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信用 > 行业信用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新规 申请人对申请材料真实性负责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了《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22版)》(以下简称《通则(2022版)》)。在申请材料审查方面,规定了申请材料应当符合《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人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据了解,《通则(2022版)》是落实《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规范许可审查工作、统一许可审查标准的重要技术规范文件。《通则(2022版)》全面总结食品生产许可工作,针对各地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新要求进行修改完善,进一步简化了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工作的程序,严格了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工作要求,夯实了生产者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通则(2022版)》共5章39条,包含5个附件:  在适用范围和使用原则方面,明确了《通则(2022版)》适用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对食品生产许可和变更许可、延续许可等审查工作,规定了《通则(2022版)》应当与相应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结合使用。  在申请材料审查方面,规定了申请材料应当符合《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以电子或纸质方式提交,申请人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明确了对食品生产许可的申请材料应当审查其完整性、规范性、符合性,对申请人申请食品生产许可、变更许可、延续许可的申请材料审查要求分别作出了规定。  在现场核查方面,明确了需要组织现场核查的各种情形,规定了现场核查人员具体要求及其职责分工,规定了现场核查程序及特殊情况的处理要求,对现场核查项目及其评分规则进一步细化明确。在许可审查时限方面,现场核查完成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明确要求审批部门及时组织现场核查、及时向申请人和日常监管部门告知现场核查有关事项,对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各主要环节完成时限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升了食品生产许可工作效率。  在审查结果与整改方面,规定了审批部门应当根据申请材料审查和现场核查等情况及时作出食品生产许可决定,要求申请人自通过现场核查之日起1个月内完成对现场核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向其日常监管部门书面报告。  《通则(2022版)》将于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6年8月9日发布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同时废止。
    10/25 行业信用
  • 安徽:创新实施特殊食品经营主体信用承诺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特殊食品经营环节监管,规范特殊食品经营行为,近日,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制定出台《安徽省特殊食品经营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将于2022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办法》共六章三十二条,分别从总体要求、经营资质、经营行为、标签说明书和广告、监督管理等方面,对特殊食品经营者主体责任和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进行了梳理、汇总和明确。  《办法》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新颁布的《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精神,要求特殊食品经营企业应依法配备与企业规模、食品类别、风险等级、管理水平、安全状况等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并加强对其培训和考核。  《办法》体现了“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监管的最新要求,创新实施特殊食品经营主体信用承诺制度,鼓励特殊食品经营者通过自我对照、自我评价、自我承诺的方式参与特殊食品专区专柜诚信经营活动,提升特殊食品经营及专区专柜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经营主体自律作用。  《办法》结合安徽实际,总结了自2020年以来安徽省特殊食品专区专柜经营提升行动中,在专区专柜规范、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积累的经验,提出了对不同类型特殊食品销售场所设置提示牌的要求,比如规范了对食杂店等小微经营单位、对促销区和收银台等临时销售特殊食品区域的设置要求等。  《办法》的出台对进一步规范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特殊食品经营监管行为,督促特殊食品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自觉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办法》落实落细,省局还印发了《办法》的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认真安排部署,开展《办法》的学习宣贯和培训工作;结合《办法》的实施,压实特殊食品经营者主体责任和市场监管部门监督检查职责“两个责任”。制定了《安徽省特殊食品专区专柜诚信经营标准》,鼓励各市组织特殊食品经营者开展信用承诺制度先行先试工作;制定了《安徽省特殊食品销售专区专柜提示牌、消费及选购提示参考样式》,统一提示牌等相关样式,方便企业直接下载使用。
    10/18 行业信用
  • 陕西:加大对重点产业链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贷投入
      为进一步深化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金融服务,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产业链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促进全省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日前,陕西省财政厅和省工信厅决定,在“陕西省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项下设立重点产业链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工信贷)风险补偿金;为保障风险补偿工作安全、高效、规范运行,结合工作实际,制定《陕西省重点产业链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工信贷)风险补偿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工信贷”是省工信厅会同省财政厅在“陕西省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项下设立的子项目。贷款对象为纳入23条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供应商目录清单的省内中小微企业;经省级以上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认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照“互荐、共认”原则,纳入“工信贷”企业白名单,实行动态管理。  “工信贷”业务优先支持以下贷款:信用贷款,主要是指“工信贷”白名单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无抵押、无担保流动资金贷款;上市培育贷款,主要是指银行机构为已与保荐机构签订财务顾问协议或辅导协议的企业发放的贷款;中期贷款,主要是指“工信贷”白名单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技术改造和新上项目、扩大产能投资的项目贷款,原则上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单户企业在“工信贷”风险补偿资金下每次只能申请一笔贷款,且不得在其他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子项目下同时申请贷款;已享受过市(县)设立的风险补偿资金支持贷款的不得再申请“工信贷”政策支持。
