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提示】当心炒作纪念钞投资骗局给老年人“洗脑”
“藏品行情好,短期即可升值”“先收后藏,公司代卖稳赚不赔”“一钞难求,定期分红”……近日,一个以投资纪念钞收藏品为幌子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被深圳南山警方一举捣毁,9名犯罪嫌疑人落网。经初步核实,涉案金额200余万元。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南头派出所接刘女士报警,称其和朋友从一家公司购买了纪念钞理财产品,该公司承诺寄存销售可返利,但最终对方以各种理由推脱,一直没有兑现承诺。 据刘女士向办案民警讲述,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根据购买者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陷阱。“纪念钞的售价为1490元到2490元不等,如果不追求高额回报,工作人员就宣传保本,承诺至少不会让人亏本;有的客户喜欢高额回报,工作人员会说买完以后,可以委托公司代为销售,几个月价值就翻两三倍,分分钟就能够出货变现。” 其后,南头派出所又连续接到辖区群众报警,均提到这家公司销售的收藏品有问题,疑似被骗。报案人多为老年人。 掌握相关情况后,民警立即对相关警情进行串并摸排。经初步查实,这家文化艺术交流公司销售的纪念钞并非银行官方发行的限量版纪念钞,而是普通纪念钞,市场价格仅为每张200余元,却被这家公司以明显高于市场价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卖给老年人。 随着走访摸排的深入,办案民警发现了该公司更多的运营猫腻。每天,有不少老年人来到这家公司,在前台简单地登记好信息后,就有工作人员上前负责接待,引导老年人参观钱币邮票、白银艺术品等收藏品展示区。一沓沓的登记表上,密密麻麻都是姓名和联系方式。 这家公司安排工作人员大量派发宣传单和拨打电话,向更多老年人展示公司的实力,在网上运营公众号夸大宣传,将公司包装成南山区唯一的收藏品旗舰店。同时,每个月都会在公司的展厅定期举办贵宾见面会,安排“成功人士”分享投资收藏品的收益和经验,给老年人营造一种投资收藏品就能稳赚不赔的错觉。实际上,这些华丽的包装背后都暗藏着套路和陷阱。 为及时斩断伸向老年人的诈骗黑手,深圳南山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展开深入侦查,逐步揭开了这个以“纪念钞返利”为诱饵诈骗老年人的团伙的面纱。 经查,这是一个职业化的诈骗团伙,人员分工明确,具备成熟的行骗流程、话术和一定的反侦查意识。为了逃避公安机关针对收藏品“套路拍”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该团伙经过伪装,有针对性地瞄准老年人作为行骗对象,设计新的圈套、话术,专门迷惑诱骗老年人。 据办案民警介绍,该团伙精心设计骗局,诈骗“脚本”层次分明,首先利用各种途径收集老年人的信息资料,后安排销售人员制作话术,每日拨打大量电话进行虚假宣传。为营造纪念钞稳赚不赔、短期升值的假象,纪念钞价格也从单张680元,陆续加价至单张2000余元,并虚假承诺可代为寄存或销售,而后进行分红。当老年人购买后,诈骗分子找各种理由拖延不兑现承诺,还私下将老人寄存的纪念钞转手销售给其他人员。 有些老年人迟迟没有拿到分红上门询问时,诈骗分子会以“目前市场行情不好再等等”“现在退出就亏了”等话术给老年人“洗脑”,让老年人继续将购买的纪念钞寄存代售。如果有人不愿意寄存,则以当初的购买价回购部分纪念钞,以此安抚老年人的情绪。 查明犯罪事实后,近日,专案组果断收网,出动30余名警力在南山区某大厦展开抓捕行动,当场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打掉了这一专门诈骗老年人的犯罪团伙。目前,9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深圳南山警方依法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09/15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遭遇“网购退款”骗局?小心落入骗子精心设计的圈套
