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网络诈骗频发 这份防诈攻略请收好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花样不断,犯罪分子利用电话、短信和网络等手段实施电信诈骗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造成重大财产损失;部分市民受利益诱惑,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微信、QQ、支付宝等账号,甚至参与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沦为诈骗分子的帮凶、共犯。  比较常发的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有以下几类:  1.刷单兼职诈骗:网络兼职刷单、刷信誉、做任务的就是诈骗。  2.投资理财诈骗:网上投资理财“专家”莫轻信,高额回报有风险。  3.网络贷款诈骗:网上贷款前收费,这是诈骗需警惕。先交保证金、验流水的贷款就是诈骗;网贷声称银行卡号填错需要激活的就是诈骗。  4.客服退款诈骗:天上不会掉馅饼,客服退款是骗局。网购声称商品有问题办理多倍赔款的,或者声称误开会员帮你取消的,或者声称包裹遗失办理赔付的,要求加微信、QQ处理订单的就是诈骗。  5.注销贷款账户诈骗:网贷客服来电要谨慎,注销贷款账户是骗局。  6.冒充熟人、领导汇款诈骗:微信、QQ添加好友自称是党委书记或公司老板,以不方便用自己名义转账或开会中不方便接听电话的,要求向指定账户转钱的就是诈骗。自称领导、老板、亲友等熟人用QQ或者微信等通讯软件发信息要求汇款,一定要电话或者视频核实。  7.家长群收费诈骗:老师在家长群发交资料费、二维码或者向您借钱的有可能是诈骗。一切在网络上自称学校老师收取培训费用或者要求转账汇款的,请先通过电话、视频核实对方身份。  8.游戏装备买卖诈骗:非官方网站买卖麻将游戏外挂、装备、账号的都是诈骗。游戏充值、账号装备脱离正规平台私下交易的一般是诈骗。  9.赌博投资诈骗: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微信、QQ拉您入群,让您下载或者点击链接进行投资、博彩、赌博的都是诈骗。  10.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公检法要求汇款或者让您转入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说到安全账户、身份泄露涉嫌违法、通缉令管制令、公检法之间转接电话、找个封闭地方(旅馆)接受审查、要求提供银行密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11.虚假征信类诈骗:声称征信有问题可以消除的就是诈骗。  12.充值返利诈骗:一切QQ、微信群中以明星回馈粉丝充值返利等为由要求转账的就是诈骗。  13.发放补助类诈骗:声称发放各类补助,但要先交钱的就是诈骗。  如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  1、坚持不轻信、不透露、不点击、不转账的原则,平时多关注防诈反诈知识,多接触、掌握一些防骗信息和技巧。  2、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坚信无端的返利都是骗局。  3、加强保密意识,不轻易透露自己及家人身份、银行卡信息,不要向对方汇款、转账,更不向他人提供收到的验证码。  4、遇事不要着急,可以直接拨打96110咨询或求助,未经核实前,切勿将资金转入陌生账户。
    02/05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警惕!这种购药陷阱盯上老年人
      近日,吉林省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一则消费提示引发社会的关注。随着“画皮”层层被扒开,一个以快递免费赠送播放器、专门给老年人洗脑、灌输虚假医疗广告、进行消费欺诈的骗局,露出了本来面目。目前,吉林省消协已受理多起以免费快递播放器形式引起的医疗广告欺诈投诉。  80岁的刘老汉家住黑龙江省鸡东县农村,近年来,因患病身心倍受折磨,虽然多方医治但收效甚微。半个多月前,家中突然收到一个快递。老人心中疑惑,因为自己和老伴没有通过网上买过东西,但仔细查看快递上的收件人和地址,确定是自己。  老人打开快递,发现纸箱内是一个类似收音机的播放器。摁下开关后,竟然发出了声音。原来是一个医疗专家讲述自己亲手诊治的成功案例,而这个案例的病症正好与刘老汉所患疾病完全一致。  