    10/17 行业信用
  • 信用监管助力兰州打造“兰税捷办”服务品牌
      2022年以来,兰州市以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目标,推出一系列优质高效便捷的精细服务举措,通过“线上服务更精细、线下服务更精简、定制服务更精准”的“三精”举措,集成打造“兰税捷办”服务品牌,让纳税人缴费人切实感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赢得了纳税人缴费人的点赞。税费优惠政策“不来即享”改革实践案例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兰税捷办”服务品牌入选甘肃省七大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经验做法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第90期刊发。  “兰税捷办”服务通过“非接触式”“不来即享”和“最多跑一次”服务,实现办税流程“零次跑”“零障碍”;通过简化办税流程、办理步骤和服务窗口,实现企业资金“秒到账”、企业申请“秒审批”、企业事项“秒办理”;通过改进自助终端服务、房产登记服务和智能咨询服务,实现税费业务“跨区办”“同城办”“全员办”。  在“兰税捷办”服务推行过程中,兰州市全面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依据纳税信用信息对市场主体开展评价,落实差异化监管措施。依据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原则,对不同信用级别的纳税人实施分类服务和管理。对信用评价为A级的纳税人,采取公告年度A级纳税人名单、放宽发票领购数量等激励措施;对信用评价为D级的纳税人,采取公开D级纳税人及其直接责任人员名单、加强纳税评估、列入重点监控对象、提高监督检查频次等惩戒措施。同时,扩大增值税发票分级分类管理范围,纳税信用A级、B级纳税人的增值税发票一次领用量分别放大到3个月和2个月发票领用量的总和,充分满足纳税人的购票需求。  同时,创新“银税互动”办理模式,实现“银税互动”业务掌上办,只需“刷刷脸、点一点”,即可完成融资贷款办理,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再提速,有效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繁、融资慢等难题,大力提高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助力中小微企业以“纳税信用”换取“银行信用”。截至8月底,兰州市通过“银税互动”共发放贷款16176户次、27064笔、放款70.29亿元。  下一步,兰州市将持续推进信用监管,不断优化“兰税捷办”服务品牌,着力推出更多服务举措,进一步实现审批提速、服务优化、效率提升,努力创造流程更优、效率更高、服务更好的税收营商环境。
    10/08 行业信用
  • 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召开工作会议
      9月20日,辽宁省政府组织召开了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会议听取了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书面审议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辽宁省社会信用条例〉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受领导小组组长王健同志委托,领导小组副组长方铁林同志就进一步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做出了部署和安排。省委政法委、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等25家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信用环境是治理之基、发展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国清书记多次强调,辽宁的振兴根本问题是要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尤其是法治环境、信用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乐成省长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各级政府必须严格兑现承诺、严禁失信违诺,自觉做诚实守信的坚定践行者、维护者。王健常务副省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调度,进一步完善全省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推动辽宁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会议强调,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各部门结合职能和实际,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为今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要清醒看到,在新形势下,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无法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对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距离省委、省政府要求,以及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期盼仍存在差距。    会议强调,各部门要按照全省政府系统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特别是乐成省长讲话精神,扎实开展政府诚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确定时间表、路线图,保质保量完成整改任务。省发展改革委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抓好统筹协调,推动问题整改落实。    会议就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社会信用条例》《辽宁省惩戒严重失信行为规定》,扎实做好当前相关工作进一步提出要求。强调要提升信用法治化水平,继续做好信用法规落实工作,推动各领域专项立法嵌入专门的信用条款,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真正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要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持续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健全政府失信治理制度,全面提升政府诚信行政水平。要强化部门统筹联动,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协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抓实失信联合惩戒,扎实做好安全生产领域严重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强化失信联合惩戒震慑效应。要提高平台网站建设水平。以省、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为基础和支撑,优化归集流程模式,全面提升信息归集共享效率和质量。要强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扩大信用承诺覆盖面。要提升“双公示”质量,力争做到无迟报、无漏报、无错报,进一步提高合规率、及时率。
    09/30 行业信用
