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诚信天津”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
记者日前从天津市发展改革委获悉,2022年,天津市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决策部署,大力宣传实施《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工作要求,全面加强委机关政务诚信建设工作,积极履行市诚信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职责,城市信用环境建设持续向好,“诚信天津”品牌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全面加强机关政务诚信建设。按照法治政府建设有关工作要求,天津市发改委依法全面推进全市发展改革系统政务诚信建设工作,树立公开、公正、诚信、清廉的良好发改人形象,营造既“亲”又“清”的新型政商环境。严格落实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各项要求,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完善相关决策机制,认真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合规性审核、集体讨论决定等必经程序,依法开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工作,按照权责清单要求,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督。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在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通过委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政务客户端依法及时主动公开部门信息,严格依法依规开展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工作,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依法订立各类合同,督促法律顾问做好合同审核,认真履行与相对人签订的合同。依法签订的合同,不以相关职能调整、人员变动等为由毁约,按时支付各类账款,及时清理拖欠款项。及时兑现依法向市场主体作出的各项政策承诺。教育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诚实守信,提升机关干部守法诚信意识,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做好示范表率。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督促机关干部廉洁从政,监督处室主要负责同志恪守述责述廉等相关承诺。发挥发展改革部门作为综合部门和诚信建设牵头部门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的表率和导向作用,努力提升机关公信力,树立发改机关公开、公平、清廉的诚信形象。完善政务失信投诉举报机制,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畅通民意诉求渠道。 积极履行市诚信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按照天津市诚信建设领导小组部署,组织各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天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工作。制定印发《天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实施方案》,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信用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会同市委政法委、市高级人民法院制定印发《天津市关于完善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的工作方案》,围绕完善治理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失信被执行人退出机制、治理情况反馈机制四方面,形成预警通报-信息共享-实时移出-治理反馈工作闭环,避免“新官不理旧账”,压实各区、各部门主体责任。按照《天津市政务诚信评价工作方案》,建立政务诚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针对16个区政务诚信情况开展全面评价。结合国家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编制我市信用建设评价指标,定期对31个市级部门和16区开展诚信建设情况监测,有力提升行业信用建设和区域信用水平。依托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天津市政务诚信管理系统,实现政务信用信息归集整合,建立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政务领域信用主题库,搭建形成覆盖全市范围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公务员的三套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国家要求,归集“双公示”数据305万余条,及时报送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依法在信用中国、信用中国(天津)网站进行公示。组织开展“双公示”季度自评和第三方评估工作。落实《天津市公共信用信息查询管理办法》,扎实开展信用核查,优化查询服务,2022年,通过“公务员录用、调任人选社会信用记录查询系统”累计为我市各机关单位提供查询服务206批次,共查询录用、调任人选3686人次。健全政务失信记录,推动将诚信记录作为公务员录入、任用等事项的参考。线上培训与线下宣讲结合,制作信用条例解读课件、国家和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要求课件供各区、各部门线上学习,线下组织开展诚信建设专题培训会,全面提升各区、各部门公务员诚信履职意识。注重总结提炼经验做法,2022年,“信用天津”网站累计发布新闻宣传报道608篇,“信用天津”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信息252条,微信公众号新增关注人10万余人;建设天津市信用服务体验中心,打造成为“天津市法治宣传教育阵地优秀品牌”和首批“天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组织开展“津诚沽事”诚信文化短视频大赛、“以诚润津以信兴城”等诚信案例征集评选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弘扬向上向善和诚实守信的中华传统价值理念。
黑龙江:“银税互动”充实企业“钱袋子”
