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完善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
日前,国新办就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运行举行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陶凯元在会上表示,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五年来,积极探索和不断深化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改革,工作成效颇为显著。 陶凯元表示,未来深化法庭改革重点要采取以下两方面的举措: 第一,要完善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要深入总结改革的成绩和经验,按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提出的“实施高水平知识产权审判机构建设工程”和“完善上诉审理机制”这两方面的要求。采取切实措施优化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垄断案件上诉审理机制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体系,这是未来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方向和任务。 第二,加强法庭全方位的基础保障。要在人才队伍、办公场所、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加强法庭的保障力度,当前重点是要加快推进面向全国的法庭专业人才集中选调工作,要招聘全国的知识产权审判人才到法庭来工作。应该说,这是全国法院知识产权系统一个很大的事情,要确保整个审理机制和法庭工作稳步向前推进。 陶凯元表示,法庭改革的推进和深化,要以更好发挥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的职能作用为基本目标,以服务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为根本宗旨。
宽甸县供销社直属企业大众旧物市场信用承诺书
宽甸满族自治县辽东大厦信用承诺书
宽甸满族自治县圣乾印刷厂 信用承诺书
丹东晶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信用承诺书
【风险提示】如何避免年报骗局成“年度循环剧”
据2月18日《经济日报》报道,近日,浙江省诸暨市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诈骗案。个体工商户谢先生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让其及时申报年报。由于对方掌握相关信息,谢先生信以为真,在关注对方提供的公众号后,缴纳了228元申报费用。后来,谢先生回电询问办理进度,发现电话打不通,微信公众号也已失效,于是报警。这起诈骗案中,共有3万多家企业、个体工商户被骗,金额合计超过660万元。 年报本是经营主体向监管部门和社会报告联系方式、经营状态、从业人数、资产状况等相关信息的一种信息披露机制,却被一些人当成了诈骗的媒介。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经营主体掉进年报诈骗的陷阱,从而引发舆论关注。这应该引起各方重视和反思。 通常,每年的前半年为法定年度报告期,这也往往是一些诈骗分子的活跃期。他们大多冒充市场监管等部门,向经营主体精准发送提示、催促年报等信息,从而骗取年报费用或逾期年报的罚款等,或发送虚假的年报平台链接,套取经营主体的敏感信息,将经营主体引入连环骗局。 年报骗局的骗术难言高明,却能屡屡得逞,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一,不少经营主体不熟悉年报的流程、条件、标准等,也不太留意官方发布的年报信息和有关风险警示信息;其二,有的经营主体在相关环节存在信息保护漏洞,或未严格、规范履行信息保护义务,给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其三,相关社交平台、通信运营商对年报诈骗信息或疑似年报诈骗信息的筛查拦截不到位;此外,有关部门对年报的相关宣传和引导尚存不足,年报的路径还不够简捷顺畅…… 防范遏制年报骗局,保护经营主体的相关权益,须瞄准上述“病因”对症下药。比如,市场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等可通过多种媒介广泛宣传经营主体年报的路径、平台、条件等信息,让经营主体充分知晓年报的零收费属性,同时可结合司法部门发布的年报诈骗案例,解剖骗局套路,通过以案说法给经营主体敲响警钟;公检法等部门应针对年报诈骗及经营主体信息泄露、盗窃、倒卖等行为开展专项治理,斩断个中利益链条,让不法分子付出必要的法律代价;社交平台、自媒体平台、通信运营商等则应加强对年报诈骗信息的关注和研判,与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确定年报诈骗信息的敏感关键词并对其进行动态调整,在此基础上,利用智能+人工的方式完成对敏感关键词的筛查拦截;经营主体要增强防范和警惕意识,主动了解有关年报的官方信息和注意事项,熟悉相关流程和操作要领,做好拒骗防骗的第一责任人,等等。进而言之,市场监管部门有必要顺应经营主体的需求,进一步简化年报流程和事项,并做好相关培训指导工作。 年报关系海量经营主体的法定义务和切身利益,相关各方应该共担责任,形成合力,让年报变得更简单、方便、安全,而非屡屡成为“年度循环剧”。
