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提示】“错”加微信好友损失惨重 收到陌生好友申请需提高警惕
家住江都的李女士仅仅是“错”加了一个好友,竟让自己损失了57万余元。近日,扬州市公安局江都分局反诈中心对外公布一起案例,提醒广大群众收到陌生好友申请需谨慎通过,这可能是诈骗分子行骗的第一步。 错加的微信好友竟然是个“企业家” 近日,江都市民李女士在外吃饭时,微信突然收到了一个陌生的好友申请。出于好奇,李女士通过了申请,对方很快主动发来了消息:“你好,我是李总介绍的。”李女士有些奇怪,询问对方是哪个李总。对方称是某定制服装店的李总,介绍自己来看款式。李女士并非服装店员工,便耐心回复对方找错人了。不久后,对方抱歉地回复,自己确实是找错人了,但“既然认识了,就当交个朋友。”此时的李女士并未在意,敷衍了几句便不再回复。 让李女士没想到的是,次日一早,对方就主动发来了“早安”的信息,并对她嘘寒问暖。出于礼貌,李女士与对方攀谈起来。对方自称刘某,从事红木家具生意,是个企业家,但也会做些外贸和数据之类的工作。交谈中,刘某谈吐不俗,有意无意地透露自己经济条件很不错,经常出入一些高端场所,经常参加一些慈善活动“回报社会”。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刘某还向李女士发来了一条转账记录,显示他向山区儿童捐款68万元。一来二去,李女士便渐渐相信了对方,觉得对方懂得感恩,颇为靠谱。 轻信对方进行投资,累计损失57万余元 聊了一段时间后,双方渐渐熟悉起来,刘某告诉李女士,自己有一个“数据工作室”,可以带着她投资虚拟货币一起赚钱。一开始,李女士觉得有风险拒绝了。但架不住对方再三劝说,称跟着他投资一定能“稳赚不赔”,便决定拿出1万元“体验一下”。 在刘某的指导下,李女士从外网上下载了一个陌生App,按照流程进行了充值操作,没想到两三天后,账户里的资金果然变多了,且利息可观。这样高的利润,让李女士心动不已,当即加大投资。 其间,李女士曾想将这笔钱提现,但提交申请后却始终不通过。联系客服询问,客服称李女士的会员是普通会员,提现额度不高,想要将钱全部取出,需要继续充值升级会员。李女士有些担心,刘某却一直安抚她,这是“正常操作”。于是,李女士便按照要求继续投资,陆续向陌生账户转账57万余元。直到有一天,“投资网站”突然无法打开,一直对其嘘寒问暖的刘某也联系不上,李女士这才如梦初醒。“当时我也没太在意,以为是网络信号不稳定。”李女士说,此后几天网站始终处于无法打开的状态,同时又收到了反诈中心的消息提醒,这时候她才意识到上当受骗了,赶紧报警求助。 错加好友?这是诈骗的第一步 “所谓的加错好友,其实是故意为之,目的就是为了寻找诈骗对象。”针对该起案例,江都公安分局反诈中心民警介绍,社交平台上收到的“不好意思,我加错人了”的信息,可能是诈骗分子行骗的第一步。为了让自己的好友申请更容易被通过,有时诈骗分子还会用各种名义伪装自己的身份,如“我是你姐姐介绍的”“王总让我加你”“我是你初中同学,这是我的新号”等。他们的目的便是进入好友列表,伺机进行下一步诈骗。 针对该起案例,警方提醒广大群众,收到陌生好友申请需提高警惕,仔细甄别添加验证信息。添加好友后,最好能够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再次确认一下对方的身份。此外,添加了陌生好友之后,如果聊天内容涉及钱财、投资、转账等,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轻易尝试。“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以免上当受骗。
02/26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如何避免年报骗局成“年度循环剧”
