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警惕低风险高息诱惑 远离非法集资
      近年来,部分违法犯罪分子打着高利息、高回报、低风险的幌子,利用各种手段进行非法集资、金融诈骗。  黄山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提醒广大市民朋友: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投资理财,不要被小恩小惠迷惑,自觉抵制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切记“你要着人家的高息,人家要着你的本金”,对任何投资机会,请多一分审慎,少一分侥幸。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参与非法集资后果自负,损失自担,请大家擦亮眼睛,切勿参与!  一、谨防打着“国资”“上市”等旗号的非法集资。当前疫情防控、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不法企业利用参与政府项目、PPP项目、国资背景进行宣传,或者打着政府平台公司的名义进行“定向融资”,以投资理财、投资入股等名义,混淆公众视线,以高息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二、谨防以互联网金融、私募基金、虚拟数字货币、区块链等名义的非法集资。一些不法企业往往虚构响应国家政策、支持国家重点产业发展的骗局,编造虚假项目,诱骗群众“抓住时机,早投资早受益”,达到非法集资的目的。  三、谨防“消费返现”“消费多少返还多少”等名义的非法集资。这些机构并无实际盈利能力,往往利用新投资者的钱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一旦没有新投资者加入,资金链必然断裂。  四、警惕亲朋好友关于高利息、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推荐。不法分子向投资人许诺高额提成,鼓励投资人吸引亲朋好友、邻里同事等进行投资,将投资人转化为业务员,不少亲友往往碍于情面进行投资,一旦发生损失,友情、亲情也遭到破坏。  五、谨防打着“养老”名义、养生保健、旅游服务等名义的非法集资。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加剧的背景下,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渴望养老安居和投资保值的心理,以养老项目或健康养生项目为诱饵,通过给老人送米面油、组织老人旅游等方式骗取老人的信任,然后通过虚假宣传、夸大收益的方式引诱老人投资。  六、谨防发售“原始股”名义的非法集资。不法分子以发售原始股权为名向投资人虚构上市回报,给投资人“讲故事”“画大饼”,诱骗投资人进行投资。事实上,发售股票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公司上市需要经过监管部门层层审批,对这种动辄配股上市的说法需引起足够警惕。  七、谨防“农民合作社”等农业领域的非法集资。不法分子利用“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的形式,打着国家扶持、响应政策的幌子,抓住农民淳朴、缺乏金融常识的特点,把服务站设在乡镇、村落,非法吸收农民资金。  八、谨防以投资书画古董、收藏工艺品等名义的非法集资。不法分子以高价回购收藏品为名,承诺约定时间内高价回购收藏品,引诱投资者购买,然后卷款跑路。  九、警惕不法机构对营业执照的夸大宣传。不法分子对外宣称有政府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列明投资管理、投资咨询等,以此表明具备相关资质,诱骗投资人投资。根据法律规定,从事吸收资金等金融业务必须经过金融监管部门核发许可证,仅有营业执照无金融业务许可证不得从事金融业务。  十、警惕包装高大上的空壳公司。不法分子设立多家空壳公司,租用核心商业区高档商务楼,形成所谓的集团公司,通过网络、媒体甚至明星代言等方式进行宣传,营造“高大上”的假象,最终目的就是以资产管理、投资等为名进行非法集资。
    02/24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网上理财陷阱多 谨慎投资莫踩“坑”
