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应聘高薪司机却背上14万余元车贷?当心遭遇“套路贷”
      近期,网络上出现不少以招聘货运司机为幌子,实际对司机进行“套路贷”的情况。近日,一篇《应聘司机却被贷款买车,合同承诺不能兑现,运都公司回应另有说法》的文章报道了一起疑似“套路贷”的事件,引起不少货运司机共鸣。日前,又有11名货运司机反映,他们在求职过程中也遭遇了相同的“套路”。  5月底,张峰、孙千等人在求职平台看到济南同鼎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鼎公司”)发布的招聘司机的信息,开出固定货源,提供车辆,月薪万元等条件。张峰等人心动并前去面试,却在面试当天,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以“零首付”贷款买了车,欠下近14.7万元车贷。后期工作时又发现,不仅固定货源和保底薪资等无法实现,公司还一夜间“跑路”,他们只能把车辆以二手车的价格贱卖还贷。  应聘高薪司机,货没拉成反欠车贷  “今年5月中旬,我在赶集网上浏览招聘信息时,发现一家名叫济南同鼎供应链管理公司招聘货运司机,招聘信息显示,工作内容是负责机场件的运输,并称货源稳定,点对点配送,不需要司机装卸货,月薪8000-12000元,而且公司提供车辆,只要司机有C1驾照就可以应聘。”看到如此优渥的条件,张峰不免有些心动。  5月21日,张峰来到同鼎公司应聘该岗位。“应聘过程中,在具体工作和薪资方面,面试人员所说的同招聘信息基本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原本由公司提供送货的车辆没有了,需要司机自己通过汽车金融公司贷款买。”张峰表示,当时他也曾询问过工作人员为什么要买车,不是公司提供车辆吗?工作人员解释称,公司提供的车辆需要记在司机自己名下,所以要用司机的身份去买,未来如果司机离职,可以把车和车贷转到公司。  “当时工作人员还劝导我,称他们和机场物流有合作,有固定货源,每天跑两趟,工资保底有600元,不用担心还款问题。”张峰解释说,虽然当时心里有所怀疑,但想到后期有高昂的工资,他也就同意了。最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张峰在一家名为瑞福德汽车金融公司进行贷款。  “当时,该工作人员还给我了一张A4纸,上面印满了关于购车贷款时会遇到的问题和答案。并告诉我,稍等汽车金融公司会有人给我打电话,询问我是否买车,买什么车,让我按他给的措辞回答,如果问首付款是否缴纳,就回答‘待贷款审批通过后,就会缴纳首付’,这样就不用缴纳首付。”张峰回忆说,就这样,自己“稀里糊涂”地把车贷办了下来。  根据张峰提供的贷款成功的短信,张峰申请贷款车辆品牌统一为江淮蓝猫M1,车价12.7万元,首付金额29450元,贷款117800元,贷款期限3年,每月还款4025.55元。计算发现,该车最终还款金额约为14.7万元。  不仅张峰如此,和他同期应聘的孙千等另外10名司机,原本都是奔着找工作的目的去应聘,结果都背上了贷款买了车。  公司一夜“跑路”,司机无奈卖车还贷  让张峰等人没想到的是,等车辆陆续交付,他们开始拉活时才发现,公司只给他们指派货拉拉、运满满等货运平台的单子,根本没有之前所说的机场物流件这种固定货源。“几乎很少能接到订单,拉一趟下来,也根本赚不到多少钱。”孙千解释。  孙千表示,当他们察觉到不对时,也找过机场物流的工作人员,询问他们是否和同鼎公司有合作,对方表示,根本没有任何合作。“这时我们才反应过来,自己可能是被骗了。”  7月3日,张峰、孙千等人怀疑被公司“套路”后,集体去找同鼎公司讨说法,工作人员表示需要询问领导具体情况。7月5日,他们再去询问进展时,发现办公室已经人去楼空。据同鼎公司所在的办公地点帝堂大厦的保安介绍,7月4日他们公司还有人,7月5日就没人了,一夜之间公司全部搬空。  同鼎公司法定代表人康某介绍,他们不存在“套路贷”的情况,当时贷款都是他们司机同意的,而且金融公司在批贷前也同他们电话确认过。“目前,张峰的车辆已经帮他过户,和他也协商解决了,至于其他人的车辆贷款,我不了解情况。虽然我是法定代表人,但实际操作是我的一个朋友,事情发生后,我就不干了。”  据天眼查显示济南同鼎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一家以从事商务服务业为主的企业。该公司自成立后,已进行过两次更名:此前公司名称为济南大舜速达运输有限公司,2023年2月,公司更名为济南同鼎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2023年7月,该公司又改名为山东五八物流有限公司。  对于康某说法,张峰、孙千等人并不认同,认为康某是在推卸责任。“我的车辆是自己折旧重新抵给了瑞福德汽车金融公司,用来偿还自己的贷款,为此还搭进去了2万多块钱。”张峰解释说。孙千则表示,“我的车辆是以二手车的价格转卖了,仅卖了7万元,我前后共搭进去了近6万元。”目前,张峰、孙千等人已向当地派出所报案,警方正在调查了解中。  “套路贷”纠纷频发,专家:薪资高出行情,90%是骗局  张峰等人的事件并不是个例。据了解,近两年部分网络平台、货运公司以“稳定货源”“月薪过万”等条件招聘货运司机,诱导司机贷款购买货运车辆以供“入职”使用。司机提车之后却遭遇接活难、退车难、退款难等情况,收入未达之前承诺,却背负高额债务。  今年4月份,重庆市民张先生称在货拉拉直聘平台的重庆啦一啦物流有限公司应聘货拉拉司机时,背上了15万元车贷;今年6月份,一则“应聘北京货运司机承诺月薪保底一万二?”