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贯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加强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通知
    发改财金[2014]23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2014年6月14日,国务院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国发〔2014〕21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贯彻落实好《规划纲要》,进一步做好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快制定信用建设规划   各地区要按照《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加快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或《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力争在年底前出台。已经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地区,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适时开展中期评估,并结合《规划纲要》有关精神,着手编制“十三五”规划。今年年底前,各地区要将进展情况报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办公室)。   二、加快建立健全政务信用记录   各地区要高度重视政务信用记录建设,尽快出台加强政务信用记录建设的意见或办法,各省级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各地区至少选择10个重点行业和领域建立信用记录,并纳入地方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在此基础上,编制形成全省(区、市、兵团)政务信用信息目录,明年年底前将建立信用记录的范围扩展至所有行业和领域。今年年底前,各地区要出台政务信用记录建设的意见、办法,并报送联席会议办公室。   三、加快建设地方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是归集、整合分散于各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其他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部门掌握的信用信息的基础性设施。各地区要高度重视地方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加快制定省级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计划。尚未建立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地区要加快制定建设方案,力争今年年底前启动项目建设;已经建立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地区,要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提升数据质量,深化、拓展信息应用。   四、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各地区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的有关要求,按照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依法公开政府信息,方便社会查询和应用。各地区建立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要开通互联网查询服务,在确保信息安全和保护国家秘密、企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凡是可公开的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切实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五、加快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措施   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诚信缺失突出问题的有效手段。各地区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年底前以省级人民政府名义出台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相关办法,明年争取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有关省级行业主管部门要联合制定信用奖惩措施,特别是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税收征缴、安全生产、法院案件执行等社会关注度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出台联合惩戒措施。   六、深化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应用   在行政管理事项中广泛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是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的有效举措,各地区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其作为政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手段。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中央编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若干意见》(发改财金〔2013〕920号)有关要求,尽快研究制定在行政管理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实施意见,有关省级行业主管部门要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加快建立在招标投标领域、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政府资金补助等重点领域使用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相关制度,今年年底前,至少在1个领域开始使用信用报告。   七、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试点示范   各地区要按照《规划纲要》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广泛开展各类综合性、行业性信用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各地区要选择1个市和1个县(区)开展以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信用信息应用、培育发展信用服务市场为重点的综合信用建设试点;选择2—3个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以完善行业信用记录、健全信用奖惩联动机制、探索建立市场退出和行业禁入制度为重点的行业信用建设试点。今年10月底前,各地区要确定试点单位和试点方案,并报联席会议办公室,年底前启动试点工作。   八、完善信用法规制度   完善的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各地区要认真梳理,研究提出与信用法规制度建设相关的三个清单。一是已经出台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二是计划要出台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三是对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修订的意见建议。今年10月底前,请各地区将上述三个清单报送联席会议办公室。   九、加强工作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重、难度大,健全的工作体系是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各地区要把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加强工作力量建设,确保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今年10月底前,请将本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牵头单位相关机构设置、工作职责、人员配置及省级财政资金支持情况报送联席会议办公室。   十、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   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是培育社会成员信用观念,提高社会诚信水平的重要途径。今年10月底前,请各地区在主流媒体上发表一篇文章,宣传解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年底前,请各地区和各部门组织开展一次诚信宣传教育和信用知识普及活动。   各地区要按照《规划纲要》有关要求,加强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按照时间节点,如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将相关情况及时报送联席会议办公室。我们将适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贯彻落实情况开展评估,并进行考核。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4年10月21日
