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公示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项治理
  • 公安部:公布78个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项目
      2023年以来,为依法严厉打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违法犯罪,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重拳出击、以打开路,成功打掉一批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团伙,查明一批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项目。为有力震慑违法犯罪、提升群众防范意识,近日,公安部公布第一批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项目及涉诈App名称,主要涉及“圆梦行动”“云数贸”“智天金融”等78个虚假项目。  据介绍,此类诈骗项目的主要特点是,不法分子通常打着国家、民族旗号,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编造国家相关政策等手段,虚构各类“投资项目”和不法组织,谎称只需投入极少资金就能获得高额回报,诱骗受害人在网上签订协议、购买商品参与投资或缴纳“项目启动资金”“会员报名费”,从而实施诈骗。同时,一些诈骗团伙开发专门的App推广虚假投资项目,通过网络群组寻找代理人、发展下线,利用网络会议培训“洗脑”,裹挟大量受害人被骗入局,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危害社会治安稳定。  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我国没有任何民族资产解冻类项目和组织,凡是打着民族资产解冻旗号让你投资的都是诈骗;凡是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委托”“授权”投资的都是诈骗;凡是声称缴纳数十元、上百元会费就能获取巨额回报的都是诈骗,请大家切实增强识骗意识、提高防骗能力。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凡是转发、鼓动、宣传民族资产解冻类信息,或者招募会员、组织人员非法聚集的,均涉嫌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查处。如发现类似违法犯罪线索,请立即向公安机关举报。
    2024/01/11 专项治理
  • 国常会: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 依法坚决打击恶意欠薪行为
      国务院日前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举措,审议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听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汇报,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修正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  会议强调,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既利当前又惠长远。要切实履行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责,加强老年人基本民生保障,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要运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作用,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共同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要持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重点解决好老年人居家养老、就医用药、康养照护等急难愁盼问题,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会议指出,群众和企业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与一件件具体的政务服务事项密切相关。要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聚焦群众和企业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协同配合,主动改革创新,借助数字技术等手段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材料、提高办事效率,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要形成“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每年梳理一批重点事项,及时复制推广地方和部门探索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不懈,狠抓落实,不断增强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  会议指出,春节前是农民工工资结算高峰期。要用心用情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层层压实责任,加大工作力度,依法坚决打击恶意欠薪行为。要健全完善治理欠薪的长效机制,加强常态化监测评估和检查督促,推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各项制度和政策落实到位。  会议决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修正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
    2024/01/11 专项治理
  • 教育部:严防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
      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为进一步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效,严防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强化非学科类培训监管,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做好寒假期间校外培训治理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强监督执法,健全校外培训执法体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开展执法,用好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严查违规培训,加大违法违规案例曝光力度;要严防安全风险,组织安全专项检查,指导机构开展安全自查自纠、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常态化开展“爆雷”“冒烟”监测,用好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队伍,认真及时核查处置各类问题和线索;要强化艺考培训监管,重点关注机构开展集中住宿培训的情况,着重维护招生考试秩序,严查艺术类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等违法违规行为。  通知强调,各地要确保“双减”政策落地落实,推动机构全部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管理。强化预收费监管,指导机构全面使用合同示范文本,将收费标准等信息向社会公开,严防恶意涨价,切实维护家长学生合法权益。
    2024/01/08 专项治理
  • 公安部:开展网络谣言专项整治 关停违法违规账号3.4万余个