的话题冲上热搜,主人公河北的陈先生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信息,在北京当货运司机,月薪保底1.2万元。结果在离职时发现,不仅无法要回3万元的押金,每个月要还5000多元,连续还三年的车贷。  此外,在58同城、BOSS直聘等招聘网站以“货运司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发现有多家物流公司发布招聘信息,多数公司的招聘要求为“不限经验、不限学历,有C1驾驶证即可”,同时表示货源充足,有固定仓库,不需要司机装卸货物,给出的工资基本都是8000元~12000元/月。  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熊文杰曾解释,招聘公司若是给出了高出行情平均水平线且再翻倍的薪酬,那么,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骗局,此类公司就是拿捏了货车司机急于找活干的心理,用高薪为诱饵行骗。  5月29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关于防范物流领域贷款购车纠纷的风险提示,提醒货运、物流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审慎借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切勿轻信口头承诺,切勿轻信“代理维权”骗局。其表示,部分网络平台、货运公司以“稳定货源”“月薪过万”“随时退车”“以租代购”等条件招聘货运司机,诱导司机贷款购买货运车辆以供“入职”使用。司机提车之后却遭遇接活难、退车难、退款难等情况,收入未达预期却背负大额债务,导致生活困难。  在裁判文书网上可见,有不少关于贷款买货车及物流派单相关方面的合作纠纷。对此,法官提醒,有意从事货运、物流等行业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当审慎评估相关网络平台、物流公司的宣传内容,遇到低门槛、高薪酬、承诺货源及收入等情况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仔细辨别相关广告宣传的真实性和可行性,结合自身条件自主决定是否要买车。如确需贷款购买车辆用于货运、物流,应当审慎评估实际收入是否可覆盖贷款月供,以及在收入未达预期的情况下,是否有其他还款来源。贷款合同签署后,贷款人应当珍惜个人信用,按时依约还款。
    07/25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造谣必严惩 赚流量别打歪主意
      近期,网上流传“不同人群使用不同颜色社保卡”,是假的;“考取社工证包分配,还能优先录取为公务员”,也是假的。而传言中的“水稻上山,实际上毁林造田”,根本上就是在故意歪曲事实。  7月15日,中央网信办通报了包括“水稻上山”等在内的多起典型案例。据报道,一些网络账号杜撰、歪解公共政策信息,误导群众、从中牟利,中央网信办指导网站平台开展重点排查整治,共处置违法违规账号373个。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坚决打击造谣传谣行为,从严查处发布谣言的账号主体,曝光典型案例,形成有力震慑。  所谓的网络造谣传谣,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近年来,一些自媒体从业人员,为赚取点击率和关注度,假借社会热点事件编造传播网络谣言,其实亦不鲜见。但杜撰、歪解公共政策,公然自编自导自演,无中生有“造热点”“带节奏”以牟取私利,可谓是新趋势新动向。  相较于一般的社会热点事件,公共政策覆盖的人群更广,相关度更高。对某些流量“挖掘者”而言,他们对造谣引流的路数,已经纯熟于心。他们非常明确地知道,什么样的内容能够精准迎合人们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散发,并且收获不菲的流量。  从通报的典型案例看,造谣者无疑是深谙受众心理的。社保卡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当然人人关心;而“考取社工证,能优先录取为公务员”,则是有些培训机构,利用公众对职业资格认定的信息差,忽悠老百姓考证捞钱的花招。而在短视频时代,不仅有编造出来的文字,还嫁接视频来“佐证”。如今有图不一定有真相,网民们想要拨开迷雾看到事实,还真是不容易。  随着网络技术在移动终端的普遍运用,信息的高速传播就使谣言伤害的威力更大,它实际上成了一种病毒传播模式。试想一下,当一则事关公共政策的精制编造的谣言频频被转发,这种裂变式的传播,会对社会秩序造成怎样的干扰和破坏。  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人是真实的,其一言一行都留有痕迹,不可能是来去自如的“造谣场”。此次网信办严厉查处造谣传谣账号,就是在向那些只为博眼球、蹭流量的无良自媒体“亮剑”:别打杜撰、歪解公共政策的歪主意!想不择手段地赚流量,等待TA的还是那句老话,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造谣必被严惩。
    07/25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家长 六大类暑期高发电信网络诈骗需警惕!
