提示输入个人信息,请务必提高警惕,防止信息泄露。 3、网购交易时一定要在官方平台上进行,切勿直接扫描客服发来的“不明”二维码。 4、“收款码”和“付款码”一定要区分清楚,付款二维码与银行卡的验证码同样重要,不可随便轻易发送给别人。
信用承诺书
【风险提示】疯狂“杀猪盘”:券商员工、解盘老师、虚假app依次登场
“你怎么知道我的电话?”3月11日,秦明(化名)在微信里询问刚刚加为好友的微信用户“忧伤逆着时光”。对方回他,“我是回访客服,您可能是关注过东方财富的信息,我们做后台回访,看到了您的电话,就打给您了。” 在片刻的怀疑之后,秦明在“回访人员”的引导下加入了免费股票学习交流群,随后更是一步步跌入对方设好的投资“圈套”。4月27日,在发现微信群解散,24万元投资款无法提现,且之前的所谓“电话推荐员”“解盘老师”等全部失联之后,秦先生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杀猪盘”,遂火速报警。 实际上,“杀猪盘”骗局已数次被曝光,但投资小白却前仆后继的掉入电信诈骗的“深坑”。这背后,除了缺乏风险意识的投资者,“杀猪盘”作案团伙的产业链更是令人心惊:从精准获取投资者的电话号码,到伪装成“券商客服”“解盘老师”,再到搭建虚假投资平台……除此之外,这一产业链中或许还隐藏着其他秘密。 秦明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自己报案的当天,甚至接到了一位“律师”的电话,其希望能够介入秦先生的案子,令秦先生感到疑惑的是,他并未告诉其他人自己已经报警,这个“律师”又从哪里得到了他的电话? 被诱导的投资小白 “杀猪盘”实为网络流行词,是指诈骗分子利用网络交友等形式,诱导受害人投资赌博的一种电信诈骗方式。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杀猪盘”是诈骗团伙自己起的名字,是指放长线“养猪”诈骗,养得越久诈骗得越狠。 与最近频频曝光的“网恋版杀猪盘”类似,秦明的遭遇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被骗子“盯上”的他,先是接到了自称“券商员工”的电话。“我刚开始关注股市不久,经常浏览各大券商的论坛,3月11日那天,我突然接到了陌生电话,电话那头的人说自己是券商,邀请我加入一个股票分享群,我加了对方的微信。”秦明表示。 随即,他被邀请进入一个名为“柳禅学院-22期”的微信群,可能是为了规避微信敏感词,自称“券商员工”的人以图片的形式发给秦先生关于群的介绍,内容包含“免费学习交流群,群内服务:免费诊断个股,专业操盘手每日分享牛股”,这个群介绍还特别提及,“您进群后记得加上‘柳空禅’老师的微信,此群是他创建……” 当天,秦明就加了自称“玄商资本柳空禅”的微信。 接下来,秦明开始在“老师”的股票直播间观看“老师讲课”。“他讲课挺生动,在直播间分析大盘、消息面、抓牛股的方法,而且他推荐的股票(短期)都能上涨,我就越来越信任他。” 不过起初,他并没有打算参与进去。秦明告诉记者,即使比较认可“老师”讲的内容,但他一度比较谨慎,对于骗子推荐的“富途机构版”APP,他做过调查,跟富途证券并无关联,且该APP的入金环节是通过转账完成,他因此产生了怀疑,还曾删除了APP。但此时,又冒出两个“战友”用“自己跟着老师操作赚了钱的经历”与秦明“交心”,继而挽回了秦明的信心。 “这两个人对我后期向APP储值起到很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秦明提供的转款记录显示,4月13日~4月22日期间,他先后向两个银行账号转了三次钱,一共24万元。之所以三次转账,主要是受到诸如“账户打新更容易、APP账户可以交易科创板股票(那段时间科创板涨势较好,但秦明自身没有交易资格)、之前转入资金已被冻结”等话术的诱导。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些只是单纯的数字,对方在后台可以随意修改账户金额。 4月27日,秦明早晨9点多外出办事,习惯性的想看看股票开盘前,群里面有什么信息。登录时发现自己已被T出所在的股票交流群,在联系相关人等没有得到回应,且使用的股票交易APP只能登录,无法提现。此时,他的账户余额显示为28万余元,选择拨打110报案。 另一位投资者则告诉记者,他从年初时开始交易股票,“由于要看盘,因此在同花顺软件上买了些辅助工具,至此开始每天都会接到股票推荐类的推广电话,后来就陷入了玄商的骗局”。 他提到的一个细节是,“开始是进了骗子的微信群,后来又改到了企业微信群,我以为是微信对一些字眼进行了封锁不利于交流,后来才明白,他们对企业微信群有着全权管理,只要他们踢了我们出群,我将失去全部聊天信息,不利于被骗后的报案,提供资料。” 另外,秦明还告诉记者,目前还有类似群,“和我一样有着被骗经历的兄弟,仍在里面潜伏,所有的套路一模一样,APP只是换了一个图标和名字,里面的内容和富途机构版一模一样”。 猖獗的诈骗产业链 在这场彻头彻尾的骗局中,不知由来的“券商员工”“解盘老师”等角色依次登场,诱导话术环环相扣,而让投资小白难辨真假的虚假股票交易平台,则成为犯罪团伙集纳资金的重要载体。整个圈套看似严密,但若仔细考量却也漏洞百出。比如,那所谓的“券商员工”甚至没有告诉秦明她的真实姓名。 5月13日,记者在微信上向“忧伤逆着时光”(上述自称“券商员工”的微信)提交了好友申请,对方最初通过了好友申请,并询问记者“你是?”