金融机构放贷难,小微企业贷款难,一直是横亘在银企双方的鸿沟,而如今凭借良好的纳税信用,小微企业可以轻松实现无抵押贷款。 近年来,黑龙江省税务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工作部署,坚持全省上下一盘棋、部门合作一体化的“银税互动”总思路,与省银保监局及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抓落实、提质效、促发展的创新举措,集成发挥各自优势,以信换贷、以贷兴企,形成银税企多元联动、协作共进的良好格局,为纳税守信企业提供了充分的贷款支持。 疫情发生以来,黑龙江省税务部门千方百计创造有利条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精准对接企业资金和贷款需求,通过开发运行黑龙江省“银税互动”网上平台、推动“银税互动”受惠企业向M级扩围、向合作银行推送重点帮扶企业名单和进一步扩大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范围等系列举措,把企业的纳税信用转化为“真金白银”,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速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助力畅通经济运行和市场循环。 截至目前,省税务局已与省内1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签订了“银税互动”合作协议,各合作银行机构陆续推出了“税易贷”“税银通”等数十款具有“纯信用、审批快、办理易、可循环”等特点的线上和线下税银合作信贷产品,实现了企业的信用额度与纳税信息有机结合。 大数据搭建税银合作平台 今年3月13日,黑龙江省“银税互动”网上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目前已与省内16家银行机构建立了线上合作关系。该平台采取税银数据直连模式建设,具备网上贷款办理、纳税信息共享、线上银行开户和分类授权管理等诸多功能,能够为轻资产、重科技、信用良好的中小微企业提供“零费用、秒到账”的线上信用贷款。 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了传统方式银税授信企业知晓度不高、平台建设不完善、信息对接不精准等问题,实现了“银税互动”信贷产品的集成管理、数据信息的加密管理和贷后风险的跟踪管理,在为企业提供银税贷款申请、审批、授信、放贷“网上一站式”办理的同时,大幅度提升了贷款效率、丰富了产品选择,降低了信贷风险。截至目前,省内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银税互动”线上平台累计向黑龙江省近2000户企业发放贷款超过6亿元。 哈尔滨金田经贸有限公司主营医疗器械物资销售,主要供应哈医大四院的医疗器械,该公司在建行原有贷款额度100万元。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税务部门和建设银行了解到该公司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急需信贷资金支持后主动联系企业,通过创新升级信贷产品,大幅度提升授信额度,将额度增调至400万元并即时支用了150万元。 公司负责人邢先生激动地说,非常感谢税务部门和建设银行在疫情期间为医疗行业开立贷款绿色通道,提高贷款规模,为企业融资,这为企业提高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银税互动”合作支持复工复产 疫情期间企业融资难,特别是用工需求量大的小微企业。为助力小微企业复产复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伊春市税务局充分发挥纳税信用信息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联合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化“银税互动”工作,加大税收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变纳税信用为贷款信用,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复工复产资金难问题。 “没想到良好的纳税信用还能用来申请贷款,有了这笔贷款我们企业一定能够克服困难,顺利复工达产!”伊春市森娇山特产有限公司负责人范先生说道。据了解,受疫情影响,第一季度伊春市森娇山特产有限公司销售量同比下降了70%,库房、店面租金和人员工资等因素造成的资金瓶颈问题成为该公司复工阶段面临的巨大挑战。得知这一情况后,伊春市税务部门积极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系沟通,通过“银税互动”帮助企业申请了610万元贷款,缓解了企业复工资金压力,为企业复产复工送去“及时雨”。 同样,伊春市永顺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也受到了疫情影响,由于企业销售和上游企业建筑单位工程款给付不及时,导致工程不能按期完工、开发楼盘不能如期交付等多重困难。税务部门第一时间为企业提供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政策辅导,并帮助企业进行相关测算。企业完成本期增值税纳税申报后,提交了留抵退税申请,税务部门急事急办,协调国库部门,3天时间完成退税流程,把近200万元退税款返还到企业账户,大大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新格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黑龙江省税务部门加大已有扶持措施的落实力度,将“银税互动”受惠企业由A级和B级扩大到M级,最大限度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银税互动”受惠企业范围扩大到M级以后,目前纳入“银税互动”范围的企业数量较以前增加了1倍。今年一季度,全省守信企业共获得“银税互动”税收信用贷款金额达到11.68亿元。 加大扶持措施的创新力度。通过“银税互动”合作机制,联合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的小微企业更加迫切的资金需求,从实施重点帮扶、创新信贷产品、落实扩围要求、提供服务质效四个方面推出了更具针对性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下一步,黑龙江省税务部门将继续加强与银保监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进一步提升“银税互动”工作质效,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小微企业知晓“银税互动”,享受依法诚信纳税的红利,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关于印发《丹东市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丹科发20233号关于印发《丹东市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pdf
广西南宁:便民办税春风吹 惠企利民暖绿城