      7月16日,昆明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自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开展以来,云南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暨昆明分中心(下面简称“昆明市反电诈中心”)坚持打、防、管、控、宣并举,强力推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案攻坚、专项打击和预警防范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2023年6月,昆明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13.8%,造成群众经济损失同比下降23.03%,侦破案件同比上升20.99%,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同比上升76.66%。据介绍,昆明市反电诈中心梳理暑期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并依托“昆明警方发布”“昆明反诈中心”新媒体矩阵发布预警信息,持续开展防范宣传,提高群众反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  昆明市反电诈中心提示:避免让未成年人单独使用手机,要多向该群体讲授相关诈骗案例,广泛提高警惕性;应查看未成年人手机上是否有不是家长安装的App,注意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况,及时阻断孩子与骗子的通联;应引导未成年人理智消费、合理追星,加强使用手机社交软件支付工具等方面的监督与教育;如不幸被骗,一定要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报警。  下面,一起来看六大类暑期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兼职刷单诈骗  骗子冒充客服,通过社交软件发布兼职刷单信息,承诺在交易后立即返还购物费并额外提成,并以“零投入无风险”“日清日结”等方式引诱有兼职想法的人。第一笔刷单之后,骗子会将本金和佣金及时返还。争取到受害人信任后,骗子将要求受害人进行大额的资金投入,再以系统故障等理由拒绝返还本金和佣金。  警方提示:网络刷单、点赞刷单都是诈骗,小额刷单给甜头,大额刷单真诈骗。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陌生二维码下载非官方发布的App,更不要轻易填写银行卡号、验证码、密码等个人信息。一旦发现被骗,保存好对方联系方式、双方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及时报警求助。  招录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等方式,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校领导亲戚等,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低分高录”“补录”等实施诈骗。还有些不法分子或中介故意混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区别,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合作办学”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部分办学机构打着学历教育的幌子,实际招收非学历教育学员。  警方提示: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学生必须通过高考招录。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蛊惑,以致上当受骗。  游戏交易类诈骗  骗子发布“买卖游戏账号、游戏装备”“免费领取游戏道具”等虚假广告,诱骗受害人上钩,而后将受害人进一步诱导至虚假交易平台,让受害人支付所谓“注册费”“保证金”“解冻费”等钱款,骗取受害人钱款。  警方提示:游戏消费要理智谨慎,不要被“免费送福利”的诱惑冲昏头脑,凡是涉及转账、汇款的,一定要提高警惕,多加核实。  粉丝福利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常会在各类社交平台注册冒充某影视“明星”私人社交账号,经常分享该“明星”的视频及照片吸引粉丝关注,并进行一些“回馈粉丝”的活动。后诈骗分子会利用粉丝追星心理,多次引导被骗粉丝进行转账,最后发现粉丝没有用了,就会果断将其拉黑消失不见。  警方提醒:年轻的粉丝们追星要理性,涉及转账、汇款时,要提高警惕,多加核实,切勿让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家长要强化对未成年子女使用手机的监管,妥善保管好支付宝、微信等网银支付密码,守好自家的“钱袋子”。  “培训贷”陷阱  个别不良培训类机构以只要报名参加培训课程就提供兼职与就业机会、学费可以分期付款等承诺,诱导学生在网络贷款平台进行借贷。但课程开始后,学生并未得到机构承诺的兼职或就业机会,而且面临退费困难和高利贷风险。  