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警惕花样繁多的网络诈骗
      当今时代,网络空间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生活和思维方式。与此同时,网络犯罪也迭代升级,网络诈骗、网络金融犯罪等犯罪行为使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受到严重威胁。  1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检察院办理网络犯罪案件规定》和检察机关推进网络空间治理典型案例。  疫情期间1/3诈骗犯罪利用网络实施  “如今网络犯罪危害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相互交织传导,社会危害‘量’的积累往往短时间内导致‘质’的突变,敏感的生活‘小’信息往往会酿成严重的社会‘大’事件。”最高检第四检察厅厅长郑新俭介绍了近年来网络犯罪的特点。  从近年来检察机关办案情况看,网络犯罪案件数量上升迅猛,特别是疫情期间检察机关办理的诈骗犯罪案件中,有1/3是利用网络实施。在所有网络犯罪中,网络诈骗、网络赌博(包括开设赌场罪和赌博罪)高位运行,成为当前主要网络犯罪。  据统计,“断卡”专项行动以来,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打击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的人员,特别是重点打击专门从事非法收购、贩卖“两卡”的人员以及与之内外勾结的其他人员,共起诉8000余人;会同公安机关,深挖诈骗犯罪线索,共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2.3万余人。  网络诈骗手法不断“推陈出新”  数量之外,犯罪手段花样也在不断更新。“网络黑灰产的发展,打通了电信、网络、支付结算、社交软件等不同业态之间的壁垒,犯罪的危害性更大。”郑新俭说。据不完全统计,当前网络诈骗手法多达6大类300多种,而且还在不断“推陈出新”。  网络黑灰产形成生态圈,是网络犯罪多发的重要原因。黑灰产上游为犯罪集团提供技术工具、收集个人信息;中游实施诈骗或开设赌场等犯罪;下游利用支付通道“洗白”资金,构建起完整黑灰产“生态圈”。规模庞大的地下黑产密切配合,为网络犯罪持续“输血供粮”。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成为检察机关的打击重点之一。郑新俭表示,要依法从严惩治职业化、团伙化买卖个人账号密码的行为,坚决治理“接码”“打码”平台和养号产业。依法严厉打击“跑分平台”等各类非法第四方支付平台,阻断犯罪资金流转渠道,有效防范支付结算“体外”循环。  网络犯罪主体向“三低”人群发展  对待传统犯罪,司法机关一向讲“惩防并举”,但此次发布会将“预防为先”作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所以这样调整,主要是基于网络犯罪不同于传统犯罪的突出特点。”郑新俭进一步解释。  网络犯罪的非接触性降低了犯罪的罪恶感;超长的黑灰产业链细化犯罪分工,产生了大量所谓的“就业岗位”;细化分工降低了犯罪专业门槛,实施网络犯罪不再必须具备专业的技术和高学历,加之超高的收益,致使大量法律意识淡薄、社会经验不足的人步入犯罪“陷阱”。网络犯罪主体开始向低龄、低学历、低收入“三低”人群发展,甚至一些在校学生、社会务工人员也深陷其中。  发布会明确,要更加重视犯罪预防,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加大以案释法的力度,注重从办案中梳理最新的犯罪手段和风险点,揭示犯罪的行为本质和危害。  同时,要推动加强行政监管,促进行刑衔接。检察机关要结合司法办案,注重发现行政执法中的漏洞与不足,加强与行政机关联系,推动加强行政前置监管,完善行政处罚、信用惩戒等措施,发挥对网络行为的规制、约束、警示作用,防止这些行为滋生演变。对于不构成犯罪但触犯行政法规的,及时移送相关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处罚,使违法行为人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和必要的法治教育。