网上购物存在诸多风险,稍不留意就会中了骗子精心设计的圈套。近日,黑龙江省大庆市的侯某就遭遇“网购平台退款”诈骗,所幸八百垧分局民警及时介入紧急止付,才未造成财产损失。 2022年9月4日16时许,大庆市公安局八百垧分局接到辖区居民侯某报案称:其刚接到电信诈骗电话,对方以某购物平台客服退赔钱款为由,骗取了自己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政银行的账户及密码,并称其工商银行卡内有50万元、建设银行卡内60万元可能被骗走。接到报警后,八百垧分局刑侦民警丛岩军、崔春雨立即出警,并与防疫小区巡控民警刘万民、王永昌取得联系,第一时间快速见到报案人,防止发生财产损失。在见到报案人时,侯某已将手机验证码提供给诈骗分子,民警当机立断,用侯某手机联系各银行客服将侯某的银行卡挂失,最终保证了侯某财产未受损失。 警方提示:受疫情防控影响,居家人员已成为受骗的高危群体,广大居民一定要时刻紧绷“防诈骗”这根弦,牢记“三不”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个人信息不透露、陌生来电不轻信,确保个人财产安全。
09/13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警惕以“复工复产”为名的诈骗套路
近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反诈中心发布提示,提醒防范以“复工复产”为名的诈骗套路,希望广大群众引以为戒。 “公司领导”发来转款指令 9月1日,市民李女士给“公司领导”转账14.5万元。转账后,她打电话向领导告知,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于是立即拨打110报警。 李女士是乌鲁木齐市一家公司的财务人员,1日17时许,她的QQ邮箱收到了一封公司领导给她发的邮件。 邮件中,领导提出公司准备复工复产,设立了一个QQ群方便公司人员居家办公,让她通过QQ号进入。 李女士按照领导的指示进群后,发现公司的总经理、副总、财务总监、公司法人的头像都在群里,便没有怀疑。 紧接着,李女士看到公司的总经理在群里发出指示“给某某公司转14.5万货款”,公司的财务总监立马回应“,收到!” 李女士说,看到大家沟通得如此顺畅,她便没有打电话核实,直接将货款转账至群里提供的账号中。 接警后,市反诈中心迅速启动“即发性警情涉案资金查控机制”,会同入驻银行对涉案资金进行追查,2小时内追踪到资金下落,冻结涉案资金账户,为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14.5万元。 “高价收购”套取检测费 “我妈妈可能遇到诈骗了,执意要向陌生账户转账,麻烦警察同志去我家看一下。”9月4日10时许,水磨沟区公安分局新兴街派出所接到报警称,辖区内居民疑似遭遇电信诈骗。该所民警立即上门了解情况。 原来,贺女士的母亲李女士和朋友合伙开发了一款网络平台,3日,一个自称“小顾收购中介”的人通过电话联系到她,说他们公司愿意花1.8亿元收购这个网络平台,但李女士要先缴纳5万元的检测费用。 得知这个消息,李女士非常高兴,给女儿打电话报喜后,就准备给对方转账。在电话中,贺女士质疑对方在诈骗,可李女士认为对方不会骗她。 民警宋洪芯联系到李女士,明确告知她此类电话肯定是诈骗电话,并详细地解析了目前最新的诈骗手段。听了民警的讲解,李女士才认识到自己遭遇了电信诈骗。 贷款要求交“手续费” 9月2日,米东区公安分局新工地派出所接到反诈中心推送预警,家住米东区的祁先生可能遭受了贷款类诈骗。 当日,祁先生接到了一个来自广州的电话,对方称现在贷款非常划算,不需要抵押房产等。在对方的劝说下,祁先生下载了对方推荐的“贷款平台App”,并在平台上与对方签订了电子合同。 在操作过程中,对方又打来电话告诉祁先生,他的银行卡号显示异常,需要交20000元手续费才能继续进行操作。祁先生因一时交不出那么多钱,僵持几分钟后将电话挂断。 新工地派出所民警联系到祁先生,通过核查,该贷款电话为诈骗电话。 民警仔细查看了祁先生签订的电子合同,其中祁先生的卡号信息填写错误,因此银行卡信息并未被盗取,未造成实际损失。 “正值复工复产时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非接触式复工、居家办公等,实施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市反诈中心民警米翔说,宣称低价出售防疫物资、利用开学冒充老师诓骗钱财、宣称可以“无抵押”放贷、“刷单”兼职等诈骗套路都有可能发生,请广大市民提高警惕!
