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一切为了“拉新”,一切为了续费,教培机构仍在疯狂“卖课”
      近日,多家教育培训机构受到处罚,纷纷下架涉嫌违规的课程,修改违规的价格标识。在日益严格的政策监管之下,狂奔的在线校外教培放慢脚步了吗?  记者调查发现,作为关键招生节点,暑期仍然是培训机构“卖课”的必争时段,培训机构纷纷开辟新渠道、制造新话术,“拉新”、续费、价格战,一样都没少。  “卖课”转战直播间,整治之下仍有监管盲区  日前,北京市教委通报了部分校外培训机构低于成本价售课、提前招生收费等违规行为。随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也在近期对4家校外培训机构价格违法、虚假宣传等行为进行了顶格处罚。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教育培训机构的营销已经转战直播间,通过抖音、天猫旗舰店进行直播“卖课”,新渠道引流效果明显,也成了监管盲区。  在有百万粉丝量的某网校抖音直播间里,主播们仍在普遍使用诱导性低价策略吸引关注:  “一年级到高三课程都有,8节直播课10元,平均一节课才1.25元!1.25元啊,这个价格到楼下买个包子,都只能买个素的买不到肉的……”  不仅如此,“拉新”方式也有了新玩法。过去,以老(学员)带新(学员)集中在线下,如今在一些线上平台上开始出现种草式“拉新”。例如,在带货网红聚集的“小红书”App上,高途课堂推出了招募学习体验官的活动,所谓的学习体验官也就是家长或学生,只要发布高途课堂课程学习打卡笔记,就有机会赢取丰厚礼品。  “为了圈粉、养粉、榨粉,我学了一堆的话术诱导家长”  如果说狂轰滥炸的免费、低价营销为的是“拉新”,主要靠营销人员;到了“续费”阶段,冲在前面的就是所谓授课“老师”。  多位受访“老师”告诉记者,满班率、续班率和退费率,是考核培训机构教师的重要标准。这三率像压在“老师”身上的三座大山,要做到续办率100%,没有点功力是不行的。  广州家长胡女士自从给六年级的孩子报了个小升初刷题班后,就被自称是班主任的潘老师拉到一个群里,不定期接到潘老师电话。潘老师贴心地给胡女士免费送各类小升初真题、升学政策解读、小升初的微讲座,随时在线答疑解惑。  通过一系列的情感铺垫后,潘老师在重要营销日5月20日推出“暑假新初一0元班”,当天报名即可免费领取“六下期末冲刺工具包”,内含“5天冲刺打卡营”、期末真题试卷等。“每天看着群里分享的各种升学文章,其渲染的严峻升学形势,让我越临近升学越睡不着觉。他们一抛出0元暑假班,我就毫不犹豫报名了。”胡女士说。  一位从广州某知名培训机构辞职的老师陈林(化名)告诉记者,一线老师的工作除了备课讲课,更多时间花在了招生运营,包括各种群分享、讲座、课后服务等。“圈粉”“养粉”“榨粉”模式运营的家长粉丝群,目的就是不断制造焦虑,让家长掏钱。  她透露:“要点之一就是对家长进行恐吓。我学了一堆的话术诱导家长。”比如,开家长讲座时,先盘点一下往年的升学形势,把情况说得越严峻越好,竞争越激烈越好;平时推送的文章看似是育儿故事,一般都是把牛娃与其培优背景结合起来,引导家长们怎么鸡娃,一步步入坑,目的则是维护客户关系和扩大客户群体。  谨防校外教培机构变异为“敛财机器”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校外教培机构的“老师”主要负责推销“卖课”是这个行业的普遍现象。南京某培训机构的一位“老师”坦言,现在市面上没有哪家培训机构不考核这些营销指标,“老师”业绩完不成,轻则扣奖金,重则辞退。  有关专家认为,资本入侵教育培训领域带来的最大恶果,就是造成了行业异化,已经从兴趣培养、提优补差、弥补校内教育不足,变成了面向全社会、无数家庭的“割韭菜”。  广东省教育督导室主任科员张志立建议,国家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建立教育培训行业评估监测制度,出台星级或者等级评估标准,综合运用经济、法治、行政等手段,让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满足公众需求、具备教育情怀的教育培训机构能够获得认可,让那些存在唯利是图、错误言论、师德失范、虚假广告等不良行为的教育培训机构无所遁形,切实规范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行为。  “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无序逐利的同时,还要坚持校内提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在为学生减负过程中,存在学校借减负之名推卸教育责任的问题,学生在校内“吃不饱”,转而寻求校外培训。学校教育要强化主体地位,要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做到应教尽教,提高教育质量,走出“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老套路,实现减轻校内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目标。
    06/02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七类“消费陷阱”专盯中老年
      近年来,一些不法商家针对中老年人防范意识薄弱、维权能力较低的消费心理弱点,对其进行洗脑式营销,致使大家不能理性购物、科学消费,导致心理、身体和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  对此,我们提示这些消费者在生活中应谨防以下几个消费陷阱。  1.有病切忌乱投医。当前,部分不法商家针对消费者对健康的渴望,常常做出不切实际的许诺和夸大的宣传,宣称能够做到“包治百病”“药到病除”。消费者遇到此类宣传,应当提高警惕,可以要求商家出示行医资格证和药物注册信息。同时建议,如遇到一些身体上的问题,要选择正规医院就诊,切不可有病乱投医,不能轻信一些“保健专家”夸大其词的宣传。  2.消费承诺别轻信。当前,商家有各种各样的优惠措施,包括免费赠送、半价促销等“大出血”的活动,部分无良商家也混杂其中,做出各种承诺,但实际上未予兑现。针对这种情况,大家一方面要经得住诱惑,不贪图小便宜,理性消费;另一方面也要留意商家资质和相关信息,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及时维权。  3.高利率诱惑要防范。大部分老年人把退休金与养老金存在银行,一些不法商家捏造虚假金融项目,抛出高利率诱惑。而老年人往往对互联网金融知识了解不多,被高额的回报率所吸引,放松了警惕,不断往里投钱,最后损失惨重、血本无归。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定要擦亮眼睛,了解情况后再谨慎投资,做好风险防范。  4.免费旅游“不免费”。打着“免费旅游”旗号的商家在市面上并不少见,一些保健品公司抓住人“贪图小便宜”的弱点,为推销产品组织“免费旅游”。而实际上“免费”才是“最贵”的,商家往往在旅游过程中给人免费做体检,夸大一些“问题”,诱导购买保健品。建议外出旅游时,尽量选择正规旅行社,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  5.网购产品要留心。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老年人现在也选择使用智能手机进行购物。而当前网络上有部分不法商家,专门针对老年消费者打广告,以夸大的宣传、虚假的折扣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在此,建议老年消费者购物时选择正规的平台商家,不要轻信网上弹出的购物链接或陌生信息。  6.低价“体验”存陷阱。一些美容、保健机构常打着免费体验、低价促销的幌子吸引消费者进店,一旦进店体验后,店员极力推销、兜售保健项目。当发现老人资金不足又有办卡的意愿时,商家常以赊销或店员垫付的方式诱使老人办理预付费卡。建议大家在选择办卡消费的时候,注意保存支付凭据,如商家出现停业的情况,要及时告诉家人并进行消费维权。  7.警惕讲座“假专家”。市面上有不少针对中老年人的养生讲座,常常用各类小礼品吸引人去听。但一些所谓“养生讲座”中的“专家”并没有什么医学资质,而是专业的推销人员,目的是为了推销产品。大家要认清“专家”的资质,在讲座上不要轻信所谓“专家”的宣传,如需就医或者咨询,还是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医生。
