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因突发脑出血而瘫痪在床的合作区江海街道海龙村村民刘宝俊,这期间刻骨铭心地体会到“这个社会真温暖”。他说,政府和热心人真心实意的帮助,让他重燃起生活的信心。
6月17日,记者来到海龙村,但见大青沟河直通鸭绿江,河岸边一座3间旧式简易房便是现年61岁的村民刘宝俊家。“我原来翻身都困难,现在能坐起来了。”在刘宝俊家炕头,老刘指着屋里摆设告诉记者,这个可以放在炕上的小风扇是村第一书记孙学峰上周给买的,电视是前阳边境派出所的同志送来的,厨房的大煤块是村里用救助款买的。“俺最想说的是,邻居老大哥姚增真,65岁了,半年多来每天三遍来家里给俺做饭,收拾卫生,帮助翻身……”言语间,刘宝俊眼圈发红,泪花里饱含对一份份爱心的感激。
刘宝俊早年与妻子离婚,女儿已出嫁,过去曾和同母异父的弟弟生活过。去年9月的一天,刘宝俊在家看电视,突然感到手脚不听使唤,医院诊断为脑出血。患病期间,刘宝俊的弟弟因生活所迫到海上务工离开了,女儿因怀孕生产无法照料他。刘宝俊说,刚出院那阵,一邻居老太太可怜他,帮他买一些面包、馒头、饼之类的。
改变是从邻居姚增真出现在刘家的那一天开始的。半年多了,姚增真清楚地记得,去年国庆节后的一天,他给母亲做完饭回自己家,路过刘家房前。开门进去,看见刘宝俊躺在炕上,炕边摆着馒头和饼,估计挺长时间了,都干巴了。姚增真说,他当时心头一酸,随后转身出门,到小店买来蛋糕之类食品,烧上开水,给泡上。这顿热乎饭成为刘宝俊生命中难忘的温暖。
姚增真弟兄3人,轮流为老母亲做饭。轮到姚增真做饭时,他就捎带着给刘宝俊做饭。不给母亲做饭时,姚增真就到刘宝俊家烧火升烟给他调剂伙食。刘宝俊说,像他家这种情况,别人躲都来不及,可姚增真在这半年里一天3遍往这跑,连他自己都不理解姚增真了。
“有人说我是‘一根筋’,我确实就是‘一根筋’” 姚增真说,眼看着一个人遇到这困难,他就是撂不下。今年元旦那天,姚增真到沈阳的儿子家去了一天,第二天就跑了回来:“我在儿子那待着,心里总惦记刘宝俊吃没吃上饭,干脆就回来了。”
除了一天3顿饭,姚增真还帮助刘宝俊解决生活难题。起初,老刘依赖插管尿袋排尿,他及时帮助换尿袋。有一次尿袋漏了,他打车跑到安民医院换插管。处理大便时,姚增真每次都是早早地把厚厚的卫生纸在炕上铺好,然后将粪便装入塑料袋内,等村里垃圾车到来……
在刘家炕头,记者看到一根从顶棚顺下的绳子。刘宝俊说,春天来了,姚增真开始帮助他锻炼身体,绳子是练习臂力和腰力用的。“老姚想的细,怕我滚到炕沿从炕上摔下来,特意买了个小床,顺在炕边。”刘宝俊说。
帮助刘宝俊不仅仅是姚增真一人。前阳边境派出所民警们怕他憋闷,给他买了电视机,怕食品坏了,送来了电冰箱。刘宝俊说,郭鸿鹏警官经常对他问寒问暖,用轮椅推他到外面晒太阳。东港市爱心义工协会的好心人给他送了两次鸡蛋、方便面、牛奶、卫生纸等生活用品。
据了解,属地街道和村也对刘宝俊生活做了兜底安排,投入1万元为他修葺房屋,为其办理低保和临时救助,还争取了每月90元的分类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