    05/03 国家政策法规
  • 关于印发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的通知
      国卫科教发〔2014〕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人口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各直属联系单位: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卫生计生领域广大医学科研人员提高诚信意识,遵守诚信原则,养成良好科研行为习惯,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可从www.nhfpc.gov.cn下载),已经第34次委主任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4年8月28日     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医学科研诚信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预防科研不端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指的医学科研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药学、护理学、计划生育等领域所开展的研究。   第三条 医学科研人员应当遵守本规范,追求真理、实事求是,遵循科研伦理准则,尊重同行及其劳动,防止急功近利、浮躁浮夸,自觉抵制科研不端行为。   所有开展医学科研工作的机构均应当遵守本规范,加强教育培训和制度建设,倡导学术民主,净化学术环境。   第四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据本规范,加强对医学科研诚信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 医学科研人员诚信行为规范    第五条 医学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要遵循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相关规定,自觉接受伦理审查和监督,切实保障受试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医学科研人员在进行项目申请等科研与学术活动,需要提供相关信息时,必须保证所提供的学历、工作经历、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奖证明、引用论文、专利证明等相关信息真实准确。   第七条 医学科研人员在采集人体的样本、数据和资料时要客观、全面、准确;对涉及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要树立保密意识并依据有关规定采取保密措施。   第八条 医学科研人员在涉及人体或动物的研究中,应当如实书写病历,诚实记录研究结果,包括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依照相关规定及时报告严重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信息。   第九条 医学科研人员在涉及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和已知病原改造等研究中,要树立公共卫生和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查和监管。   第十条 医学科研人员在研究结束后,对于人体或动物样本、数据或资料的储存、分享和销毁要遵循相应的科研管理规定。   第十一条 医学科研人员在动物实验中,应当自觉遵守《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严格选用符合要求的合格动物进行实验,保障动物福利,善待动物。   第十二条 医学科研人员在开展学术交流、应邀审阅他人投寄的学术论文或课题申报书时,应当尊重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遵守科技保密规则。   第十三条 医学科研人员在引用他人已发表的研究观点、数据、图像、结果或其他研究资料时,要诚实注明出处,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标注要符合学术规范。在使用他人尚未公开发表的设计思路、学术观点、实验数据、图表、研究结果和结论时,应当获得本人的书面知情同意,同时要公开致谢或说明。   第十四条 医学科研人员在发表论文或出版学术著作过程中,要遵守学术论文投稿、著作出版有关规定。如果未实际参加研究或论文、论著写作,不得在他人发表的学术论文或著作中署名。   第十五条 医学科研人员作为导师或科研课题负责人,在指导学生或带领课题组成员开展科研活动时要高度负责,严格把关;对于研究和撰写科研论文中出现的不端行为要承担责任。   第十六条 医学科研人员所发表医学科研论文中涉及的原始图片、数据(包括计算机数据库)、记录及样本,要按照科技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妥善保存,以备核查。对已发表医学研究成果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误,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公开承认并予以更正。   第十七条 医学科研人员在项目验收、成果登记及申报奖励时,须提供真实、完整的材料(包括发表论文、文献引用、第三方评价证明等)。   第十八条 医学科研人员作为评审专家参加科技评审时,应当认真履行评审、评议职责,遵守保密、回避规定,不得从中谋取私利。   第十九条 医学科研人员与他人进行科研合作时应当认真履行诚信义务或合同约定,发表论文、出版著作、申报专利和奖项等时应根据合作各方的贡献合理署名。   第二十条 医学科研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科研经费管理规定,不得虚报、冒领、挪用科研资金。   第二十一条 医学科研人员在学术交流、成果推广和科普宣传中要有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避免不实表述和新闻炒作。对于来自同行的学术批评和质疑要虚心听取,诚恳对待。    第三章 医学科研机构诚信规范    第二十二条 医学科研机构(以下简称“机构”)作为医学科研诚信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中的诚信规范,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履行法人职责,自觉抵制、杜绝科研不端行为。   第二十三条 机构应当将科研诚信教育纳入科研人员职业培训体系和研究生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及手段,树立崇尚科研诚信的良好风气与文化。   第二十四条 机构要建立受理举报科研不端行为的专门渠道,建立举报人保护制度,对举报人的个人信息及举报内容列入密件管理;严禁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   第二十五条 机构在组织申请科研项目和推荐申报科学技术成果奖励时,应当责成申报人奉守科研诚信,可安排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并公示有关信息。   第二十六条 机构要制订相应的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规定,对本机构科研不端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对有关部门调查本单位科研不端行为应当予积极配合、协助。   第二十七条 机构应当对查实的科研不端行为的责任人进行不良信用记录,并作为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成果奖励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二十八条 机构应当对涉及传染病、生物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及论文、成果进行审查,评估其对社会及公共卫生安全的潜在影响,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机构行政和业务负责人及科研管理人员应当率先垂范,严格遵守有关科研诚信管理规定,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获取他人科研成果和谋取不当利益。    第四章 实施与监督    第三十条 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医学科研诚信与行为规范,协同相关部门对重大医学科研不端行为进行调查处理;指导各地区、机构的科研诚信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指导、检查和监督医学科研诚信工作,支持指导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机构科研诚信建设,开展科研机构诚信评议,督促诚信程度低的机构整改,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第三十一条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隐瞒科研不端行为、阻挠对不端行为的调查,以及打击报复举报人等事件。   第三十二条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并实行医学科研诚信信用记录制度,作为评估、评审科研项目及成果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三条 医学科研机构应当切实承担对本机构科研人员诚信行为的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内部科研诚信监管制度,加强对科研活动的监督和检查,严肃处理科研不端行为。   第三十四条 凡科研不端行为涉嫌违纪、违法的,由有关部门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规范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
    05/02 国家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