    06/02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千万别信!电信诈骗七大新套路 教你套路与反套路
      如今垃圾信息、诈骗电话横行。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遭到过类似的骚扰,有些人还不慎落入了圈套,损失惨重。日前梳理相关案例,给广大市民做个提醒,如遇下面这些常见的诈骗“套路”大家就要警惕了,是否已走进了骗子的圈套。  1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  在德安县工作的邓先生,近日收到一个自称其所在乡党委书记的好友申请,“书记”称因为应酬,请求邓先生转5万元帮助他周转,邓先生不疑有他,以银行卡转账的方式将5万块钱分两次分别转账给“书记”。收到钱后,对方又以钱不够为由,继续让邓先生转钱。邓先生产生怀疑,遂与乡镇联系核实发现被骗,随即报警。  怎么破?  对于以领导名义加QQ、的,首先应核实对方身份;涉及转账汇款的,千万不要轻信,务必与本人进行确认。同时,注意保护个人及单位信息。如遇诈骗,务必保留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并第一时间报警。  2”杀猪盘“诈骗  今年年初,德安公安局接到潘某报案称,其被人通过网络诈骗了400余万元。经了解,2019年11月22日潘某在家中玩手机时通过一个兼职群加了一QQ好友,后对方让潘某一款名叫“聊友”的软件。对方让潘某按照软件内的导师指导,下注刷流水盈利。潘某信以为真就在软件内注册充值后开始下注,但每次的下注结果基本都输掉了。在对方哄骗下,潘某又陆续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充值共412万元,之后潘某发现自己账户被冻结无法登陆,遂报警。  怎么破?  通过网络社交软件添加好友,以网络投资赌博“手把手”教你挣钱的,一定要提高警惕。有疑问应拨打96110咨询,如遭遇诈骗第一时间到公安机关报案。  3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  今年5月,九江市民王某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声称是XX旗舰店的客服人员,最近有很多客户反映该店出售的内衣有质量问题,工厂要求将货物全部回收,厂家会将购买货物的款项退回并承诺自退款之日起4个月内如果身体不适发生的相关医疗费用会全部给予补偿,让王某查看自己的支付宝里有没有收到退款。王某挂断电话查看自己的支付宝并没有收到相关退款,对对方并没有完全信任。随后,王某查看自己的网购记录后发现,自己确实购买过这家店铺的该款内衣,且穿过后身上出现了起红疹现象便相信了对方所说,立即回电话给客服人员。  对方称市场监督管理局已介入调查,王某现在需要按照他所说的进行操。随即给了王某一个财务部客服的QQ号,王某按照对方要求,通过支付宝内的借呗申请借款4万元,后又通过其他借款平台借款1万一起转给了对方,可对方表示没有收到该款并要求王某再次转账5万元,王某这才发现被骗。  怎么破?  客服一般不会主动要求退款;所有电商平台的退货流程都应在该电商平台上完成。接到自称网店、快递客服的退款、理赔电话时,应先给官方客服打电话核实确认,不要随意陌生链接及扫描二维码,切忌在陌生网站内输入自己的信息。遇到金钱交易,自己拿捏不清的,要与家人商量或向相关部门询问,避免自己陷入骗局。  4冒充”公检法“诈骗  今年4月,九江市民李某接到一个自称是九江市某分局“警官”的电话,电话中“警官”报出李某的个人信息,并告诉他涉及一个诈骗案。随后,该“警官”将电话转到了自称长沙市公安局。当李某表示怀疑时,对方加其QQ,并发送了警官证,李某打消顾虑。李某按照对方要求将所有支付账号上的余额截图发给对方,后李某将所有金额汇总到一张卡内,并将银行卡账号和收到的验证码告诉“警官”,以便该“警官”将账号冻结。按照对方提示,几天过去后,李某发现卡内23万余元均被转走,这才意识到被骗立刻报警。  怎么破?  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只有进行案件回访、电话止付劝解等少数情况时,公安机关才会采用电话形式。公检法机关不设立“安全账户”,更不会让人转账汇款到安全账户。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网络通知当事人转账进行资金审查,不会通过QQ、、网站等方式向当事人展示相关“逮捕令”等法律文书和个人工作证件。  接到此番说词的电话,一定不要相信,要保持冷静,不要被骗子威逼恐吓。当有人自称是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告知你涉嫌某种犯罪,并要求你将存款转存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以进行核实、保全资金的,都是诈骗行为,切勿上当。  5刷单返利类诈骗  今年2月,都昌县市民张女士在家刷抖音时看到了一个名为“蝴蝶云”的聊天平台,上面有刷单业务的介绍,之后便了这款APP,进入后开始接单。前几单都成功后对方开始向她介绍更大的数额,数额越刷越大,且对方以各种理由让张女士汇款,等张女士意识到被骗时,已损失45745元。  怎么破?  首先,刷单行为是违法的。没有低投入、高回报的好事,请通过正规渠道找兼职。不要轻易或扫描陌生人发来的网页链接和二维码。一旦发现被骗,请第一时间报警!  6冒充网络婚恋、交友类诈骗  柴桑区的吴某在某相亲网站上认识了一男子李某,李某称自己是做生意的,双方很快确认恋人关系。没多久李某告诉吴某自己在一个叫“港澳资讯”的平台赚了很多钱,愿意带吴某一起挣钱。  吴某扫描二维码进入了该平台后,在李某的指导下开始下注。从最开始的下注500元,到6000元,甚至10000元,均赚钱并提现成功。后李某以结婚等各项开销比较大,让吴某多投点钱一起挣钱当做结婚后的共同资产。于是吴某按照李某所说,将自己所有的钱都充值进该平台。可这时,吴某发现无法提现。经询问得知需累计充值满20万元才能提现,吴某遂又借款再次充值,却依然无法提现。当李某提出,让吴某将房产抵押凑钱充值再将余额全部提现出来,吴某这才发觉不对劲报警。  怎么破?  网络博彩本就是违法行为,大家第一时间选择远离。对于网络上刚认识的网友一定要特别注意,不要相信所谓的“快速致富”和“系统漏洞”等谎言,应时刻提高警惕,不要轻信“花言巧语”,理性看待问题,不要幻想高回报和一夜暴富。  