经过反复收听,刘老汉对专家的话深信不疑。于是,拨打了播放器上印的400开头电话。电话接通后,一个吉林省长春市的男子自称是医疗顾问,简单询问了病情,称此种药物治疗刘老汉的疾病正对症,保证药到病除。几天后,刘老汉又收到了一个快递,里面有两种药。按照快递到付,刘老汉将4000元药款交给了快递员。  然而,连续服用了几天后,刘老汉发现自己购买的药并没有播放器宣传的那么神奇,一点作用都没有。仔细查看后发现,这两种药确实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准字号药,但并不是播放器上宣称的那种。刘老汉十分气愤,多次拨打这个400开头的电话,与卖药的男子交涉,但其退款的要求均被拒绝。  1月8日,刘老汉决定为自己维权,不远千里来到了长春市,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卖药的男子,但对方态度强硬拒不退款。于是,刘老汉来到了吉林省消协投诉。在该协会的耐心调解下,刘老汉终于讨回了4000元购药款。  吉林省消协投诉与法律事务部主任王洋表示,目前,该协会已经接到了多起类似投诉,受害者多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  梳理这些投诉发现,这些老年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通过会销、讲座、媒体等形式购买过保健品或参加过相关的活动,并登记了个人信息。骗子正是通过不法手段收集到老年人们的这些个人信息,然后采用免费快递播放器的形式,通过所谓的医疗专家讲述医疗病例的方式,给患病且急于医治的老年人洗脑。这些播放器不是收音机,也不是什么高端电子产品,但能非常精准地反复推荐针对老年人病症可以包治的“神药”,通过循环播放,不断加深印象,最终使防范意识不强的老年人上当受骗。  小编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免费快递播放器的卖药宣讲形式,是典型的医疗广告欺诈。此种消费欺诈隐蔽性极强,骗子为了逃避打击,常常躲藏在幕后通过网络操纵,且证据收集困难。因此,维权难度较大。生病要去正规医院就诊,切不可有病乱投医,先交钱的不要做,白给的不要拿,辨别不清或遇到消费难题,应该向当地的消协组织进行咨询。
    02/02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低价代订酒店”,小心网络诈骗新陷阱
      近日,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破获一起以“会员价代订全国酒店”为幌子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案件再次敲响网络消费警钟。  2020年12月底,成都市民卢先生在浏览“闲鱼”App时,发现一条“7折会员价格代订酒店,交易全程走闲鱼官方渠道,安全放心”的信息,因近期正好有出行计划,便联系上信息发布人。对方称,原价5000元的酒店通过他代订只需3300元。卢先生下单后向对方提供了身份信息。  三天后,卖家告知卢先生酒店已代订成功,并称可拨打酒店电话核实。卢先生核实后,在“闲鱼”上确认了收货,并支付了钱款。然而,就在他准备入住酒店时却被告知,预订成功后的第二天,订单通过最初的预订网站取消了,钱款已原路退还。当卢先生再次联系卖家时,发现已被对方“拉黑”。意识到被骗后,他立即报警。  1月20日,民警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将犯罪嫌疑人孙某某成功抓获,并通过孙某某的供述,抓获了另一名嫌疑人孙某,扣押作案手机17部、手机卡13张、银行卡3张。两名犯罪嫌疑人交代,已用相同手法作案10余起,目前两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警方提醒,新春将至,随着网络消费增多,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机浑水摸鱼。消费者在网络平台交易时切勿轻信优惠信息,除了类似本案的代订酒店外,也应对代订机票、火车票、年货等提高警惕。
    02/02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警惕网络诈骗又出“新招”
