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日前,辽宁省知识产权局、省法院联合下发文件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促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标准和司法裁判标准统一,健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 省知识产权局与省法院将通过明确联络机构、建立会商机制、加强信息共享,积极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同时,从推动协同保护相关制度落实、促进行政标准与司法标准统一、指导推进协同保护、加强专业技术支撑、推进跨区域协作共建5个方面加强协作。在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的制修订过程中,充分交流意见。建立专利、商标侵权标准,司法和行政执法证据标准的反馈沟通机制。推动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申请强制执行相关工作有效开展。健全完善并充分利用已建立的专家库和技术调查人才库。共同推进“一圈一带两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人民法院建立信息共享、案件移送、协作办案、人才培养等协作机制,完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
05/26 行业信用
- 最高法: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人民法院能动司法(执行)典型案例,最高法执行局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最高法将适时出台新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意见,发布一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典型案例,联合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开展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公检法机关依法惩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不断凝聚依法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的强大合力,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记者了解到,2022年,全国法院执结917万余件执行案件,执行到位金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合法权益。 最高法执行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人民法院坚定不移推进执行联动和执行信息化建设,提升执行工作能力。目前,已经建成了以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为主、以地方法院“点对点”为辅的网络查控系统,截至2023年4月底,全国法院通过网络查控系统累计查控案件13628.08万件,累计冻结资金28044.58亿元,有力维护了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 据介绍,人民法院深入开展联合信用惩戒,助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自2013年最高法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以来,通过采取11类37大项150项惩戒措施,对失信被执行人担任公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出行、购房、投资、招投标、乘坐飞机、列车软卧、G字头动车组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措施进行限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有力助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05/26 行业信用
- 两部门:试点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决定组织开展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实施试点,旨在对标世界先进企业管理模式,推广实施《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ISO56005)》国际标准(以下简称ISO56005国际标准),切实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管理效能和创新水平。 据了解,ISO56005国际标准是由我国提出并推动制定的首个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是创新管理国际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试点目标是通过3年时间,逐步实现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创新管理国际标准实施试点全覆盖。试点企业全面实施ISO56005国际标准,创新管理体系与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深度融合,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和运用效益全面提高,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创新与知识产权融合管理实践案例,培育出一批支撑企业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高价值核心专利,助力打造一批知识产权强企、单项冠军企业和领航企业,有力支撑制造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05/26 行业信用
- 住建部:逐步实现住建领域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公开
日前,住建部办公厅印发《2023年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信用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为推动新征程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通知》强调,要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制度建设,加强信用信息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并加强组织实施。 在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制度方面,《通知》明确加快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完成编制公共信用信息具体条目,推进信用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用管理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中的规范性和引领性作用。编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用信息基础数据标准和信用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做好与相关规定的衔接。