    01/2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有刷脸支付邀请你加盟?这三大套路要警惕
      只要支付数万元加盟费成为区域代理商,再将刷脸支付设备推广到商家,就能坐在家中年入百万?一家广州的科技公司来到河南举办招商会议,用这样的“高额回报”,吸引了不少参会者报名交钱。但等合同签完之后,“代理商”们却发现,自己陷入了对方的套路。因为按照合同中的约定,自己根本不可能获得对方在会议中大肆宣扬的高收入。  而更让他们气愤的是,无论微信官方也好,支付宝官方也好,都没有所谓的刷脸支付代理和加盟,也不会收取任何的加盟费、代理费;而且,用于刷脸支付的机器,谁都可以自行购买,价格也便宜得多。这些交了高额加盟费的代理商们,就此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维权困境。  张先生讲遭遇:花五万九加盟刷脸支付,打工人期待年入百万  张先生是河南驻马店市人,在新乡市上班。今年的1月12日,他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微信支付的服务商,有一个微信刷脸支付的投资机会推荐给他,邀请他去参加招商会议。  张先生听说过刷脸支付,也认为它很有前景,就去到了会场。会场上坐的都是受邀而来的新乡本地人,主办方是广州市超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派公司),几名“老师”在台上宣讲刷脸支付的前景和加盟后的丰厚回报。  “他们说,只要加盟成为公司的区域代理商,将刷脸支付机器推广到商场、餐厅、超市等商户手里使用,就可以固定获得交易流水的0.16%的收入。”张先生说,在会场上,一位“老师”给他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天能推广两个商户,一年就能推广720个商户。如果每个商户每天的流水是3000元,一年就是108万,720个商户一年流水就是7个多亿,这样一个代理商一年就能坐收100多万元。  张先生说,他被“老师”说得有些动心。会后,主办方又有四五个工作人员围着他,不断给他洗脑,说“要抓紧机会,错过了就没有了”之类的话,张先生于是现场支付了59900元,签订了合同,成为新乡市的代理商。  回家一想叫悔不迭:年入百万是“画饼”怀疑被套路  等回到家中,冷静下来后,张先生又仔细看了看合同,发现了一个问题让他叫悔不迭。  张先生说,根据合同约定,他交了加盟费之后,超派公司给了他4台刷脸支付的机器。他只有把这4台机器全部推广出去,并且在14天之内,每台机器的支付次数都达到80次之后,超派公司才会再给他4台机器,继续推广。也就是说,他一个月最多只能推广8台,这样的情况下,他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老师”给出的年入百万的收入。  此后,张先生又通过网络查询,发现无论是微信官方还是支付宝官方,都没有授权过所谓的刷脸支付代理商,而这些刷脸支付的机器,在网上也可以随便购买、使用,价格从几百元到一两千元都有。  张先生叫悔不迭,但是钱已经给了对方,也签订了合同,张先生提出了退款的要求,不被接受。几经沟通之后,对方答应把他降为区县代理,然后退还他3万元,张先生想着能挽回一些是一些,接受了这个条件,但是他仍然希望能把加盟款全部追回。  记者网上查询:相关投诉充斥网络涉及全国各地数十家公司  张先生向记者提供了超派公司一位负责人的电话,记者于1月20日拨打该电话,接听者自称是负责人的下属,称该负责人正在开会。记者表达了采访意图后,对方先称会反馈给负责人,随后又改口称拒绝接受采访。此后记者多次致电该号码,均未被接听,发去采访短信,也未被回复。  通过天眼查查询可见,广州市超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注册地位于广州市天河区。记者网络检索发现,在多家网站上都有针对超派公司“刷脸支付加盟”的投诉,内容均与张先生的遭遇相同。  更引人注意的是,从2019年起,网络上就不断爆出对“刷脸支付加盟”涉嫌诈骗的投诉,投诉人遍布全国多地,被投诉的公司有数十家,也遍布全国各地。诡异的是,尽管地域不同,所涉公司不同,但几乎所有投诉人的遭遇都是一模一样。  张先生称,在事发之后,他曾向新乡当地警方报警,但警方认为此事属于合同纠纷,没有受理。他又咨询了律师,律师告诉他,如果走法律途径,他只能到超派公司的注册地,也就是广州起诉,这么远的距离,来来回回的成本会非常高。  支付宝微信曾公告:刷脸支付没有独家代理也不收代理费  那么,对于这些打着支付宝、微信授权服务商的名义,动员民众重金加盟的行为,支付宝和微信方面又持怎样的态度呢?  