09/08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盘点“养老诈骗”6种常见套路 护好百姓“钱袋子”
新型诈骗方式不断出现,“涉老”骗局持续翻新。针对近期相关警情通报,山西省处置非法集资领导组办公室近日发布提示,诈骗的“魔爪”越来越多伸向了老年人,要警惕“投资”变“非法集资”,认清“养老诈骗”6种套路。 省处非办介绍,非法集资诈骗严重侵害老年人权益。不法分子“养老诈骗”常用6种套路,广大老年人要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一是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以医保卡、社保卡系统需要激活、升级、发放补助,为老年人提供便利上门服务为名,骗取老年人医保卡、社保卡以及密码,盗刷卡内金额。 二是伪装成单身人士,通过婚恋网站、网络社交工具取得老年人信任后,以生病、办急事、家中出现变故急需用钱、索要结婚彩礼、首饰为名实施诈骗。 三是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抱团养老、候鸟养老、居家养老、旅居养老、生态养老、温泉养老等方式为幌子,通过免费领取礼品、体验免费项目,向老年群体宣传投资老年公寓、养老地产等项目,承诺预先投资该项目有定期资金回报,进行非法集资。 四是通过销售医疗设备、增值古文玩等方式,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免费体检、免费旅游、专家义诊等方式欺骗、诱导老年群体,进行非法集资。 五是借助国家专项养老计划、全民互助、养生购物平台等为噱头开展线上线下传销活动,吸引全国各地消费者注册成为平台会员,通过积分返利的方式引诱老会员不断发展新会员,形成层级链条。 六是在居民社区、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立老年保健品理疗店、治疗店、健康咨询、营养管理站点,利用“会销”“旅游”等方式,以送鸡蛋、聚人气、测病源、听讲座、卖产品、治疾病、拉人头、送优惠等方式,向老年人推销食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侵害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和财产权益。
09/06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轻信手机谣言、陷入理财陷阱、网上交友被骗……老年人警惕养老钱被诈骗
老年人使用手机时不加以控制,不仅在健康方面容易有不良影响,还会被各种诈骗陷阱盯上。天津君匡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淑霞提醒,近年来,老年人被诈骗的事情屡见不鲜,辛苦半生,养老钱被诈骗,致使许多老年人郁郁不得、身心受创。 轻信各种谣言 “特别提醒一下:以后出门时,当扫完场所码进入菜市场、商店、医院、银行等场所办完事后出门口时,一定要再扫一下场所码,这样大数据会证明你已出门,如再有‘阳’性者进入,就与你无关,你可以避免成为‘密接者’,举手之劳,可以省去很多麻烦,大家一定切记、切记!大家转发到其他群里,让大家知道。”近日,本市不少老年人在微信群里转发的这条信息,经过相关部门核实已经辟谣。谣言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网络谣言即是通过网络手段传播。而老年人对互联网环境不够熟悉,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较差,导致老年人经常被网络谣言蒙骗,甚至转发造成推波助澜的不良影响。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认知能力会有所下降,记忆功能也会衰退。当一个信息不停的重复出现时,人们减少了理性的分析与判断,而是倾向于感觉,如果觉得熟悉,人们便愿意相信是真的。“在一些微信群里经常有人发一些没经过核实的信息,判断力不足的老年人就会相信,还转发到其他群里,害人害己。”今年62岁的市民刘先生常年保持学习习惯,对谣言有一定辨识能力,他总结了一套避免轻信谣言的方法,就是不关注非政府官方微信公众号、非政府备案社会组织的公众号。尤其是在阅读时,标题中带有“紧急”“赶紧”“警告”“千万别”等煽动性字眼的信息,做到不轻信、不跟风、不盲从。 投资理财陷阱 老年人被不法分子盯上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老年人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将养老金增值的愿望比较迫切,比较容易落入投资理财陷阱。而且老年人对死亡的焦虑,让他们产生了一种“宁可信其有”的心理,陷入保健品的骗局中不可自拔。刘淑霞律师提醒广大老年人,如今一些不法分子常常以免费医疗咨询、义务诊疗等噱头拉拢老年人参加讲座,冒充知名三甲医院的名医在讲座中为老年人“号脉”“看病”等,将通过拉家常、聊天方式提前了解的老年人身体状况及病情记录,伪装成通过“号脉”得知,获取老年人信任后夸大病情、虚构保健品为特效药品,高价出售给老年人,骗取老年人钱款。刘淑霞律师建议老年人,就医要到正规医院、平时生活中不要贪图小利,“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轻易相信他人,守好我们的钱袋子。 