7贷款、代办信用卡类诈骗  在某餐馆打工的李先生,一直想自己创业但苦于缺少启动资金,也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取贷款。一天下班后,李先生在餐馆门上看到一张推销贷款名片。于是,想贷款的李先生就联系了贷款名片中的客服电话,并添加对方QQ好友。李先生告诉贷款客服自己需要贷款20万元,两人就在QQ上聊贷款细节。之后,客服用QQ发了一张贷款合同让李先生填写好后拍照发过去。客服称李先生的贷款审核通过了,能够马上放款,但需要先支付15000元的合同保证金。一直担心自己贷款审核不通过的李先生马上通过客服QQ发给的支付链接支付了15000元。  一天后,李先生的贷款还没有到账,又联系了客服,对方称李先生的银行卡流水不够,贷款发放前被叫停,现在需要部门经理帮其优化银行流水才能成功放款。李先生按客服要求电话联系了公司经理,并按对方要求将25000元转到公司银行账户上。第二天,李先生联系不上对方,才意识到被骗。  如何破?  贷款并不需要交保证金、做银行流水账,一旦遇上了,一定是假的。千万不要把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动态验证码提供给陌生人。如需贷款请一定到正规银行或知名网贷公司,按正规程序贷款。一旦确认自己被诈骗或陷入套路贷,一定要及时报警。
    05/31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火眼”识别9种常见诈骗手段
      为落实浙江省打防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尤其是反诈意识,中国人民银行萧山支行5月10日开启在全区内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跨境赌博集中宣传月活动,现将9种电信网络诈骗常用手段告知广大市民。  哪些常见诈骗手段需防范?  第一种是冒充公检法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受害人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配合调查。  防诈贴士:公检法办案会通知当事人到执法场所,出示证件、办理手续。凡是不见面、不履行相关手续就要求转账、汇款的,请一律拒绝。  第二种是医保、社保诈骗。诈骗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社保卡、医保卡资金出现异常,可能涉嫌犯罪,从而诱骗其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或其第三方支付账户后再转至指定银行账户,骗取资金。  防诈贴士:接到此类电话、短信,请首先向医保、社保等机构咨询核实。  第三种是二维码诈骗。诈骗分子以打折、团购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然后实施盗划资金。  防诈贴士:不要随便扫描二维码,扫二维码后先辨别网址真假。如果不能辨别,请不要安装,以防被骗。  第四种是代购诈骗。诈骗分子在微信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理由要求付款,一旦获取购货款就拉黑,无法再联系。  防诈贴士:网上购物请使用支付宝等安全付款方式。  第五种是点赞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等平台,套取个人信息后,拨打电话声称已中奖,随后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防诈贴士:遇到此类事情,不轻信、不转账、不汇款。  第六种是刷卡消费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群发刷卡消费欺骗短信,引诱回拨短信上指定的号码查询,然后冒充银联中心或公安民警连环设套,要求受害人将银行卡中的钱转入所谓“安全账户”或套取银行卡号、密码实施盗划。  防诈贴士:遇到此类事件,请通过银行公布的客服电话或到银行网点查询,千万不能向对方透露银行卡号和密码。  第七种是退款诈骗。诈骗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要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防诈贴士:遇到此类情况,请不要相信,直接向卖货商家联系核实。  第八种是钓鱼网站诈骗。诈骗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或低价抛售等理由,要求受害人登录假冒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受害人银行卡号、网银密码、交易验证码等信息实施犯罪。  防诈贴士:钓鱼网站与官网往往只有很小的差别,请认真识别比对。如果不能确定,请通过银行等企业客服电话咨询核实。  第九种是刷单诈骗。刷单是指店家付款请人假扮客户购买店家商品,承诺后续返回本金和返点。刷单一般由“买家”先垫付货款,为卖家的网店提高销量和信用度,并填写虚假好评,卖家承诺及时返还本金和返点。实际“买家”刷单后不返回本金或小额返现、大额失败,并配套其他连环套路骗取“买家”资金。  防诈贴士:刷单行为本身就是欺诈行为。刷单是幌子,骗钱才是真目的。切勿相信网络上类似“足不出户、日进斗金”“轻轻松松赚钱”的兼职广告,坚决拒绝任何需要提前垫付资金的兼职工作。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牢记“三个一律”“八个凡是”  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人行萧山支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牢记“三个一律”“八个凡是”,有助于保护市民的资金安全。  什么是“三个一律”?  首先,陌生电话谈银行卡、要转账的,一律挂断。接到陌生电话时,不管对方自称是客服、领导还是公安局、法院等,要求您转账汇款或者向您索要个人信息的都是诈骗,一律挂断。第二,短信、微信、QQ、网站发来的陌生链接,一律删除。刷单、博彩均为不合法行为、网络荐股、虚拟货币投资更是骗子常用套路,切勿通过不明链接下载App或填写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第三,向“安全账户”转账,“电话转接至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一律拒绝。政府部门不会通过电话、网络要求公民转账个人资产。转账至“安全账户”或电话转接至公、检、法一律为诈骗,如有疑问或者发现自己已经被骗,可拨打110咨询举报。  那么,什么是“八个凡是”?  具体来说,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凡是自称提供无担保、低息贷款,让你先交手续费的,都是诈骗。凡是让你为淘宝网店代刷信誉赚钱的,都是诈骗。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都是诈骗。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的,都是诈骗。凡是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都是诈骗。
    05/31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这些二维码有“毒”,你扫过吗?
