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信用服务 > 信用修复
  • 【信用承诺特色案例十四】山东德州:用“信用承诺”点亮“极速办事” 打造信用审批“智慧样本”
    用“信用承诺”点亮“极速办事”打造信用审批“智慧样本”  案例特色亮点:  搭建一个政务服务信用评价横向平台。建成“批前信用核验—批中信用核查—批后信用监管”全闭环、全链条工作流程,做到信用信息可核验、承诺内容可核查、承诺全程留痕可追溯,形成了信用审批改革的数据支撑底座。  创新一套违诺制约管理制度。针对信用承诺过程中发现的轻微违诺行为,实施重引导、轻惩罚的制约措施,制定实施办法,在平台新增“制约查询”“纳入制约”等功能,为信用审批良性运行做好制度兜底。  取得一系列改革成效。大大激发企业市场活力,增进人民群众便利。依申请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平均提速90%以上,即办件占比超过70%,审批类事项当日办结率达到97.6%,便民服务事项即时办结率达到100%。目前,全市超10万个企业群众享受了信用审批便利服务。  自2021年以来,德州市创新实施“信易批”改革,加强流程再造,在全国率先推出“信用+承诺+容缺”三联动极速办审批模式,搭建政务服务信用评价横向平台,推动政务服务由“部门管理”向“用户体验”转变、由“简单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由“条块推进”向“系统集成”转变。目前,市、县共有1963个改革事项,10万余企业群众享受到改革红利,荣获“山东省法治为民十件实事”“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称号,得到省委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和省委改革办高度认可。  一、由“部门管理”向“用户体验”转变  目前,政务服务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我市“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优服务”水平已经达到全国最优,但相比企业群众的期待需求仍有差距。在优化政务服务的过程发现,许多事项和流程是站在管理者角度设计的,被服务的企业群众存在不认可。我们想要优化审批,但事项和申请材料又都是法定,既不能删也不能减,怎么办?  当企业群众暂时无法提供某些申请材料时,签一份“信用承诺”,审批部门先予办理,是降低企业群众办事成本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德州市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堵点问题,从“用户体验”出发,推出信任准营、信任筹建、信任办证等服务模式,全力打造以“信用”为核心的极速办服务品牌。  二、由“材料不齐不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2022年6月,印发《德州市“信用+承诺+容缺”三联动极速办工作方案》,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借助容缺、承诺、绿色通道等措施,向诚信的企业群众提供便利服务,让信用成为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的“特别通行证”。  一是推行信任准营,为企业纾困提供“加速度”。围绕企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对53个“一业一证”联办、联变、联销提供全流程信用服务,申请人只签署承诺书即可领证。实施“承诺即可经营”以来,年均新增办理小型餐馆类型食品经营许可1000余件。将告知承诺与现场勘验有机结合,改革后,工业产品生产变更、换证许可,计量授权等一律取消技术审查;特种设备生产许可采取依承诺换证,取消鉴定评审。  二是推行信任筹建,向项目落地提供“源动力”。把信用应用于立项、规划、施工、验收各阶段,贯穿建设项目审批全链条,为诚信记录好、动工意愿强、安全管理好的企业开启开工“绿色通道”。实施“三阶段”施工许可,企业在选定施工总承包单位后,可以根据建设时序,通过按照告知承诺方式申请办理阶段施工许可,平均为企业节约时间3-6个月。  三是推行信任发证,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新引擎”。围绕群众办理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首创推出“批”申请、“批”审核、“批”办理、逐一发证审批新模式,即个人事项由所在单位集中申报办理,进行“打包承诺”,极大提高办理便利性。疫情期间,仅用半天就完成1063个护士执业证书核发。  三、由“条块式推进”向“系统性集成”转变  深入实施“信用+审批”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一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改革支撑体系。德州市按照“系统集成”思路,从流程再造、制度创新、平台建设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流程、全闭环集成推进。  一是重塑审批流程。将信用赋能审批全流程,利用信用承诺,颠覆传统的“受理-审核-办结”流程,改革成为“信用承诺-办结-核查”,推动更多事项即来即办。以连锁药品经营零售许可事项为例,实施“先发证后核查”后,由原来的6个工作日办结,变为只跑一趟、立等可取。  二是重塑制度结构。信用审批并非“一诺了之”,承诺不实、提供虚假材料的申请人要承担相应后果。首创违诺制约管理制度,联合14个部门制定《德州市行政审批申请人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实施办法》,研究确定出冒用他人身份、提供虚假材料、欺骗隐瞒、容缺不补、承诺不实等6种违反承诺情形,解决了审批领域“轻微失信无法约束”问题。实施更细化、更精准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将违诺管理划分成3个等级,包括:1.对于容缺不补、承诺不实的,跟进指导并限期整改;2.对于拒不整改、整改后仍不通过的,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3.对于弄虚作假、恶意欺骗的,依法终止办理、撤销行政审批决定,并实施6个月的制约管理。管理期限内,限制享受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绿色通道便利服务,并告知监管部门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点对象。实施以来仅有10人纳入制约,“信用越来越有用”正在成为社会普遍共识。  三是重塑平台建设。在政务服务网搭建首个政务服务信用评价横向平台,建立“批前信用核验、批中信用核查、批后信用监管”全链条、全闭环工作机制。将信用查询嵌入“一窗受理”系统,自动核验申请人信用现状,逢办必查,自2021年以来,德州市政务服务平台累计调用联合奖惩信息、信用核查信息、违诺制约信息745万余人次。全面启用爱山东APP证照调用系统、历史资料库、证照核验平台等渠道在线核验数据,可实时调用核验75种证明证照。打通审批、监管、信用三方数据壁垒,实时将申请人承诺信息和违诺信息推送监管部门,并在“信用中国(山东德州)”网站公示。  2022年7月,该改革举措被中共山东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授予“山东省2021年度法治为民十件实事”称号,全省仅两个地市入选。2023年1月,省委依法治省办印发《关于第二批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命名的决定》(鲁法办发〔2023〕1号),德州市全面实施“信易批”极简办改革正式获批为“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2023/09/18 信用修复
  • 【信用承诺特色案例十三】浙江湖州:以诚践诺 以信惠民——湖州构建“承诺+践诺”信用惠民激励机制
