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提示】良莠不齐真假难辨 别被“云减肥”套路带偏了
如今,人们已经习惯通过网络辅助学习、工作、生活,就连减肥也要通过网络进行了。减肥训练营、减肥公众号、减肥直播室……远程制定个人减肥计划,监控体重、饮食,这对一些有减肥需求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既方便又贴心。“云减肥”也成为不少消费者减肥的新途径。记者调查发现,“云减肥”市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暗藏各种套路和伪科学消费陷阱。 陷阱1:帮忙减肥实为卖货 无论在微信、QQ,还是抖音、快手乃至各种APP上,减肥题材都占有一席之地。每个减肥视频、公众号、直播室宣传的减肥概念和方法,听上去都很有道理,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有的并不是在帮消费者减肥,而是在带货。 从事代餐、酵素销售的微商马钧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减肥不是一件容易事,但是想减肥的人太多了,这是个大市场。网上很多商家宣传的减肥新方法、减肥综合训练,其实就是以各种方式带货。只是他们用各种话术让人觉得,他们不是在卖货,而是在帮助消费者减肥。” 记者了解到,商家带货的减肥产品五花八门,有暴汗服、瘦身乳、瘦身贴,还有健身设备。不过,当下最流行的减肥产品是代餐和酵素。“网上不少明星都在卖这两样产品。”马钧说。 记者搜索发现,主播们将酵素果冻、酵素锭、酵素粉、酵素饮等产品的功效说得天花乱坠,似乎躺着就能减肥,实在让人心动。据了解,酵素就是酶,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起到加速分解、消化物质的催化作用,人体内也会自然产生酵素。 北京消费者夏菁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她在微信里加了一位名叫“豆豆”的营养师。对方先是免费给她制定了饮食计划和运动计划,让她每天按计划在微信里打卡。打卡几天后,“豆豆”告诉夏菁,如果吃了她推荐的酵素,减肥进程会加快,而且可以随便吃,同时减少运动量。夏菁花了2000元从“豆豆”处购买了酵素套餐,吃了一个月,不但没有减肥,反而胖了2.5公斤。当夏菁要求退款时,对方直接把她拉黑。 另外,代餐也是当下网上比较流行的减肥食品,有代餐粉、代餐奶昔、代餐粥、代餐零食、蛋白棒等。据了解,目前代餐食品的标准只有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代餐食品团体标准(T/CNSS0022019)。近日,江苏省市场监管部门发文提示,目前代餐食品缺乏国家强制标准,代餐食品行业存在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过度营销、虚假宣传等问题。另外,每个代餐品种的营养素如维生素、钙、镁、铁、锌等均含量不同,长期单一食用同一种代餐食品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代餐食品热量特别低,甚至满足不了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即便是营养成分比较均衡的代餐产品,用其来减肥也需要医疗监护,消费者不能自己随便购买使用。 陷阱2:交钱就能进营减肥 减肥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不管胖不胖都要减一减。一些“云减肥”更是秉承着“你觉得胖,我就敢给你减”的理念,只要交钱就能进营参加减肥训练。 在北京消费者刘倩看来,减肥几乎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用她的话说“减肥是终身奋斗的‘事业’”。她也因此没少上当。刘倩告诉记者,她在网上看到一个“放纵减脂训练营”的介绍,便花688元进营减肥,通过21天的减肥,她的确瘦了4公斤,但是现在经常头晕,身上没力气。记者详细询问得知,刘倩减肥前身高162厘米,体重48公斤,原本就很瘦。 长轻健康联合创始人袁兆林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一些减肥者和减肥机构盲目替对方减肥。如果体重正常的人减肥,容易造成体质下降、营养不良等问题。减肥是为了身体、生活更健康,不恰当的减肥会严重影响健康。” 记者在微信里和一位减肥“指导师”表示要减肥。对方得知记者身高160厘米、体重55公斤后表示:“只要按照我制定的计划吃和练,就可以减7.5公斤。