警方提示:不要轻信培训机构所谓“边学边赚钱”“先学后付”等诱惑贷款的承诺;不要在陌生网络平台注册信息、转账汇款及办理贷款等;求职期间注意甄别招聘信息与公司资质,如遇“搞不清、拿不准”的情况,请及时与学校、家长沟通。  网购退款诈骗  骗子冒充网购平台客服,以“所买产品质量不过关、缺货”等借口向受害人提出退款。在受害人按要求添加好友后,骗子会制造点击链接、扫码转账等情况。进入链接后,诈骗分子会要求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接着盗走卡里的钱。如果是扫码转账,骗子会要求受害人用其他贷款平台转账,并提出受害人转账后才能继续退款流程的不合理要求。  警方提示:在网上购物时,千万不能将银行卡号、身份证信息、手机收到的在线支付短信验证码提供给陌生人,更不要打开对方传来的网址链接,不要轻信陌生的来电或短信,不要轻易转账汇款,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拨打110报警。
    07/21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高招进行时 小心这些骗局
      目前,安徽省高招普通文理科提前批次、艺术类第一批次录取工作正在进行中。每年高招录取期间,招生诈骗也进入高发期,且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危害严重。颍州市教育局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要注意防范招生诈骗,常见的骗局主要有以下几种。  借军校招地方生名义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声称能帮助考生上军校“地方委培生”,许诺将来拥有军籍、享受军官待遇等,甚至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部队印章,从而骗取钱财。  以“内部招生指标”进行诈骗。不法分子自称在高校或招生办有关系,掌握“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要求考生家长先期支付定金或活动经费。  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将“自主招生”渲染成“自由招生”,声称只要支付一定数额的“定向费”,就可以得到“定向招生”或“自主招生”的计划及指标。  勾结有关人员共同诈骗。实施诈骗前,不法分子租住大学公寓用作临时招生办公地点,使考生和家长误以为是高校正规招生,从而放松警惕,落入圈套。有的不法分子还伙同大专院校内部工作人员共同作案,考生家长在向校方核实后发现确有其人,往往信以为真而上当受骗。  混淆不同类型办学形式。不法分子、中介和个别高等教育机构,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非学历短期培训等“入学通知书”“学习通知书”等蒙骗考生及家长,故意混淆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网络教育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学历性质,以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区别。  特别提醒,家长和考生要保持警惕,查询分数、招生录取都要通过官方途径,不要相信任何旁门左道;对接到的录取通知书,须仔细鉴别真伪。鉴别录取通知书的有效办法是,将省考试院门户网上查询到的个人已录取信息,与收到的录取通知书进行比对,确认学校、专业等具体名称无差别。
    07/1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明码实价,让消费者放心租车畅游
      随着暑期到来,旅游行业迎来了一年中的旺季,汽车租赁市场需求爆发性增长。然而,当前租车市场上的一些乱象,影响消费体验、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有消费者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一辆宝马汽车日租150元,打电话咨询,对方表示日均150元的租期为一个月,且要先交押金才送车。还有消费者在第三方租车平台观看直播时,刷到“‘坦克300’越野SUV出租,日均350元”,立即下单支付。但在取车时,商家却表示,350元是当天的价格,仅限一辆,目前车辆已被出租,若还想租车,需再支付150元。类似现象并非孤例。据媒体报道,当前租车相关投诉量不断走高,尤其是第三方租车平台,频频出现报价不清、押金难退、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  事实上,在电子商务技术手段已趋成熟的今天,租车平台对车辆状况的管理已经能够达到实时化,由于数据信息延误造成消费者订单和实际情况不符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而消费者相中的车辆无法成交,往往是经营者故意设下的“套路”:先用低价超值的标的吸引消费者,或者故意在推广页面上模糊部分信息,待消费者提车时,再以种种原因告知消费者期待的车辆无法办理,让消费者在时间、行程等条件的压力下,不得不更换选择或支付更高价格。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租赁市场增长迅速。尤其在旅游旺季,更是火爆异常。