    以诚践诺以信惠民——湖州构建“承诺+践诺”信用惠民激励机制  案例特色亮点:  湖州市创新建立以承诺履约为核心、以浙江省公共信用评价为基础、表彰奖励和成长激励为补充的个人诚信码评价机制,并开发15类逾200家合作单位的守信激励应用服务,实现让诚信主体得实惠、享便利。  信用惠民便企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其核心思想是“诚信让城市更便利、信用让生活更美好”。2021年3月15日,湖州市创新发布以信用承诺和履约践诺为核心的个人诚信码评价机制,同时发布信用惠民激励应用场景,旨在让诚实守信市民借助信用惠民系列场景享受与其诚信度相匹配的优惠与便利,积极营造社会“知信、用信、守信”的浓厚氛围。  一、建设背景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向纵深推进,社会成员对信用惠民便企应用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而科学设计谋划各类主体的信用评价是构建信用惠民便企应用服务的前提。为更好发挥个人诚信在弘扬诚信传统美德、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夯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石的关键作用,充分激发市民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湖州市建立科学合理的个人诚信评价机制和设计开发应用服务场景,在国内创新构建以“承诺+践诺”为核心的个人诚信码评价应用机制,全市年满18周岁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能力的户籍人口,可以注册申领个人专属诚信码,并享受与之相匹配的激励应用服务。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对个人信用(诚信)评价国内尚无统一或完整的标准,如何全面、客观地开展评价一直是困扰城市信用建设推进的堵点。湖州市从2018年谋划个人诚信码评价应用机制,经过3年的探索,较好地解决了评价难、认定难、应用难等问题。  一是在指标设计上,解决评价难的问题。湖州市建立“1+1+1+X”个人诚信评价评价模式,即以浙江省个人公共信用评价为基础(*40%,最高400分),以信用承诺和履约践诺为核心(每一承诺20分,最高400分),以区县及以上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最高50分)和成长激励(根据承诺履约等定期增长)为补充,有效解决了评价指标“难”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解决评价分值“偏平化”的问题。  二是在承诺履约上,解决认定难的问题。20个信用承诺事项均由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履约监管,通过系统间的业务流、数据流实时反馈主体承诺履诺信息,若无违诺信息则默认承诺对象已践诺。在此规则下,诸如未按规定实施垃圾分类,被相关部门约谈、警告等的非行政处罚信息,则视为违诺,从而避免与浙江省公共信用评价指标中的行政处罚信息相重复。  三是在场景开发上,解决应用难的问题。基于公共资源开发的激励应用服务,存在一部分主体分配多了,则意味着另一部分就少了,也就是一部分激励同时意味着另一部分的惩戒。为此,诸如在金融服务场景设计上,采取“蓝码”“绿码”不同主体申请信贷时实施不同的利率优惠。又如在“信用就医”上,根据不同等级设定不同的“医后付”期限。  三、创新举措  湖州市积极引导市民诚信向善,创新构建“承诺+践诺”信用惠民激励机制,彰显地方特色:  一是评价体系有创新。建立在“诚信推论”基础上的信用惠民激励机制,坚持“诚者为信、正向激励”原则,创新设计了涵盖文明出行、实行垃圾分类、遵守社会公德、践行光盘行动等20个涉及法律、道德、文明层面,关联个人生活生产、消费娱乐、旅游出行等方面的信用承诺。并创新了守诺成长激励。  二是履约监管成闭环。个人登录“信用湖州”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签订授权协议,并自愿签署20个信用承诺后,即可生成专属个人诚信码。相关监管部门根据设定的承诺履约事项,及时校验并提供当事人承诺履约信息。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根据部门提供的承诺违约信息和计分方式,综合基础、表彰奖励等情况,客观准确地作出评价。同时,个人还可以通过系统进行个人信息自主申报、自主作出信用承诺等。  三是承诺违约可修复。建立个人信用关爱机制,畅通个人信用修复渠道,健全个人信用修复机制。对存在承诺违约信息的,个人可以选择六个月内自然修复,也可以选择履行相关义务后,通过志愿服务、无偿献血、慈善捐赠等公益行为,以志愿服务时长(献血量、捐赠金额)等折兑为修复能量,用于承诺违约的信用修复。  四是应用服务广范围。聚焦让信用融入生活、走进百姓,湖州市已形成14大类50余项针对个人诚信码“蓝码”诚信主体实施的守信激励应用场景,合作商家(单位)已超过200多家,场景已涵盖金融服务、交通出行、住宿餐饮、购物旅游、教育培训、健身医疗等。并已与嘉温金、杭州都市圈等城市开展评价结果互认互信互用互享,实现诚信主体“同城待遇”。  四、工作成效及社会影响  湖州市自实施以“承诺+践诺”信用惠民激励应用机制以来,已累计注册开通个人诚信码20余万人,有9万余人自主签署信用承诺计160.6万份,认定违诺信息290条289人次;截至2023年2月,普惠人群达到近4万余人(次),减免各类费用达400万元,其中发放个人信用贷款424人,贷款金额5634万元,利率优惠44.3万元。  随着湖州市信用惠民激励应用机制的深入推进,守信激励应用服务的不断创新拓展,市民因承诺履约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体验感不断增强,全市社会成员诚信意识显著提升,真正体现了“信用让生活更美好”。
    2023/09/12 信用修复
  • 【信用承诺特色案例十二】青海德令哈:信用承诺优化审批服务
    信用承诺优化审批服务  案例特色亮点:  德令哈市卫生行政部门一次告知审批条件和申请人需要提交的材料,申请人以书面形式承诺其符合审批条件,并能够按照承诺,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相关材料,卫生行政部门当场作出卫生行政许可决定并发放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行政许可审批方式,提升了审批效率、优化了审批服务、节约了申请人的时间。  一、事件经过  (一)政策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的通知》精神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全面推开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有关事项通知》、《青海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告知承诺管理办法》有关要求,进一步优化我市公共场所营商环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自2019年1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开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工作。实施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告知承诺制,即申请人依法提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申请,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一次告知审批条件和所需材料,申请人承诺符合审批条件并提交材料的,审批机关当场作出卫生行政许可决定并发放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后3个月内,开展现场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不再适用告知承诺的审批方式。  (二)具体情况  我市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告知承诺制工作开展以来,我委及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不断优化服务,提升审批效率,按照统一部署和相关文件要求,及时印制告知承诺规范文本,印制并公开公示卫生许可告知承诺制办证流程,明确公共场所单位承担的义务,告知违反法律法规所承担的责任。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日常监督,专项监督检查以及卫生公众平台等形式广泛宣传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相关政策。截止2023年3月,全市通过“告知承诺制”形式,发放《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共377余家,包括新办和延续的被监督单位。  二、主要问题  实施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告知承诺制降低了经营者的准入门槛,由承诺件变为即办件、限时件,减少了申报材料,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让工作人员多跑路,办事群众少跑路,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不断优化服务的具体体现、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务实之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办理程序简易,门槛低,存在事前准入过易,事后监管过难的问题。  (二)被监督单位负责人知法守法观念淡薄,认为卫生许可证已经发放,按不按告知承诺的要求做无关紧要,使事后卫生监督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大大增加。  (三)公共场所告知承诺制没有足够的法律依托,是建立在市场主体和行政机关相互诚信基础上的一种新型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审批制度,对违反告知承诺制的处罚力度及额度没有明确的规定,事后监管难度较大。  (四)对于不守信用的被监督单位,撤销其卫生许可证的程序较为繁琐,实际操作困难。  三、创新举措  (一)梳理保留证明事项。为进一步推进政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减证便民”,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根据中共德令哈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关于持续做好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经过认真梳理,我委涉及告知承诺制办理的行政事项1项(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告知承诺制),共梳理保留证明事项2条。  (二)梳理《行政审批事项容缺审批清单》。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服务管理方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根据德令哈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关于报送德令哈市行政审批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容缺审批清单的通知》要求,我委梳理市卫健系统《行政审批事项容缺审批清单》,共梳理事项7项,其中告知承诺制1项,制定了《容缺审批补正材料通知书》,真正做到了急企业所急,想群众所想,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进一步优化了行政审批流程。  (三)建立健全服务沟通机制,提供积极主动的审批服务。窗口工作人针对高频服务事项,编写全流程截图版的操作手册,除了提供电话咨询服务外,利用QQ、微信等即时工具,为申请人提供在线咨询、指导服务,通过强化受理前的咨询指导,落实一次办好。  (四)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一是及时共享推送的企业主体数据,做好事中事后管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我委推送“先照后证”告知书,我委做好归类存档,并共享给各业务科室和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做好事中事后监管。  二是做好审批与监管的衔接,强化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及时在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青海)归集经营许可、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等信息,做好涉企信息的归集共享工作,截至目前,共归集公共场所告知承诺制信息403条,其中行政许可信息377条、行政处罚信息26条。  三是充分用好“互联网+监管”平台,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我委积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会同市市场监管局等职能部门,完成抽查任务并将相关检查结果及时录入平台进行公示。稳步推行信用监管,在卫生健康领域推行信用承诺制,要求监管对象签署信用承诺书,工作人员在信用平台录入并公示。  四是加强执法检查力度。联合行业有关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和查处力度。清理整顿个别企业、个体长期凭“照”营业,无“证”经营、清理“僵尸”(办而不用)个体户、杜绝无“证”经营等行为,为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  五是依法及时处理投诉,回应群众关切。设置投诉举报热线,24小时值守,及时处理群众反馈的问题和诉求,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四、工作成效及社会影响  全面推开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告知承诺制是加快“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该措施的实施,加快我市公共场所管理重心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服务的转变,进一步优化审批环节、简化审查内容,加快行政审批速度。同时,进一步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准入环境,有利于形成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督制度,强化公共场所经营者卫生管理第一责任人意识,逐步形成多元共治格局,全面提升公共场所卫生安全水平,为经营户提供最大便利,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2023/09/05 信用修复
