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聚汇物流有限公司信用承诺书
东港大川农业有限公司信用承诺书
丹东展曜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信用承诺书
宽甸满族自治县司法局 信用承诺书
情与法并用 执行款到位
面对生效裁判文书,被执行人不仅拒不配合执行,甚至在干警协调时企图对申请执行人一方“动手”……这是近日发生在振兴区法院接待室里的一幕。针对被执行人拒不配合的情况,振兴区法院执行局坚持以善意执行为前置举措,以执行威慑为强力保障,双管齐下,一举将55万元执行款项成功执结,有效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该案原告刘某、伯某和被告王某系经营伙伴。2019年3月,刘某、伯某和王某合伙投资经营一家养生会所,后因经营问题产生纠纷,故签署提前终止合作协议。按照约定,王某应返还刘某和伯某约55万元,王某不还,于是双方对簿公堂。经振兴区法院依法公开审理,判决被告按约定返还相应款项。判决生效后,王某态度十分强硬,原告多次要求其履行生效判决无效后,向振兴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振兴区法院执行局依法向被执行人王某发出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采取线上财产查控和线下调查并行的方式,及时对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进行了查询。考虑到双方系合伙关系,可能有缓和的余地,执行干警多次做王某的思想工作,劝导王某讲求诚信,看在友情与道义的份上,及时配合法院履行执行义务。然而王某不仅无动于衷,甚至一度情绪失控,在法院接待室企图动手殴打申请执行人一方。执行干警及时制止,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向其讲清法律后果。在强大的执行威慑下,王某终于认识到了自身错误行为的严重后果,向干警和当事人诚恳致歉,并写下悔过书,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将55万元执行款项一次性全部给付。最终,该案得以成功执结。记者张丽娴
石家庄创新模式进一步打造信用监管全覆盖
我市通过信用大数据平台和公共信用服务有机融合的形式,创新采用“信用承诺+信用核查”模式,取代原有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进一步打造信用监管全覆盖,从而优化营商环境。 全面实施信用承诺制度,建立“受教育—做承诺—亮承诺—入监管—能修复”的新型信用承诺闭环监管机制,是我市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重要举措。我市各级行政机关权责范围内的各项行政审批事项和政务服务事项以及全市各行业组织管理服务权责范围内有关行政管理服务事项都全面实施了信用承诺制度。同时,我市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对信用监管的支撑作用,依托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中国”等平台和网站,在行政管理和服务事项中查询市场主体和个人信用记录或使用公共信用信息查询报告,开展信用核查。全市行政审批、财政资金补助、公共资源交易、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资格审核认定、评优评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等方面,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医疗卫生、工程建设、教育科研、电子商务、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重点领域,以及在行政管理、行政服务和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都可以通过石家庄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联合奖惩系统、公共信用信息查询报告、社会应用门户(信用石家庄网站)等进行核查。 各地各部门也深入推动建立“信用承诺和信用核查”模式,打造信用监管全覆盖。 市医疗保障局面向石家庄市行政区域内各经办机构、定点医药机构、企事业参保单位、参保人等,在医疗保障领域建立信用承诺和信用核查机制,推动形成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建立健全医保基金监管长效机制。 鹿泉区行政审批局聚焦新型监管机制事前环节,细化工作方案,推动信用承诺制度落地,除自愿作出信用承诺,鹿泉区行政审批局组织各业务科室研究确定审批替代型信用承诺事项10项,监管辅助型信用承诺事项5项,以市场主体和个人签订承诺书代替材料填报核验,并在大厅醒目位置放置相关流程介绍。 栾城区行政审批局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和个人阅读相关政策告知书和信用承诺书,并以规范格式作出公开承诺,今年以来已签订、上报公示承诺书1260余份。对具有优良信用记录、开展重点建设项目的行政相对人,采取“绿色通道”和承诺制改革等便利服务措施,加快办理进度。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中,初步开展了信用核查,在进行交易前和评标活动前开展信用核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中的信用约束,今年以来共核查投标单位506家。 平山县信用办组织开展驾培行业诚信宣传及诚信承诺活动,对驾培行业经营者、驾培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信用知识普及教育,鼓励从业者自律、守信,引导职业道德建设和行业行为规范。同时,组织各驾培学校签署《2020年平山县驾培行业诚信经营承诺书诚信经营承诺书》,驾培行业从业人员签署《平山县驾培行业从业人员信用承诺书》,并通过信用中国(河北石家庄)网站向社会公示。 藁城区信用办会同区文广旅游局组织辖区内16家旅行社网点及相关从业人员集中签订《石家庄市旅行社诚信经营承诺书》《石家庄市导游从业人员信用承诺书》,进一步加快旅游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增强旅游从业者诚信意识和行业自律,助力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自律互信的良好社会信用环境。