1月25日,记者先后致电支付宝和微信的客服人员,均被告知:刷脸支付业务没有独家代理,也不收代理费,人人都可申请成为支付宝或微信的直接服务商。  支付宝客服人员表示,针对类似事件,公司在2019年时就发出过公告,对于打着“刷脸支付加盟”的旗号,收取高额加盟费的公司,大多涉及虚假宣传及过度承诺,提醒大家注意甄别。  该客服人员还称,如果有商家想使用刷脸支付设备,完全可以自己通过支付宝的官网购买,接入支付宝的系统后就可以直接使用,完全没必要再从“二道贩子”那里加盟,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请一定擦亮眼睛:有刷脸支付邀请你加盟?这三大套路要警惕  根据众多投诉人的讲述,有网友总结出了“刷脸支付加盟”的共有套路,如果您也接到了类似的邀约电话,请一定擦亮眼睛,谨防中招。  套路一:冒充官方  这些公司在邀约时,往往自称是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的工作人员,打着支付宝或微信的旗号,以招募代理商的名义,邀请商家参加所谓的“招商会”。  套路二:高回报引诱  在招商会上,这些公司会以“轻轻松松年入百万”“成为地区代理独享刷脸红利”“享受官方政策补贴”等高额回报来诱导商家参与。会场中,一旦商家表现出兴趣,就会被多名工作人员围住不停洗脑,商家很难做到独立思考,冷静判断。  套路三:收取高额加盟费无论29900元也好,59900元也好,这些公司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商家交钱成为代理商。很多人都是在交钱签完合同之后,才发现对方和支付宝或微信方面没有任何联系。至于每年“坐收百万”的承诺,是根本不会在合同中体现的。
    01/2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警惕预付消费掩盖下的非法集资陷阱
      理发卡、健身卡、就餐卡……如今消费者的钱包里总能找出几张预付卡,但是近几年预付消费引发的纠纷却频频被曝出,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商铺关停或跑路、使用期限受限、服务不满意却无法退款、暂停营业却无法退款等情况较为集中,预付卡变成了消费投诉的重灾区。更有不法分子假借办理预付卡或预付消费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活动。  贺女士在一家蔬菜配送店办了一张500元卡,之后,业务员告诉贺女士,该公司推出充1000返1000的优惠活动,充值1000元,公司还会返还1000元,贺女士考虑后购买了1000元的卡。没过多久,贺女士登录该公司网站下单,发现系统正在维护,无法正常买菜。她多次拨打售后电话,工作人员回应系统要升级,暂停营业。然而两个月过后,不仅网站关闭,售后电话也无人接听。  贺女士办理的这类卡属于预付卡又叫储值卡、消费卡、积分卡等,顾名思义就是先付费再消费的卡片。根据商务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开展单用途卡业务之日起30日要向相关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同时单张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1000元。  遭遇过类似经历的班女士则损失了上万元。2018年8月,家住北京丰台区的班女士在家附近的某健身店(方庄店)办理了一张健身年卡,并在店员推荐下购买了私教课程,总计花费一万余元,而在某健身店崩盘之际,其购买的大部分课程均未消费。“我是通过私教才了解到(方庄店)停业了,停业之后,我从来没有得到过来自健身店方面的任何回应。”班女士告诉记者。据她了解,她的私教王某带的50多名学员都碰到了相同的情况,大部分学员购买的私教课程在万元以上。  上述案例中消费者“踩”的均是预付式消费的“坑”。所谓预付式消费,是指消费者预先向预付卡的发行者支付一定资金,获得消费凭证,按次或按期获得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方式,消费者从中享受一定的优惠。  预付消费掩盖下的非法集资运作模式实际上是变相承诺高额回报,违背消费服务的价值规律,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一旦资金链断裂,参与者将面临严重损失。