  • 市场监管总局:强化食品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规范食安管理人员行为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责任,规范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行为。  《规定》要求,健全企业责任体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具有一定规模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配备食品安全员的同时,应当依法配备食品安全总监;要建立企业主要负责人负总责,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分级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根据《规定》,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企业要建立基于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动态管理机制,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日管控,是指由食品安全员每日根据风险管控清单进行检查,形成《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周排查,是指由食品安全总监或者食品安全员每周排查风险、分析研判、解决问题,形成《每周食品安全排查治理报告》;月调度,是指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每月听取工作汇报,形成《每月食品安全调度会议纪要》。  《规定》明确履职保障措施。企业要支持和保障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依法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发现有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应当提出停止相关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等否决建议。要将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设立调整及履职情况记录存档,作为市场监管部门监督检查重要内容。要组织对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进行培训,并提供相应保障,对工作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规定》还进一步明确,完善相关法律责任。依法明确企业未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以及未按规定配备、培训、考核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的法律责任。明确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等有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违法情形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无正当理由未采纳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提出的否决建议的,属于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规定的故意实施违法行为的情形;对于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已经依法履职尽责的,不予处罚。  记者了解到,《规定》自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以推动《规定》实施为契机,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09/30 行业信用
  • 海关总署:优化信用培育赋能企业发展
      日前,海关总署印发了《海关总署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明确加强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优化信用培育赋能企业发展,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深化海关与其他部门核查领域部门间联合抽查。  在促进大湾区要素便捷流动方面,《若干措施》要求,增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支持开展“跨境科研用物资正面清单”、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试点。便利粤港澳三地人员往来,支持海关健康申报信息与广东省“粤康码”、香港“港康码”信息共享、结果互认、疫情联防。  在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方面,《若干措施》提出,要支持服务贸易发展,支持南沙建立离岸贸易综合服务平台,试点开展离岸数据服务,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南沙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根据中欧双方合作实际需求,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海关间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助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  同时,《若干措施》强调,要加强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支持打造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高口岸通关效率。优化信用培育赋能企业发展,提升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信用培育、信用监管、信用服务水平,对“专精特新”、先进制造业、贸易新业态等相关领域重点企业开展信用培育,发挥示范作用。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深化海关与其他部门核查领域部门间联合抽查。深化“智慧海关”改革促进安全便利。强化粤港澳三地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合作。
    09/26 行业信用
  • 浙江省信用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公布
      9月16日,由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信用办)、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浙江省信用中心承办的2022年度全省信用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观摩评选活动在杭州召开,省级有关部门,各设区市信用办(营商办)相关人员,有关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共计100余人参加活动。观摩活动交流展现了浙江省级有关部门、各设区市近年来信用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的主要成效、创新成果,为信用全面赋能浙江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提供了新案例、新模式、新经验。  本次观摩评选活动上,省级有关部门、各设区市争晒信用与数字化改革深度融合、创新应用的成绩单,20个应用场景按行业监管组、金融服务组、社会治理组、公共服务组、工作创新组进行汇报,重点介绍各自信用数字化改革场景应用场景的模型构建、应用成效、结果共享等情况。据悉,现场评选产生2022年度信用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十大示范案例、2022年度信用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十大优秀案例。  本次观摩评选活动演示汇报的20个信用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涵盖“信用+行业监管”“信用+金融服务”““信用+社会治理”信用+公共服务”“信用+工作创新”等5大类型,直观展示了省级有关部门、各设区市扎根本行业、本地区,大胆探索信用服务数字化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显著成效。  其中:行业监管5个:省科技厅科研活动全流程诚信管理场景、温州“医保信用数字监管”应用场景、杭州“农安信用”数智新型综合监管场景、温州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应用场景、丽水智慧水电生态信用评价应用场景,在科研、医保、农产品质量、水电管理等行业监管领域进行了新拓展;  金融服务3个:“信易贷”浙江站、余姚创新打造“道德银行”、磐安信用筑基、数字赋能、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信用服务融资交易方面进行了新尝试;  社会治理6个:北仑区大街道岩河社区“信用+社区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桐乡“信用+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场景、长兴“安骑+诚信”信用应用场景、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信用e+”项目、衢江区“信用+社会治理”应用案例、遂昌“信用+乡村治理”场景,在信用赋能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公共服务2个:衢州企业信用管家应用、临海“浙里好家政”信用应用,在信用助推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新探索;  工作创新4个:省公安机关“信用修复一件事”创新案例、省司法厅、浦江告知承诺信用管理应用、杭州企业信用报告工作创新案例、衢州政府合同履约监管应用场景,在信用助推工作流程简化方面形成了新模式。  下一步,浙江省将率先建成一体化智能化公共信用平台,率先研发预警类公共信用产品,率先探索信用全域赋能新方案,率先构建信用标准体系总架构,率先推进系统性重塑工作机制。