但在被问及是否为券商客服人员时,其并未回应,并删除了记者。而那位“玄商资本柳空禅”更不知为何许人。实际上,所谓“解盘老师”,往往只存在于投资骗局中。 记者注还意到,早在今年3月2日,就有网友在知乎上发帖提醒:“有没有在玄商资本、柳空禅的微信股票群的?这是个不折不扣的‘杀猪盘’骗局!先建群,群里除了你之外都是托。然后直播推荐股票,获取信任,最后推荐他们所谓的一级账户或者机构账户平台,其实就是个虚拟盘,大家千万不要给骗子转账。” 而“玄商资本”也非正规的投资机构,甚至不是一家真实存在的公司。无论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还是中基协备案信息中,均查询不到这家公司。 如该网友所述,秦明使用的“富途机构版APP”,本身就是一个虚假股票交易平台。目前,在苹果手机上已搜索不到这款APP,最初由骗子提供下载APP的二维码链接也已被停止访问,微信提示表明:“据用户投诉及腾讯安全网址安全中心检测,该网页包含恶意欺诈内容。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已停止访问。” 具体而言,这个APP基本上就是一个掩人耳目的工具。在使用该APP过程中,秦明并不能直接给他的账户充值,而是需要向对方指定的银行账户转账。当然,完成转账后,秦先生在APP的账户里也会显示相关金额。根据秦明提供的转账记录,他转出的三笔资金中,有两笔账款的收款人为“坤军网络科技(涿州市)有限公司”,另一笔账款的收款人为“汝州市居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另外一位投资者提供的微信聊天截图显示,当他向对方提问“收款人为何为一家燃气公司”时,对方竟然声称“这是证监会给券商专用的账户,就是方便机构进出,上面好监管资金动向”。 实际上,从2019年以来,各大券商陆续发布《关于警惕假冒证券客服人员进行非法证券活动的重要公告》。这些公告重点声明内容包括:证券公司有全国统一客户电话,从未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开展客户服务活动;证券公司从未委托任何个人账户或非公司全称的机构账户收取服务费用;任何以证券公司工作人员身份开展业务并要求投资者支付到个人账户或非公司全称的机构账户的行为,均属违法。 但是,骗子又是从哪里获得秦明有意炒股的信息以及他的电话号码呢?或许这仍有待有关部门查明。 公安部严打电信诈骗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公安部门过往查处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不少投资骗局背后都隐匿着经过培训的骗子团队。 合肥市公安局瑶海分局刑警一队办案民警曾以某依托虚拟投资平台的骗局为例,向外界披露了骗局背后的犯罪团伙。民警在调查中发现,犯罪团伙有明确的分工和管理,例如搭建虚假投资平台的技术组,负责资金流向的洗钱组,负责诈骗的业务组,且每人配备专门的手机,实行封闭管理,有专门的生活委员和厨师等。还有统一的上班时间和业务考核,行骗采用的话术和技巧,均经过培训。 警方介绍,这个犯罪团伙背后还有一个所谓的“高层管理团队”,管理者身在境外,且受害人转入投资平台的钱,实际上早就被其分流进了私人账户或流往境外,追回难度极大。 据了解,由于通过虚假APP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公安部先后组织开展多次集中抓捕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此类违法犯罪活动。 据《人民日报》消息,5月11日14时,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北京、辽宁、湖南等26个省区市公安机关同步开展集中收网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APP(应用程序)技术开发支持的违法犯罪团伙。截至当日18时,共捣毁技术开发窝点110余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40余名。 对于如何避免这类骗局,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提醒道,最重要的是投资者要有风险意识。对于网络诈骗,投资者不能心存侥幸,更不能贸然相信。目前,只有正规券商能够做到网上开户,或者是网上宣传。对个人行为或者是某些私人机构的交易盘、模拟盘,投资者不应该轻信。 “做投资时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只有投资者做好自我保护,提高警惕,始终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应该就不会轻易的受骗上当。投资行为中,自我保护还是最重要的。投资者如果不善于自我保护,那谁也保护不了他。”他强调。
丹东华纳置业有限公司 信用承诺书
辽宁河畔温泉颐养服务有限公司信用承诺书
振安区康洁浴池信用承诺书
宽甸满族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信用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