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热传一则“十大致癌卫生巾黑名单”,其中包括护舒宝、苏菲、娇爽等知名卫生巾品牌,附文称这些产品被检出含有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这一消息引发广大女性消费者的关注和担忧:难道连这些大品牌都不靠谱了吗?
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上海网络辟谣官方微博称,这份榜单并非监管部门检测的结果,而是由AI技术生成的虚假信息。更令人遗憾的是,部分网络博主未经核实,出于吸引流量、博取眼球目的,对这份假榜单进行了解读和传播,进一步加剧了谣言的扩散。
这起事件揭示了AI技术在信息制造领域的潜在风险,也让我们看到了网络环境下谣言传播的不良后果。AI技术的发展无疑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伴随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在信息传播领域,AI的介入使得信息的生成和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但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不确定性。如何确保AI生成的信息真实可信,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变得尤为重要。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技术的自我修正,更需要培养一种负责任的信息态度,包括对于任何信息的来源进行核实,对于未经证实的消息保持谨慎态度,以及对于谣言和虚假信息进行批判和抵制。
需要指出的是,网络表达的自由不应成为谣言传播的温床。网络空间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舆论场,其开放性和匿名性为公众表达提供了平台,与此同时,也使虚假信息的传播有了可乘之机。当一些博主为了流量和利益罔顾事实、不负责任地传播虚假消息时,网络空间的公信力便受到了严重损害,并且推波助澜地直接将“技术之善”导向了“技术之恶”。
从AI复活到AI造谣,技术的中性论早已被现实所打破,技术的善恶其实取决于使用它的人。当AI被用来复活逝去明星成为生意,当AI被用来制造和传播谣言使人恐慌,它便成为了侵犯个人权益、损害社会诚信和公共利益的“作案”工具。我们不禁要问: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是否忽略了技术伦理和网络表达的边界?我们是否加强了技术的伦理约束和监管?
是时候给狂飙的AI套上笼头了,以确保它在法治和伦理的轨道上安全运行。在AI日益渗透我们生活的今天,我们必须警惕技术对人的异化和操控,必须始终将保护人的权利和尊严放在首位。毕竟,只有可信、可靠、可控的人工智能,才能让每个人成为技术进步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