不过你体重基数小,减肥的过程比较艰难,需要购买1288元的减肥套餐。” 但在袁兆林看来,这是一次危险的减肥。“身高160厘米、体重55公斤是一个标准体重,没有必要减肥,可以加强锻炼增加身体肌肉含量。尤其要让体重减掉7.5公斤,会带来健康风险。”袁兆林表示,减肥还要考虑年龄因素,50岁以上的人士,体质最好是维持在微胖水平,因为脂肪有利于一定量雌激素的分泌,雌激素能够使骨密度保持正常,从而减少骨折发生的概率。“减肥一定要注意个体差异,因人而异”。 陷阱3:盲目生酮减肥不科学 记者调查发现,网上一些减肥的方法没有科学性,一味强调节食、大量运动,没有探究肥胖的原因就替消费者盲目制定减肥方案。 “各种减肥的方法都试过了,没有真正有效的,还觉得身体越来越虚胖。最近在网上看到‘倩狐’减肥的广告,就加了微信。对方刚开始说交1.5万元可以帮我减肥成功,后期不会反弹,结果通过生酮减了6公斤后,就反弹了。”北京消费者张丽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生酮减肥是网上比较流行的减肥方式,是通过进食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的一种饮食方法,每日碳水化合物总量要小于50克,脂肪总热量要占全天总热量75%以上。通过“高脂肪、适量蛋白、低碳水”的特殊饮食组合,来模拟饥饿状态下产生酮体的代谢方式,迫使机体消耗脂肪来提供代谢能量,达到减肥目的。 北京乐健咨询室心理咨询师萧鸿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心理辅导有助于减肥成功。“减肥不是简单地与脂肪作斗争,还要与人的心理、人的天性作斗争。如果心理层面的问题没得到觉察、解决,再怎么管住嘴都是没效的。当你稍微遇到一点点负面情绪的时候,很容易就前功尽弃,体重反弹,严重的甚至导致抑郁。”萧鸿说。
03/14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十大消费预警提醒你别入坑:黄金置换猫腻多 手机套餐套路深
3月6日,福建省宁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十大消费提示,涉及预付式消费、黄金消费、零元购、免费美容等方面,提醒消费者注意辨别,谨慎消费。 预付式消费在游泳健身、教育培训、美容美发、餐饮、娱乐等行业争议频现,成为投诉热点。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对预付式消费务必要谨慎,尤其涉及金额比较大的,切记不要被大幅优惠宣传所迷惑。 “零元购”领手机,或致身陷高利小额贷。2021年以来,有多位消费者诉称接到通讯公司营业厅电话,声称为答谢新老客户可“零元购”免费领取3000元的手机,但在办理购机手续时却被商家诱导办理了分期贷款业务,即每月要缴纳相关套餐费138元,合约期3年,实际费用为4968元,未及时缴费还会被记录征信。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零元购”手机实际支付远高于手机原价,背后可能涉及欺诈、变相高利贷等,要特别警惕。 “免费送”背后的争议也不少,需引起警觉。如免费送净水器、足浴盆,“零元学剪辑、零元学编程、零元学配音、零元学画画”“偷偷考个消防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等,实际上这些产品和证书没有什么含金量,商家套路满满,忽悠消费者购买高价课程或耗材才是根本。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所谓的免费不过是商家一种营销噱头,消费者不要贪小便宜,要理性消费。 黄金置换猫腻多,谨防金瓜换银瓜。一些金店推出黄金以旧换新活动,但以旧换新重量缩水、含量降低,软金换硬金、克金换件引发的争议也随之增多。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要学会辨别黄金饰品的种类,如足金、硬金、K金、彩金,了解其含金量和计价方式,软足金饰品一般是按重量销售,硬金、K金饰品一般按件销售;要详细了解商家置换政策,不要轻信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置换时要考虑物品价位是否相当,并索取相关票证。 装修、建材投诉趋增,家装过程勿忘强化监理。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家居建材商品和服务时,要选择信誉可靠、质量好的商家,查验其证照和资质等级证书是否齐全,不要轻信宣传和承诺;签订合同前仔细了解条款及内容是否清晰、详细、公平合理,明确经营者保修责任,保修期限等相关事宜;装修款不要一次性支付,要随工程进度分期支付;加强装修过程的监理,及时发现问题,把隐患消灭在源头。 