内蒙古强化企业信用管理
近日,内蒙古发改委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诚信企业管理办法(试行)》,对诚信企业管理模式、激励措施和监督办法有详细规定,旨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诚实守信市场环境。 从2019年开始,内蒙古实施“诚信典型选树”工程。内蒙古发改委对综合信用优良、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社会主体开展认定工作。该工程不限企业规模,不限申报时间,不限所在盟市。入选企业纳入内蒙古“诚信企业库”,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和融资便利。相关主体可通过“信用内蒙古”网站和“内蒙古信用促进网”申报。 内蒙古社会信用管理中心数据显示,内蒙古诚信企业分为三个层级,从低到高为诚信达标企业、诚信示范企业和诚信标杆企业。由资本市场信用评级机构评为A级及更高级别的企业可申请成为诚信标杆企业。截至目前,内蒙古有996家企业获得诚信企业认定,其中诚信示范企业499家,诚信达标企业497家。 诚信企业可在媒体宣传、免费培训等方面享受守信激励措施。内蒙古发改委将与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内蒙古文明办,协同媒体加大对诚信企业宣传和推介力度。内蒙古发改委将为诚信企业提供免费培训。内蒙古鼓励各类社会服务机构创新经营方式,为诚信企业提供融资、租赁、采购和出行等优惠高效服务。 诚信企业监督管理是“诚信典型选树”关键环节。诚信企业要按年度更新申报内容。内蒙古鼓励企业上传市场经营、合同履约、社会公益等证明材料,提升企业信用水平。诚信示范企业和诚信标杆企业应当设立企业信用管理岗位,并由专人负责。
滨海新区: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全力加快全区诚信建设,制定出台《滨海新区加快推进诚信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滨海新区将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促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协调发展,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为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初步建立新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社会诚信水平显著提升,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基本形成,并将适时申请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区。 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 在加强信用信息基础建设方面,新区将打造“智慧滨海”信用信息系统,按照信用建设服务行业监管要求,升级改造重点行业现有业务系统,实现信用信息嵌入政务服务、日常监管流程。到今年年底,实现区级信用平台与市级信用平台的互联互通,重点行业和领域建立完善市场主体、自然人信用档案。全面建立信用记录,基于个人身份证号码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依法依规记录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信用信息,对诚实守信和违法失信行为建档留痕。 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方面,新区将大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应用,对综合评价结果为“差”级的企业,由行业监管部门开展约谈并督促整改;拓展信用报告应用场景,建立完善信用报告应用目录清单,明确信用报吿在政府采购、招标等行政管理事项中的应用及发挥的作用等。 在推进联合奖惩工作方面,新区将健全“红黑名单”认定机制,完善联合奖惩机制,督促失信市场主体限期整改,坚决依法依规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和信用异议、修复机制。对拒不履行司法裁判或行政处罚决定、屡犯不改、造成重大损失的市场主体及其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在一定期限内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直至永远逐出市场。