据2月18日《经济日报》报道,近日,浙江省诸暨市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诈骗案。个体工商户谢先生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让其及时申报年报。由于对方掌握相关信息,谢先生信以为真,在关注对方提供的公众号后,缴纳了228元申报费用。后来,谢先生回电询问办理进度,发现电话打不通,微信公众号也已失效,于是报警。这起诈骗案中,共有3万多家企业、个体工商户被骗,金额合计超过660万元。 年报本是经营主体向监管部门和社会报告联系方式、经营状态、从业人数、资产状况等相关信息的一种信息披露机制,却被一些人当成了诈骗的媒介。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经营主体掉进年报诈骗的陷阱,从而引发舆论关注。这应该引起各方重视和反思。 通常,每年的前半年为法定年度报告期,这也往往是一些诈骗分子的活跃期。他们大多冒充市场监管等部门,向经营主体精准发送提示、催促年报等信息,从而骗取年报费用或逾期年报的罚款等,或发送虚假的年报平台链接,套取经营主体的敏感信息,将经营主体引入连环骗局。 年报骗局的骗术难言高明,却能屡屡得逞,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一,不少经营主体不熟悉年报的流程、条件、标准等,也不太留意官方发布的年报信息和有关风险警示信息;其二,有的经营主体在相关环节存在信息保护漏洞,或未严格、规范履行信息保护义务,给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其三,相关社交平台、通信运营商对年报诈骗信息或疑似年报诈骗信息的筛查拦截不到位;此外,有关部门对年报的相关宣传和引导尚存不足,年报的路径还不够简捷顺畅…… 防范遏制年报骗局,保护经营主体的相关权益,须瞄准上述“病因”对症下药。比如,市场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等可通过多种媒介广泛宣传经营主体年报的路径、平台、条件等信息,让经营主体充分知晓年报的零收费属性,同时可结合司法部门发布的年报诈骗案例,解剖骗局套路,通过以案说法给经营主体敲响警钟;公检法等部门应针对年报诈骗及经营主体信息泄露、盗窃、倒卖等行为开展专项治理,斩断个中利益链条,让不法分子付出必要的法律代价;社交平台、自媒体平台、通信运营商等则应加强对年报诈骗信息的关注和研判,与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确定年报诈骗信息的敏感关键词并对其进行动态调整,在此基础上,利用智能+人工的方式完成对敏感关键词的筛查拦截;经营主体要增强防范和警惕意识,主动了解有关年报的官方信息和注意事项,熟悉相关流程和操作要领,做好拒骗防骗的第一责任人,等等。进而言之,市场监管部门有必要顺应经营主体的需求,进一步简化年报流程和事项,并做好相关培训指导工作。 年报关系海量经营主体的法定义务和切身利益,相关各方应该共担责任,形成合力,让年报变得更简单、方便、安全,而非屡屡成为“年度循环剧”。
02/21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女儿被“绑架”?“朋友”有投资“内幕”?小心电信诈骗新套路
“妈妈,救我!”近日,市民刘女士突然接到女儿小雯的电话,电话中一名陌生男子称已经绑架了小雯,要求她在规定时间内向指定账户交纳100万元赎金。电话号码是对的,哭喊的声音也像极了女儿,加上对方威胁的口气,刘女士一下子慌了手脚。“他说完就挂了,再打女儿的电话一直无法接通,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情急之下,刘女士赶紧报警求助。 接报警情后,南京市江北新区公安分局泰山新村派出所民警立即兵分两路。一路民警一边尝试通过电话与小雯取得联系,一边火速赶往其工作单位进行核实。另一路民警赶往刘女士住处,同时保持与其通话,避免其情急之下向对方转账。 “放心放心,人找到了,她在负一楼,手机没信号。”15分钟后,民警找到了正在单位负一楼仓库整理货物的小雯。得知女儿安全,刘女士这才松了口气,连连对民警表示感谢。 “诈骗分子利用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家属姓名、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通过改号软件与受害人联系,播放与其家属音色相似的求救音频,要求转账。”