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信用 > 行业信用
  • 中税协、中注协、全国律协联合发出《涉税专业服务诚信执业倡议书》
      为规范涉税专业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优化涉税专业服务环境,营造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执业空间,日前,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向(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及相关执业机构联合发出《涉税专业服务诚信执业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倡议书》强调,要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弘扬诚信精神,严格业务实施程序和质量控制。  在普及税法知识方面,《倡议书》提出,要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宣传普及税费法律法规政策,客观解读税法,促进全社会增强诚信纳税意识。  在推广业务方面,《倡议书》要求,遵循独立、客观、公正、诚信原则,依法开展业务宣传推广活动。不以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私人关系为噱头宣传推广自身业务,不夸大宣传自身能力、业绩和经验,不以强迫、欺诈、利诱或骚扰等方式招揽业务,不搞涉税服务虚假宣传,不向纳税人、缴费人作虚假承诺。  在职业操守方面,《倡议书》提到,要诚信谨慎执业,恪守职业道德,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弘扬诚信精神,严格业务实施程序和质量控制,在提供涉税服务过程中勤勉尽责。不违规提供税收筹划服务,不诱导纳税人、缴费人违反税法规定获取非法利益,不协助纳税人、缴费人采用虚构业务、脱离交易实质等手段偷逃国家税费。  在同行竞争方面,《倡议书》强调,要遵循商业规则,规范有序竞争,不干涉其他涉税服务机构、人员依法开展业务。共同抵制有损涉税专业服务公信力的不端行为。不接收非法兼职、挂名执业,不恶性低价竞争,不通过伪造、捏造事实等方式恶意诽谤、诋毁同行,不损害同行声誉、抹黑同行形象、侵犯同行正当权益等。  此外,《倡议书》还提到,要坚守职业信誉,坚持廉洁从业,守好底线、筑好防线。不违法违规索取、收受提供涉税专业服务以外的酬金或财物,不利用提供涉税专业服务之便谋取或输送经济利益。
    06/24 行业信用
  • 13部门:2022年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启幕
      日前,2022年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厦门举办,正式拉开全国宣传月活动帷幕。该活动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弘扬诚信兴商文化,推动各行业诚信经营,提高全社会的诚信经营水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诚信兴商宣传月的主题是“诚信兴商,你我共筑”,商务部会同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共13个部门在全国组织开展19项主题宣传活动,集中宣传各领域诚信经营的典型案例,普及诚信经营政策法规,倡导诚信经营文化诚信兴商理念诚信守规意识,弘扬诚信经营的正能量,营造诚信兴商的氛围。  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司长周强在视频致辞中介绍,宣传月期间各地各部门将在全国组织开展“诚信兴业,诚信卫民”“诚信兴商,央企先行”等19项主题宣传活动,集中展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加强商务信用治理、创新信用特色应用、构建信用经济生态等方面的成效举措,普及诚信经营政策法规,倡导诚信经营文化、诚信兴商理念、诚信守规意识。同时,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推出更多信用便利信用惠企信用经商的政策措施;完善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加大执法力度,让失信违法者受到惩治。
    06/23 行业信用
  • 国家网信办:对用户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公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跟帖评论服务管理主体责任,依法履行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建立健全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义务。同时,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  征求意见稿明确,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以及其他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网站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征求意见稿提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开设账号使用跟帖评论服务。  此外,还规定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不得通过发布、删除、推荐跟帖评论信息以及其他干预跟帖评论信息呈现的手段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谋取非法利益。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恶意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06/22 行业信用
  • 海南:全面推进“诚信海南”建设