      当下,网上理财成为一种投资热门,而一些犯罪嫌疑人也将“挣钱”的目光投向了这个领域。江苏省常州市反诈骗中心近日公布3起网上投资理财类诈骗案件,希望大家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多加警惕,以免踩“坑”。  下载陌生App理财被骗140万  2020年11月,常州市民黄女士添加了一陌生人的微信,对方推荐投资基金赚钱,并将她拉进一个名为“王牌战队”的微信群,里面有老师通过音频授课。听了一段时间,看到群里跟着老师投资的人纷纷晒出“盈利”,黄女士有点动心了。  于是,她扫描群内二维码下载了“新中基金”App,尝试在平台上投资理财。刚开始,投资有小额盈利,并且成功提现了两笔,于是黄女士便逐渐加大投入。很快,平台客服称软件更新,需要充值同等金额才可以把本金提现出来。黄女士信以为真,充值后才发现微信已经被对方拉黑,App也登录不上,这才意识到被骗,共计损失140余万元。  这是一起典型的网络投资理财诈骗案件,诈骗分子将受害人拉入投资理财群聊是“引流”过程,老师音频授课是“洗脑”过程。诈骗分子再以虚假App做包装,受害人只要充值就被骗,App上显示的“利息、本金”等信息都是用来蒙蔽受害人的障眼法,实际根本无法提现。  反诈骗提醒:上网时,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微信,发现被拉入投资理财群聊时,要及时退群,举报并拉黑骗子。没有在应用商城上架的App均存在安全隐患,不要扫码或点击链接下载,要注意防范风险。不论何种形式的网络投资理财,只要宣传稳赢包赚的,都是诈骗。  跟着“理财老师”教炒股被骗380万  2020年12月29日,常州市民闵先生向常州市反诈骗中心报警称,他在网上遇到一名网友,被其拉入炒股微信群,有“理财老师”在直播间里教炒股知识,之后又称股市不行,可以炒港股迅速赚钱。  添加了所谓“理财老师及其助理”的微信后,闵先生在对方指导下下载一款App,开始跟随“理财老师”在App上炒股赚钱,在成功提取1万元后,他陆续通过网银向“理财老师”提供的多个银行账户转账,共计380余万元,后发现被骗。  本案的诈骗手段分为加微信、拉群、直播听课、炒港股、诱导下载App、转账汇款几个步骤,是投资理财类诈骗的常见套路。但此次,常州市反诈骗中心发现骗子使用多个银行账户来接收钱款,涉案的银行卡并不是卡主本人在使用。经查,涉案银行卡均是通过正规流程实名登记办理的,但是被卡主卖出,流入骗子手中,成为犯罪嫌疑人实施诈骗的工具。受害人以为自己向这些卡转账是在充值炒港股,且App上的余额显示在增加,实际上资金并没有进入正规证券账户,余额也只是骗子在后台修改的数字。  反诈骗提醒:炒股要通过正规平台,不下载非正规炒股App,更不能向陌生个人账户转账充值;不进投资理财群看直播,无论是港股、美股、彩票、数字货币、外汇、期货还是贵金属,凡是声称稳赢包赚的都是诈骗。同时,发现有人收购银行卡、手机卡的情况,应立即拨打110报警。  交友投资平台工程师被骗215万  2020年11月8日,常州市反诈骗中心接到市民陈某报警称:2020年10月底,其搜索并添加了一个同城QQ交友群,有群友加其QQ称有意向交友。两人聊了一段时间后,对方自称是“中微投注”平台的后台维护工程师,发现平台有漏洞,可以操纵平台“稳赚不赔”。  在对方诱导下,陈某扫码进平台下注投资博彩,于同年11月初提现250元,后平台账户里的钱一直无法提取。陈某与平台客服联系,对方称每一笔投注再交一笔相同金额才能一起提现,后又称需要交20%的保证金才能提现,最后对方又称平台疑似被黑客入侵,需要交20%与黑客无关的验证金。陈某在对方各种理由哄骗下,先后转账共计215万元到客服提供的银行卡,最后发现被骗。  该案中,骗子潜入同城交友群,尝试添加每一名群友,从中挑选警惕性低、相信其“平台工程师”身份的受害人进一步行骗。在受害人准备提现时,以“一比一投注提现”“保证金”“黑客验证金”等理由,稳住受害人以便诈骗多更钱款。  反诈骗提醒:网友谈到与赚钱相关字眼的,比如“投资理财”“投注博彩”“平台漏洞”“稳赚不赔”,一律投诉后删除;切勿点连接和扫码下载的投资博彩平台,即使首笔能提现能盈利,也只是诱饵,目的是让受害人加大投入;不要向陌生账户转账,转账后在平台账户上的余额都是骗子后台操纵修改,根本无法提现。
    02/23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APP上刷单,是赚钱还是诈骗?
