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现场会
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现场会。会议围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现场交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经验做法,更好推动各地有效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做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丛亮主持会议并讲话,江苏省副省长胡广杰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强调,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并就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江西等地考察时,再次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和致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成立70周年的贺信中,都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出明确要求。7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要切实把中央精神领会好,把发展方向把握好,把务实举措落实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汇聚各方力量打造工作合力,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会议要求,要深刻领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大意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重大部署,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民营经济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发展趋势长期向好。要科学把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各项工作部署,加强部门、地方密切协作配合,形成抓工作的“一盘棋”,推动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早见效,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同志发言,并在现场通过典型经验展板等形式与各地参会同志进行了深入交流,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工商联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参会同志实地调研了无锡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和有关民营企业。
国务院: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0月11日,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普惠金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必要继续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本次《意见》明确了未来五年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重点强调突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聚焦重点领域、保险和资本市场的作用、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重视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建设、统筹发展与安全六方面内容。 在重点领域方面,《意见》明确要推动重点领域信贷服务提质增效,着力加强对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支持,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强化对民生领域的支持,丰富创业、助学等金融产品,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群体的服务。在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服务中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意见》要求,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一是拓宽经营主体直接融资渠道。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差异化制度安排,适应各发展阶段、各类型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新三板融资机制和并购重组机制,提升服务小微企业效能。完善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试点,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完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募投管退”机制,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农业。发挥好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小微企业支持。鼓励企业发行创新创业专项债务融资工具。优化小微企业和“三农”、科技创新等领域公司债发行和资金流向监测机制,切实降低融资成本。 二是丰富资本市场服务涉农主体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并购重组。对脱贫地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延续适用首发上市优惠政策,探索支持政策与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相衔接。优化“保险+期货”,支持农产品期货期权产品开发,更好满足涉农经营主体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需求。 三是满足居民多元化资产管理需求。丰富基金产品类型,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资产管理需求特别是权益投资需求。构建类别齐全、策略丰富、层次清晰的理财产品和服务体系,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建设公募基金账户份额信息统一查询平台,便利投资者集中查询基金投资信息。 金融监管总局表示,下一步,将加强监测评估,探索开展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评估。对普惠金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加强调查研究,适时丰富完善和优化调整政策措施。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药品使用单位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公布《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管理办法》加强药品使用环节质量管理,对医疗机构药品的质量管理部门和人员、储存和养护、药品质量问题处理和召回、药品追溯等作出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和其他药品使用单位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对本单位药品购进、储存、使用全过程的药品质量管理负责。 《管理办法》完善药品经营许可管理,明确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连锁总部、零售企业的许可条件和申请材料要求,简化药品经营许可审批程序,优化药品批发企业开办标准,并明确药品批发企业、零售企业经营范围核定标准,对申请仅从事乙类非处方药零售活动的,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和承诺书后,符合条件的,当日颁发药品经营许可证。 《管理办法》还夯实经营活动中各相关方责任,强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责任,细化其对药品购销人员、购销行为、储存运输等的管理要求,强调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经营企业委托储存、运输活动的质量管理要求,并对药品零售连锁提出总部对所属门店统一管理的要求。 《管理办法》强化药品经营和使用全过程全环节监管,进一步明确国家、省、市县各层级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划分,明晰跨区监管责任,丰富行政处理措施,明确行刑纪衔接等要求,确保监管责任全面落实。此外,还规定药品监管部门对医疗机构进行处罚,应通报卫生健康主管部门。