推动建立燃气、建筑工程质量等重点领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符合行业特征的评价标准。探索研究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信用评价标准。 在加强信用信息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知》要求组织开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用管理数据基础与系统功能调研,逐步实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公开。明确持续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完善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归集、共享功能。适时选取部分省、市、县开展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归集、共享试点工作。继续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工程造价、工程质量安全等领域已有监管平台的信用数据统筹,逐步形成标准统一、互通共享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用信息共享系统。推动房地产中介机构违法违规信息归集共享。 在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通知》要求落实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要求,用好信用手段,加大房地产开发企业失信联合惩戒力度,规范建筑市场主体行为,构建诚信守法、公平竞争、追求品质的市场环境。 推进信用信息服务市场主体能力。依法依规拓展公共信用信息应用路径,研究推广惠民便企信用产品。发挥住房公积金信用信息作用,统筹推进缴存企业融资增信和住房公积金制度扩面。优化信用信息服务,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在金融、保险、担保等领域的应用,探索通过与信息使用方联合建模等方式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 在建立健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方面,推进建立基于信用的分级分类监管机制。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强化信用赋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创新质量监管方式,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开展建筑市场信用评价工作,促进信用评价结果应用。同时,积极探索开展跨部门联合信用监管。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有关部署,会同相关监管部门探索建立燃气、建筑工程质量等重点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分级分类标准及相应的协同监管措施。 在加强组织实施方面,《通知》明确大兴调查研究。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调查研究,不断提出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加强智库建设。加快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用体系智库建设,吸收高校、科研院所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专家,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政策研究和创新应用提供智力支持。注重总结宣传。在2022年征集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优秀案例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信用体系建设在改善营商环境、惠民便企、提升监管效能、构建公平诚信市场环境和社会文化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支持新闻媒体开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诚信宣传和舆论监督,深入报道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推动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良好氛围。
05/22 行业信用
- 市场监管总局:提升企业信用监管数据质量 破除“信息孤岛”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开展企业信用监管数据质量全面提升行动,计划用1年半时间解决企业信用监管数据不全面、不准确、不规范等突出问题。 这项行动主要针对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的涉企信息、其他政府部门依法履职中产生的涉企信息、企业依法填报公示的信息3大类数据,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加强源头治理、强化问题整改、实施常态监测、拓展数据应用等办法,促进企业信用监管数据质量全面提升。 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统一归集的海量信息数据为基础,持续推动监管方式转变和监管效能提升。过去以年检验照、巡查检查等为主的监管方式,逐步向以数据为基础的法治监管、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方式转变。 市场监管总局信用监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都属于企业信用监管数据,目前还存在不准确、不完整、不及时、不规范等数据质量问题,制约数据应用。此次行动将着力推动解决数据的区域化、分散化、碎片化问题,破除“信息孤岛”。探索开发更多信用监管工具,如信用承诺、守信激励、信用培育、信用合规等,强化企业信用监管数据应用,为政务决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05/22 行业信用
- 住建部:逐步实现住建领域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公开
日前,住建部办公厅印发《2023年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信用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为推动新征程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通知》强调,要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制度建设,加强信用信息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并加强组织实施。 在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制度方面,《通知》明确加快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完成编制公共信用信息具体条目,推进信用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用管理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中的规范性和引领性作用。