2022年,国家税务总局南宁市税务局连续第九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高效响应纳税人缴费人诉求,提升智慧办税速度,分类推行精准服务,加强社会协同共治,让便民办税的春风吹暖绿城。 诉求响应高效率 南宁市税务局探索打造了“邕心办问一件事集成”——办问协同税费服务新模式,将不同的涉税诉求划型分类,采取“热线智能办、链接直达办、远程辅导办、远程线下办”四项策略,分流转派处理“问”转“办”事项,实现诉求“一次办”。该模式推行后,原需转由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的业务数量下降约70%,“问”转“办”事项缩短至平均5分钟,有效提升办税效率及纳税人缴费人体验感。 为了更高效响应纳税人诉求,南宁市税务局创新开展“党委委员走流程”和“机关干部下沉办税服务厅”专项活动、“新构成体验官税费服务产品体验”活动,将走访人从基层拓展至一把手、党委委员和机关各部门,实现需求“主动找”;将受访人的层面从普通纳税人缴费人拓展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银行、市场监管、工商联等部门,集思广益。2022年共开展走流程次数1778人次,解决实际问题1184个,解决纳税人诉求4129条。 同时,开展“陪伴式体验办税”,构建纳税服务“学—查—改”长效监督机制,查找出91条问题并梳理出《全流程陪伴式办税体验问题解决指引》,实现全市统一标准;设置“1号窗”“金钥匙”、值班领导岗,采取“税务服务专员”跟踪辅导等方式对纳税人缴费人的问题快知晓、快响应、快解决。南宁市兴宁区税务局借鉴“枫桥经验”推出“小鱼儿”工作室,倡导“先解决再说”,共为纳税人缴费人解决疑难业务诉求3300多个。 智慧办税加速度 南宁市税务局在优化网上办税体验、发票智能审批、提高退税效率等方面下功夫,在智慧税务上跑出加速度。 拓展全程网上办、邮寄办、延期办、预约办等渠道,确保涉税费业务100%可线上办、高频业务不到厅率可达95.56%。 同时,依托“智慧核票”系统扫描识别纳税人类型、信用等级和风险级别,自动判定纳税人发票核定领用数量,试行发票领用“白名单免检通道”,确保“白名单”范围动态管理的纳税人即时办结、秒批发票。2022年发票核定业务即时办结率达到95.87%。 退税服务优化提速一直是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的重点举措之一。南宁市税务局在全区首创增值税风险体检软件,以“查、比、核、对”四法为企业精准画像,对纳税人实行分类分级系统自动审核,最快29分钟可办结,制造业企业退税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0.81个工作日。 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各线路项目公司体验了多次智慧办税带来的便利,公司财务人员李先生说:“2022年以来,轨道交通二、三、四号线项目公司累计办理申请留抵退税共20.73亿元,不仅操作简单,而且退税款当天到账,为加快推进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分类服务更精准 南宁市税务局聚焦不同群体推出量体裁衣式的精准辅导,满足不同类型纳税人缴费人的个性化需求。针对大企业,推出4大类12条工作举措,为146户大企业设立首席联络员,编制《大企业税政同期声》电子书,2022年共实地走访集团企业(总机构)87个,子公司、分公司等190户,帮助解决问题421件。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南宁市税务局联合工商联、工信部门开展2022年“春雨润苗”专项行动暨“一起益企”中小企业税费服务专项行动,持续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 横州市税务局联合本地花茶协会成立春雨润苗党员工作室,帮助企业破解茉莉花茶加工行业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难题,解决了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围绕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响应特定需求等方面,南宁市税务局设置老年人、残疾人服务专窗或开通绿色通道31个,成立泰语、越南语语言服务团队1个并进驻各办税厅及12366南宁呼叫中心,组织104名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开展累计8914小时志愿服务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在“千名党员进社区下乡镇”社保缴费便利化专项行动中,组织党员入村屯并投放10台社保缴费自助终端,聘请街道办及村委的社保专干担任自助终端观察员,解决了老年人不会使用手机缴费的问题。2022年以来,南宁市税务局社保缴费便利化专项行动下村党员干部2187人次,服务群众达5.9万人,覆盖了全市1477个村(社区),通过银行代扣和掌上自助缴费比例近87%。 协同共治更暖心 据悉,南宁市税务局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留抵退税贷”“缴费信用贷”等“银税互动”新产品,2022年“银税互动”累计放款498.93亿元,惠及3.86万户纳税人。 同时,全方位培植纳税信用,以优化信用预警提醒、复评修复简易办、整改保信主动办三举措,使1.7万户纳税人享受“首违保信”措施。目前,南宁市有超2万户纳税人加入纳税信用培植计划,2022年A级企业达2.33万户。 RCEP实施生效后,南宁市税务局抢抓机遇,与首府外事、外资、外贸、外管、外侨、外服等领域相关部门共同建立“六外融合促开放”工作机制。编制《RCEP伙伴国税收指引》,与自治区商务厅、南宁市投资促进局、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成联合调研服务组,对RCEP政策、涉外税收政策热点开展宣讲辅导,为首府“强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南宁市税务局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连续第十年开展好“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聚焦纳税人缴费人急难愁盼,结合首府实际推出创新举措,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务力量。
工信部: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
工信部近日印发《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明确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用好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 《措施》明确,推动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和中长期贷款,推广随借随还贷款模式,推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同时,促进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融资。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重点产业链、特色产业集群主导产业链,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深化产融对接和信息共享,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制定专门授信方案,高效服务链上中小微企业,促进产业与金融良性循环。 针对大宗原材料,《措施》表示强化大宗原材料“红黄蓝”供需季度预警,密切监测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灵活运用国家储备开展市场调节。强化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监管,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过度投机炒作。 同时,强化合法权益保护。强化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关法律制度,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严格执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逾期未支付中小微企业账款信息披露制度,强化监管,加强投诉处理。