借用预付形式进行非法集资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通过传单、广告、业务员推广、购卡人员推荐等各种途径公开宣传;二是不以真实消费为目的,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返还购卡资金或支付一定利息;三是以购买“预付卡”“购物卡”或“预付消费”等名义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北京市打非办提醒广大消费者,近年来,非法集资花样不断翻新,欺骗性越来越强,其常见手段主要包括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以虚假宣传造势等。对手段多样的非法集资行为要增强防范意识,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对所谓的“高额回报”“快速致富”项目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首先,理性选择。消费者应尽量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不轻信广告和商家的口头承诺,不受促销的诱惑。办理预付卡时,应积极查询经营者的经营状况、预付业务备案信息等,对于优惠力度极大的充值返现方式要多问多想。  其次,谨慎办卡。消费者与经营者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应载明价格、服务标准、优惠条件、使用商品品牌、有效期限、有效次数、使用权限、使用地点、续费升级、遗失补办等事项,并应明确预付款消费卡的功能、使用范围、有效期限、退卡(款)条件、违约责任等事项。对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做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最终解释权归本经营者所有”等提示,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加重消费者责任或排除消费者权利的内容,要坚决说“不”。消费者要仔细阅读预付规则及其他要求,对于不明确或涉及回报返现的内容,在取得商家明确协议内容后再决定是否签署。  此外,适度消费。在办理预付款消费卡时,首先要弄清自己是否真的长期需要此类服务,应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购买、充值预付款消费卡,每次充值金额不宜过多,谨慎选择预付额度过高、服务周期过长的预付款消费。要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量来购买预付款消费卡,不要贪便宜一下子大量购买,以避免承担过多风险。  最后,合法维权。消费者发现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有异常时,要及时向消协、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情况,避免办卡容易退卡难现象发生。经营者需要变更经营地址、注销或整体转让经营资质,或商品质量、商品价格、服务质量、服务价格发生变化时,经营者应提前告知消费者,协商是退费还是继续履行合同承诺,若协商不成消费者可请求所辖地消费者协会调解,也可向有关行政职能部门申诉。对经营者未尽告知义务又无法履行合同承诺的侵权行为,消费者可向所在地行政职能部门提出申诉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一旦发现存在非法集资倾向时,消费者应及时向当地处非部门举报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01/28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多名旅客掉入“杀猪牌”陷阱 警惕春运火车上的打牌邀约