      记者从海南省发展改革委获悉,为整合发挥信用体系建设“双牵头”力量,全面推进“诚信海南”建设,海南省发展改革委与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近日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双牵头单位会商会议,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海南自贸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  近年来,海南省发展改革委与人行海口中心支行通力合作,双方在设立省级征信公司、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广应用“信易贷”模式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规范和整治征信市场、开展诚信宣传教育等多项工作上密切配合、取得实效。双方约定,未来将从四个方面重点开展信用领域合作。  一是积极推动涉企信用信息采集共享,按规定共享信息给相关平台,并依法依规提供给金融机构应用,提升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成效,助力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地促进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获得贷款,支持稳企业保民生。  二是加强协调联动,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网信等部门构建长效监管合作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线索移交、联合监测等工作机制,共同加强征信市场监管。对未经许可开展个人征信业务、未备案开展企业征信业务的机构坚决予以取缔。  三是提升全省诚信水平,深入推动涉农信用信息采集与信用评定,加快“信用村、信用镇”创建工作;支持征信、信用评级等市场化信用服务机构发展,共同打击不当干预或影响信用评级机构展业独立性的行为;积极推广动产融资服务;多渠道开展诚信宣传;加强信用领域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管理。  四是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工作协调联络机制,双方指定联络员,互通工作情况,及时协调沟通和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双方共同提出,将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求,认真落实合作备忘录各项内容,不断完善海南省社会信用体系,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
    06/21 行业信用
  • 海南:加快推进各行业领域“小切口”信用立法
      为贯彻落实中共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题调研会上的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各行业领域“小切口”信用立法,蹄疾步稳建设“诚信海南”,日前,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吕先志主持召开信用立法座谈会。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水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医疗保障局、省药监局、省政务服务中心参会并分别就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医疗卫生等行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开展信用立法研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深入交流。海南省人大法工委、省司法厅有关负责同志就立法项目开展指导。  会议指出,开展行业领域信用小切口立法是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安排布置的具体任务,也是依法依规高质量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任务。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单位通过规范性文件形式,在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认定和惩戒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已具备开展地方立法的基础。  会议要求,各单位要按照冯飞省长5月信用监管会议有关要求,全面加强信用监管,加快建立完善各行业领域信用监管办法;围绕“信用+服务”“信用+监管”“信用+审批”三方面建设重点,结合具体业务情况,再研究一批有成效、有亮点的信用应用场景;做好市县层面信用工作统筹和指导,加强监管人员信用培训,指导市县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加强衔接,积极组织开展行业信用宣传,共同营造诚信文化宣传声势。  会议强调,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尽快启动行业领域小切口立法研究。对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失信行为,要通过地方立法方式规定认定标准和惩戒措施,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有效震慑违法失信行为。
    06/20 行业信用
  • 浙江:持续深化打击虚假诉讼“不敢假、不能假、有假必惩”工作机制更加健全
      日前,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举办2022年第二期“院长论坛”。全省106家法院院长聚焦“乘势而上久久为功——谈如何持续深化打击虚假诉讼专项行动”主题深入研讨,10家法院院长作交流发言。浙江高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占国出席。  据悉,2018年以来,浙江全省法院在浙江高院的统一部署下,已连续五年开展打击虚假诉讼专项行动,“不敢假、不能假、有假必惩”的工作机制越来越健全。打击虚假诉讼作为净化诉讼环境、维护司法权威、深化诉源治理的重要抓手,综合效应不断显现。  浙江高院要求,全省法院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打击虚假诉讼的重要性和长期性。法院内部要坚持立审执兼顾,各司其职,凝聚合力;外部要积极争取支持,形成多部门联动。法官要强化依职权调查力度,努力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在加大刑事打击力度的同时,要切实提高移送公安案件质量,用足用好民事制裁工具箱。要善于运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方法来破解虚假诉讼发现难等问题,形成闭环管控体系。  浙江高院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反向责任倒查和正向激励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强监督管理,形成层层倒逼的办案机制,责任到人,要把涉及虚假诉讼的案件纳入司法质量监督大检查,倒查承办法官是否存在疏于发现、怠于处罚的情形,并严格追责;另一方面,要加强业绩考评,完善正向激励机制,提高法官主动查处虚假诉讼的内在动力,真正把惩治虚假诉讼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落实落细。