网络理财产品多如牛毛,理财方式层出不穷,需慎重选择。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网上理财产品、电商代营、兼职刷单、众筹参股等都属于新兴网络诈骗模式,消费者特别是学生、创业青年和老年人要注重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要谨记不贪不信,摒弃侥幸心理,谨防掉进诈骗圈套。 美容行业免费体验小心被忽悠。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应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商家的言语诱惑要理智分析,不要盲目跟风和轻信,对于强制消费要勇于拒绝;到美容院消费时,要看清是否有营业执照和相关许可证,看清是否具备美容资格,从事医疗美容的要看是否具有医疗美容师从业资格等;要妥善保管好有关协议、付款凭证,便于日后出现纠纷时维权。 直播带货成时尚,理性消费勿冲动。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要选择可靠的直播平台和可信赖的商家,查询商家证照是否齐全;理性选择商品,不要轻信网红效应,不要购买直播理财产品和售价过高的商品。 手机套餐资费模糊,务必经常看清单。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要经常查看话费清单,查看运营商是否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更改套餐,订制增值服务;留意话费、流量扣费是否属实等。 宠物市场待规范,注意预先取证。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购买时要向经营者索要宠物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要与经营者签订书面协议,约定好价格、品种、原产地、饲养注意事项、接种疫苗、售后服务等信息;双方都在场的情况下,建议到宠物诊所为宠物做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在做宠物美容保养前,与经营者书面约定美容项目、效果以及违约责任等。
03/14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电信诈骗套路多,防诈干货要谨记
刷单都是诈骗、办理信用卡到正规金融机构、公检法不会电话办案,正规机关单位不会电话采购物资……这些防骗干货要时刻谨记并分享给身边人。3月5日,甘肃省公安厅发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提醒广大群众防范刷单、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冒充机关单位采购类诈骗,一旦发现被骗,立即拨打96110报警。 案例一:刷单类诈骗 近日,庆阳市U女士在网上投递了自己的简历,后U女士接到电话,对方称是某电商平台HR(人力资源),看到U女士条件非常符合其公司推广专员的职位。U女士“就职”后,有一名派单专员负责指导其如何接单并进行刷单,刚开始U女士收到了10元以内价格不等的刷单返现,几单后对方便开始给U女士派大额订单,并称这种单子佣金更高,U女士便自行垫付了5万余元,结果却无法提现。U女士意识到自己被骗,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要求先垫付资金的刷单,最后必然是血本无归,时刻谨记网络刷单都是诈骗。 案例二:冒充客服类诈骗 近日,酒泉市L先生接到自称是某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电话,对方称可以帮助L先生办理大额信用卡,如果L先生需要对方可以提供免费套现业务。L先生在对方发来的链接内填报了个人信息,对方称几个工作日后便可以把信用卡寄给L先生,随后对方便开始给L先生办理套现业务。对方让L先生分别给其转保证金、开卡费、解冻费、套现服务费等共计约3万余元后,L先生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办理贷款或信用卡,不要随便相信短信广告或者自行在网页上办理,应到正规银行及金融平台办理。凡是要求收取保证金及办理费用的都是骗子。 案例三: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近日,张掖市R女士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自称为“XX市公安局的警察”,告知R女士现涉嫌洗钱被通缉,让R女士在微信上添加一名工作人员配合调查。