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诚信之花绚丽绽放
人无信不立。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来说,应该是社会越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就越高,诚信度也就越高。可现如今,社会发展了,经济发达了,诚信却在人们一而再的忽视中出现危机。 看看我们生活中的遭遇:盗版碟、假名牌、假学历、假证件、假种子、喂食瘦肉精的“健美猪”、豆腐渣工程等,不诚信的事真是层出不穷。 财经评论员叶檀指出:“要毁掉一个市场,最方便的办法是鼓励造假。”她认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如果造假肆虐,结果就是回到原始的信用状态,或者以货易货,或者靠熟人社会规范。 诚信是立人、立业之本。个人不讲诚信,不仅是人格的丧失,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经济利益的损失和精神上的伤害。企业不讲诚信,不仅影响企业发展,而且会极大地增加经济生活中的交易成本,败坏商业风气和市场环境,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对于一个地方政府来说,如果诚信缺失,就会使整个地区的秩序混乱,对外失去吸引力,对内失去凝聚力,社会资源使用率降低,必将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自己的“诚信记录”,不论是记入“个人信用系统”的,还是记在别人心里的,抑或是存于自己内心深处的,这种记录直接反映出每个人的道德形象。要让自己不受法律制裁、舆论谴责和良心责备,在社会和他人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要认真写好自己的“诚信记录”,把讲诚守信体现到每一件事情上去。 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诚信主要依靠人们内心的自觉和自我约束,以及外界舆论力量发挥作用。同时诚信也是能力的象征。如果一个人、一个企业没有能力或实力做一件事,或是根本就没有自信能做好正规的事,就会为微薄的利益所驱使,只好去做些偷鸡摸狗的见不得人的事,从而导致个人、企业、社会信用链条中断,破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和规则,使整个社会的道德风险加大,道德水平也随之下降。更严重的是,诚信缺失有时甚至会影响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损害国家声誉。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诚信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社会正常运行的一种必须规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各个领域建立、完善一整套包括现代信用制度在内的,能够使讲诚信的人不吃亏,使见利忘义、投机钻营的人不但不能得逞,反而会承担巨大风险的体制、制度。 只要教育、制度、监督三管齐下,只要每个人都能做诚信等美德的忠实践行者和坚定守望者,诚信这朵美丽的道德之花必然会绚丽绽放,成为伴随我们一生的巨大财富!
扎实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三级跳”托起“信用松原”
诚信是做人之本、立业之基,是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础。自去年起,松原市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有力有序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专门成立市诚信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市、协调机制,各个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强弱项、补短板。并制定出台了《松原市加快推进诚信建设行动方案》,推动全市各个部门和重点行业和领域建立完善市场主体及其相关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和信用档案,让信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通货”。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 目前,松原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广泛归集归集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各类主体信用信息。一个城市的信用体系完善,不仅需要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更离不开健全的联合惩戒机制。同时,建立了“红黑名单”认定机制,加大了个人失信惩戒力度,已对拒不履行国防义务的失信人员开展了惩戒。 诚信建设,政务先行 据悉,松原市政数局推出“放管服”改革多项举措,以诚信建设推动政务服务模式创新。确定承诺事项、明确承诺要件、统一承诺文书、规范办理步骤……看似申请人承诺,实则是政府承诺在先──承诺“为诚实守信者开绿灯”。从“材料一箩筐”“程序一大堆”到“一纸承诺就解决”,颠覆性变革促进了营商环境的改善,同时助推诚信氛围的形成。 信用就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吉信易融”小程序是专门依托信用体系建立起来的融资平台,集合了全市20多家银行、20余款纯信用产品。银企对接,靠的是信用。全市各部门打破数据壁垒,将与企业相关的纳税、贷款还款等经营数据汇集到“吉信易融”平台,通过这些大数据,对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价。自上线到以来,“吉信易融”平台已为70余家企业以信用换来贷款超过1.43亿元。 奖惩分明持续发力促“三级跳”目标完成 实现“三级跳”、打造“诚信松原”,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全面推进、持续用力。接下来,将积极加大守信激励力度,在全面归集个人荣誉奖励、社会公益等信用信息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个人信用评价机制。综合信用评价结果,对诚实守信者在公共服务、就医看病、旅游出行、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更多便利化服务和优待,让诚实守信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 同时,还将计划在家政、物业等监管难度大但又直接关系民生的行业领域,应用诚信监管机制,加强精细化管理的力度。通过重奖励、严惩戒,推动形成“人人讲诚信、事事守诚信”的良好氛围。 诚信,只有共守,才有长久。当个人遵从良知,社会捍卫约定,诚信的殿堂定当一直灯火辉煌。
