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风险提示 > 正文
  •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低分上名校”不可信
  • 发布日期:2024/7/26 9:16:30
  • 阅读量:913
  • 来源:南方日报
  • 专栏:风险提示

  日前,广州中考录取工作已正式开始。然而,有考生家长向记者反映,他们首先收到的并非录取结果,而是不知名机构发来的“低分读名校”短信。

  每年暑假,都是招生诈骗的高发期。“702分以下读广州名高中”“花30万借读可上名校”就是如此。更离谱的是,部分家长完全没有填报过中职三二分段志愿,却收到了相应的录取信息。对此,广州市招考办已明确表示,所谓的“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低分高录”“降分补录”等特殊渠道不存在,“留位费”“中介费”“打点费”“赞助费”等花钱办事说法不可信。

  外人觉得“一眼假”的信息,何以禁而不绝?事实上,大部分类似骗局击中的,都是那颗焦虑的心。因为“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所以但凡有一丝“捞偏门”的机会,总有家长着了“信息差”的道。“越头部的学校,我们收费接近50万,稍微差一点的学校大概是30万到40万。”一个有些微妙的细节是,某机构工作人员明码标价后还表示,该操作并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学生被名校接收,还要看时机和机会。他们没有打出“包过”的幌子,想必正是摸透了“痛点”,主打一个“欲擒故纵”,增加可信度和迷惑性。

  饶是如此,看穿骗局也算不上什么难事。时至今日,从招考服务平台到学校招生电话,各类官方渠道充分开放,是骡子是马,动动手指便见分晓。再者,不少判例也是殷鉴——前不久,大庆高新区法院就审结了一起“大能人”包办择校与包办工作的诈骗罪案件,最终孙某获刑9年,罚款5万元。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家长一心寄望于内部渠道,自然不会通过正规渠道求证,以至于等到骗子得手才后知后觉。

  “分数够了,谁也不用找;分数不够,找谁都没用。”所谓“低分上名校”,其归宿注定是反诈素材。任凭他们机关算尽,头衔再“显赫”,“翻车”只是时间问题。借此契机,广州市教育局还公布了招收借读生、收取择校费等十大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负面清单违规行为,明确表示对出现在负面清单中的行为,视情节严重程度作出处理。无独有偶,郑州市教育局日前也发布公告称,任何以送学生入学为由收取钱财的行为都是欺诈违法行为。以鲜明立场落实教育公平、回应群众期许,正是最好的反诈“宣传册”。从源头上精准发力,“花钱进名校”的念头才能彻底打消。

  分数自有高低,但规则不会因人而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天下父母一般心,但“抄近路”绝非正道。与其被焦虑情绪牵着鼻子走,不如多点耐心鼓励孩子,一起开启未来的各种可能。这不仅是“百诈不侵”的不二法门,也是一次不可缺席的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