以今年“五一”假期为例,据携程数据显示,国内租车订单量同比增长574%,比2019年同期增长超300%。巨大的市场需求也让更多的企业投身汽车租赁行业。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8日,租车相关企业有近132.7万余家。  在市场快速扩张的同时,也暴露出各种问题。短期内大量汽车租赁公司集中涌入市场,存在良莠不齐,包括一些企业为了扩大业务,采用不规范不正当的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个别企业甚至存在将未备案车辆投入租赁运营的情况,给消费者出行埋下隐患,不仅严重破坏了汽车租赁市场的正常秩序,更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汽车租赁行业的种种乱象,归根结底是部分企业受到利益驱动,想要尽快占据更大市场份额,获取回报。应该看到,自驾游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还不长,租车自驾更是近些年才为公众所接受。一方面是汽车租赁市场不断壮大,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实惠的出游方式选择;另一方面,消费者在对新事物的尝试中,逐渐习惯并认可了租车自驾模式。可以说,是这种双向奔赴、双方共赢的合力才打造出了如今兴旺的汽车租赁业态,而这当中,消费者的认可是关键因素。企图用欺骗手段来糊弄消费者的行为,换来的将是消费者“用脚投票”。商家的这种行为,最终既砸了自己的招牌,也影响了行业的发展前途。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我们当然不能苛求每个经营者都能胸怀全局,谋划长远。但是秉持诚信经营的共识,坚守真诚待客的原则,是市场参与者应有的底线。明码实价,让消费者放心租车畅游,不难做到,也应该做到。
    07/1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规范快递运单,让个人信息不再“裸奔”
      近年来,快递行业迅猛发展,但是快递运单泄露个人隐私信息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消费者。有网友反映,目前仍有不少快递运单上的姓名和电话号码隐藏不规范,有的快递单上甚至个人信息完全未隐藏,“快递单”俨然成了“泄密单”。  今年4月,新的《快递电子运单》国家标准针对个人信息保护设立了专门章节,包括禁止显示完整个人信息等内容。但就目前看来,快递“新国标”的落实程度仍有待提高。  事实上,早在2017年就有快递企业开始使用“隐私面单”了。对消费者来说,“隐私面单”可以减少因泄露隐私信息而造成的困扰;对快递企业来说,通过“隐私面单”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既可以提升服务水平,又能增加用户对企业的信任感和满意度。那么,为什么至今仍有部分快递运单上的个人信息在“裸奔”?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针对快递运单的规范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性。调查显示,不同快递公司运单对个人信息的加密处理方式差异较大,即使同一家快递公司,也存在地区执行的区别。监管的薄弱让“隐私面单”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不仅如此,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虽然个人信息“暴露”在快递运单上,但是并非直接泄露给非法组织或机构而面临显著危险,因此很多人对快递是否提供“隐私面单”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消费者在选择保护隐私后,反而可能面临收不到快递驿站、快递柜的取件码通知等问题,甚至遭遇平台无视退换货、投诉维权需求或处理纠纷时平台和商家相互推诿的情况,严重影响消费体验。  “隐私面单”的推广,需要全行业各环节全流程的通力配合。快递行业涉及的产业链条很长、环节众多,为了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给用户提供精准的数据服务,上下游各企业往往更希望共享数据资源,打通信息壁垒。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个人信息就该“裸奔”,更不意味着隐私安全就该让步于快递行业便利。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信息共享,二者并不冲突。各个环节的企业完全可以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共享,进而推进快递服务水平的提升。  针对邮政快递行业信息触点多、监管难的问题,国家邮政局、公安部、国家网信办3部门去年联合开展了邮政快递领域个人信息安全治理专项行动。目前,国家邮政局也已经紧锣密鼓地启动了行业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积极出台各类规范文件,为保障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数据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邮政快递领域的用户个人信息保护事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既然“隐私面单”等做法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保护用户隐私上起到了实效,快递企业就应该顺势而为,进一步做好规范快递运单的工作,自觉为用户个人信息“加密”,让消费者放心选择快递服务。