  • 【信用承诺特色案例十一】陕西汉中:实行低风险食品生产承诺制许可——信用赋能助力汉中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实行低风险食品生产承诺制许可——信用赋能助力汉中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案例特色亮点:  承诺制许可提升审批服务质效。通过信用承诺制许可,将原来20个工作日的审批实现压缩为当场办理,减并10个办理环节到3个环节一次办理,免提交部分材料,申请材料从10份缩减为4份,申报跑动从原来最少3次减少为1次甚至零跑动(提供免费寄送证照),做到了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  一、事件经过  汉中市属于陕西省食品生产大市,共有食品生产企业474家,生产加工小作坊3603家。食品产业是汉中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为助推食品产业经济快速发展,自2020年起,汉中大力推行“信用承诺、当场发证、先证后查”的低风险食品生产承诺制许可。2020年3月6日,洋县某公司向汉中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提交茶叶生产企业许可申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受理后立刻启动承诺制许可,当天即为企业颁发了陕西省第一张承诺制食品生产许可证。2020年8月4日,陕西省电视台来到汉中市政务服务大厅,对正申请食品生产企业许可的汉台区某面业公司进行了办事过程全程拍摄,仅用1个多小时就拿到食品生产许可证,让该公司负责人任女士对汉中推行承诺制许可和“当面申请、当场承诺、当即办结”高效便捷的办事效率赞不绝口,面对省电视台采访,庄严承诺企业坚决做到守法诚信、规范生产,坚守职业道德,做良心食品、安全食品。截至目前,汉中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已为102家企业提供了信用承诺当场发证的服务。  二、主要问题  汉中地处秦巴山区,食品生产企业多开在山区、村镇,企业办事交通不便、成本高、周期长,办理审批手续环节多、材料多、跑路多、时间长等突出问题,制约着本市食品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三、创新举措  2020年汉中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在全省率先推行低风险食品生产承诺制许可,以五项举措大幅降低企业开办周期和成本。  (一)聚合力,明确汉中改革路径。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印发《汉中市食品生产许可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茶叶、食用菌制品、蔬菜制品等13种低风险食品为试点,在全市全面推行食品生产许可承诺制改革。  (二)优流程,提升审批质效。一是重塑流程。将审批环节从受理、审查、踏勘、决定等10个环节压缩为受理、审查、决定3个环节。对最耗时的现场核查,实行“先证后查”。二是实行承诺制。凡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对厂房布局、设施设备、工艺流程等生产条件作出合规性、真实性承诺,免提交上述材料。三是压缩时限。对适用承诺制企业,做到当天受理、当即审批、当场办结。四是优化食品生产延续等许可举措。对食品生产许可延续、变更与补办实行承诺制的实行当场办理。  (三)推行全生命周期服务。一是服务走在审批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相关部门组成技术指导组,主动上门指导,对企业筹建阶段厂房布局、产品定位、技术标准等最“头痛的”问题进行专业指导,保障企业高效合规筹建,尽快顺利投产。二是推行“最多跑一次”。实现食品生产许可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推行“容缺受理”,做实帮办服务,提供政务专递免费邮寄,尽力为企业提供“零跑路”或“最多跑一次”的服务。三是推行行业开办指导。2022年,在全省首创推出行业开办指导服务,在全市推出了米厂、酒厂、茶厂等50个《行业开办指导书》,从许可手续办理、筹建规划布局、合规经营要求等做出详细解读,为投资创业者提供精准指导。  (四)防风险,强化审管联动。认真落实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的“审管联动机制”,及时共享审管信息。将许可信息第一时间推送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在20个工作日内对企业进行证后检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五)做加法,扩大集成改革成效。低风险食品生产承诺制许可改革取得成效后,汉中市继续乘势而上,加大改革力度,大力推行106个“一件事一次办”和50个“一业一证”等改革,将食品经营许可、粮食收购备案、取水许可、排污许可等关联事项实行一次集中受理,让企业一证准营。  四、工作成效  (一)审批效能提速,培育壮大了全市食品生产行业。食品生产审批环节从10个压减到3个、压减率60%,申请材料从10份缩减为4份、精简率60%,办结时限从20个工作日缩短至最低1个工作日、时限缩短率95%,办事跑动次数从原来最少3次减少到最多跑一次或者零跑动。改革以来,共为102家企业提供了信用承诺当场发证的服务,累计为企业节约1920天办理等待时间,减少跑动4500多公里,减少申报材料560余份。  (二)优化营商环境,增添发展新动力。改革让营商环境、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吸引了浙江某集团有限公司在汉投资开办食品生产企业。随着本市食品产业的繁荣活跃,带动了种植养殖、包材供应、物流运输、电商等行业的壮大发展,以茶叶、香菇等“靠山发展”的生产企业更是快速递增,并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辐射拉动了大量种养殖户增收,实现产业振兴乡村发展。  (三)助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承诺制改革让信用赋能,树立了重诺守信社会导向,强化了企业诚信守法意识,为进一步构建了我市守信重信的市场环境和加强诚信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社会影响  汉中低风险食品生产承诺制许可改革,赢得了广大群众企业的一致好评,得到了省上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实施。陕西省电视台专题采访了我市改革的经验做法并在陕西新闻联播播出,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消费网、中国食品安全网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2023/08/31 信用修复
  • 【信用承诺特色案例十】广东要素审批“信用承诺制”助力1000亿基金项目提前1个月签约落地
    广东要素审批“信用承诺制”助力1000亿基金项目提前1个月签约落地  案例特色亮点: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增的1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实施,为将基金额度落实到具体项目,省政府成立了重要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和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专班,推进项目审批手续办理信用承诺制改革,全省各级用地用林用海、环保和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部门根据职责权限对用地、环评等办理作出信用承诺,全力解决要素审批涉及部门多、审核时间慢问题。在国务院专项工作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仅用10天时间,即签约落地项目234个,总投资近1.8万亿元,签约基金额度1007亿元,较国家原定9月底完成工作提前近1个月时间,全省各级政府和部门共承诺按期办理事项259项,为后续资金投放和项目开工争取了宝贵时间,充分发挥了信用承诺制优化审批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在事中事后监管中,将软性承诺与硬性约束相结合,实现以信用承诺为起点,以履约践诺为终点的全闭环管理。  