      通过APP充值后刷单,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赚钱?让人颇为动心的广告,使很多想赚钱的人,投身到网络刷单的兼职。可谁知,此时骗子已经对他们的钱包下了一个个圈套。近日,宿迁市沭阳县的孙先生致电扬子晚报025——96096热线诉说自己的遭遇:“我在一个APP上刷单,被骗好几万。我们这里还有很多人轻信了网络刷单可以赚钱,有人甚至被骗几十万,佣金本金都打了水漂!”  充多刷多佣金多,手指点点就能轻松赚钱?  孙先生说,这个叫易联云的APP自称为某些购物平台刷单,刷单成功可以得到刷单金额0.35%的返还佣金。孙先生1月15日按照平台要求,实名注册账号,并绑定银行卡。平台要求最低一次充值200元,才能开始刷单。孙先生照着去做,起步充入200元,第二天再充2万元,开始摇单接单。  “用充值账户上的钱向订单支付,完成刷单,佣金会打至自己的账号。我每刷一单获得的佣金也就2元多。”孙先生介绍,按照平台要求,充值多,刷得金额更多,佣金也提的多。“听说有人充了十几万进去。”  “1月17日,是我接触易联云APP的第三天,还没有来得及提现佣金,APP就打不开了。”孙先生说,和他一样的受害人很多。顺着孙先生的线索,记者寻找到多位受害人。  “我们镇就有很多人被骗。”沭阳扎下镇的李女士与丈夫抱着侥幸的心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分批共充值1万多元到易联云APP。“期间,李女士分两次成功提取出3000元,都是前一发天发起提现,第二天到账。到了1月15日APP就无法打开了。”李女士说,“我们没有发展过任何的周边人来参与。但是我们镇很多受害人都是由推荐人介绍下载了这款APP。”  当李女士发现这是个骗局,才恍然大悟。在她看来,那个沟通“刷单”业务的微信群,群主本人就是APP的幕后操盘手,他们可以在后台控制派单、佣金返现和提现等等。“一切都是一场戏而已。操盘手将大家拉进微信群,凡是晒一周收益截图的人,操盘手就给他发几十元的红包奖励。而其他人看到有人真的赚到钱了,就着了魔一样跟着充值刷单。那些晒收益的人是否是真正的刷单人,就不得而知了。”  “试水”初尝甜头  加倍充值第二天,懵了!  因为平台的游戏规则是刷单的金额越高,返还的佣金越多,不少受害人想着大赚一笔,多次追加充值,加大“刷单”金额。沭阳县县城的周先生就在一周时间内分三次共充值10万多元,“赚”来的却是净亏8万多元的惨痛教训。  在同事介绍下,周先生加入易联云APP开始刷单。“1月10日起,一周时间内我前后共三次充值,一次比一次充的多,共充10多万,提过两次佣金共1万多元。”  周先生第一次充了5000元,刷单后当即提现了佣金和本金。“看到操作没问题,我胆子就更大了。”周先生说,第二天就加码再充3万元,当天刷单就回报了1000多元的佣金。于是,他尝试再次将25000多元本金提现至银行卡,结果真的提取成功了。发现本金和佣金都能正常提现,周先生兴奋不已,以为真的找到了赚钱的门路,就放松了警惕。接着,周先生再次翻倍加码充值,账户充值到近10万元。想着这下可以大赚一笔。“充值的当天还刷了单,第二天发现APP无法打开了。当时我整个人都傻了。”1月17日,周先生赶忙来到沭阳县南关派出所报案。周先生说,与自己遭遇一样,他的三名同事一起玩易联云APP刷单,加起来一共损失了30多万元。  宁夏银川的杜女士在一次去北京培训的会场上经人介绍接触易联云APP。“客服最后甚至提出收取50%的保证金才能提本金和佣金。此时我才唤醒自己,真的被骗了。”杜女士告诉记者,她所了解到的维权群里的受害人分布在广东、江苏、海南、东北等全国多地。就在记者与杜女士沟通过程中,杜女士发现她所在的一个微信群,依旧有人在拉人“入伙”类似易联云那样的APP。  切记!所有刷单都是诈骗  记者了解到,沭阳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正全力侦查易联云APP案件。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近年来网络社交软件的兴起,各类APP层出不穷,网络刷单诈骗类案件更是愈加多发。诈骗分子不断更新诈骗套路,让人防不胜防。“我们大力开展反诈宣传,可是依旧有人上当受骗。”  所谓刷单,就是通过网上购物方式为网店刷信誉或者充值刷流水,网店向刷单者返还货款并支付佣金的违法行为。