添加后对方向R女士发来微信视频并让R女士点击分享录屏功能,随后,对方诱导R女士将所有银行卡内资金转账至指定账户,转账后R女士手机收到扣款短信,卡内的2万余元被转走。R女士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谨记公检法系统是绝对不会通过电话来办案的,更不要随意与陌生人开启录屏功能。 案例四:冒充机关单位采购类诈骗 近日,庆阳市M女士接到自称是“XX市XX支队”的电话,对方称要到M女士的农家乐饭店吃饭,和M女士商定好订餐事宜后,对方告诉M女士除了订餐还需要一批牛肉罐头和矿泉水,但是由于没时间订罐头了,便给M女士推荐了卖罐头的联系方式,让M女士购买后放在店里吃完饭一起付款。M女士联系该卖罐头的供货商后给对方转过去3万元货款,结果始终没有人来送货。M女士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接到类似电话请再三向相关部门确认核实,正规单位一般不会通过电话、微信等采购物资。一旦发现被骗,立即拨打96110报警。
03/0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学生开学返校小心三类诈骗套路
学生们身揣学费、生活费重归校园,诈骗分子也磨刀霍霍准备开工。大连市反诈中心根据往年开学季发案特点,梳理出一些常见的诈骗手段,帮助学生远离电信诈骗陷阱。 套路一:买卖游戏账号、装备诈骗 诈骗分子在游戏聊天界面、QQ群、微信群中发布低价销售游戏币、游戏账号或高价收购游戏装备等虚假信息。之后诈骗分子通过给被害人发送链接的方式,把被害人引到诈骗分子搭建的虚假交易平台上,再以需要交纳服务费、保证金或是激活账户、交纳解冻金等借口让被害人交钱。 警方提醒,不要轻信“低价充值”和“高价收购”的宣传,贪小便宜吃大亏。如果是游戏交易,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登录游戏官方经营或授权的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 套路二:刷单诈骗 通常诈骗分子在刚开始的几单会按约定返还小额佣金,随后发布大额刷单任务以此让受害者垫付较大金额。当受害者察觉异常时,诈骗分子又以任务没完成拒绝退款,或以系统冻结资金需付解冻费为由让受害人继续付款,以此达到诈骗目的。 警方提醒,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商品的销售状况、用户评价进行虚假或者误导性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现如今,有组织的、系统化的“刷单”平台和团伙已基本绝迹,现存的“刷单”都是以抖音点赞,关注主播,送空气炸锅电火锅这种形式展开的电信诈骗。 套路三:网络追星诈骗 有些诈骗分子利用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的追星心理,以明星签名照、参加明星举办的活动等为诱饵,一步步引导粉丝们按照他们的要求操作,从而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在追星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理智,不要过分狂热而丧失了正常的判断力。尤其是在遇到有关转账、扫二维码等要求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切莫轻信他人。如果财产受损或者人身受到侵害,一定要及时报警。 警方提醒:别为“赚小钱”成帮凶 一些不法分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购买、租用在校学生实名办理的银行卡、电话卡或通讯账号,用于实施电信诈骗犯罪;还有的不法分子以高回报作诱饵,诱使在校学生通过拨打电话的方式,为电信诈骗窝点提供引流服务,这些学生往往存在攀比心理,意图通过这种方式“赚些小钱”,伙同身边同学朋友团伙式作案,最终都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参与涉诈违法犯罪的学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面临信用惩戒措施,影响个人征信,暂停被惩戒人员五年内银行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
03/0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当心落入医保类诈骗陷阱