近期,经党中央批准,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这次专项行动的打击范围是以“养老”为名、通过欺骗手段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犯罪,重点打击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六类犯罪。 网上交友被骗 最后,老年人精神生活比较空虚,缺乏儿女、亲人的陪伴,网上交友被骗的案例屡见不鲜。记者从网上搜索“老年人网络交友被骗”的关键词,发现不同地区均有这类案例,不少老年人以为手机带来了“黄昏恋”,实则是“黄昏骗”。一位八旬独居老人微信里收到了一条好友添加申请,老人通过申请后发现是一妙龄少女,两人渐渐熟络起来后,对方要求也逐渐多了起来,不停地以各种理由向老人索要红包。并以“没钱回老家”“差钱被人逼债”“没钱续房租”等理由向老人骗取12万余元。智能手机带来便捷的同时,陷阱也随之而来,短视频平台直播间打赏、K歌软件交友骗取老人信息,骗子无孔不入,不断“升级”的骗术也让老年人防不胜防。 刘淑霞律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老年人一旦遭到侵害应及时求助有关部门,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切勿因为难以启齿而选择沉默。同时,刘淑霞律师呼吁各位子女,虽然工作、学习比较繁忙,但是应对老年人多一分耐心、多一分陪伴,他们陪我们长大,我们陪他们到老,愿每位老人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09/02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警惕“客服”诈骗升级致多人中招
“您好,我是XX网客服,您购买的XX商品有质量问题,我们给您双倍赔偿……”不少市民接到过这样的诈骗电话。但随着骗术的不断升级,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已经衍生出诸多不同诈骗手法。8月29日,广东东莞警方通报“客服”诈骗套路升级案例,提醒广大市民要提高警惕性。 近日,沙田镇一女事主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该女事主XX“白条”和“金条借款”额度信息泄露,如果不使用XX“金条借款”的话,可以帮其取消功能。 骗取女事主同意后,对方又称该女事主需要在银行正常贷款几笔资金,以提高信用额度,才能注销“金条借款”账号。在对方的引导下,该女事主先后三次转账至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后该女事主感觉不对,发现被骗,但已损失25.4万元。整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市民深陷其中,一旦不够冷静就会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一、核实身份官网认证。如接到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的电话,不要轻信,应返回原购物、贷款等官方平台或拨打官方客服电话,联系工作人员核实情况。 二、拒不透露个人信息。身份信息、银行账户、验证码、各类密码要小心保管,绝不透露。 三、不加好友不开视频。如对方要求添加私人社交账号或至各类视频会议软件进行共享视频等协助操作,一定要果断拒绝。 四、绝不转账、借贷。如对方要求操作转账或者进行借贷,统统不要理会,一定是诈骗。 五、谈及征信切勿慌张。个人征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任何人无权删除或修改,如对个人征信存疑可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
08/31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关注重点群体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侵害人民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严峻,已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 今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全面提升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能力水平。自全民反诈专项活动开展以来,人民法院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依法从严惩处,高压之下,此类犯罪针对的对象呈现向五类特殊群体蔓延趋势,需引起足够重视。 一是“小网民”因认知能力较低成为诈骗分子重点关注对象。在移动手机日益普及的今天,中小学生在学会拼音、识字的情况下,就足以用手机聊天、交友、刷网络短视频等,成为网络大军中的“小网民”。这类“小网民”在其他家庭成员的耳濡目染下,能熟练使用微信、QQ等聊天软件,也普遍懂得用微信、支付宝转账,但是因为其年龄小、认知能力低,缺乏防备意识以及对手机支付流程的掌握,容易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新对象。二是被骗人群急于挽损,反而容易成为目标。