    06/17 行业信用
  • 国常会:对项目主体发行信用债给予市场化增信支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支持民间投资和推进一举多得项目的措施,更好扩大有效投资、带动消费和就业;确定阶段性缓缴中小微企业职工医保单位缴费,加力支持纾困和稳岗;决定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部署缓缴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发放长期贷款,对项目主体发行信用债给予市场化增信支持。  会议指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总体思路、政策取向,立足当前稳增长,着眼长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抓住时间窗口,注重区间调控,既果断加大力度、稳经济政策应出尽出,又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稳物价,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会议指出,扩大有效投资,要注重启动既能补短板调结构、又能带消费扩就业的一举多得项目,调动各方积极性。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一半以上,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大政策支持,用市场办法、改革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一要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和国家明确的重点建设领域,选择一批示范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已确定的交通、水利等项目要加快推进,在招投标中对民间投资一视同仁,并尽快推出以工代赈具体措施。二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民间投资手续办理效率,将大项目纳入地方重点项目库并加强用地等保障。各地要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严格履行政策承诺。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支持民间资本发展创业投资。三要鼓励金融机构采用续贷、展期等支持民间投资。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政府性融资担保。抓紧推出面向民间投资的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项目。鼓励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会议强调,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里子”工程,投资潜力大、带动能力强,是一举多得的代表性项目。要结合已部署的城市老旧管网改造,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科学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健全收费回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引导金融机构发放长期贷款,对项目主体发行信用债给予市场化增信支持。  会议指出,保住1.5亿户市场主体,就能稳住就业、保持中国经济的韧性。为进一步助企纾困和稳岗,对符合条件的地区,允许中小微企业缓缴3个月的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规模约1500亿元。政策实施要直达市场主体,免申即享。缓缴不影响医保待遇,保持报销比例和药品品种稳定,确保应报尽报。  会议决定,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把交通物流、水电气暖、金融、地方财经、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等领域作为重点。各地各部门要在7-9月进行自查自纠,重点整治降费政策落实不到位、借疫情防控名义违规收费、收取明令取消的费用、强制捆绑搭售、乱检查乱罚款等问题。对自查自纠要适时开展联合检查,严肃处理并曝光典型问题,用改革办法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同时,各部门要有全局意识、同舟共济观念,系统梳理本领域涉及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保证金,原则上缓缴一个季度,不收滞纳金。要制定和公布缓缴清单,并适时督查落实。
    06/17 行业信用
  • 四川成都评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大典型案例”
      日前,记者从四川省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为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展示成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成都将开展2022年度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大典型案例评选活动,评选出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大典型案例”和“十大提名案例”。  案例评选范围为2021年以来,中央和省在蓉机构、在蓉企事业单位,市级党政机关、各区(市)县,市属机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信用领域服务机构与团体组织等,在成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具有创新示范、取得突出实绩、具备推广价值的案例。  此次评选将采用“专家评价(70%)+现场演示(20%)+网络投票(10%)”相结合的方式。第一轮专家评价,邀请行业专家评价打分,根据得分高低确定30个入围案例;第二轮现场演示,邀请行业专家、行业主管部门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市民代表等组成评分小组,确定30个入围案例的得分排名;第三轮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网络投票评选,确定30个入围案例的得票排名。评选结果根据三轮评选加权总得分由高到低排名,确认“十大典型案例”和“十大提名案例”名单。