【风险提示】女儿被“绑架”?“朋友”有投资“内幕”?小心电信诈骗新套路
“妈妈,救我!”近日,市民刘女士突然接到女儿小雯的电话,电话中一名陌生男子称已经绑架了小雯,要求她在规定时间内向指定账户交纳100万元赎金。电话号码是对的,哭喊的声音也像极了女儿,加上对方威胁的口气,刘女士一下子慌了手脚。“他说完就挂了,再打女儿的电话一直无法接通,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情急之下,刘女士赶紧报警求助。 接报警情后,南京市江北新区公安分局泰山新村派出所民警立即兵分两路。一路民警一边尝试通过电话与小雯取得联系,一边火速赶往其工作单位进行核实。另一路民警赶往刘女士住处,同时保持与其通话,避免其情急之下向对方转账。 “放心放心,人找到了,她在负一楼,手机没信号。”15分钟后,民警找到了正在单位负一楼仓库整理货物的小雯。得知女儿安全,刘女士这才松了口气,连连对民警表示感谢。 “诈骗分子利用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家属姓名、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通过改号软件与受害人联系,播放与其家属音色相似的求救音频,要求转账。”警方提示,针对此类“虚拟绑架”骗局,在接到亲人被“绑架”的电话后,一定要保持冷静,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切忌随意转账汇款! 近期,市民胡女士在手机刷短视频时无意中看到一个炒股投资广告。胡女士当即被视频中介绍的投资项目吸引,点击加入了群聊。随后,胡女士收到来自群内网友“诚诚”的好友申请,其表示可以推荐“靠谱”的投资项目给胡女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胡女士便通过了好友申请。 在接下来的聊天过程中,胡女士从“诚诚”口中了解到一个新型投资赚钱项目,得知其中收益利率十分可观,但需要下载指定的投资软件才能购买。于是,胡女士按照“诚诚”提供的链接下载了“专用”投资软件,并使用自己的银行卡对软件内提供的充值账户进行转账。后续操作中,胡女士先行购买了一个投资项目,眼见账户收益大幅度增长,心中疑虑也逐渐放下,接着投入了数十万元。 接到胡女士反诈预警信息后,江北新区公安分局顶山派出所民警迅速对胡女士进行电话劝阻,告知其正在遭遇投资理财诈骗。同时,为及时帮助胡女士挽回损失,民警当即对胡女士相关银行账户开展紧急止付、保护冻结,成功追回胡女士被骗资金中的29万余元。
十五部门:支持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诚信经营好、发展潜力大的个体工商户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提升发展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针对个体工商户数量巨大、点大面广、利益诉求多元化、发展水平差异化的特点,部署采取个性化措施进行分型分类和精准帮扶,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各类扶持资源的有效性,着力提升个体工商户总体发展质量。 《指导意见》提出,将实际开展经营活动的个体工商户,按照存续时间、经营状况、纳税情况、雇员人数等指标,划分为“生存型”“发展型”“成长型”三种类型,实施针对性扶持举措。在分型基础上,开展“名特优新”四类个体工商户的选拔和认定,支持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诚信经营好、发展潜力大的个体工商户,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同行业、同类型经营主体更好发展。 《指导意见》明确了构建分型帮扶政策体系、加大分类培育力度的具体措施和工作安排,从增强个体工商户发展内生动力、突出党建引领发展、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加强沟通交流等方面作出了部署。同时,提出了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做好宣传引导等工作要求。《指导意见》还将《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总体方案(试行)》作为附件,明确了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的具体标准、方法和程序,为政策落实提供保障。
五部门:各地应建立二手车出口信用评价体系