由于电信网络诈骗团伙组织的愈加严密化、分工的精细化、赃款转移的迅速化,且大部分诈骗团伙分布在境外,所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受害者追赃挽损的比例一直较低。因此被害人常常面临案件得以侦破,但被骗钱财却难以追回的局面。此时,一些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被告人急于找回财产的迫切心理,在网络发布“黑客追赃”“网警拦截”“维权专家”等信息,诱使被害人二次上当受骗。三是企业不规范制度下财会人员成犯罪分子理想目标。一般来说,企业财会人员享有拨付大额钱款的权力,而企业为了日常管理方便,通常采用微信群、QQ群等具有群聊功能的软件进行日常工作部署,部分公司还会采取部分人员密件通知、大群人员广泛通知的管理模式,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这种公司管理模式,盗用或者伪造公司老板、负责人的私人账号,并以此群涉密、严谨外传等相关内容作为掩盖,将公司财务人员纳入群聊,再以保证金、业务款、资金拆借等日常汇款理由进行诈骗。如2021年四川省宜宾市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财务人员夏某,在接到同事电话后加入某社交平台工作群,按犯罪分子冒充的虚假董事长的安排,将公司582万元转给诈骗团伙。四是网络平台上拟实施治安违法行为的群体被紧盯。网上招嫖、办证、删帖等游走于灰色地带的事项更容易成为滋生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沃土,行为人为了达到嫖娼、办假证、做假数据等违法行为主动到网上找寻方法,就会落入犯罪分子设下的陷阱,被骗取保证金、手续费、路费等财物。同时,犯罪分子利用行为人担心自身违法行为被发现后受到处罚、名声受损的心理以及诈骗金额较小等因素肆意作案,使得该类犯罪较于其他诈骗犯罪具有得手成功率高且不易案发的特点。五是网贷模式下年轻网贷人群成潜在目标。当前,网络借贷平台成为民间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90后”年轻人在面临着房贷、车贷及其他多元消费需求叠加情况下,经济压力较大。于是,在认为自己对互联网、电子商务熟悉的基础上,他们将目光投到手续简洁、放贷快、利息低的网贷平台。犯罪分子正好利用网络贷款软件市场混乱、可以全程通过网络操作避免线下见面等特点,制造出虚假贷款软件、贷款信息、还款信息等内容进行诈骗。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笔者认为,各部门单位应继续完善多方联动的立体化全民反诈工作体系,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纳入社会综合治理推动诉源治理,在依法惩治电信网络犯罪的同时加大追赃挽损力度,突出重点领域监管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创新宣传形式手段提升普法实效。 一是构建立体化全民反诈工作格局。完善“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通力协作、全民共同参与”的反诈工作体系,建立打击、预防、研究等一体化工作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健全完善风险管控,做好源头防范。银行系统要设置风险交易等级监控,将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违法犯罪人员纳入失信主体,严格监管账户资金流转;通讯运营商要严格落实用户实名制,对电话卡存在异常频繁呼叫及时通报公安机关;网信部门加强网络平台监管,建立健全行业主管、企业、用户三级责任制,落实日常监督、实名注册、举报渠道等工作措施,加大对涉诈平台处理力度。 二是加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折射出网络治理、社会治理尚有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地域性特点,公安机关要加强犯罪源头地综合整治,及时发现、铲除犯罪窝点,建立线索推送、举报渠道机制,清除本地涉诈黑灰产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一步筑牢预警劝阻“防火墙”,提升预警信息监测发现推送能力。网络运营商、互联网信息提供者要切实增强防诈反诈主体责任意识,主动参与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治理工作。相关部门要推动建立数据互通互享,强化数据集成分析研判,实现由个案办理向类案治理模式转变,及时发现网络治理的“死角”“盲点”。司法机关要加强案件反向审视,推动制度建设,为社会治理、网络监管提供方案,协同推动诉源治理。 三是打击犯罪与追赃挽损齐头并进。公检法机关要坚持全链条纵深打击,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的组织者、策划者、骨干分子加大惩治力度,同时也要加强电信网络诈骗关联犯罪惩治力度。另外,要强化追赃挽损工作,做到打击犯罪与追赃挽损“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将追赃挽损工作贯穿案件办理的全过程。