      1月21日,济南铁路法院开庭审理一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件,该案12名被告人以不同方式帮助境外犯罪集团实施信息网络诈骗活动,造成多人被诈骗,涉案金额达近千万元。  2020年8月,一名被害人接到一通“神秘来电”。来电人自称“京东金融注销中心工作人员”,称被害人曾注册过京东校园贷,现在为响应号召,需清理注销校园贷账户,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接着,来电人报出了被害人的学校、专业、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被害人见以上信息均准确无误,遂相信了来电人的身份。随后,来电人让被害人添加了“京东在线注销客服”QQ,在线引导其操作“注销”事宜。其间,该“客服”让被害人下载各类APP,并以注销额度为由,要求被害人在平台上贷款,并转入指定账户。连续操作多次后,被害人对“工作人员”身份越发怀疑,于是立即报警。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即刻展开侦查,经查发现在其背后存在一巨大的诈骗网络。9月,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本案12名被告被公安机关从内蒙古、湖南、福建等地抓获到案。  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王某、许某等在2020年5月到8月期间,通过架设、操控、转移GOIP卡机设备,非法购买、收售、使用他人手机卡,为诈骗活动提供通讯技术支持,被告刘某某等大量办理、使用他人银行卡,并利用银行卡、支付宝转账等方式为犯罪集团提供帮助支付结算服务,应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追究刑事责任。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十二名被告人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公诉机关指控均成立。鉴于被告人到案后,均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愿意接受处罚,认罪态度较好,且被告人及近亲属有主动要求缴纳罚金行为,可从轻处罚,遂依法判处被告人两年六个月到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官说法】:  本案是一起较为典型的涉及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当前,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用于电信网络诈骗及其他相关违法犯罪活动问题日益突出。2020年10月10日,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部署开展“断卡”行动,2020年12月16日,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惩戒治理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非法买卖“两卡”违法犯罪活动。  特别提醒大家,请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卡、银行卡等,不要将手机卡、银行卡等出租、出售给他人。切莫因贪图蝇头小利出租、出售“两卡”,该行为可能会影响个人征信,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
    02/01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当心!骗子盯上你的支付宝备用金
      近期“商品质量问题退款”诈骗中,有多数案件中骗子使用了支付宝备用金这项新功能。冒充客服骗术又升级,如何防范这种套路?昨日,厦门警方分析了该骗局,并提醒广大市民群众接“客服电话”需谨慎,“理赔款”陷阱多。  【案例】领178元“理赔款”搭进去一万八  1月20日中午,苏女士接到“淘宝客服”电话得知,自己购买的衣服有质量问题,可以进行理赔,随后保险公司人员将联系她。  不久,苏女士接到“保险电话”,“保险人员”告诉苏女士理赔款178元已经打款到她的支付宝账户中。需要苏女士开通自己的备用金查看具体的理赔款项。  苏女士此前从未听说过备用金。她在支付宝内打开备用金,查看到里面金额有500元。不是178元,难道多给了?“保险人员”很快通知苏女士,多出那部分“赔款”322元,需要她通过手机银行转账到指定账户。  苏女士按照“保险人员”的指示转款后,“备用金”余额没有变化。“保险人员”随后让苏女士添加他的QQ进行联系,在出具假身份证明取得信任后,“保险人员”开始“教”苏女士如何操作关闭备用金。  “保险人员”看似专业地说明:系统将发放多倍资金到理赔窗口用于做资金流水认证,辅助关闭备用金窗口,请提醒客户领取并及时归还,以免影响客户体验,以及产生高额滞纳金及违约金。