“信用审批”,容缺跑出服务加速度
为进一步突破传统的“重审批轻监管”政务服务模式,提升群众办事效率,近日,广东深圳市人社局出台《政务服务信用承诺管理办法》,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行“信用审批”新模式。通过“申请人事前自主承诺、审批人员事后监管、虚假申报撤销审批决定并列入失信惩戒名单”,实现业务申请“即办即得可追溯”。 “信用审批”是附信用条件的容缺审批,即在相关主体就办理某些行政事项提出申请时,暂不具备相关审批条件或手续有欠缺,但申请人承诺在相关时限前补足条件,审批部门便可以预先受理和审查申请事项,再通过事中事后监管对有关事项进行核查验证——如果申请人补正了材料、补足了条件,则审批自始有效,反之则自始无效。 “信用审批”简化了办事手续,将“材料不齐不能办”的尴尬处境变为“边办边完善”,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帮助申请人更早地获得某种资质。 “信用审批”的适用并非泛化,容缺也并非无原则,事实上,该模式的适用仅面向信用良好的申请人和风险可控的业务,这样就从源头排除了一部分审批风险。同时,事中事后全面的系统性审核,也能够及时排除不能达到条件的审批,进一步控制审批的风险,保障审批的规范性、严肃性。 “信用审批”的制度设计和实践操作,是“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尝试。在“信用审批”模式下,有关部门不能再局限于事前的“守门式”审批,而是须将静态纸面审批监管转化为对审批全过程的动态监管。这种模式的改变更符合科学监管的规律,也有助于监管提质提效。 当然,“信用审批”的关键是对申请人承诺事项的查验,有关部门不能批后了事,不能让“信用审批”成为降标审批甚或失信审批,而要健全事中事后查验机制,完善查验规则和标准。在容缺审批后,积极履行查验监督责任,确保申请人按承诺补缺,并针对不能补缺的审批事项及时采取处置措施,防止有人借“信用审批”骗取审批从事不法行为。 今年初疫情防控严峻时,一些地方便对紧缺的某些医疗防护用品的生产许可事项,采取了容缺审批并限定申请人按时补足条件的做法。这既提高了审批效率,增加了防疫物资的供应,有效缓解了防疫压力,也将审批风险控制到了安全范围内。这些实践验证了“信用审批”的可行性,也为“信用审批”积累了经验。 随着征信机制的完善和成熟,信用要素在各类市场活动、社会活动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信用审批”也将拥有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期待着在更大地域范围内,针对更多社会主体、审批部门和业务事项,都能看到“信用审批”的身影,进而释放“信用审批”的便捷和实惠。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 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9月4日,国新办举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用监管司负责人刘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指在政府部门日常监管工作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检查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的新型监管方式,是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同时也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场监管总局一直以来都积极推动这项政策的落地、落实,主要采取三方面措施。 一是牵头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将“双随机、一公开”作为市场监管的基本手段和基本方式。今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5个市场监管领域的相关部门印发了《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第一版)》,针对涉及检查数量较多、频次较高的35大类、74个抽查事项,设定了联合抽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推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有效地减轻了企业负担。 二是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常态化。总局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在《市场监管总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第一版)》基础上制定本地的随机事项抽查清单,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开展年度的双随机抽查工作。2019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共抽查企业207.9万户,占全国企业的5.98%。今年,考虑到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总体形势,目前把双随机抽查的比例调整到3%。 三是积极推进企业信用分类风险管理,不断提升智慧监管的能力。在加大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力度的同时,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等现代科技手段,对企业信用风险实行自动判别和自动分类。同时将分类结果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有机结合,针对不同风险类别的企业设定不同的抽查比例和频次,实行差异化的监管,从而实现双随机抽查过程中监管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市场监管总局开发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同时选取北京、河北等11个省市开展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宽甸东镁化工厂 信用承诺书
宽甸公积金 信用承诺书
辽宁兴亮石材有限公司 信用承诺书
辽宁三江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信用承诺书
丹东老郝食品有限公司 信用承诺书
辽宁天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信用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