电话诈骗作案手段花样翻新,近期又频现不法分子冒充医保工作人员作案。诈骗分子来电谎称受害人医保卡逾期未缴款,为了确保账户继续正常使用,要求将资金转入“医保部门”指定账户。近日,浙江省温州市永嘉警方就成功预警劝阻一起冒充医保人员诈骗案件。 “您好,请问是张女士吗?我是上海市医保中心的工作人员,经我们认真核查,该医保卡在2月18日已领取了报销金额,但该医保卡目前仍有几笔保险的费用没有交,分别为3000多元、6000多元、9000多元及10000多元,为了确保您的卡能继续正常使用,请您将资金转到医保中心专用账户上……”3月1日下午1时许,永嘉张女士的手机接到这样一个电话,张女士疑惑地说自己从来没有去上海办过卡,对方“热心”地表示有可能张女士的信息被泄露,可以帮她将电话转接至上海嘉定公安处理此事。随后,对方直接将张女士的电话转接到了另一个号码,对方自称是嘉定派出所民警,还“耐心”地询问张女士是否需要立案,并向其询问基本信息,最后要求张女士将资金转移到指定账户,说这是为了保障账户的绝对安全。心生疑虑的张女士表示自己现在有事情,等下再联系,便挂了电话,随后便将电话内容发送其丈夫核实。 永嘉县公安局桥下派出所接到反诈预警后,迅速对张女士展开电话、短信防范提醒。同时民警驱车赶往现场,向张女士宣传了反诈知识,并帮助当事人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成功避免张女士卡内19万元的损失。 警方提醒,医保卡实行属地化管理,只能在定点医院、定点药店使用,参保人员不要轻信此类电话、短信,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以免上当受骗;要妥善保管好医保卡,如医保卡不慎丢失,应立即前往当地医保部门挂失补办;遇到可疑电话或信息,一定要报警,切勿盲目照办。
03/08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0元学配音能轻松月入过万?警惕配音速成班陷阱
近年来,一些社交平台出现大量关于配音兼职的广告。据新华社报道,有些商家乘机在网络平台推销各类“声音培训班”。有些培训班大多先以“免费专业声音培训”“帮联系高收入兼职”等承诺招揽学员,但学员们在高价购买课程后,并未能实现广告所称“轻松月入过万”“培训完保障就业”,有的甚至还背上网贷。诱人的广告背后,却存在“诱导贷款、退费难”等问题。 据悉,有学员表示,机构称做配音兼职每月会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还承诺可以0元上公开课学习配音,然而还没上课就被扣了贷款。 据报道,一名学员小方介绍称,“培训老师会向我们反复展示所谓‘老学员’的兼职高收入,向我们强调这次是放送福利,3门课一共才7000多,比原价减了好几千,学生可以用花呗分期。”由于自己刚进班时未满18岁无法开通花呗,培训班便要求她签合同通过第三方贷款机构“小X点”贷款分期付款。 “后来我想查询一下我贷款的金额和利息,已经联系不上帮我办贷款的人员了。我去找班主任,得到的回答含糊不清。”小方称,她现在不知道自己到底背了多少贷款、要还多少利息,她不少同学也有类似遭遇。 据央视财经报道,业内人士介绍,短时间内成为一名职业的可以接单的配音员几乎不可能,非科班出身的新人也并不容易接到兼职。 律师表示,对于低价诱导的行为,广告法有明确的罚则,除了需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之外,还有可能承担民事的欺诈的责任。对于培训机构提供的消费贷,消费者要警惕可能产生的征信问题和还款压力。
03/08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装修“套餐”变“套路”,这些“幺蛾子”得治!
装修无论在谁家都是大事,它关乎房子的舒适与便利,影响居住者的心情与健康。同时,装修又有很多“门道”,装修公司与业主不时发生扯皮纠纷。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多样,整装公司应运而生,打着“整体全包”“去除价格水分”的旗号,宣称让消费者明白消费、拒绝隐性开支。 68800元净醛整装、1299元/平方米全包……整装公司常以简明的广告,给消费者留下如下印象:要么选择“一口价”,要么每平方米报价乘以房屋面积,就是全部装修费用。问题是,“看上去很香”的“整装全包”真香吗? 媒体调查发现,所谓的“一口价”玄之又玄,更像一种“诱饵”。对于同一套62平方米的房子,多家整装公司给出的报价极为悬殊,最高报价与最低报价相差7万多元。此外,各家整装公司在“套餐价”的基础上,还有五花八门的“增项价”。据不完全统计,诸如新建墙体、搬运材料、管表变更等“额外费用”多达十几种。