    07/17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招聘面试不可玩“套路”
      面试是求职应聘中的重要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用人单位在进行面试时提出一些与招聘岗位并不相关的问题,比如属相星座、如厕习惯、吃饭时长、入睡时间等。尽管只是个例,但这样的歪风不可长,乱象必须纠。  求职者遇到的面试问题五花八门,有些问题甚至成了就业路上的“拦路虎”。有些面试人员提出奇葩问题,分不清公私边界。有些用人单位面试时空谈股票期权,却对薪资福利避而不谈。有的用人单位采取过度压力面试,打击求职者自信心,以求达到降低薪资的目的。有的借面试之名套取项目解决方案,面试后却杳无音讯。求职者遇到这样不靠谱的面试,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影响了自身择业判断。  6月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求职招聘10个典型陷阱防范提示。其中提到中介机构还未介绍到工作就以押金、保证金、办证费、服装费、资料费、内部推荐权等各种名目向求职者收取费用的案例。还有的不法分子以招聘为名诱骗求职者从事兼职“刷单”、传销“拉新”等违法活动。这份提示通过具体案例和防范办法,为高校毕业生等求职者安全高效找到理想工作提供了指南。  面对招聘陷阱、面试黑话,求职者如何规避这些潜在的“坑”和“雷”?从表面看,那些面试话术是为了找到更匹配的员工,实际上却暴露了一些用人单位、中介机构选人用人能力的低下。  求职面试,本就是一场双向选择,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对求职者来说,多一些真诚、多一些准备、多一些自信,在面试中能更好地发挥、表现自己;对用人单位来说,也应当以真诚的态度招纳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招聘市场上很多岗位信息是程式化的,用人单位的亮点和详细信息并不能充分体现,给求职者做出选择带来一定困难,互联网上的不少求职技巧也在教人怎样听得懂面试时的潜台词、画外音。不过,对于求职者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掌握这门隐形“学问”并不意味着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求职者要根据个人专长及兴趣做好岗位选择,并做好充足准备。
    07/12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谨防高校招生录取骗局
      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已经开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散布虚假信息、贩卖制造焦虑,针对志愿填报、招生录取等环节实施诈骗,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兰州公安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咨询有关信息,勿存侥幸心理、勿信不实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果遭遇诈骗事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认准官方权威渠道“小道消息”不可信  一些社会机构和个人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有关涉考涉招信息,存在政策解读不准确、信息提供不真实等问题,有的甚至通过假冒、仿冒高校和招生考试机构官方网站、公众账号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迷惑考生和家长,实施诈骗。  兰州公安提醒: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实施2023高考护航行动,开展“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专项行动,已协调有关互联网平台对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了权威标识,便于广大考生和家长识别,获取正规的招生政策和服务信息。  此外,每年具有招生资格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都会在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考生和家长可通过教育部官方网站“文献”栏目下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查询”核实。考生和家长在网上查询高校招生信息时,请认准“官网”标识。  