警方提示,针对此类“虚拟绑架”骗局,在接到亲人被“绑架”的电话后,一定要保持冷静,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切忌随意转账汇款! 近期,市民胡女士在手机刷短视频时无意中看到一个炒股投资广告。胡女士当即被视频中介绍的投资项目吸引,点击加入了群聊。随后,胡女士收到来自群内网友“诚诚”的好友申请,其表示可以推荐“靠谱”的投资项目给胡女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胡女士便通过了好友申请。 在接下来的聊天过程中,胡女士从“诚诚”口中了解到一个新型投资赚钱项目,得知其中收益利率十分可观,但需要下载指定的投资软件才能购买。于是,胡女士按照“诚诚”提供的链接下载了“专用”投资软件,并使用自己的银行卡对软件内提供的充值账户进行转账。后续操作中,胡女士先行购买了一个投资项目,眼见账户收益大幅度增长,心中疑虑也逐渐放下,接着投入了数十万元。 接到胡女士反诈预警信息后,江北新区公安分局顶山派出所民警迅速对胡女士进行电话劝阻,告知其正在遭遇投资理财诈骗。同时,为及时帮助胡女士挽回损失,民警当即对胡女士相关银行账户开展紧急止付、保护冻结,成功追回胡女士被骗资金中的29万余元。
02/21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演唱会“另辟蹊径”买到内场票?诈骗套路需警惕
近期,不少明星官宣演唱会,可谓是热度一波接一波。不过,不少网友没有抢到门票,大家便开始寻找其他途径……此时,要小心,说不定你已经成为骗子重点关注对象。 近日,杭州市民小王(化名)得知她喜欢的歌手将于今年3月举行演唱会,很是兴奋,但想到以前购票的失败经历,小王在社交平台发了贴子,希望有“内行人”能帮忙抢到门票。 贴子发出后没多久,一个名为“小薯”的陌生人加其好友,称其可以为小王拿到门票,两人随之开始沟通。 晚上8点多,对方发来一张待支付的的截图,表示自己没有多余资金为她垫付费用,需要小王转账用于订单支付。 看到门票已被成功锁定,小王心情不由激动起来,将钱款转了过去。在拿到票务信息后,小王心想,“不如去官方核验一下真伪,万一有假……”,得到的结果给了她当头一棒,票与订单均是假的,就当小王找对方讨要说法,发现已被拉黑。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套路分析: 1.在演唱会官方门票开售前夕,骗子到处宣称有官方的售票渠道,或者是内部人员,可以买到非常紧俏的门票,吸引粉丝上钩。随后以定金、辛苦费等各种理由要求支付价款,甚至说卡单了需要重新备注支付才能出票,以此骗取更多钱财。等受骗人发现被骗要求退款时,已被拉黑。 2.开演唱会前夕,骗子谎称有票但去不了,在一些二手交易网站搭讪受骗人,拿到钱就拉黑。 3.骗子事先潜伏在社交软件群里,发布门票信息。有人上钩后,通常有两种诈骗方式。一是发送虚假网站链接,要求受骗人通过网站付款,大部分受骗人认为平台付款安全有保障,直接付款,不曾想进入的却是钓鱼网站。二是会告诉受骗人需要先付定金后发货,收到门票后再付尾款。交易流程貌似毫无问题,但受骗人收到的门票极有可能是伪造的高仿门票。 4.演唱会现场周边,往往会有一些人员兜售“黄牛票”,且大多都是高仿假票,等受骗人拿着票准备进场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上当受骗。 警方提示: 1.认准官方,正规购票 购买演唱会门票请至正规一手交易平台,警惕黄牛、骗子伪装的票贩;不要开发、使用、传播所谓的“抢票神器、外挂”。 2.核实真假,谨慎交易 在购票时务必核验购票途径的真实性,拒绝不明链接。在官方已确认门票售罄的情况下,不要心存侥幸,尤其注意不要轻信平台之外的任何售票行为;二手购票,注意认准正规二手交易平台并多途径核实,确保万无一失再转账。 3.发现被骗,立刻报警 对订票信息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正规票务公司;一旦发现被骗应第一时间保留对方信息、链接、付款等证据,并及时报警。
02/0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不继续买疗程就会变丑?犯罪团伙设下“减肥陷阱”诈骗400余万元!