这么算下来,“增项”甚至会增加70%多的成本。说好的“一口价”根本名不副实,让消费者大跌眼镜。更有甚者,有的整装公司不仅抛出“低于70平方米按70平方米算”的霸王条款,而且报价不包括窗户、暖气、阳台门等家装必备项目。如此“整装全包”诚信何在?完全是赤裸裸地耍消费者! 整装,就是将装修材料、基础施工、软装配饰整合到一起,提供给业主一个“完整的家”的装修模式。在快节奏的今天,这种装修方式因其省时省力,深受消费者青睐,可以说这种服务的前景非常广阔,是装修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模式。但整装市场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良莠不齐、欺骗消费者等现象,即便是正规装修公司仍然有可能“套路”消费者,更让人们意识到,仅仅提醒消费者“擦亮眼睛,提高警惕”远远不够,装修行业的规范化与标准化、行业自律与外部监督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 装修档次可以“丰俭由人”,但必须完成的基础项目不能“随性而为”。这就好比盖房打地基,地基不可能是“造价”之外的“增项”。对此,行业协会与管理部门有必要做出明确规范并监督落实。 鉴于一些“套餐”异变为“套路”,套餐合同中的“猫腻”暴露无遗。对于明显有违公平原则、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霸王条款,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及执法机关理当主持公道。 面对某些装修公司涉嫌虚假宣传,甚至干到一半“撂挑子”倒逼消费者就范,市场管理部门更当该出手时就出手,切实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绝不能让图谋不轨者得逞。 装修公司也要明白,用低价吸引眼球,再挖空心思加价,这种“把戏”并不高明,消费者不可能被牵着鼻子走,管理部门更不会袖手旁观。明码标价,诚信经营,扎实做工,确保品质,才是大势所趋。
03/02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当心!“杀猪盘”诈骗又来袭
近日,沈阳公安反电信网络犯罪查控中心公布,今年1月1日至今,沈阳有6位女士在珍爱网交友过程中陷入骗局。其中两起为刷单诈骗,4起为“杀猪盘”诈骗,被骗总金额达170.5万元。 6名单身女性在婚恋网遭遇“杀猪盘” 据介绍,珍爱网为全国著名的婚恋交友网站,创始于2005年,是国内头部相亲平台之一。其官方介绍称,由专业红娘提供服务,以网络征选+人工红娘的婚配服务模式,为城市白领省时省心地成就姻缘。 但是,诈骗分子在婚恋交友网站打着“寻找真爱”的幌子,伪装身份结交女性,再一步步诱骗女性陷入博彩投资等陷阱,得手后拉黑失联……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杀猪盘”骗局。 2020年6月,央媒对珍爱网这一乱象进行披露之后,珍爱网联手腾讯对“杀猪盘”诈骗开展反击,据报道称,在五个月的时间里,平台“杀猪盘”案发率降低48.8%,涉案金额降低56%。同时,珍爱网也积极配合各地警方工作,先后和广东等多地公安机关反诈中心达成合作,推动案件抓捕和易受骗人群保护工作,有效地打击了诈骗团伙的违法行为,也切实保护了用户的合法权益和资金安全。 时间一晃过去了1年半,现如今,珍爱网还是网络诈骗的温床吗?据沈阳警方统计,今年1月1日至今,沈阳有6位女士在珍爱网交友过程中陷入骗局。其中两起为刷单诈骗,4起为“杀猪盘”诈骗,被骗总金额达170.5万元。受害人最小20岁,最大51岁。 受害人口述如何在“谈恋爱”时被骗 市民赵女士在向警方报案时表示:“我是沈阳人,今年1月在珍爱网缴费注册会员,希望找一个本地的男士。注册之后,一名自称是珍爱红娘的人主动联系我,为我免费推荐优秀对象。起初,给我推荐的这个男人的微信资料和图片给我留下的印象很好。随后的几天里,我就和他在微信上交流,发现他是一个积极向上、对事业有追求的人。一个多星期之后,他说他在经营一个境外的投资项目,有个App漏洞可以赚钱,如果App更新就没有这个机会了!然后,他就把自己的一个20万元的账户交给我帮他打理。我按照他发来的链接,下载了App,我也投进去1万元,大概赚了4千元,而且可以提现。 “接下来,我将自己的20多万元积蓄全部投入进去,眼看着几天时间20万就变成了30万,可是他却说年关不稳定,不让我继续投资了。在腊月二十九这天,我准备提现,却发现怎么也提不出来。他说让我提交验证码、激活码,后来直接就把App关了,微信再也不回了!我被骗了20万,这个春节成了我最艰难的年关! “等我发现这是个骗局时,为时已晚,我对这个素未谋面之人,居然如此相信。” 