一、工作背景  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补充重点领域的项目资本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形成有效投资、助力稳定经济大盘的重要举措。2022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补充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项目资本金。8月,在第一批3000亿元基金额度全部安排完毕的基础上,国务院部署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同时,为充分发挥广东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在稳定经济大盘中的挑大梁作用,专门安排广东新增1000亿元基金额度支持。  为做好新增基金额度在我省落地落实,国家专项工作组近50人进驻广东,通过开展现场联合办公,加强与三家政策性银行的高效对接,全力确保新增基金额度在9月份安排完毕。省委、省政府全力抓住来之不易的政策“窗口”,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同志专门召开全省市委书记会议和省委常委会议,进行集中动员和全面部署;王伟中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就相关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并亲自担任省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实施领导小组组长,统筹推进工作落实。  二、主要问题  按照政策要求,项目应在四季度新开工,基金签约投放前项目前期工作应基本齐备。对照9月份完成基金签约投放的时间节点,项目实际前期工作时间仅一个月,采用常规手段无法满足时限要求。因此,在国家专项工作组进驻启动会上,我省建议在部分环节过程中探索采用“承诺制”或容缺受理,加速前期工作流程。国家专项工作组也提出考虑到时间紧、任务重,难以采用常规手段完成,建议要积极探索项目审批手续办理承诺制,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确保承诺的手续办到底,将软性承诺装入硬性约束中。  三、创新举措  (一)以信用承诺打通关键堵点,落实项目要素资源保障。  为推动通过国家审核的项目尽快具备签约条件,加快推进基金项目落地,省协调机制建立了“红黄绿灯”项目工作台帐,对“黄灯”项目按照“一项目一策”的原则会商确定可容缺事项,明确事项办理单位和办理时限,并定向发出任务交办单,日清日结,挂账销号。全省各级用地用林用海、环保和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部门积极探索扩大有效投资的制度性保障,大力推进项目审批手续办理信用承诺制,根据职责权限对用地、环评等办理作出信用承诺,项目落地后按规定补办手续。在推动基金项目落地期间,我省各级政府和部门共承诺按期办理事项259项,包括可研审批(核准)21项、用地89项、环评107项、其他42项。  (二)建立信用承诺工作台账,压实工作主体责任。  基金项目签约落地后,按照所有基金项目在11月底前全部开工的工作要求,为确保大量采用承诺制的审批事项按期兑现,我省对照承诺事项建立办理工作台账,做到“有时间表、有路线图、时间到点、责任到人”,按照承诺时限“落实一项、销号一项”,日清日结,确保承诺的手续按期办理,办到底。同时,为提高工作台帐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我省还依托“粤政易”APP建立了可视化的基金项目管理系统,每日调度项目前期工作情况。  (三)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将软性承诺装入硬约束中。  我省以考核为抓手推进信用承诺履约践诺,将重大项目信用承诺兑现情况纳入平安广东建设和法治广东建设考评,有效提升政府公信力。为加强基金项目承诺事项完成情况监管,我省建立完善通报机制,在关键阶段,每日向地市主要领导反馈项目签约、开工、信用承诺事项办理等情况及排名,调动地市“比、赶、超”的积极性。同时,对承诺事项进度滞后的,通过提醒函,督促项目单位、地市政府创新工作思路,加快办理、限时办结。截至去年11月30日,信用承诺事项已按照国家工作要求,实现全部办结(期间,对7个逾期办结的项目所在市,在平安广东建设考核中予以扣分处理),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全部顺利按期开工,实现以信用承诺为起点,以履约践诺为终点的全闭环管理。  四、工作成效  在国务院专项工作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截至2022年9月4日,我省以信用承诺制推动签约项目234个,总投资近1.8万亿元,签约基金额度1007亿元,较国家原定9月底完成工作提前近1个月时间,为后续资金投放和项目开工争取了宝贵时间,充分发挥了信用承诺制优化审批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社会影响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立以来,有效解决了部分重大基础设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项目建设面临的资本金不足的问题,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成为了推动全国经济平稳运行的有力抓手,其中信用承诺制改革在推动基金落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后续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提供了新的示范。为凝心聚力加快高质量发展,今年农历新年伊始,广东省委、省政府就组织召开了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其中专门召开了扩大有效投资分会。期间,全省各地市、有关部门、项目单位纷纷表示,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政策性发开性金融工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一揽子政策对提振市场信心,进一步发挥投资对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将在中央政策红利的加持下,加快推进一批固根基、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推动一批重要项目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强劲动力!
    2023/08/25 信用修复
  • 凤城市铁源木材防腐有限公司
    2023/08/17 信用修复
  • 【信用承诺特色案例九】江西南丰:着力构建“承诺+信用+监管”闭环链(卫健)