我们是大型药业产品,经过国家质检,值得信赖。 问有效果吗?对身体有危害吗? 如果不放心,可以货到付款。 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周某伙同刘某、张某虚构大型药业资深瘦身部主任身份,诱骗大量被害人高价购买不含减肥成分的益生菌饮料、艾草足贴等产品,共计骗取他人钱财429万余元。2023年9月4日,上海市青浦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周某等人提起公诉。 名为“减肥公司”实则是犯罪团伙 2023年5月上旬,小徐来到派出所报案,称自己于3月到5月期间想要减肥,在一名“瘦身主任”处购买了3万多元的减肥药、减肥贴等产品,却发现毫无效果,因此前来报案。 警方很快根据线索于5月11日分别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区等地抓获犯罪嫌疑人周某、刘某、张某及其下属员工10余人(另案处理)。这一团伙组成一条完整的犯罪链,从公司总监到人事、销售、仓库管理员一应俱全,具备完整详实的话术以欺骗广大消费者。 受理案件后,承办检察官对其中主要负责人周某、张某、刘某进行讯问。周某作为公司总监,起先坚称自己“不懂话术、不明白怎么与消费者聊天、只会看管一些物资”,而刘某和张某则很快承认他们的犯罪事实。 私人定制,效果显著?其实全都是骗局! 据刘某和张某称,他们会要求下属员工根据提前制定好的话术合集,向被网上发布的广告所吸引来的不特定客户宣传公司的定制减肥方案具有奇效。据小徐所说,她也是长期受到体重困扰,“瘦身主任”发来的众多消费者前后对比图令她不由心动,于是花了1000余元买下了第一批产品。 为取得消费者们的信任,该团伙的话术中包含了“我们是大型药业产品,经过国家质检,值得信赖”“这是我们公司经营执照,会公开给每一位客户检验”“如果不放心,可以货到付款”……以上言语结合所谓纤体古方茶饮、益生菌固体饮料、艾草足贴、减肥胶囊等多种产品,不明所以的顾客病急乱投医,很容易相信这是一家正规的减肥公司为自己定制的减肥方案。 事实上,所有“效果显著”的减肥对比图、营业执照都是通过P图技术手段所达到的,而“定制减肥方”也是千人一方,并无差别。 多阶段疗程套路多声称“不买会丑” 不继续买疗程就会变丑?犯罪团伙设下“减肥陷阱”诈骗400余万! 小徐在购买第一次产品后,“瘦身主任”便让她加了一名售后客服,声称将一对一服务,持续关注她的减肥进展。但第一阶段产品仅服用三天左右,售后客服便说:“你的第一步已经调理得差不多了,要继续购买第二阶段溶脂产品,价格为5000元。” 小徐十分疑惑,称自己以为第一阶段就是减肥产品,而售后客服却称:“减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先把你的身体机能调整到合适的状态,因此第一阶段只是调整类产品,并不会让你瘦身减肥,如果你不继续购买则会中断疗程,身体油脂会失去平衡,脸部也会出现可怕的情况。” 此时售后客服发了一张脸部长满痘痘十分丑陋的女性照片,称“不买就会变成这样”。小徐非常害怕,一方面还保有对于“瘦身主任”的信任,一方面出于恐惧心理,遂再次支付货款购买了第二阶段产品。 10天后,售后客服的话术如出一辙,称“需要买第三阶段,不然就会浮肿反弹”,小徐只得一次次地下单,购买了众多闻所未闻的减肥产品。她的心中开始出现疑虑,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不瘦反胖时这种疑虑达到巅峰,最终促使其选择报警。 张某、刘某的供述与小徐的描述如出一辙。经查证该犯罪团伙电脑系统内银行流水及对话记录,能够确定其犯罪事实。经统计,该犯罪团伙涉案金额高达400余万元,被害人分布于全国各地。 周某、刘某、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伙同他人骗取不特定多数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触犯刑法,检察机关遂以涉嫌诈骗罪对以上三人提起公诉。
02/04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论“套”卖的年夜饭暗含多少侵权套路?