对被列入“黑名单”的市场主体,依法依规对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进行失信惩戒,并将相关失信行为记入其个人信用记录,归集至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为重点领域人群建立诚信档案 在加快行业及重点领域诚信建设方面,滨海新区将支持协会商会开展行业信用建设,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信用制度建设,集中整治违法失信行为。其中,将加大对诚信典型“红名单”会员及从业人员的扶持力度,为其市场宣传、业务拓展、职业发展等提供支持;对失信会员及从业人员实行警告、行业内通报、劝退等惩戒措施。 在推动政务诚信及司法公信建设方面,滨海新区将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持续开展政务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并推动司法公信建设。在加强个人诚信建设方面,将推动完善个人实名登记制度,以公民身份号码制度为基础,推进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建立重点领域个人诚信记录,完善信用承诺、信用评价和分类监管等机制,并及时推送至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滨海新区还将探索创新性地开展信用工作,大力推动“信易贷”、信用APP等“信易+”惠民便企应用场景的设计和开发,积极开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并将探索设立信用产业园或信用大数据创新应用基地,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信用服务机构。
经受“无人售卖”的考验呵护社会诚信的种子
在广西南宁南阳镇凤阳路上,有一家无人值守的饮品专营店。老板陈艳艳告诉记者,2012年,她便开始尝试无人售卖,平时只有在补货时才会去店里。顾客上门买货都会自觉扫码支付,从来没有多拿或少付款的情况出现。如今,无人经营的小店和摊点在南阳镇越来越多,顾客都会自觉交费,绝不会少。 事实上,正是这种无人值守的小店才能真正测试公众诚信。从无人售卖店开张的那一刻起,商家就与市民在进行一场事关文明素质的诚信测试。社会诚信无时无刻不在接受考验,而南阳小镇众多无人经营小店和摊点的成功,似乎给出了一个满意答案:诚信已经不再是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 如今,类似的诚信测试越来越多。郑州一位卖馒头的老太,回家吃饭时就不守摊,只需把摊子一撂,放一个公告牌,让顾客拿了馒头自己留钱。南京理工大学的几位同学,在宿舍楼里摆起了无人售货摊,从下午5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同学们可以按需自取,付款全凭自觉。各地的无人售货小店,应收货款和实际销售额,基本上没什么差错。特别是,南阳镇的这家无人值守小店经营8年无差错,更是令人感到温暖。 不可否认,当前,一些人对社会诚信问题心生担忧。在这样的背景下,诚信测试来得正是时候。每份货物,少的只几毛钱,多的也才几十元钱,看上去是小事一桩,实则折射出市民的道德素质。市民“不以恶小而为之”,不贪小便宜。商家相信市民,市民就自买自取,不赊账不赖账,用守信回应商家的信任。 当下,各地正在为创建文明城市、塑造诚信市民而克难攻坚。无人值守店测试达标,令人心生感动。城市文明,最终还是要通过市民素质来体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无信不立”……自古以来,“诚”与“信”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视为人的立身之本。这些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弥足珍贵。也许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商品无人“值守”,只是日常生活的一个小细节,不值得过分解读。然而,正是这些小细节,映衬出了城市文明和谐的大环境;正是这些小细节,给了处在“伤诚时代”的人们一丝安慰和暖意。
“灯光美颜”提高卖相有悖诚信
经常到大型服装超市或品牌服饰专卖店购买服饰的消费者恐怕都有体会,在选中试穿某款品牌服饰时,无论是面料、颜色还是款式,在店内的灯光下和店内镜子面前,都非常称心如意,可一回到家里照镜子或走在自然光线下,怎么看都觉得“不一样了”。实际上,这是“灯光美颜”的效果。据报道,有些“灯光美颜”居然被个别商家用在了生鲜蔬菜、水果甚至是猪肉鱼虾上。 现代商业讲究货真价实,除了不能在品质上掺杂使假之外,卖相也应该保持“素颜”,在店内什么样,在店外的阳光下也应该是什么样。对于某些离水就“打蔫”的蔬菜,在售卖时适当喷洒些水分保持其“鲜活”无可厚非,但依靠灯光作用,对一些蔬菜水果尤其是肉类鱼虾作“灯光美颜”,在卖相上给消费者造成一种视觉假象,这种做法有悖诚信经营理念。 由于大多数行为没有明显违反国家相关规定或法律法规,市场监管部门可能陷入监管难的“尴尬”。在笔者看来,管理部门不妨转变思路,在强化质量监管的同时,积极予以引导。一方面,提醒消费者不要被“灯光美颜”蔬菜所蒙蔽,仔细识别蔬菜肉品的“素颜”质量,并加大对识别“灯光美颜”蔬菜的宣传和常识普及。另一方面,加强对生鲜蔬菜商户的诚信经营教育,让商户恪守商业道德,认清依赖“灯光美颜”增强“卖相”的不可持续性,让诚信经营成为商户的自觉行动。此外,有关方面应尽快研究出台菜市场灯光使用规范标准。在法律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对菜场实行采光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禁止商贩个体私自加装“生鲜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