情感骗局都是先甜蜜示爱后“出刀” 警方介绍,像赵女士碰到的这种专门针对女性的情感骗局已经运作非常成熟,所以成功率还是很高的。骗局流程通常分为以下4步: 1,诈骗分子会选中一个情感有漏洞的人作为“猪仔”。比如情感经历少的年轻女性、被催婚逼婚的大龄女性以及其他大龄单身人群等,这类人群往往对爱情特别渴望。 2,诈骗分子要伪造一个身份,比如多金帅气的成功人士,而且有颜有身材。 3,诈骗分子再潜入到婚恋网站或者社交平台上,对受害人各种嘘寒问暖,上演“玛丽苏”剧情,并逐步建立恋爱关系。 4,等博取受害人的信任之后,诈骗分子会以赚快钱为由,怂恿受害人进行投资。这时候感情也培养出来了,时机也成熟了,再不经意间引诱女性把钱汇入投资、博彩App或网站,然后通过后台操作让受害者在初期尝到甜头,继而引导其加大投资力度。直至受害人被榨干所有价值,诈骗分子最终卷款潜逃。 在婚恋平台相亲导致被骗平台是否担责? 赵女士表示:“珍爱网应该给我一个交代!网络红娘把我和骗子精准匹配在一起,平台到底有没有把关?这个平台这样子会坑害很多人!” 律师表示,虽然“杀猪盘”最终的犯罪实施环节并不在婚恋平台,但总体来看,婚恋平台是一个被诈骗分子利用的平台和工具。婚恋平台作为一个监管主体,也是相亲社交平台的重要“入口”,应该承担相应的配合责任和义务。如果确定系婚恋平台的原因导致会员信息的泄露,进而造成诈骗损失,平台应该承担相应的刑事或民事责任。
02/28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警惕!“0元商品”背后藏陷阱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近年来各类新模式层出不穷,不少平台推出“0元购”“免费送”“满多少返多少”“0元学配音”“0元学写作”等活动,但实际产品投放量缺乏透明度,产品质量也存疑,这些销售新模式对网络发展与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自2月19日开始,微信视频号将逐步限制主播在直播间上架“0元商品”,即在视频号直播过程中,主播不得以定金、押金、预付、福利等形式,将售价为0元的商品链接挂在视频号直播间出售。 “免费”实为“割韭菜” 实际上,以“0元购”为噱头割消费者韭菜的现象并不少见。据网经社信息,2019年,澳森跑步机曾在天猫推出一项“40天内跑满35小时返全额”的挑战活动,但大量用户在完成任务后不仅没有拿到返额,购买的产品还出现了漏电、电机坏损的现象,购买这些跑步机的消费者都无法获得应有的售后。不久,其天猫店也关闭了。 在用户等待返额的过程中,澳森旗舰店发出“拟于2019年5月12日终止经营”的公告,随后,用户只能通过旺旺联系客服,但返额问题依旧未解决。最后事件不了了之。 不止如此,近年来,不少在线教育行业推出“打卡0元学”活动以吸引消费者,也成为消费投诉的热点问题。不少消费者反映,按要求完成打卡后申请返现,却无法得到退款。 2021年4月,刘女士向“电诉宝”投诉称在“大塘小鱼”绘本课堂购买了《小小常青藤牛娃通识课》打卡课程,每天坚持打卡30天不间断可返还199元学费。但刘女士在购买后打卡到第5天时发现第三天漏打,原因是当天上课时没有完成分享链接的任务。此后刘女士联系客服表示,购买时并未被告知打卡期间还得做其他分享任务,对方却一直推卸责任。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表示,商家开展“0元购”活动的实质是一种促销行为,从法律层面来讲,这种促销模式并不违法。但经营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之处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赵占领认为,就澳森跑步机案例,商家在其商品销售页面介绍了“0元购”活动规则,明确表示消费者购买店铺内指定型号跑步机,在40天内跑步35小时以上可得到全额购机款,即为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虽然消费者在购买时没有与商家签订纸质购买合同,但是商家的商品信息具体、确定,属于合同法所规定的要约,消费者下单属于承诺,合同即成立。消费者只要能够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按照商家规定完成任务,商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消费者换人替跑,在法律层面,商家应按照此前承诺全款退还消费者购机款,若不退还则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属违约行为。 平台加强监管 据了解,此次微信视频号不仅限制在直播间上架“0元商品”,还要求在直播间出现的商品链接有明确的商品标题、清晰的图片,且商品的售价在合理的价值区间。 