简单说,就是骗子哄骗苏女士以某种方式划转资金到骗子账户上,称达到一定量,苏女士就能关闭备用金。  在“保险人员”的引导下,苏女士下载苏宁金融提现4500元并转账到指定账户;下载小米金融转账到指定账户5500元;用“花呗”套现的方式提现转账到指定账户8000元。在前后转账18000元后,“保险人员”给苏女士一个电话号码,并说明24小时内这些金额会返还到苏女士的银行卡里。  第二天,说好会返还的资金没有到账。苏女士拨打“保险人员”提供的电话号码无人接听,她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提醒】凡提到“开通备用金领理赔款”都是诈骗  针对这种新诈骗套路,市打击治理中心民警分析,骗子以退款为由,诱骗受害者开通备用金。备用金只能一次性把500元取出来,骗子选择退款金额往往不到500元,所以骗子会让你把多出来的钱还给他,以此展开诱骗。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受害者觉得太麻烦不操作,骗子就会非常贴心地告诉受害者,他们可以提供QQ远程协助功能帮忙操作。借用受害者的身份在多平台借款后,把受害者的钱包掏空。  警方提醒,请市民认清备用金是一款小额短期借款产品,备用金显示的金额是你可以借款的金额。凡是提到“开通备用金领理赔款”的,都是诈骗!市民如遇任何疑问都可拨打96110反诈劝阻专线进行咨询、举报。
    02/01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警惕花样繁多的网络诈骗
      当今时代,网络空间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生活和思维方式。与此同时,网络犯罪也迭代升级,网络诈骗、网络金融犯罪等犯罪行为使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受到严重威胁。  1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检察院办理网络犯罪案件规定》和检察机关推进网络空间治理典型案例。  疫情期间1/3诈骗犯罪利用网络实施  “如今网络犯罪危害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相互交织传导,社会危害‘量’的积累往往短时间内导致‘质’的突变,敏感的生活‘小’信息往往会酿成严重的社会‘大’事件。”最高检第四检察厅厅长郑新俭介绍了近年来网络犯罪的特点。  从近年来检察机关办案情况看,网络犯罪案件数量上升迅猛,特别是疫情期间检察机关办理的诈骗犯罪案件中,有1/3是利用网络实施。在所有网络犯罪中,网络诈骗、网络赌博(包括开设赌场罪和赌博罪)高位运行,成为当前主要网络犯罪。  据统计,“断卡”专项行动以来,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打击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的人员,特别是重点打击专门从事非法收购、贩卖“两卡”的人员以及与之内外勾结的其他人员,共起诉8000余人;会同公安机关,深挖诈骗犯罪线索,共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2.3万余人。  网络诈骗手法不断“推陈出新”  数量之外,犯罪手段花样也在不断更新。“网络黑灰产的发展,打通了电信、网络、支付结算、社交软件等不同业态之间的壁垒,犯罪的危害性更大。”郑新俭说。据不完全统计,当前网络诈骗手法多达6大类300多种,而且还在不断“推陈出新”。  网络黑灰产形成生态圈,是网络犯罪多发的重要原因。黑灰产上游为犯罪集团提供技术工具、收集个人信息;中游实施诈骗或开设赌场等犯罪;下游利用支付通道“洗白”资金,构建起完整黑灰产“生态圈”。规模庞大的地下黑产密切配合,为网络犯罪持续“输血供粮”。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成为检察机关的打击重点之一。郑新俭表示,要依法从严惩治职业化、团伙化买卖个人账号密码的行为,坚决治理“接码”“打码”平台和养号产业。依法严厉打击“跑分平台”等各类非法第四方支付平台,阻断犯罪资金流转渠道,有效防范支付结算“体外”循环。  网络犯罪主体向“三低”人群发展  对待传统犯罪,司法机关一向讲“惩防并举”,但此次发布会将“预防为先”作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所以这样调整,主要是基于网络犯罪不同于传统犯罪的突出特点。”郑新俭进一步解释。  