      近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李彤介绍,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依托“净网”专项行动,坚持以打开路、以打促治,依法重拳打击造谣传谣违法犯罪行为,并同步开展网站平台综合治理和普法宣传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依法严厉打击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造谣传谣违法犯罪活动。2023年,全国公安机关依托“净网2023”专项行动,将网络谣言作为重点打击整治的“网络乱象”之一,及时发现查处借热点舆情事件进行造谣传谣线索,坚决整治自媒体运营人员炮制谣言进行吸粉引流、非法牟利等行为,重拳打击编造虚假警情、疫情、险情、灾情等违法犯罪活动。今年4月至7月,针对热点事件中谣言高发等突出问题,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为期100天的网络谣言专项整治,集中查处整治了一批网上造谣传谣违法犯罪活动。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已侦办网络谣言类案件4800余起,依法查处造谣传谣人员6300余名,依法关停违法违规账号3.4万余个。  依法严厉惩治造谣诽谤等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2023年,针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全国公安机关依托“夏季行动”和“净网2023”专项行动,重拳打击整治造谣诽谤、谩骂侮辱、侵犯隐私等突出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截至目前,共查处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110起,刑事打击112人,行政处罚96人,批评教育472人,指导重点网站平台阻断删除涉网络暴力信息2.7万条,禁言违规账号500余个。  积极开展打击治理网络谣言普法宣传工作。综合运用警情通报、新闻发布会、媒体采访报道、发布典型案例、线下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辟谣宣传和普法教育。今年以来,已累计曝光典型案例2000余起,达到了以案释法的目的。同时,各地公安机关持续发布转发辟谣宣传文章,已累计发布宣传文章2万余篇,在全社会营造打击整治网络谣言的浓厚氛围。  持续加强各类网站平台综合治理。一方面,立足公安机关职责定位,坚持以打促治、以打促管,以重大网络谣言案件为切入点,拉网式排查网站中含的漏洞问题,通过警告、责令整改、罚款等措施查处了一批不履行主体责任和义务的平台;同时不断加强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敲打整治各类网站平台1.2万家次。另一方面,指导大型重点互联网企业加强辟谣宣传力度,及时发布转载辟谣信息,与公安机关联合发布“拒绝网络谣言清朗网络环境”倡议书,努力营造良好网络氛围。
    2023/12/29 专项治理
  • 最高法:发布8件知识产权专题指导性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遴选确定8件知识产权专题指导性案例12月20日对外发布。本批发布的指导性案例涵盖专利、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等知识产权与竞争各个领域。  据介绍,最高法积极探索符合知识产权案件规律的裁判规则、裁判方式,积极发挥知识产权裁判的规范引导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发布本批指导性案例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满足创新主体司法保护需求。  指导性案例217号“慈溪市博某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诉永康市联某工贸有限公司、浙江天某网络有限公司等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明确了涉电子商务平台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中,被诉侵权人申请反向行为保全和提供担保的司法审查规则。  指导性案例218号“苏州赛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诉深圳裕某科技有限公司等侵害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纠纷案”明确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行为的性质和有关布图设计具备独创性的认定规则。  指导性案例219号“广州天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天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诉安徽纽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案”明确了判断侵害知识产权行为是否构成情节严重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认定规则。  指导性案例220号“嘉兴市中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欣某新技术有限公司诉王某集团有限公司、宁波王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案”明确了使用全部技术秘密的认定规则及故意侵权时的损害赔偿数额计算规则。  指导性案例221号“张某勋诉宜宾恒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宜宾市吴某建材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垄断纠纷案”明确了参与横向垄断协议的经营者参与和履行协议期间的损失不受法律保护的规则。  指导性案例222号“广州德某水产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诉广州宇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南某水产研究所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明确了登记的专利权人在专利权权属争议期间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负有善意维护专利权效力义务的适用规则。  指导性案例223号“张某龙诉北京某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程某、马某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明确了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确定管辖的规则。  指导性案例224号“某美(天津)图像技术有限公司诉河南某庐蜂业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明确了著作权权属存在争议的情况下,不能仅凭水印或权利声明认定作品著作权权属的举证证明规则。  据介绍,下一步,人民法院将以新时代更加公正高效的知识产权审判,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2023/12/25 专项治理
  • 辽宁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二十七条”