编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用信息基础数据标准和信用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做好与相关规定的衔接。推动建立燃气、建筑工程质量等重点领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符合行业特征的评价标准。探索研究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信用评价标准。 在加强信用信息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知》要求组织开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用管理数据基础与系统功能调研,逐步实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公开。明确持续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完善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归集、共享功能。适时选取部分省、市、县开展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归集、共享试点工作。继续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工程造价、工程质量安全等领域已有监管平台的信用数据统筹,逐步形成标准统一、互通共享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用信息共享系统。推动房地产中介机构违法违规信息归集共享。 在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通知》要求落实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要求,用好信用手段,加大房地产开发企业失信联合惩戒力度,规范建筑市场主体行为,构建诚信守法、公平竞争、追求品质的市场环境。 推进信用信息服务市场主体能力。依法依规拓展公共信用信息应用路径,研究推广惠民便企信用产品。发挥住房公积金信用信息作用,统筹推进缴存企业融资增信和住房公积金制度扩面。优化信用信息服务,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在金融、保险、担保等领域的应用,探索通过与信息使用方联合建模等方式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 在建立健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方面,推进建立基于信用的分级分类监管机制。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强化信用赋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创新质量监管方式,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开展建筑市场信用评价工作,促进信用评价结果应用。同时,积极探索开展跨部门联合信用监管。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有关部署,会同相关监管部门探索建立燃气、建筑工程质量等重点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分级分类标准及相应的协同监管措施。 在加强组织实施方面,《通知》明确大兴调查研究。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调查研究,不断提出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加强智库建设。加快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用体系智库建设,吸收高校、科研院所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专家,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政策研究和创新应用提供智力支持。注重总结宣传。在2022年征集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优秀案例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信用体系建设在改善营商环境、惠民便企、提升监管效能、构建公平诚信市场环境和社会文化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支持新闻媒体开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诚信宣传和舆论监督,深入报道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推动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良好氛围。
05/18 行业信用
- 山东青岛:出台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效能18条措施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的“沃土”,知识产权保护作为营商环境的基础保障,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日,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出台《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效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就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效能、支持创新主体和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并从3个方面部署了18项工作任务,不断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品质服务和高效益运用,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在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质量方面,《若干措施》提出要开展企业商标品牌价值提升专项行动,培育“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新兴品牌,推动大型“龙头企业”等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支持“传统品牌”创新升级;实施“专精特新”企业专利导航工程,建立健全政府、企业、服务机构之间的专利导航供需用对接机制,促进创新链和技术链深度融合;积极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工作,鼓励专利技术通过省级平台公开发布,降低中小企业专利技术获取门槛和交易成本;做好优势示范企业梯队培育,支持企业参加优势示范企业申报,打造知识产权强企建设第一方阵;实施“地理标志品牌+”专项计划,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区域品牌,探索地理标志“标志-产品-品牌-产业”发展新路径;开拓知识产权国际化交流合作,围绕企业海外业务拓展,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国际化宣传,发挥区域品牌引领带动作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发展成果。