诈骗分子往往以兼职刷单的名义,先以小额返利为诱饵,诱骗受害人投入大量资金后,再把其拉黑。  警方剖析网络刷单诈骗的套路,步骤如下:(一)通过QQ、微信群和网络小广告吸引目标群体。(二)晒兼职收益,晒付款截图,骗取信任。(三)先甜后苦,先给你糖吃。第一次操作后,你会如期收到报酬。(四)第二单开始让你付出成本不断加大,最后无路可退。(五)以“任务单未完成”为由拒退本金是刷单诈骗通用手段。  不难发现,这类套路一般是第一单给你尝点甜头,返5块、10块钱给你,然后在第二单就让你不断付出成本,随着你付出的成本越来越多,你会越陷越深,即使这时已怀疑受骗,但为了拿回成本,依然会选择再赌一把,直到最后被吃干抹净。  近日,国家反诈中心公布了十大高发诈骗类型,以案说法,予以剖析。网络刷单位列其中,该中心以典型案例为例揭秘了网络刷单的诈骗手法,提醒广大民众:千万不要轻信兼职刷单广告,所有刷单都是诈骗,不要缴纳任何保证金、押金!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
    02/23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春节返程高峰 警惕“退、改签骗局”
      春节假期已经结束,2月18日,合肥警方提醒踏上返程旅途的市民,要警惕骗子的蠢蠢欲动,注意辨别冒充航空公司发来类似“飞机故障、行程延误或取消”等虚假信息,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案例一:“民航补偿”做诱饵,4万多元被转走  李某之前在微信上订了机票,眼看着飞机快要起飞了,她却收到了一条短信,告知飞机因故延误。心急之下,她发现短信里还提示可以改签,并且能获得300元的补偿,最后还附上了客服电话。  李某拨通电话后,按照对方的提示将银行卡号、银行发送给自己的验证码全部告诉对方。之后,李某收到了银行短信提示,自己银行卡内的4万余元全部被转走,李某这才发现被骗。  案例二:“口令红包”退改签,诱导骗取1万多  无独有偶,张某也收到了飞机故障的短信,在拨打所谓的客服电话之后,假冒的客服人员表示张某的改签已完成,但需完成“支付步骤”才能出票并退还误机费。  在对方提示下,张某将自己的支付宝账户名称、银行卡账户余额等信息都告诉了假冒客服。在对方的“指导”下,张某点击了“口令红包”。随后,张某的支付宝跳出一个自动生成的8位数字口令。对方表示在系统输入这个数字口令就可以完成退款操作,张某遂将口令报了出去。紧接着,对方又以系统卡顿为由反复多次要求张某重复上述操作。  此时,张某才意识到不对劲。经核查,得知不仅航班未取消,还损失1.4万余元。  案例三:“微信转账”办补偿,英文界面蒙人眼  刘某在完成网络订票后,即收到一条短信,短信显示航班因机械故障取消,要求她及时联系某个客服电话办理退票业务,并补偿误机费500元。  一看短信里各项信息都准确无误,刘某赶紧拨通了短信中的电话号码。一名自称是航空公司工作人员的男子以“查询”为由要走了刘某的身份信息,并承诺会补偿她“误机费”,但必须以微信转账的形式退还。  随后,该男子给了刘某一个微信号,刘某添加好友后,对方以“航空公司所使用的是国际版”为由,要求刘某先把自己的微信改成英文界面。刘某一改完,对方立即让其点击英文“转账”按键,并表示只要将改签的航班号输入就可完成操作。  按照对方指示操作之后,刘某才发觉有问题,查询银行卡余额发现被扣9132元。原来,刚才输入的数字不是航班号,而是转账金额。  警方提醒:  春节返程期间,旅客们一旦收到类似“飞机故障、行程延误或取消”等信息时,应该先仔细辨认短信来源、核对航班号、日期和目的地等信息。  无论是在网上购票、退票还是改签,都不可盲目相信所谓的“客服电话”,一定要登录航空公司的官网或者拨打官方电话进行办理,切忌使用非官方渠道进行转账或汇款。
    02/22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理财社区变“相亲角” 线上婚恋相亲要当心