春节将近,年夜饭预订成了热门话题。据《工人日报》报道,今年的年夜饭预订非常火爆,一些餐厅顺势抬高消费门槛。有的餐厅设置了最低消费标准,有的餐厅只能预订几种套餐,有的餐厅则表示人均消费须达888元才能预订大年三十的包间。多名消费者表示,无奈之下,只能接受高价套餐。 年夜饭成了很多人的期待,也让一些人陷入了无奈,甚至产生了烦恼。而很多餐厅的年夜饭只论“套”卖,不允许消费者自主点餐,且套餐组合较少、价格昂贵,成了消费者普遍的槽点或痛点。 从表面来看,套餐的价格比消费者单独点同样的菜品总价更实惠,制作套餐也便于餐厅准备食材、降低损耗、压缩成本,似乎套餐对商家和消费者都很“友好”。但实际上,装在套餐里的年夜饭暗含着不少侵权套路或疑似侵权的套路,拉低了消费者的年夜饭消费体验。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自愿原则对应着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具体而言,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一些餐厅的年夜饭只论“套”卖,等于剥夺了消费者自主点餐的机会和权利。一家人聚在一起团团圆圆吃年夜饭,都想吃自己喜欢吃的菜,想吃得随心,吃得满意。然而,年夜饭套餐里的菜品种类有限,难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且套餐里的一些菜品还可能是消费者不喜欢吃的或忌口的。这样的年夜饭套餐会或多或少地违背消费者的真实消费意愿。 同时,年夜饭套餐的菜品数量也可能较多,让消费者“吃不了兜着走”或剩下,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消费者自主点餐,按需选择,通常也不会点套餐那么多菜,因此,算算账,还是选套餐花钱多、负担重。 近年来,城市消费者到餐厅吃年夜饭已经成了一种趋势,预订年夜饭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而餐厅的年夜饭供应却有限。在年夜饭明显供不应求的市场语境中,处于卖方市场的餐饮经营者只卖套餐,本质上是利用交易优势地位给消费者设定了不合理的交易条件,变相抬高了最低消费门槛。这一做法涉嫌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也有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嫌疑,不符合《反食品浪费法》的精神以及商务部等部门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的有关规定。 市场监管等部门以及消协、餐饮行业协会等应该加强对餐厅年夜饭只论“套”卖、设置最低消费标准等问题的关注,教育引导餐饮经营者看清只卖年夜饭套餐的负面影响甚或违法侵权属性,向消费者提供多组合、多价位套餐服务,提供包含套餐、自主点餐在内的多元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在利益面前,教育的作用有限,相关部门还应用足用好约谈、曝光问题、发布消费警示、限期整改甚至立案查处等监督制约措施,倒逼餐饮经营者真正产生触动,真正敬畏规则,真正规避套路点、侵权点、浪费点,在年夜饭营收与维护消费者权益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为消费者奉献一顿健康、安全、实惠、美味、舒心的“年夜饭”。
02/04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当心:警惕团建采购类新型诈骗手段