    06/16 行业信用
  • 山东德州:探索政务服务“容缺+承诺+信用”三联动模式
      日前,山东省德州市召开第三场“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德州市“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相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记者从发布会获悉,按照市委部署,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研究制定了“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7项,其中,争先进项目4项。  “容缺+承诺+信用”三联动极速办改革  这项改革是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营商环境改革“领航”项目。通过探索政务服务“容缺+承诺+信用”三联动模式,实现由过去“材料不齐不能办”向“极速办”转变,让信用成为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的“特别通行证”。  一是制定《德州市创新“容缺+承诺+信用”三联动极速办工作方案》,明确改革的具体内容、工作要求以及失信管理机制。二是依法依规编制并公布可容缺、可承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率先在企业登记、建设项目审批中全面应用,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三是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容缺、承诺”办理全覆盖,为企业群众提供“互信式”服务。  承诺即免现场勘验改革  今年,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在现场勘验环节下功夫,细化现场踏勘标准,划分为告知承诺、远程视频勘验、联合勘验、专家评审等类别,进一步提高勘验效率。  一是规范审批服务行为,对现场勘验、技术审查、听证论证等程序实施清单化管理,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制度。二是创新“告知承诺、当场发证、批后核查”方式,符合受理条件的企业作出承诺后,窗口当场发证,减少跑腿次数。三是审批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现场核查,确保企业履行承诺内容。  提升企业省内迁移登记便利度  通过此项改革实现企业在迁入地、迁出地均可提出迁移申请,最多跑1次,将德州市打造为全省第一批省内迁移登记“一次办好”城市。  一是联合青岛、泰安、日照、潍坊、滨州等地市规范省内企业迁移登记工作流程;二是明确联络人员,搭建工作平台,实行跨区域帮办,建立线上线下融合推进工作机制;三是推进市场登记迁移和社保、医保、公积金、税务等事项迁移“一次办好”,打造企业省内自由迁移2.0版本。  推行项目审批“一链办、两码通”改革  通过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个流程等集成化改革,实现工业类项目立项、环评、工程规划、施工许可等关联事项“一链办”。利用“流程定制二维码”“电子证照二维码”,满足项目个性化流程导办,实现电子证照数据有效复用。  一是整合关联事项,通过对多个事项申请表单合并去重,形成一张综合性表单,对涉及的材料进行精简、优化、整合、共享,形成一张材料目录;二是推出“流程定制二维码”赋予不同项目个性化审批事项清单、流程图,为企业量身定制审批流程;三是推出建设工程行业综合许可证“电子证照二维码”,集成“立项、环评、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多证信息,减少企业在办事或接受监督检查过程中的亮证次数。
    06/14 行业信用
  • 安徽合肥:“三抓”医保基金监管信用体系建设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医保局高度重视、精心谋划、探索创新,积极推进基金监管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21年,合肥市被确定为全省基金监管信用体系建设“优秀单位”。  抓制度保障,夯实医保信用体系工作基础,奠定“主基调”。结合合肥市实际制订《合肥市医疗保障基金监督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步骤和要求等;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医疗保障基金监督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出台《医保基金安全考核办法》《医保医师积分管理制度》《定点医药机构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工作方案》等相关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障基金监督管理信用指标制度体系,促进医保基金规范合理使用。  抓工作举措,推进基金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筑牢“主阵地”。制定《合肥市定点医院机构考核评价办法》,对医保医师按自然年度实施积分累计考核管理。创新开启“掌上执法”新模式,通过“智慧医保执法平台”,执法人员在现场对执法情况进行线上录入和证据采集,助力定点医药机构信用评价工作。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向社会公开通报43起定点医药机构违规典型案例。开发合肥医保智能审核系统,通过量化考核指标,细化审核规则,运用大数据分析,模块化管理,实现医保智能审核事前提示预警、事中预审核、事后审核与申诉等多方位、多层次的审核模式,努力构建规范化、精细化医保管理模式。  抓应用场景,助力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发展,唱响“主打歌”。将医保工作与信用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拓展医保信用惠民利企应用途径,积极探索“门槛管理”向“信用管理”转变。实现医保与便民服务、基金拨付、行业自律、医药价格和招采有机结合,构建基金监管强力模式,大力提升医保服务能力与水平,确保基金安全高效运行。2021年,合肥医保“信用+定点零售药店”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在全省医保系统上榜案例中排名与得票数双双排名第一。
    06/13 行业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