      春节期间闭市,支付宝的基金讨论区被相亲留言“攻陷”,年轻人自己或长辈纷纷晒出条件和理财收益“在线征友”。数量之多甚至惊动了支付宝官方,特别提醒广大网友:财和相亲一样,最重要的是保持脑瓜子冷静。  近年来互联网婚恋社交行业持续发展,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婚恋社交市场规模达到63.8亿元。在疫情影响下,线上婚恋社交市场规模则有望迎来进一步增长。  线上婚恋交友忙理财社区都变“相亲角”  “平时工作忙,线上交友更节省时间,且线上聊天不尴尬。”某线上婚恋社交平台用户夏女士这个春节被拉着相亲,但她认为,“相较于线下相亲两个陌生人第一次碰面的尴尬感,线上可以先聊天,聊得来再线下见面,免去尴尬。”  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探探发布的《95后社交观念与社交关系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的被调研用户将社交软件作为拓展人脉圈子的重要途径,其中25.2%的用户表示使用社交软件很频繁,58%的用户选择通过社交软件来寻找伴侣,对于线上聊得来的网友,48.6%的用户表示愿意线下见面。  在当代年轻人的婚恋社交观念之下,不论是哪个软件,都有可能变成大型相亲现场。  这个春节就连支付宝的基金讨论区,都被相亲留言“攻陷”。在支付宝理财社区中可以看到,很多年轻人晒出自身条件、基金收益“在线征友”,也有长辈发布家里孩子的相亲信息。  技术发展、观念变化催生线上婚恋2.0  数据显示,随着单身成年人口超2亿,中国进入第四次单身潮。与此同时,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移动社交用户出现了大规模增长。  作为移动社交市场的重要细分领域,婚恋社交借助泛娱乐的风口持续发展。艾媒咨询报告称,从2014-2021中国婚恋社交市场规模及预测数据来看,整体市场规模呈现上升趋势,预计到2020年中国婚恋社交市场规模达到63.8亿元。  巨大的需求催生市场发展。如果说百合网、世纪佳缘等传统婚恋交友平台是1.0模式。那兼具婚恋和社交的积木、soul、积糖等陌生人社交平台,就是2.0模式。  浙江理工大学讲师刘重阳表示,类似的平台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同时也是物质增长的快速与精神文化进步较缓给互联网平台创造了心理市场。  “婚恋市场信息错配、信息不对称非常严重,这类应用满足客观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对记者说,线上婚恋社交平台解决了信息不对等的问题,且目前该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杀猪盘”频出线上婚恋交友要当心  另一方面,线上婚恋社交平台也屡屡出现“杀猪盘”骗局,骗子一般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和婚恋网站寻找目标,并用盗图等手段将自己包装成事业有成、温柔多金又渴望真爱的青年男女,通过培养感情获取信任后再实施诈骗。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称,杀猪盘出现,平台需要承担一定责任,类似平台缺乏有效监管,导致骗子能以虚假身份、虚假状态,利用对方焦虑和对对象的美好幻想,一步步引诱诈骗。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称,规范、约束、治理,净化婚介市场环境,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从监管层面看,市场监管、公安等相关部门可以形成协同机制,加强对网络运营者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平台上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从网络运营者角度看,应当依法履行法定义务,同时还要加强自律。既不能让所运营的平台成为滋生违法犯罪行为的“温床”,也不能亲自或者教唆他人从事违法违规行为;从用户方面看,要提高风险意识,提升甄别能力,不要盲信各种花言巧语,谨防上当受骗。
    02/22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年初消费谨防预付卡、网购套路