年终岁尾,不少单位会组织团建,如果你是商家,接到一笔大订单,期间需要你帮忙垫付,采购一些物品,你会想到这是诈骗吗?日前,大庆市林甸县公安局紧急发布警情通报,提醒商户,警惕团建采购类新型诈骗手段! 近日,大庆市林甸县一商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打电话的人自称是学校老师,因学校开展团建,要在商家所经营的饭店订桌。 二人互加微信,谈妥订桌事宜后,对方要求帮忙订购指定品牌的“佛跳墙”。商家按照对方提供的号码,添加了厂家微信,对方称对公账户需要两个小时以后才能到账,要求商家先垫付30000元。商家信以为真,垫付后发现被骗,随即报警。 林甸县公安局紧急预警,商户要小心采购类陷阱。 现在冒充军警购物类诈骗,开始转变成冒充学校教职工或政府工作人员实施诈骗。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主动联系商家,提出购买物资需求,获取信任后,谎称还需采购一批商家短时间无法制作或采购的特定物资,以“不方便联系供货商”“可赚取差价”为由,诱导商家代其联系虚假“供货商”采购,以达到诈骗目的。 警方提示:正规单位都有明确的采购规章制度和流程,如果无法核实订货单位是否正规,要仔细甄别“先垫付订金”“付款后再收货”等要求,广大商家切勿贪图小便宜,切勿转账汇款至陌生账户,一旦被骗,请立刻报警。
01/2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当心!被“老板”拉入群聊
打工人最怕老板突然拉群,不仅会被安排工作,还有可能会被骗,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财务,突然被“老板”拉入群聊,并催着你汇款,你会听话照做吗?稳住!这极有可能是骗局。“老板”发令,财务急转4笔钱款被骗。 “我平常反诈意识挺强的,真没想到自己会被骗!头一次碰到冒充老板来诈骗的,而且时机掌握得恰到好处。”时至今日,王女士(化名)依旧想不通自己当时是如何被骗的。 今年25岁的王女士(化名)是杭州一家私企的财务。1月18日下午3点多,她正在工作时,公司老板突然走进办公室,并亲自告知其当天下午的工作安排。正是老板的这一趟“告知”,让向来谨慎的王女士放松了警惕。 王女士说:“我们老板亲自来到办公室,告诉我说当天下午要去和另一家公司老总谈业务,让我做好转账汇款的工作准备。我们公司日常转账、汇款的对接,是用一个特定的QQ账号操作,这个账号基本都是我在登录运营。特别巧合的是,我们老板刚走,还没过几分钟,我打开手机,看到该账号被拉进了一个QQ群聊中。” 因为日常里转账、汇款工作都是用公司特定的QQ账号进行沟通和交接,看到群聊中的成员后,王女士也并未再进一步核实。 “群聊中除了我自己之外,有一位是冒充我们老板账号的,头像是老板照片、昵称是老板的名字。还有一位则是在冒充和我们公司谈业务的老总。我没有进一步确认他们的身份,毕竟几分钟前才和我们老板当面沟通过,他也提起谈业务、转款等工作安排,我信以为真!”王女士说。 群聊中,两个骗子开始假戏真做,谈起了“业务合作”。王女士说:“刚开始他们两个就一直在说合作的事情,还给我安排活,让我查一查公司的账目……我全部一一照做了。后来冒充老板的骗子就发话,安排我汇款,并且一直在催我加急汇款。第一笔我转出去了27万元、第二笔转出9万8千元……” 据悉,王女士一共转账汇款4次,共计被骗91万余元。直到被公司的财务经理发现,并进一步和老板核对后,才知道已经被骗。 目前,此事已报警处理,警方正在调查侦办中。 警方提醒: 杭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提醒广大财务人员: 1.在向陌生账户汇款时,请务必当面、电话或视频向企业负责人确认汇款事项。特别是“企业负责人”通过QQ联系,要求尽快汇款时,请甄别其身份的真实性,严守财务管理制度。 2.近期,公安机关发现,冒充领导诈骗的骗子,还会借助木马病毒远程控制财务人员电脑,获取信息后实施诈骗,更有迷惑性。 3.请广大企业,加强网络防护和病毒查杀,防止被骗。 4.如遇诈骗,请拨打反诈专线96110及时止损。
01/2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航班延误可领取补偿?警惕机票“退改签”骗局