网络犯罪的非接触性降低了犯罪的罪恶感;超长的黑灰产业链细化犯罪分工,产生了大量所谓的“就业岗位”;细化分工降低了犯罪专业门槛,实施网络犯罪不再必须具备专业的技术和高学历,加之超高的收益,致使大量法律意识淡薄、社会经验不足的人步入犯罪“陷阱”。网络犯罪主体开始向低龄、低学历、低收入“三低”人群发展,甚至一些在校学生、社会务工人员也深陷其中。  发布会明确,要更加重视犯罪预防,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加大以案释法的力度,注重从办案中梳理最新的犯罪手段和风险点,揭示犯罪的行为本质和危害。  同时,要推动加强行政监管,促进行刑衔接。检察机关要结合司法办案,注重发现行政执法中的漏洞与不足,加强与行政机关联系,推动加强行政前置监管,完善行政处罚、信用惩戒等措施,发挥对网络行为的规制、约束、警示作用,防止这些行为滋生演变。对于不构成犯罪但触犯行政法规的,及时移送相关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处罚,使违法行为人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和必要的法治教育。
    01/2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有刷脸支付邀请你加盟?这三大套路要警惕
      只要支付数万元加盟费成为区域代理商,再将刷脸支付设备推广到商家,就能坐在家中年入百万?一家广州的科技公司来到河南举办招商会议,用这样的“高额回报”,吸引了不少参会者报名交钱。但等合同签完之后,“代理商”们却发现,自己陷入了对方的套路。因为按照合同中的约定,自己根本不可能获得对方在会议中大肆宣扬的高收入。  而更让他们气愤的是,无论微信官方也好,支付宝官方也好,都没有所谓的刷脸支付代理和加盟,也不会收取任何的加盟费、代理费;而且,用于刷脸支付的机器,谁都可以自行购买,价格也便宜得多。这些交了高额加盟费的代理商们,就此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维权困境。  张先生讲遭遇:花五万九加盟刷脸支付,打工人期待年入百万  张先生是河南驻马店市人,在新乡市上班。今年的1月12日,他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微信支付的服务商,有一个微信刷脸支付的投资机会推荐给他,邀请他去参加招商会议。  张先生听说过刷脸支付,也认为它很有前景,就去到了会场。会场上坐的都是受邀而来的新乡本地人,主办方是广州市超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派公司),几名“老师”在台上宣讲刷脸支付的前景和加盟后的丰厚回报。  “他们说,只要加盟成为公司的区域代理商,将刷脸支付机器推广到商场、餐厅、超市等商户手里使用,就可以固定获得交易流水的0.16%的收入。”张先生说,在会场上,一位“老师”给他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天能推广两个商户,一年就能推广720个商户。如果每个商户每天的流水是3000元,一年就是108万,720个商户一年流水就是7个多亿,这样一个代理商一年就能坐收100多万元。  张先生说,他被“老师”说得有些动心。会后,主办方又有四五个工作人员围着他,不断给他洗脑,说“要抓紧机会,错过了就没有了”之类的话,张先生于是现场支付了59900元,签订了合同,成为新乡市的代理商。  回家一想叫悔不迭:年入百万是“画饼”怀疑被套路  等回到家中,冷静下来后,张先生又仔细看了看合同,发现了一个问题让他叫悔不迭。  张先生说,根据合同约定,他交了加盟费之后,超派公司给了他4台刷脸支付的机器。他只有把这4台机器全部推广出去,并且在14天之内,每台机器的支付次数都达到80次之后,超派公司才会再给他4台机器,继续推广。也就是说,他一个月最多只能推广8台,这样的情况下,他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老师”给出的年入百万的收入。  此后,张先生又通过网络查询,发现无论是微信官方还是支付宝官方,都没有授权过所谓的刷脸支付代理商,而这些刷脸支付的机器,在网上也可以随便购买、使用,价格从几百元到一两千元都有。  张先生叫悔不迭,但是钱已经给了对方,也签订了合同,张先生提出了退款的要求,不被接受。几经沟通之后,对方答应把他降为区县代理,然后退还他3万元,张先生想着能挽回一些是一些,接受了这个条件,但是他仍然希望能把加盟款全部追回。  记者网上查询:相关投诉充斥网络涉及全国各地数十家公司  张先生向记者提供了超派公司一位负责人的电话,记者于1月20日拨打该电话,接听者自称是负责人的下属,称该负责人正在开会。