      春节假期期间,郑州市12315投诉举报维权中心24小时在线接听来电,及时处置各类诉求,共计1946件。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集中在网络购物、服装鞋帽质量、预付卡消费、食品安全、商品价格等方面。  郑州市12315投诉举报维权中心建议消费者,面对商家的各类促销手段,消费者要擦亮双眼、保持理性,避免陷入商家虚假打折、低价诱惑等“套路”。消费者应尽量选择到正规商场、超市或电商平台等选购商品,并注重商品的品质和特色,不过分追求奢侈,不盲目“为节消费”。此外,通过电商平台进行购物的,还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防范因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风险。  另外,岁末年初是预付卡消费的旺季,消费者一定要结合商家的信誉度和自身实际需要来办理。办理预付卡时,不要一次性充值较大金额,尽量与商家签订书面合同,并仔细审阅合同条款,明确预付卡的使用范围、有效期限、功能、退卡条件和违约责任等重要事项。
    02/22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当心“交通违法”诈骗短信
      一些不法分子会发送利用警方名义骗取“罚款”的新型诈骗短信:骗子冒充交警部门向车主群发“交通违法通知”短信,恐吓用户通过网络或银行转账汇款给指定银行帐号实施诈骗。警方提醒广大驾驶员,如果收到此类交通违法提示短信,一定要小心警惕。不少人选择自驾出游,但因路况不熟,难免“吃”到罚单,“聪明”的骗子看准时机,借此时机向车主群发“交通违法”诈骗短信,想要从中大捞一笔。交通违法短信诈骗是电信诈骗的升级版,一些车主因为不熟悉交警部门短信告知相关情况,又不清楚跨区域处理交通违法的规定,怕麻烦选择网上汇款从而上当受骗。  警方提示:两招辨认交通违法诈骗短信  一、公安交警部门大多使用系统号码用于发送交通违法信息告知短信,是绝对不会使用私人手机号码发送任何交通违法信息短信的。此外,告知信息内并不会附有汇款账号。  二、违法告知短信内容均为提醒,违法处理的相关手续一般都须到公安交警部门的违法处理点办理。市民如果收到提示直接汇款的交通违法短信,则一般都是诈骗短信。  如有市民实在不能判断交通违法短信的真伪,可前往居住地所在的交警大队咨询求证,以免上当受骗。
    02/1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节后求职旺季 谨防陷阱
      春节过后将进入求职旺季,省人社厅近日发出警示:求职者要学会分辨网络招聘信息的真假,躲避“陷阱”、合理维权。  如何判断网上提供招聘信息的网站是否靠谱?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要看它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从事网络招聘服务,应当符合就业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电信和互联网管理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网络招聘服务,要有许可证。其次要看招聘信息是否真实合法。招聘信息过于简单、含糊其辞,就要当心。有些招聘机构打着报名费、培训费、押金等名目,要求求职者先交钱再求职甚至扣押身份证、毕业证等,都是不合法的。  网络求职者在选择网络招聘服务机构时,可先查询该机构是否被评为国家级或省、市级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第一时间保留证据,及时举报投诉或报案。  人社部门向求职者推荐了可以放心使用的网络招聘平台:就业在线、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服务平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中国公共招聘网。
    02/1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网络购物 当心退款骗局