据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公安消息,近日,不少人订购机票后突然接到航空公司“客服”电话或信息,以“航班延误”“机票改签”等理由诱导进行“理赔”“退费”操作。 案例一 近日,顺庆居民王先生接到自称航空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表示王先生的航班因故延误,将“退费”。随后,对方告知王先生,“退费”前需向指定账户转账“验证”购票信息,并“承诺”操作完成后返还包括理赔金额在内的全部资金。信以为真的王先生多次向对方转账12万余元。 案例二 近日,顺庆居民唐先生订购机票后接到一通自称“同程旅行”工作人员电话,对方声称因航班延误将对唐先生订购机票进行改签,并赔偿“改签费”。信以为真的唐先生按照对方指示下载“微会议”,登录对方指定的“会议室”,并在对方诱导下接受“屏幕共享”。随后,唐先生提供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进行“理赔”操作,却发现银行卡内资金被多次转走8万余元。 案例三 近日,顺庆居民王女士接到自称四川航空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声称因“操作失误”把王女士机票“改签”,将对其进行“赔偿”。随后,在对方诱导下,王女士提供银行卡号、交易验证码等信息“验证”购票信息,先后被骗11万余元。 受害人遭遇的系机票“退改签”骗局。 套路揭秘 获取信息,骗取信任。诈骗分子首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包括受害人姓名、身份证号、登机时间、航班班次等在内的乘机信息。在受害人登机前的一天或更长时间,冒充航空公司、订票网站、旅行社等工作人员,通过打电话或发信息的方式联系受害人,并通过精准提供受害人乘机信息的方式骗取信任。 提出理赔,设下陷阱。初步骗取信任后,诈骗分子会以“航班延误”“机票改签”等理由主动提出“退费”或“理赔”。随后,诈骗分子会以“验证”账户信息、购票记录等幌子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号或接受“屏幕共享”,进而将受害人一步步带入预设的陷阱。 诱导转账,实施诈骗。接下来,诈骗分子会以“转账验证账户安全”“刷流水确保理赔通道畅通”等幌子套取交易验证码、诱导转账,或者通过“屏幕共享”获取交易信息,最终转走资金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出行请务必通过正规平台、网站订购机票,切莫点击陌生的购票链接、轻信低价购票信息。 当接到“航班延误”“机票改签”等电话或者信息时,务必通过航空公司、购票网站的官方电话、网站等渠道进行核实。 切莫轻易接受任何人“屏幕共享”的操作,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银行卡、交易验证码等信息,不要随意提供给他人。
01/16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警方侦破直播间系列诈骗案 查获涉案直播账号1.3万多个
“我刷到前十名了!”如同中大奖一样,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市民何某开心不已。在他花了3000多元给直播间主播刷礼物后,憧憬着将获得一部价值8000多元的手机。于是,他逢人便说:“人家客服给我打了电话,核对了收货地址,说3天之内会给我快递单号。” 一名老年粉丝在直播群刷礼物受骗的背后,警方经过抽丝剥茧的侦查,竟然挖出了多个相互关联的在多个平台直播间行骗的团伙。截至2024年1月8日,警方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42人,查获涉案直播账号1.3万多个。 直播间主播收礼物后失联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当时已经退休的何某,闲来无事总爱拿着手机看直播。2022年8月,他无意中进入一个直播间,主播宣称,粉丝只要在直播间停留一段时间,就会获得主播送出的礼物;粉丝如果再给主播刷一些礼物,还有机会获得一部某牌手机或者平板电脑。 在直播间里,最小的礼物是“飞机”,价值298元;最贵的礼物叫作“嘉年华”,价值3000元。何某盘算了一下,刷了几个“飞机”。 主播接着又告诉粉丝:“只要刷的礼物总价高,进入刷榜名单,肯定可以获得礼品。如果粉丝刷礼物总价值排名前十,能获得一部价值8000多元的最新款某品牌手机。”何某一直想换一部新手机,于是又花费1000多元购买虚拟礼物送给主播。