      近日,在公安部铁路公安局指挥下,全国十余地铁路公安机关统一收网,成功摧毁一个以“在火车上邀人打牌”为主要手段的大型“杀猪牌”诈骗犯罪集团。目前,该案已抓捕犯罪嫌疑人67名,受害旅客或达1400余名。  犯罪嫌疑人如何将旅客诱入“杀猪牌”陷阱?“杀猪牌”中“老千”如何挖坑?春运回家路上,旅客为避免上当受骗应注意哪些方面?新华社记者为此走访了有关部门。  2020年下半年起,多地火车站派出所陆续接到乘客报警,称在卧铺列车上有人邀约打“斗地主”赌博,受害人往往先赢后输,在临近到站下车约半小时左右快速输掉几千元至数万元不等。  在公安部铁路公安局指挥下,广州铁路公安局衡阳公安处“6·8”客车系列诈骗专案组调查发现,“杀猪牌”骗局背后是一个多达60余人的诈骗团伙。他们流窜在全国各地火车上,涉案金额达340余万元。诈骗团伙成员多为亲戚或同乡,他们两两结伴,在火车上佯装陌生人,设“局”约人打牌行骗。  民警告诉记者,嫌疑人有一套专门针对“旅客”的话术:问“到哪里下车”,是为判断距离,估算诈骗时间;问“做什么工作”,是为初步知晓旅客的经济能力;问“铺位是否下铺”,是为方便借口自己在其他车厢,直接在受害人铺位打牌。  记者还了解到,嫌疑人会利用洗牌、记牌、发牌等手法,加上打手势、说暗语等方式控制牌面,实施诈骗。  办案民警发现,仅2020年上半年,该团伙乘车轨迹遍布全国铁路505个区间,涉及车次达689趟次,作案范围广。  北京市华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邓佩律师表示,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她还提醒说,在列车上“带彩”打牌,特别是金额成千上万元,本身就已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涉嫌赌博,受骗的被害人同样可能面临法律惩处。  春运将至,警方提醒广大旅客,乘坐火车出行时切勿参与任何赌博活动,如发现上当受骗,应及时报案,避免更大损失。
    01/27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跟着网红走 当心掉进坑
      大龙虾、大螃蟹、新鲜生蚝……各种以令人垂涎的美食为主角的网红探店视频成为短视频平台的吸睛利器,也成了很多网红餐饮门店的引流方式。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反映,很多网红店的实际品质和体验,与美食博主们拍出来的相距甚远,眼见不一定为实。  海鲜大餐被“美颜”  “我的天啊,这好吃的也太多了吧,感觉光吃螃蟹就能吃回本儿了!”在抖音平台上,主打美食探店的网红在视频里连连赞叹。在她的视频中,螃蟹、龙虾、三文鱼等海鲜色泽鲜亮、个头大,且餐台供应充足,甚至全程一直有服务员在旁边帮忙煮海鲜和上菜。不少消费者冲着视频里的诱人海鲜到店消费,但真正体验后却反映,视频里的海鲜像是经过了“美颜”——店里的海鲜个头根本没有那么大,大部分都是带着冰碴儿的冷冻海鲜,肉质也算不上新鲜。店里的工作人员也大都手忙脚乱地在清理,根本不会一直陪在餐桌旁提供服务,让不少看视频而来的消费者大呼“上当”。还有消费者反映,漂亮的大龙虾还真和视频里一模一样,但其实是餐台上的模型,实际吃的根本不是那些。  营销号比广告坑人  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注意到,除了对美食和服务进行美化和夸大,很多以美食博主自居的营销号在给餐厅引流的同时,还把消费者带进了更大的消费陷阱。不久前,曾经被多个美食网红以美食探店模式介绍过的某高端海鲜自助餐厅,陆续关闭了自己在天津的店面,导致仍有充值金额未使用的消费者权益受损。“充值卡里面还有好几千元钱退不出来,拨打商家电话就说让等着。”在该店南开分店的门口,一位曾经充值数千元的消费者李女士抱怨道。她告诉记者,当时就是在抖音上连续看到几个推荐的视频才动了心办卡,现在出了问题,发美食探店的营销号却都不再提起这家店了,给他们留言也不回复。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很多打着美食自媒体、美食博主旗号的账号实际上都是提供包装、引流等商业推广服务的营销号,与传统的媒体广告相比,这些营销号往往通过各种手段逃避正规广告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消费者受到误导,也很难借助视频为凭证为自己维权。
    01/27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警惕播放器形式的虚假保健宣传