记者表达了采访意图后,对方先称会反馈给负责人,随后又改口称拒绝接受采访。此后记者多次致电该号码,均未被接听,发去采访短信,也未被回复。  通过天眼查查询可见,广州市超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注册地位于广州市天河区。记者网络检索发现,在多家网站上都有针对超派公司“刷脸支付加盟”的投诉,内容均与张先生的遭遇相同。  更引人注意的是,从2019年起,网络上就不断爆出对“刷脸支付加盟”涉嫌诈骗的投诉,投诉人遍布全国多地,被投诉的公司有数十家,也遍布全国各地。诡异的是,尽管地域不同,所涉公司不同,但几乎所有投诉人的遭遇都是一模一样。  张先生称,在事发之后,他曾向新乡当地警方报警,但警方认为此事属于合同纠纷,没有受理。他又咨询了律师,律师告诉他,如果走法律途径,他只能到超派公司的注册地,也就是广州起诉,这么远的距离,来来回回的成本会非常高。  支付宝微信曾公告:刷脸支付没有独家代理也不收代理费  那么,对于这些打着支付宝、微信授权服务商的名义,动员民众重金加盟的行为,支付宝和微信方面又持怎样的态度呢?  1月25日,记者先后致电支付宝和微信的客服人员,均被告知:刷脸支付业务没有独家代理,也不收代理费,人人都可申请成为支付宝或微信的直接服务商。  支付宝客服人员表示,针对类似事件,公司在2019年时就发出过公告,对于打着“刷脸支付加盟”的旗号,收取高额加盟费的公司,大多涉及虚假宣传及过度承诺,提醒大家注意甄别。  该客服人员还称,如果有商家想使用刷脸支付设备,完全可以自己通过支付宝的官网购买,接入支付宝的系统后就可以直接使用,完全没必要再从“二道贩子”那里加盟,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请一定擦亮眼睛:有刷脸支付邀请你加盟?这三大套路要警惕  根据众多投诉人的讲述,有网友总结出了“刷脸支付加盟”的共有套路,如果您也接到了类似的邀约电话,请一定擦亮眼睛,谨防中招。  套路一:冒充官方  这些公司在邀约时,往往自称是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的工作人员,打着支付宝或微信的旗号,以招募代理商的名义,邀请商家参加所谓的“招商会”。  套路二:高回报引诱  在招商会上,这些公司会以“轻轻松松年入百万”“成为地区代理独享刷脸红利”“享受官方政策补贴”等高额回报来诱导商家参与。会场中,一旦商家表现出兴趣,就会被多名工作人员围住不停洗脑,商家很难做到独立思考,冷静判断。  套路三:收取高额加盟费无论29900元也好,59900元也好,这些公司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商家交钱成为代理商。很多人都是在交钱签完合同之后,才发现对方和支付宝或微信方面没有任何联系。至于每年“坐收百万”的承诺,是根本不会在合同中体现的。
    01/2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警惕预付消费掩盖下的非法集资陷阱
      理发卡、健身卡、就餐卡……如今消费者的钱包里总能找出几张预付卡,但是近几年预付消费引发的纠纷却频频被曝出,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商铺关停或跑路、使用期限受限、服务不满意却无法退款、暂停营业却无法退款等情况较为集中,预付卡变成了消费投诉的重灾区。更有不法分子假借办理预付卡或预付消费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活动。  贺女士在一家蔬菜配送店办了一张500元卡,之后,业务员告诉贺女士,该公司推出充1000返1000的优惠活动,充值1000元,公司还会返还1000元,贺女士考虑后购买了1000元的卡。没过多久,贺女士登录该公司网站下单,发现系统正在维护,无法正常买菜。她多次拨打售后电话,工作人员回应系统要升级,暂停营业。然而两个月过后,不仅网站关闭,售后电话也无人接听。  贺女士办理的这类卡属于预付卡又叫储值卡、消费卡、积分卡等,顾名思义就是先付费再消费的卡片。根据商务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开展单用途卡业务之日起30日要向相关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同时单张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1000元。  遭遇过类似经历的班女士则损失了上万元。2018年8月,家住北京丰台区的班女士在家附近的某健身店(方庄店)办理了一张健身年卡,并在店员推荐下购买了私教课程,总计花费一万余元,而在某健身店崩盘之际,其购买的大部分课程均未消费。