    着力构建“承诺+信用+监管”闭环链(卫健)  案例特色亮点:  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为践诺履诺诚信企业打造极简快捷的审批方式,南丰县发改委以县公共信用平台为基础,联合卫健委等单位共同探索构建“承诺+信用+监管”的闭环链。同时根据相关市场主体虚假承诺造成的失信情况程度,在行政审批、行政监管等领域实施相应限制管理措施,提升行政监管效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为进一步规范推行告知承诺审批方式,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1号文件要求,南丰县发改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构建行政审批告知承诺从审批、监管、失信惩戒环节的运行管理机制,组织县卫健委等部门先期在较为高频的“公共卫生场所许可”等行政审批事项,依托南丰县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行政审批告知承诺的行政审批、监督检查、承诺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推送、应用工作机制,形成“承诺—履诺—监诺—用诺”相互衔接的闭环管理机制。根据相关市场主体虚假承诺造成的失信情况程度,在行政审批、行政监管等领域实施相应限制管理措施,同时也为践诺履诺的市场主体提供快速极简的办事渠道和体验。  为了更好地落实告知承诺“承诺—履诺—监诺—用诺”的闭环管理工作机制,深入推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南丰县发改委在推进实施“一网承诺”过程中,一是统一字段标准,明确以承诺主体、承诺事项、承诺类型、承诺文本、承诺日期、履行情况等做为全县统一的信用承诺信息数据字段;二是健全审管联动,推进实现审批业务系统、监管业务系统的深入对接,将承诺情况及时推送监管人员,加强审批和监管部门业务协同;三是形成工作闭环,归集共享信用承诺信息,将信用承诺信息作为事前审批、事中监管、事后处罚的重要依据,推动“审管执信”一网可及模式落到实处。  一、审批环节  在“审”(审批环节)上,将办件量较为高频的“公共卫生场所许可”等告知承诺行政审批事项,开发建设成为“好办”“快办”事项,集中设置在“一网承诺”应用栏目,方便申请人准确查找和极简申办,同时对接市县两级信用信息平台,及时获取并自动核验是否存在违反告知承诺情形记录信息,及时提示申请人,如存在违诺情形的,线上申报渠道自动限制,线下工作人员系统核验人工限制。  二、后续监管  在“管”(后续监管)上,申请人选择以告知承诺审批方式申办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部门在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后,审批系统及时推送申办以及承诺内容信息至县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由相关监管部门按照规定检查周期,对被审批人的承诺内容是否属实进行核实检查,如检查发现被审批人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要求其限期整改同时将违诺相关情况录入县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现相关审批业务系统形成管理闭环。  三、违法处罚  在“执”(违法处罚)上,监管部门要求限期整改的,被审批人逾期拒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审批机关依法依规可以启动撤销行政审批决定程序,或视情节严重程度对违反承诺的被审批人给予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相关撤销或处罚结果信息推送归集至市、县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依法依规形成告知承诺失信行为记录。  四、失信惩戒  在“信”(失信惩戒)上,基于上述被审批人不实承诺或者违反承诺的情形,审批或监管机关将其违反告知承诺信息按规定途径归集至市、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并对相关申请人、被审批人不再适用告知承诺的审批方式。  “一网承诺”以“审-管-执-信”联动方式,积极为践诺履诺诚信企业打造极简快捷审批模式,无违诺记录企业申办事项的办理环节可减少50%,申办材料可压缩40%,事项最快可当场办结,企业申请办事的体验度和获得感更强。
    2023/08/14 信用修复
  • 【信用承诺特色案例八】宁波海事领域深化信用承诺制度 实现“一船多证一次通办”
    宁波海事领域深化信用承诺制度实现“一船多证一次通办”  案例特色亮点:  宁波积极推行海事领域政务办理综合信用管理,在行政服务事项中深化信用承诺机制应用,出台容缺受理、并联办理等服务,于全国首推“一船多证一次通办”政务服务机制。该机制是基于信用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减证便民”的一项创新举措。对于海事信用等级较好的企业,通过签署信用承诺书,可实现多项船舶证书“一次办”、“同时办”,将原先证书办理需要的30多个工作日压缩到2-3个工作日,极大提高了行政服务效率;该机制助企纾困成效显著,已累计服务船舶559艘,为企业节约成本近百亿元,为持续推进宁波营商环境优化,宁波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事情经过  2022年8月10日,浙江某金融租赁公司和宁波某物流公司分别作为出租方和承租方向宁波海事局递交了某船舶所有权、电台执照、国籍、配员、光船租赁登记等多项申请。当时公司已收到该轮在3日内的电煤运输订单,船期非常紧迫,能否尽快办理包括交通部门签发的营运证在内的所有证书关系到订单能否顺利取得,对当时疫情防控期间的电煤运输保通保畅关系重大。  本次船舶登记业务是注册在浙江自贸区的首家融资租赁公司办理的首艘融资租赁船舶业务。接到申请后,宁波海事局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从事船舶登记的资深人员加班加点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在核实了公司为A级信用航运企业后,立即开辟绿色通道,启动“一船多证一次通办”政务服务机制,协同交通、船检、银保监等相关部门,仅用一天时间,办理了所有船舶证书,高效解决了企业的“急难愁盼”。  二、主要问题  (一)办证过程多头跑、耗时长。船舶登记业务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流程多的特点。按照常规流程,一艘船舶投入正常营运需要取得船舶登记、检验、保险等7大类30余项证书文书,涉及海事、交通港航、船检、保险等多个部门,申办人员在各部门之间往返达6次之多,耗时至少1个月以上。  (二)申请材料需要补正。在受理审核过程中,海事执法人员发现船舶所有权申请书、融资租赁合同等材料有误需要补正,而船舶所有人浙江某金融租赁公司办公地点又在杭州,需来回奔波,公司非常着急。  三、创新举措  (一)推行政务办理综合信用管理。以《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和交通部海事局《海事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等文件为指引,发布《宁波海事局关于印发实施政务办理告知承诺工作意见的通知》,落实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强化对政务办理主体的信用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深化信用告知承诺,出台容缺受理、午休值守、预约办理、并联办理等服务,推动辖区航运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  (二)全国首推“一船多证一次通办”政务服务机制。针对多头跑、耗时长的问题,宁波海事局积极作为,综合分析船舶登记各相关环节存在的互相制约因素,大胆尝试,于2020年10月,在全国海事系统首推“一船多证一次通办”政务服务机制。又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引领下,以交通部海事局“关于在长三角部分地区试点海船转籍登记不停航办证服务”为指导,于2022年1月又创新推出了“一船多证一次通办+不停航”政务服务机制,让船舶更快投入营运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四、工作成效  (一)行政服务效率显著提高。截至目前,宁波海事局已推出适用信用告知承诺事项43项,累计办理告知承诺政务办理事项14万件,平均办结时限较法定办结时限压缩90%以上,行政服务效率大大提升,群众满意率达到100%。