国务院: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0月11日,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普惠金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必要继续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本次《意见》明确了未来五年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重点强调突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聚焦重点领域、保险和资本市场的作用、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重视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建设、统筹发展与安全六方面内容。 在重点领域方面,《意见》明确要推动重点领域信贷服务提质增效,着力加强对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支持,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强化对民生领域的支持,丰富创业、助学等金融产品,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群体的服务。在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服务中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意见》要求,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一是拓宽经营主体直接融资渠道。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差异化制度安排,适应各发展阶段、各类型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新三板融资机制和并购重组机制,提升服务小微企业效能。完善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试点,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完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募投管退”机制,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农业。发挥好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小微企业支持。鼓励企业发行创新创业专项债务融资工具。优化小微企业和“三农”、科技创新等领域公司债发行和资金流向监测机制,切实降低融资成本。 二是丰富资本市场服务涉农主体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并购重组。对脱贫地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延续适用首发上市优惠政策,探索支持政策与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相衔接。优化“保险+期货”,支持农产品期货期权产品开发,更好满足涉农经营主体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需求。 三是满足居民多元化资产管理需求。丰富基金产品类型,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资产管理需求特别是权益投资需求。构建类别齐全、策略丰富、层次清晰的理财产品和服务体系,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建设公募基金账户份额信息统一查询平台,便利投资者集中查询基金投资信息。 金融监管总局表示,下一步,将加强监测评估,探索开展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评估。对普惠金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加强调查研究,适时丰富完善和优化调整政策措施。
中消协:商家提供预制菜应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日前,中消协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消费者因预制菜销售不够透明产生侵权隐忧”该话题关注度最高。 近段时间,有关预制菜“进婚宴”“进校园”的话题频频引发舆论争议。如,有消费者向媒体反映,其在知名酒店高价订购婚宴套餐,消费后发现16道菜中近七成是预制菜,质疑商家未提前告知相关信息。有家长称一些学校提供的预制菜午餐质量差、口感不佳,担忧影响学生健康。 “相关事件反映出一些餐饮商户或学校食堂未能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及选择权,而消费者对预制菜商品在食品安全、绿色健康方面存在不信任感。”中消协认为。 案例显示,一方面,消费者难以单纯从外观分辨预制菜商品,导致消费后与预期不符而心生不满;另一方面,消费者与商家若出现争议难以得到满意的答复,更加重了对此类商品的不信任情绪。 中消协提到,今年下半年以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作出对预制菜进校园持审慎态度的表态,对公众关切焦点予以回应;上海、深圳、廊坊等地市场监管部门采取发布消费提示、开展专项监管行动等举措,引导预制菜行业企业规范发展;福建省消委会等消协组织也呼吁让预制菜消费“更透明、更健康”。 舆论认为,消费者对预制菜商品的疑虑值得各方重视,商家在提供预制菜商品时,要落实对消费者知情权及选择权的保障,同时,相关部门还需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健全行业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让消费者在预制菜商品消费中“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另外,中消协等梳理发现,消费者反馈不合理设置的共享按摩椅增添困扰、消费者呼吁商家保障“扫码”数据安全、消费者认为智能电视“套娃”收费存在欺诈陷阱、消费者认为现制饮品难选“去冰”不合理等案例涉及的消费维权问题亦较为突出。
重庆巫山:“信用+民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见成效
“在我们这里,读者用‘信用’做抵押即可借阅图书。”日前,重庆市巫山县图书馆负责人介绍,巫山图书馆积极探索‘图书馆+信用’工作机制,开启了“信用阅读”新模式。截至目前,已办理信用借还证300余个。而这也是该县在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实施“信用+民生”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近年来巫山县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制定出台《巫山县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实施方案》等专项工作文件,组织召开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推进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业务培训工作会和信易贷工作培训会等,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数量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县各信用信息报送责任单位共归集共享各类公共信用信息近139万余条;公共信用报告应用领域得到有序拓展,仅今年以来,该县就已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中运用企业信用报告,收取企业公共信用报告百余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巫山县的“信易贷·渝惠融”平台,截至目前,全县经营主体在该平台发起有效订单90笔,已授信通过9笔,成功授信金额1175万元,助力全县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初见成效。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信用+民生’发展理念,大力开展‘信易+’惠民便企服务能力和水平,对信用等级高的经营主体或市民出台相关优惠激励政策。现已推出‘信易阅’‘信易游’‘信易行’等特色信用应用,让经营主体享受更多便利与优惠。”巫山县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勇介绍。
北京:今年为2.67万户市场主体开展信用修复