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建立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措施》还提出,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完善企业画像,加强动态管理。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完善服务专员工作机制,支持创新专属服务产品,开展个性化、订单式服务,“一企一策”精准培育,着力提升培育质效。中央财政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继续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到2023年底,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5万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万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万家以上。 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创新管理相关国际标准实施试点,推广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相关国家标准,发布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工作指引,指导中小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此外,要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支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北京证券交易所实行“专人对接、即报即审”机制,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进程。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政策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创新。
信用环境成为城市最重要竞争力——第四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开幕
日前,第四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广州、北京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举行。本届论坛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新华通讯社、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通讯社广东分社、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承办,论坛主题为“信用筑基引领发展——让市场更有效让政府更有为”。来自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各地信用建设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业内专家学者,金融机构、大数据机构代表,以及北京市、广东省、广州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建言献策。 “城市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最能体现信用建设‘自上而下’统筹协调与‘自下而上’探索创新的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城市政府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最有条件、最有抓手、最能有所作为的一级政府,理应成为信用建设的中坚力量。随着我国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环境成为城市的最重要竞争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信用水平越来越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和竞争力,也越来越彰显出一个城市的魅力程度。 会议强调,各城市政府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将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城市治理和服务的各环节深度融合,提升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对信用的获得感。应全面推动信用建设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各城市要做到“五个更”:一是更加扎实推动“信易贷”;二是更大范围推动“信易+”工程;三是更加精准推动信用监管;四是更加坚决推动政务失信治理;五是更加积极推动示范创建。 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傅华在致辞中表示,新华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中唯一的媒体机构,长期以来高度关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遍布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积极开展相关报道,组织重点智库研究,构建信用信息总汇。信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城市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新华社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报道和信用信息业务,更好服务城市信用建设,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看来,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呈现百舸争流、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近年来,广东省将“信用广东”建设作为全省首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任务部署推进,颁布实施《广东省社会信用条例》,建成覆盖全省、互联互通的公共信用平台体系,制定出台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施方案、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试点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广州、深圳、佛山、惠州等市成功创建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2022年,信用广东平台归集信用数据187亿条、居全国首位,信用贷款余额4858亿元。 