警惕“志愿辅导”陷阱理性报考不迷信  每当高考成绩发布后,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就通过“不浪费1分不浪费未来”“让每1分都发挥价值”等说法吸引流量,制造志愿填报焦虑。然后,包装打造“专家”“名师”,编造“内部信息”“内部数据”、宣称“大数据志愿辅导”“一对一咨询”等,诱导考生及家长购买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兰州公安提醒: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布当年高考成绩统计情况、近年来各高校录取情况和志愿填报参考材料,高校也会介绍学校招生章程、招生办法和往年录取参考信息,不存在所谓的“内部信息”“内部数据”。同时,在志愿填报期间,各地都建立了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中学等志愿填报咨询公共服务体系,多渠道多方式提供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考生可通过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各高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查询所需参考信息,也可通过拨打当地招生考试机构和中学开通的咨询电话了解相关信息。  考生和家长不要迷信所谓高价、天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个人志向、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生涯规划等因素,着眼于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科学选择填报。  了解高校招生政策“特殊渠道”不存在  录取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声称“认识某某招办领导”,甚至通过伪造文件、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等,谎称可以“走后门”“搞特殊”,通过“内部指标”“机动计划”“计划外补招”“降分补录”等说法实施诈骗。  兰州公安提醒:高校招生是严格按照招生政策规定和学校招生章程等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和监督机制。高校招生计划由省级招考机构统一向社会公布,没有“内部指标”。对于未完成的招生计划,会通过公开征集志愿录取,不存在内部降低分数“补录”“补招”。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一律不能信。  认清不同教育区别擦亮眼睛看仔细  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急于上大学的心理,故意混淆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之间的区别,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国际合作办学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  兰州公安提醒: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学生均须通过高考招录。所谓的“录取通知书”不是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录取通知书,“入学”后也不能进行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更拿不到普通高等学校学历证书。  此外,考生要提高防范意识,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号、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和志愿填报系统密码等登录信息,不要泄露给他人,防止高考志愿被人篡改。
    07/10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当心“两卡”陷阱 警惕学生沦为“工具人”
      进入7月迎来暑假,诈骗分子也盯上了学生们,瞄准学生实施诈骗。近日,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刑警大队反诈中心民警解码了暑期“诈骗套路”——威逼利诱学生贩卖“两卡”。  案例学生沦为电信诈骗“工具人”  日前,公安雁塔分局刑警大队反诈中心民警杨一鸣正在梳理暑假案件诈骗清单,在清单上可以看到,“刷单、交友、网络游戏”等“暑期档”诈骗手段正在发生。同时,一些犯罪分子威逼利诱学生贩卖“两卡”,看似简单的行为,且不知不觉变成了诈骗分子的“帮凶”。  今年1月17日,西安市雁塔区某职业技术学院抓获涉嫌买卖手机卡的在校学生刘同学。据刘同学交代,其在网上看到一条兼职信息,对方要求提供本人的银行卡“洗钱”,并会按照比例进行提成,刘同学心生贪念,按照对方要求到达一民宿内,嫌疑人当面使用刘同学的手机微信、手机银行开始操作,为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洗钱转账,流水达十万余元,刘某的行为涉嫌违法犯罪被警方依法处理。  