辖区共评出181家A级申办主体和45家C级申办主体。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理念深入人心,得到企业和群众的高度认可。  (二)企业经营成本得到大幅降低。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船舶早日投入营运可每日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20万元,产生经营效益40万元。并且,如果不能如期赶上电煤运输订单,还会给公司信誉带来损失。为感谢宁波海事局的高效服务和有力保障,浙江某金融租赁公司和宁波某物流公司相关负责人共同为该局送上“情系企业映初心、高效服务践使命”“热情高效办实事、助企纾困促发展”的锦旗。截至目前,已服务船舶559艘,节约成本近百亿元。  (三)产业集聚成效显著。通过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航运公司落户宁波。2022年,新入宁波籍的船舶数量同比增长25%,总吨位增长35%;抵押船舶数量同比增长21%,融资总金额突破17亿,同比增加48%。宁波籍国内海船总吨位创7年新高,平均吨位超5500多吨,高出全省平均吨位60%。  五、社会影响  (一)信用承诺不断深化。通过海事政务办理信用体系的建设,“海事主导、各方参与、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政务办理格局逐步形成,信用承诺进一步深化,诚实守信的申办主体在政务办理时真正得到实惠。  (二)“一船多证一次通办”复制推广。该项创新举措受到全国海事部门的争相借鉴和效仿。多家海事机构邀请宁波海事局介绍成功经验,多地海事部门来宁波海事局学习交流。  (三)“蓝丝带”政务服务品牌深入人心。宁波海事局以“心系蓝海服务至上”为理念的“蓝丝带”政务服务品牌为载体,将海事政务信用管理、“一船多证一次通办”、“急难愁盼”问题处置与品牌建设有机结合,相继开通“蓝丝带”政务直播、“蓝丝带”小课堂等系列政务“云服务”,编制“海事政务一本通”系列知识手册、清单式“一船多证一次通办”小折页,为办事群体提供精准政务服务。
    2023/08/10 信用修复
  • 【信用承诺特色案例七】江苏扬州:依托“信用+承诺”审批分级 打造惠企利民新模式
    依托“信用+承诺”审批分级打造惠企利民新模式  案例特色亮点:  扬州行政审批系统创新推行“信用+承诺”审批分级管理模式,率先探索依申请主体信用级别开展分类审批,以极简审批为目标,做到“办得易”;以信用评价为基础,做到“批得快”;以审管衔接为支撑,做到“管得住”,全力构建“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失信有惩戒、提速优服务”的高效审批模式。  一、事件经过  2023年1月16日,扬州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锂电池高倍率正、负极纳米涂覆集流体项目一期在江都区行政审批局进行立项备案。该项目是江都区今年的市级重大项目,投资2亿元,达产后,可年产10亿平方米锂电池高倍率高安全性正极、负极纳米涂覆集流体产品。  该项目所有立项前置手续均实行“信用承诺制”审批,按照常规审批流程,项目立项需要备案基本信息、符合产业政策声明、项目单位统一信用代码证、营业执照等多个材料,运用“信用承诺制”审批之后,仅需填写一张信用承诺书表单,将原本至少需要一天的申报材料准备时间压缩在半个小时以内,实现“秒办秒批”。这是江都区行政审批局今年首个实施“信用+承诺”审批的项目,跑出了项目推进“加速度”,大大提振了企业对扬州营商环境的信心。  二、主要问题  面对新兴时代需求和市场主体日益增长的期待,行政审批实践中审批环节不够简化、审批规范不够统一、行政效能仍需提升、后续监管存在真空等问题日益凸显,审批事项涉及部门多、申报材料多,导致办事手续较为繁琐、办结时间较长,也直接影响了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营商环境的满意度。  三、创新举措  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拓展信用信息应用场景,探索审管联动应用创新,市政务办联合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组织开展“信用+承诺”审批分级应用试点,探索依申请主体信用级别开展分类审批,为诚信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审批服务,全力构建“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失信有惩戒、提速优服务”的高效审批模式。2022年9月,市政务办下发试点通知,选取高邮市、江都区作为试点地区。10月,高邮、江都先后编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第一批“信用+承诺”审批事项清单上线。10月底,结合试点场景实际需求,组织开展系统升级改造,实现审批、监管数据双向推送。11月,实现第一批试点事项应用场景落地。  四、工作成效  (一)在高邮市试点创新审批流程,着重打造全流程的“信用+承诺”审批分级模式,实现了“三转变”。一是推进“部门管理”向“信用审批”转变。印发《高邮市“信用+承诺”审批分级创新试点应用工作实施方案》(高协调办〔2022〕11号);对实行信用承诺方式受理的事项逐项编制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信用承诺告知书》和《信用承诺书》,并对外公布。二是推进“现场检查”向“信用承诺”转变。市场准入考量“信用情况”,对无不良信用记录的申请人在作出承诺后实行先证后核、现场发证;审批事项引入“容缺受理”,除法定要件材料外,签订承诺书即可免于提交部分材料,为守信者开通绿色通道。三是推进“行业限制”向“信用监管”转变。推动信用信息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企业信用等级“逢报必查”;对因未履行承诺而被撤销行政许可决定的企业,记录其失信行为,纳入市场主体诚信档案;结合“双随机、一公开”、重点监管等方式,对行政相对人承诺履约情况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相关执法结果通过信用扬州网站向社会公示。  (二)在江都区试点打造示范典型,深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的“信用+承诺”审批分级管理模式,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一是制度更新换代。印发《江都区工程建设项目“信用承诺制”审批实施办法(试行)》,公布第一批江都区“信用承诺制”审批事项清单,主要运用在工程建设项目,涉及住建、自规、工信等7个部门20项审批事项、101项申报材料,其中可容缺材料38项。二是审批便捷高效。参照《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企业信用风险分类评价标准》,按照信用风险程度,将企业信用风险分为A、B、C、D、E共5个等级,采取分级管理方式。对市级及以上重大项目,无需查询信用等级,直接适用“信用+承诺”审批;对等级为B级及以上、且在信用扬州网站无违法失信记录的行政相对人,有条件适用;对存在违法失信记录或等级为C级及以下的行政相对人,不适用。三是全链条信息化。证照共享方面,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身份证、营业执照等审批证照全程共享;信用记录方面,通过扬州市信用大数据公共服务应用平台,上传失信信息及行政管理五类信息666万余条,记入诚信档案。同时市信用大数据公共服务应用平台向市政务办推送“双公示”及信用承诺违诺信息276万余条,实现平台间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  五、社会影响  2022年,高邮试点的18个事项均已实行信用承诺审批,涵盖交通、公安、自规等多部门,对43份申请材料进行缩减,已采用信用承诺方式办理并签订信用承诺书505次;《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办理时限由法定20个工作日提速至即审即办,有效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江都新编制“信用+承诺”审批事项清单拓展至15个部门40项审批事项、247项申报材料,其中可容缺材料93项,可通过电子证照调取的材料29项,已为30余个重大项目提供“信用+承诺”审批服务。  下一步,我市将加强对信用承诺审批事项的新场景应用拓展,提高市场主体信用水平和守信能力,进一步擦亮“好地方事好办”政务服务品牌。