深化司法行政机关和银行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二者间的快速反应机制,简化司法行政机关查询、冻结资金的审批手续。要通过资金流向发现处置线索,依法及时扣押涉案相关财物,阻断诈骗资金的转移和处置,最大限度挽回被害人损失。此外,司法行政机关还要对涉案财产查扣情况通过官方媒体进行定期通报,让被骗人群及时了解追赃进展。 四是加强重点领域个人信息监管保护。各单位要严格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加强重点领域内个人信息的监管,对通信、银行、保险、房产、酒店、物流等领域可能被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利用的重要信息,要实施重点监管和保护,监管部门要督促相关领域企业强化主体责任,主动承担个人信息保护职责,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严厉查处。严肃打击个人信息非法交易产业链。在用户实名制登记背景下,对任何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非法行为及时采取惩戒措施或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铲除诈骗犯罪的上游生存土壤。 五是聚焦精细全面宣传提升法律意识。公检法机关要扩大宣传面,建立全方位、广覆盖的反诈宣传教育体系。把握好电信网络反诈宣传教育的重点受众,结合受害群体分布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例如,针对前述五类重点人群,可以将防诈知识作为中小学扩展延伸课程,提高“小网民”识骗防骗能力;引导行业工会加大对企业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防诈知识培训,规范企业财务管理;通过及时发布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以案普法,反诈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企业等以喜闻乐见形式帮助群众准确识别诈骗犯罪手段。
08/2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谨防冒充“交管12123”发送短信的新骗局
8月25日,兰州公安交警提示驾驶员注意,一种新型诈骗出现了。 如果收到“交管12123”发来这样的信息:“您的高速E卡已限制使用,请8月22日前到......签署,未签署将清除账号”。看到这样的信息,可要小心了这个链接里面有猫腻。今日有驾驶员就收到这样一条短信,短信号码显示“+001069007092”。该类诈骗与此前的“医保卡停用”、“ETC禁用”、“社保卡尚未完善”等等都属于短信诈骗。 兰州公安交警提醒: 如果“交管12123”真的给你发信息,请记住短信号码一定是12123开头的,一般是12123+省份代码或12123+地市代码。比如甘肃的短信号码一般为“12123620”等形式。类似的提醒短信绝不会要求你点击网址,更不会让你输入个人隐私信息,请务必提高警惕。 如果收到不知真伪的短信,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核实。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联系银行挂失和更改密码,保障资金安全,并在第一时间报警!
08/2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当心落入骗子冒充“京东金融”诈骗陷阱
大兴公安分局昨天通报,近期有骗子继续打着“京东金融”旗号猖狂诈骗,有事主被骗137万元。 案例有网贷记录需要清理?被骗137万! 事主邓某接到自称京东金融客服的电话,称受中国银保监会委托需要对非法网贷进行清理,并声称查到邓某在网上有贷款记录。在邓某否认后,对方便说有可能是别人通过非法手段或者渠道利用邓某信息进行过网贷,并要求邓某必须配合进行清理,随后向邓某邮箱内发送了带有银监会字样的假文件和工作证。 经过一系列洗脑操作,邓某按对方要求下载网络会议App,一步步进行贷款、转账,对方还称审查后资金随后会原路返回。最终邓某被骗137万余元。 揭秘骗局主要针对学历较高且重征信人员 针对学历偏高且重视征信的人员,一旦听到会影响自己征信等字眼很快就能引起事主的注意力。 冒充身份多为京东金融客服工作人员,或其他大平台金融产品客服以及银保监会工作人员,使被害者更容易相信对方的“官方”身份。 当事主邮箱内收到带有银保监会字样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工作证后,在前期提到非法盗用事主身份或提高贷款额度、征信信息等,就可以让事主上钩,完全相信对方身份。 事主完全相信后便会顺着对方思路走,且对方还一再保证资金验证后会原路退回,以此来完全消除事主顾虑。 对方多数会通过各种聊天软件共享屏幕或电话中的实时通话来指导事主进行贷款或转账,让事主没有单独思考的时间。 对方永远会以差一点点为借口,让事主继续贷款转账,直到事主无法承担至醒悟为止。 提示听到“征信”二字不要慌 市民生活中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听到“征信”二字不要慌,有疑问寻求官方或警方的帮助;转账之前动动脑,不轻信、不转账。总之,凡自称“京东金融”等客服以影响征信、需注销账户、调整利率为由,让您下载软件、共享屏幕填写信息的,均为诈骗!96110反诈专线来电务必接听!