      在电子支付时代,二维码为群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不可否认的是,与方便快捷同行的,是无处不在的扫二维码骗局。现实生活中,扫二维码陷阱有多少?  一、扫码掉入盗号陷阱  这一天,小陈在网上冲浪时看到一个“扫码免费送XX视频会员”的广告,当他用QQ扫描二维码后,跳转到一个提示“您的身份已过期,请重新登录并领取”的页面,小陈没多想就输入自己的QQ账号密码并登录。  不久后,他发现自己的QQ显示在他人手机上登录,而QQ余额里的2万多钱也没了。原来,小陈扫码进入的是一个植入木马程序的假登录页面,不法分子在获取小陈输入的账号密码后,可随意登录甚至修改密码,还有可能将假海报自动群发给好友,导致更多好友遭遇盗号风险。  二、扫码掉入付款陷阱  小张平时在微信上销售一些养生产品,有个网友称要购买两盒产品,随后,小张将自己的收款二维码发给对方,对方却说小张发来的二维码无法付款,并要求小张按她的方法重新发送二维码。  在对方的指引下,小张将自己的“付款二维码”发送给对方。对方以“网络超时未收到图片”为由,让小张又发送了两次“付款二维码”。不一会儿,小张就收到了银行的短信,他本以为会是货款到账的信息,哪知竟是消费提醒。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账户被连续消费了3次。  收款二维码是对方向自己付款,由自己输入金额后,向对方收款。付款二维码是自己向对方付款,对方只需快速扫描二维码,输入支付金额即可完成交易。不法分子正是利用经营者对“收款码”和“付款码”的不熟悉,诱导被害人将自己的付款码泄露,进行诈骗。  三、扫码掉入购物陷阱  市民王阿姨在网购商品准备付款时,商家客服突然联系称:“直接扫描店家付款二维码可以比在直接平台付款优惠50元”。王阿姨被“价格优惠”的噱头所吸引,于是避开购物平台提供的付款方式,然后将扫描商家客服发来的收款二维码付款。  过了一个多星期,王阿姨也没收到自己购买的商品,才醒悟过来自己被虚假商家给骗了。不法分子以“价格优惠”、“付款链接故障”为由逃开了购物网站的安全交付机制,怂恿买家直接扫码付款。一旦收到钱,便销声匿迹,而消费者只能得到财产损失的教训。  网警提示:  1、带有二维码的海报或广告,别急着扫描,先确认真实性,判断来源及可信度。  2、扫描二维码后,如提示输入个人信息,请务必提高警惕,防止信息泄露。  3、网购交易时一定要在官方平台上进行,切勿直接扫描客服发来的“不明”二维码。  4、“收款码”和“付款码”一定要区分清楚,付款二维码与银行卡的验证码同样重要,不可随便轻易发送给别人。
    05/27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疯狂“杀猪盘”:券商员工、解盘老师、虚假app依次登场
      “你怎么知道我的电话?”3月11日,秦明(化名)在微信里询问刚刚加为好友的微信用户“忧伤逆着时光”。对方回他,“我是回访客服,您可能是关注过东方财富的信息,我们做后台回访,看到了您的电话,就打给您了。”  在片刻的怀疑之后,秦明在“回访人员”的引导下加入了免费股票学习交流群,随后更是一步步跌入对方设好的投资“圈套”。4月27日,在发现微信群解散,24万元投资款无法提现,且之前的所谓“电话推荐员”“解盘老师”等全部失联之后,秦先生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杀猪盘”,遂火速报警。  实际上,“杀猪盘”骗局已数次被曝光,但投资小白却前仆后继的掉入电信诈骗的“深坑”。这背后,除了缺乏风险意识的投资者,“杀猪盘”作案团伙的产业链更是令人心惊:从精准获取投资者的电话号码,到伪装成“券商客服”“解盘老师”,再到搭建虚假投资平台……除此之外,这一产业链中或许还隐藏着其他秘密。  秦明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自己报案的当天,甚至接到了一位“律师”的电话,其希望能够介入秦先生的案子,令秦先生感到疑惑的是,他并未告诉其他人自己已经报警,这个“律师”又从哪里得到了他的电话?  被诱导的投资小白  “杀猪盘”实为网络流行词,是指诈骗分子利用网络交友等形式,诱导受害人投资赌博的一种电信诈骗方式。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杀猪盘”是诈骗团伙自己起的名字,是指放长线“养猪”诈骗,养得越久诈骗得越狠。  与最近频频曝光的“网恋版杀猪盘”类似,秦明的遭遇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被骗子“盯上”的他,先是接到了自称“券商员工”的电话。“我刚开始关注股市不久,经常浏览各大券商的论坛,3月11日那天,我突然接到了陌生电话,电话那头的人说自己是券商,邀请我加入一个股票分享群,我加了对方的微信。”秦明表示。  随即,他被邀请进入一个名为“柳禅学院-22期”的微信群,可能是为了规避微信敏感词,自称“券商员工”的人以图片的形式发给秦先生关于群的介绍,内容包含“免费学习交流群,群内服务:免费诊断个股,专业操盘手每日分享牛股”,这个群介绍还特别提及,“您进群后记得加上‘柳空禅’老师的微信,此群是他创建……”  当天,秦明就加了自称“玄商资本柳空禅”的微信。  接下来,秦明开始在“老师”的股票直播间观看“老师讲课”。“他讲课挺生动,在直播间分析大盘、消息面、抓牛股的方法,而且他推荐的股票(短期)都能上涨,我就越来越信任他。”  不过起初,他并没有打算参与进去。秦明告诉记者,即使比较认可“老师”讲的内容,但他一度比较谨慎,对于骗子推荐的“富途机构版”APP,他做过调查,跟富途证券并无关联,且该APP的入金环节是通过转账完成,他因此产生了怀疑,还曾删除了APP。但此时,又冒出两个“战友”用“自己跟着老师操作赚了钱的经历”与秦明“交心”,继而挽回了秦明的信心。  “这两个人对我后期向APP储值起到很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秦明提供的转款记录显示,4月13日~4月22日期间,他先后向两个银行账号转了三次钱,一共24万元。之所以三次转账,主要是受到诸如“账户打新更容易、APP账户可以交易科创板股票(那段时间科创板涨势较好,但秦明自身没有交易资格)、之前转入资金已被冻结”等话术的诱导。