商务部等5部门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二手车出口工作的通知,从切实加强组织实施、严格保障质量安全、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强化监管和服务等四方面着手,进一步推动二手车出口发展。 通知强调,要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将鼓励各地建设集展示交易、维修整备、检测认证、报关出口、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二手车出口基地,提升集聚效能。鼓励有条件的二手车出口企业设立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实现出口二手车转让登记、注销登记一站式办理。指导企业通过自建、资源共享或多渠道合作等方式,建设海外维修服务体系,增设海外售后服务网点,多渠道保障备品备件供应。支持汽车生产企业进一步健全国际营销网络,充分发挥品牌、渠道等优势,切实提升自产汽车在海外的售后维修服务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重点市场建立公共的展示交易中心及海外仓。充分利用各类贸易促进平台,支持企业拓宽海外市场渠道。鼓励创新二手车出口营销模式,积极探索建设二手车出口电商平台、拍卖平台等。 通知要求,切实加强二手车出口的组织实施。要以保障出口质量信誉和规范出口秩序为重点,避免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 通知明确,严格保障出口二手车质量安全。出口车辆应符合《二手乘用车出口质量要求》(WM/T8-2022)或《二手商用车辆及挂车出口质量要求》(WM/T9-2022),并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产品检测报告。出口目标国有准入标准的,出口企业应同时声明符合当地标准。鼓励二手车出口企业使用“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查询车辆维修记录。二手车出口企业是质量追溯责任主体,严禁出口盗抢、走私、非法拼装、报废等违规车辆。 此外,通知还要求强化二手车出口监管和服务。各地要加强对二手车出口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做到全流程可追溯。建立本地二手车出口信用评价体系,引导企业守法合规、诚信经营,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竞争行为,维护出口秩序。优化监管流程,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风险提示】演唱会“另辟蹊径”买到内场票?诈骗套路需警惕
近期,不少明星官宣演唱会,可谓是热度一波接一波。不过,不少网友没有抢到门票,大家便开始寻找其他途径……此时,要小心,说不定你已经成为骗子重点关注对象。 近日,杭州市民小王(化名)得知她喜欢的歌手将于今年3月举行演唱会,很是兴奋,但想到以前购票的失败经历,小王在社交平台发了贴子,希望有“内行人”能帮忙抢到门票。 贴子发出后没多久,一个名为“小薯”的陌生人加其好友,称其可以为小王拿到门票,两人随之开始沟通。 晚上8点多,对方发来一张待支付的的截图,表示自己没有多余资金为她垫付费用,需要小王转账用于订单支付。 看到门票已被成功锁定,小王心情不由激动起来,将钱款转了过去。在拿到票务信息后,小王心想,“不如去官方核验一下真伪,万一有假……”,得到的结果给了她当头一棒,票与订单均是假的,就当小王找对方讨要说法,发现已被拉黑。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套路分析: 1.在演唱会官方门票开售前夕,骗子到处宣称有官方的售票渠道,或者是内部人员,可以买到非常紧俏的门票,吸引粉丝上钩。随后以定金、辛苦费等各种理由要求支付价款,甚至说卡单了需要重新备注支付才能出票,以此骗取更多钱财。等受骗人发现被骗要求退款时,已被拉黑。 2.开演唱会前夕,骗子谎称有票但去不了,在一些二手交易网站搭讪受骗人,拿到钱就拉黑。 3.骗子事先潜伏在社交软件群里,发布门票信息。有人上钩后,通常有两种诈骗方式。一是发送虚假网站链接,要求受骗人通过网站付款,大部分受骗人认为平台付款安全有保障,直接付款,不曾想进入的却是钓鱼网站。二是会告诉受骗人需要先付定金后发货,收到门票后再付尾款。交易流程貌似毫无问题,但受骗人收到的门票极有可能是伪造的高仿门票。 4.演唱会现场周边,往往会有一些人员兜售“黄牛票”,且大多都是高仿假票,等受骗人拿着票准备进场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上当受骗。 警方提示: 1.认准官方,正规购票 购买演唱会门票请至正规一手交易平台,警惕黄牛、骗子伪装的票贩;不要开发、使用、传播所谓的“抢票神器、外挂”。 2.核实真假,谨慎交易 在购票时务必核验购票途径的真实性,拒绝不明链接。在官方已确认门票售罄的情况下,不要心存侥幸,尤其注意不要轻信平台之外的任何售票行为;二手购票,注意认准正规二手交易平台并多途径核实,确保万无一失再转账。 3.发现被骗,立刻报警 对订票信息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正规票务公司;一旦发现被骗应第一时间保留对方信息、链接、付款等证据,并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