08/25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万能“神药”?别被骗子忽悠了
最近,你和家人朋友有没有收到这条提示性短信——“凡以养老服务、养老项目、养老产品、以房养老、养老保险、养老帮扶等为名骗取老年人钱财就是诈骗!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老年人群体。他们利用老年人辨识能力不强、渴望健康、权益保护能力弱等特点,以销售“养老产品”、代办“养老保险”、提供“养老服务”、宣称“以房养老”、组织“养老旅游”等名义进行诈骗,严重侵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那么,针对老年人的骗局通常有哪些形式?不法分子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诈骗的?老年人要如何警惕和防范此类诈骗套路?如何提高防骗能力? 近几年,卫生健康领域涉老诈骗屡有发生。一些经营者把准老年人大多有基础性疾病,重视生命健康的心理,“黑诊所”“假义诊”“假白大褂”打着“祖传秘方”“神秘配方”“包治百病”的幌子,使用“长寿”“黄金”等词汇渲染产品功效,误导老年消费者购买产品,诈骗老年人钱财,危害老年人健康。 诈骗套路 此类违法犯罪主要表现为通过提供免费旅游观光、情感陪护、虚假宣传等手段,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会议营销、养生讲座等方式,诱骗中老年人购买价格虚高的保健品或者假冒伪劣产品,涉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普通诈骗。 案例一:包治百病的“神药”实为淀粉!老人被骗数十万元 据广东政法,近日,广东广州天河警方捣毁一个特大养老诈骗团伙,抓获以周某(男)为首的犯罪嫌疑人62名,捣毁门店及窝点13个,现场查扣现金26万元,冻结资金200余万元,查获电脑、手机、“保健品”等一大批。 2017年底,邓伯(化名)经过天河区仙某堂门店,看到店铺能免费测量血压,于是进店测量。随后有店员给邓伯把脉,并称他有肾虚、肾亏等疾病。在店员的游说下,邓伯体验了中药包敷疗,感觉挺舒服,再加上店内有不少老人都在做,他十分放心。 2017年底到2022年5月这4年半的时间里,邓伯多次到店里免费测量血压,并购买了一些中药包敷疗的疗程。在做中药包敷疗的过程中,店员不断称邓伯患有多种疾病,需要吃各类“保健品”。为了让邓伯相信诊断结果,还专车接送邓伯去听“专家、老教授”举办的讲座。 在讲座中,“专家”推销各种高价的“保健品”,称包治百病,可放心购买。一来二去,邓伯在仙某堂门店共花费40万元。 “经我们检验发现,他们售卖的产品极少一部分为普通保健品,一部分为淀粉类制品,其余的还有‘三无’产品。没有一种属于药品,都不具备治疗病痛的作用。”民警表示,团伙售卖的产品不仅对老人的基础病无效,还价格昂贵。一款拿货价为500元的产品,团伙成员以10800元的高价出售给老人们。 “更恶劣的是,他们为了售卖产品,会建议老人停止正规医院开具的药物,大量购买产品。但因为产品没有任何治疗效果,导致不少老人病情更加严重。”据天河区公安分局预审大队民警介绍,店内所有看诊的“专家”均无正规的医师资格证。 案例二:老人花2万元买的“神药”,竟是“三无”劣质茶包 云南长安网近日公布一起涉养老诈骗案件。今年5月,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分局接到87岁老人毛某求助:因轻信广告,自己花费2万余元购买了号称可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中药包。 收到货后,毛某发现中药包无任何商标标识、使用期限等。看着这些包装粗糙的“三无”产品,毛某心里犯了嘀咕,不敢轻易服用,遂主动联系卖家退货退款,但对方早已联系不上。 接到报警求助后,红塔分局刑侦大队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调查。耗时数月连续奋战,通过深度研判分析,警方初步锁定河北平泉市杨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摸清该人具体行踪后,侦查民警立即赶赴河北平泉实施抓捕行动,并于7月9日在当地警方的大力配合下成功将杨某某抓获归案,并为受害人毛某全数追回被骗养老金2万余元。 经初步调查,该团伙所骗被害人涉及全国各地,涉案价值7万余元。经初步鉴定,这些价值不菲的治疗“神药”实际只是一些成本价值几块钱的劣质茶包。 案例三:“冰丝凉席”能治病?假的! 近日,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养老诈骗案例,不法分子虚构廉价“冰丝凉席”可以治病,诱骗老年人购买,骗取40余名受害人近2万元。 为攫取利益,2018年7月份,艾某某伙同程某某经过预谋后,决定以健康养生、治疗疾病为噱头通过网络购进一批廉价席子到乡下出售。2018年9月份,二人以每床65元的价格在网上购进一批“冰丝凉席”,并雇佣司机驾车到南召县某镇所属的两个村进行销售。 期间,艾某某等人为扩大影响,打开销路,采取送礼品的方式进行宣传,吸引众多农村留守老人前去围观。艾某某二人利用部分老年人患病渴望恢复健康的心理,借机虚构该款凉席由中药浸泡,有治疗关节病、偏瘫、“三高”等疾病功效的事实,诱骗老年人购买。 2018年9月8日,艾某某等人在南召县某镇某村骗取15名村民现金6300元后逃离现场。