      近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聚焦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27条政策措施,进一步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方面,《若干措施》提出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开办经营;规范政务服务标准流程,清理规范行政审批、许可、备案等政务服务事项的前置条件和审批标准,不得将政务服务事项转为中介服务事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在政务服务前要求企业自行检测、检验、认证、鉴定、公证或提供证明等;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严审增量、清理存量”,废止、修改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做法。  在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深入开展经营主体信用监管数据质量提升行动,以数据标准化为抓手,全面梳理、排查公示系统和“互联网+监管”系统归集公示的各类信用数据,健全数据治理规则,切实提升信用监管数据质量,增强权威性和可用性;支持扶持政策直达快享,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完善民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持政策“免审即享”机制。  聚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若干措施》提出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侵犯商业秘密、仿冒混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和恶意抢注商标等违法行为;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行为,推动惠企政策落实落地。  此外,《若干措施》还提出支持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支持非公司企业法人依法转制为公司;支持民营企业提升标准化能力,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发挥市场监管部门大数据和职能优势,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深入开展“千亿送贷助力三年行动”活动,协调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推出适应民营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缓解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
    2023/12/20 专项治理
  •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严重失信主体实施限制惩戒措施190万次
      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推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失信联合惩戒,筑牢对严重失信主体的“信用围栏”,依法对失信被执行人等严重失信主体实施限制惩戒措施190万次,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相关部门黑名单和行政处罚信息32万条,向相关部门共享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信息3773万条,合力营造经营主体“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的新格局。  依法依规限制市场准入,当好市场“看门人”。  市场监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严格限制失信被执行人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截至2023年11月底,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累计限制失信被执行人190万人次。通过严格限制市场准入,在有效降低市场经营风险的同时,提示失信被执行人及时履行法定义务,纠正违法行为。  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作用,树立失信“警示牌”。  充分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信用平台作用,依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时归集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和黑名单等失信信息,记于经营主体名下进行公示,目前已公示各级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信息29.2万条,公示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等各领域严重失信名单信息2.8万条。通过在系统中完整展示经营主体的信用状况,向社会提示经营主体的失信风险,提升严重失信主体的市场交易成本,促使失信经营主体及时办理信用修复,恢复良好信用。同时,市场监管总局将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和黑名单信息纳入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对信用风险高和较高的企业,通过提高抽查比例、检查频次等方式,加大对失信经营主体的监管力度。  及时共享数据信息,共筑失信“防火墙”。  对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产生的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信息,市场监管总局除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记于经营主体名下公示外,还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数据共享,迄今已提供经营异常名录数据3518万条、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数据255万条,为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防止经营主体“带病准入”提供支撑。
    2023/12/13 专项治理
  • 两部门:加强招聘行为监管 提升毕业生维权意识
      日前,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强调,要维护就业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加强招聘行为监管,提升毕业生维权意识,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据了解,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会议强调,各地各高校要加快推动各项促就业政策落地见效,深化促就业政策宣传落实,强化地方性政策加力提效,优化政策性岗位招录安排。要千方百计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新空间,稳住中小企业“主渠道”,唱响基层就业“主旋律”,打好灵活就业和创新创业“组合拳”。要做实做细做优供需高质量对接服务,系统梳理各行业领域人才需求,强化重点领域人才服务,深入开展访企拓岗行动,持续深化“产学研就”融合联动。此外,要强化以就业育人为核心的就业指导帮扶,引导好就业择业观念,开展好职业发展指导,帮扶好困难群体就业,维护好毕业生合法权益。要持续深化以就业状况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推动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促进供需匹配的人才培养改革,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
    2023/12/11 专项治理
  • 国资委:坚决防范化解央企金融板块业务风险问题