      近期,吉林省消协受理了多起播放器形式的医疗健康广告欺诈案例。  省消协把这些投诉进行了总结描述:老年人某某,曾经通过会销、讲座、媒体等形式购买过保健品或参加过相关的活动并登记了个人健康信息;某一天,这位老年人就会天上掉馅饼似的收到一个快递,打开快递发现有一台播放器,还有宣传单。这台播放器不是收音机也不是什么高端电子产品,而是很精准地反复推荐针对这位老年人病症可以包治的“神药”,循环播放。这位老年人按照宣传单上的电话(一般都是400开头)拨打过去,就会有声音做进一步宣传,提供付款账号。老年人转款后,会收到一些药,这些药不是假药,是药准字号中成药,但不是播放器和宣传单介绍的名称。老年消费者轻信这种广告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吃了药也没有疗效。消费者就会继续打电话咨询,得到的答复是还得继续购买,再吃几个疗程,继续欺骗老年消费者。  吉林省消协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生病要去正规医院就诊,切不可有病乱投医,先交钱的不要做,白给的不要拿,辨别不清或遇到消费难题可以向当地的消协组织咨询。
    01/26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警惕网络贷款诈骗
      春节将至,网络贷款诈骗等信息诈骗案件有所反弹,玉州警方多渠道进行提醒,但仍有多人中招。  “需要贷款吗?”1月20日,玉州区玉城街道州佩社区的阿芬(化名)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需要!”  阿芬手头正紧,见“好事”主动上门,赶紧应答,并按对方要求下载一个叫“钱贷”的APP,填写了个人信息、申请贷款金额等。  操作完成后,系统显示可贷款2万元。  就在阿芬高高兴兴想提现时,APP却提示,需要输入密码,须联系在线客服。阿芬联系“客服”后,对方要求转账600元钱来激活密码,承诺之后一并归还。  阿芬依言转账600元钱,之后系统又显示密码失效,仍需要600元,阿芬又再转账600元。可是,客服又表示需要4000元的贷款保险金。  这时,阿芬终于有所怀疑,但客服发来了自己和经理的身份证,打消了阿芬的顾虑。阿芬于是再次转出4000元,没想到仍不能提现,对方还是以各种借口索要钱财。阿芬感觉自己受骗了,正准备到派出所报案,这时“客服”再次来电,信誓旦旦表示再交1000元钱激活密码,一定能提现。心存幻想的阿芬又转账了1000元,然而还是不能提现。  至此,阿芬真正意识到被骗了,于是到派出所报案。  据玉州警方介绍,1月21日,家住玉城街道东明社区的阿斌(化名),也被人以类似的方式诈骗人民币36500元。  民警提示广大市民,贷款要找正规的平台或机构,切勿轻信小广告。
    01/26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步步陷阱!80多份裁判文书背后的中老年养生培训套路
      吉林出现“1传102”的超级传播链中,感染者曾与几场所谓的“养生培训”有密切关联,涉及培训的感染者大多是老年人,让骗子通过会销骗取“银发”钱包的老问题再度浮出水面。  老年人不仅是疫情防控中的弱势群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需要关心的群体。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半月谈记者以“会销”“保健”等关键词进行搜索,梳理出2019年、2020年两年期间相关文书80余份,涉及吉林、江苏、浙江、广东、甘肃、山东、江西、辽宁、河北、山西、湖南、河南等超20个省市地区,背后辐射范围之广、“骗术”之花样令人瞠目结舌。  搜索显示,一些案件的受害者少也有数十人,多则单一案件就能诈骗近400人。例如,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期间,犯罪分子在未经金融机构批准的情况下,以销售保健食品为名,以讲课的方式向社会不特定人员宣传投资,以购买海洋浓缩液成为星级客户后可以获得倍力保健食品商店高额返利为诱饵,鼓动听课人员进行投资。侦查机关后发现涉案人员通过海洋浓缩液非法吸收存款366人计8094600元,相当于人均购买了超过2万元。  搜索中发现,涉案金额之巨也令人触目惊心。例如,2017年7月1日至10月25日,某犯罪团伙通过雇佣多名业务员通过上街发传单、集中讲课等方式,公开宣传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向不特定人群以高于进价二十倍的价格销售铁皮石斛、金微矿、黄氏太子参、羊初乳、红曲纳豆等保健品,在短短三个多月里,就非法吸收公众资金9873410元。  