      网络购物已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寄生于网购的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近日,南京一女子在网络上购买了一件400多元的羽绒服,但因轻信退款骗局,被骗走20多万。  近日,李女士走进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止马营派出所求助,称其购物后被人告知有质量问题,需要进行退款,之后自己就糊里糊涂被人骗走了20多万,希望寻求民警的帮助。  李女士告诉民警,大约是一个月前她在某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件价值400多元的儿童羽绒服。之后,她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自己是某店铺的客服,还说她当时购买的羽绒服甲醛超标,质量有问题,现在要对这笔订单进行退款。  因为对方精准报出了李女士的姓名、购物信息等,李女士便相信了她。之后对方就要走了李女士的账户,说要退给她500元,按照对方所说进行操作过后,李女士的账户里确实收到了钱,但对方又说误操作多退了她100元,要求李女士将钱退还给他。  李女士也表示自己愿意配合,随后对方就开始让李女士下载软件,还让她尝试性地进行转账。对方告诉李女士,"你先试着转个20元给我",说让李女士看看能不能转账成功,之后对方又让李女士转账十万元给他,后面再将钱退回来。糊里糊涂的李女士在对方不停诱导下,转了20多万过去,而对方压根就没将钱给退回来,而一开始的500元,事后李女士仔细查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对方的转账,而是将她自己的备用金给提取了出来,意识到被骗的李女士匆忙报了警。  秦淮警方提醒广大市民,遇到退款的情况,也应该在平台上进行操作,或者联系平台官方客服进行确认,不会有工作人员通过其他方式与客户联系。正规的购物网站在进行退款时,都不会要消费者填写身份证、银行卡密码等隐私信息,一旦发现被骗,及时报警求助。
    02/18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年末网购 谨防“一手交钱两手无货”
      年关将至,不少人选择网购一些物品,而骗子也已在各类网站上布下陷阱,守“网”待兔。2月7日,漳州市反诈骗中心接到两起诈骗案件,两名受害人网购遭遇“货款已付,却未见对方发货”的骗局。  当天,芗城区邱某报警称,2月6日下午,其想为自己购买一部手机,便通过微博搜索“手机攻略测评”,无意间看到一微博账号发布二手iphone12手机转让的信息。邱某通过微博私信,相聊甚欢,听信对方“手机质量又好,价格又便宜”的说辞后下单。之后对方向邱某提供一个虚假的顺丰单号,并让邱某通过微信向其转账以支付货款。邱某一一照办,而对方在收到“货款”后随即将邱某的微博、微信拉黑。邱某意识受骗,转出的4600元打了水漂。  类似的骗局还发生在漳州台商投资区的吴某身上。据吴某介绍,其在“1688”网站上购买电脑CPU处理器,约定好价格后,网店客服人员称需要私下付款,吴某便通过某个具有可转账功能的社交平台向客服转账付款,对方收到转账后,不但没有如期发货,还将吴某拉黑。发现8180元货款有去无回后的吴某急忙报警求助。  警方提醒:1、广大市民在网购的同时,要树立牢固的防骗意识,明辨真伪。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如卖家商品远远低于市场价格,就要加倍小心,切莫贪图便宜。2、网购要到正规的、官方的网站上进行,坚持使用正规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货款或选择货到付款方式,不要轻信私下付款等说辞,切勿给指定账户直接汇款或转账,若发现对方行为可疑,果断终止交易。3、建议在网购中养成保留对方信息的习惯,如遇诈骗请及时拨打110或至派出所报警,将相关信息准确提供给警方,寻求警方帮助。
    02/10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