作为第四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承办地之一的广州市,是一座诚信之城,重诚信、守信誉、讲规则是广州因商而兴的城市“基因”,信用发展为“千年商都”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活力。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永航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广州把信用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累计归集信用信息数据总量超71亿条,共享数据9亿余条,广泛开展信用惠民便企服务。探索“信用+科技+普惠金融”创新应用,通过“信易贷”平台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放款金额超1600亿元。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原司长陈文玲发表题为《构建现代社会信用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保障》的主题发言。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门立群发表题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体系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吴小雁发表题为《让信用建设成为优化城市营商环境的硬支撑——从信用建设示范区评审看城市信用建设新趋向》的主旨演讲。针对社会信用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提出观点。 开幕式上,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强宣布启动“第四届‘信用中国•城市在行动’媒体纪行活动”;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长、总裁徐玉长发布《中国城市信用建设年报(2022)》暨第四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和信用应用场景优秀微视频;广州市启动广州市“一区一品牌”信用建设工程,并发布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用评价体系2.0”。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全国性高端论坛,是我国城市信用建设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曾先后在杭州、福州和济南举办。据悉,今年是第四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本届高峰论坛为期两天,设置了开幕式、主论坛和平行主题论坛三部分,论坛期间还举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展,展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信易贷”特色亮点、第三批全国社会信用示范区创新成果以及广东省和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等。来自300多个城市的80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湖南长沙:对房地产经纪行业推行信用信息管理
记者日前从长沙市住建局获悉,《长沙市房地产经纪行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已印发,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根据《办法》,市住建局将全面推进房地产经纪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房地产经纪机构和从业人员行为,构建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在长沙行政区域范围内从事房地产经纪服务活动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含居间、代理、咨询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含法定代表人、管理人员、经纪服务人员),对其信用信息的采集、评分、评级、发布和使用等信用管理工作,适用该《办法》。信用信息是指房地产经纪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从事房地产经纪服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能够用以分析、判断其信用状态的客观信息。 “对房地产经纪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从业行为进行评价,一方面有利于建立评价机制,形成行业优胜劣汰的良性机制;另一方面能够方便客户通过了解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相关情况,来选择为自己服务的机构和从业人员。”长沙市房屋交易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房地产经纪机构及从业人员信用由基础信息、良好信用信息、不良信用信息组成。对房地产经纪机构将实行信用评分评级制度,根据分值设置四个等级。中介协会将对从业人员开展信用评分评级,市住建部门采集从业人员信用评分评级结果,并计入个人信用档案。房地产经纪机构及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推送相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及单位,建立信用联合奖惩机制。 《办法》明确,房地产经纪机构应在取得营业执照后30日内办理机构备案及从业人员实名登记手续。房地产经纪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用信息档案建立后,发放房地产经纪机构和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卡。市住建部门通过“长沙市住建行业诚信一体化监管平台”对房地产经纪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及信用评分评级进行公示,方便市民查询。客户可通过机构在门店、售楼部公示的机构信息卡、从业人员信息卡复印件扫码查看经纪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信用;也可要求从业人员出示从业人员信息卡扫码查看。 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是《办法》的主要内容之一,明确对信用良好的房地产经纪机构或从业人员优化行政监管;在实施行政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中给予优先办理、信用承诺、容缺办理等便利措施。房地产经纪机构或从业人员多次出现不良信用信息或信用等级为D级时,由市住建部门约谈房地产经纪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多次出现不良信用信息且拒不整改的,暂停房源核验、网上签约资格,直至完成整改。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长沙先后建立了房地产经纪机构入网和人员实名登记制度以及交易房源信息核验和发布制度,全市已有2649家房地产经纪机构在网签平台办理入网手续,对26023名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实现对已交易(出租、出售)的房源可以倒查到发布该房源信息的具体经纪机构和从业人员,从而初步实现了对存量房交易从房源发布到合同签订整个交易过程的监管。