提醒民警解码“两卡”陷阱  怎样才能避免学生在暑期不掉入诈骗分子“帮凶”的陷阱?杨一鸣介绍了学生群体容易触及“帮信罪”的两种行为,提醒学生暑期警惕成为诈骗分子的“工具人”。  所谓的“两卡”,一般是指电话卡、银行卡以及第三方支付账户等。电话卡既包括我们平时所用的三大运营商手机卡、虚拟运营商电话卡、物联网卡等;银行卡包括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及结算卡、非银行机构支付账户等。非法买卖“两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产生大量“实名不实人”的银行卡、电话卡,不但会被犯罪分子用来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还会被用于网络贩毒、网络赌博等犯罪,这些犯罪现象对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更关键的是,很多不明真相的学生在被骗子忽悠后,不惜牺牲自己的信用办理电话卡、银行卡进行贩卖,最后受到法律惩处或者信用惩戒,让人痛心。  公安雁塔分局反诈中心民警提醒:切不要因为一时贪念而把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U盾及对公账号、手机卡等重要的个人信息出借或出售他人,以免成为网络洗钱犯罪的帮凶,让自己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重视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以免给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造成不良影响;发现非法买卖身份证件、银行卡、手机卡、对公账户、U盾等违法行为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07/10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防范“代收货款”骗局 可引入消费者“后悔权”
      “你有一个重要快递,代收货款159元。”遇到这种情况你会付款吗?随着电商的普及,很多消费者因买的东西太多,都记不清自己有哪些快递,一不留神可能就被代收货款“坑”了。近日,消费者宋先生就差点被代收货款骗了,他收到一个代收货款快递,需付159元,打开一看,竟然是在绿化带常见的“冬青树苗”,市场售价只要几块钱。  在如今电商繁荣的时代,代收货款服务成了一种常见的物流配送方式,有利于商家销售商品、回笼货款,也给消费者提供了货到付款的便利条件,有助于促进商品销售。然而,这也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利用该模式实施诈骗,令部分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而快递公司缺乏有效制约措施,又使得“代收货款”骗局层出不穷。为了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可考虑实施无理由退款“后悔权”,让骗子无机可乘。  目前“代收货款”是由快递公司上门送货,消费者在收到快递后,将货款支付给快递员,完成交易。如此就留下诈骗漏洞,消费者因各种因素下,在未打开快递验货时,无法察觉是否属于自己的网购商品,就可能在无知的情况下,将货款付给快递员,快递公司再转付给骗子。那么,就可以在货款支付环节,引入消费者“后悔权”,由快递公司暂时保管货款,在限期内不得支付给商家。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七天无理由退货”制度,商家如果使用“代收货款”服务,就必须认可“七天无理由退货”条款,并必须由快递公司暂为代管货款,若消费者认为快递无误、可允许快递公司支付货款;或者七天期限到期后,消费者没有提出退货退款要求,快递公司自动将货款支付给商家。由此,即可给消费者充足的时间,去验证快递商品的真伪,防范“代收货款”诈骗,让骗子无法拿到货款。  同时,引入“后悔权”,也能够提高商家的诚信度,增强消费者对于平台和商家的信任感,让“代收货款”服务真正发挥促销效用。另一方面,消费者拥有的“后悔权”使得主动权掌握在消费者手里,得以迫使商家提高商品质量、售后服务,以降低“代收货款”的退货退款率,进而形成良性竞争,鼓励更多商家重视品质和服务,改善网购环境。  与此同时,此项措施的实施,也将促使快递公司重视管理责任,加强对“代收货款”服务的排查,保管好货款,主动采取措施防范骗局的发生。比如,快递公司可以建立“黑名单”,对有利用“代收货款”诈骗前科的商家,或地址不详、发货人信息虚假的商家,将其纳入“黑名单”,拒收相关快递。对有商品可疑的快递,可提醒消费者现场拆包查证,防范被骗。  在电商行业日益发展的今天,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服务质量和诚信度,乃是电商平台、商家和快递公司等应尽的责任。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公正、透明的电商环境,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好的购物体验,促进行业稳健发展。
    07/10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