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些只是单纯的数字,对方在后台可以随意修改账户金额。  4月27日,秦明早晨9点多外出办事,习惯性的想看看股票开盘前,群里面有什么信息。登录时发现自己已被T出所在的股票交流群,在联系相关人等没有得到回应,且使用的股票交易APP只能登录,无法提现。此时,他的账户余额显示为28万余元,选择拨打110报案。  另一位投资者则告诉记者,他从年初时开始交易股票,“由于要看盘,因此在同花顺软件上买了些辅助工具,至此开始每天都会接到股票推荐类的推广电话,后来就陷入了玄商的骗局”。  他提到的一个细节是,“开始是进了骗子的微信群,后来又改到了企业微信群,我以为是微信对一些字眼进行了封锁不利于交流,后来才明白,他们对企业微信群有着全权管理,只要他们踢了我们出群,我将失去全部聊天信息,不利于被骗后的报案,提供资料。”  另外,秦明还告诉记者,目前还有类似群,“和我一样有着被骗经历的兄弟,仍在里面潜伏,所有的套路一模一样,APP只是换了一个图标和名字,里面的内容和富途机构版一模一样”。  猖獗的诈骗产业链  在这场彻头彻尾的骗局中,不知由来的“券商员工”“解盘老师”等角色依次登场,诱导话术环环相扣,而让投资小白难辨真假的虚假股票交易平台,则成为犯罪团伙集纳资金的重要载体。整个圈套看似严密,但若仔细考量却也漏洞百出。比如,那所谓的“券商员工”甚至没有告诉秦明她的真实姓名。  5月13日,记者在微信上向“忧伤逆着时光”(上述自称“券商员工”的微信)提交了好友申请,对方最初通过了好友申请,并询问记者“你是?”但在被问及是否为券商客服人员时,其并未回应,并删除了记者。而那位“玄商资本柳空禅”更不知为何许人。实际上,所谓“解盘老师”,往往只存在于投资骗局中。  记者注还意到,早在今年3月2日,就有网友在知乎上发帖提醒:“有没有在玄商资本、柳空禅的微信股票群的?这是个不折不扣的‘杀猪盘’骗局!先建群,群里除了你之外都是托。然后直播推荐股票,获取信任,最后推荐他们所谓的一级账户或者机构账户平台,其实就是个虚拟盘,大家千万不要给骗子转账。”  而“玄商资本”也非正规的投资机构,甚至不是一家真实存在的公司。无论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还是中基协备案信息中,均查询不到这家公司。  如该网友所述,秦明使用的“富途机构版APP”,本身就是一个虚假股票交易平台。目前,在苹果手机上已搜索不到这款APP,最初由骗子提供下载APP的二维码链接也已被停止访问,微信提示表明:“据用户投诉及腾讯安全网址安全中心检测,该网页包含恶意欺诈内容。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已停止访问。”  具体而言,这个APP基本上就是一个掩人耳目的工具。在使用该APP过程中,秦明并不能直接给他的账户充值,而是需要向对方指定的银行账户转账。当然,完成转账后,秦先生在APP的账户里也会显示相关金额。根据秦明提供的转账记录,他转出的三笔资金中,有两笔账款的收款人为“坤军网络科技(涿州市)有限公司”,另一笔账款的收款人为“汝州市居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另外一位投资者提供的微信聊天截图显示,当他向对方提问“收款人为何为一家燃气公司”时,对方竟然声称“这是证监会给券商专用的账户,就是方便机构进出,上面好监管资金动向”。  实际上,从2019年以来,各大券商陆续发布《关于警惕假冒证券客服人员进行非法证券活动的重要公告》。这些公告重点声明内容包括:证券公司有全国统一客户电话,从未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开展客户服务活动;证券公司从未委托任何个人账户或非公司全称的机构账户收取服务费用;任何以证券公司工作人员身份开展业务并要求投资者支付到个人账户或非公司全称的机构账户的行为,均属违法。  但是,骗子又是从哪里获得秦明有意炒股的信息以及他的电话号码呢?或许这仍有待有关部门查明。  公安部严打电信诈骗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公安部门过往查处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不少投资骗局背后都隐匿着经过培训的骗子团队。  合肥市公安局瑶海分局刑警一队办案民警曾以某依托虚拟投资平台的骗局为例,向外界披露了骗局背后的犯罪团伙。民警在调查中发现,犯罪团伙有明确的分工和管理,例如搭建虚假投资平台的技术组,负责资金流向的洗钱组,负责诈骗的业务组,且每人配备专门的手机,实行封闭管理,有专门的生活委员和厨师等。还有统一的上班时间和业务考核,行骗采用的话术和技巧,均经过培训。  警方介绍,这个犯罪团伙背后还有一个所谓的“高层管理团队”,管理者身在境外,且受害人转入投资平台的钱,实际上早就被其分流进了私人账户或流往境外,追回难度极大。  据了解,由于通过虚假APP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公安部先后组织开展多次集中抓捕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此类违法犯罪活动。  据《人民日报》消息,5月11日14时,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北京、辽宁、湖南等26个省区市公安机关同步开展集中收网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APP(应用程序)技术开发支持的违法犯罪团伙。截至当日18时,共捣毁技术开发窝点110余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40余名。  对于如何避免这类骗局,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提醒道,最重要的是投资者要有风险意识。对于网络诈骗,投资者不能心存侥幸,更不能贸然相信。目前,只有正规券商能够做到网上开户,或者是网上宣传。对个人行为或者是某些私人机构的交易盘、模拟盘,投资者不应该轻信。  “做投资时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只有投资者做好自我保护,提高警惕,始终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应该就不会轻易的受骗上当。投资行为中,自我保护还是最重要的。投资者如果不善于自我保护,那谁也保护不了他。”他强调。