“我是通过私教才了解到(方庄店)停业了,停业之后,我从来没有得到过来自健身店方面的任何回应。”班女士告诉记者。据她了解,她的私教王某带的50多名学员都碰到了相同的情况,大部分学员购买的私教课程在万元以上。  上述案例中消费者“踩”的均是预付式消费的“坑”。所谓预付式消费,是指消费者预先向预付卡的发行者支付一定资金,获得消费凭证,按次或按期获得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方式,消费者从中享受一定的优惠。  预付消费掩盖下的非法集资运作模式实际上是变相承诺高额回报,违背消费服务的价值规律,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一旦资金链断裂,参与者将面临严重损失。借用预付形式进行非法集资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通过传单、广告、业务员推广、购卡人员推荐等各种途径公开宣传;二是不以真实消费为目的,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返还购卡资金或支付一定利息;三是以购买“预付卡”“购物卡”或“预付消费”等名义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北京市打非办提醒广大消费者,近年来,非法集资花样不断翻新,欺骗性越来越强,其常见手段主要包括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以虚假宣传造势等。对手段多样的非法集资行为要增强防范意识,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对所谓的“高额回报”“快速致富”项目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首先,理性选择。消费者应尽量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不轻信广告和商家的口头承诺,不受促销的诱惑。办理预付卡时,应积极查询经营者的经营状况、预付业务备案信息等,对于优惠力度极大的充值返现方式要多问多想。  其次,谨慎办卡。消费者与经营者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应载明价格、服务标准、优惠条件、使用商品品牌、有效期限、有效次数、使用权限、使用地点、续费升级、遗失补办等事项,并应明确预付款消费卡的功能、使用范围、有效期限、退卡(款)条件、违约责任等事项。对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做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最终解释权归本经营者所有”等提示,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加重消费者责任或排除消费者权利的内容,要坚决说“不”。消费者要仔细阅读预付规则及其他要求,对于不明确或涉及回报返现的内容,在取得商家明确协议内容后再决定是否签署。  此外,适度消费。在办理预付款消费卡时,首先要弄清自己是否真的长期需要此类服务,应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购买、充值预付款消费卡,每次充值金额不宜过多,谨慎选择预付额度过高、服务周期过长的预付款消费。要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量来购买预付款消费卡,不要贪便宜一下子大量购买,以避免承担过多风险。  最后,合法维权。消费者发现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有异常时,要及时向消协、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情况,避免办卡容易退卡难现象发生。经营者需要变更经营地址、注销或整体转让经营资质,或商品质量、商品价格、服务质量、服务价格发生变化时,经营者应提前告知消费者,协商是退费还是继续履行合同承诺,若协商不成消费者可请求所辖地消费者协会调解,也可向有关行政职能部门申诉。对经营者未尽告知义务又无法履行合同承诺的侵权行为,消费者可向所在地行政职能部门提出申诉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一旦发现存在非法集资倾向时,消费者应及时向当地处非部门举报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01/28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多名旅客掉入“杀猪牌”陷阱 警惕春运火车上的打牌邀约