    09/21 行业信用
  • 国办:加快在市场监管、税收管理等领域建立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加快在市场监管、税收管理、进出口等领域建立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依据风险高低实施差异化监管。  记者了解到,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依然较多,要积极运用改革创新办法,帮助市场主体解难题、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意见》的出台,旨在助力市场主体发展,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明确信用建设的内容。在着力优化工业产品管理制度方面,《意见》明确开展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分类监管,2022年底前,研究制定生产企业质量信用评价规范;在着力优化跨境贸易服务方面,《意见》提出拓展“单一窗口”的“通关+物流”“外贸+金融”功能,为企业提供通关物流信息查询、出口信用保险办理、跨境结算融资等服务。在创新实施精准有效监管方面,《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监管方式,全面实施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监管信息共享互认,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加快在市场监管、税收管理、进出口等领域建立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依据风险高低实施差异化监管。积极探索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非现场监管,避免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扰。  此外,《意见》着力规范金融服务收费。要求加快健全银行收费监管长效机制,规范银行服务市场调节价管理,加强服务外包与服务合作管理,设定服务价格行为监管红线,加快修订《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  《意见》提到,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等予以合理优惠,适当减免账户管理服务等收费。坚决查处银行未按照规定进行服务价格信息披露以及在融资服务中不落实小微企业收费优惠政策、转嫁成本、强制捆绑搭售保险或理财产品等行为。鼓励证券、基金、担保等机构进一步降低服务收费,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合理降低交易、托管、登记、清算等费用。
    09/19 行业信用
  • 山西: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根据山西省联社党委安排部署,今年以来,山西农信社各级机构全力以赴,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强化绩效考核、优化金融服务、加大整村授信覆盖面、推广“晋享贷”小额贷款平台、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等方式,激发员工内生动力,抢抓发展机遇,加快信贷投放,推动信贷转型,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信贷结构更优、市场更广、覆盖更全。  截至目前,山西农信全系统信贷业务在完成各项贷款投放、实体贷款投放、普惠型小微和普惠型涉农贷款投放四项核心指标后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进一步夯实发展根基。  完善管理体系  激发员工活力  系统各级机构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完善管理流程、强化绩效考核等方式,持续提升工作效率、防控业务风险、激发客户经理队伍活力,掀起全员“比学赶超”拓展业务的热潮,进一步推动信贷投放取得新突破。  长治农信社组建内训师团队,采取“分批入驻”的方式,按照农商银行类型、业务营销困难等维度开展培训和指导,提升客户经理工作能力,提升愿贷、敢贷的意愿。截至8月末,该市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129.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66.3%。其中,实体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79.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15.2%。  怀仁农商银行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员工营销业绩与员工绩效工资直接挂钩,网点、部室负责人绩效工资与本网点、部室营销业绩挂钩,逐步形成“按劳分配、按绩取酬、多劳多得、兼顾公平”的绩效考核文化理念。  优化金融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  系统各级机构充分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通过“党建+金融”的方式,积极与政府服务乡村振兴互动合作,支持县域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微企业主发展,助推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阳曲农商银行通过以“党建+金融+乡村振兴”联动方式,全力推动整村授信,并积极对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截至8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5.1亿元。其中,整村授信达2926户、2.43亿元,支持太忻一体化项目2户、5100万元。  广灵农商银行支持县域菌菇产业发展,通过建档登记,制定“一户一策”贷款服务体系,及时跟进,解决农户融资难题。截至8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3.6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68.44%。其中,建立菌菇种植农户档案236份,授信金额680万元。  五台农商银行脱贫人口发放小额贷款,帮助其发展壮大,助力乡村振兴。截至8月末,该行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贷款7277.4万元,完成全年发放目标的102.57%。  运用线上平台  拓宽获客渠道  系统各级机构积极运用“晋小贷”小额贷款平台营销拓客,进一步拓宽客户申贷渠道,提高办贷质效,提升客户体验。  大同农信社加大“晋享贷”宣传力度,加快信贷流程精细化、专业化进程,提高客户线上申贷便捷度,带动线上信贷业务覆盖面稳步扩大。截至8月末,该市农信社“晋享贷”授信户数达1621户,金额2.41亿元;用信1454户,金额1.68亿元。  河曲农商银行不断扩大“晋享贷”等金融产品的灵活优势,认真梳理客群名单,运用多种方式做好客户后期回访和维护,提升营销质效。截至8月末,该行“晋享贷”授信240户,金额2896万元;用信159户,金额1398万元。  平顺农商银行利用晋享生活、手机银行平台,大力推广“晋享贷”,持续加大信贷投放。截至8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5.25亿元。其中,实体贷款较年初净增2.9亿元,千万元以下小微贷款较年初净增3.67亿元。  支持绿色经济  把握发展机遇  系统各级机构积极把握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战略机遇,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对接能源企业和绿色产业,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支持能源保供和绿色生态发展。  临汾农信社组织、督促辖内农商银行认真学习绿色信贷相关制度知识,全力做好重点项目和绿色项目发展的金融支持,促进更多信贷资金投向能源安全保供和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截至8月末,该市农信社绿色信贷余额19.89亿元,较年初净增18.98亿元,新增绿色信贷金额占各项贷款新增金额比重的18.98%。  安泽农商银行制定绿色信贷实施方案,梳理辖内绿色有机农业、绿色畜牧业、绿色渔业和生态种养殖业的客户名录13户,以信贷支持保障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性融资需求。截至8月末,该行绿色信贷已投放9072.17万元,较年初净增8580.89万元。
    09/16 行业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