    05/26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当心落入“虚拟恋人”的甜蜜陷阱
      只需几十元,就能和素未谋面的“虚拟恋人”谈一场恋爱,陪自己聊天、打游戏、看电影……目前,这种借助网络的有偿式情感服务,成为不少年轻人寻求情感慰藉和解压的方式。  在某电商平台,记者尝试搜索“虚拟恋人”,并未发现相关商品,而将关键词换为“小哥哥”“小姐姐”“聊天”后,便出现了1500多件商品。  记者联系一家店铺的客服后,收到一张菜单,上面详细陈列服务种类,包括陪聊天、陪打游戏、哄睡、叫醒、陪写作业等,通过连麦和语音等方式提供陪伴,费用根据聊天时长、从业者等级、服务内容等计价,每小时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包月最高可达1.8万元。  记者调查发现,“虚拟恋人”在制造“甜蜜”的同时,也暗藏各种陷阱。有人为“虚拟恋人”花费重金,最后却落得“情财两空”。
    05/24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当心传销披上数字货币“伪装”
      自称“国币”、用“天河二号”运算,以提供虚拟数字货币增值服务为幌子,在全国发展传销成员近2000人,涉案金额超过2亿元……安徽省安庆市公安局日前破获一起特大网络传销案,犯罪嫌疑人炮制概念,炒作“空气币”,把传销披上数字货币“伪装”,在网络上“大行其道”。近年来全国多地类似案件频发,网络传销新动向值得警惕。  “国币”实则“国骗” 12省市8档会员吸金2亿元  今年1月,安庆市警方接到群众报案称:“环球财富熊猫金元”投资平台涉嫌传销。警方调查发现,2016年开始,犯罪嫌疑人孙某保在安徽省合肥市租赁办公场所,以当地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载体,创立“环球财富熊猫金元”网络投资平台,拉拢他人搭建网站,以提供虚拟数字货币增值服务为幌子,制定相关投资档次、奖励方式、提现规定,进行网络传销。  据安庆市公安局大观分局经侦大队办案民警周晓枫介绍,该团伙通过微信群分享网站链接发展会员,新会员注册要缴纳168元的入门费,且需要分享人确认,才能取得会员资格,会员分为“学员级”“专家级”到“至尊董事”“金钻董事”等8个级别,按照一定比例投资或发展下线后,网站根据级别,按1:1.07至1:3不等的比例,返还“熊猫种子”给会员,用于兑换“熊猫金元”。  “熊猫金元”就是该平台主打的“虚拟数字货币”。记者在一篇名为《环球财富熊猫金元十八个为什么》的宣传文章上看到,平台自称“熊猫金元”为“国币”,用“天河二号”计算机系统进行自动运算,“可能未来5年内一枚熊猫金元会突破1万元。”  然而警方介绍,“熊猫金元”价格涨跌等后台数据均被孙某保等人操作控制。短短几年内,该平台在全国12个省市招募会员近2000人,累计涉案金额超过2亿元,除部分资金被用于返还投资人员所谓提成外,其余大部分资金均被孙某保转移或提现。  目前,包括孙某保在内的8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移送起诉。  “链”上传销,“新套路”防不胜防  “传销币”“空气币”“山寨币”……记者搜索互联网发现,辨别这些“劣币”的科普帖早已“刷屏”,一些网友甚至梳理出百余种“传销币”的名称,然而依旧挡不住受骗上当案例。  安庆市公安局大观分局经侦大队大队长周会告诉记者,类似“熊猫金元”这样披着区块链、数字金融的外衣开展的网络传销近年来呈现高发态势,以“静态收益”(炒币升值获利)和“动态收益”(发展下线获利)为诱饵,吸引公众投入资金,并利诱投资人发展人员加入,不断扩充资金池,具有非法集资、传销、诈骗等违法行为特征,让人防不胜防。  ——老把式“穿上”新概念。据警方介绍,传统传销经常鼓吹的“国家扶持”“政府背景”等“洗脑”方法一直沿用。“熊猫金元”团伙不仅伪造全球市场布局图等宣传材料,更搬出一些高大上概念进一步伪装自己。  与此同时,不法分子打着虚拟币、区块链等时髦概念的旗号,使一些缺乏辨别能力的群众以为自己抓住了投资机遇,不法分子更在受害者“上套”之初,承诺惊人收益。“熊猫金元”一案中,就设计了直推奖、对碰奖、管理奖等多个所谓的“业绩奖励模式”,让人在一夜暴富的幻想中轻易上当,越陷越深。  ——运营模式日趋专业化。警方介绍,这些传销从传播形式看,正呈现从线下、电子邮件向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转变;会员登录平台应用逐渐从传统的PC端向手机App、小程序转移;从支付形式上看,由银行卡、第三方支付向虚拟币领域支付转变,资金流动更难以查证;从区域看,不法分子逐渐将平台服务器从境内转移至境外,逃避公安机关打击。  ——参与人员呈年轻化趋势。周会告诉记者,“熊猫金元”一案中,参与传销的会员有不少为40岁以下的年轻人,不乏高学历人员,甚至有少数公职人员参与。颇为讽刺的是,该案的始作俑者孙某保系初中文化,过去以卖保健品为生。  打防并举狙击新苗头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局长郑文宝介绍,目前类似“传销币”这样的网络传销与传统的传销形式不同,复合型违法犯罪活动多。周晓枫等基层办案民警认为,蔓延速度加快的“传销币”考验着监管、公安等打击违法犯罪部门之间的联动效率。  种种“套路”损害了公众利益,更污染了区块链等行业生态。不少专家认为,应聚焦新形势,补齐治理短板。  打防并举,形成全域管控。郑文宝建议,应协调网信、公安、金融、通信管理等部门建立信息互通会商制度,对涉传人员实行全量全域管控。周会则建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借助互联网公司技术优势,依托大数据,科学建立网络传销监测搜索模型,实现更加精准、更有价值的线上预警。  行刑衔接,织密法网。