随后,他被主播拉到另外一个直播间里,这个直播间不对一般粉丝开放,只有刷到一定数额礼物的粉丝才能被邀请进入。 何某不断地在这个直播间里给主播刷礼物,不知不觉间刷了3000多元,终于进入刷榜名单前十名。在给主播刷礼物的同时,他还看到不少粉丝留言称,自己拿到了价值不菲的礼品。他还接到了直播间客服打来的电话核对快递地址。这都让何某更加确信无疑,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然而,3天后,并没有人和何某联系,他拨打直播间客服电话,发现自己竟然联系不上对方了。 对何某来说,3000多元是他大半个月的养老金,感觉上当受骗的他向直播平台进行投诉并报警。由于他刷礼物时正在火车上,同时也向铁路警方报了案。 团伙成员分工合作骗粉丝 接到报案后,西安市公安局、西安铁路公安局立即对案情展开分析研判。民警调取涉案账号相关数据后发现,此案背后可能远不止一个受害者。 在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的牵头下,西安市公安局灞桥分局与西安铁路公安局组成专案组,开展侦查工作。 民警初步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涉嫌通过某直播平台进行直播诈骗,涉案金额35万余元,涉及受害人7000余名。 专案组侦查员在梳理完上述7000余名受害人相关记录后,调取了该直播间在直播时的相关视频,经过多次反复对比确认,确定了诈骗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窝点位置及作案手法等。 调查发现,该不法团伙分工明确,除了直播间里的主播外,还有成员在一旁负责烘托“气氛”,有的成员则负责引流等,诱导粉丝进入直播间刷礼物,比如有团伙成员担任“托儿”,在直播间发言说“我刷了多少,我已经收到礼物,是真的iPad或者手机”。 警方经侦查,确定了以李某为首的涉案团伙。办案人员还发现,除了李某团伙之外,案涉其他多个在不同平台直播间行骗的不法团伙。 专案组根据前期研判情况,组织警力赴外省打掉3个直播诈骗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多名,累计涉受害人1.2万余人,涉案金额257万余元。 民警又经过一个月的分析比对,发现了涉案诈骗团伙在作案时使用的直播账号、支付账号等资料,挖出涉及全国多个省市的犯罪嫌疑人142名。专案组随后将扩线情况汇总后逐级上报至公安部,组织发起全国集群战役。 直播账号来自黑灰产业群 警方经侦查发现,诈骗团伙的线下“直播间”大多租的是民房,陈设非常简单,他们冒充珠宝店、酒店老板,利用打赏小额礼物寄送某品牌手机的话术实施诈骗行为。固定的话术、直播间氛围的烘托以及粉丝的留言,让受害人对直播间的送礼物、高额返现宣传信以为真。 民警还发现,主播在直播间直播时,还会利用PK引流的方式把自己直播间的粉丝介绍到其他的直播间,从而继续在其他直播间实施诈骗。 “在一个直播间里,粉丝当天刷够一定数量的礼物后,就不能再刷了,因为再刷的话容易被监管平台发现,所以,我们会介绍粉丝去另一个直播间继续刷礼物。”犯罪嫌疑人李某供述。 据办案民警介绍,在诈骗团伙的操作下,即使每个粉丝打赏的数额不多,但随着引流观看人数逐渐增多,他们的不法收入也会越来越多。值得注意的是,犯罪嫌疑人不会使用自己实名注册的短视频账号进行直播,通常是以100元到300元不等的价格在一些黑灰产业群里购买账号。 警方在后续走访取证时还发现,由于个案涉案金额不大,许多受害人嫌麻烦、怕丢人,不愿意配合警方工作。 为了推动案件侦办,民警耐心打电话或上门做受害人工作,尽量缓解受害人的心理负担。随着越来越多的受害人站出来,由何某报案引发的这起诈骗案规模越来越大。截至2024年1月8日,警方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42人,查获涉案直播账号1.3万多个。 办案民警提醒说,虽然案件得以告破,众多犯罪嫌疑人也落入法网,但仍有不少群众深受电信网络诈骗的毒害,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贪欲惹的祸。而对于诈骗者,贪欲也将他们自己送入法网。
01/11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