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方面,在质效上聚焦发力,加快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建设,提升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能力;推进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试点工作,建立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简易案件书面处理机制,增强基层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实施《青岛市企业知识产权保险扶持项目管理实施规程》,帮助企业降低侵权风险和维权成本;规范专利、商标申请及其代理行为,做好非正常专利申请核查、打击商标恶意抢注工作;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加强重点商品、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执法,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推进地理标志示范区创建,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动态管理机制,推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覆盖率达到50%以上;支持企业开展海外维权,指导企业开展海外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警,开展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能力提升培训。 在创优知识产权服务水平方面,建立青岛市知识产权智库,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解决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特色化服务,增加高校院所、产业园区专利信息服务网点,完善海洋、橡胶产业专题数据库,开展对科技型、创新型、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等企业点对点服务;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的作用,服务创新主体不少于200家,引导知识产权服务链上下游多业态协同发展,打造业态多样、优势互补的服务链;深化专利权质押贷款服务,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助力企业实现“知产”变“资产”
05/16 行业信用
- 山东:构建省市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155亿条数据如何织成一张网
“还少一份材料?我要再回济南办理吗?”手捧一沓材料,李申伟眉头紧蹙。 李申伟是山东华特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位于济南。前阵子,他到青岛西海岸新区参加一项政府采购活动,来到政务服务大厅办手续时,才发现还差一份投标证明材料。“采购活动马上要开始,等材料补齐了,活动都结束了,怎么办?”李申伟慌了神。 “您别急。”工作人员递上一份承诺书,“您的企业信用良好,只需在上面签字,我们就可以为您办理审批。” 昔日繁琐的证明材料,如今可由一张薄薄的承诺书代替,这得益于山东省推行的省市信用信息一体化建设工作。近年来,山东整合各类平台政务数据,逐步建立信用信息归集、管理、共享、应用一体化系统,构建起省市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截至目前,山东省信用平台归集数据超155亿条。日前,记者实地调研,探究这155亿余条信用数据如何织成一张网。 数据归集进展缓慢,难有突破—— 如何打破信息壁垒? 在山东省社会信用中心3楼的会议室,负责对接信用信息归集工作的省发改委财金信用处四级调研员陈蕾和另一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围坐一桌。 “真的不能给了吗?”陈蕾问。 “真有难处啊!你们要的其他数据还好说,剩下这两项数据有些敏感,我们也不敢随便给啊!”对方也很为难。 看着陈蕾一时说不出话,对方说:“如果你们能拿出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咱都好说。” 陈蕾出了会议室,叹了一口气。沟通了四五次,差点磨破嘴皮子,可剩下两项关键数据,对方就是给不了。 “过去,归集数据时难免会碰壁,对方吐露的难处也可以理解。由于缺乏相关依据,在归集一些关键数据时,会遇到部门、地区之间的信息壁垒。此外,省、市两级还存在数据多头归集、重复采集的问题,导致省信用平台最初在数据归集上进展缓慢、难有突破。”陈蕾告诉记者。 几年前,山东引进专业人才完善省信用平台的技术架构,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打通,实现信息联通、互推互用。“‘联’只是第一步,把切实有用的数据归集到平台上,才算联得有意义。”陈蕾说。 据统计,2016年至2020年,各方归集的数据总量不足20亿条,而这20亿条也是一点点“磨”出来的。“归集数据种类多、维度广,要提前列好清单,再往一个个部门跑。不少部门向我们‘倒苦水’,许多数据都在纸上,要归集就得手动输入电脑,再导入我们的平台系统,很占用时间精力。”陈蕾说。 如今,再来到省社会信用中心3楼的会议室,在省信用平台展示屏幕上,一张全省数据归集总量整体情况表跃然眼前。“几年之隔,平台归集的数据总量已突破155亿条。”陈蕾指向图表。 从20亿条到超155亿条,信息归集的壁垒如何打破? 法规铺路开启“绿灯”。2020年,《山东省社会信用条例》正式出台,强化了数据安全管理,明确了落实数据共享的责任,为推进数据应用提供了法规支撑。 推进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是个融合的过程,要打破壁垒,仅靠法规还不够。2021年,山东又迈出关键一步——经过前期调研,决定选取烟台、临沂两市作为试点城市来推进建设。 “试点市信用平台向省信用平台全面开放数据,同时,我们破除纵向壁垒,在省信用平台部署了信用信息服务库,向试点城市开放了访问权限,将数据共享给他们使用。”陈蕾补充。 眼见着试点效果不错,去年3月,山东省决定将试点经验推广至全省,全面推进平台一体化建设。 如今,在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省信用平台再“链”新资源:与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互联网+监管”系统等互联互通,基本实现了应归集尽归集、应共享尽共享。 检索效率低,整合成本高,安全保护难—— 如何处理海量数据? “你知道吗?信用平台提供的信息虽然更全,但管理弊端也会逐渐显露。”省信用平台工程师高辉一见到记者,就自曝其短。 “有哪些弊端?”记者追问。 “由于网站数据量太大,最初不少用户抱怨,检索效率太低。”高辉一一举例,“此外,由于数据量激增,原先归集数据时没有统一标准,后期整合的难度也很大。” 有一次,高辉接到任务——梳理企业信用信息。结果,仅是企业名称这一项,就让他头疼不已。 “各个部门提供的格式不一,有的写了全称‘某某有限公司’,有的简写‘某某公司’,有的甚至都不带‘公司’二字,信息五花八门。”高辉说,“用了不短的时间,好不容易才把这些数据梳理规范好。” “此外,在处理数据时,数据安全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没处理好,网站公示的信息就可能被恶意扒取,被不法分子利用。”高辉补充。 面对海量的数据,如何解决检索、整合、安全保护等方面的难题? 先看检索。要提升网站检索效率,必须优化平台数据库。高辉和同事们打破传统数据库结构,将数据库分成业务库、标准库、专题库三大分库,并进行目录化管理。“如此一来,查询一项信息,能立马定位到相关库、相关目录,检索效率提了上来。” 再看整合。高辉拿出一沓厚厚的文件,这是近年来山东省出台的各类数据规范,记者简单翻阅目录,发现其对基础登记类、公共信用类、评价类等数据归集都作了明确规范指导。