      近日,在公安部铁路公安局指挥下,全国十余地铁路公安机关统一收网,成功摧毁一个以“在火车上邀人打牌”为主要手段的大型“杀猪牌”诈骗犯罪集团。目前,该案已抓捕犯罪嫌疑人67名,受害旅客或达1400余名。  犯罪嫌疑人如何将旅客诱入“杀猪牌”陷阱?“杀猪牌”中“老千”如何挖坑?春运回家路上,旅客为避免上当受骗应注意哪些方面?新华社记者为此走访了有关部门。  2020年下半年起,多地火车站派出所陆续接到乘客报警,称在卧铺列车上有人邀约打“斗地主”赌博,受害人往往先赢后输,在临近到站下车约半小时左右快速输掉几千元至数万元不等。  在公安部铁路公安局指挥下,广州铁路公安局衡阳公安处“6·8”客车系列诈骗专案组调查发现,“杀猪牌”骗局背后是一个多达60余人的诈骗团伙。他们流窜在全国各地火车上,涉案金额达340余万元。诈骗团伙成员多为亲戚或同乡,他们两两结伴,在火车上佯装陌生人,设“局”约人打牌行骗。  民警告诉记者,嫌疑人有一套专门针对“旅客”的话术:问“到哪里下车”,是为判断距离,估算诈骗时间;问“做什么工作”,是为初步知晓旅客的经济能力;问“铺位是否下铺”,是为方便借口自己在其他车厢,直接在受害人铺位打牌。  记者还了解到,嫌疑人会利用洗牌、记牌、发牌等手法,加上打手势、说暗语等方式控制牌面,实施诈骗。  办案民警发现,仅2020年上半年,该团伙乘车轨迹遍布全国铁路505个区间,涉及车次达689趟次,作案范围广。  北京市华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邓佩律师表示,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她还提醒说,在列车上“带彩”打牌,特别是金额成千上万元,本身就已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涉嫌赌博,受骗的被害人同样可能面临法律惩处。  春运将至,警方提醒广大旅客,乘坐火车出行时切勿参与任何赌博活动,如发现上当受骗,应及时报案,避免更大损失。
    01/27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跟着网红走 当心掉进坑
      大龙虾、大螃蟹、新鲜生蚝……各种以令人垂涎的美食为主角的网红探店视频成为短视频平台的吸睛利器,也成了很多网红餐饮门店的引流方式。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反映,很多网红店的实际品质和体验,与美食博主们拍出来的相距甚远,眼见不一定为实。  海鲜大餐被“美颜”  “我的天啊,这好吃的也太多了吧,感觉光吃螃蟹就能吃回本儿了!”在抖音平台上,主打美食探店的网红在视频里连连赞叹。在她的视频中,螃蟹、龙虾、三文鱼等海鲜色泽鲜亮、个头大,且餐台供应充足,甚至全程一直有服务员在旁边帮忙煮海鲜和上菜。不少消费者冲着视频里的诱人海鲜到店消费,但真正体验后却反映,视频里的海鲜像是经过了“美颜”——店里的海鲜个头根本没有那么大,大部分都是带着冰碴儿的冷冻海鲜,肉质也算不上新鲜。店里的工作人员也大都手忙脚乱地在清理,根本不会一直陪在餐桌旁提供服务,让不少看视频而来的消费者大呼“上当”。还有消费者反映,漂亮的大龙虾还真和视频里一模一样,但其实是餐台上的模型,实际吃的根本不是那些。  营销号比广告坑人  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注意到,除了对美食和服务进行美化和夸大,很多以美食博主自居的营销号在给餐厅引流的同时,还把消费者带进了更大的消费陷阱。不久前,曾经被多个美食网红以美食探店模式介绍过的某高端海鲜自助餐厅,陆续关闭了自己在天津的店面,导致仍有充值金额未使用的消费者权益受损。“充值卡里面还有好几千元钱退不出来,拨打商家电话就说让等着。”在该店南开分店的门口,一位曾经充值数千元的消费者李女士抱怨道。她告诉记者,当时就是在抖音上连续看到几个推荐的视频才动了心办卡,现在出了问题,发美食探店的营销号却都不再提起这家店了,给他们留言也不回复。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很多打着美食自媒体、美食博主旗号的账号实际上都是提供包装、引流等商业推广服务的营销号,与传统的媒体广告相比,这些营销号往往通过各种手段逃避正规广告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消费者受到误导,也很难借助视频为凭证为自己维权。
    01/27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