相关人士建议,及时调整传销和虚拟币非法交易的界定范围,适当加重“传销币”等网络传销犯罪的刑罚幅度,真正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同时细化相关行政处罚条例,对未达到刑事处罚标准的网络传销人员进行惩治。  净化网络,普及教育。网信办等监管部门加强对涉传网站的监管力度,对涉及境外的传销网站采取技术反制措施,切断网络传销传播途径。郑文宝认为,应坚持把宣传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重点开展防范传销进校园、进社区、进人才市场等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各地各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布传销动态警示、公益广告,公布剖析典型案例,揭露网络传销本质。  网络信息时代在带来诸多发展机遇的同时,网络传销违法犯罪分子也趁机编起了故事,吸引对新经济、新概念一知半解的投资者跟风“入套”。尽管传销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但收入门费、拉人头、团队计酬这些本质特征没有变,社会公众在遇到所谓新型炒“币”炒“链”平台时,需要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对照这些特征仔细辨别,避免头脑一热就跳进陷阱。  根治网络传销,面对层出不穷的犯罪“变形记”,相关部门需加强联动,进一步织密监测预警防护网,封堵政策漏洞、补足制度短板、加强警示宣传,以不变的决心应对违法犯罪变换的“花招”。
    05/20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当心!冒充客服的诈骗又来了
      网购商品后“客服”来了电话,说商品质量有问题,要给你“退款”,小心,这是诈骗!5月16日,省公安厅发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甘肃省反电诈中心提示:网络购物需谨慎,退款是假,骗钱是真,凡是接到电话自称要为你理赔退款的,不论是购物平台客服或快递服务客服,都是诈骗,一旦被骗,请立即拨打96110报警。  案例1  网络刷单返利诈骗案例  5月11日,平凉市A先生新添加的一个QQ好友告诉他,自己在做网络刷单赚佣金的兼职,后A先生在对方的指导下,下载了一款聊天软件。两人在该软件上互相添加为好友,对方还介绍了客服给A先生,客服向A先生介绍了操作流程后,发来了刷单购买商品的链接,并发了二维码让A先生进行支付,A先生按照对方的指导连做几单后都收到了小额的佣金且全部提现。后对方发来了需要支付1800元、1400元、4500元的3个交易链接,对方让A先生将这3笔钱转账到指定银行账户中,A先生照做后发现该给自己的佣金和本金对方都未返还,发觉被骗,遂向公安机关报案。  省反电诈中心提示: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被蝇头小利迷惑双眼,时刻谨记网络刷单都是诈骗。一旦被骗,请立即拨打96110报警。  案例2  杀猪盘(网络交友诱导赌博、投资)诈骗案例  4月24日,天水市居民M女士收到一条微博打招呼消息,便和对方在微博上聊天。后二人添加微信聊天渐生好感,对方经常给M女士说自己在做网络投资赚钱,让M女士跟着自己做。M女士在对方的指导下下载了一款APP,并按照对方所说在该APP内投注。刚开始,M女士投入520元,一个小时之后就赚到80元,M女士将600元提现。次日,M女士按照对方说的在APP内充值5200元,获利后M女士一并提现。5月6日,在对方的指导下,M女士在APP内充值13140元进行投资,提现时M女士点了二级会员,提现审核没有通过。APP客服告知M女士因为操作了会员升级所以不能提现,需要继续投资45748元。M女士将钱充进APP但并未投资,她试着提现,发现仍然操作不了,客服称必须进行投资才可以提现,M女士属于违规操作,需继续投资45784元。M女士再次充值45874元后,和M女士聊天的男子称帮M女士看走势指导购买哪一支股票。5月7日中午,对方告诉M女士有一支19万余元的股票让她购买,但M女士没有足够的钱,对方催促M女士找朋友借并蛊惑她购买此股,M女士感觉自己被骗,选择了报警。  省反电诈中心提示:网上认识的不明身份的好友,凡是主动提及投资或赌博,进而诱导你进行投资理财或者网络赌博的都是诈骗,如有疑问,请致电96110咨询。  案例3  网络贷款诈骗案例  5月7日,兰州市Q先生收到一条短信,内容为某借款APP对Q先生开放了借款资格,并附有链接。Q先生点击链接后手机自动下载了该款APP,Q先生在APP内填写了自己的相关信息并且申请了2万元贷款。随后APP内有客服联系Q先生,称Q先生的借款未成功,让他下载某款社交软件,与软件客服沟通解决,Q先生按照对方所说下载了该社交软件。该社交软件客服告知Q先生,在给Q先生借款的账户转款时输错了卡号,导致Q先生的银行卡被锁定,需要交纳1万元的押金,交纳的押金和借款会一同发放  到Q先生的账户中。Q先生向对方指定账户转款1万元,但Q先生申请的贷款和交纳的押金都没有到Q先生的账户中,对方要求Q先生继续转款,Q先生发觉被骗,遂报警。  省反电诈中心提示:若需要贷款请到银行或正规信贷机构,凡是在贷款发放前要求缴纳保证金、解冻费、做流水账或索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一旦被骗,请立即拨打96110报警。  案例4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案例  5月8日,定西市B女士接到一自称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B女士在A市移动营业厅办理的一张电话卡存在发送违规短信的情况,导致有人上当受骗,对方称为了方便办案将电话转至A市公安局。随后,一位自称该公安局民警的警官接通电话,对方让B女士添加其QQ,并通过QQ发给B女士一张警官证的照片,还有一张表头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A市人民检察院”字样的图片。对方通过QQ语音通话告知B女士有人举报她,让她配合调查并且不能泄密,还让B女士添加了一个微信账号。