“等数据到了我们这儿再整合,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所以有必要在数据源头就进行规范归集。这些规范的出台,解决了头疼事。”高辉说。 山东省社会信用中心信用工作部副部长王军告诉记者,山东把好数据入口关,指定各地市专人负责数据工作,定期召开培训会议,解读数据标准,确定报送规范,明确报送时限,已将数据管理环节前移至数据源头。 重头戏还有安全保护。“我们使用了国密算法,安全指数更高了,对数据的存储、传输进行了加密,对关键信息进行了脱敏公示,即使不法分子窃取了信息,得到的也是一串乱码;在查询敏感信息时,又使用了数据核验方式,能有效保障企业和个人的隐私。”高辉说。 “确保数据安全,仅靠技术还不够。省里建立起数据安全边界制度,明确数据的安全责任和检查机制,对数据的归集、共享和使用进行规范。”陈蕾说,技术与制度双重保障,让数据安全“堤坝”筑得更坚实牢固。 数据不统一,使用效果不如人意—— 如何激励各方使用? 一体化信用平台建起来了,怎么用好? 起初,有的部门在使用省信用平台时,拿着从这里生成的信用报告和市信用平台生成的一比,发现信息对不上。“到底该以哪个信息为准?”这让不少部门摸不着头脑。 王军分析:“最初平台归集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服务流程标准不统一,导致报告不一致,部门使用起来不顺畅。” 这两年,得益于山东信用平台数据归集总量提升、质量变优,之前的问题迎刃而解,“信易阅”“信易购”“信易批”“信易游”等各类信用应用场景也在山东“遍地开花”。打开“信用山东”微信公众号,记者仔细梳理发现,应用场景覆盖市场、医疗、养老、旅游等多个领域。 山东华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刘庆云是平台的受益者之一。公司是一家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按照规定,在项目开工前,必须缴存一笔工资保证金,用以预防欠薪。去年,受疫情影响,公司面临资金困境。“保证金金额不小,缴纳后现金流会非常紧张。”刘庆云说。 刘庆云将困难上报给相关部门,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了回应:由于华邦建设连续多年未发生工资拖欠,同时通过省信用平台查询到企业诚信良好,最终顺利享受到守信企业免缴保证金政策。好信用抵作“真金白银”,切实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 守信者有所奖,失信者也要有所罚。去年,一家山东本地的企业成了信用“黑户”——由于存在税收欠缴问题,企业被省信用平台纳入违法失信名单,纳税信用等级被判定为D级。信用等级降级期间,企业无法参加项目招投标,损失不少。 在信用上跌了跟头,经营陷入困境,这家企业着了急,补缴税款、缴纳滞纳金,纠正失信行为后,第一时间在网站上申请信用修复。 “我们支持信用主体‘知错就改’,在纠正失信行为、履行相关义务后,可按要求在省信用平台网站申请信用修复,依法依规实现能修尽修。”王军说,为了提高修复审核规范性和效率,省里还组织了修复工作考核和业务培训班,及时化解行政处罚给信用主体带来的不良影响。据介绍,2022年,全省信用核查和联合奖惩系统累计查询1.34亿次。 建成不是终点,用好才是关键。“全省信用一张网已经织就,我们将采取更多激励措施,鼓励各地打通城市之间的应用壁垒。未来,信用主体即使走出自己所在的城市,也能‘一路畅行’。同时,继续扩大信用主体适用范围,让信用成为山东企业、群众的‘特别通行证’,实现失信者寸步难行、守信者畅达四方。”山东省发改委主任孙爱军表示。
05/12 行业信用
- 三部门:规范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行为
近日,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联合印发《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行为,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公平竞争,推动提升审计质量。 《办法》要求国有企业、股票在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加快完善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相关制度,规范选聘会计师事务所行为。 据悉,《办法》主要对四方面内容进行了规范: 一是遏制恶性竞争,突出质量导向。《办法》规定,质量管理水平的分值权重应不低于40%,审计费用报价的分值权重应不高于15%。要求将所有会计师事务所的报价平均值作为选聘基准价,并给出了审计费用报价得分公式。评价要素至少应当包括审计费用报价、事务所资质条件、执业记录、质量管理水平、工作方案、人力及其他资源配备、信息安全管理、风险承担能力水平等。 二是完善轮换规定,强化独立性要求。《办法》规定,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连续聘用同一会计师事务所的时间不超过8年,确有需要的,可按规定延长至不超过10年,之后须开展轮换。为做好平稳过渡,《办法》规定了衔接方式,如果国有企业当前执行的轮换规定与《办法》存在不一致或者没有规定的,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统筹安排,两年内完成衔接工作。 三是促进公平竞争。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业务不受行政区域、行业限制,各类会计师事务所是平等经营主体,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办法》指标公开、规则明确,设定的各项标准适用于中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所有会计师事务所,一视同仁。明确要求企业在选聘会计师事务所过程中,应当保障选聘工作公平、公正进行。 四是压实审计委员会责任。《办法》明确,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包括:制定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的政策、流程及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提议启动选聘工作、审议选聘文件、确定评价要素和具体评分标准、监督选聘过程、提出拟聘任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费用建议,监督及评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定期向董事会提交会计师事务所履职情况报告和审计委员会监督情况报告等。
05/10 行业信用
- 辽宁大连:信用信息破解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一段时间以来,在注重财务报表、抵押物和担保人的传统信贷模式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产轻、管理弱、风险高,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发展难题仍难以纾解。 针对这一状况,近年来,大连市深化信用数据应用,打造公共信用信息与金融信息融合应用信贷模式,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助力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信动能”。 “工信e贷”提供“信动能” 春风浩荡,万物生长,大连恒宝四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鳌却曾每天心急如焚。恒宝四达是一家从事汽车散热装备研发制造的小企业,因经营回款周期,资金出现暂时性周转困难,现金流紧张,作为一家轻资产运营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缺少足够抵押物,恒宝四达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其他融资渠道的利息又让企业难以承受。 