京津冀晋共享“信用医疗”服务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2022信用北京(第八届)信用中关村高峰论坛暨京津冀(晋)信用协同交流会上获悉,京津冀晋四地共同推进了信用医疗便民应用,守信市民在四地所有开通信用医疗服务的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享受“门诊先看病免排队”“住院免押金可分期”“急诊先救治后结算”便民医疗服务。 北京9个区已开通“信用医疗” 据悉,“信用医疗”正在京津冀晋四地有序推进。目前,北京市石景山区、东城区、通州区、丰台区、朝阳区、密云区等9个区,天津市南开区,河北省石家庄市、秦皇岛市、承德市,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市、忻州市等地均陆续开通了信用医疗服务。 “通过优化就医流程,免除挂号、检查、检验、取药等多环节的排队缴费。”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信用就医患者只需在诊疗结束48小时内通过手机支付医保以外的自费部分即可,解决了传统就医模式下患者排队缴费时间长、医疗费用压力大等痛点,缩短患者看病时长、减轻患者奔波缴费的痛苦。 国内首款数据保险产品上线 北京信用信息管理应用已实现新突破。市公共信用服务平台通过市大数据平台归集了企业信用信息10亿条,归集告知承诺等各类信用承诺信息216万条,归集自然人信用信息3.2亿条,建立教师、律师等14类重点职业人群诚信档案。通过支持社会机构开展“信用数据专区”试点建设,平台广泛吸引多领域社会信用数据,探索支持医疗、文旅等10多个场景化应用,已吸引数据企业20家、场景应用企业12家,培育信用大数据应用生态。 为此,国内首款数据保险产品近日在京津冀晋信用科技实验室正式上线。该款数据保险产品基于区块链、多方安全计算等底层技术,在数据合规安全、数据版权传递、数据多源协作、数据质量管理等方面,为接入实验室的数据提供方和使用方提供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的风险保障。 京津冀晋信用科技实验室揭牌 京津冀晋信用科技实验室在论坛上正式揭牌。实验室将对接公共信用数据、连接社会场景数据、融合金融科技数据,吸引各类场景企业、数据企业、信创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围绕政务数据、社会数据、金融数据进行跨区域、多场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互认,致力于打造国家级信用经济和数字产业的生态发展平台。 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阶段,北京将坚持以“风险+信用”为核心,全面推进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信用监管;大力推进信用创新应用,鼓励社会机构在养老、家政、购物等更多领域开拓“信用+”创新应用场景,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信用服务创新模式。
市场监管总局:统筹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日前,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推进会召开。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蒲淳出席会议并强调,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深化认识,强化责任担当,统筹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全面推动信用监管各项工作落实见效。 蒲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加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设,通过“双随机、一公开”实现日常监管的流程再造,通过信用风险分类实现对企业的精准监管,在统筹推进中不断提升市场监管综合能力和水平,助力高质量发展。 蒲淳强调,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统筹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既是提高监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的治本之策,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完全符合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促进市场监管现代化的需求。 蒲淳要求,市场监管部门要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科学化水平。要加强拓展创新,深入推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综合运用。要做好结合文章,协同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构建信用监管常态化长效机制。 会上,河北、吉林、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西、青海等8个省(区)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总局有关司局、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同志及相关处室负责同志,有条件的地(市)、县(区)市场监管局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京津冀晋信用科技实验室揭牌
日前,2022信用北京(第八届)信用中关村高峰论坛暨京津冀(晋)信用协同交流会线上举办,会上举行了京津冀晋信用科技实验室揭牌仪式。这是全国首家跨区域信用科技实验室,是京津冀晋四地信用主管部门落实《京津冀全国守信联合激励试点建设方案(2020—2024年)》的重要举措,旨在推进信用数据跨区域互通、应用场景跨区域互认,促进信用应用创新和数字产业发展。 本活动由北京市经信局、天津市发展改革委、河北省政务服务办等为指导单位,由中关村发展集团等单位主办。活动期间,京津冀晋四地信用主管部门共同发布了《京津冀晋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等级标准》。该标准是全国首个公共信用领域的区域标准,凸显了京津冀晋区域的信用标准创新优势。按照公益性、公共性、协同性的原则,由京津冀晋省级信用牵头部门或其授权的省级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运营单位,对京津冀晋企业的基本情况、履诺履约、行政监管、司法判决、荣誉奖励以及其他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赋予A、B、C、D四个等级。 本标准实施后,评价结果在京津冀晋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共享,推进各行业领域的应用。四地信用部门将推动标准在交通、环保、医疗、贷款、旅游、审批、家政等区域重点领域宣贯落地,打造区域信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