添加后,对方给B女士打来微信视频电话说为了观察B女士身边是否有人,需要B女士将自己名下的所有银行卡以图片的形式发给对方,B女士照做后对方用QQ语音和B女士保持通话,指导B女士通过其在微信上发送的链接进行下载。B女士点击链接下载打开后显示的是经济犯罪侦查局的界面,B女士将该界面截图发送给了对方的QQ,对方称为了录音要问B女士一些个人信息并再次打来了QQ语音通话。之后,对方又通过QQ视频通话询问了B女士名下银行卡的办卡时间及办理账户的情况,QQ视频通话挂断后,对方称要通过微信再次调查B女士的情况,确定B女士名下银行账户中的钱是否为赃款。随后,对方让B女士将自己名下所有银行账户中的钱转到她的一个银行账户中,B女士该银行账户中的17894元钱全部被转走,B女士发觉被骗,遂报警。  省反电诈中心提示:公安机关不会在电话和网上办案,也不会和其他相关部门转接电话,一旦接到自称公检法等机关电话,对方提及银行卡、安全账户、转账等字眼要求的要立即挂断电话。一旦被骗,请立即拨打96110报警。  案例5  冒充购物客服退款类诈骗  5月10日,定西市J女士接到一自称洗发水厂家客服的电话,称J女士在网上购买的洗发水有质量问题,要给J女士退款300元。对方索要了J女士的支付宝账号,实际打款了500元,对方让J女士将多打的200元退还,否则进行起诉。J女士遂按对方要求下载注册某款APP,将支付宝上的200元提现到其邮政银行账户,再通过手机银行转到对方指定账户。随后,对方又指导J女士将微信上的1111.79元提现到其农信社账户,把其中1100元充值到支付宝上,并将支付宝中的3082元提现到其邮政银行账户。对方继续指导J女士将其农信社账户中的24590元充值到其支付宝账户,并把支付宝中的34575.24元提现到其邮政银行账户后,将邮政银行中的37499.88元转到了对方指定账户中。最后,对方让J女士下载注册了两款手机金融理财软件,并让其从中贷款,J女士发觉自己被骗,遂报警。  省反电诈中心提示:网络购物需谨慎,退款是假,骗钱是真,凡是接到电话自称要为你理赔退款的,不论是购物平台客服或快递服务客服,都是诈骗,一旦被骗,请立即拨打96110报警。
    05/1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身陷“杀猪盘”,必定人财两空 谨防落入“温柔陷阱”
      网络交友诱导投资,关怀是假,骗钱是真……2019年以来,全国“杀猪盘”婚恋交友类电诈案件高发,已成为令群众损失最大、危害最突出的案类之一。  湖北省公安厅重拳出击,连破大案,保持对电诈严打高压态势,近日发布多起“杀猪盘”电诈案件。  “所谓‘杀猪盘’,通常指不法分子以恋爱结婚为幌子进行的金钱诈骗,将被骗的一方叫‘猪’,建立恋爱关系的过程叫‘养猪’,最后的诈骗叫‘杀猪’。这类骗子一般在各大交友平台、相亲网站比较活跃。”省公安厅反电诈中心民警介绍。  六个月接力奋战,跨三省抓捕嫌疑人  近日,襄阳市襄州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2020.10.18”诈骗案犯罪嫌疑人李某批准逮捕。至此,这起利用网络交友诱导投资、涉案金额高达500余万元的“杀猪盘”案件成功告破。  2020年10月18日,姜女士到襄阳市张湾水陆派出所报案称,被网恋“男友”骗了120万元。  当年4月,姜女士被朋友拉进某微信群,群友“沧海桑田”添加姜女士为好友。通过聊天,两人发展成男女朋友。“热恋”中,“沧海桑田”称自己在某投资平台购买产品,时间短、收益高,并将自己投资收益50余万元的截图发给姜女士。  姜女士心动,先后投入168万元,平台共返还176.4万元。姜女士再次投入120万元时,却发现平台APP突然关停,“沧海桑田”也拉黑了自己,姜女士意识到被骗了。  接到报案后,襄阳市区两级公安机关成立专案组,逐步探明该犯罪团伙组织架构。  “该团伙有统一的上班时间和业务考核,有固定的话术脚本和行骗技巧,是专业骗子。”反诈民警介绍。  经过近6个月的接力奋战,跨越三省不懈追踪,专案组将诈骗团伙16人全部抓获。  “身陷‘杀猪盘’,必定人财两空。受害人一旦在虚假APP投入巨额资金后,犯罪分子会突然关停APP,卷钱消失。”办案民警分析作案手段时表示,该类型骗局中,嫌疑人一是打感情牌,诈骗目标往往是年龄在30岁到50岁左右的女性,对受害人关怀备至,建立信任关系;二是打诱饵牌,嫌疑人在社交平台发布小投入有高回报的虚假广告,让受害人心动;三是打投资牌,先让受害人赚一部分钱,再引诱他们追加投资。  高额收益是诱饵,女子被骗170余万元  2020年12月,46岁的竹山县王女士刷某短视频APP时,被一同龄男子陈某关注,二人很快发展成网友。  陈某自称“军官”,逐渐博取王女士信任,还称自己有技术和渠道,可以合法通过境外投资网站的漏洞赚钱。  为让王女士打消疑虑,陈某以工作忙为由,请王女士帮忙操作其投资账户。按陈某“指导”多次操作成功后,王女士对该平台深信不疑。见时机成熟,陈某提出可以带王女士一起“投资”。在陈某诱导下,王女士把积蓄全部投入后,又网上借贷、向亲戚朋友借钱,陆续“投资”170余万元。  1月7日,王女士看到账户金额达到2700多万元,申请提现却失败。王女士立即联系陈某,发现自己被拉黑。预感不妙,王女士赶忙报警。  竹山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接到报警后,迅速展开调查。发现陈某为境外诈骗人员,所谓的有漏洞的网站实为诈骗团伙搭建的虚假投资平台,王女士转出去的资金早已流向境外。  该案被省公安厅列为督办案件,十堰市公安局组建联合专案组,先后辗转湖北、河北、云南、河南等地调查,陆续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15名,成功打掉该诈骗团伙。证据显示,该团伙涉及100余起电诈案件,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办案民警提醒,网络交友一定要谨慎,天上不会掉馅饼,拒绝高回报投资诱惑,不要给陌生账户转账;对熟人进行转账时,也要谨慎,与身边亲朋好友多沟通、多询问,防止落入“圈套”。一旦发现被骗,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并保存好相关证据。
    05/19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