2023年2月上旬,王恒鳌通过大连信易贷平台了解到中国工商银行“工信e贷”产品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通过扫码在手机上完成了额度测试和业务申请,“没想到工行普兰店支行马上联系了我们,了解企业的经营及需求情况后,又为我们开辟了绿色通道,仅用两天时间就给我们审批并发放了200万元的信用贷款,年利率也只有3.75%,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王恒鳌感激地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像恒宝四达这样的中小微企业,在大连还有许多。因为缺少贷款抵押物、信息不对称等,中小微企业时常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企业成长离不开金融活水滴灌,为充分发挥大连“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优势,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大连市信用中心联合工商银行大连分行历经15个月的研发,率先在全国试点破局,于2021年底创新推出了基于公共信用信息与金融信息联合建模的“信易贷”示范产品——“工信e贷”。 作为全国首个信易贷主动授信模式的融资产品,“工信e贷”上线至今,实际投放信用贷款超15亿元,同时为区域内近3万家信用良好中小微企业主动精准预授信110亿元左右,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助力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信动能”。 大连创新推动公共信用信息与金融信息融合应用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成效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高度肯定,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专刊向全国推广,成功经验同时获评“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 信用信息和金融信息 碰撞出企业“精准画像”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截至2021年末金融机构用于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为50万亿元,占社会融资存量总规模的15.9%。 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银行业曾推出“公积金贷”“银税贷”等产品,但都是基于特定领域信息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估,银行难以全面掌握企业信用状况。 “多年来,大连在全国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去年还获得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公共信用信息归集覆盖到了全市50余个单位11000余项事项,在建设好‘信用大连’的基础上,我们尝试打破信息融合应用壁垒,构建多元数据底座,创新数据共享模式,让信用赋能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大连市信用中心主任黄权告诉记者。 “工信e贷”以公共信用信息数据为基础,打通与金融数据的壁垒,基于企业经营、水电气费、五险一金、纳税、行政处罚等海量数据,运用“数据安全屋”“同态加密”等先进技术,在数据不出库前提下,让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和金融信息充分碰撞,通过“联邦学习”建立评价模型,对企业精准画像,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两类信息“可用不可见”的安全应用方案,并建立了全流程管控模式。 此外,“信易贷”基础平台提供“白名单”推送功能,将各区县、各部门推荐的优质“白名单”企业一键推送至各金融机构,供金融机构重点关注、主动对接,并在“信易贷”基础平台政府端创建“领导驾驶舱”,提供“信易贷”业务各维度信息可视化展现。“信易贷”基础平台还可通过“企业生命树”生长状态和树叶颜色变化展现企业经营状况和风险程度,通过订阅服务,主动向金融机构推送获贷企业经营异常、列入失信等情况,提示加强贷后跟踪管理,确保金融安全。 具备三大优势 “‘工信e贷’具备主动授信、一键知信、线上操作、用券降息等特点,贷款金额单笔最高300万元,额度可循环使用,期限最长一年,推出以来深受大连地区中小微企业的喜爱。”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副行长李秉章告诉本刊记者。 ——依托评价模型主动为企业预授信,让企业融资不再“难”。为防范风险,银行会严控信贷不良率,按照传统模式受理中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往往审批流程相对严格繁琐,“工信e贷”产品则是依托联合建模测算直接为企业进行主动预授信,打破企业跑银行找融资的惯例,金融机构急需的纳税、企业不动产、知识产权等信息均已纳入《大连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通过“你有需求我来征”,帮助金融机构提高“你有信用我来贷”的普惠金融服务比重,最终让企业受益。 ——打造“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申贷模式,让企业融资不再“慢”。过去企业申请贷款都是填完一张张报表后等待层层审批,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的特点,“工信e贷”线上操作、申请便捷、审批快速,满足了中小微企业高效办理的业务需求。企业通过登录“信用中国(辽宁大连)”网站挂载的大连“信易贷”基础平台或工行手机APP的“测一测”就可知道自身授信额度,然后通过手机银行申请,网上银行就可提款,线上申贷最快实现24小时内到账,同时“工信e贷”还具备随借随还特点,相当于一张“企业信用卡”,让企业享受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推出降息减费服务,让企业融资不再“贵”。“工信e贷”从低定价,面向首贷户等利率最低为3.7%,利率最高也不超过4.2%,对于科创型企业还可享受额外的扶持政策,融资100万元一年仅需1000元利息。“工信e贷”还可以按需提款,还款无手续费,进一步降低了使用费率。 目前,“工信e贷”为近3万户优质信用中小微企业主动授信达110亿元左右,其中制造业25亿元、科技型企业10亿元、乡村振兴14亿元等,形成了“以信获贷、以贷促信”的良性循环,不仅激发了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还有力支撑了大连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为乡村振兴、东北振兴注入金融活力。 在此基础上,大连市信用中心又与11家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签署了合作协议,依托大连“信易贷”基础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新产品研发、风控升级等信用服务,全力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信用贷款投放。 “未来大连将进一步挖掘信用数据价值,打造更多创新信用金融产品,助力打造‘信用+金融’大市场,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让更多守信企业享受到信用红利,以信用体系建设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大连市信用中心主任黄权表示。
05/05 行业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