      据国资委网站4日消息,12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推进中央企业巡视整改专项治理工作专题会议召开,全面部署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专项治理和中央企业金融板块业务风险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会议强调,国资央企各单位要直面突出问题,锁定目标任务,按照方案部署,有力有效抓好专项治理问题整改。要聚焦“三个深挖”,即深挖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履职待遇违规等问题,坚决纠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突出问题。聚焦“四个不力”,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力、履职尽责不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不力、基层减负不力等问题,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聚焦“四个领域”,即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坚决防范化解中央企业金融板块业务风险问题,同时要全面研判企业金融板块整体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风险一旦露头就要果断出手将其消灭在萌芽、阻断在早期,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会议要求,要强化组织落实,高质量推动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际成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分别专门成立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中央企业金融板块业务风险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把专项治理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评、董事会工作评价以及巡视巡察等重要内容,确保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形成推动专项治理工作强大合力。各单位党委(党组)要强化主体责任抓落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建立贯通各层级的专项治理推进机制,压实各级企业和职能部门责任,敢于刀刃向内、敢于揭短亮丑,推动企业上下步调一致查问题、抓治理。要聚焦关键环节抓落实,自查自纠要突出“实”、督导检查要突出“严”、总结改进要突出“治”,结合企业实际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坚决整治,销号管理,将治理过程中形成的有效经验做法,转化为常态长效制度机制,明确各类问题的红线、底线,着力解决好共性问题、长远问题、深层次问题,持续提升专项治理成效。要严肃工作纪律抓落实,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落实专项治理有关政策,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2023/12/08 专项治理
  • 中央网信办:持续加大网络谣言监测打击力度 从严查处曝光造谣传谣典型案例
      近期,一些网络账号虚构突发案事件、臆测编造公共政策、借社会热点造谣炒作等现象较为突出,扰乱社会秩序,造成恶劣影响。网信部门指导网站平台持续加大监测查证和处置曝光力度,溯源关闭谣言首发账号,累计处置违法违规账号1660个。现将部分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1.“西南大学药学院发生爆炸”谣言。近日,有网传视频称“西南大学药学院发生爆炸”。经重庆市互联网举报中心向西南大学校方查证,此视频为不实信息,同时西南大学已组织进行排查,未发现任何爆炸相关情况。微博平台“木曰子华”、百度平台“mxhdaqa”等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2.“兰州某学校有学生失踪”谣言。近日,网传“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某学校有学生失踪,并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经当地公安机关查证,该信息为谣言,涉嫌编造谣言的违法行为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微博平台“qbok_魏代义”、快手平台“小佑”等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3.“2024年职工医保缴费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谣言。近日,一篇名为《职工注意!2024年起,职工医保缴费将彻底改变》的文章和相关截图在网上传播,文中声称“职工医保费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个人将不再有自己的医保账户”。国家医保局发布辟谣声明称,上述相关内容纯属造谣。知乎平台“小玲子”、今日头条平台“阿强侃报”等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4.“多地将推行按‘工龄退休’”谣言。近日,一则“全国工龄退休政策曝光:只要在同一家单位工作满25年,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以提出工龄退休申请”的消息在网上流传。河北、山东、四川等地人社部门回应称,相关文章和截图内容不实。目前,各地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退休政策,不存在“满25年工龄即可申请退休”的情况。小红书平台“武汉社保咨询”、抖音平台“小小liu”等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5.“杭州宣布禁止直播带货”谣言。近日,关于杭州直播带货政策的消息在网上流传,称“杭州宣布禁止直播带货已经开始实施,禁止部分市场直播带货试点”,引发广泛关注。杭州市商务局专门进行了辟谣。知乎平台“玺承电商”、微信平台“股市小作手笔记”等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6.“中储粮决定停止对外收购玉米”谣言。近日,网上有消息称“中储粮近期决定停止对外收购玉米”。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声明表示,经核实,该消息与事实不符,公司近期从未发布相关信息,目前公司所属企业正在有序开展储备轮入收购业务。今日头条平台“李不胖不怕胖”、快手平台“红利”等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7.“中日友好医院是日本人建的医院”谣言。近期,网上流传题为“中日友好医院是日本人建的医院,投资26亿”等视频,宣称“中日友好医院成功入侵,再不警惕后果难以想象”“建这么多中日友好医院有何目的”等。经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向有关主管部门核实查证,这些视频和言论严重偏离历史事实,肆意对国家公立医院进行诋毁,扰乱人民群众医疗秩序,严重影响政府和卫生健康行业的公信力。小红书平台“sumomo”、百度平台“吉利文文2”等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8.“上海外卖小哥为28万彩礼加班活活累死”谣言。近日,网上流传“30岁小伙为28万彩礼加班活活累死”“为挣28万彩礼娶媳妇,上海外卖小哥活活累死”等多篇文章,还配有当事人在医院治疗的画面。上海辟谣平台核查发现,系相关自媒体捏造虚构当事人的经历,为博眼球进行的演绎。核查还发现,该谣言已被改编为多个版本,有的改掉了小伙的姓氏,有的以小伙本人口吻自述“每天打三份工、加班两个礼拜”的日常,有的干脆隐去了名字,将整个编造内容转变成“无主谣言”。微信平台“逸-先生”、哔哩哔哩平台“JY-佳怡说”等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中央网信办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大网络谣言监测打击力度,从严查处曝光造谣传谣典型案例,发挥警示震慑作用。同时也提醒广大网民,面对纷繁多样的网上信息,务必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积极参与监督举报,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2023/12/08 专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