9月10日,在某镇某村再次骗取29名村民现金12180元后,被南召县公安局刑事拘留。 南召县法院审理认为,艾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伙同他人采取虚构所销售凉席具有治疗疾病的手段,骗取多名被害人的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判决被告人艾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五千元。 案例四:伪装成“名医”“教授”夸大疗效推销药品 河南省政法委近日在中原盾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消息称,河南郑州警方摧毁一针对老年人进行网络诈骗团伙。 “我被骗了!我在网上购买了一种治疗脑血管病的药,我本来是轻度脑病,可以自己走路,但吃了两个疗程药后,病情反而加重了,现在站都站不起来,只能躺在床上。”近日,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经开分局接到群众电话求助,求助人是80多岁的田某。 经初查,民警发现,田某从未与销售方见过面,问诊、推销、付款等都是通过电话咨询,在网上完成购买手续后,由快递公司发货。民警通过田某提供的快递信息、电话等,分析调查后发现,药品寄出地址是虚假地址,固定电话的装机地址也人去楼空。民警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位于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公司院内的郑州某商贸有限公司。 6月9日,郑州市公安局经开分局副局长耿现庭带领专案组民警迅速出击,将郑州某商贸有限公司23名员工成功抓获,现场查获笔记本电脑、账本、话术单、银行卡、药品等相关涉案物品。 民警经讯问发现,该诈骗团伙经过伪装,针对老年人群体精准实施诈骗活动。该团伙在新媒体等平台投放广告,广告中经过所谓的“专家”“教授”的专业讲解和“被治愈患者”的“真实感受”来夸大药品疗效,一旦有人“心动”拨打购买电话,销售员便会采用固定话术进一步宣传夸大药品疗效,谎称药品可以有效治疗脑梗、偏瘫等脑血管疾病,通过花言巧语来取得老年患者群体信任,再以高于进价10倍以上的价格将药品出售。 经查,该案被害人涉及全国各地1970人,涉案金额460余万元。目前,2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刑事拘留。 案例五:“神药”可防癌?实为普通“压片糖果” 近日,湖北十堰茅箭警方成功捣毁一养老诈骗窝点。据悉,这起养老诈骗案涉案资金160余万元,200余名老人受骗。 今年7月,十堰市公安局茅箭区分局平安义警队员在辖区巡逻时,发现某处居民楼有老年人频繁进出。他们大多空手进,然后拎着保健品回家。义警队员将这一情况报告给社区民警。经前期摸排,民警发现,该楼可能存在养老诈骗窝点。 7月底,经过缜密侦查,办案民警联合辖区派出所一举捣毁该养老诈骗窝点。当时,窝点内只有几名老年人,涉案嫌疑人不知所踪。民警询问在场的老人,他们此时还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 据了解,该窝点的负责人是48岁的江西籍女子王某。她冒充“农科院”推广部主任,对老年人进行虚假宣传,然后推销售卖假药。 警方很快发现嫌疑人王某的藏匿地点。随即,民警驱车远赴江西,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在吉安市永新县一处租住房内,将嫌疑人王某抓获。 经讯问,民警发现,该诈骗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员工”上岗前会经过“专业培训”。为了体现其“专业性”,嫌疑人专门针对老年人制定“话术单”。他们通过所谓“农科院专家”讲解和“体验者”的“真实经历”来夸大保健品的疗效,声称产品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癌、长命百岁”等功效。利用花言巧语取得老年患者群体的信任后,他们将普通的“压片糖果”冠以“桑蚕基肽”的名号,以每份4000元的高价进行售卖。 如何识破保健品类养老诈骗套路? 不法分子往往瞄准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打着根除疾病,药有奇效的幌子推销保健品,他们往往夸大保健品的作用,使用让利、附赠等优惠,借机推销能够“包治百病”“延年益寿”的高价保健品,骗取老人钱财。 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神药,而且保健品是特殊食品,不能代替药物,宣传保健品有疾病治疗、预防作用,都是法律所禁止的。 一旦陷入保健品骗局,老年人损失的不仅仅是养老钱,严重的还会耽误病情。 要识破保健品类骗局其实并不难,首先要警惕各种以免费为名的保健品推销活动,不轻信、不购买;其次要养成正确的就医看病习惯,不要相信所谓专家的夸张宣传,更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老年人在购买药品、保健品和医疗器械等产品时,一定要去正规药房、医院等具备合法资质的地方。若无法鉴别产品真假和价格是否虚高,请告知子女陪同购买。
08/24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