先不要指责老人意识弱、易受骗,实在是骗子们太“狡猾”。通过这些文书,记者梳理出了一些常用也“好用”的“套路”,揭开骗子们到底有多“上心”地设计套路、狙击老年人  例如,“气氛组”。  不要以为只有咖啡品牌会搞气氛组,会销中领掌“搞气氛”的套路屡试不爽。一份判决书提到,一位被告是超市店长,他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联系老年人并在现场鼓掌叫好,烘托气氛”,将进价仅300元一盒的“端粒多肽酵母β-葡聚糖”保健品,以每盒人民币3960元的价格销售给现场的老年人。  再例如,“复活术”。  在同伙的协助下,被告将冰红茶倒入事先冲洗干净的“敌敌畏”农药瓶冒充农药,由“讲师”表演“喝农药”或利用金鱼生理特点表演“金鱼复活”实验、向碱性水吹气实验,谎称需要售卖的保健品可以解百毒、抗衰老、预防、治疗癌症等多种病症  裁判文书中介绍,“她让工作人员拿来两个金鱼缸,一个装清水,另一个说倒了农药进去的,还让我们上去闻一下那装有农药的鱼缸的味道,我闻到有敌敌畏的味道。她把一条金鱼放进装有敌敌畏的鱼缸里,金鱼马上反肚。之后,工作人员把反肚的金鱼放进另一装有清水的鱼缸里,随即把一瓶灵芝水倒了几滴进去,金鱼马上复活”。  再例如,“攻心计”。  一起案例中表述,经销商通过平时与客户接触,以及在“免费旅游”过程中,趁机打探老年客户的健康状况、经济能力、是否与子女同住、购买欲望等信息,并与东鼎公司相关人员共同召开“顾客分析会”,根据所打探的信息,分析客户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攻单”(让客户购买产品)。  记者曾经在一个会销现场看到过这样的“话术”传单,他们将目标群体分成多种:遇到“随声附和型”,要用突如其来的质问让他们失去辩解的余地;那些“强装内行型”,就先假装顺从点头再劝其购买;遇到“虚荣型”,那就极力赞扬,假装尊敬他,让他顾及面子咬牙买下;面对“理智型”就诚实且低调,保守一点,强调产品的实用性。  而最常见的“套路”就是去蹭各种名人的流量,记者在多份裁判文书中看到被声称的“头衔”包括但不限于:“全国老龄化爱心工程”“海军医学研究所惠民工程组委会主任”等,实在需要仔细甄别。  此外,为防范公安机关查处,他们的警惕性也非常高:制定规章制度,定期销毁伪造的检测报告及提货单、财务报表,定期清除聊天记录、电子数据。  我们每个人都终将面临衰老和死亡。面对制造养生骗局的“银发收割机”,除了加强执法外,要夯实制度建设,把企业的信用监管和个人的信用监管结合起来,对养生产品销售相关从业人员加强约束,对有劣迹者实行职业禁入,不能让这些人受打击后又另起炉灶。更重要的是,别因为“黑发”们的陪伴缺席,让老人们寂寞无助,健康心愿一再被无良商家所利用。
    01/25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警惕!冒充公检法诈骗卷土重来 老套路有新花样
      近日,宁波市反诈中心发布紧急提醒:最近一段时间,冒充公检法的诈骗卷土重来,警方已接到多起报警。不法分子冒充社保局工作人员以及公安民警,以“受害人身份信息泄露或社保卡被盗刷,需提供银行卡信息进行核实”为由实施诈骗。更值得警惕的是,老套路又有新花样——QQ屏幕共享。  最近这样的案件可不少。1月12日晚上,鄞州首南派出所接到赵女士的报警电话,称她被假冒的公检法骗了16余万元。  当天下午,她在家中接到了自称是“宁波市海曙区社保局”科长的电话,被告知其涉嫌骗保,名下的银行卡被全部冻结。随后电话被转接到“上海市公安局”某位女民警处。在QQ上收到了对方的警官证后,通过语音聊天,赵女士下载了某浏览器,输入网址并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上看到了自己的“通缉令”。被吓坏了的赵女士于是便按照对方的要求在某网站上填写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等信息,进行“自证清白”……一顿操作后,她就收到了短信,银行卡内的钱全部被转走了。  还有1月10日,市民夏女士接到了一自称是“上海社保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其在去年10月27日在上海办理了一张医保卡,涉嫌违规报销15680元社保费用,要求配合调查,并将电话转接到“上海市公安局”。后面的操作和上面的案例差不多,到最后就发现钱没了。  “还有鄞州下应派出所1月12日接到的报警,也是类似的套路,童大妈被骗3.8万元。