为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在2023年开展为期一年的信用提升行动,多措并举助力市场主体增信、提质,全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北京丰利航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册在丰台区的公司,因为“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问题,被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录。在联系市场监管部门后,获知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北京)”进行经营异常名录的信用修复,企业在线上发出申请后,市场监管部门很快受理,通过电话指导企业对申请材料中的问题进行修改后,很快移出了经营异常名录。企业表示:“以前现场办理从领表、填表、准备材料、退回修改等需要往返多次,开通线上信用修复后,办理时效快多了,现在2天内就能受理,手续简化,操作简单,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打电话指导修改问题,提示补充材料,无需反复跑腿,大大节省了企业时间,为企业重塑信用,快速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助力。” 为2.67万户市场主体开展信用修复 市场监管部门畅通线上线下修复双渠道,对于能够通过信息系统查询的企业主体,无需提交证明材料,简化信用修复材料。同时,全面压减信用修复时限,对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探索推进“在线申请+数据核查”的修复方式,实现信用修复“网上办、零见面”,助力主体重塑良好信用。 2023年以来,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已为2.67万户市场主体开展了信用修复,其中,通过线上途径为市场主体节约“跑腿”时间3100小时。同时开展“国家信用网”“北京信用”“信用中国”多平台行政处罚信息联动修复机制,建立“多口受理、协同处理、一次办成”机制,市场主体可实现“一次申请,同步撤下”,今年以来已通过数据共享互认,为10112家企业修复了行政处罚公示信息。 设置信用惩戒“缓冲期” 市场监管部门将失信处置由事后惩戒向事前预防延伸,在年报公示、信用惩戒、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等环节,对信用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发布信用风险提示和指导。 同时,设置信用惩戒“缓冲期”,对于首次未按时报送年度报告的市场主体,符合条件的不予执行有关信用惩戒措施或实施相关行政处罚,对因受灾情影响暂时失联的经营主体,可暂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截至目前,对18.1万户主体暂缓实施信用惩戒措施,10285户市场主体在缓冲期内主动进行了报送,避免信用受损。 实施公示信息抽查容错,对公示信息抽查中发现市场主体一般状态信息有误,或重要信息中存在非主观故意的明显错误的,未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允许修改,鼓励市场主体开展即时信息自我纠错,今年已有693户次主体主动自我纠错。
市场监管总局:全国企业信用监管数据质量全面提升行动取得积极成效
2023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为期一年半的企业信用监管数据质量全面提升行动,旨在以全面、准确、完整、及时的数据,夯实信用监管工作基础,持续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目前,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初步完成自查整改,取得积极成效。 线上与线下、智慧与人工相结合,强化问题排查 各地创新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智能与人工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强问题数据排查。山东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治理购买服务项目,委托第三方机构提前部署开展质量提升相关工作,并开发相关数据质量监测系统,为全省数据质量提升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广东开发编写数据质量检查程序,对全省市场准入系统经营主体数据进行治理,并理顺现有经营主体信用监管信息异议反馈机制,优化数据溯源流程。 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整改 各地对自查中发现和市场监管总局下发的企业信用监管问题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研判,按照问题数据产生原因、整改措施等不同,进行分类整改。对能够修正的问题数据,分批分层分类逐一修正;对不能修正的数据,完善工作机制,防止增量数据质量问题产生。上海已修复数据问题5891.1万个,528.9万个数据问题已明确修复口径和修复技术手段。浙江完成年报列异列严,抽查检查、告知承诺不实等共229类问题处置方案确认,已完成整改问题数据3897.9万个。山东全省1.35亿条问题数据中,88.4%已通过省局信息化系统批量修正,剩余11.6%问题数据,配套开发行政处罚问题数据整改、年报一般检查信息修改、经营异常名录数据维护等信息化模块,支撑基层在线修复问题数据。吉林、云南等地整改问题数据均超过1000万条。 加强数据源头治理,建立健全防错校验机制 各地进一步完善数据分发、校验、反馈、采集等工作机制,加强数据质量问题源头防控。浙江建成数据质量治理成效评价模块,优化数据分发通道以及分发逻辑,并在温州龙湾开展数据治理试点。山西对年报信息中失业再就业人数大于从业人数等问题增加校验程序,并依托山西省市场监管智能指挥平台,将发现的问题数据及时反馈至相应业务系统,形成问题数据处理闭环。江苏运用数字校验技术,完善系统自动检测不符合分布规律的异常值数据、业务数据逻辑不一致等问题数据的功能,确保数据录入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修正。青海完善年报信息与自主公示信息的填报规范,提高数据采集质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以更扎实、更有效的作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前,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表示,要更好发挥民营经济发展局职能作用,并详解该局三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实化细化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体系。针对近期民营企业提出的建议诉求,统筹各部门合力,尽快形成可落地、能见效的政策举措,督促重点任务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强化民营经济发展形势监测分析。建立民营经济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形成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样本库,对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早研究、早预警。 三是持续畅通民营企业诉求反映和问题解决通道。建立民营经济问题及政策建议的收集、转办、跟踪、反馈机制,及时回应民营企业关切,积极协调推进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以更扎实、更有效的作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设立专门机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还持续发力推动民间投资。丛亮介绍,促进民间投资17条政策措施出台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狠抓政策落实落细,取得阶段性进展。 比如,加紧加快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建立并正式上线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组织各地梳理重大项目、产业项目、特许经营项目等3张项目清单,已向民间资本推介4800余个项目、总投资约5.27万亿元人民币,相关项目重点分布在城建、农业、旅游、公路、水路港口等领域。
两部门: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
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演出举办单位应当建立大型演出活动退票机制,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 根据《通知》,观众人数在5000人以上,为大型演出活动。 《通知》要求,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每场演出每个身份证件只能购买一张门票,购票人与入场人身份信息保持一致。演出举办单位、演出票务销售平台应当加强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以及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 在退票方面,演出举办单位应当建立大型演出活动退票机制,设定合理的梯次退票收费标准,保障购票人的正当退票权利。 《通知》提出,进一步提高大型演出活动门票销售比例,演出举办单位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对其余15%的门票,应当在演出前24小时进行个人信息绑定,做到“实名绑定、实名入场”。 《通知》要求,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部门、综合执法机构要加强对大型演出活动的实地检查,现场核验演员信息及演出节目内容,严禁擅自变更演员及演出内容,严禁假唱、假演奏等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