同时,视频号主播侧新增直播推广功能。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后,视频号主播可在直播前和直播中,通过主播侧主界面添加直播推广。主播还可以通过“链接”分享公众号文章链接、企业微信名片,以及添加下一场直播的预告。 在短视频领域,抖音快手一直是行业头部。但近一年来,微信视频号动作频频,颇有存在感。2021年,微信生态进一步打通公众号、搜一搜、看一看、小程序等,为视频号提供流量入口。在虎年春晚上,视频号和抖快一起成为虎年春晚的直播合作伙伴,其春晚直播间里累计观看人数达到1.2亿,点赞量3.5亿。 在变现方面,视频号也欲紧紧将之握牢。仅去年12月,视频号就更新了5次,其中包括视频号上线小程序购物车、视频号推出“带货中心”、公众号可插入视频号活动、视频号抢占公众号黄金流量位,进入订阅号消息Timeline以及视频号直播预约推广新功能等。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相关部门也不断加强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和约束。短视频巨头纷纷出台相关举措,此次视频号限制直播间上架“0元商品”就是其中之一。今年1月,视频号还发布了违规处理公示,对一批搬运他人视频、仿冒他人身份进行引流等违规行为进行了治理,予以禁止发布视频或清除相关违规视频等处罚,累计处置账号1120个。 网经社相关专家分析认为,在网络中,平台扮演着“监督者”“把关者”的角色,应对品牌的宣传活动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把关,确保消费者的利益。要想从根本上杜绝“虚假促销”行为,就需要电商平台方面设立相关制度,来防范监督这种情况的发生,否则商家就会钻制度空子。如果电商虚假促销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将会损害更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一旦这种无良操作成为行业惯例,电商平台整体的信誉度都将受到不利影响。要想根除无良商家的无良行为,还需要平台作出更多的规范和管制。
02/28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应聘网约车司机 谨防“高薪招聘、低价租车”骗局
随着网约车市场的不断发展,承租车辆成为网约车司机越来越多的选择,然而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块“蛋糕”,打着“高薪招聘、低价租车”的幌子,一步一步把网约车司机引入“套路租车”诈骗的圈套,网约车司机非但没有赚到钱,反要支付赔偿。 今年1月,在上海市公安局打击套路租车专项行动中,根据前期侦查,浦东公安分局惠南公安处会同相关业务支队及惠南派出所、新场派出所共同成立专案组开展专案侦查,于近期开展集中收网行动,一举捣毁2个套路租车团伙,先后抓获10名犯罪嫌疑人。 经审讯,以犯罪嫌疑人王某、陈某为首的2个犯罪团伙向多家租车公司租用车辆后,破坏车辆定位装置,自行安装定位终端,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将车辆转租给招募的网约车司机,并以此为诱饵,诱导他们签订隐含“陷阱条款”的租车合同。 待收取押金和租车费用后,嫌疑人再通过技术手段将车辆远程断油断电,或者通过定位找到车辆并使用备用钥匙潜入车内破坏车辆设备、窃取行驶证等,甚至人为制造划痕、事故,进而要求承租人将车辆送回指定地点,以需要维修或补办行驶证为由,肆意认定承租人违约,一环扣一环制造陷阱,骗取承租人交纳的押金、租金。 经查实,2019年至今,以犯罪嫌疑人王某、陈某为首的2个犯罪团伙分别实施诈骗作案共70余起。1月18日至20日,专案组先后在本市虹口、嘉定、宝山、闵行、松江等地集中收网,成功捣毁以犯罪嫌疑人王某、陈某为首的2个犯罪团伙,现场查获租车合同80余份、法院诉讼材料30份、假冒公章7枚、赃款6万余元,调取涉案车辆2辆。 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陈某等10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查证及审理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警方提示,有意从事网约车行业工作的驾驶员,应到有资质的租车公司或平台应聘签约,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02/24 风险提示