在这起案件中,骗子要求她把自己近期在购物平台上的消费图片全部截图发过去。显然对方是在评估她的经济实力,有针对性地下套。”市反诈中心民警说,这类案件有三大特点。  其一,诈骗号码都以“+”“00”开头。骗子第一步通常是采取“电话通知”。而这些号码前面一般会带有“+”或“00”,均是境外诈骗窝点的不法分子利用改号软件呼入的网络电话。  其二,会以“医社保”的角度,提醒你“涉案”。“近期此类案件中,近期的此类案件中,有超过一半的案件都是骗子自称‘医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提醒’市民社保账号异常、涉嫌诈骗案件等。”市反诈中心民警说,社保部门不会电话要求市民提供个人信息。  其三,作案“工具”多样化。骗子为了提高诈骗的欺骗性和成功率,事先准备好了各种作案“辅助工具”——“通缉令”“官方网站”“警官证”等。多数受害者都是看了这些“工具”后,在恐惧的心理下被骗子操纵转账,甚至四处借钱以证自己的“清白”。  “我们分析发现,现在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中,‘QQ屏幕共享’正在成为诈骗分子的新手段。”市反诈中心民警说,“QQ屏幕共享”可以将手机显示页面原封不动的共享给对方。而手机用户大都会设置自动弹出短信的功能,“短信验证码”自然也暴露给了诈骗分子。去年11月30日,宁海的夏女士就碰到了这样的事。骗子自己动手,直接将钱转走了,省去了原来诸多骗的环节。  此外,部分诈骗分子还会要求受害人下载“安全防护”APP。这款APP自带拦截电话功能,目的与之前惯用的呼叫转移等手段一致,即让外界无法及时联系受害人开展劝阻工作。  但无论诈骗分子手段如何更迭,只要记住:“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网络通知涉案人核查资金,也不会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发送展示个人工作证、相关法律文书、制作笔录,更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如遇问题可及时拨打96110报警。
    01/22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新型传销这些套路,你清楚吗?
      提起传销,你是否还停留在“专挑熟人下手”“限制人身自由”“给新人上课洗脑”等传统认识。近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打击传销公益动画中显示,这些传统手段已不再是传销主流,借助互联网的网络传销正在成为新危害。  公益动画中,网络传销往往打着各种新概念、新营销方式旗号诱人加入,如“互联网金融”“数字货币”“投资理财”“消费返利”“互联网博弈”等。这些网络传销一般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等社交软件联系并发展下线,上下线通过网银等收取费用或发放所谓“回报”。  “网络传销具有传播速度快,参与人数多、地域跨度大、活动隐蔽性强等特点。”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网络传销已成为政府部门新的重点打击对象。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万变不离其宗。公益动画中,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市民,只要具备“交入门费”“拉人头”“团队计酬”三个表象,就符合政府部门定义的传销。所谓“入门费”就是要求新加入者缴纳一定数额的费用或认购一定数量的商品,才能取得加入或吸引其他成员加入甚至分取经济利益的资格;所谓“拉人头”就是要求加入者不停的拉人入会并成为自己的下线;所谓“团队计酬”就是上线以直接或间接发展下线人员的数量或销售业绩作为依据计算报酬。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布公益动画旨在通过不同形式曝光传销的基本特征、表现形式、惯用手段、欺诈本质和严重危害等,提醒广大群众自觉远离传销、抵制传销。“如市民发现传销组织或深陷其中希望逃脱,可在确保自身安全前提下寻找机会拨打12315或110进行求助、举报。”
    01/22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