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甸满族自治县城镇鑫和广告传媒部信用承诺书
宽甸航祥机械有限公司信用承诺书
宽甸满族自治县青椅山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信用承诺书
金玛(宽甸)硼矿有限公司信用承诺书
辽宁宽甸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承诺书
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水利服务站信用承诺书
宽甸满族自治县德盛矿业有限公司信用承诺书
宽甸满族自治县毛甸子水利服务站信用承诺书
【风险提示】警惕“杀猪盘”诈骗!63名受害者被骗过千万
短短8个月,63名被害人被“杀猪盘”诈骗1679万余元!记者今日获悉,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陆续公开开庭审理了一批涉尼泊尔系列电信诈骗案。 该系列案全案被告人共101人,11月30日、12月2日至3日,南沙法院适用刑事速裁程序分别对被告人石某、陈某等75人进行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该75人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七个月至一年二个月不等,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五千元至一万元不等。另有26名被告人为其他重要成员,将分别适用刑事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择期开庭审理。 据公诉机关指控:2019年4月起,游某、韩某、陈某(均另案处理)三人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筹建专门针对我国国内公民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建安集团”尼泊尔分公司,通过陌陌、探探、微信等交友网站和聊天工具添加被害人为好友,通过包装人设,情感经营换取对方信任,向被害人发送“全民财富通”、“英皇娱乐”等平台的二维码,以赌博网站有漏洞、“众筹投资”短期内可获取10%-25%高额回报,承诺还本付息等话术诱骗被害人扫码进入该平台的“短线宝”“掌上宝”“华夏通”等项目进行博彩或投资,致使被害人不断投入资金,最终实现骗取被害人钱财的目的。 同时,该公司设置多个业务小组、门岗安保、督导、后勤岗位,形成了一个管理严格、相互配合、紧密合作的大型电信诈骗集团。2019年4月至12月期间,该犯罪集团骗取叶某等63名被害人共计人民币16794758.51元。 南沙法院审理认为,公诉机关指控各被告人犯诈骗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罪名成立,应予支持。被告人被人纠集或主动加入犯罪集团,针对我国大陆公民进行电信诈骗,应从严惩处。综合考虑该75名被告人均为从犯,加入犯罪集团时间短,处于犯罪集团底层,在诈骗过程中未发挥主要作用、获利小甚至未获利、有主动退赃退赔情形及自愿认罪认罚等情况,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作出上述判决。 法官提示:警惕“杀猪盘”,谨防被诈骗 所谓“杀猪盘”,就是通过网络交友诱导被害人投资或赌博类型的诈骗方式。骗子把受害人叫做“猪”,把交友工具叫做“猪圈”,把聊天剧本叫做“猪饲料”,把建立情感关系过程叫做“养猪”。这些骗局背后都有一个犯罪团伙在集体作案,团队分工明确,步步下套。 此类电信诈骗案件中,犯罪团伙会在与受害人的聊天中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诈骗方案,通过情感经营骗取受害人信任进而实施诈骗,往往具有较强的迷惑性。法官在此提醒广大群众,应理性对待、认真辨识网络世界的复杂信息,不要轻信在网络中认识的陌生人,尤其不能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警惕对方提出的任何转账需求,避免在不知不觉中误入骗子的“感情”圈套而向诈骗分子转账上当受骗。
【风险提示】直播营销隐藏误导风险 谨防“入坑”被骗
随着直播形式近年来风头正劲以及人们理财意识的提高,直播金融的上下游产业链对准了很多热切希望学习理财知识的普通人,然而,其中一些人却“入坑”被骗。 “观看金融直播硬货,学习投资赚大钱”;“进直播间分享投资热门股票基金秘籍”;“理财专家每天几分钟教会新手理财,帮您投资收益翻倍”,诸如此类、令人眼花缭乱的宣传语,越来越多的金融主播出现在网络平台上。记者调查了解到,金融监管部门提示,人们要注意防范直播营销中可能隐藏的销售误导等风险,树立科学理性的金融投资、消费观念。 曾经进入一些金融直播间学习的市民感到其中问题不少。今年基金市场起伏大,市民武女士进入了一个学习热门投资基金的直播间,可是所谓的理财老师多次出现对股票和基金专业词语表述不清的问题,后来竟然推荐所谓的“牛股”,她觉得套路太深,于是便退出了;也有网友参加直播活动后,感到也就是“三个小时的广告和各种励志暖文里,插播几分钟的理财知识干货”而已。 通过互联网平台搜索发现,一批直播营销公司的宣传语确实充满诱惑:“想要做金融直播,又苦于没有靠谱的直播平台,某某直播为你一键定制互联网金融直播间”。据报道,普通人只要给营销公司付一定的费用,不需要任何从业资质证明,就可以随意直播金融知识。他们进入直播间后,立马变身“理财专家”,有的叫卖财商知识课,有的推荐所谓的热门理财产品。 没有“任何从业资质证明”,摇身一变,竟然成了“理财专家”,“可以随意直播金融知识”、叫卖财商知识、推荐所谓的热门理财产品,岂止是不可思议,令人“贻笑大方”,简直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欺欺人。如此“理财专家”能“提高财商”?不“割韭菜”、不骗人、不坑人才怪。 直播营销隐藏误导风险,试图通过金融直播间学习“提高财商”的市民要慎之又慎,注意识别,以免一不小心掉入“坑”内,既浪费时间又学错知识。有资深理财专业人士指出,金融专业证书需要多年正规培训考核,不可能速成。有人听了网上直播9.9元一节的金融课,非但没半点收获,反而更加迷茫了;有业内人士披露,一些喊着“提高财商”口号的销售群里,存在理财和保险产品销售误导现象,不仅一些已经下架的产品被恶意炒作,甚至还有涉嫌诈骗的内容。 针对一些无资质金融直播营销主体擅自开展金融产品直播营销,涉嫌非法或超范围开展金融营销宣传活动的情况,日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发布风险提示,提醒人们注意甄别。 金融产品一般需要根据消费者或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推介,而直播带货模式下无法有效识别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做不到一对一的充分沟通。热切希望学习理财知识的人们不能盲目消费或冲动投资,而应该在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内容、息费标准、免责条款、风险等级等重要信息之后,审慎评估自身是否能够承担或接受,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特别是不要在正规金融机构销售渠道以外的页面随意提供个人重要金融信息、身份信息。同时,树立科学理性的金融投资和消费观念,不盲从、不冲动,更别任性,以免“入坑”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