    2023/08/07 信用修复
  • 【信用承诺特色案例六】哈尔滨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创新 实施药品零售经营“承诺即换证”
    哈尔滨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创新实施药品零售经营“承诺即换证”  案例特色亮点:  以“花最少时间、跑最少路途、交最少材料”为目标,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创新实施药品零售经营许可“承诺即换证”,从顶层设计、机制创新、流程再造、督导跟踪、宣传培训“五个维度”,综合实施“一揽子”改革举措。哈尔滨以“花最少时间、跑最少路途、交最少材料”为目标,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创新实施药品零售经营许可“承诺即换证”,从顶层设计、机制创新、流程再造、督导跟踪、宣传培训五个维度,综合实施“一揽子”改革举措,减轻了企业成本和负担,提高了审批效率和质量,提升了行业守法经营意识和守信践诺水平。  一、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承诺即换证”政策支撑体系  到2022年末,该市有近5000家药品零售经营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换发许可证。为高质量做好换证工作,市场监管部门提前谋划,围绕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制度性准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的总体要求,印发《关于2022年度全市药品零售经营许可证换发工作的通知》和《哈尔滨市药品零售经营许可实施“承诺即换证”工作方案(试行)》,明确“承诺即换证”的法律依据、申请方资质条件、操作流程以及具体实施办法。针对各地各单位实际工作中标准掌握不统一、事中事后监管措施不到位等短板弱项,出台《关于开展全市药品零售经营企业“承诺即换证”工作督导检查的通知》《关于药品零售经营许可“承诺即换证”现场核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的通知》,形成“一个方案、三个通知”制度框架体系,为“承诺即换证”顺利开展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二、推进机制创新,打造“快办、严管、便民”审批服务新模式  一是建立“当场决定、立等可取”机制。对自愿承诺符合许可条件并按要求提交材料的申请人,当场作出许可决定,新证现场发放、“立等可取”,相较改革前20个工作日的换证时限要求,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二是建立“先换证、后核查”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承诺即换证”“换证即营业”,避免因换证审核“空窗期”影响正常经营。市场监管部门在发证后1个月内进行现场核查,对申请人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按程序依法撤销许可证书。三是建立“网上办、邮寄办”机制。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承诺即换证”服务指南、申请表格等材料网上公开,申请人登录“黑龙江政务服务网”,按照药品经营(零售)许可证(延续)服务指南,履行申报程序、提交申请材料。审核通过后,审批部门通过邮寄方式发放《药品经营许可证》,实现“不见面”“邮寄办”,企业“少跑路”“不跑路”。截至目前,已有3340余家药品零售经营企业通过“承诺即换证”换取新的《药品经营许可证》。  三、实施流程再造,形成“宽严相济、协同联动”工作格局  一方面,打破常规换证程序,再造高效审批流程。在申请与受理、证后核查、事中事后监管等环节,分别制定具体办理标准和程序,将“前置”改“后置”,变“监管”为“服务”,优化操作流程,大幅压减审批时限。对适用“承诺即换证”改革的3种情形和不适用的3种情形分别作出规定,保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企业换证更方便、程序更简化,对不符合“承诺即换证”条件的企业从严要求、严格准入。另一方面,推进权力下放,减少审批层级。按照市委、市政府“强区放权”改革要求,市级市场监管部门于2017年、2019年分别将单体药店、药品零售连锁门店审批权下放至各区、县(市)级市场监管部门,实现药品零售经营许可的审批与监管在同一个层级。“承诺即换证”改革实施主体由各区、县(市)市场监管部门承担,有利于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有效衔接、高效联动。  四、密切督导跟踪,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现场核查机制  一是将“双随机、一公开”模式嵌入药品经营许可审批和质量管理全过程。在“承诺即换证”现场核查阶段,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核查人员,抽查情况和检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现场核查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以区、县(市)为单位建立健全“一单两库”,包括现场核查事项清单、通过“承诺即换证”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企业名录库、现场核查人员名录库。根据已换证企业数量,采取随时派组或每月集中抽查方式通过“摇号”“机选”随即抽取确定检查对象名单。监察人员全程参与,通过录音、录像、会议纪要等方式记录抽取全过程,确保全程留痕。二是组织开展“承诺即换证”督导检查。在各区、县(市)自查、互查基础上,市级市场监管部门成立专项督查组和“飞检”工作组,对各基层单位换证、自查、互检情况开展督查,检查企业是否知晓政策,抽查10%以上换证企业档案,实地检查企业换证是否规范。市级市场监管部门根据检查情况进行打分排名,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单位给予通报,同时,将专项检查结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作为评定名次依据。  五、加强宣传培训,让“企业知道干什么,基层知道怎么干”  一是加强对外宣传。在市政府网站发布换证公告,通过极光新闻、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广播电视台《冰城问政》微信公众号发出“@哈尔滨药店,市场监管部门喊你‘换证’”提示,多渠道宣传“承诺即换证”政策举措,扩大药品零售企业知晓度。二是开展对内培训。围绕“一个方案、三个通知”,采取会议培训、基层指导等形式,对全市“市场监管药品审批窗口”工作人员开展专题业务培训,统一全系统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通过内部交流平台,收集各基层窗口单位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施训解答。深入基层单位,指导建立“一单两库”、制定现场检查方案,研究开发双随机小程序,为完成“承诺即换证”改革创新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2023/08/03 信用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